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用于夾緊插座組件的鎖閂機構的可接插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文的主題大體涉及用于建立光和/或電連接的連接器組件,更特別地,涉及具有耦接機構的可接插模塊,所述耦接機構被構造成保持所述可接插模塊與插座組件之間的通信連接。
背景技術:
ー些通信系統(tǒng),例如服務器和數(shù)據存儲系統(tǒng),將可接插模塊或收發(fā)器用于通過所述系統(tǒng)傳輸信號和/或電力。所述可接插模塊可包括與連接器的相應觸點和端子接合的電觸點或光學端子。在一些情況下,所述二者之間的連接通過所述可接插模塊與所述插座組件之間的摩擦カ而被保持。然而,可能希望的是具有用于保持所述可接插模塊與所述插座組件之間的所述連接的附加機構,從而防止所述可接插模塊的無意移除。例如,所述可接插模塊可包括緊固件,所述緊固件通過緊固件開ロ而被直接連接于面板。然而,由于ー些通信系統(tǒng)的制造誤差,所述面板的所述緊固件開ロ可能未被合適地定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述緊固件可能無法合適地連接于所述面板。在ー種已知的通信系統(tǒng)中,螺旋千斤頂穿過所述可接插模塊的本體進行插入以在引導架的后部直接接合于所述連接器。然而,可能必須增加所述可接插模塊的尺寸以接收所述螺旋千斤頂。這在空間受限的應用中可能是不希望的。因此,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便于保持所述可接插模塊與所述插座組件之間的所述連接的機構。
發(fā)明內容
解決方案是通過一種可接插模塊提供的,所述可接插模塊設置成包括模塊外売,所述模塊外殼具有配合端和尾端以及延伸于兩者之間的側壁。所述側壁沿縱軸延伸。所述模塊外殼被構造成插入插座組件。所述可接插模塊進ー步包括鎖閂機構,該鎖閂機構連接于所述模塊外殼的尾端。所述鎖閂機構包括沿所述側壁朝所述配合端延伸的耦接臂以及在鎖閂接合部被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耦接臂的操作者手柄。所述操作者手柄從所述模塊外殼的所述尾端凸出。所述操作者手柄被構造成由驅動カ按壓以將所述耦接臂從所述側壁拔出。當移除所述驅動カ時,所述耦接臂朝所述側壁返回。
現(xiàn)在將通過例子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其中圖I為根據一個實施例形成的可接插模塊的透視圖;圖2為根據一個實施例形成的鎖閂機構的獨立的透視圖,其可用于圖I的可接插模塊;圖3為圖2的所述鎖閂機構的側視圖;圖4為包括圖I的可接插模塊的通信系統(tǒng)的透視圖5為被插入圖4所示的通信系統(tǒng)的插座組件中的所述可接插模塊的側視圖;圖6為當所述可接插模塊的鎖閂機構被接合時所述可接插模塊的側視圖;圖7為根據另ー個實施例形成的鎖閂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此描述的實施例包括可接插模塊和通信系統(tǒng),其被構造成建立至少ー種電和光連接以傳輸數(shù)據信號和/或建立電連接以傳輸電力。實施例還包括可用于可接插模塊和通信系統(tǒng)的鎖閂機構,以便于保持通信連接和/或防止所述可接插模塊被無意拔出。例如,提供ー種可接插模塊,所述可接插模塊包括模塊外売,所述模塊外殼具有配合端和尾端。所述模塊外殼還包括ー對側壁,所述側壁在所述配合端和尾端之間延伸井面向相対的方向。所述側壁沿縱軸延伸。所述模塊外殼被構造成可插入插座組件。所述可接插模塊還包括雙重動作鎖R機構,所述鎖R機構連接于所述模塊外殼的所述尾端。所述鎖閂機構包括橋段以及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所述橋段在第一和第二鎖閂接合部之間延伸并連接第一和第二鎖R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被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鎖R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并朝向所述配合端。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每個沿所述模塊外殼的各個側壁延伸。所述鎖閂機構還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所述手柄被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鎖閂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的每個遠離所述模塊外殼的所述尾端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被構造成由驅動カ按壓以將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從所述各側壁拔出。當所述驅動力被移除時,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朝所述各側壁返回。作為另一例子,提供一種雙重動作鎖閂機構,所述鎖閂機構被構造成連接于模塊外売。所述鎖閂機構包括橋段以及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所述橋段在第一和第二鎖閂接合部之間延伸并連接第一和第二鎖閂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被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鎖閂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沿縱軸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所述鎖閂機構還包括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該手柄被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鎖R接合部。