專利名稱:背光模組的制作方法
背光模組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背光模組,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有固定機構以增強 其結構可靠性的背光模組。背景技術:
目前液晶顯示面板已廣泛應用于液晶電視、筆記型計算機、掌上計算機、
影像電話、數(shù)碼相機顯示屏幕等眾多電子產(chǎn)品中。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能夠為液晶顯示面板提供一均勻、高亮度的光源,使得液晶顯示面 板能夠正常顯示影像。
通常背光模組主要是由光源、反射片、導光板、多種光學膜片(例如擴 散片、棱鏡片等)及膠框等構件組成,按照光源在背光模組中擺放位置可分 為側光式的背光模組及直下式的背光模組,側光式的背光模組適用于小尺寸 的液晶顯示面板(如手機、個人數(shù)字助理器),其光線從側邊入射進入導光板, 再經(jīng)由反射板的反射將光線傳遞至光學膜片上。直下式的背光模組適用于大 尺寸的液晶顯示面板(如液晶電視),其不含導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液晶顯示面 板正下方,當光源射出光線后部份會被反射板(Reflector)反射,然后向上 經(jīng)過擴散板(Diffusion plate)均勻分散后從正面射出。
在現(xiàn)有技術中,背光模組中的導光板或擴散板甚至其它光學膜片與背光 模組均未形成良好的結構固定。例如,在側光式的背光模組中,導光板是直 接放置在膠框內的反射片上,再通過外框加以固定,而實質上導光板與膠框 之間則并無任何固定結構,僅能依靠導光板與膠框之間的尺寸匹配,若加工 后的實際尺寸略有偏差就會產(chǎn)生異音問題,而由于整個背光模組的結構穩(wěn)定 性比較差,將會嚴重影響產(chǎn)品質量及產(chǎn)品壽命。再例如,在直下式的背光模 組中,擴散板是借助雙面膠帶固定于燈管固定座上,該固定方式雖能達到一 定的固定效果,但不易組裝及拆卸。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背光模組,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固定或者 不便組裝光學構件的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具有一固定機構,能夠固定 背光模組內的光學構件,而且固定效果良好、便于組裝及拆解,從而提高整 個背光模組的結構穩(wěn)定性及其光學品質。
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和優(yōu)點可以從本發(fā)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征中得到進一步 的了解。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背光 模組包含一基座、 一光學板及一固定機構。固定機構用以將光學板固定于基 座上,固定機構包含有至少一彈性鎖臂,彈性鎖臂設置于基座的一收容槽內。 彈性鎖臂包含 一連接端、 一自由端及一固定凸塊。連接端固定于基座上; 自由端是自連接端延伸而成;以及固定凸塊形成于自由端。固定凸塊具有一 固定端面及一導引面,導引面用以導引光學板滑入基座的收容槽內。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彈性鎖臂還包含有一設置于固定凸塊與連 接端之間的壓緊凸塊,壓緊凸塊壓靠于光學板。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基座的收容槽具有一內頂壁、 一內底壁、 一內側壁,以及一插入口。內底壁與內頂壁相平行,內側壁垂直連接內頂壁 及內底壁,插入口是由內頂壁、內側壁及內底壁圍設而成。光學板是自插入 口水平插入收容槽內。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光學板具有至少一扣槽,用以收容彈性鎖 臂上的固定凸塊,扣槽至少具有一槽底面及一槽側壁,固定凸塊的導引面壓 靠于槽底面,而固定凸塊的固定端面扣持于槽側壁。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彈性鎖臂設置于收容槽的內頂壁的一凹陷 區(qū)內,且彈性鎖臂的固定凸塊凸出于凹陷區(qū)而伸入收容槽內。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彈性鎖臂設置于收容槽的內頂壁與內底壁 之間,且彈性鎖臂的連接端固定于收容槽的內側壁。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扣槽設置于光學板的一側壁或一光學表面, 用以與彈性鎖臂相配合。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彈性鎖臂的連接端固定于收容槽的內底壁, 彈性鎖臂的自由端是自連接端垂直于內底壁向內頂壁方向延伸,固定凸塊的 固定端面壓靠于光學板。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背光模組是通過彈性鎖臂將光學板固定于基座 上,而且固定效果良好、組裝便捷,能夠提高整個背光模組的結構穩(wěn)定性
其光學品質。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彈性鎖臂還包含有一壓緊凸塊,以抵 壓于光學板的光學表面或固定邊上,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背光模組的結構穩(wěn) 定性。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彈性鎖臂是借助其固定端面抵壓于光學板的 光學表面上,或者卡扣于光學板上的一扣槽內,從而實現(xiàn)固定光學板的目的。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 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沿著圖1A中的分割線A-A的基座剖面結構示意圖,以能夠清楚看
