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投射型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光調制元件調制來自光源的光并將其向被投射面放大投射的投射型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液晶投影儀等投射型顯示裝置(以下稱為“投影儀”)中,由液晶面板等光調制元件調制后的光(以下稱為“影像光”)通過投射透鏡向被投射面投射。在上述的投影儀中,由于在光源、光調制元件和電源單元等中產生發(fā)熱,因此需要冷卻這些發(fā)熱部。因此,在上述的投影儀中,可以采用將從外部進入的空氣向發(fā)熱部供給并將因與發(fā)熱部進行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向外部排出從而冷卻發(fā)熱部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在主體殼體內配置有排氣風扇,由排氣風扇吸引來的空氣通過主體殼體的排氣口而向外部排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光源和光調制元件等構成部件的配置的關系,主體殼體的排氣口可以設置在主體殼體的各種面(上下、左右及前后的面)上。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18111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8-262062號公報近年來,能夠以相對于被投射面(屏幕等)更小的距離投射圖像的、所謂的短焦投射型的投影儀被商品化。在該投影儀中,影像光的廣角變得很大。另一方面,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也擴散地前進。因此,根據排氣口的配置的不同,被排出的空氣變得容易波及到影像光。由于排出的空氣的溫度較高,所以在這樣的高溫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時,在被投射到被投射面上的圖像上可能產生晃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課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的投射型顯示裝置。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調制來自光源的光并將其向被投射面投射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具備主體殼體;投射口,其配置在所述主體殼體上,用于將調制后的所述光向外部引導; 排氣口,其設置在所述主體殼體的夾著所述投射口的兩個側面的至少一方上,排氣單元,其使與配置在所述主體殼體內的被冷卻部進行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通過所述排氣口而向外部排出。在此,所述排氣單元包括排氣風扇;偏向構件,其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朝向離開所述被投射面的方向。根據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因為能夠使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朝向從被投射面離開的方向,所以能夠抑制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在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中,還可以構成為所述偏向構件進一步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在與所述被投射面平行的方向上朝向離開從所述投射口射出的所述光的方向。
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進一步抑制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在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中,可以構成為所述偏向構件具有由多個葉片部以規(guī)定間隔排列而成的百葉窗結構。此外,在偏向構件構成為包括百葉窗結構的情況下,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碰到的所述葉片部的面形成為凹入彎曲面。若采用這樣的結構,則能夠通過形成在葉片部的凹入彎曲面使空氣的流動順暢地改變。進一步而言,在偏向構件構成為包括百葉窗結構的情況下,可以構成為所述排氣風扇與所述光源相鄰配置。此時,可以構成為所述排氣單元還包括遮蔽構件,該遮蔽構件遮蔽從相鄰的所述葉片部之間向所述排氣口側漏出的所述光源的光。