所述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的每個被構造成遠離所述模塊外殼延伸。所述第一和第二操作者手柄被構造成由驅動カ按壓以將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彼此拔出。當所述驅動力被移除時,所述第一和第二耦接臂朝彼此返回。圖I為根據一個實施例形成的可接插模塊100的透視圖。所述可接插模塊100相對于縱軸190、橫軸191以及仰角軸或豎直軸192取向。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包括模塊外殼或本體102,所述外殼或本體沿所述縱軸190在配合端104與尾端106之間延伸。所述模塊外殼102具有多個側壁S1-S4,所述側壁基本彼此平行并沿所述縱軸190延伸。所述側壁S1-S4在所述配合和尾端104和106之間延伸。所述模塊外殼102具有沿著所述縱軸190測量的長度L1、沿著所述豎直軸192測量的高度H1以及沿著所述橫軸191測量的寬度%。如圖所示,所述可接插模塊100還包括被連接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的所述尾端106的鎖閂機構108和110。雖然在圖I中示出兩鎖閉機構108和11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可僅包括一個鎖閂機構或多于兩個鎖閂機構。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被構造成可接合插座組件202 (如圖4所示),從而便于保持所述可接插模塊100與所述插座組件202之間的通信連接和/或防止所述可接插模塊100被無意拔出。所述鎖R機構108和110被構造成由操作者(即人或機器)接合,以便從所述插座組件202脫開所述鎖閂機構 108 和 110??蓪⑺鲦i閂機構108和110可移除地連接于所述模塊外殼102。例如,可通過緊固件125和127 (例如螺栓或螺紋緊固件)在所述尾端106將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附連于所述模塊外殼102。雖然所述緊固件125和127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為帶螺紋的緊固件,但所述緊固件125和12 7可為能夠將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附連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的其他類型。例如,所述緊固件125和127可為插頭、搭扣夾以及類似物。在替代實施例中,使用粘結劑將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附連于所述尾端106。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可與所述模塊外殼102的其他部件一體形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的特征也還在于被附連于所述模塊外殼102。還如圖I所示,所述模塊外殼102包括端ロ 112和114。所述端ロ 112和114被構造成可通信地接合來自電纜或電線的插頭(未示出)。為此,所述端ロ 112和114可分別包括插頭接收空間116和118,該空間具有設置在其中的相應的裝載連接器120和12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端ロ 112和114沿著所述橫軸191被定位于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之間。在替代實施例中,所述端ロ 112和114可不包括所述插頭接收空間116和118。代替地,所述裝載連接器120和122可被附連于所述尾端104并直接從所述尾端凸出。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可接插模塊100為光學模塊,所述光學模塊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和/或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然而,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并不局限于特定類型的模塊或連接器。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可為電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傳輸電信號而不將所述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電連接器由此還可通過其專門傳輸電カ。所述可接插模塊100還可為不將數(shù)據信號轉換為電和/或光信號的光學模塊。例如,所述光學模塊可將兩纖維端互連以通過其傳輸光信號。此外,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模塊外殼102大體為矩形并具有矩形橫截面,所述橫截面被設置為垂直于所述縱軸19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模塊外殼102可具有其他的形狀。例如,所述模塊外殼可具有正方形或至少部分圓形或橢圓形的橫截面。此外,可將所述模塊外殼102延長,以使所述長度L1比其他尺寸更大。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寬度W1和高度H1可比所述長度L1更大。圖2為所述鎖閂機構110的獨立的透視圖,而圖3為根據一個實施例形成的所述鎖閂機構110的側視圖。雖然以下具體參照鎖閂機構110,但以下描述可被類似地用于所述鎖閂機構108(圖I)。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機構110包括ー對耦接臂130和132,所述耦接臂被模塊接收空間X1分隔。所述模塊接收空間X1的大小和形狀使其接收所述模塊外殼102的所述尾端106 (圖I)。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大體平行于彼此以及所述縱軸190 (圖I)延伸。