到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C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D為沿著圖1C中的分割線B-B的光學板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1E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板通過第一實施例的固定機構固定于第
一實施例的基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A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設置于第一實施例的
基座上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B為通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固定機構將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板固定于
第一實施例的基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沿著圖3A中的分割線C-C的基座剖面結構示意圖,以能夠清楚看
到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C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D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板通過第三實施例的固定機構結合于
第三實施例的基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通過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四實施例的固定機構將光學板固定于基
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A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固定機構設置于第三實施例的基座上的立
體結構示意圖。
圖5B為沿著圖5A中的分割線D-D的基座剖面結構示意圖,以能夠清楚看 到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C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D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板通過第五實施例的固定機構結合于 第三實施例的基座上的立體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E為沿著圖5D中的分割線E-E剖開后的光學板與固定機構的配合結構 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fā)明可用以實施的 特定實施例。本發(fā)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 「右」、「頂」、「底」、「水平」、「豎直」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 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fā)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在以下各實施例中,在不同的圖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標號表示。
請參照圖1A至圖1E所示的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一實施例,背光模組包含 二基座1及一光學板2,在每一基座l上均設置有二固定機構,每一固定機構均 包含有一設置于基座1上的彈性鎖臂3 ,用以將光學板2固定于這兩個基座1上。 在其它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基座l數(shù)量可以是一個或二個,而設置于基座l上 的彈性鎖臂3可以是一個、二個或多個。例如本發(fā)明可以僅設置一個基座l 及一個設置于該基座1上的彈性鎖臂3;或者僅設置一個基座l,但在該基座l 上則設置多個彈性鎖臂3;或者設置二個基座l,并在其中一個基座l上設置一 個彈性鎖臂3,而在另一個基座1上設置多個彈性鎖臂3。在其它實施例中,本 發(fā)明還可以設置兩個基座l,并在其中一個基座1上設置至少一個彈性鎖臂3, 而在另一個基座1上不設置彈性鎖臂3。總之,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基座l及彈性 鎖臂3并不能以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數(shù)量做限定,只要具備至少一個基座l及 至少一個設置于該基座1上的彈性鎖臂3便能夠實現(xiàn)光學板2與基座1的結合。 其中圖1 A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基座l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B 為沿著圖1A中的分割線A-A的基座1剖面結構示意圖,以清楚看到本發(fā)明第一 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C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背 光模組的光學板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D為沿著圖1C中的分割線B-B的光學 板2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E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板2通過第一實施例的 固定機構結合于第一實施例的基座l上的結構示意圖。
由圖1A及圖1B所示的背光模組的基座1具有一收容槽10,收容槽10大致 呈U型結構,具有一內頂壁ll、 一內底壁12、 一內側壁13,以及一插入口14。 內底壁12是與內頂壁11相平行,且于內頂壁11上形成有二凹陷區(qū)15,對稱分
