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透鏡保持框、透鏡組裝體以及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934900閱讀:390來源:國知局
透鏡保持框、透鏡組裝體以及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透鏡保持框、透鏡組裝體以及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

本申請基于2014年10月28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4-219600號主張優(yōu)先權(quán),這里引用其內(nèi)容。



背景技術(shù):

光學設備為了得到所需的光學性能,需要透鏡彼此的相對位置收斂于允許范圍內(nèi)。但是,例如當在數(shù)字照相機等的鏡筒組裝等中無調(diào)節(jié)地進行組裝的情況下,透鏡和透鏡保持框的允許加工誤差有時會超出加工界限。

因此,以往通過一邊進行透鏡的偏心調(diào)節(jié)一邊將其組裝于透鏡保持框來確保透鏡組裝體的光學性能。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的透鏡保持構(gòu)造:將透鏡收納于具有比透鏡的外徑大的內(nèi)徑的球框內(nèi),在球框內(nèi),能夠在徑向上對透鏡進行位置調(diào)節(jié)。

而且,有時也進行沿著透鏡的光軸的方向上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在該情況下,通過透鏡抵靠位于規(guī)定的平面上的透鏡保持部而決定了透鏡的姿勢。而且,例如,具有吸附透鏡的吸附筒的致動器對透鏡進行吸附。通過該致動器使透鏡平行移動而進行透鏡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在透鏡的位置調(diào)節(jié)結(jié)束后,例如利用粘接劑等將透鏡粘接于透鏡保持框,從而透鏡的位置被固定。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82388號公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上述那樣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以下那樣的問題。

以往,在進行透鏡的位置調(diào)節(jié)時,大多對透鏡進行吸附保持。

沿著透鏡光軸的方向上的定位大多是通過使透鏡的透鏡有效區(qū)域的外側(cè)的透鏡面或從透鏡面向外周側(cè)延伸的平面等與透鏡保持框抵接而進行的。在該情況下,為了容易進行透鏡保持框的加工,大多在透鏡保持框上設置突起狀的透鏡保持部,該透鏡保持部在周向上分開的三處承接透鏡。

關于載置于三處的透鏡保持部上的透鏡,透鏡的姿勢被透鏡保持部的與透鏡的接觸部位所處的平面唯一地規(guī)定。但是,根據(jù)在使用吸附筒對透鏡進行吸附時作用于透鏡的按壓力的作用點的位置,透鏡的外周部有可能向透鏡保持部彼此之間下沉。而且,透鏡有可能從一部分的透鏡保持部翹起。尤其,當透鏡的中心軸與吸附筒的吸附中心錯開時,這樣的按壓力容易作用。

當在透鏡從一部分的透鏡保持部翹起的狀態(tài)下對該透鏡進行吸附時,透鏡光軸相對于透鏡保持框的基準軸線傾斜。根據(jù)透鏡光軸的傾斜的大小,透鏡的姿勢誤差有可能超過允許誤差。當透鏡的姿勢誤差超過允許誤差時,透鏡組裝體中的透鏡的偏心過大,因此光學性能惡化。

也考慮有將透鏡保持部形成為環(huán)狀的平面以使得即使吸附筒按壓透鏡,透鏡的姿勢也不改變的情況。但是,在該情況下需要高精度地對透鏡保持部的平面度進行精加工,因此透鏡保持框的加工變難。透鏡保持框的部件成本變高。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那樣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透鏡組裝中能夠精度良好地保持透鏡姿勢并且加工容易的透鏡保持框。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透鏡保持框而進行高精度的組裝的透鏡組裝體和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的透鏡保持框具有:筒狀的框部,其沿著基準軸線延伸,以使得在內(nèi)側(cè)收納透鏡而粘接所述透鏡的外周部;板狀部,其在所述框部中從所述框部的內(nèi)周面向內(nèi)側(cè)突出;保持部,其在所述板狀部的表面上在繞著所述基準軸線的周向上分開的至少三個部位向沿著所述基準軸線的方向突出,位于規(guī)定所述透鏡的姿勢的抵靠平面上;以及輔助保持部,其從所述板狀部的表面朝向與所述保持部相同的方向突出到不達到所述抵靠平面的高度。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輔助保持部在所述周向上相鄰的所述保持部彼此之間分別至少形成有一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輔助保持部形成于在所述周向上將在所述周向上相鄰的所述保持部彼此之間二等分的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個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部在所述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在上述第一~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個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輔助保持部分別形成有三處。

本發(fā)明的第六方式的透鏡組裝體具有:上述第一~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個方式的透鏡保持框;以及透鏡,其在所述透鏡保持框的離開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輔助保持部的位置與所述透鏡保持框粘接而被固定。

本發(fā)明的第七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透鏡配置于上述第一~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個方式所述的透鏡保持框的所述保持部上的暫時放置;將吸附所述透鏡的吸附筒抵壓于所述透鏡;在將所述吸附筒抵壓于所述透鏡時,在所述透鏡繞著與所述透鏡保持框的所述基準軸線交叉的軸進行了旋轉(zhuǎn)的情況下,利用所述輔助保持部限制所述透鏡的旋轉(zhuǎn)量,從而限制所述透鏡的姿勢變化;對與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輔助保持部中的三處以上抵接從而固定了姿勢的所述透鏡進行吸附;以及使所吸附的所述透鏡至少在沿著所述基準軸線的方向上移動,在所述透鏡離開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輔助保持部的狀態(tài)下,將所述透鏡粘接于所述透鏡保持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在上述第七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透鏡在供所述吸附筒抵壓的表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吸附筒凸出的凸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在上述第七或第八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限制所述透鏡的姿勢變化時,在所述透鏡與所述輔助保持部抵接的情況下,通過鐘罩式夾持作用使所述透鏡沿徑向移動而抵壓所述吸附筒直至所述透鏡僅與所述保持部抵接為止,在吸附所述透鏡時,對與所述保持部中的三處以上抵接從而固定了姿勢的所述透鏡進行吸附。