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沿著所述縱軸190朝向所述配合端104延伸一距離Dp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包括弾性柔韌材料,所述材料允許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彼此來回彎曲。仍如圖所示,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具有內表面131和133,所述內表面橫跨模塊接收空間X1面向彼此。所述內表面131和133可包括夾緊突起134和136。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向內朝彼此延伸。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每個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為被構造成夾緊所述插座組件202的単獨突起或齒。在其他實施例中,夾緊突起134和136可每個包括多個構造為夾緊插座組件202的突起。然而,在替代的實施例中,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不包括夾緊突起。例如,所述內表面131和133可直接接合于所述插座組件20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耦接臂130和132由橋段144相連,所述橋段橫跨模塊接收空間X1延伸。所述橋段144可包括附連部146,所述附連部被構造成接收所述緊固件125 (圖I)。例如,所述 附連部146可包括通孔148,所述通孔被構造成接收所述緊固件125。當將所述鎖閂機構110附連于所述尾端106時,所述附連部146通過所述緊固件125被固定到所述尾端106,以便將所述附連部146附著到所述模塊外殼102。更特別地,所述鎖閂機構110的其他部分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是可移動的而所述附連部146具有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的固定位置。所述鎖閂機構110還包括操作者手柄150和152以及鎖閂接合部154和156。所述橋段144在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之間延伸并連接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在所述鎖閂接合部154被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耦接臂130,而所述操作者手柄152在所述鎖閂接合部156被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耦接臂132。更特別地,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可操作地連接,以便當將驅動力Fpi和Fp2 (如圖3所示)施加到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時,所述耦接臂130和132遠離彼此彎曲,從而增加所述模塊接收空間X1的尺寸。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從非彎曲或初始位置(如圖1-3所示)移動到彎曲位置(如圖6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施加所述驅動力Fpi和Fp2時,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還可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移動。當移除所述驅動力Fpi和Fp2時,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朝向彼此返回到所述初始位置。參照圖3,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構造成由操作者,比如人或機器接合,從而將所述耦接臂130和132移動到所述彎曲位置。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分別包括手柄段160和162,該手柄段沿所述縱軸190 (圖I)延伸。所述手柄段160和162的大小和形狀使得人可用ー個或多個手指按壓所述手柄段160和162。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還可包括手柄延伸部164和166,該手柄延伸部沿所述豎直軸192 (圖I)延伸。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可從相應的所述手柄段160和162延伸。例如,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可遠離相應的所述手柄段160和162的遠端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可遠離相應的所述手柄段160和162的其他位置延伸。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可朝彼此延伸井分開ー間隙。仍如圖所示,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分隔開并在它們之間限定操作者空間X2。在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空間X2的尺寸和形狀可允許ー個或多個人手指穿過其插入,從而便于在操作所述鎖閂機構110時夾緊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例如,所述手柄段160和162以及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的尺寸和形狀可允許ー個或多個人手指穿過所述操作者空間X2插入。