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更具體地說,涉及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排氣管。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是一種在相對的基板上形成有放電電極的平板顯示設備。將放電氣體注入放電空間,并在放電電極上施加電壓以產生放電,從而產生紫外線,該紫外線激發(fā)熒光粉層以發(fā)出用于顯示圖像的光。
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可通過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將前面板和后面板相互連接,然后將底板與該面板組件相連接,再將電路板置于該底板上,以便在該底板與面板組件之間傳送電信號,最后在進行過預定的測試后,將該組件安裝在殼體中。
有許多方法可以降低在驅動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時所產生的噪音。例如,可以改變在面板組件中形成的障壁(barrier rib)的結構,或者可以包括噪聲吸收體來吸收面板組件和底板的振動。
參見圖1,在常規(guī)的障壁100中,在面板組件的顯示區(qū)域Da中形成有條形的主障壁101,以界定放電室。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形成有空白障壁102,非顯示區(qū)域NDa在顯示區(qū)域Da的外面形成,并與外部端子相連接??瞻渍媳?02從主障壁101延伸,并且它還包含多條彼此重疊又彼此反復連接的弧。由于空白障壁102,使得當障壁被烘烤時,主障壁101可以被固定在其原始位置上。
然而,在烘烤過程中所產生的障壁分離期間,空白障壁102上部的一部分可能會傾斜。因此,當后面板與前面板被封接起來時,在前面板和空白障壁102之間就會形成間隙,這會在驅動該面板時引起振動和噪音。另外,由于空白障壁102在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上不對稱,因此分離力無法均勻施加在空白障壁102上。因而,該障壁的一部分就會彎曲。結果,就會在面板組件中產生噪音。
為了避免噪音,可以使用硅或軟塑料作為振動吸收劑,以防止面板組件振動,然而,通過使用振動吸收體可減少的噪音量是有限的。
相應地,可以改變結構或使用另一種類型的振動吸收體來消除在面板組件中產生的噪音。然而,通過其它常規(guī)方法也無法徹底消除在面板組件中產生的噪音。
最近,認為產生噪音的原因與為執(zhí)行真空排放過程而安裝的排氣管有關。實際上,在面板組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測量的噪音水平互不相同。由于排氣管會對面板組件中所產生的噪音發(fā)出回音,因此在安裝排氣管的部分會產生更多的噪音。因此,需要排氣管和面板組件的優(yōu)化設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優(yōu)化設計的面板組件以及安裝在面板組件上的排氣管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將在以下描述中進行說明,并且其中部分特征可從這些描述中清楚地顯現,或者可通過實施本發(fā)明來獲悉。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包括相互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以及布置在前面板和后面板其中之一上的排氣管。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且L/T≤2。
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包括包含排氣管以及通過熔塊玻璃封接在一起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后部以支撐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底板;與該底板連接并向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傳送電信號的驅動電路單元;以及容納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底板和驅動電路單元的殼體。其中,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且L/T≤2。
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制造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方法,包括形成包含相互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在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上形成用于對放電空間排氣的排氣管,用熔塊玻璃將前面板和后面板封接起來,以及對放電空間排氣。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且L/T≤2。
應當理解,上面的整體描述和下面的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目的在于進一步解釋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
以下所包括的附圖用于進一步幫助理解本發(fā)明,它們被并入說明書中作為說明書的一部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與該描述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圖1為常規(guī)障壁的平面圖。
圖2為根據本發(fā)明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視圖;圖3為包含圖2中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分解透視圖。
圖4為根據本發(fā)明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排氣管的放大部分的分解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然而,本發(fā)明可按照多種不同方式進行實施,而且不應被解釋為僅局限于此處所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全部公開以及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充分傳達本發(fā)明的范圍。在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將各個層和區(qū)域的尺寸以及相關尺寸進行了放大。
圖2表示根據本發(fā)明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一部分。
參見圖2,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包括被布置成彼此基本平行的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相面對的表面的邊緣上施加有熔塊玻璃,以形成密封的內部空間。
前面板210包括前基板211,前基板211可由諸如鈉鈣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X電極212和Y電極213被沿著面板200的X方向布置在前基板211上。該X電極212和Y電極213被沿著面板200的Y方向交替布置。
X電極212包括布置在前基板211內表面上的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和沿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的邊緣布置的第一匯流電極線212b。第一突起電極212c從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的內壁向Y電極213延伸。第一突起電極212c可與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一起被整體形成。
Y電極213包括布置在前基板211內表面上的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和沿該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的邊緣布置的第二匯流電極線213b。第二突起電極213c從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的內壁向著X電極212延伸。第二突起電極213c可與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一起被整體形成。
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和第一突起電極212c,以及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和第二突起電極213c,可由諸如氧化銦錫(ITO)層等透明導電層形成,用于提高前基板211的開口率(aperture rate)。第一匯流電極線212b和第二匯流電極線213b可由諸如Ag膠或Cr-Cu-Cr合金等導電性極高的金屬材料制成,以減小第一透明電極線212a和第二透明電極線213a的線電阻,并提高導電性。
前介電層214覆蓋X電極212和Y電極213。前介電層214可以在前基板211的布置X電極212和Y電極213的部分上選擇性地形成,或者將其施加在前基板211的整個下表面上。諸如MgO層的保護層215,覆蓋前介電層214,從而防止前介電層214被損壞,并增加二次電子的發(fā)射。
后面板260包括后基板261。尋址電極262被沿著與X電極212和Y電極213交叉的方向布置在后基板261上,并且后介電層263覆蓋尋址電極262。
與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一起界定放電室的障壁264,被布置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之間。障壁264包括在與尋址電極262交叉的方向布置的第一障壁264a,和與尋址電極262平行布置的第二障壁264b。第一障壁264a從一對鄰近的第二障壁264b的內壁彼此相向整體延伸,并且第一障壁264a和第二障壁264b相互連接以形成矩陣形狀。
另外,障壁264與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非顯示區(qū)域中的空白障壁(未示出)相連接??瞻渍媳诳尚纬蔀樵谏舷乱约白笥曳较蛏蠈ΨQ,以防止該障壁264彎曲。
可在由障壁264以及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所界定的放電室中注入放電氣體,如氖-氙或者氦-氙。另外,可在放電室中涂上能夠被放電氣體所產生的紫外線激發(fā)的紅、綠和藍熒光粉層265。此紅、綠和藍熒光粉層可被施加在放電室的任何區(qū)域。
圖3表示包括圖2中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300。