發(fā)明效果

根據(jù)上述各方式的透鏡保持框,由于具有保持部和輔助保持部,因此實現(xiàn)了在透鏡組裝中能夠精度良好地保持透鏡姿勢并且加工容易的效果,該保持部位于規(guī)定透鏡的姿勢的抵靠平面上,該輔助保持部向與保持部相同的方向突出到不達到抵靠平面的高度。

根據(jù)上述各方式的透鏡組裝體和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由于使用上述各方式透鏡保持框,因此實現(xiàn)了能夠進行高精度的組裝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

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所使用的透鏡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沿其B-B線的剖視圖以及后視圖。

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

圖5是沿圖4的D-D線的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暫時放置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筒抵壓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圖8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的作用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筒抵壓工序和姿勢限制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圖10是繼圖9的姿勢限制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工序和粘接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圖1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

圖13是沿圖12的E-E線的剖視圖。

圖1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

圖15是沿圖14的F-F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對本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進行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一例的模式性的俯視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圖3的(a)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所使用的透鏡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3的(b)是沿圖3的(a)的B-B線的剖視圖。圖3的(c)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所使用的透鏡的一例的示意性的后視圖。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5是沿圖4的D-D線的剖視圖。

如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1是透鏡2插入于透鏡保持框3中并通過本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進行組裝而得到的透鏡組裝體。

這里,“透鏡組裝體”是指透鏡固定于透鏡保持框的一個整體的組裝體。透鏡組裝體例如可以像更換透鏡那樣是其自身構(gòu)成產(chǎn)品的形態(tài)。透鏡組裝體也可以是構(gòu)成產(chǎn)品的一部分的更換單元等半成品。透鏡組裝體也可以是僅在產(chǎn)品的制造工序中呈現(xiàn)的部分組裝體。例如,在變焦透鏡中,在將移動透鏡組和固定透鏡組分別固定于單獨的透鏡保持框的情況下,包含移動透鏡組在內(nèi)的鏡筒單元和包含固定透鏡組在內(nèi)的鏡筒單元分別構(gòu)成透鏡組裝體。

透鏡單元1能夠具有多個透鏡,但以下,作為一例,以透鏡單元1僅具有透鏡2的情況的例子進行說明。

在本說明書中,在對關于能夠確定光軸或中心軸線等軸線的軸狀、筒狀等的部件的相對位置進行說明的情況下,有時使用軸向、周向以及徑向。軸向是沿著軸線的方向。周向是繞著軸線回轉(zhuǎn)的方向。徑向是沿著在與軸線垂直的平面上與軸線交叉的線的方向。有時將沿著光軸的方向稱為光軸方向。有時將在徑向上遠離軸線的一側(cè)稱為徑向外側(cè),將接近軸線的一側(cè)稱為徑向內(nèi)側(cè)。

如圖3的(a)、(b)、(c)所示,透鏡2是具有第一透鏡面2a、第二透鏡面2b的單透鏡。透鏡2具有向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的外周延伸的圓板狀的凸緣部2d。

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定。例如,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的形狀可以是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平面等面形狀。

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可以是凸面,也可以是凹面。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是平面。

以下,對于透鏡2,作為一例,以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分別是由凸球面構(gòu)成的兩凸透鏡的情況的例子進行說明。

作為凸緣部2d的外周面的透鏡側(cè)面2c(透鏡的外周部)由與第一透鏡面2a和第二透鏡面2b的透鏡光軸O同軸的圓筒面構(gòu)成。

在凸緣部2d中,與第一透鏡面2a的外緣相連的凸緣表面2f和與第二透鏡面2b的外緣相連的透鏡基準面2e由與透鏡光軸O垂直的平面構(gòu)成。

透鏡基準面2e是用于決定透鏡2的光軸方向的位置和姿勢的基準面。只要能夠決定透鏡2的位置和姿勢,透鏡基準面2e是無需在整周范圍內(nèi)設置的,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透鏡基準面2e是在整周范圍內(nèi)設置的。

透鏡2由玻璃或合成樹脂制造。例如,在透鏡2由玻璃構(gòu)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玻璃的拋光、玻璃模制成形等來制造透鏡2。在透鏡2由合成樹脂構(gòu)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注射成形等來制造透鏡2。

如圖1、2所示,透鏡保持框3是將透鏡2收納于內(nèi)部的筒狀的部件。在透鏡保持框3內(nèi),在進行了透鏡2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后,透鏡2被固定于調(diào)節(jié)后的狀態(tài)下的位置。關于透鏡保持框3中的透鏡2的位置調(diào)節(jié),至少能夠進行光軸方向和徑向上的位置調(diào)節(jié)。

如圖4、5所示,透鏡保持框3具有圓筒狀的框部3A和平板狀的板狀部3B,該板狀部3B從框部3A的內(nèi)周面3a向內(nèi)側(cè)突出。

框部3A的內(nèi)周面3a和外周面3g由沿著中心軸線C(基準軸線)延伸的圓筒面構(gòu)成。

內(nèi)周面3a的內(nèi)徑大于透鏡2的透鏡側(cè)面2c的外徑。內(nèi)周面3a的內(nèi)徑的大小是至少包含透鏡2的徑向上的調(diào)節(jié)量在內(nèi)的大小。例如,在透鏡側(cè)面2c的外徑(以下,有時稱為透鏡外徑)為D2c且透鏡2的徑向上的調(diào)節(jié)量相對于中心軸線C在0以上Δ以下(其中,Δ>0)的情況下,內(nèi)周面3a的內(nèi)徑D3a在D2c+2·Δ以上。

