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吸聲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對抗聲壓激勵的隔聲性能的吸聲結構主體和制造該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吸聲結構主體適合用作汽車、鐵路客車、建筑物和通用機械等中的結構部件、面板和隔聲覆蓋件。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地,如在專利文件1中所描述,存在已知的用于車輛的吸聲部件,其中穿孔板厚度、孔的直徑、孔的間距和空氣層的厚度被調節(jié),同時穿孔板通過空氣層被放置在面板的下部表面?zhèn)?,且因此噪聲在預定的頻率范圍內被吸收。根據如專利文件1中所描述的結構,通過使用亥姆霍茲共振原理來調節(jié)穿孔板厚度、孔的直徑、孔的間距和空氣層的厚度,可以有效地吸收在特定頻率內噪聲。
專利文件1日本專利公開No.Hei 6-298014。
發(fā)明內容
在發(fā)明中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在傳統(tǒng)的結構中,只有在亥姆霍茲共振頻率附近吸聲系數才增加,且存在吸聲性能難于拓寬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式第一發(fā)明具有包括凹凸板的結構,該凹凸板包括凹凸部分和開口;結合在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來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通過開口與外部空間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件。根據第一方面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
在第一發(fā)明的凹凸板中,第二發(fā)明具有進一步包括封閉了凹凸板中開口部分的開口的封閉部件的構造,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中空部分。在第一發(fā)明的凹凸板中,第三發(fā)明具有進一步包括將開口部分分隔為至少凹凸板中的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第三分隔部件的構造,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中空部分。根據第二和第三發(fā)明的構造,可以得到更高的吸聲系數。
第四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一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第五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根據第四和第五發(fā)明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第六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一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第七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在此情況下,第六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多個通孔(第八發(fā)明),且第七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多個通孔(第九發(fā)明)。第六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凹凸部分(第十發(fā)明),且第七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凹凸部分(第十一發(fā)明)。
在第一發(fā)明中,第十二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上。在第三發(fā)明中,第十三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上。根據第十二和第十三發(fā)明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
在第一發(fā)明中,第十四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中只有一個與外部空間連通。在第三發(fā)明中,第十五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中只有一個與外部空間連通。根據第十四和第十五發(fā)明,構造被簡化。
第十六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該構造包括帶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內部部件布置同時與內部部件分離的外部部件;連接內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根據第十六發(fā)明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
第十七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內部部件是帶凹凸部分的凹凸板,該凹凸板與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以及外部部件是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根據第十七發(fā)明的構造,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容易地通過將內部部件和連接部件整合而制造。
在第十七發(fā)明的凹凸板中,第十八發(fā)明具有進一步包括封閉部件的構造,該封閉部件封閉了凹凸板的開口部分的開口,一端開口的該開口部分鄰近中空部分。在第十七發(fā)明的凹凸板中,第十九發(fā)明具有進一步包括第三分隔部件的構造,該分隔部件將開口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凹凸板中的第三分隔空間,一端開口的該開口部分鄰近中空部分。根據第十八和第十九發(fā)明的構造,可以得到更高的吸聲系數。
第二十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二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第二十一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根據第二十和第二十一發(fā)明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第二十二發(fā)明可以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二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第二十三發(fā)明可以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三分布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在此情況下,第二十二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多個通孔(第二十四發(fā)明),且第二十三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多個通孔(第二十五發(fā)明)。第二十二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凹凸部分(第二十六發(fā)明),且第二十三發(fā)明的箔片可以具有凹凸部分(第二十七發(fā)明)。
