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顯示裝置加裝觸控感測器是顯示技術的一大突破與創(chuàng)舉。典型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是將透光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TO))所制得的感測電極裝設或整合于顯示元件(例如液晶顯示元件)之中,用于使得顯示元件具有觸控感測功能,使得觸控感測器可取代一般的鍵盤、鼠標及按鍵等而對顯示元件輸入信息。
目前,具有觸控感測器的顯示裝置更被要求具備低電阻、厚度薄、大熒幕及高分辨率等特性。而為了降低觸控感測器的感測電阻,已有使用非氧化銦錫的金屬材料來作為感測電極。
然而,使用金屬材料作為感測電極,容易因為顯示裝置的像素與金屬材料之間的干涉,而產生摩爾條紋(moirépattern)的現象。因此,如何在不影響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的前提下消除摩爾條紋,并維持高顯示裝置的分辨率,已經成為該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急待解決的課題。
因此,有需要提供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所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依據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介質和多個觸控感測電極。此顯示介質包括多個像素,排列成具有多個行和多個列的一陣列。每個像素具有平行行延伸方向的第一像素側(Px)和平行列延伸方向的第二像素側(Py)。這些觸控感測電極包括與這些像素至少部分重疊的多條導線。每條導線具有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與第一部分連接并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方向與列延伸方向夾第一角度,第二方向與列延伸方向夾第二角度。第一部分至少與一個像素重疊,并且用來作為一斜邊而與平行行延伸方向的第一邊(Tx)及平行列延伸方向的第二邊(Ty)形成一直角三角形。其中,第一邊(Tx)與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
(Tx/Px)實質介于1/3至7/3之間,且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Ty/Py)實質大于0.8且小于2。
附圖說明
為了對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特舉數個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1B是圖1A所繪示的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的平面透視圖;
圖2A至圖2H是繪示具有不同尺寸參數和不同排列方式的觸控感測電極和像素的組合以及應用上述觸控感測電極和像素的組合的顯示裝置模擬影像;
圖3A和圖3B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簡化結構剖面示意圖,分別繪示在不同視角下,觸控感測電極投影至顯示裝置的像素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
圖4A和圖4B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觸控感測電極投影至顯示裝置的像素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
圖5A和圖5B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觸控感測電極投影至顯示裝置的像素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
圖6A和圖6B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觸控感測電極投影至顯示裝置的像素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以及
圖7A和圖7B是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觸控感測電極投影至顯示裝置的像素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
符號說明
10、30、40、50、60、70:顯示裝置
100:顯示介質 101:第一基材
103:像素電極層 105:液晶層
106:彩色濾光片 107:第二基材
108:偏光板
110、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像素110S:遮光區(qū)域
110r、110g、110b、110Ar、110Br、110Ag、110Bg、110Ab、110Bb:顏色區(qū)域
201:感測電極 200:觸控感測結構
201:感測電極 201a:第一部分
201b:第二部分 201M:導線
202:驅動電極
X:延伸方向 Y:列延伸方向
Px:第一像素側 L:跨距
Py:第二像素側 cR:第一列
cG:第二列 cB:第三列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間隔 T:三角形
Tx:第一邊 Ty:第二邊
300、400、500、600、700:垂直投影區(qū)
301、401、501、601、701:傾斜投影區(qū)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依據一些實施例,觸控感測電極對于顯示裝置所造成的摩爾條紋,可得以減少或消除。為了對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個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
但必須注意的是,這些特定的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本發(fā)明仍可采用其他特征、元件、方法及參數來加以實施。實施例的提出,僅是用以例示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可根據以下說明書的描述,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范圍內,作均等的修飾與變化。在不同實施例與附圖之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元件符號加以表示。
請參照圖1A、圖1B,圖1A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1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顯示裝置10包括一顯示介質100和一觸控感測結構200。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200是直接貼附于顯示介質100的出光面上。在本發(fā)明的另一些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200被整合于顯示介質100之中。
例如在本實施例中,顯示介質100可以是一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顯示介質100包括第一基材101、形成于第一基材101上的像素電極層103、位于像素電極層103上方的液晶層105、位于液晶層105上方的彩色濾光片106、位于彩色濾光片106上方的第二基材107以及位于第二基材107上方的偏光板108。其中,第一基材101可以是一陣列基板;第二基材107可以是一彩色濾光基板。