外周面3g是規(guī)定透鏡保持框3的徑向上的位置、形狀的基準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由外周面3g的中心軸線規(guī)定中心軸線C。

中心軸線C構(gòu)成用于參照透鏡2的透鏡光軸O的配置姿勢的透鏡單元1的基準軸線。

透鏡2的設計上的姿勢也能夠采用透鏡光軸O相對于中心軸線C傾斜的狀態(tài),但以下,作為一例,對透鏡2的設計上的姿勢是透鏡光軸O與中心軸線C同軸的姿勢的情況進行說明。即,中心軸線C與透鏡單元1的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上的光軸一致。

作為框部3A的軸向上的端面的第一端面e1和第二端面e2由與中心軸線C垂直的平面構(gòu)成。

第一端面e1和第二端面e2能夠分別構(gòu)成透鏡單元1的軸向上的安裝基準面。

以下,作為一例,對第二端面e2是軸向上的基準面的情況進行說明。

板狀部3B形成于框部3A的軸向上的中間部。當從沿著中心軸線C的軸向進行觀察時,板狀部3B形成為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的圓環(huán)狀。以中心軸線C為中心的內(nèi)徑D3e的圓狀的貫通孔3e在厚度方向上貫通板狀部3B的中心部。

板狀部3B是為了在將透鏡2固定于透鏡保持框3之前將透鏡2保持在比設計上的固定位置靠第二端面e2的位置而設置的。

在本實施方式中,板狀部3B對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進行保持。因此,貫通孔3e的內(nèi)徑D3e是在透鏡2被板狀部3B保持的情況下第二透鏡面2b不與貫通孔3e的開口部抵接的尺寸。例如,貫通孔3e的內(nèi)徑D3e是滿足D3e≥D2b+2·Δ的尺寸。這里,D2b(參照圖3的(b))表示透鏡2的第二透鏡面2b的外徑。

在板狀部3B的朝向第一端面e1的表面3d上形成有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該保持部3b和該輔助保持部3c沿著從表面3d朝向第一端面e1的軸向突出。

表面3d由與中心軸線C垂直的平面構(gòu)成。表面3d在從內(nèi)周面3a的內(nèi)側(cè)到貫通孔3e的范圍內(nèi)延伸。

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部3b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是平面。保持部3b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位于(對齊于)抵靠平面S上,該抵靠平面S規(guī)定透鏡2的姿勢。換言之,抵靠平面S與保持部3b的端部的切平面一致。像本實施方式那樣,在保持部3b的端部是平面的情況下,保持部3b的端部與抵靠平面S面接觸(與抵靠平面S在同一平面上)。

抵靠平面S是對應于透鏡2的設計上的姿勢而以適當?shù)慕嵌扰c中心軸線C交叉的假想平面。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設計上使透鏡基準面2e位于與中心軸線C垂直的平面上,因此抵靠平面S也是與中心軸線C垂直的假想平面。

抵靠平面S的沿著中心軸線C的方向上的位置被設定在透鏡2的光軸方向上的設計位置的透鏡基準面2e與保持部3b之間的距離大于透鏡2的光軸方向的調(diào)節(jié)量的適當位置。

保持部3b可以設置于在周向上位置不同的三處以上的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作為一例,保持部3b在將圓周三等分的位置設置于彼此分開的三處。保持部3b在周向上隔開等間隔地設置。

只要能夠通過各保持部3b對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進行保持,保持部3b的俯視的形狀就沒有特別限定。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保持部3b的俯視的形狀采用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形狀。保持部3b的內(nèi)側(cè)的端面與中心軸線C的距離r3b是小于D2c-(D3g/2)的尺寸。由此,即使透鏡2在內(nèi)周面3a內(nèi)沿任何徑向移動,透鏡基準面2e也與所有保持部3b重疊。因此,即使透鏡2在內(nèi)周面3a內(nèi)沿任何徑向移動,透鏡2也被三處的保持部3b保持。

輔助保持部3c是從表面3d與保持部3b朝向相同方向突出了不會達到抵靠平面S的高度的部位。輔助保持部3c位于抵靠平面S與表面3d之間。透鏡基準面2e載置于各保持部3b上,在透鏡基準面2e位于抵靠平面S上時在輔助保持部3c與透鏡基準面2e之間形成有間隙。

在像后述那樣使吸附筒與載置在各保持部3b上的透鏡2抵壓著進行吸附時,輔助保持部3c限制透鏡2的傾斜。

輔助保持部3c的形成位置、俯視形狀、表面的高度以及個數(shù)按照能夠?qū)⑼哥R2的傾斜抑制在允許范圍內(nèi)的適當?shù)臈l件進行設定。

在本實施方式中,輔助保持部3c分別設置于在周向上將在周向上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兩等分的位置。而且,輔助保持部3c的俯視形狀是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形狀。

各輔助保持部3c形成為位于與抵靠平面S平行的平面上。

輔助保持部3c的俯視形狀可以與保持部3b是相同形狀,但在本實施方式中,輔助保持部3c的內(nèi)側(cè)的端面與中心軸線C的距離r3c是小于距離r3b的尺寸。

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輔助保持部3c的面積大于保持部3b的面積。輔助保持部3c的周向上的端部位于保持部3b的周向上的端部的附近。

只要考慮在吸附時可能產(chǎn)生的透鏡2的傾斜和透鏡2所允許的傾斜來設定輔助保持部3c的表面的高度即可。

例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與在周向上相鄰的保持部3b抵接并且與這些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的輔助保持部3c抵接的情況下的傾斜被設定為收斂于允許范圍內(nèi)的尺寸。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保持部3b將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保持于在周向上三等分的位置。因此,假設在周向上相鄰的保持部3b與其間的輔助保持部3c的支承間距為大約D2c/4,能夠簡易地計算傾斜。即,如果設允許傾斜為θ,設輔助保持部3c相對于抵靠平面S的距離為h,則存在h=(D2c/4)tanθ的關系。