在第十六發(fā)明中,第二十八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第二吸聲材料提供在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上。在第十九發(fā)明中,第二十九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上。根據第二十八和第二十九發(fā)明的構造,可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其中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
在第十六發(fā)明中,第三十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只有一個與外部空間連通。在第十九發(fā)明中,第三十一發(fā)明具有如下構造,其中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只有一個與外部空間連通。根據第三十和第三十一發(fā)明,構造被簡化。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是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凹凸板,該凹凸板包括凹凸部分和開口;結合在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來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通過開口與外部空間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件,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支撐孔形成在第一分隔部件中,該支撐孔插入到凹凸板的凸部分,支撐孔在插入的中途通過凸部分被支撐且固定,且因此第一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內。本發(fā)明是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凹凸板,該凹凸板包括凹凸部分和開口;結合在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來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通過開口與外部空間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件,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裝配凸部分形成在第一分隔部件中,裝配凸部分裝配在凹凸板的凸部分內,裝配凸部分在裝配的中途通過凸部分被支撐且固定,且因此第一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內。
本發(fā)明是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內部部件布置同時與內部部件分離的外部部件;連接內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內部部件為帶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凹凸板與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外部部件是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支撐孔形成在第二分隔部件中,該支撐孔插入到凹凸板的凸部分,支撐孔在插入的中途通過凸部分被支撐且固定,且因此第二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內。本發(fā)明是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內部部件布置同時與內部部件分離的外部部件;連接內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連通;以及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內部部件為帶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凹凸板與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外部部件是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裝配凸部分形成在第二分隔部件中,裝配凸部分裝配在凹凸板的凸部分內,裝配凸部分在裝配的中途通過凸部分被支撐且固定,且因此第二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內。進一步地,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結構,其中多個通孔形成在第二分隔部件上。因此,具有分隔空間的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容易地以高精度制造。
發(fā)明效果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因為本發(fā)明包括將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分隔空間的多孔板,所以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可以被放大以得到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一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將參照圖1至圖4在如下進行描述。
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優(yōu)選地用于例如汽車、鐵路客車、施工車輛、船舶和其中包括例如發(fā)動機的驅動機構的自動運輸設備和其中包括例如馬達和傳動裝置的驅動機構的安裝機械等移動設備的隔聲覆蓋件,結構部件,面板,或建筑物的地板、墻壁、和天花板。
如圖1所示,吸聲結構主體具有平板形狀的封閉板1和凹凸板2。平板形狀的封閉板1面對外側,例如該側噪聲成為問題,凹凸板2面對聲源側,自該側由于例如發(fā)動機的驅動機構產生噪聲。封閉板1和凹凸板2由例如鐵和鋁的金屬或樹脂材料制成。希望的是封閉板1和凹凸板2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使得避免在回收時的分離過程。
凹凸板2具有平板形狀的凹部分4和多個凸部分3。凸部分3向封閉板1的方向從凹部分4伸出,且凸部分3結合到封閉板1。多個開口5形成在凹部分4上。凸部分3以預定的間隔散布。凸部分3可以連續(xù)地從一端到另一端提供。開口5可以進一步形成在凸部分3中。
凸部分3形成為錐形同時包括平的頂部部分3a和側表面部分3b。側表面部分3b傾斜同時側表面部分3b的直徑從頂部部分3a的圓周被放大。封閉板1結合在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上,以封閉凹部分4。因此,中空部分6形成在封閉板1和凹凸板2之間。中空部分6被凹部分4、封閉板1和凸部分3圍繞,且中空部分6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5連通。