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良好地冷卻光源并且能夠抑制從光源漏出的光通過相鄰的葉片部之間及排氣口而向外部漏出。在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中,可以構成為所述排氣風扇相對于主體殼體傾斜, 以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在與所述被投射面平行的方向上離開從所述投射口射出的所述光。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進一步抑制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在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中,可以構成為具備調制后的光所入射的投射透鏡部;鏡部,其反射透過所述投射透鏡部的光而使其朝向所述被投射面。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來自投射透鏡部的光在鏡部的作用下折返,因此影像光通過主體殼體上方,從而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容易波及到空氣。因此,通過在利用這樣的結構中適用本發(fā)明,能夠發(fā)揮較大的作用效果。本發(fā)明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可以構成為所述排氣口僅配置在夾著所述投射口的兩個側面中的任一方上。此時,所述投射口配置在比所述兩個側面的中間偏向從所述排氣口離開的方向的位置。根據這樣的結構,光投射區(qū)域比投射型顯示裝置的中心向排氣口的相反側偏移。 因此,從排氣口排出的空氣不易波及到影像光。發(fā)明效果如以上這樣,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可抑制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的投射
型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效果乃至意義將通過以下所示的對實施方式的說明而進一步明確。但是,以下的實施方式充其量僅為實施本發(fā)明時的一個示例,本發(fā)明完全不局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中所記載的結構。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外觀結構的圖(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外觀結構的圖(仰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內部結構的圖。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投射光學單元的結構的圖。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排氣單元的結構的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風扇罩的結構的圖。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二排氣單元的結構的圖。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排氣風扇及第二排氣風扇在各自的風扇罩被拆下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主體殼體上的狀態(tài)的圖。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排氣風扇及第二排氣風扇在安裝有各自的風扇罩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主體殼體上的狀態(tài)的圖。圖10是用于說明從本實施方式的主體殼體排出的空氣的流動的圖。
圖11是說明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的投射形態(tài)和效果的圖。
符號說明
1主體殼體
4投射口
9第一排氣口(排氣口)
10第二排氣口(排氣口)
14光源單元(光源)
15光調制單元
17投射光學單元
171投射透鏡單元(投射透鏡部)
172反射鏡(鏡部)
21第一排氣單元(排氣單元)
22第二排氣單元(排氣單元)
300第一排氣風扇(排氣風扇)
400第一風扇罩(偏向構件)
402葉片部
500遮光罩(遮光構件)
600第二排氣風扇(排氣風扇)
700第二風扇罩(偏向構件)