布于內頂壁ll上。內側壁13垂直連接內頂壁11及內底壁12。插入口14是由內 頂壁ll、內側壁13及內底壁12圍設而成,以便于光學板2自插入口14水平插入 收容槽10內。在收容槽10內設置有二彈性鎖臂3,分別容納于收容槽10的內頂 壁11上的二凹陷區(qū)15內,每一彈性鎖臂3均能作為該背光模組的一固定機構。
正如上段所述,在其它實施例中,基座1可以僅設置一個彈性鎖臂3,因 此在基座1的收容槽10的內頂壁11上可以僅設置一個凹陷區(qū)15。倘若基座l要 設置若干個彈性鎖臂3,那么凹陷區(qū)15的數(shù)量也必須相應增加。當然,在其它 實施例中,凹陷區(qū)15及彈性鎖臂3也可根據(jù)對應的光學板2結構而設置于內底 壁12上,或者同時設置于內底壁12與內頂壁11上。
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B所示,每一彈性鎖臂3均包含 一連接端30、 一 自由端32及一固定凸塊34。連接端30固定于基座1的內側壁13上。自由端32 是自連接端30朝著插入口14的方向水平延伸,自由端32在外力的驅使下能夠 在一定的撓度范圍內上下位移變形,而凹陷區(qū)15則提供給自由端32所需的變 形空間。固定凸塊34形成于自由端32上且凸出于凹陷區(qū)15而伸入收容槽10內。 固定凸塊34具有一固定端面340及一導引面342,固定端面340是一豎直面,其 垂直于彈性鎖臂3。導引面342用以導引光學板2滑入基座1的收容槽10內,導 引面342是一圓弧面或一斜面。在第一實施例中,每一彈性鎖臂3更包含有一 壓緊凸塊36,其位于固定凸塊34與連接端30之間并垂直于彈性鎖臂3,壓緊凸 塊36具有一壓緊端面360,在本實施例中,壓緊端面360為一水平面。
由圖1C及圖1D所示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板2具有一第一光學表面20、 一第 二光學表面22、 一第一固定邊24,以及一第二固定邊26,其中第一光學表面 20與第二光學表面22是相對設置;第一固定邊24與第二固定邊26也是相對設 置,并能夠插入對應的基座1的收容槽10中。在第一光學表面20上設置有四個 對稱的扣槽28,用以與對應的彈性鎖臂3配合,其中兩個扣槽28設置于靠近第 一固定邊24的位置,另兩個扣槽28設置于靠近第二固定邊26的位置,每一扣 槽28均具有一槽底面280及一槽側壁282,其中槽底面280的形狀是與固定凸塊 34的導引面342的形狀相同,使得二者能夠吻合。槽側壁282是一豎直壁,能 夠與固定凸塊34的固定端面340相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設置于光學板2上的 扣槽28數(shù)量是與固定機構(即彈性鎖臂3)的數(shù)量相同,而且扣槽28位置也是 與固定機構的位置相對應。換句話講,在其它實施例中,若固定機構是位于 基座1的收容槽10的內底壁12上的凹陷區(qū)15內時,光學板2上的扣槽28則應設
置于第二光學表面22上;或者若在基座1的收容槽10的內頂壁11及內底壁12 上均設置有凹陷區(qū)15,且凹陷區(qū)15內均容納有固定機構時,則應該在光學板2 的第一光學表面20與第二光學表面22上均設置對應的扣槽28。
請參照圖1E所示,在組裝時,光學板2的第一固定邊24及第二固定邊26 分別自對應的這兩個基座1的收容槽10的插入口I4水平插入,在彈性鎖臂3的 導引面342的引導下,光學板2最終進入收容槽10中,并通過彈性鎖臂3固定于 基座1上,其中彈性鎖臂3的固定凸塊34的導引面342是恰好壓靠于扣槽28的槽 底面280,而彈性鎖臂3的固定凸塊34的固定端面340則緊貼并扣持于扣槽28 的槽側壁282上,通過這種配合關系可以阻止光學板2在所有方向上的位移及 晃動。又由于彈性鎖臂3的壓緊凸塊36的壓緊端面360壓靠于光學板2的第一光 學表面20上,所以這種壓緊結構能夠更進一步提高對光學板2的固定效果。
請參照圖2A及圖2B所示的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圖2A為本 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設置于第一實施例的基座l上的剖面 結構示意圖;圖2B為通過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固定機構將第一實施例的光學 板2結合于第一實施例的基座1上的結構示意圖。
由圖2A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固定機構包含有至少一彈性鎖臂3'。 第二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的結構大致相同,第二實 施例的彈性鎖臂3'同樣設置于基座1的收容槽10內,并容納于內頂壁ll的凹陷 區(qū)15內,而且第二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也包含有 一連接端30'、 一自由端32' 及一固定凸塊34'。但第二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的不 同之處在于第二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未設置有一壓緊凸塊36 (標號見于圖 1B)。當光學板2插入基座1的收容槽10內時,如圖2B所示,彈性鎖臂3'的固定 凸塊34'壓靠于光學板2上的扣槽28內,借此達成扣持固定的功效,從而將光 學板2固定于基座1上。
請參照圖3A至圖3D所示的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三實施例,其中圖3A為本 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基座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B為沿著圖3A中 的分割線C-C的基座4剖面結構示意圖,以清楚看到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 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C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光學 板6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D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板6通過第三實施例 的固定機構結合于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上的結構示意圖。