第一多孔板11和第二多孔板12(第一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6中。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與凹部分4平行布置。中空部分6被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從聲源側順續(xù)地分隔為三層分隔空間8、9和10。多孔板11和12分別包括多個通孔11a和12a和支撐孔11b和12b。支撐孔11b和12b的布置使得具有與凸部分3的布置位置對齊的位置關系,支撐孔11b和12b的孔徑設定為使得支撐孔11b和12b通過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支撐。也就是說,位置靠近聲源側的第一多孔板11與位置遠離聲源側的第二多孔板12在支撐孔11b和12b的孔徑方面不同。換言之,在第一多孔板11中的支撐孔11b的孔徑與在第二多孔板12中的支撐孔12b的孔徑相比被放大。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中,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在支撐孔11b和12b插入到凸部分3的中途在側表面部分3b的不同部分鄰接且支撐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直徑的支撐孔11b和12b。這導致了分隔空間8、9和10的層厚度d1、d1和d3被分別設置。
在此狀態(tài)下,形成了多自由度振動系統(tǒng),其中在分隔空間8、9、10的每個內的空氣作為彈簧而在多孔板11和12的通孔11a和12a的每一個內的空氣作為質量。當具有多自由度振動系統(tǒng)的共振系統(tǒng)的共振頻率的聲音從開口5入射時,在多孔板11和12的通孔11a和12a內的空氣強烈地振動,以通過摩擦損失顯示出大的吸聲功能。
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的通孔11a和12a的至少一個部件內,包括數值孔徑β、板厚t和孔徑b的參數優(yōu)選地組合,其中參數獨立地發(fā)揮作用使得吸聲系數不低于0.3。
優(yōu)選的是,包括層厚度d、數值孔徑β、板厚t和孔徑b的參數設置為對通過位于凹凸板2中的開口5和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中的通孔11a和12a中的至少任何一個的空氣產生粘滯作用。這是因為當吸聲結構主體基于參數形成時,在空氣中產生粘滯作用以產生振動和阻尼,使得實現如下吸聲特性,其中吸聲系數不低于0.3的頻率帶寬變得不低于共振頻率f的10%。
也就是說,為使得吸聲結構主體的參數具有上述吸聲特征,設計條件優(yōu)選地設定為使得凹凸板2和多孔板11和12的至少一個具有不大于3%的數值孔徑β,每個板厚t不小于0.3mm,且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具有不大于0.8mm的孔徑b。
雖然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的孔徑不作特別限制,部件中的任何一個具有不大于5mm的孔徑,優(yōu)選地不大于3mm且更優(yōu)選地不大于1mm。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僅通過集中在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的孔徑而形成。也就是說,吸聲結構主體可以構造為具有帶多個直徑不超過1mm的通孔11a和12a的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在通孔11a和12a的孔徑設定為不大于1mm的情況下,粘滯作用可以可靠地在流經通孔11a和12a的空氣中產生。
優(yōu)選的是,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的直徑的下限為0.2mm。這歸結于如下事實雖然當通孔11a和12a直徑趨近于0時吸聲系數的峰值理論上變成1.0,但吸聲系數實際上不達到1.0,且當直徑變得極其小時,如直徑不大于0.2mm,在通孔11a和12a中的空氣粘度過分地增加,使得通孔11a和12a對氣流的阻力增加而相反地減小了吸聲系數。進一步地,歸結于如下事實當直徑變得極其小時,如直徑不大于0.2mm,制造變得非常困難,且取決于使用環(huán)境,通孔11a和12a容易被污物和塵土所阻塞。
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可以形成為橢圓形狀、矩形形狀、多邊形形狀或狹縫形狀。不同的形狀可以在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之間和內部混合。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的每個可以形成為相同的尺寸和直徑,或不同的尺寸和直徑可以在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之間和內部混合。在不同尺寸和直徑混合的情況下,具有足夠的吸聲性能的頻率帶寬可以被放大。
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層的分隔空間8、9和10平行布置,本發(fā)明不限制于第一實施例。也就是說,吸聲結構主體的分隔空間8、9和10可以通過分隔了中空部分6的分隔部件分離或分隔為中空部分6內的任意的形狀和體積。例如多孔板11和12可以等間隔提供使得分隔空間8、9和10的層厚均等,或多孔板11和12可以不等地提供使得層厚不等。在此情況下,可以容易地通過變化分隔部件來調節(jié)吸聲性能。
在第一實施例中,多孔板11和12提供在中空部分6中。另外,如圖11所示,多孔板14(第三分隔部件)和多孔板15(封閉部件)可以提供在被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和側表面部分3b所圍繞的開口部分7上,其位于中空部分6鄰近處。在此情況下,為更大地具有空氣層,多孔板14和/或多孔板15可以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多孔板14和/或多孔板15向相對凸部分3的方向升起。相反,在吸收高頻聲的情況下,因為可以形成薄的空氣層,多孔板14和/或多孔板15可以具有如下結構,其中多孔板14和/或多孔板15向凸部分3的方向凹陷??梢灾惶峁┒嗫装?5而不提供多孔板14。多孔板14和15可以通過金屬箔片或薄膜形成。在此情況下,金屬箔片和薄膜可以具有通孔或金屬箔片和薄膜可以不具有通孔。
在上述的構造中,將描述吸聲結構主體的制造方法。
首先實際地測量或估計作為吸聲目標的噪聲具有什么樣的頻率特征。為得到在包括多個峰值成分的頻率帶寬的吸聲系數變得不低于0.3的吸聲特征,考慮基于設計條件的空氣粘度來確定參數,其中層厚d1、d2和d3從1mm到50mm,凹凸板2和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的數值孔徑β不大于15%,板厚t不低于0.3mm,開口5和通孔11a和12a的孔徑b不大于0.8mm。
然后如圖2所示,吸聲結構主體基于參數制造。特別地,準備具有預先設定的厚度的鐵或鋁制的金屬板且設置在壓制機內。金屬板被壓制打出開口5且同時形成凸部分3,這制造出凹凸板2。準備其中預先形成有小直徑通孔11a和12a的金屬板,支撐孔11b和12b通過類似于凹凸板2的壓制而分別形成,這分別制造出第一多孔板11和第二多孔板12。通孔11a和12a可以連同支撐孔11b和12b通過壓制同時形成。
當凹凸板2設置在基部上后,從凹凸板2上側為它蓋上第一多孔板11,且凸部分3插入到支撐孔11b。當在凸部分3插入到支撐孔11b過程中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鄰接且支撐支撐孔11b時,第一多孔板11以預定的壓力被從上側壓向凹凸板2的方向,這完成了支撐孔11b到凸部分3的壓接觸以實現固定。為確保固定,凸部分3和支撐孔11b可以通過結合劑或焊接在鄰接部分結合并固定,或凸部分3和支撐孔11b可以以螺釘連接。中空部分6可以完全地由封閉板1和凹凸板2密封,或在封閉板1和頂部部分3a只在一點結合時,中空部分6可以不完全地被密封。也就是說,鄰近的中空部分6可以通過在封閉板1和頂部部分3a之間產生的間隙而相互連通。
