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觸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觸控顯示面板可根據(jù)其觸控原理不同分為自容式觸控顯示面板和互容式觸控顯示面板。在自容式觸控顯示面板中,塊狀的觸控電極呈矩陣排布,每個觸控電極與多條觸控信號線連接,各觸控信號線與驅(qū)動電路連接,并在觸控電極和驅(qū)動電路之間傳輸信號。
在上述自容式觸控顯示面板中,若觸控信號線發(fā)生斷線,則觸控電極與其連接的觸控信號線的總電阻會發(fā)生變化,使得傳輸至觸控電極的觸控信號的電位和由觸控電極返回至驅(qū)動電路的電位發(fā)生變化,由此導致觸控檢測的準確度下降。若與同一個觸控電極連接的多條觸控信號線均發(fā)生斷線,則無法正常向觸控電極傳輸觸控信號,對應位置的觸控無法被檢測,進一步降低了觸控檢測的精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部分提到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本申請?zhí)峁┝擞|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
一方面,本申請?zhí)峁┝艘环N觸控顯示面板,包括:呈陣列排布的多個觸控電極;多個觸控信號線組,每個觸控信號線組包括至少一條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觸控信號線,且至少一個觸控信號線組包括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各觸控信號線組與觸控電極一一對應電連接;驅(qū)動電路,位于觸控信號線組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各觸控信號線與驅(qū)動電路電連接,驅(qū)動電路通過觸控信號線向觸控電極提供觸控信號;多個第一連接線組,與包含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的各觸控信號線組一一對應,每個第一連接線組包括至少兩條第一連接線,各第一連接線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其中,各第一連接線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中的兩條觸控信號線相互電連接,且每個第一連接線組中,至少一條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位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位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信號線與對應的觸控電極的連接點中,距離驅(qū)動電路最遠的一個連接點為第一連接點;觸控信號線與驅(qū)動電路的連接點為第二連接點;各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在對應的第一連接點和第二連接點之間均勻分布。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線組中的觸控信號線的數(shù)量相等,各第一連接線組中的第一連接線的數(shù)量相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線組包括兩條觸控信號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線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線組沿第二方向排列;相鄰的觸控信號線組之間設有第二連接線組,第二連接線組包括多條第二連接線;同一第二連接線組中的各第二連接線與距離第二連接線組最近的觸控信號線組內(nèi)的相鄰的兩條觸控信號線電連接的多條第一連接線一一對應,各第二連接線的端點與對應的第一連接線的端點之間的連線平行于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交。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二連接線通過過孔與觸控電極電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順序排列的第一邊框區(qū)、顯示區(qū)以及第二邊框區(qū);各觸控信號線的長度相等,且各觸控信號線由第一邊框區(qū)延伸至第二邊框區(qū)。
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電極在顯示階段復用為公共電極。
第二方面,本申請?zhí)峁┝艘环N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上述觸控顯示面板。