要想更準確地求出距離h與傾斜θ的關系,只要根據(jù)透鏡2和保持部3b的具體的三維形狀進行配置模擬即可。

這里,允許傾斜θ可以在與透鏡單元1的透鏡2的允許傾斜偏心對應的角度以下。但是,只要是后述的組裝時的鐘罩式夾持(Bell clamp)作用發(fā)揮功能的角度,也能夠設定為比允許傾斜偏心大的角度。

鐘罩式夾持作用是否發(fā)揮功能根據(jù)第一透鏡面2a的曲率、相對于后述的吸附筒5a的吸附部5d的摩擦系數(shù)、透鏡基準面2e相對于保持部3b、輔助保持部3c的摩擦系數(shù)或吸附部5d的形狀等而不同。因此,更優(yōu)選通過預先進行實驗或模擬等而設定輔助保持部3c與抵靠平面S的距離h。如果允許傾斜θ是與透鏡2的允許傾斜偏心對應的角度以下那樣的角度,多數(shù)情況下鐘罩式夾持作用發(fā)也揮功能。

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對設定為鐘罩式夾持作用發(fā)揮功能的角度的情況進行說明。

可以通過使用成形模具對合成樹脂進行成形來制作這樣的結(jié)構(gòu)的透鏡保持框3。也可以通過切削金屬來制作透鏡保持框3。

在通過合成樹脂成形進行制作的情況下,有可能產(chǎn)生由成形收縮引起的翹曲等。但是,需要相對位置收斂于規(guī)定的位置精度內(nèi)的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形成于板狀部3B的一部分。因此,通過在各部位反復進行成形模具的修正,成形后的形狀精度能夠收斂于所需范圍內(nèi)。

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都為具有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俯視形狀的表面的凸部。因此,在修正時只要在沿著弦的方向上對成形模具的芯進行切削即可,因此,容易進行修正加工。

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1的組裝方法進行說明。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暫時放置工序的工序說明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筒抵壓工序的工序說明圖。圖8的(a)、(b)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的作用進行說明的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筒抵壓工序和姿勢限制工序的工序說明圖。圖10是繼圖9的姿勢限制工序的工序說明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的吸附工序和粘接工序的工序說明圖。

本實施方式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具有暫時放置工序、吸附筒抵壓工序、姿勢限制工序、吸附工序以及粘接工序。

暫時放置工序是將透鏡2配置于透鏡保持框3的保持部3b上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如圖6所示,將透鏡保持框3配置于支承臺6上。此時,透鏡保持框3以第一端面e1朝上的姿勢配置。以透鏡保持框3的第二端面e2和外周面3g分別作為軸向、徑向的基準使透鏡保持框3與支承臺6上的基準位置對位。

接著,以透鏡基準面2e抵接于各保持部3b上的方式對透鏡2進行配置。

以上,暫時放置工序結(jié)束。

由于各保持部3b位于抵靠平面S上,因此透鏡基準面2e也位于抵靠平面S上。由此,決定了透鏡2相對于透鏡保持框3的軸向上的位置和透鏡2相對于中心軸線C的姿勢。

但是,由于透鏡2的透鏡側(cè)面2c的外徑小于透鏡保持框3的內(nèi)周面3a的內(nèi)徑,因此透鏡2的徑向上的位置在透鏡側(cè)面2c與內(nèi)周面3a的間隙的范圍內(nèi)不均勻。

然后,進行吸附筒抵壓工序。如圖7所示,本工序是包含使用吸附裝置5將對透鏡2進行吸附的吸附筒5a抵壓于透鏡2在內(nèi)的工序。

這里,對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吸附裝置5進行說明。

吸附裝置5具有:吸附筒5a,其下端開口,在上端嵌入有具有透光性的頂板部5b;以及抽吸管部5c,其將吸附筒5a的內(nèi)部的空氣向外部抽吸。在抽吸管部5c處連接有省略圖示的抽吸泵。

吸附裝置5以借助省略圖示的移動機構(gòu)能夠進行移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支承臺6的上方。吸附裝置5至少能夠在被支承臺6支承的透鏡保持框3的軸向和徑向上移動。

在吸附筒5a的下端形成有吸附透鏡2的上表面的由圓形狀的開口部構(gòu)成的吸附部5d。

吸附筒5a的外徑比透鏡側(cè)面2c小徑以使得能夠吸附著透鏡2在內(nèi)周面3a內(nèi)移動。

吸附部5d的內(nèi)徑D5d優(yōu)選為不論透鏡2的徑向上的位置都能夠吸附凸緣表面2f的尺寸。為此,內(nèi)徑D5d需要滿足D2c>D5d>D2a+2·Δ。

但是,為了透鏡2的小型化、低成本化,透鏡的外徑D2a與透鏡外徑D2c的差優(yōu)選為盡可能小。因此,根據(jù)凸緣部2d的徑向上的長度或Δ的大小,例如,有時由于吸附筒5a的壁厚過薄等而內(nèi)徑D5d無法滿足上述關系。

在本實施方式中,吸附部5d的內(nèi)徑D5d是比第一透鏡面2a的外徑D2a稍大的程度。因此,是吸附部5d根據(jù)透鏡2的徑向上的位置而與第一透鏡面2a抵接的尺寸。

由此,產(chǎn)生吸附部5d與具有曲率的第一透鏡面2a抵接著進行吸附的情況。

在所吸附的透鏡不具有凸緣部的情況下,不論內(nèi)徑D5d的大小,吸附部5d都在與具有曲率的透鏡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吸附透鏡2。