參見圖3,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300包括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與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連接的底板301、與底板301連接的驅動電路單元304、安裝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前部的濾波組件305以及容納以上元件的殼體307。
底板301支撐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且擴散由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產生的熱來散熱。因此,底板301可由具有高導熱性和剛性的鋁合金制成。
可以在底板301的上端和下端進一步形成底盤加固元件302。柔軟的印刷電纜303可以將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和驅動電路單元304連接起來。
濾波組件305被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前部。濾波組件305阻擋電磁波、紫外線、霓虹發(fā)光或者外部光的反射。
殼體307包括布置在濾波組件305前部的前室307a和布置在底板301后部的后蓋307b,且在底板301上附有驅動電路單元304。在后蓋307b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多個通風孔307c。
此處,用作在真空排氣過程中排放來自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內部密封空間的氣體的排放路徑的排氣管,被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一側,并且排氣管長度根據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厚度決定。
圖4表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安裝有排氣管401的部分。
此處,與前面圖中的附圖標記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執(zhí)行相同功能的相同元件。
參見圖4,熔塊玻璃308被施加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彼此相對的表面的邊緣上。另外,使用粘合部件309將底板301和后面板260的后部連接。這里,排氣管401被布置在后面板260的后表面上。
就是說,形成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過程包括制造前面板210,制造后面板260,以及將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彼此相互連接。
為了制造前面板210,在前基板211上形成X電極212和Y電極213,形成透明的前介電層214以覆蓋X電極212和Y電極213,并在介電層214上形成保護層215。
為了制造后面板260,在后基板261上形成尋址電極262,形成后介電層263以覆蓋尋址電極262,形成障壁264以界定放電空間,以及在障壁264的內側涂上紅、綠和藍熒光粉層265。
通過沿著第一面板210和第二面板260彼此相對的表面的邊緣施加熔塊玻璃308,將其封接在一起,并將空氣從封閉空間中排出,將放電氣體注入該空間,并且執(zhí)行老化過程。
排氣管401被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一側,以排放在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之間的空間中殘留的空氣或不純氣體。這樣,前面板210和后面板260之間的空氣或不純氣體就可以通過排氣管401被排放掉。
排氣管401被布置在后面板260的一角。排氣管401穿過后面板260,并從后面板260的后表面向底板301突起預定的長度L。排氣管401的橫截面從后面板260的表面向底板301逐漸減小,并且在本實施例中,排氣管401形成類似圓錐形。
此處,當排氣管401的長度,即從后面板260表面突起的長度為L,而等離子體顯示面板200的厚度為T,則L和T應滿足以下表達式。
L/T≤2 (1)如果L/T超過2,則排氣管401的長度太長,并且排氣管將對面板組件200的內部空間所產生的噪音發(fā)出回音。
表1 顯示根據排氣管長度的變化測量噪音時的結果。
表1此處,對比例為常規(guī)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為6mm,且排氣管的長度為15mm。實施例1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一個例子,其中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為6mm,且排氣管的長度為10mm。實施例2為根據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另一個例子,其中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為6mm,且排氣管的長度為5mm。
參見表1,在對比例中,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前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7dB,而在后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9dB。相反,在第一實施例中,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前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5dB,而在后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7dB。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前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3dB,而在后部測量到的噪音為25dB。
就是說,在具有相同厚度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中,當排氣管的長度被以5mm的增量由15mm減小到5mm時,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前部的噪音減小了2~4dB,而在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后部的噪音也減小了2~4dB。
形成排氣管,以便該管的長度對于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的比率在某一范圍之內,可提供以下效果。
當驅動等離子體顯示面板時,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中所產生的噪音被最小化。
另外,由于減小了排氣管的長度,因此可減小在面板組裝過程中損壞該管的可能性。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會明白,只要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可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修改或變化。因此,本發(fā)明意在覆蓋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換范圍之內的對本發(fā)明的修改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包括相互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以及布置在前面板或后面板上的排氣管,其中L/T≤2,其中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排氣管從后面板的表面突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排氣管穿過后面板。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排氣管的橫截面積在遠離后面板的方向上逐漸減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排氣管被形成類似圓錐的形狀。
6.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包括包含排氣管以及通過熔塊玻璃封接在一起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布置在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后部以支撐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底板;與所述底板連接并將電信號傳送給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單元;以及容納所述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底板和驅動電路單元的殼體,其中L/T≤2,并且其中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排氣管從后面板的表面向著底板突起。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排氣管穿過后面板。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排氣管的橫截面積在由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漸減小。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排氣管被形成類似圓錐的形狀。
11.一種制造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組件的方法,包括形成包含相互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在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上形成用于對放電空間排氣的排氣管;使用熔塊玻璃將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封接在一起;以及對所述放電空間排氣;其中L/T≤2,并且其中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
全文摘要
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包括相互連接的前面板和后面板,以及布置在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上的排氣管。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和排氣管滿足L/T≤2,L為排氣管的長度,T為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厚度。
文檔編號H01J11/46GK1763891SQ200510112770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宋正錫 申請人:三星Sdi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