請參照圖3A及圖3B所示,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與第一實施例的基座1結構
大致相同,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也具有一收容槽40,該收容槽40是呈U型結構, 具有一內頂壁41、 一內底壁42、 一內側壁43以及一插入口44;而第三實施例 的基座4與第一實施例的基座1的不同之處在于在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的內頂 壁41上未設置凹陷區(qū)15 (標號見于圖1B)。
請參照圖3B所示,在基座4上設置有兩個固定機構,每一固定機構均包含 有一彈性鎖臂5,僅從單一彈性鎖臂5的結構來看,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 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的結構相同,即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也包含有 一連接端50、 一自由端52、 一固定凸塊54及一壓緊凸塊56。但若從彈性鎖臂5 與基座4的相對位置關系來看,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性 鎖臂3的位置并不相同,即第一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是設置于收容槽10的內頂 壁11的凹陷區(qū)15內(如圖1B所示),而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是設置于收容 槽40的內頂壁41與內底壁42之間,且彈性鎖臂5的連接端50固定于收容槽40 的內側壁43上。另夕卜,位于第三實施例的同一基座4上的第三實施例的這兩個 彈性鎖臂5是相對而設,這兩個彈性鎖臂5的固定凸塊54是相互面對,以夾持 光學板6。
請參照圖3C所示,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板6上的扣槽68是位于光學板6的側 壁上,而第一實施例的扣槽28設置于光學板2的光學表面上。在第三實施例中, 扣槽68也具有一槽底面680及一槽側壁682。當光學板6組裝于這兩個基座4上 時,如圖3D所示,每一彈性鎖臂5的固定凸塊54是扣持于光學板6的對應的扣 槽68內,通過這種方式將光學板6固定于基座4上;而每一彈性鎖臂5的壓緊凸 塊56則壓靠于光學板6的對應的側壁上,以進一步提高結構穩(wěn)定性。在第三實 施例中,光學板6上具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凸耳60,用以插入第三實施例的基座 4的收容槽40內,而設置有扣槽68的側壁是指凸耳60的側壁601 。
請參照圖4所示的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四實施例,其中光學板6及基座4 均采用第三實施例中的結構,而且第四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與第三實施例的 彈性鎖臂5在基座4中的位置完全相同、結構略有不同。第四實施例的彈性鎖 臂5,與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的不同之處僅在于第四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 未設置有一壓緊凸塊56 (標號見于圖3B)。
請參照圖5A至圖5E所示的本發(fā)明背光模組的第五實施例,其中圖5A為本 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固定機構設置于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B為沿著圖5A中的分割線D-D的基座4剖面結構示意圖,以清楚看到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背光模組的固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C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 的背光模組的光學板8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D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 板8通過第五實施例的固定機構結合于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上的立體剖面結構 示意圖;圖5E為沿著圖5D中的分割線E-E剖開后的光學板8與固定機構的配合 結構示意圖。 .
由圖5A及圖5B所示的基座4與第三實施例的基座4結構相同,在第五實施 例中,基座4上設置有兩個固定機構,每一固定機構均包含有一彈性鎖臂7, 僅從單一彈性鎖臂7的結構來看,第五實施例的彈性鎖臂7與第一實施例的彈 性鎖臂3及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的結構均為相同,即第五實施例的每一彈 性鎖臂7也均包含有 一連接端70、 一自由端72、 一固定凸塊74及一壓緊凸塊 76。但若從彈性鎖臂7與基座4的相對位置關系來看,第五實施例的彈性鎖臂7 與第一實施例的彈性鎖臂3及第三實施例的彈性鎖臂5的位置均不相同。詳細 來講,第五實施例的彈性鎖臂7的連接端70是固定于收容槽40的內底壁42上, 彈性鎖臂7的自由端72是自連接端70垂直于內底壁42向內頂壁41方向延伸,從 而形成一站立姿勢。