本申請?zhí)峁┑挠|控顯示面板和觸控顯示裝置,利用多條第一連接線將與同一觸控電極連接的多條觸控信號線相互電連接,且至少一條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位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之間,可以在觸控信號線發(fā)生斷線時將該觸控信號線與其他連接至同一觸控電極的觸控信號線相互電連接,能夠降低觸控信號線斷線對觸控精度的影響,提升顯示面板的觸控性能。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再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觸控顯示面板沿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一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梢岳斫獾氖?,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實用新型,而非對該實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有關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請參考圖1,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呈陣列排布的多個觸控電極10、多個觸控信號線組11、多個第一連接線組12以及驅(qū)動電路13。其中各觸控電極10可以為塊狀電極。每個觸控信號線組11包括至少一條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觸控信號線110,并且,至少一個觸控信號線組11包括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110。在本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線組11與各觸控電極10一一對應電連接。在這里,與觸控電極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11中的各觸控信號線110均與該觸控電極10電連接。
上述驅(qū)動電路13位于各觸控信號線組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各觸控信號線110與驅(qū)動電路13電連接,驅(qū)動電路13通過各觸控信號線110向?qū)挠|控電極10提供觸控信號。
上述多個第一連接線組12與包含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的各觸控信號線組一一對應。每個第一連接線組包括至少兩條第一連接線120,并且上述各第一連接線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各第一連接線120的兩端可以分別與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11中的兩條觸控信號線110相互電連接,且每個第一連接線組12中,至少一條第一連接線120與觸控信號線110的連接點位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110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13之間。在這里,第一連接線的兩端可以與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中的相鄰的兩條觸控信號線分別電連接。
以觸控電極101為例,觸控信號線組111與該觸控電極101對應。觸控信號線組111包含三條觸控信號線110,且觸控信號線組111中的三條觸控信號線110分別通過連接點a,b,c與觸控電極101電連接。第一連接線組121與觸控信號線組111對應,包括三條第一連接線1201、1202、1203。第一連接線組中的每條第一連接線1201、1202、1203與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111中的兩條觸控信號電連接。并且,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110的連接點位于觸控信號線110的觸控電極的連接點a(或b,c)與驅(qū)動電路12之間。
從圖1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與同一觸控電極連接的多條觸控信號線可以通過至少一條第一連接線相互電連接,并且至少一條第一連接線位于觸控電極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之間,這樣,在其中一條觸控信號線發(fā)生斷線時,可以通過第一連接線將未發(fā)生斷線的觸控信號線上的信號傳輸至發(fā)生了斷線的觸控信號線,并進一步傳輸至觸控電極,使得由于短線而產(chǎn)生的、觸電極及與其電連接的觸控信號線的總電阻的變化量縮小,可以提升觸控信號傳輸?shù)姆€(wěn)定性,從而提升觸控檢測的準確度。
可選地,上述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順序排列的第一邊框區(qū)A1、顯示區(qū)A2以及第二邊框區(qū)A3,各觸控信號線110的長度相等,且各觸控信號線110由第一邊框區(qū)A1延伸至第二邊框區(qū)A3。上述驅(qū)動電路13可以位于第二邊框區(qū)A3內(nèi)。
上述各觸控電極10在觸控階段接收觸控信號,并感應觸控而生成感應信號。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各觸控電極10可以在顯示階段復用為公共電極,為觸控顯示面板上的顯示器件提供顯示所需要的公共電壓。