705葉片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及圖2是表示投影儀的外觀結構的圖。圖1 (a)是從前方觀察到的投影儀的立體圖,圖1(b)是從后方觀察到的投影儀的立體圖。另外,圖2是投影儀的仰視圖。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說明,在圖1(a)、(b)及圖2中分別繪出表示前后左右方向的箭頭和表示上下方向的箭頭。以下,在其他附圖中也是同樣地根據需要繪出表示方向的箭頭。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為所謂的短焦投射型的投影儀。參照圖1,投影儀具備具有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主體殼體1。主體殼體1由下殼體2和從上方蓋在下殼體2上的上殼體3 構成。在主體殼體1的上表面形成有朝向后方下降的第一傾斜面la、與該第一傾斜面Ia 連續(xù)地向后方上升的第二傾斜面lb。第二傾斜面Ib朝向斜上前方,在該第二傾斜面Ib上形成有投射口 4。從投射口 4向斜上前方射出的影像光被放大投射到配置在投影儀前方的屏幕上。另外,在主體殼體1的上表面設有燈用罩5。在主體殼體1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更換燈單元的燈用開口和用于更換過濾器的過濾器開口,所述過濾器配置在冷卻燈單元的風扇單元上。燈用罩5為用于覆蓋這些燈用開口及過濾器用開口的罩。而且,在主體殼體 1的上表面設有由多個操作鍵構成的操作部6。在主體殼體1的右側面形成有端子口部7。在端子口部7配置有端子面板233,該端子面板233具有AV端子等各種端子。端子面板233構成后述的控制電路單元的一部分。 影像信號和聲音信號等AV(圖像聲音(Audio Visual))信號通過AV端子輸入到投影儀中。 另外,在主體殼體1的右側面,在端子口部7的上方設有吸氣口 8。吸氣口 8由多個狹縫狀的孔構成,外部空氣通過吸氣口 8而進入到主體殼體1內。在主體殼體1的左側面設有第一排氣口 9,在中央部設有第二排氣口 10。所述排氣口 9、10由多個狹縫狀的孔構成,主體殼體1內部的空氣通過所述排氣口 9、10向設備外部排出。另外,在主體殼體1的后表面形成有出聲口 11。在投射時從出聲口 11輸出與影像對應的聲音。參照圖2,在主體殼體1的底面的前部中央部設有固定腿12,在后端部設有兩個調整腿13。通過使兩個調整腿13上下伸縮,能夠對主體殼體1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傾斜進行調整。由此,能夠對投射到屏幕上的圖像的上下的位置及左右的傾斜進行調整。對于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除了采用主體殼體1的底面設置在桌子或地板等設置面上的安放設置之外,也可采用主體殼體1上下顛倒地設置在頂棚上的懸吊設置。另外,在主體殼體1的前表面未設置端子面板233和吸氣口 8,前表面成為平坦的面。因此,利用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能夠采用形成主體殼體1的前表面設于設置面的設置形態(tài)。這種情況下,圖像投射到設置面本身上。圖3是表示投影儀的內部結構的圖。該圖是從前方觀察到的上殼體3被拆下后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說明,在圖3中用虛線繪出光調制單元15及投射光學單元17。另外,以點劃線表示吸氣口 8的位置。參照圖3,在下殼體2的前部配置有燈單元14和光調制單元15,該光調制單元15 對來自燈單元13的光進行調制而生成影像光。燈單元14由光源燈和保持光源燈的燈支架構成,其配置成能夠從上方進行裝卸。 在燈單元14的后方配置有風扇單元16。風扇單元16向光源燈供給從吸氣口 8進入的外部空氣(冷卻風),從而冷卻光源燈。在燈支架上設有通風通道,該通風通道用于向光源燈引導來自風扇單元16的冷卻風。光調制單元15包括色輪和DMD (數(shù)字微鏡元件)。色輪通過分時將來自光源燈的白色光分離為紅、綠、藍等各色光。DMD根據影像信號對從色輪射出的各色光進行調制。在光調制單元15的后方配置有投射光學單元17。投射光學單元17將由光調制單元15生成的影像光放大并將其投射到屏幕等被投射面上。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投射光學單元17的結構的圖。需要說明的是,在該圖中,除了投射光學單元17外,還示意性地繪出有光調制單元15、控制電路單元23及噪音過濾單元 24。
投射光學單元17由投射透鏡單元171、反射鏡172、收容所述投射透鏡單元171及反射鏡172的外殼173構成。投射透鏡單元171具有多個透鏡171a。反射鏡172為曲面鏡或自由曲面鏡。如圖4所示,從光調制單元15射出的影像光在從投射透鏡單元171的光軸L向主體殼體1的上表面方向偏移的位置向投射透鏡單元171入射。入射的影像光受到投射透鏡單元171的透鏡作用,并向反射鏡172入射。然后,影像光通過反射鏡172被廣角化,從而經由光線通過窗174而向被投射面(屏幕面)投射。如上所述,影像光由于在從投射透鏡單元171的光軸L向主體殼體1的上表面方向偏移的位置向投射透鏡單元171入射,所以反射鏡172配置成從投射透鏡單元171的光軸L向主體殼體1的底面?zhèn)绕啤T诖耍瓷溏R172由于具有比構成投射透鏡單元171的各透鏡的透鏡面更大的反射面,所以反射鏡172相對于投射透鏡單元171的光軸L的偏移量變得較大。