觸控感測結構200包括多個觸控感測電極,此處所述的觸控感測電極可以是感測電極(detection electrode;sensing electrode))或驅動電極(drive electrode)。例如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200包括多個感測電極201和多個驅動電極202。而為了方便繪示起見,圖1A中的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分別以一個完整的層狀結構來加以代表。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分別是一種圖案化層。
感測電極201形成在第二基材107上,并且位于第二基材107與偏光板108之間。彩色濾光片106也形成在第二基材107的上方。且彩色濾光片106與感測電極201可以分別位于第二基材107相反或相同的兩側。驅動電極202形成在第一基材101上,并且位于第一基材101與像素電極層103之間。驅動電極202與像素電極層103通過絕緣層104相互隔離。
依據一些實施例,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可為立體地相互交錯。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分別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感測電極201可沿著一個方向延伸;驅動電極202可沿著另一個方向延伸。但觸控感測結構200的結構并不以此為限。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位于相同的平面上。
在圖1A、圖1B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是一種混合式(hybrid type)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感測電極201形成在第二基材107上,而驅動電極202形成在第一基材101上。但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同時形成在第二基材107上,進而構成一種嵌入式(on-cell)觸控顯示裝置。在又一個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同時形成在靠近觸控側且位于第二基材107上方的另一個基材(未繪示)上,進而構成一種外掛式(out-cell)觸控顯示裝置。換言之,在不同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依照觸控顯示裝置的不同設計,同時形成在相同的基材上,或分別形成于不同基材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以由導電材質,例如氧化銦錫或金屬,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是由被整合在顯示介質100之中的多條導線所構成。這些導線分別形成在兩個不同的平面,分別朝不同方向延伸。
當使用者的手指碰觸(或靠近)感測電極201時,由手指所產生的電容會干擾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之間的電容值,并由此感測到電容值的變化,進而對于顯示裝置10提供觸控感測功能。
圖1B是圖1A所繪示的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10的平面透視圖。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顯示介質100包含多個像素110。每一個像素110包括多個顏色區(qū)域和一遮光區(qū)域。例如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個像素110可為長方形,包含至少三個不同顏色,例如紅色(R)、綠色(G)和藍色(B)的顏色區(qū)域110r、110g和110b。這些顏色區(qū)域110r、110g和110b是以特定的次序和規(guī)律的周期來進行排列。每一個像素110中的遮光區(qū)域110S位于顏色區(qū)域110r、110g和110b之間,并且圍繞每一個顏色區(qū)域110r、110g和110b。其中,遮光區(qū)域110S可以是由黑色矩陣(black matrix)所構成。多個顏色區(qū)域110r、110g和110b的排列次序可以形成一個具有多個行(row)和多個列(column)的陣列。每一個像素110具有一個平行一行延伸方向X的第一像素側Px,以及一個平行一列延伸方向Y的第二像素側Py。其中,第一像素側Px即是每一個像素110平行行延伸方向X的尺寸寬度(pitch);第二像素側Py即是每一個像素110平行列延伸方向Y的尺寸寬度。在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中,位于同一列的顏色區(qū)域可以具有相同顏色。例如,位于第一列cR的顏色區(qū)域110r可皆為紅色;位于第二列cG的顏色區(qū)域110g可皆為綠色;且位于第三列cB的顏色區(qū)域110b可皆為藍色。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可由多條導線所構成。以下將舉出一種實施例來詳述感測電極201的尺寸與形狀。相同的設計可以適用于驅動電極202上。因此,驅動電極202的尺寸與形狀將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電極201包括與像素110至少部分重疊的多條導線201M。感測電極201中的每一條導線201M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部分201a和至少一個第二部分201b。在一些實施例中,這些導線201M可以是金屬線。例如,這些導線201M可以由銅(Cu)、鋁(Al)、銀(Ag)或上述合金所構成。第一部分201a沿著第一方向D1沿伸,并且與列延伸方向Y夾一第一夾角θ1。第二部分201b通過一個轉折部201c與第一部分201a連接,且沿著第二方向D2沿伸,而與列延伸方向Y夾一第二夾角θ2。
詳言之,每一條導線201M可為鋸齒線或波浪線,且包含多個第一部分201a和多個第二部分201b。這些第一部分201a和第二部分201b沿著列延伸方向Y彼此連續(xù)地連接,并在連接二者的轉折部201c形成彎折。沿著行延伸方向X排列的二條相鄰導線201M,彼此具有一段間隔P。
第一部分201a的長度可以與第二部分201b相等或不同。第一部分201a的形狀和尺寸,可以與第二部分201b相同或不同。第一夾角θ1和第二夾角θ2也可以彼此相等或不同。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201a的長度與第二部分201b相等;且第一夾角θ1和第二夾角θ2彼此相等。第一部分201a與像素110重疊的跨距L,可以用來作為一個斜邊而與一個平行行延伸方向X的一第一邊Tx和一個平行列延伸方向Y的一第二邊Ty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T。