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空間X2可沒有足夠大到允許ー個或多個人手指穿過其插入。此外,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可彼此分開ー距離I。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距離Y1是沿著所述豎直軸192在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的遠端之間測量的。距離Y1可被構造成防止當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朝彼此移動時(例如當施加所述驅動力Fpi和Fp2吋)由于過度彎曲引起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損壞。例如,當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朝彼此移動時,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的遠端可共同移動得更加接近,直到所述距離Y1變?yōu)榱闱宜鍪直由觳?64和166彼此接合。此時,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抵抗沿所述橫軸191的進ー步移動。在替代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可在其他點而不是沿著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彼此接合。一般地,可在操作者手柄150和152上的當所述操作者手柄帶到一起時彼此接合的任何各點之間測量所述距離I。當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接合并抵 抗朝向彼此的移動時,所述抵抗力可便于人夾緊所述手柄段160和162。例如,人的手指可夾緊所述手柄段160和162上的壓花紋。如圖2和3所示,由于兩耦接臂130和132可被同時(或不同時)驅動和移動以使所述鎖閂機構110從所述插座組件202脫開,因此所述鎖閂機構110可構成雙重動作的鎖閂機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鎖閂機構可僅包括単獨的耦接臂。在這樣的實施例中,所述橋段可不在一對鎖閂接合部之間延伸,而作為代替,例如可從單獨的鎖閂接合部延伸到附連部,所述附連部被固定到所述模塊外殼102,如上所述。此外,在這樣的實施例中,可按壓單獨的操作者手柄以將所述耦接臂從所述模塊外殼移開到所述彎曲位置。此外,所述手柄段和所述手柄延伸部的尺寸和形狀適于人或機器夾緊所述操作者手柄并且按壓和拉動所述操作者手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和所述耦接臂130和132以相同的材料一體形成。例如,所述鎖閂機構110可通過模制類型エ藝進行制造。所述相同材料可為柔性且彈性的材料,例如熱塑性塑料。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機構110可由単獨元件或部件構成。圖4為包括所述可接插模塊100的通信系統(tǒng)200的透視圖。如圖所示,所述通信系統(tǒng)200可包括,尤其是,所述插座組件202、面板204以及電路板206。如圖所示,所述插座組件202被機械和電地安裝于所述電路板206并包括弓I導架208,該引導架限定出插座空腔210,該空腔被構造成接收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所述插座組件202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插座空腔210內的通信連接器21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通信連接器212為將數(shù)據信號傳輸?shù)剿鲭娐钒?06或從所述電路板206傳輸數(shù)據信號的電連接器。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通信連接器212可為例如光學連接器或電カ連接器。如圖所示,所述引導架208突出超過所述面板204的外表面214。所述引導架208可包括多個限定所述插座空腔210的側部或壁215-218。如圖4所示,所述引導架208可由同一塊板材沖壓形成,或者替代擇地,由単獨的部件形成。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壁215和217包括夾緊特征220和221。所述夾緊特征220和221在示例性的實施例中為沖壓的凹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夾緊特征220和221可為允許所述引導架208被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夾緊的通孔或突起。如圖4所示,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已被插入到所述插座空腔210中,但相對于所述通信連接器212處于脫開的狀態(tài)(即所述可接插模塊100被部分插入或部分拔出)。圖5為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插入所述插座組件202的側視圖。如圖所示,所述鎖閂機構110被附連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的所述尾端106。更特別地,可將所述鎖閂機構110附連于所述尾端106的面對沿著所述縱軸190的方向的壁或表面。所述耦接臂130和132沿著各自的側壁S1和S3朝向所述配合端104(圖I)延伸。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沿著所述縱軸190從所述尾端106突出。為了通信接合所述插座組件202和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可將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插入所述插座空腔210(圖4)并在沿著所述縱軸190的方向上移動,以便所述配合端104接合所述通信連接器212(圖4)。