因此,在投射透鏡單元171的下方,在與主體殼體1(下殼體幻的底面之間產生比較大的空間G。該空間G在從投射透鏡單元171的配置位置到光調制單元15的配置位置產生。返回到圖3,在風扇單元16的后方配置有電源單元18。電源單元18具備電源電路,其對投影儀的各電裝部件供給電源。在電源單元18的后方配置有揚聲器19。從揚聲器 19輸出的聲音通過出聲口 11向外部發(fā)出。在光調制單元15的右方配置有DMD用冷卻風扇20。DMD用冷卻風扇20為了冷卻 DMD而向光調制單元15供給從吸入口 8進入的外部空氣。需要說明的是,DMD以密閉狀態(tài)配置在光調制單元15內,DMD不與被鼓風的外部空氣直接接觸。在風扇單元14的左方設有第一排氣單元21。第一排氣單元21使冷卻光源燈后的冷卻風通過第一排氣口 9而向外部排出。另外,冷卻DMD后的空氣也通過第一排氣單元21 從第一排氣口9向外部排出。在電源單元18的左方設有第二排氣單元22。第二排氣單元22使電源單元18內的溫暖的空氣通過第二排氣口 10而向外部排出。通過使空氣從電源單元18內向第二排氣單元22流動,新的外部空氣從吸氣口 8進入而向電源單元18內供給。此外,如圖3及圖4所示,在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中,在投射透鏡單元101和光調制單元15的下方產生的上述空間G配置有控制電路單元23及噪音過濾單元M。噪音過濾單元M具備配置有噪音過濾器和保險絲的電路基板,其從輸入的商業(yè)用交流電源除去噪音后將其向電源單元18供給??刂齐娐穯卧?3包括控制電路基板231、保持控制電路基板231的支架232、端子面板233、用于固定端子面板233的固定板234。在控制電路基板231上配置有用于控制光源燈和DMD等各種驅動部件的控制電路。另外,在控制電路基板231上配置有各種端子235。在端子面板233上形成有與各種端子235的形狀匹配的開口,各種端子235通過所述開口而面向外部。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沒有進行圖示,但是在固定板234上也形成有各種端子235所通過的開口。固定板234由金屬材料形成,在其上部形成有防護部236。在防護部236上形成有多個開口 236a,在各開口 236a上安裝有金屬網(未圖示)。防護部236配置在吸氣口 8的內側,對要從吸氣口 8向外部泄漏的電磁波進行阻斷。從吸氣口 8進入的外部空氣通過開口 236a而流入主體殼體1內部。接下來,參照圖5至圖9詳細說明第一排氣單元21及第二排氣單元22的結構。圖5是表示第一排氣單元21的結構的圖。圖5(a)是表示安裝有遮光罩500的第一風扇罩400被覆蓋到第一排氣風扇300上之前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5(b)是圖5(a)的 A-A'剖視圖。圖6是表示第一風扇罩400的結構的圖。圖6(a)是第一風扇罩400的立體圖,圖6(b)是圖6(a)的B-B,剖視圖。圖7是表示第二排氣單元22的結構的圖。圖7(a)是表示第二風扇罩700安裝到第二排氣風扇600前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7(b)是從右斜前方觀察到的圖7(a)的C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圖。圖8是表示第一排氣風扇300及第二排氣風扇600在各自的風扇罩400、700被拆下后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主體殼體1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圖9是表示第一排氣風扇 300及第二排氣風扇600在安裝有各自的風扇罩400、700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主體殼體1上的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立體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8及圖9中,僅示出必要的一部分的構成物品。此外,在圖9中,在第一排氣單元21中省略了對遮光罩500的圖示。首先,對第一排氣單元21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第一排氣單元21包括第一排氣風扇300、覆蓋在第一排氣風扇300 上的第一風扇罩400、安裝在第一風扇罩400上的遮光罩500。第一排氣風扇300為軸流風扇,其從后方吸引空氣并向前方排出。如圖8所示,第一排氣風扇300以相對于與主體殼體1的底面垂直的軸V向左側面方向僅傾斜很小的角度 (傾斜角α)的方式安裝在主體殼體1的底面。由此,第一排氣風扇300的排氣面從與主體殼體1的底面平行的方向稍朝向底面?zhèn)?。如圖6所示,第一風扇罩400具備具有大致方形開口的框體部401。在框體部401 的后部形成有收容第一排氣風扇300的收容部401a。如上所述,第一排氣風扇300傾斜配置,因此收容部401a隨著朝向上部而變寬。