頂板部5b是為了在進行透鏡2的位置調(diào)節(jié)時測定作為透鏡單元1的光學性能而設置的。頂板部5b例如能夠使從支承臺6的下方入射并透過了透鏡2的測定光向上方透射。如果在頂板部5b的上方配置檢測成像位置或波面的省略圖示的檢測傳感器,則能夠利用透鏡2的透射光來測定透鏡單元1的成像位置或波面。由此,能夠取得透鏡2的調(diào)節(jié)量的信息。

在使用這樣的吸附裝置5的吸附筒抵壓工序中,首先,如圖6所示,借助省略圖示的移動機構(gòu),將吸附裝置5的吸附筒5a移動到透鏡保持框3的上方。此時,吸附筒5a移動到吸附筒5a的中心軸在透鏡保持框3的上方與中心軸線C同軸的位置。

然后,移動機構(gòu)使吸附筒5a下降,使吸附部5d抵壓于透鏡2的第一透鏡面2a側(cè)的表面。

此時,如果透鏡2的透鏡光軸O位于與中心軸線C同軸的位置,則吸附部5d抵壓于凸緣表面2f上,因此吸附筒抵壓工序結(jié)束。

在該情況下,吸附部5d整體抵壓于凸緣表面2f上,凸緣部2d被按向載置有凸緣部2d的各保持部3b。因此,透鏡2是透鏡基準面2e位于抵靠平面S上的狀態(tài)。

但是,在暫時放置工序中,有時透鏡2的位置在徑向上偏移。在該情況下,如圖7所示,根據(jù)偏移量,在吸附部5d的一部分抵接于作為朝向吸附筒5a的凸面的第一透鏡面2a,其他部分離開透鏡2的狀態(tài)下被抵壓。

在該情況下,吸附部5d抵接于第一透鏡面2a的外緣附近的點P。在透鏡2上,朝下的力F作用于點P。

如圖8的(a)所示,由于點P位于被基于三處的保持部3b的支承位置Q1、Q2、Q3包圍的區(qū)域的外部,因此通過力F使透鏡2旋轉(zhuǎn)的力矩作用于透鏡2。旋轉(zhuǎn)時的旋轉(zhuǎn)軸是連結(jié)與點P的距離近的兩處的支承位置Q1、Q2的軸線R。中心軸線C與軸線R的距離DR在像本實施方式那樣保持部3b將圓周三等分的情況下是透鏡2的透鏡外徑D2c的大約四分之一。

這樣,如圖9所示,透鏡2繞著軸線R進行旋轉(zhuǎn)。在旋轉(zhuǎn)后的透鏡2中,點P的下方側(cè)的凸緣部2d下沉,支承位置Q3的上方的凸緣部2d翹起。

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支承位置Q1、Q2之間設置有比抵靠平面S稍低的輔助保持部3c。因此,凸緣部2d的下沉量不會超過保持部3b與輔助保持部3c的高度的差。

因此,即使進一步使吸附筒5a下降,如圖9所示,透鏡2的傾斜也在透鏡基準面2e與輔助保持部3c抵接的位置停止。

此時,如圖8的(b)所示,透鏡2的凸緣部2d被支承位置Q1、Q2、以及與輔助保持部3c的抵接位置Q4這三處支承。

以上,透鏡2的位置在徑向上某種程度偏移的情況下的吸附筒抵壓工序結(jié)束。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吸附筒抵壓工序中,在抵壓吸附筒5a時,在透鏡2繞著與中心軸線C交叉的軸進行旋轉(zhuǎn)的情況下,利用輔助保持部3c限制透鏡2的旋轉(zhuǎn)量,限制透鏡2的姿勢變化(姿勢限制工序)。

由支承位置Q1、Q2以及抵接位置Q4支承的透鏡2的旋轉(zhuǎn)量用相對于抵靠平面S的傾斜θ表示。能夠通過適當設定輔助保持部3c與抵靠平面S的距離h來限制透鏡2的傾斜θ。

在基于輔助保持部3c的透鏡2的允許傾斜θ設定在允許傾斜偏心以下的情況下,即使透鏡2在傾斜的狀態(tài)被抵壓于吸附筒5a,透鏡2的姿勢也在傾斜偏心的允許范圍內(nèi)。因此,即使在維持了該姿勢的狀態(tài)下,也滿足了透鏡單元1的光學性能。因此,能夠在該狀態(tài)下結(jié)束姿勢限制工序,轉(zhuǎn)移到后述的吸附工序。

但是,在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允許傾斜θ被設定為鐘罩式夾持作用發(fā)揮功能的角度,因此繼續(xù)進行姿勢限制工序。即,在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抵接于輔助保持部3c的狀態(tài)下,使吸附筒5a進一步抵壓于透鏡2。

由此,如圖10所示,與第一透鏡面2a接觸的吸附部5d在第一透鏡面2a上滑動,向更下方移動,并且透鏡2向徑向內(nèi)側(cè)移動。

關于鐘罩式夾持作用,公知以下情況:當使圓筒狀部件沿著軸向抵壓于以能夠在徑向上移動的方式被保持的旋轉(zhuǎn)對稱的透鏡面時,透鏡面在徑向上移動以使透鏡面的中心軸線對齊于圓筒狀部件的中心軸線。

在本實施方式中,吸附部5d的內(nèi)徑比第一透鏡面2a的外徑稍大。因此,如圖10所示,當吸附部5d到達第一透鏡面2a的外緣、吸附筒5a的前端部與凸緣表面2f密合時,基于鐘罩式夾持作用的透鏡2的移動停止。