然后從第一多孔板11的上側為它蓋上第二多孔板12。與第一多孔板11一樣,在插入到支撐孔12b過程中,第二多孔板12的支撐孔12b通過凸部分3被支撐且固定。然后封閉板1放置在從第二多孔板12的支撐孔12b伸出的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上,且以結合劑等固定在頂部部分3a上。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上,當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直徑的支撐孔11b和12b在側表面部分3b的不同部分上固定到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上時,封閉板1固定在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這使得包括具有層厚d1、d2、d3的分隔空間8、9、10的吸聲結構主體容易地以高精度制造出。
在多孔板14和15提供在開口部分7內的情況下,例如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直徑的多孔板14和15被制造出,通過從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側向開口以具有更小直徑的多孔板的次序布置多孔板14和15而制造吸聲結構主體。
然后,描述吸聲結構主體的操作。
當聲源產生噪聲,噪聲傳播并到達相對聲源布置的吸聲結構主體。在此情況下,吸聲結構主體形成為數值孔徑、內部板板厚、孔徑和空氣層厚度構造為都滿足性能的需求。吸聲結構主體構造為包括三層分隔空間8、9、10,其中吸聲特性為在多個共振頻率的臨帶內具有高的吸聲系數。因此,當噪聲到達吸聲結構主體時,在多個共振頻率的臨帶內的噪聲成分以高的吸聲系數被吸收,使得如發(fā)動機等聲源產生的主噪聲和寬頻帶噪聲可以被吸收。因此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吸收主噪聲和寬頻帶噪聲。
因此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構造為包括凹凸板2、封閉板1以及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凹凸板2包括凸部分3、凹部分4(凹凸部分)和開口5。封閉板1結合到凹凸板2上以通過封閉凸部分3和凹部分4的一個而形成中空部分6,中空部分6經開口5與外部連通。第一的第二多孔板11和12分別具有多個通孔11a和12a,且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和12將中空部分6分隔為至少兩個分隔空間。
雖然本發(fā)明基于優(yōu)選實施例描述,但是可進行不偏離本發(fā)明范圍的變化。
例如在第一實施例中,封閉板1、凹部分4等形成為平板形狀。然而,本發(fā)明不限制于此,封閉板1、凹部分4等可以局部地具有凹凸平面或曲面或部分地具有臺階。在第一實施例中,多個凸部分3散布情況下,兩個多孔板11和12提供在由凹部分4和封閉板1形成的中空部分6中被說明。然而本發(fā)明不限制于第一實施例。也就是說,如圖3所示,吸聲結構主體可以構造為在由凹部分4和封閉板1形成的中空部分6內提供至少三個多孔板21,同時具有凹凸板2,其中形成凸部分3以圍繞一個凹部分4的圓周。在此情況下,由于多個分隔空間8、9、...、和10通過多孔板21形成,可以進一步增加峰值頻率的個數以實現更寬帶吸聲性能。顯而易見的可以在中空部分內提供一個多孔板21。每個多孔板21的通孔21a可以形成為多種形狀,例如橢圓形狀、矩形形狀、多邊形形狀和狹縫形狀等。相同的形狀或相同的直徑可以存在于多孔板21之間和內部,或不同形狀或不同直徑可以混合在多孔板21之間和內部。
如圖4中所示,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形成在如下結構中,其中圖3的構造布置為直線或矩陣形狀。在此情況下,吸聲功能可以改善。在凹凸板2的開口5和多孔板21的通孔21a中,相同形狀或相同直徑可以存在于中空部分6之間和內部,或不同形狀或不同直徑可以混合在平行布置的中空部分之間和內部。因此可以得到具有更寬峰值頻率的吸聲性能。雖然數值,例如數值孔徑β、層厚d和板厚t為特定地描述,本發(fā)明不限制于這些數值。數值通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所處的環(huán)境、需要的強度和形態(tài)等而確定。
(第二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將參考圖5和圖6進行詳細描述。在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標為相同的數字且省略了描述。
如圖5中所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具有封閉板1和凹凸板2。凹凸板2具有平板形狀的凹部分4和多個凸部分3。多個開口5形成在凹部分4中。中空部分6形成在封閉板1和凹凸板2之間。第一多孔板31和第二多孔板32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第一多孔板31和第二多孔板32包括多個通孔31a和32a以及裝配凸部分31b和32b。
裝配凸部分31b和32b布置為使得具有與凸部分3的布置位置對齊的位置關系。裝配凸部分31b和32b設為相互之間具有不同深度錐形,且裝配凸部分31b和32b具有由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和頂部部分3a支撐的外部形狀。也就是說,位于鄰近聲源側的第一多孔板31不同于在深度上位于遠離聲源側的第二多孔板32。換言之,與第二多孔板32的裝配凸部分32b的深度相比,第一多孔板31的裝配凸部分31b的深度被放大。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31和32中,相互之間具有不同深度的裝配凸部分31b和32b裝配在凸部分3內,且凸部分3的側表面部分3b和頂部部分3a在裝配中途鄰接在裝配凸部分31b和32b上且支撐它們,這分別設定了分隔空間8、9、10的層厚d1、d2、d3。類似于第一實施例,多孔板31和32可以等間隔提供,使得層厚d1、d2、d3均等,或多孔板31和32可以不等間隔提供,使得層厚d1、d2、d3不均等。其它構造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構造,以及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構造或第一實施例的修改的構造可以被適當的采用。
在上述的構造中,將描述吸聲結構主體的制造方法。
如圖6中所示,吸聲結構主體通過以第一實施例中方法預先確定的參數來制造。特別地,鐵制或鋁制的金屬板被壓制打出開口5且同時形成凸部分3,這制造出凹凸板2。準備其中預先形成有小直徑通孔31a和32a的金屬板,裝配凸部分31b和32b分別通過類似于凹凸板2的壓制而形成,這分別制造出第一多孔板31和第二多孔板32。通孔31a和32a可以連同裝配凸部分31b和32b通過壓制同時形成。
然后從凹凸板2上側為它蓋上第一多孔板31,且凸部分3裝配到裝配凸部分31b。當在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和側表面部分3b鄰接且支撐裝配凸部分31b時,第一多孔板31從第一多孔板31的上側蓋有第二多孔板32。第一多孔板31的裝配凸部分31b裝配到第二多孔板32的裝配凸部分32b,這允許第一多孔板31和第二多孔板32被定位并固定。固定可以使用結合劑進行。然后封閉板1放置在第二多孔板32的裝配凸部分32b上,且使用結合劑等結合封閉板1到裝配凸部分32b。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31和32中,當把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的尺寸(深度)的裝配凸部分31b和32b固定在凸部分3時,封閉板1固定在裝配凸部分32b的頂部部分,這使得包括層厚為d1、d2、d3的分隔空間8、9、10的吸聲結構主體容易地以高精度制造出。其它生產方法類似于第一實施例中的生產方法。
根據在上述方式中制造并構造的吸聲結構主體,在多個共振頻率的臨帶內的噪聲成分以高的吸聲系數被吸收,使得如發(fā)動機等聲源產生的主噪聲和寬頻帶噪聲可以被吸收。
(第三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將參考圖7進行描述。在第三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標為相同的數字且省略了描述。