在框體部401的前部形成有由以規(guī)定間隔排列的多個葉片部402構成的百葉窗 (louver)。各葉片部402從圖6 (a)的右下方朝向左上方傾斜地延伸,在該狀態(tài)下,以前側低后側高的方式傾斜。由此,葉片部402的背面40加(以下,將該背面稱為“偏向面40加”) 朝向圖6(a)的左后方的斜下方。此外,如圖6(b)所示,葉片部402的偏向面40 形成為凹入彎曲面。在框體部401的左右側面的各自的兩個部位形成有爪部403。并且,在框體部401 的左右的下端各形成有兩個安裝部404。如圖5所示,遮光罩500包括大致方形的前面板501、形成在前面板501的上端的上面板502、分別形成在前面板501的左端及右端的左面板503及右面板504。遮光罩500 由金屬材料形成。第一風扇罩400由樹脂材料形成,通過成型制造而在相鄰的葉片部402之間產生如圖5(b)所示的可從正面觀察到的間隙S。在前面板501上傾斜地形成有覆蓋間隙S的遮蔽部501a,遮蔽部501a以外的部分開放以使空氣通過。第一排氣單元21與光源單元14相鄰配置。因此,從光源燈142漏出的光通過葉片部402的間隙S而要向外部漏出。然而,間隙S的前方被遮蔽部501a遮蔽,因此可防止從間隙S漏出光。若遮光罩500安裝在第一風扇罩400上,則上面板502與第一風扇罩400的上表面抵接,且左側面板503和右側面板504與第一風扇罩400的左右的側面抵接。此時,左側面板503的兩個卡合孔403與第一風扇罩400的左側的兩個爪部505卡合,右側面板504 的兩個卡合孔403與第一風扇罩400的右側的兩個爪部505卡合。由此,遮光罩500不會向前方脫離。安裝有遮光罩500的第一風扇罩400從前方覆蓋配置在主體殼體1上的第一排氣風扇300。進而,通過安裝部404與在主體殼體1的底面形成的凸臺部(未圖示)之間的螺紋緊固,第一排氣風扇400固定在主體殼體1的底面(參照圖9)。接下來,對第二排氣單元22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第二排氣單元22包括第二排氣風扇600和安裝在第二排氣風扇600 上的第二風扇罩700。第二排氣風扇600為軸流風扇,其從后方吸引空氣并向前方排出。如圖8所示,第二排氣風扇600以相對于與主體殼體1的底面垂直的軸V平行的方式安裝在主體殼體1的底面上。由此,第二排氣風扇600朝向與主體殼體1的底面平行的方向。第二風扇罩700包括大致方形的前面板701、分別形成在前面板701的上端及下端的上面板702及下面板703。第二風扇罩700由金屬材料形成。在前面板701上以隔著規(guī)定間隔的方式傾斜地形成有狹縫狀的多個開口 704。此外,在前面板701上形成有由以固定間隔排列的多個葉片部705構成的百葉窗。各葉片部 705以沿著開口 704的上緣部的方式從圖7(a)的右下方朝向左上方傾斜地延伸,在該狀態(tài)下,以前側低后側高的方式傾斜。由此,葉片部705的背面(以下,將該背面稱為“偏向面”) 朝向圖6(a)的左后方的斜下方。在前面板701的左端部,多個偏向板706形成在開口 704的右緣部。如圖7(b)所示,各偏向板706為大致三角形,且朝向左斜前方延伸。從第二排氣風扇600排出而要通過開口 704的右緣部附近的空氣碰到偏向板706。在前面板701的右側的上下的角部還分別形成有安裝孔707。此外,在下面板703 的后端部的左右兩側形成有具有安裝孔709的安裝片708。第二風扇罩700通過從第二排氣風扇600的左側向右向滑動而安裝到第二排氣風扇600上。在前面板701的左端部和上面板702的左端部分別形成有抵接片710、711,當?shù)诙L扇罩700滑動到適當?shù)奈恢脮r,所述抵接片710、711與第二排氣風扇600的左側面抵接。當?shù)诙L扇罩700完全被安裝時,前面板701的兩個安裝孔707與在第二排氣風扇600的前側形成的右上角部及右下角部的安裝孔601對齊。此外,兩個安裝片708的安裝孔709與在第二排氣風扇600的后側形成的左下角部及右下角部的安裝孔602對齊。通過在安裝孔707與安裝孔601之間及安裝孔709與安裝孔602之間進行螺紋緊固,從而第二風扇罩700固定到第二排氣風扇600上(參照圖9)。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主體殼體1的內側面設置有多個加強用的肋 (未圖示),為了避開加強用的肋,在第二風扇罩700的對應的葉片部705上形成有切口部70fe。然而,通過以避開第二排氣單元22的配置位置的方式設置加強用的肋,也可以不在葉片部705上形成切口部70^1。圖10是用于說明從主體殼體1排出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在圖10中,為了方便說明,用剖面圖示出燈單元14、風扇單元16、第一排氣單元21及第二排氣單元22。此外,通過箭頭示出空氣的流動。當投影儀的運轉開始而風扇單元16、DMD冷卻用冷卻風扇20、第一排氣單元21及第二排氣單元22動作時,從吸氣口 8向主體殼體1內取入外部空氣。如圖10所示,風扇單元14具備燈用冷卻風扇161和過濾器162,被取入到主體殼體1內的空氣經由過濾器162被燈用冷卻風扇161吸引。此時,包含在空氣中的塵埃等被過濾器162除去。