由圖5C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板8具有一第一固定邊84、一第二 固定邊86、 一第一光學表面80及一第二光學表面82。第五實施例的光學板8 與前述第一至四實施例中的光學板2、 6的最大的區(qū)別結構是第五實施例的 光學板8未設置扣槽28、 68。在組裝時,如圖5D及圖5E所示,光學板8的第一 固定邊84及第二固定邊86分別插入對應的基座4的收容槽40內,然后向下按壓 光學板8,光學板8會在彈性鎖臂7的固定凸塊74的導引面742的引導下,進入 兩個彈性鎖臂7之間,借助這兩個彈性鎖臂7的夾持可將光學板8固定在基座4 上。此時,彈性鎖臂7的固定凸塊74的固定端面740是壓靠于光學板8的第一光 學表面80上,而彈性鎖臂7的壓緊凸塊76則抵壓于光學板8的側壁上,通過這 種方式確保光學板8能夠良好的固定于基座4上。在第五實施例中,光學板8 上還設置有兩個對稱的凸耳88,而這兩個凸耳88就成為光學板8的第一固定邊 84與第二固定邊86,用以插入基座4的收容槽40內。
除此之外,第五實施例的彈性鎖臂7也可以設置于收容槽40的內頂壁41 上,其連接端70固定于收容槽40的內頂壁41上,自由端72是自連接端70垂直 于內頂壁41向內底壁42方向延伸。
需注意的是,本發(fā)明背光模組中光學板(2、 6、 8)、基座(1、 4)及固
定機構(彈性鎖臂3、 3'、 5、 5'、 7)的結合方式并不能僅限定于第一實施例 至第五實施例,而是可以將該些實施例混合應用,以產(chǎn)生出更多種的固定方 式。此外,在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的光學板(2、 6、 8)為一擴散板, 而基座(1、 4)為一燈管固定座。但若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的光學板 (2、 6、 8)為一導光板時,基座(1、 4)則為一膠框的框壁。
本發(fā)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fā)明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開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在本發(fā)明 權利要求書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該包括于本發(fā)明的范 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基座、一光學板及一固定機構,該固定機構用以將該光學板固定于該基座,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機構包含有至少一彈性鎖臂,該彈性鎖臂設置于該基座的一收容槽內,該彈性鎖臂包含一連接端、一自由端及一固定凸塊,其中該連接端固定于該基座上;該自由端是自該連接端延伸而成;以及該固定凸塊形成于該自由端,該固定凸塊具有一固定端面及一導引面,該導引面用以導引該光學板滑入該基座的收容槽內。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固定凸塊的導引面是 一圓弧面或一斜面。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鎖臂還包含有一 設置于該固定凸塊與該連接端之間的壓緊凸塊,該壓緊凸塊壓靠于該光學板。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的該收容槽具有 一內頂壁、 一內底壁、 一內側壁以及一插入口,該內底壁與該內頂壁相平行, 該內側壁垂直連接該內頂壁及該內底壁,該插入口是由該內頂壁、該內側壁 及該內底壁圍設而成,該光學板是自該插入口水平插入該收容槽內。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光學板具有至少一扣 槽,用以收容該彈性鎖臂上的該固定凸塊,該扣槽至少具有一槽底面及一槽 側壁,該固定凸塊的導引面壓靠于該槽底面,而該固定凸塊的固定端面扣持 于該槽側壁。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鎖臂設置于該收 容槽的內頂壁的一凹陷區(qū)內,且該彈性鎖臂的該固定凸塊凸出于該凹陷區(qū)而 伸入該收容槽內。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鎖臂設置于該收 容槽的該內頂壁與該內底壁之間,且該彈性鎖臂的連接端固定于該收容槽的 該內側壁。
8.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扣槽設置于該光學板 的一側壁或一光學表面,用以與該彈性鎖臂相配合。
9.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彈性鎖臂的連接端固 定于該收容槽的該內底壁,該彈性鎖臂的自由端是自該連接端垂直于該內底 壁向該內頂壁方向延伸,該固定凸塊的該固定端面壓靠于該光學板。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光學板為一擴散板或 一導光板。
11.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該基座為一燈管固定座 或一膠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基座、一光學板及一固定機構。固定機構包含有至少一彈性鎖臂,彈性鎖臂設置于基座的收容槽內。彈性鎖臂包含一連接端、一自由端及一固定凸塊。連接端固定于基座上;自由端是自連接端延伸而成;固定凸塊形成于自由端。固定凸塊具有一固定端面及一導引面,導引面用以導引光學板的固定邊插入基座的收容槽內,固定端面用以抵壓于光學板的光學表面上,或者卡扣于光學板上的一扣槽內。本發(fā)明借助彈性鎖臂以固定背光模組內的光學構件,其固定效果良好、組裝便利。而且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彈性鎖臂還包含有一壓緊凸塊,以抵壓于光學板的光學表面或固定邊上,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背光模組的結構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F21V17/10GK101392895SQ20081016966
公開日2009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沈冬明 申請人: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