如圖5所示,所述引導架208可包括前邊緣230,該前邊緣限定出通向所述插座空腔210的開ロ 232(圖4)。當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在軸向方向上朝向所述通信連接器212移動時,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接合所述前邊緣230。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可成形為以使所述耦接臂130和132被所述前邊緣230向外彎曲到彎曲位置。更具體地,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背離彼此傾斜和遠離所述模塊外殼102的各個側壁S1和S3傾斜。所述傾斜位置可或不可與 所述彎曲位置相同。所述引導架208的所述壁215和217分別在所述耦接臂130和132以及各個側壁S1和S3之間移動。在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越過(clear)所述壁215和217上的所述夾緊特征221 (圖4)時,所述耦接臂130和132朝所述初始位置回弾。在圖5所示出的實施例中,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被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夾緊特征221。因此,所述鎖閂機構108(圖I)和110有效地防止所述模塊外殼102從所述插座組件202無意地拔出。例如,所述鎖閂機構108和110可防止由于由人造成的過大震動或意外撞擊而導致的所述模塊外殼102的無意拔出。圖6是所述可接插模塊100與所述插座組件202處于接合狀態(tài)的側視圖,其示出所述鎖閂機構110被觸發(fā)以離開所述可接插模塊100。為了脫開并移除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所述驅動力Fp1和Fp2被分別施加于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的所述手柄段160和162。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驅動力Fpi和Fp2被朝向彼此對準。所述驅動力Fpi和Fp2可例如由人的手指施加。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當所述驅動力Fpi和Fp2被施加時,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以及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在共同的平面P1內移動到相應的彎曲位置。所述平面P1可平行于所述縱軸190和所述豎直軸192延伸(圖I)。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以及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在彼此緊鄰且彼此平行的不同平面內移動。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移動。所述耦接臂130和132遠離各個側壁S1和S3并彼此遠離地運動到相應的彎曲位置。如圖所示,所述橋段144可包括杠桿部240和242,所述杠桿部分別從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和156延伸到所述附連部146。所述杠桿部240和242可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移動并遠離所述尾端106彎曲。然而,如圖6所示,所述附連部146可保持固定到所述模塊外殼102。因此,所述耦接臂130、所述鎖閂接合部154、所述杠桿部240以及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可以相對于所述附連部146在相同的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旋轉。類似地,所述耦接臂132、所述鎖閂接合部156、所述杠桿部242以及所述操作者手柄152可以相對于所述附連部146在相同的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因此,所述鎖閂機構110的所述兩單獨的組件或部分可以不同的方向旋轉,以便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更接近地移動到一起。如前所述,在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可閉合將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分開的所述距離Y1 (圖2),并彼此接合以防止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損壞。如圖6所示,當所述耦接臂130和132位于所述彎曲位置時,所述夾緊突起134和136可從所述夾緊特征221 (圖4)移除。當處于所述彎曲位置時,所述可接插模塊100被允許從所述插座組件202拔出。然后所述人或機器可沿著所述縱軸190施加拔出力Fw。當拔出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時,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可被所述人或機器夾緊。例如,可將人的手指或指狀物插入所述操作者空間X2并夾緊和拉動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人可夾緊所述手柄延伸部164和166以移除所述可接插模塊100。所述耦接臂130和132可被構造成當移除所述驅動力Fpi和Fp2時朝向所述側壁S1和S2以及所述初始位置返回。