從燈用冷卻風扇161送出的空氣通過在燈用單元14的燈支架141上形成的通道141a,從吹出口 141b向光源燈142的反射器內部吹出,從而從內部冷卻光源燈142。 因與光源燈142的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通過排出口 141c而從燈單元14排出。從燈單元14排出的空氣被第一排氣風扇300吸引。此外,因冷卻DMD而變暖的空氣也從光調制單元15側向第一排氣單元21側流動,并且被第一排氣風扇300吸引。從第一排氣風扇300排出的空氣通過在第一風扇罩400上形成的百葉窗。S卩,排出的空氣碰到各葉片部402的偏向面40 而改變其方向,從而沿著偏向面40 的方式從百葉窗排出。如此,從第一排氣單元21排出的空氣如圖9的空白箭頭所示那樣從第一排氣口 9朝向主體殼體1的后方和下方排出。此時,由于偏向面40 形成為凹入彎曲面,所以空氣以沿著凹入彎曲面的方式流動而順暢地改變方向。由此,空氣從第一排氣單元21順暢地排出。此外,第一排氣風扇300 以其排氣面朝向下方的方式傾斜配置,因此與立設在正下方的情況相比,能夠從第一排氣單元21朝向下方排出空氣。接下來,因與電源單元18進行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被第二排氣風扇600吸引。從第二排氣風扇600排出的空氣通過形成在第二風扇罩700上的百葉窗。S卩,排出的空氣碰到各葉片部705的偏向面而改變其方向,從而沿著偏向面的方式從百葉窗排出。如此,從第二排氣單元22排出的空氣如圖9的空白箭頭所示那樣從第二排氣口 10朝向主體殼體1的后方和下方排出。在此,如通過圖7(b)說明的那樣,在第二風扇罩700的右端部即成為主體殼體1 的前方側的端部設置有偏向板706。因此,通過第二風扇罩700的右端部側的空氣也在偏向板706的作用下以朝向主體殼體1的后方的方式改變其方向。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一個投射形態(tài)的圖。在本實施方式的投影儀中,在使投影儀接近屏幕直至主體殼體1的前表面壓抵在壁上的狀態(tài)下,能夠將圖像投射到屏幕上。從第一排氣口 9和第二排氣口 10排出的空氣在某種程度上擴散地前進。因此,當從第一排氣口 9、第二排氣口 10向左向排出空氣時,如圖11的虛線箭頭所示,排出的空氣的一部分可能會波及到影像光。由于從主體殼體1排出的空氣的溫度較高,因此如果這樣高溫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那么可能在圖像上產生晃動而導致畫質下降。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DMD密閉在光調制單元15內,被供給的空氣不直接碰到 DMD。因此,無需從冷卻DMD的空氣中除去塵埃等,所以僅在風扇單元16上設置過濾器162。 在主體殼體1的吸氣口 8上不設置過濾器。因此,包含塵埃等的空氣直接從第一排氣口 9和第二排氣口 10排出,該空氣可能會碰到屏幕或壁上或者被塵埃等污染屏幕或壁。如圖11的實線箭頭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空氣以朝向遠離屏幕的方向從第一排氣口 9、第二排氣口 10排出,所以能夠防止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因此,能夠防止在圖像上產生晃動或屏幕污染的情況。尤其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風扇罩400的葉片部402及第二風扇罩700的葉片部705形成為傾斜延伸,因此空氣從第一排氣口 9及第二排氣口 10朝向投影儀的后方和下方排出。即,在相對于屏幕垂直的方向(前后方向)及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這雙方,空氣以遠離屏幕的方式排出。因此,能夠進一步防止排出的空氣波及影像光或者排出的空氣碰到屏幕或壁上的情況。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排氣風扇300以其排氣面朝向下方的方式傾斜配置,因此,空氣能夠從第一排氣口 9以更朝向下方的方式排出。由此,能夠進一步防止排出的空氣波及影像光或者排出的空氣碰到屏幕或壁上的情況。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投射口 4配置在比左右的側面的中間偏向遠離第一排氣口 9及第二排氣口 10的方向(圖11的右向)的位置,因此,影像光的投射區(qū)域比投影儀的左右的中心位置偏向右側。因此,從第一排氣口 9及第二排氣口 10排出的空氣不易波及到影像光。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另外,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書所示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也可以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適當做出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為空氣朝向投影儀的后方和下方排出。