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吸附筒5a的前端部不再與第一透鏡面2a接觸,因此并非由于鐘罩式夾持作用而使第一透鏡面2a的中心軸線對齊于吸附筒5a的中心軸線。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后述的粘接工序中能夠進行透鏡2的徑向上的位置調(diào)節(jié),因此在本工序中,使透鏡2與吸附筒5a的中心軸線對齊,即使在徑向上偏移也沒有問題。

這樣,凸緣表面2f在整周范圍內(nèi)被吸附筒5a的前端部(圖示下端部)均勻地向下方按壓。由此,透鏡基準面2e僅與各保持部3b抵接,透鏡基準面2e位于抵靠平面S之上。因此,消除了本工序的開始時的透鏡2的傾斜。

這樣,在透鏡基準面2e僅與各保持部3b抵接后,將吸附筒5a的位置固定。由此,本實施方式的姿勢限制工序結(jié)束。

然后,進行吸附工序。本工序是對與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中的三處以上抵接并且固定了姿勢的透鏡2進行吸附的工序。

吸附裝置5在使吸附筒5a與透鏡2抵壓的狀態(tài)下從抽吸管部5c進行抽吸。由此,吸附筒5a的內(nèi)壓降低,吸附筒5a在吸附部5d中對透鏡2進行吸附。

以上,吸附工序結(jié)束。

然后,進行粘接工序。本工序是使吸附筒5a所吸附的透鏡2至少在沿著中心軸線C的方向上移動,在使透鏡2離開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的狀態(tài)下,將透鏡2粘接于透鏡保持框3的工序。

首先,如圖11所示,作業(yè)人員驅(qū)動吸附裝置5的移動機構(gòu),使吸附著透鏡2的吸附筒5a向從抵靠平面S離開了規(guī)定距離的設計上的配置位置移動。

而且,作業(yè)人員例如通過測定焦點位置或波面等光學性能,而檢測透鏡2的位置偏移量,根據(jù)需要使吸附筒5a在軸向上移動。由此,作業(yè)人員使配置位置的偏移量最小化。

而且,作業(yè)人員例如在進行焦點位置或波面等的測定的同時檢測透鏡2的徑向上的位置偏移量,根據(jù)需要使吸附筒5a在徑向上移動。由此,作業(yè)人員使配置位置的偏移量極小化。

作業(yè)人員反復進行這些位置調(diào)節(jié)直至得到規(guī)定的配置精度,然后進行透鏡保持框3上的透鏡2的定位。

本工序中的吸附筒5a的移動都是平行移動。因此,透鏡2的姿勢被保持為吸附工序之前的姿勢限制工序所規(guī)定的姿勢。在本實施方式的姿勢限制工序中,由于透鏡基準面2e位于抵靠平面S上,因此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被保持為與抵靠平面S平行的姿勢。

在決定了透鏡2的位置后,作業(yè)人員利用注射器7在透鏡側(cè)面2c與內(nèi)周面3a之間涂敷粘接劑4A。粘接劑4A的涂敷位置、涂敷量只要是透鏡2的固定所需的適當?shù)耐糠笪恢?、涂敷量即可。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如圖1中粘接劑硬化體4的位置所示,粘接劑4A涂敷于各輔助保持部3c的上方的三處。

在粘接劑4A的涂敷結(jié)束后,將粘接劑4A硬化,形成粘接劑硬化體4。由此,透鏡2在離開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的位置被粘接于透鏡保持框3,從而被固定于透鏡保持框3。

關于粘接劑4A的硬化方法,能夠與粘接劑4A的種類對應地使用適當?shù)挠不椒?。例如,在粘接?A是紫外線硬化型粘接劑的情況下照射紫外線。在粘接劑4A是熱硬化型粘接劑的情況下進行加熱。

在形成粘接劑硬化體4后,作業(yè)人員使來自抽吸管部5c的抽吸停止,驅(qū)動移動機構(gòu)以使吸附筒5a向上方移動。

這樣,粘接工序結(jié)束。

以上,組裝了圖1、2所示那樣的透鏡單元1。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3,除了位于抵靠平面S上的保持部3b之外還具有輔助保持部3c。因此,即使外力作用,透鏡2繞著與透鏡保持框3的中心軸線C交叉的軸進行旋轉(zhuǎn),也利用輔助保持部3c將透鏡2的旋轉(zhuǎn)量限制于允許范圍內(nèi)。其結(jié)果為,通過朝向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按壓透鏡2的透鏡基準面2e,能夠在透鏡2為良好的姿勢的狀態(tài)下進行透鏡2的位置調(diào)節(jié)。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3,通過在周向上分開形成保持部3b并在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形成輔助保持部3c,要高精度地形成的部位的面積減少。因此,與在整個周向上形成平面度良好的保持部的情況相比,透鏡保持框3的加工變得容易。在使用成形模具對透鏡保持框3進行成形的情況下,能夠分別單獨地對保持部3b和輔助保持部3c進行模具修正。因此,容易進行成形模具的模具修正,能夠降低模具制作的費用、期間。因此,能夠低成本地制造透鏡保持框3。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1及其組裝方法,由于將透鏡2粘接于透鏡保持框3,因此能夠通過使透鏡基準面2e抵壓保持部3b,而高精度地規(guī)定透鏡2的姿勢,在保持該姿勢的狀態(tài)下進行透鏡2的位置調(diào)節(jié)。

因此,在吸附透鏡2時不需要校正吸附位置以使得透鏡2不傾斜,從而能夠迅速地吸附。在吸附透鏡2后也不需要進行透鏡2的姿勢調(diào)節(jié),因此僅進行位置調(diào)節(jié)即可。因此,能夠縮短組裝時間。

[第一變形例]

接下來,對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進行說明。

圖1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13是沿圖12的E-E線的剖視圖。

如圖12、13所示,本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13具有板狀部13B來代替上述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3的板狀部3B。