如圖7中所示,在根據第三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中,在中空部分6內提供了多個多孔板41,中空部分6通過凹凸板2和結合在凹凸板2上的開口5形成。在凹凸極2內,在凸部分3和凹部分4上提供多個開口5。類似于第一實施例,多孔板41具有多個通孔41a且多孔板41具有根據層分別設置孔徑的支撐孔41b。多個多孔板41可以等間隔提供,或多個多孔板41可以不等間隔提供。薄膜吸聲主體44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薄膜吸聲主體44可以在多個多孔板41之間提供。薄膜吸聲主體44可以提供在多孔板41和凹凸板2之間或提供在多孔板41和封閉板1之間,且希望薄膜吸聲主體44根據作為吸聲目標的聲源以優(yōu)化布置狀態(tài)提供。
薄膜吸聲主體44包括兩個薄膜42和43。在薄膜42和43中,表面形成為平面。薄膜42和43的表面略微相互分離,且表面相互鄰近,同時在振動中可以相互接觸。雖然由鋁箔形成的金屬薄膜、例如氯乙烯的樹脂制成的薄膜等可以用作薄膜42和43,薄膜42和43并不限制于上述薄膜。其它構造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構造,以及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構造或第一實施例的修改的構造可以被適當的采用。
因此,在第三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中,至少一個薄膜吸聲主體44(箔片)提供在由分隔中空部分6而成的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中,同時薄膜吸聲主體44可以振動或相互摩擦。根據第三實施例的構造,在吸聲結構主體中,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吸聲性能的操作外,兩個薄膜42和43在聲波入射時振動,且薄膜42和43相互接觸而隨振動相互摩擦,這允許了聲能的損失。因此與在其中能量通過共振現象耗散的構造相比,可以得到在寬帶上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因為由例如鋁箔的金屬,或由例如氯乙烯的樹脂制造的薄膜吸聲主體44可以用作吸聲結構主體,與難于回收的材料,例如通常處理為破碎粉的玻璃棉等相比,薄膜吸聲主體44容易地被回收。
薄膜42和43可以具有多個細小的凸部分且可以層壓薄膜使得薄膜通過凸部分相互接觸。在此情況下,當聲波入射時,薄膜42和43振動且重疊部分相互接觸以相互摩擦,使得聲波能量耗散而實現吸聲。
在薄膜吸聲主體44的薄膜42和43中,微小通孔形成在厚度方向上,且在從層壓方向觀察,薄膜42和43中的通孔可以相互重疊或相互不重疊。在通孔重疊的情況下,不僅薄膜42和43振動且相互摩擦以在寬帶內實現優(yōu)秀的消聲效果,而且可以具有更優(yōu)秀的消聲效果,因為當聲波穿過通孔時被進一步衰減。
在薄膜42和43的一個的通孔形成在通孔不與另一個薄膜的通孔重疊的位置的情況下,聲波從入射側穿過薄膜43的通孔,在兩個薄膜42和43之間行進且穿過薄膜42的通孔。因此,因為聲波沿兩個薄膜42和43的內表面?zhèn)鞑?,進一步地通過在聲波穿過通孔中的衰減作用和聲波在薄膜42和43表面?zhèn)鞑ブ械恼硿p作用而實現消聲效果。在薄膜吸聲主體44中,進一步的優(yōu)秀的衰減作用通過形成微小通孔得到,這顯著地改善了消聲效果。通孔可以不形成在薄膜吸聲主體44中。
取代了凸部分,薄膜吸聲主體44可以折疊以具有彼此重疊而且接觸的區(qū)域。在此情況下,當重疊區(qū)域相互接觸而互相摩擦時,聲波能量被耗散,這允許在寬帶內實現高的吸聲系數。即使兩個薄膜42和43減少為一個,吸聲結構可以在重疊部分內實現,使得降低成本。
在第三實施例中,多孔板41和薄膜吸聲主體44提供在吸聲結構主體內。然而,因為薄膜吸聲主體44自身具有吸聲效果,在吸聲結構主體中可以只提供薄膜吸聲主體44。類似于第一實施例,如圖12中所示,薄膜吸聲主體45可以提供在被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和側表面部分3b圍繞的開口部分7內。在此情況下,薄膜吸聲主體45可以是類似于多孔板41的多孔板,或者可以一起提供薄膜吸聲主體45和多孔板。
(第四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將參考圖8進行描述。在第四實施例中,與第一和第三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標為相同的數字且省略了描述。
如圖8所示,在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中,在中空部分6內提供了多個多孔板41,中空部分6通過凹凸板2和結合在凹凸板2上的開口5形成。在凹凸板2內,在凸部分3和凹部分4上提供多個開口5。類似于第三實施例,多個多孔板41可以等間隔提供,或多個多孔板41可以不等間隔提供。吸聲材料51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吸聲材料51提供在中空部分6的任意區(qū)域(分隔空間)。例如,吸聲材料51提供在在多孔板41和封閉板1之間、多孔板41和41之間,或多孔板41和凹凸板2之間的全部部分或部分的一部分處。提供吸聲材料51的區(qū)域可以位于每個中空部分6的相同位置或不同位置。
吸聲材料51由多孔材料制成。多孔材料可以通過壓縮金屬纖維或帶金屬,例如鋁、不銹鋼,玻璃棉和PET纖維制成。多孔材料可以由非織造織物制成,或由金屬或樹脂發(fā)泡材料制成。在多孔材料中,當封閉板1和凹凸板2由金屬制成時,希望多孔材料由相同金屬制成以達到好的回收特性。其它構造類似于第一和第三實施例的構造,以及上述第一和第三實施例的構造或第一和第三實施例的修改的構造可以被適當的采用。
根據第四實施例的構造,在吸聲結構主體中,吸聲材料51可以吸收比能通過亥姆霍茲共振原理被充分吸收的頻帶寬的頻帶的噪聲,使得吸聲結構主體可以進一步地改善隔聲性能。
在第四實施例中,在中空部分6中只提供吸聲材料51。然而,本發(fā)明不限制于第四實施例,吸聲材料51可以連同第三實施例的薄膜吸聲主體44提供。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吸聲材料51圍繞凹凸板2提供。類似于第一實施例,如圖13中所示,吸聲材料52可以在開口部分7內提供,開口部分7被凸部分3的頂部部分3a和側表面部分3b圍繞。
(第五實施例)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將參考圖14進行描述。在第五實施例中,與第一到第四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標為相同的數字且省略了描述。
如圖14中所示,根據第五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平板形狀的內部板2a(內部部件)、封閉板1(外部部件)和連接部件13。內部板2a具有多個開口5。封閉板1相對內部板2a布置同時與內部板2a分離。連接部件13連接內部板2a和封閉板1,以形成中空部分6。封閉板1和內部板2a為由例如鐵、鋁的金屬、樹脂材料或箔片制成的板部件。連接部件13包括平的頂部部分13a和提供在頂部部分13a圓周上的側表面部分13b,且連接部分13形成為柱形狀。也就是說,連接部件13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凸部分3相同的構造。內部板2a和封閉板1相互連接使得頂部部分13a結合到封閉板1上,這形成了連接部件13之間的中空部分6。連接部件13形狀可以形成為沒有頂部部分13a,即形成為只有側表面部分13b的圓柱狀形狀。
中空部分6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5連通。第一多孔板61和第二多孔板62(第二分隔部件)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包括多個通孔61a和62a。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與內部板2a平行布置,且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將中空部分6從聲源側依次分隔為三層分隔空間8、9、10。多孔板61和62可以等間隔提供使得分隔空間8、9、10的層厚相等,或多孔板61和62可以不等間隔提供,使得層厚不等。第五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動作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動作,因此描述省略。