然而,也可以構成為空氣僅朝向后方或下方中的某一方向排出。在使空氣朝向后方排出的情況下,百葉窗的葉片部402 (705)沿著相對于主體殼體1的底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另外,在使空氣朝向下方排出的情況下,百葉窗的葉片部402(70 沿著相對于主體殼體1的底面平行的方向延伸。但是,由于在投影儀的下方通常存在設置面,因此設置面容易成妨礙排出的空氣。因此,在采用僅向一方向排出空氣的結構時,優(yōu)選使空氣朝向后方排出。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排氣口 9及第二排氣口 10形成在主體殼體1的左側面。然而,不局限于此,第一排氣口 9及第二排氣口 10也可以形成在主體殼體1的右側面或底面上。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構成光調制單元15的光調制元件采用DMD,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液晶面板。而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具有光源燈的燈單元14,但是也可以使用燈光源以外的光源,例如也可以使用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另外,也可以在權利要求書所示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適當?shù)刈龀龈鞣N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投射型顯示裝置,調制來自光源的光并將其向被投射面投射,其特征在于,具備主體殼體;投射口,其配置在所述主體殼體上,用于將調制后的所述光向外部引導; 排氣口,其設置在所述主體殼體的夾著所述投射口的兩個側面的至少一方上, 排氣單元,其使與在所述主體殼體內配置的被冷卻部進行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通過所述排氣口而向外部排出, 所述排氣單元包括 排氣風扇;偏向構件,其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朝向離開所述被投射面的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向構件進一步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在與所述被投射面平行的方向上朝向離開從所述投射口射出的所述光的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向構件具有由多個葉片部以規(guī)定間隔排列而成的百葉窗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碰到的所述葉片部的面形成為凹入彎曲面。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氣風扇與所述光源相鄰配置,所述排氣單元還包括遮蔽構件,該遮蔽構件遮蔽從相鄰的所述葉片部之間向所述排氣口側漏出的所述光源的光。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風扇相對于主體殼體傾斜,以使從所述排氣風扇排出的空氣在與所述被投射面平行的方向上離開從所述投射口射出的所述光。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調制后的光所入射的投射透鏡部,鏡部,其反射透過所述投射透鏡部的光而使其朝向所述被投射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投射型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口僅配置在夾著所述投射口的兩個側面中的任一方上, 所述投射口配置在比所述兩個側面的中間偏向從所述排氣口離開的方向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排出的空氣波及到影像光的投射型顯示裝置。投影儀具備主體殼體(1);投射口(4),其配置在主體殼體(1)上,用于將調制后的光向外部引導;第一排氣口(9),其設置在主體殼體的左側面;第一排氣單元(21),其使因與配置在主體殼體(1)內的光源燈等進行熱交換而變暖的空氣通過第一排氣口(9)而向外部排出。在此,第一排氣單元(21)包括第一排氣風扇(300)和使從第一排氣風扇(300)排出的空氣從屏幕離開的方向。
文檔編號G03B21/16GK102253579SQ2011101285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義之宏充, 吉村太一, 李在炫, 白糸浩二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