通常在工藝制作完成后、綁定驅(qū)動芯片之間會對顯示面板上的器件和走線進行視覺測試,以避免對驅(qū)動芯片等材料的浪費。在視覺測試時,通過觸控信號線距離驅(qū)動電路13較遠的一端提供信號,即信號由觸控信號線距離驅(qū)動電路13較遠的一端(位于圖1所示第一邊框區(qū)A1的一端)傳輸至觸控信號線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這時,觸控電極可以正常工作。但當斷線位置在觸控信號線于觸控電極的連接點與驅(qū)動電路13之間時,視覺測試無法測出,本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連接線設置在驅(qū)動電路和觸控電極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之間,可以在視覺測試未測出驅(qū)動電路和觸控電極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之間的觸控信號線發(fā)生斷線的情況下保證觸控信號的正常傳輸。并且,當多條連接至同一觸控電極的觸控信號線在不同位置處發(fā)生斷線、并且發(fā)生斷線的各點之間的連線不與第一連接線相平行的情況下,利用上述第一連接線和發(fā)生斷線的觸控信號線可以將驅(qū)動電路提供的信號正常傳輸至觸控電極,例如在圖1所示d、e、f位置均發(fā)生斷線時,可以通過第一連接線組121將驅(qū)動電路13和觸控電極101電連接,從而保證觸控和顯示功能的正常使用。
為了更清楚地進行說明,以下結合圖2至圖5本申請各實施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結構進行說明。其中以觸控顯示面板中的3行3列觸控電極及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第一連接線、驅(qū)動電路等元件來示意性的進行描述。
繼續(xù)參考圖2,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2所示,觸控顯示面板200包括呈陣列排布的多個觸控電極20、多個觸控信號線組21、多個第一連接線組22以及驅(qū)動電路23。每個觸控信號線組21包括至少一條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觸控信號線210,且至少一個觸控信號線組21包括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210,各觸控信號線組210與觸控電極一一對應電連接,觸控信號線可以例如在圖2所示連接點201處與對應的觸控電極電連接。驅(qū)動電路23位于觸控信號線組2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各觸控信號線210與驅(qū)動電路23電連接,驅(qū)動電路23通過觸控信號線210向觸控電極20提供觸控信號。各第一連接線組22與包含至少兩條觸控信號線210的各觸控信號線組21一一對應,每個第一連接線組22包括至少兩條第一連接線220,各第一連接線的延伸方向與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各第一連接線220的兩端分別與對應的觸控信號線組21中的兩條觸控信號線210相互電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連接線220與觸控信號線210的連接點位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210與觸控電極20的連接點201和驅(qū)動電路23之間。
通常,為了保證觸控顯示面板的顯示均一性,與各觸控電極連接的觸控信號線的走線長度基本一致,由與驅(qū)動電路連接的一端向遠離驅(qū)動電路的方向延伸。觸控信號線中,如果位于觸控電極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遠離驅(qū)動電路一側的部分走線發(fā)生斷線,則觸控信號線仍可傳輸至觸控電極,而位于觸控電極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之間與驅(qū)動電路之間的部分走線發(fā)生斷線時觸控信號可能無法傳輸至觸控電極。本實施例中將第一連接線設置于對應的觸控信號線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與驅(qū)動電路之間,可以保證觸控電極與驅(qū)動電路之間的信號傳輸線路穩(wěn)定,并且減少第一連接線的數(shù)量,減少第一連接線對光線的遮擋,提升透光率。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的一些可選的實現(xiàn)方式中,上述各第一連接線的延伸方向可以與第一方向相互垂直。這樣,可以縮短第一連接的長度,進一步減少第一連接線對光線的遮擋,提升光線的透過率,有利于提升顯示效果。
繼續(xù)參考圖3,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再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3所示,在觸控顯示面板300中,同一個觸控電極連接的多條觸控信號線與該觸控電極的連接點與驅(qū)動電路33之間的距離可以不相同。在各觸控信號線與對應的一個觸控電極的連接點中,距離驅(qū)動電路33最遠的一個連接點為第一連接點,觸控信號線與驅(qū)動電路的連接點為第二連接點。例如圖3中,與觸控電極301連接的兩條觸控信號線311和312與觸控電極301的連接點分別為A和B,其中連接點A與驅(qū)動電路件的距離比連接點B與驅(qū)動電路之間的距離大,則連接點A為第一連接點,連接點C為觸控信號線311與驅(qū)動電路33的連接點,為第二連接點。各第一連接線320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在對應的第一連接點A和第二連接點C之間均勻分布。