因此,第五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構造為包括內部板2a(內部部件)、封閉板1(外部部件)、連接部件13和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第二分隔部件)。內部板2a包括開口5。封閉板1相對內部板2a布置同時與內部板2a分離。連接部件13將內部板2a和封閉板1連接以形成中空部分6,它與外部通過開口5連通。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將中空部分6分隔為至少兩個分隔空間。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構造,類似于第一實施例,可以得到如下效果,即具有高吸聲系數的頻帶被放大的優(yōu)秀的吸聲性能。連接部件13和內部板2a可以以不同的部件通過單獨形成連接部件13和內部板2a來形成。
雖然第五實施例的連接部件13形成為柱形狀,連接部件13也可以形成為其它形狀。只要封閉板1和內部板2a被連接以形成中空部分6,連接部件可以形成為任意的形狀。例如,連接部件13可以形成為錐形或截面為多邊形的柱形形狀。如圖14中所示的連接部件13可以形成為板形狀。在連接部件13形成為板形狀的情況下,如圖15所示,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可以提供在連接部件13和13之間。在此情況下,可以得到更高的吸聲系數。至少可以提供兩個多孔板。在此情況下,因為多個分隔空間8、9、...、10通過多孔板21形成,p峰值頻率的個數可以進一步地增加以實現寬帶的吸聲性能。雖然多孔板61和62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多孔板可以提供在由鄰近中空部分6的連接部件13的頂部部分13a和側表面部分13b圍繞的開口部分中。雖然封閉板1和內部板2a形成為平板形狀,封閉板1和內部板2a可以局部地具有凹凸表面或曲面,或封閉板1和內部板2a可以部分地具有臺階。
內部板2a和連接部件13可以相互整合形成一個部件。也就是說,內部板2a與連接部件13整合在一起,內部板2a為通過連接部件13形成的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且封閉板1可以具有如下構造,其中封閉板1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在此情況下,因為內部板2a和連接部件13可以一次制造,吸聲結構主體可以容易地制造。在此情況下,與連接部件13的開口部分具有相同寬度的開口可以提供在內部板2a內,使得被連接部件13的頂部部分13a和側表面部分13b圍繞的開口部分打開。連接部件13可以通過折疊封閉板1、內部板2a、多孔板61和62等而形成??梢栽谶B接部件13上提供多個通孔。在此情況下,可以防止在平行于封閉板1和內部板2a的方向上產生共振。當聲波通過通孔時,衰減效果也可以改善。
如在第四實施例中所描述,吸聲部件51和52可以布置在中空部分6的分隔空間8、9、10的任意一個上。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可以由金屬箔片、在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的薄膜42和43或其它類似物形成。在此情況下,金屬箔片和薄膜可以具有通孔或可以不具有通孔。上述的第一到第四實施例的構造或第一到第四實施例的修改的構造可以被適當的采用。
在第五實施例的構造中,描述了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如下描述的制造方法是吸聲結構主體的制造方法,其中內部板2a和連接部件13被整合且連接部件13形成了凹凸部分。
首先,類似于第一實施例的制造方法,確定參數(分隔空間8、9、10的層厚,開口5的孔徑等)。然后,如圖16中所示,吸聲結構主體基于確定的參數制造。特別地,準備具有預定厚度的鐵制、鋁制或其它的金屬板,且金屬板被設置在壓制機。然后,金屬板被壓制打出開口5且同時形成凸部分13(頂部部分13a和側表面部分13b),這制造出內部板2a。準備其中預先形成有小直徑通孔61a和62a的金屬板,支撐孔61b和62b類似于內部板2a而分別通過壓制形成,這分別制造出第一多孔板61和第二多孔板62。
如圖16所示,形成連接部件13和支撐孔61b和62b以在一個方向上延長。連接部件13形成為如下形狀,其中直徑向連接部件13從金屬板移開的方向逐漸減小。連接部件13可以插入到支撐孔61b和62b中,且支撐孔61b和62b具有如下直徑,在插入中,連接部件13的側表面部分13b與該直徑接合。通孔61a和62a可以連同支撐孔61b和62b一起通過壓制同時形成。
當內部板2a放置在基部上后,從內部板2a的上側為內部板2a覆蓋第一多孔板61,且連接部件13插入到支撐孔61b。當在插入中,連接部件13的側表面部分13b鄰接且支撐支撐孔61b時,第一多孔板61以預定的壓力在內部板2a的方向從上側壓下,這完成了支撐孔61b到連接部件13的壓接觸以實現固定。為保證固定,連接部件13和支撐孔61b可以通過結合劑或焊接在鄰接部分結合,或連接部件13和支撐孔61b可以以螺釘連接。中空部分6可以由封閉板1和內部板2a完全密封,或者在封閉板1和頂部部分13a只在一點結合時,中空部分6可以不完全地被密封。也就是說,鄰近的中空部分6可以通過在封閉板1和頂部部分13a之間產生的間隙而相互連通。
然后從第一多孔板61的上側為它蓋上第二多孔板62。與第一多孔板61一樣,在插入過程中,第二多孔板62的支撐孔62b通過連接部件13被支撐且固定。然后封閉板1放置在從第二多孔板62的支撐孔62b伸出的連接部件13的頂部部分13a上,且封閉板1以結合劑等結合并固定在頂部部分13a上。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上,當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直徑的支撐孔61b和62b在側表面部分13b的不同部分上固定到連接部件13的側表面部分13b上時,封閉板1固定在連接部件13的頂部部分13a,這使得包括具有層厚的分隔空間8、9、10的吸聲結構主體容易地以高精度制造出。
因此,制造第五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為制造如下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5的內部板2a(內部部件);相對內部板2a布置同時與內部板2a分離的封閉板1(外部部件);連接內部板2a和封閉板1以形成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5連通的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13;以及將中空部分6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多孔板61和62(第二分隔部件),內部板2a為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它與連接部件13整合且通過連接部件13形成,封閉板1為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支撐孔61b和62b形成在多孔板61和62中,支撐孔61b和62b插入到凹凸板的凸部分,支撐孔在插入的中途通過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且因此多孔板61和62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