依據一些實施例,將具有特定尺寸參數的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加以整合,可使得顯示裝置10在顯示影像時減少摩爾條紋的產生。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僅詳細描述第一部分201a和像素110的特定尺寸參數。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部分201的特定尺寸參數,也適用于感測電極201和驅動電極202的導線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例如請參照圖2A至圖2H,圖2A至圖2H是繪示具有不同尺寸參數和不同排列方式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以及應用上述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的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
在圖2A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小于或等于1/3(Tx≦1/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強烈的摩爾條紋。
在圖2B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小于或等于2/3(Tx≦2/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較少的摩爾條紋。
在圖2C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3/3(Tx=3/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中度的摩爾條紋。
由上述(圖2A至圖2C)的結果可推知,當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Ty/Py)以及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P/Tx)固定時,顯示裝置10若采用第一邊Tx與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大于或等于1/3(Tx≧1/3×Px)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可以大幅降低摩爾條紋的影響。
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Ty/Py)納入評估以降低摩爾條紋對顯示裝置10的影響。
在圖2D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2/3(Tx=2/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5(Ty=1.5×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中度的摩爾條紋。
在圖2E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2/3(Tx=2/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2(Ty=2×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強烈的摩爾條紋。
由圖2B、圖2D和圖2E的結果可推知,當第一邊Tx與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Tx/Px)以及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P/Tx)固定時,顯示裝置10若采用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小于2(Ty<2×Py)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可以大幅降低摩爾條紋的影響。
在又另外的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將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P/Tx)納入評估以降低摩爾條紋對顯示裝置10的影響。
在圖2F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4/3(Tx=4/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較少的摩爾條紋。
在圖2G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5/3(Tx=5/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P=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較少的摩爾條紋。
在圖2H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2/3(Tx=2/3×Px);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Ty=Py);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2(P=1/2Tx)。由顯示裝置10的模擬影像可觀察到強烈的摩爾條紋。
由上述(圖2F至圖2G)的結果可推知,當第二邊和第二像素側的長度比值(Ty/Py)以及間隔和第一邊的長度比值(P/Tx)固定時,顯示裝置10若采用第一邊和第一像素側的長度比值(Tx/Px)實質大于5/3(Tx>5/3×Px,例如Tx=7/3×Px)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可以大幅降低摩爾條紋的影響。當間隔和第一邊的長度比值(P/Tx)大于1/2(P>1/2×Tx)時,顯示裝置10產生的摩爾效應可得以降低。
綜上所述,當顯示裝置10采用第一邊Tx與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Tx/Px)實質介于1/3至7/3之間,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Ty/Py)實質大于0.8且小于2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可以大幅降低摩爾條紋的影響。在一些實施例中,沿著行延伸方向排列的二相鄰導線之間的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P/Tx),可為實質小于或等于1.2,例如小于或等于1,例如實質介于1/2至1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邊Tx與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Tx/Px)可實質大于1/3且小于7/3,或者,介于0.35至2之間、介于2/3至2之間、或介于2/3至5/3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Ty/Py),可以實質介于0.8至1.7之間,或介于1至1.5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P/Tx)可實質大于1/2且小于1,或者,可以介于0.6至1.2之間,或介于0.7至1.1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特定尺寸參數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可以使顯示裝置10因為受到了觸控感測電極201的遮蔽所導致的顏色相位偏移得到補償。