板狀部13B具有輔助保持部13c來代替板狀部3B的輔助保持部3c。

通過在上述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1中使用透鏡保持框13來代替透鏡保持框3,能夠構(gòu)成本變形例的透鏡組裝體。

以下,以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方面為中心進行說明。

上述實施方式的輔助保持部3c具有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俯視形狀,與此相對,輔助保持部13c在以下兩方面與輔助保持部3c不同:俯視形狀是圓形并離開內(nèi)周面3a、每三個地配置于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

對于每三個地并列的輔助保持部13c,配置于中央的輔助保持部13c設置于在周向上將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二等分的位置。

與該輔助保持部13c相鄰的各輔助保持部13c分別形成于比相鄰的保持部3b接近中心的輔助保持部13c的位置。

根據(jù)本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13,能夠使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來組裝透鏡組裝體。

此時,在透鏡保持框13中,由于沒有在保持部3b的附近形成輔助保持部13c,因此無法承接凸緣部2d。但是,在吸附筒抵壓工序中,在透鏡2傾斜的情況下,凸緣部2d的下沉量最大的是相鄰的保持部3b的大致中央(包含中央的情況)處。

因此,通過像本變形例那樣將輔助保持部13c形成于在周向上將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二等分的位置及其附近,也能夠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限制透鏡2的姿勢。

根據(jù)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能夠減小輔助保持部13c的面積,因此透鏡保持框13的制作進一步變得容易。

輔助保持部13c采用從表面3d突出的圓形的突起。因此,在制作成形模具時能夠使用嵌套銷來形成輔助保持部13c,因此模具制作和模具修正變得容易。

輔助保持部13c在周向上分開地形成有多個。因此,能夠分別修正各輔助保持部13c,即使在成形品的翹曲復雜的情況下,通過單獨地修正各自的高度也能夠容易地進行修正。

而且,由于越接近保持部3b,凸緣部2d的下沉量越小,因此也可以根據(jù)輔助保持部13c的周向上的位置而改變各輔助保持部13c與抵靠平面S的距離。

[第二變形例]

接下來,對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進行說明。

圖1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視圖。圖15是沿圖14的F-F線的剖視圖。

如圖14、15所示,本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23具有板狀部23B來代替上述實施方式的透鏡保持框3的板狀部3B。

板狀部23B具有保持部23b、輔助保持部23c來代替板狀部3B的保持部3b、輔助保持部3c。

通過在上述實施方式的透鏡單元1中使用透鏡保持框23來代替透鏡保持框3,能夠構(gòu)成本變形例的透鏡組裝體。

以下,以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方面為中心進行說明。

上述實施方式的保持部3b具有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俯視形狀,與此相對,保持部23b在以下方面與保持部3b不同:俯視形狀是圓形并離開內(nèi)周面3a。

保持部23b設置于在周向上將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二等分的位置。

上述實施方式的輔助保持部3c具有由內(nèi)周面3a的圓弧和該圓弧所引出的弦包圍的俯視形狀,與此相對,輔助保持部23c在以下方面與輔助保持部3c不同:俯視形狀是沿著內(nèi)周面3a呈圓弧狀延伸的帶狀。

輔助保持部23c設置于在周向上將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二等分的位置,與相鄰的保持部3b之間的間隙的大小相等。

根據(jù)本變形例的透鏡保持框13,能夠使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來組裝透鏡組裝體。

此時,由于規(guī)定抵靠平面S的保持部23b由俯視圓形的突起構(gòu)成,因此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能夠以更接近點承接的狀態(tài)對透鏡基準面2e進行保持。因此,降低了由加工誤差引起的不均勻,能夠更高精度地規(guī)定抵靠平面S。

在使用成形模具來制作透鏡保持框23的情況下,能夠與上述第一變形例的輔助保持部13c同樣地使用嵌套銷來形成,因此模具制作和模具修正變得容易。

保持部23b的加工面積也減小,制作和模具修正變得更容易。

由于輔助保持部23c形成為沿著內(nèi)周面3a延伸的圓弧狀的帶狀,因此能夠集中于凸緣部2d有可能下沉抵靠的位置來形成輔助保持部23c。即,由于凸緣部2d是圓環(huán)狀,因此凸緣部2d有可能下沉的部位被限制于內(nèi)周面3a的圓弧狀的帶狀區(qū)域內(nèi)。因此,根據(jù)這樣的俯視形狀,能夠僅在所需的范圍內(nèi)不浪費地形成輔助保持部23c。

根據(jù)本變形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比,能夠減小保持部23b的面積,能夠不浪費地形成輔助保持部23c,因此透鏡保持框23的制作進一步變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作為一例,以透鏡組裝體由透鏡保持框和一個透鏡構(gòu)成的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在透鏡組裝體中只要至少一個透鏡粘接于透鏡保持框,則透鏡個數(shù)也可以是兩個以上。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以透鏡是單透鏡的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例如也可以是接合透鏡。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以如下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在姿勢限制工序中,利用鐘罩式夾持作用,使吸附筒5a持續(xù)抵壓透鏡2直至透鏡基準面2e僅抵接于保持部3b。在該情況下,由于也能夠?qū)⑤o助保持部3c與抵靠平面S的距離h設定為大于與允許傾斜偏心對應的距離,因此透鏡保持框3的制作變得更容易。

如果允許傾斜θ是鐘罩式夾持作用發(fā)揮功能的角度,則優(yōu)選為,即使在允許傾斜θ被設定在允許傾斜偏心以下的情況下,鐘罩式夾持作用也發(fā)揮功能,繼續(xù)進行姿勢限制工序直至吸附筒5a被按壓向凸緣表面2f整周。在該情況下,透鏡2的姿勢被更高精度地限制。