如圖17所示,類似于第二實施例中的制造方法,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可以形成在第一多孔板61和第二多孔板62中,作為第五實施例中制造方法的修改。特別地,鐵制或鋁制金屬板壓制打出開口5且同時形成連接部件13,這制造出了內部板2a。連接部件13從金屬板一端到另一端形成為平板形狀。準備其中預先形成有小直徑通孔61a和62a的金屬板,且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分別通過類似于內部板2a的壓制形成,這分別制造了第一多孔板61和第二多孔板62。裝配凸部分61c具有如下尺寸,其中連接部件13可以裝配到裝配凸部分61c,且連接部件13和裝配凸部分61c可以裝配到裝配凸部分62c。通孔61a和62a可以連同裝配凸部分61b和62b通過壓制同時形成。
然后,從內部板2a的上側為內部板2a覆蓋第一多孔板61,且連接部件13裝配到裝配凸部分61c。當連接部件13的頂部部分13a和側表面部分13b鄰接且支撐裝配凸部分61c時,從第一多孔板61的上側為第一多孔板61覆蓋第二多孔板62。第一多孔板61的裝配凸部分61c裝配到第二多孔板62的裝配凸部分62c,這允許第一多孔板61和第二多孔板62被定位和固定。固定可以用結合劑實現。然后封閉板1放置在第二多孔板62的裝配凸部分62c上,且封閉板1以結合劑等結合并固定在裝配凸部分62c上。因此,在第一和第二多孔板61和62中,當相互之間具有不同的尺寸(深度)的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固定在連接部件13時,封閉板1固定在裝配凸部分62c的頂部部分,這使得包括具有層厚的分隔空間8、9、10的吸聲結構主體容易地以高精度制造。在連接部件13通過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固定的情況下,與連接部件13通過支撐孔61b和62b固定情況不同,連接部件13可以形成為平板形狀,且吸聲結構主體可以根據環(huán)境形成。
因此,另一個第五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制造方法為制造如下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5的內部板2a(內部部件);相對內部板2a布置同時與內部板2a分離的封閉板1(外部部件);連接內部板2a和封閉板1以形成與外部空間通過開口5連通的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13;以及將中空部分6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多孔板61和62(第二分隔部件),內部板2a為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它與連接部件13整合且通過連接部件13形成,封閉板1為結合以封閉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形成在多孔板61和62中,裝配凸部分61c和62c裝配到凹凸板的凸部分,裝配凸部分61c和62c在裝配的中途通過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且因此多孔板61和62提供在中空部分6內。
例1對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吸聲特性進行仿真。特別地,如圖1所示,參數如下設置。分隔空間8和9的層厚d1和d2為8mm和8mm,多孔板11和12的通孔11a和12a的數值孔徑β分別為1%,多孔板11和12的板厚t為0.3mm,通孔11a和12a的孔徑為0.5mm,開口5的數值孔徑β為7.3%,開口5的板厚t為0.7mm,開口5的孔徑為2mm。在此情況下,如圖9所示,除大約1800Hz的共振頻率外,吸聲結構主體還具有大約4050Hz的共振頻率。與不提供多孔板的情況相比,第一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在多個頻率周圍的寬的范圍內具有高的吸聲系數。
例2對近似第三實施例的吸聲結構主體的吸聲特性進行仿真。特別地,參數設置條件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將雙鋁箔片膜用作薄膜吸聲主體44的薄膜42和43的情況下,在如10所示,在從大約1950Hz的共振頻率到大約3200Hz的共振頻率的范圍內可以得到高的吸聲系數。與不提供多孔板的情況相比,吸聲結構主體在顯著寬的范圍內具有高的吸聲系數。
圖1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2是吸聲結構主體的分解透視圖;圖3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4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5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6是吸聲結構主體的分解透視圖;圖7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8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9是示出了吸聲特性的曲線圖;圖10是示出了吸聲特性的曲線圖;圖11是修改的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12是修改的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13是修改的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14是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15是修改的吸聲結構主體的示意圖;圖16是吸聲結構主體的分解透視圖;以及圖17是吸聲結構主體的分解透視圖。
附圖標記解釋1封閉板2凹凸板
3凸部分4凹部分5開口6中空部分11第一多孔板12第二多孔板21多孔板31第一多孔板41多孔板51吸聲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吸聲結構主體,其包括包括凹凸部分和開口的凹凸板;結合在所述的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所述凹凸部分的一個而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進一步包括封閉部件,它封閉了所述凹凸板中的開口部分的所述開口,其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所述中空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進一步包括將開口部分分隔為所述凹凸板內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第三分隔部件,其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所述中空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多個通孔。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多個通孔。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凹凸部分。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凹凸部分。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中。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中。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中的僅一個與所述的外部空間連通。
1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中的僅一個與所述的外部空間連通。