例如請參照圖3A和圖3B,圖3A和圖3B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30的簡化結構剖面示意圖,分別繪示在不同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至顯示裝置30的像素110上所形成的投影區(qū)區(qū)。當使用者由第一視角,例如垂直視角,來觀看顯示裝置30時,光線L1垂直地由顯示裝置30射出,導線201M的陰影會垂直地投影在顯示裝置30的像素110上,而形成一第一投影區(qū)(陰影),例如垂直投影300(如圖3A所繪示)。當使用者由第二視角,例如傾斜視角,觀看顯示裝置30時,光線L2傾斜地由顯示裝置30射出,導線201M的陰影會傾斜地投影在顯示裝置30的像素110上而形成一第二投影區(qū),例如傾斜投影區(qū)301(如圖3B所繪示),且陰影的遮蔽范圍會隨著視角的不同而發(fā)生改變和位移。傾斜投影區(qū)301與垂直投影區(qū)300比較之下,當兩者對于具有相同顏色的顏色區(qū)域有不同的投影面積時,就會產生顏色相位偏移。
請參照圖4A和圖4B,圖4A和圖4B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40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第一視角和第二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至顯示裝置40的一預設像素組上所構成的第一投影區(qū)和第二投影區(qū)。預設像素組可包括至少二相鄰像素,至少二相鄰像素包括一第一顏色區(qū)域。在此實施例中,預設像素組包括二相鄰像素110A和110B,沿著行延伸方向X排列。在垂直視角下和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到二相鄰像素110A和110B上,分別形成垂直投影區(qū)400(如圖4A所繪示)和傾斜投影區(qū)401(如圖4B所繪示)。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40是采用如圖2B所繪示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其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側Px的長度比值實質小于或等于2/3;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側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
圖4A是繪示在垂直視角下,導線201M垂直地投影至顯示裝置40的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B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蔽區(qū)400。圖4B是繪示在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傾斜地投影至顯示裝置40的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B上所形成的傾斜投影區(qū)401。為了方便描述起見,僅繪示了兩個沿著行延伸方向X排列的相鄰像素110A和110B。但必須注意的是,在顯示裝置40中還可以包括更多的像素。
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A的紅色區(qū)域110Ar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B的紅色區(qū)域110Br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A的綠色區(qū)域110Ag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B的綠色區(qū)域110Bg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A的藍色區(qū)域110Ab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B的藍色區(qū)域110Bb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換言之,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A的總面積,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像素110B的總面積。
當視角改變時,投影區(qū)的范圍往右移動(如圖4B所繪示)。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像素110A的紅色區(qū)域110Ar的面積,實質大于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像素110B的紅色區(qū)域110Br的面積。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像素110A的綠色區(qū)域110Ag的面積,實質小于垂直投影區(qū)401覆蓋像素110B的綠色區(qū)域110Bg的面積。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于像素110A的藍色區(qū)域110Ab的面積,實質大于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像素110B的藍色區(qū)域110Bb的面積。
雖然因為視角改變,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個別像素的面積,與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相同像素的面積并不相等。然而,依據本實施例,即使視角改變,至少部分導線投影至預設像素組中的特定顏色區(qū)域上的遮蔽面積的總和,可維持不變,而得以達到顏色相位偏移的補償。換言之,在第一視角下,至少部分導線投影至預設像素組中的第一顏色區(qū)域上以定義一第一遮蔽面積,在第二視角下,上述至少部分導線投影至預設像素組中的第一顏色區(qū)域上以定義一第二遮蔽面積,第一遮蔽面積實質等于第二遮蔽面積。
詳而言之,參閱圖4A和圖4B,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二個相鄰像素110A和110B的第一顏色區(qū)域(例如紅色區(qū)域110Ar和110Br)而定義一第二遮蔽面積,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紅色區(qū)域110Ar和110Br而定義一第一遮蔽面積,第一遮蔽面積實質等于第二遮蔽面積。類似地,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綠色區(qū)域110Ag和110Bg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綠色區(qū)域110Ag和110Bg的面積加總。類似地,傾斜投影區(qū)401覆蓋藍色區(qū)域110Ab和110Bb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400覆蓋藍色區(qū)域110Ab和110Bb的面積加總。因此,當將兩個相鄰像素110A和110B整體觀看時,肇因于顯示裝置40的視角改變所產生的顏色相位偏移現象可以獲得補償。
請參照圖5A和圖5B,圖5A和圖5B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50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至顯示裝置50的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B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500和傾斜投影區(qū)501。顯示裝置50的結構與顯示裝置40類似,除了垂直投影區(qū)500和傾斜投影區(qū)501的排列方式不同。其中,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C是沿著列延伸方向Y排列。