但是,也可以是,也像上述實施方式的說明描述那樣,以基于輔助保持部3c的透鏡2的允許傾斜θ在允許傾斜偏心以下的方式預先形成輔助保持部3c,在透鏡基準面2e與輔助保持部3c抵接并且比抵靠平面S傾斜的狀態(tài)下結(jié)束姿勢限制工序。

在該情況下,由于在鐘罩式夾持作用發(fā)揮功能之前也可以不抵壓吸附筒5a,因此降低了抵壓時對透鏡2的負荷。

即使在由于第一透鏡面2a的形狀和吸附筒5a的材質(zhì)等而鐘罩式夾持作用不容易發(fā)揮功能的情況下,透鏡姿勢在透鏡組裝中也被精度良好地保持。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以透鏡具有凸緣部的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透鏡不是必須具有凸緣部。

即,透鏡只要具有用于決定姿勢的基準面即可,該基準面不是必須設置于凸緣部。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透鏡:光軸方向上的一個端面僅由透鏡面構(gòu)成,另一個端面由透鏡面和形成于透鏡面的外周的基準面構(gòu)成。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結(jié)構(gòu):在上述實施方式的透鏡2中,將第一透鏡面2a和凸緣表面2f置換為適當?shù)耐哥R面,不具有凸緣部2d。

這樣,在是與基準面相反的一側(cè)僅由透鏡面構(gòu)成的透鏡的情況下,吸附筒抵壓于具有曲率的透鏡面。因此,當透鏡的徑向上的位置與吸附筒的中心錯開時,與具有凸緣部的情況同樣地,吸附部的一部分最初與透鏡面抵接,從而力矩作用于透鏡。

也可以使用抵壓吸附筒的第一透鏡面的整體由平面構(gòu)成的平凸或平凹透鏡來組裝本發(fā)明的透鏡組裝體。在該情況下,只要吸附筒均勻地抵接于第一透鏡面,在抵壓時透鏡就不會傾斜。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存在吸附筒不均勻地抵接于第一透鏡面,力矩作用從而透鏡傾斜的情況。因而,即使在第一透鏡面是平面的情況下,也優(yōu)選使用本發(fā)明的透鏡保持框。

作為透鏡傾斜的主要原因,例如存在吸附筒相對于基準軸線(中心軸線C)傾斜配置的情況。由于在吸附筒的吸附部具有形狀誤差,因此存在與透鏡的平面部的抵接不均勻的情況。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作為透鏡單元1的透鏡2的設計上的姿勢,以透鏡光軸O與中心軸線C同軸的姿勢的例子進行了說明。

但是,透鏡2的設計上的姿勢也可以是透鏡光軸O與中心軸線C交叉的姿勢。在該情況下,使保持部所處的抵靠平面S為相對于中心軸線C以90°以外的傾斜角傾斜的平面。

作為采用這樣的姿勢的情況的例子,存在包含透鏡單元1在內(nèi)的光學系統(tǒng)為透鏡設計上的偏心光學系統(tǒng)的情況。

作為采用這樣的姿勢的情況的其他例子,存在如下的情況:當在與透鏡單元1組合的其他光學系統(tǒng)中產(chǎn)生了恒定的偏心的情況下,使透鏡2的透鏡光軸O傾斜偏心規(guī)定量以校正其他光學系統(tǒng)的偏心。

這里,與透鏡單元1組合的其他光學系統(tǒng)可以是在透鏡單元1中設置有多個透鏡的情況下的除了透鏡2以外的透鏡,也可以是與透鏡單元1組合使用的其他透鏡組裝體的透鏡。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以保持部將圓周等分并且在周向上等間隔地設置的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保持部的配置不限于此。

例如,只要連接相鄰的保持部的保持位置的多邊形包圍透鏡的重心,則保持部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將圓周等分的位置。

在周向上隔開的保持部之間的間隔也不必須是等間隔。

在上述實施方式、各變形例的說明中,以保持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的表面是平面的情況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保持部不必須是與決定姿勢的透鏡的基準面面接觸的形狀。例如,保持部也可以是與透鏡的基準面線接觸或點接觸的形狀。在該情況下,保持部的突出方向上的端部位于抵靠平面S上是指保持部的端部的一部分與抵靠平面S接觸。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該實施方式及其變形例。能夠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結(jié)構(gòu)的增加、省略、置換以及其他變更。

并且,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說明,僅由附加的權(quán)利要求書進行限定。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包含變形例),能夠提供在透鏡組裝中能夠精度良好地保持透鏡姿勢并且加工容易的透鏡保持框。

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包含變形例),能夠提供能夠進行高精度的組裝的透鏡組裝體和透鏡組裝體的組裝方法。

標號說明

1:透鏡單元(透鏡組裝體);2:透鏡;2a:第一透鏡面;2b:第二透鏡面;2c:透鏡側(cè)面(透鏡的外周部);2d:凸緣部;2e:透鏡基準面;2f:凸緣表面;3、13、23:透鏡保持框;3a:內(nèi)周面;3A:框部;3B、13B、23B:板狀部;3b、23b:保持部;3c、13c、23c:輔助保持部;3d:表面;4:粘接劑硬化體;4A:粘接劑;5a:吸附筒;5d:吸附部;C:中心軸線(基準軸線);O:透鏡光軸;S:抵靠平面。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维西| 肇东市| 万安县| 札达县| 泾阳县| 康马县| 河东区| 延长县| 巫溪县| 天长市| 盐池县| 应用必备| 邓州市| 武城县| 理塘县| 辛集市| 富裕县| 安龙县| 临城县| 高淳县| 奉贤区| 城口县| 开封市| 宁蒗| 吕梁市| 西充县| 门源| 沁源县| 阳泉市| 克什克腾旗| 潼关县| 商水县| 晋中市| 鄄城县| 观塘区| 兴文县| 古丈县| 桂平市| 谷城县| 中牟县|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