在示意性的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機構110為雙重動作機構,其中所述耦接臂130和132被移動到彎曲位置。然而,如上所述,不需要所述鎖閂機構110為雙重動作。例如,所述鎖閂機構110可僅包括可沿著所述模塊外殼102的所述側壁S1朝所述配合端104延伸的耦接臂130,并且僅包括在所述鎖閂接合部154被可操作地連接于耦接臂130的操作者手柄150。所述橋段144可僅包括所述附連部146和所述杠桿部240。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可被構造成由所述驅動力Fpi按壓,從而將所述耦接臂130移動到所述彎曲位置。當按壓所述操作者手柄150時,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可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102移動,并且所述耦接臂130可從所述側壁S1移開到所述彎曲位置。當移除所述驅動力Fpi時,所述耦接臂130可朝所述側壁S1返回。圖7是根據一替代實施例形成的鎖閂機構300的側視圖。所述鎖閂機構300可被附連于例如所述可接插模塊100(圖I)并用于所述通信系統(tǒng)200(圖4)中。如圖所示,所述鎖閂機構300包括耦接臂302以及操作者手柄304,所述耦接臂與所述操作者手柄在鎖閂連合部306可操作地彼此相連。所述鎖閂機構300還可包括橋段310,該橋段從所述鎖閂接合部306延伸到附連部312。所述耦接臂302可沿著縱軸390延伸,而所述操作者手柄304可在沿著豎直或豎直軸392的方向上遠離所述鎖閂接合部306突出。為了將所述耦接臂302移動到彎曲位置,可將在沿著所述縱軸390方向上的驅動カFp3施加到所述操作者手柄304。當被施加時,所述耦接臂302從所述模塊外殼315移開。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鎖閂接合部306可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315移動。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接插模塊(100),所述可接插模塊包括 模塊外殼(102),該模塊外殼具有配合端和尾端(104,106)以及在該配合端和尾端之間延伸的側壁(S1),所述側壁(S1)沿縱軸(190)延伸,所述模塊外殼被構造成可插入到插座組件(202)中; 鎖閂機構(108),該鎖閂機構被附連于所述模塊外殼的尾端(106),所述鎖閂機構包括沿所述側壁(S1)朝所述配合端(104)延伸的耦接臂(130)以及在鎖閂接合部(154)被可操作地連接于所述耦接臂的操作者手柄(150),該操作者手柄遠離所述模塊外殼的所述尾端凸出,其中所述操作者手柄被構造成由驅動カ(Fpi)按壓以將所述耦接臂移動到彎曲位置,當按壓所述操作者手柄時,所述鎖閂接合部相對于所述模塊外殼移動且所述耦接臂從所述偵_ (S1)移開到所述彎曲位置,而當移除所述驅動力(Fpi)時,所述耦接臂朝所述側壁(S1)返回。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鎖閂機構(110)進ー步包括具有附連部(146)的橋段(144),該橋段從所述鎖閂接合部(154)延伸到所述附連部,所述附連部被固定到所述模塊外殼(102),當所述操作者手柄(150)被所述驅動力(Fpi)按壓吋,所述鎖R機構繞所述附連部旋轉。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當按壓所述操作者手柄時,操作者手柄(150)、鎖閂接合部(154)以及耦接臂(130)在同一平面內移動。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在大體垂直于所述縱軸(190)或大體平行于所述縱軸的方向上遠離所述尾端(106)突出。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包括縱向段(160),該縱向段遠離所述尾端(106)突出并大體平行于所述縱軸(190)延伸,所述縱向段被構造成接收用于移動所述耦接臂(130)的驅動力。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進ー步包括手柄延伸部(164),該手柄延伸部從所述縱向段(160)的遠端大體垂直于所述縱軸(190)突出。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耦接臂(130)包括朝所述側壁(S1)延伸的夾緊突起(134)。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操作者手柄(150)、所述鎖閂接合部(154)以及所述耦接臂(130)由相同的材料一體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接插模塊(100),其中所述側壁(S1)為第一側壁(S1),所述鎖閂機構(110)為第一鎖閂機構,所述可接插模塊進ー步包括大體平行于所述第一側壁(S1)延伸的第二側壁(S3)以及第ニ鎖閂機構(108),所述第一和第二鎖閂機構(108,110)的所述耦接臂(130)分別沿著所述第一側壁(S1)和第二側壁(S3)大體平行于彼此延伸,當所述第一和第二鎖閂機構的所述操作者手柄(150)和(152)被相反的驅動カ按壓時,所述耦接臂彼此移開。
全文摘要
一種可接插模塊(100)包括模塊外殼(102),該模塊外殼具有配合端和尾端(104,106)以及在二者之間延伸的側壁(S1)。側壁(S1)沿縱軸(190)延伸。模塊外殼進一步包括鎖閂機構(108),該鎖閂機構被附連于模塊外殼的尾端(106)。鎖閂機構包括沿側壁(S1)朝向配合端(104)延伸的耦接臂(130)以及在鎖閂接合部(154)被可操作地連接于耦接臂(130)的操作者手柄(150)。操作者手柄從模塊外殼的尾端凸出。操作者手柄被構造成由驅動力按壓以將耦接臂移動到彎曲位置。當按壓操作者手柄時,鎖閂接合部相對于模塊外殼移動且耦接臂從側壁(S1)移開到彎曲位置。而當移除驅動力時,耦接臂朝側壁(S1)返回。
文檔編號G02B6/42GK102694306SQ20121016926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5日
發(fā)明者D·S·什切斯尼 申請人:泰科電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