圖5A是繪示在垂直視角下導線201M垂直地投射至顯示裝置50的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C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500。圖5B是繪示在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傾斜地投射至顯示裝置50的兩相鄰像素110A和110C上所形成的傾斜投影區(qū)501。為了方便描述起見,僅繪示了兩個沿著列延伸方向Y排列的相鄰像素110A和110C。但必須注意的是,在顯示裝置50中還可以包括更多的像素。
如圖5A所繪示,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A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500覆蓋像素110C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Cr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A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C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Cg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A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C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Cb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換言之,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A的總面積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500投射于像素110C的總面積。
當視角改變時,投影區(qū)的范圍往右移動(如圖5B所繪示)。傾斜投影區(qū)50覆蓋像素110A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的面積實質大于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像素110C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Cr的面積。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像素110A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的面積實質小于垂直投影區(qū)501覆蓋像素110C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Cg的面積。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像素110A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的面積實質大于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像素110c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Cb的面積。
雖然因為視角改變,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個別像素的面積,與垂直投影區(qū)500覆蓋相同像素的面積并不相等。但是在本實施例中,仍可以觀察到: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二個相鄰像素110A和110C的特定顏色區(qū)域(例如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和110Cr)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500覆蓋該特定顏色區(qū)域(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和110Cr)的面積加總;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和110Cg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50覆蓋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g和110Cg的面積加總;以及傾斜投影區(qū)501覆蓋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和110Cb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500覆蓋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和110Cr的面積加總。因此,當將兩個相鄰像素110A和110C整體觀看時,肇因于顯示裝置50的視角改變所產生的顏色相位偏移現象可以獲得補償。
請參照圖6A和圖6B,圖6A和圖6B是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60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至顯示裝置60的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600和傾斜投影區(qū)601。顯示裝置60的結構與顯示裝置50類似,除了垂直投影區(qū)600和傾斜投影區(qū)601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是沿著行延伸方向X排列。
在本實施例之中,顯示裝置60是采用如圖2F所繪示的觸控感測電極201和像素110的組合。其中,第一邊Tx與像素110的第一像素邊Px的長度比值實質小于等于4/3;第二邊Ty與第二像素邊Py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且間隔P與第一邊Tx的長度比值實質等于1。
圖6A是繪示在垂直視角下導線201M垂直地投影至顯示裝置60的四個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600。圖6B是繪示在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傾斜地投影至顯示裝置60的四個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上所形成的傾斜投影區(qū)601。為了方便描述起見,僅繪示了兩個沿著行延伸方向X排列的四個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但必須注意的是,在顯示裝置60中還可以包括更多的像素。