從圖3可以看出,與圖2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各第一連接線與觸控信號線的連接點在觸控信號線上位于與觸控電極的連接點和驅(qū)動電路之間的部分走線上均勻分布。這樣,在觸控信號由驅(qū)動電路傳輸至觸控電極的線路所在區(qū)域內(nèi),第一連接線均勻地分布,可以進一步提升觸控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并且可以進一步改善顯示效果。
繼續(xù)參考圖4,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觸控顯示面板400中各觸控信號線組41中的觸控信號線410的數(shù)量相等,并且各第一連接線組42中的第一連接線420的數(shù)量相等??蛇x地,各觸控信號線組包括兩條觸控信號線。這樣一來,與各觸控電極連接的觸控信號線的數(shù)量相等,且與各觸控電極通過觸控信號線連接的第一連接線的數(shù)量也相等,則各觸控電極與其連接的觸控信號線、第一連接線的總電容值相等,使得觸控信號在傳輸至各觸控電極過程中的信號衰減量近似相等,這樣,可以使整個顯示面板的觸控精度均一。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上述觸控顯示面板400包括沿第一方向順序排列的第一邊框區(qū)、顯示區(qū)以及第二邊框區(qū)(與圖1類似);各觸控信號線410的長度相等,且各觸控信號線410由第一邊框區(qū)延伸至第二邊框區(qū),每個第一連接線中的多條第一連接線在顯示區(qū)內(nèi)沿第一方向均勻分布,可以提升觸控顯示面板的均勻性,使得顯示畫面在顯示面板的各區(qū)域內(nèi)保持均一的亮度。
進一步參考圖5,其示出了根據(jù)本申請的觸控顯示面板的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圖4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圖5所示的觸控顯示面板500還包括第二連接線組54,每個第二連接線組54包括多條第二連接線540。
在本實施例中,各觸控信號線510沿第一方向延伸,各觸控信號線組51沿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方向可以與第二方向相交,可選地,第一方向可以與第二方向垂直。各第二連接線組54設置于相鄰的觸控信號線組51之間,并且同一第二連接線組54中的各第二連接線540與距離該第二連接線540最近的觸控信號線組51內(nèi)的相鄰的兩條觸控信號線510電連接的多條第一連接線520一一對應。各第二連接線540的端點與對應的第一連接線520之間的連線平行于第二方向。也就是說,第二連接線組54可以為與第一連接線組52的走線數(shù)量相同、走線方向相同的直線連線,其設置于相鄰的觸控信號線組之間,并且不與各觸控信號線相交叉。這樣,可以提升觸控顯示面板結構的均勻性,進一步提升顯示亮度的均一性。
進一步地,為了避免上述各第二連接線懸浮時對觸控顯示面板上而定電氣元件的工作狀態(tài)產(chǎn)生影響,可以將第二連接線連接至觸控電極,使其與觸控電極的電位保持一致。進一步地,為了簡化觸控顯示面板的設計,第二連接線可以連接至覆蓋其向觸控電極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觸控電極,即第二連接線可以連接至在垂直于面板平面方向上與其距離最近的觸控電極??蛇x地,觸控電極和第二連接線可以位于不同的膜層,則第二連接線可以通過過孔與觸控電極電連接。
具體地,請參考圖6,其示出了圖5所示觸控顯示面板沿剖線EE’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6所示,觸控電極501設置于第一導電層61,各第一連接線520和各第二連接線540設置于第二導電層62。第二導電層設置于觸控顯示面板的襯底60及器件層64上。其中器件層64可以包括薄膜晶體管、數(shù)據(jù)線、掃描線等公知的結構,此處不贅述。
第一導電層61可以為透明電極層,第二導電層62可以為金屬層。在這里,第二導電層62還可以設有觸控信號線510(圖6未示出)。第一導電層61和第二導電層62之間可以設有絕緣層63,絕緣層63中設有第一過孔631和第二過孔632。觸控電極501可以通過第一過孔631與觸控信號線和第一連接線520電連接,觸控電極501可以通過第二過孔632與第二連接線540電連接。
通過上述方式,將第二連接線連接至距離其垂直距離最近的觸控電極,則第二過孔的圖形簡單,可以與第一過孔在同一工序中制作,不增加工藝復雜度。同時,由于增加了第二連接線與觸控電極電連接,可以進一步減少觸控電極與其電連接的信號線的總電阻,可以降低信號在觸控電極和驅(qū)動電路之間傳輸過程中的衰減,可以進一步提升觸控精度。
上述各實施例中,各觸控電極在觸控顯示面板的工作的觸控階段接收觸控信號,并感應觸摸信號并生成感應信號。各觸控電極可以在顯示階段復用為公共電極。當應用于液晶顯示面板時,各公共電極與觸控顯示面板上的像素電極形成電場使液晶旋轉,進而調(diào)整出出光亮度來顯示畫面。當應用于有機發(fā)光顯示面板時,公共電極可以作為有機發(fā)光顯示器件的陰極,提供恒定的陰極電壓。
如圖7所示,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觸控顯示裝置700,包括上述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700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觸控功能的顯示設備。其還可以包括薄膜晶體管、掃描線、數(shù)據(jù)線、柵極驅(qū)動電路、保護玻璃等公知的結構,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實用新型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