16.一種吸聲結構主體,其包括包括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所述內部部件同時與所述內部部件分離布置的外部部件;連接所述的內部部件和所述的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內部部件為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該凹凸板與所述的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以及所述的外部部件為封閉板,該封閉板結合以封閉所述的凹凸部分的一個。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進一步包括封閉部件,它封閉了所述凹凸板中的開口部分的所述開口,其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所述中空部分。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進一步包括將開口部分分隔為所述凹凸板內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第三分隔部件,其一端開口的開口部分鄰近所述中空部分。
2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帶多個通孔的多孔板。
22.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
23.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第三分隔部件具有可振動地或可摩擦地提供的箔片。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多個通孔。
25.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多個通孔。
2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凹凸部分。
27.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箔片具有凹凸部分。
2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中。
29.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吸聲材料提供在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的至少一個中。
3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中的僅一個與所述的外部空間連通。
3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其中所述的至少兩個第三分隔空間中的僅一個與所述的外部空間連通。
32.一種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凹凸部分和開口的凹凸板;結合在所述的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所述凹凸部分的一個而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件,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支撐孔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上,支撐孔被插入到所述凹凸板的凸部分,所述的支撐孔在插入的中途通過所述的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以及由此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提供在所述的中空部分內。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上形成多個通孔。
34.一種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凹凸部分和開口的凹凸板;結合在所述的凹凸板上以通過封閉所述凹凸部分的一個而形成中空部分的封閉板,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一分隔空間的第一分隔部件,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裝配凸部分形成在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上,裝配凸部分被裝配到所述凹凸板的凸部分,所述的裝配凸部分在裝配的中途通過所述的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以及由此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提供在所述的中空部分內。
3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分隔部件上形成多個通孔。
36.一種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所述內部部件同時與所述的內部部件分離布置的外部部件;連接所述的內部部件和所述的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所述的內部部件為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該凹凸板與所述的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所述的外部部件為結合以封閉所述的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支撐孔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上,支撐孔被插入到所述凹凸板的凸部分,所述的支撐孔在插入的中途通過所述的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以及由此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提供在所述的中空部分內。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上形成多個通孔。
38.一種制造吸聲結構主體的方法,該吸聲結構主體包括帶開口的內部部件;相對所述內部部件同時與所述的內部部件分離布置的外部部件;連接所述的內部部件和所述的外部部件以形成中空部分的連接部件,該中空部分與外部空間通過所述的開口連通;以及將所述的中空部分分隔為至少兩個第二分隔空間的第二分隔部件,所述的內部部件為具有凹凸部分的凹凸板,該凹凸板與所述的連接部件整合在一起且通過連接部件形成,所述的外部部件為結合以封閉所述的凹凸部分的一個的封閉板,在該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中,裝配凸部分形成在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上,裝配凸部分被裝配到所述凹凸板的凸部分,所述的裝配凸部分在裝配的中途通過所述的凸部分支撐并固定,以及由此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提供在所述的中空部分內。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吸聲結構主體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的第二分隔部件上形成多個通孔。
全文摘要
意圖于放大高吸聲系數的峰值頻率。吸聲結構包括具有凸部分(3)、凹部分(4)和開口(5)的凹凸板(2);連接到凹凸板(2)的封閉板(1),該連接方式為通過封閉凸部分(3)或凹部分(4)形成了中空部分(6),中空部分(6)經開口(5)與外部空間連通;以及具有多個通孔(11a、12a)且用作將中空部分(6)分隔為分區(qū)空間的第一和第二多孔板(11、12)。
文檔編號G10K11/00GK1846251SQ20048002550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fā)明者山口善三, 山極伊知郎, 上田宏樹, 田中俊光 申請人: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