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F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Fr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Br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E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Er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F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Fg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Bg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E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Eg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F之藍色顏色區(qū)域110Fb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Bb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E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Eb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實質相等。
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紅色顏色區(qū)域110Br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并不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Bg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并不相等。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A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的部分與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像素110B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Bb的部分,二者的面積并不相等。因此,相鄰的像素110A和110B之間會產生顏色相位偏移的現象。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相鄰的像素110E和110F之間。不過,當將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整體觀看時,相鄰二像素110A和110B之間及相鄰二像素110E和110F之間的顏色相位偏移現象可以獲得補償。
同樣地,當視角改變時,由于傾斜投影區(qū)601覆蓋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的特定顏色區(qū)域(例如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110Br、110Er和110Fr)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該特定顏色區(qū)域(紅色顏色區(qū)域110Ar、110Br、110Er和110Fr)的面積加總;傾斜投影區(qū)601覆蓋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的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110Bg、110Eg和110Fg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綠色顏色區(qū)域110Ag、110Bg、110Eg和110Fg的面積加總;且傾斜投影區(qū)601覆蓋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的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110Bb、110Eb和110Fb的面積加總,實質等于垂直投影區(qū)600覆蓋藍色顏色區(qū)域110Ab、110Bb、110Eb和110Fb的面積加總。因此,當將四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E和110F整體觀看時,肇因于顯示裝置60的視角改變所產生的顏色相位偏移現象可以獲得補償。
請參照圖7A和圖7B,圖7A和圖7B是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70的結構上視圖,分別繪示在垂直視角和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投影至顯示裝置70的八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700和傾斜投影區(qū)701。顯示裝置70的結構與顯示裝置60類似,除了垂直投影區(qū)700和傾斜投影區(qū)701的排列方式有所不同。其中,八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是排列形成一個陣列。
圖7A是繪示在垂直視角下導線201M垂直地投影至顯示裝置70的八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上所形成的垂直投影區(qū)700。圖7B是繪示在傾斜視角下導線201M傾斜地投影至顯示裝置60的八個相鄰像素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上所形成的傾斜投影區(qū)701。為了方便描述起見,僅繪示了排列形成陣列的八個像素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但必須注意的是,在顯示裝置70中還可以包括更多的像素。
和顯示裝置60一樣,顯示裝置70中相鄰二像素之間的顏色相位偏移可以通過將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整體觀看而獲得補償。當視角改變時,傾斜投影區(qū)701的范圍往上位移,肇因于顯示裝置70的視角改變或導線201M的陰影遮蔽范圍位移所產生的顏色相位偏移現象,也可以通過將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整體觀看而獲得補償。
根據上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觸控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包括多個像素和由多條導線所構成的觸控感測電極。導線具有特定的尺寸參數。依據一些實施例,通過采用這些特定尺寸參數的多條導線,可以減少或消除出現在顯示裝置中的摩爾條紋?;蛘?,依據一些實施例,使用者視角改變所產生導線投影區(qū)域發(fā)生位移,而造成兩相鄰像素之間有顏色相位偏移,采用這些特定尺寸參數的導線,可使得此顏色相位偏移得到補償。或者,依據一些實施例,可在不影響顯示裝置的分辨率和品質的情況下,降低觸控感測電極的電阻,且薄化顯示裝置。
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fā)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該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