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各個實施例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尤其涉及一種能夠防止因反轉方案 (inversion scheme)所引起的圖像質量降低的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CD) —般通過利用電場調整液晶的透光率來顯示圖像。根據驅動液 晶的電場的方向,將液晶顯示器分成垂直電場LCD和水平電場LCD。在垂直電場LCD中,由 于上基板上的公共電極和下基板上的像素電極彼此相對,因此扭轉向列(TN)模式的液晶 因該公共電極和該像素電極之間的垂直電場而被驅動。垂直電場LCD的優(yōu)點是孔徑比大, 缺點是視角窄。在水平電場LCD中,像素電極和公共電極彼此平行地置于下基板上,平面轉 換(IPS)模式的液晶因該像素電極和該公共電極之間的水平電場而被驅動。水平電場LCD 的優(yōu)點是視角寬。 水平電場LCD包括液晶顯示板和驅動電路,液晶以矩陣形式排列在該液晶顯示板 上,驅動電路用于驅動該液晶顯示板。驅動電路包括生成數(shù)據電壓的數(shù)據驅動電路和生成 掃描脈沖的柵驅動電路(gate drive circuit)。 如圖1中所示,液晶顯示板包括彼此交叉的柵線GL和數(shù)據線DL,以及薄膜晶體 管(TFT),該薄膜晶體管置于柵線GL和數(shù)據線DL的交叉點(crossing)以驅動液晶元件 (liquid crystal cell) Clc。TFT響應于通過柵線GL提供的掃描脈沖而將通過數(shù)據線DL提 供的數(shù)據電壓Vdata供給液晶元件Clc的像素電極Ep。為此,TFT的柵極(gate electrode) 連接到柵線(gate line)GL, TFT的源極連接到數(shù)據線DL,且TFT的漏極連接到液晶元件Clc 的像素電極Ep。將液晶元件Clc充電達到在供給像素電極Ep的數(shù)據電壓Vdata和供給公 共電極Ec的公共電壓Vcom之間的電壓差。液晶分子的排列狀態(tài)因該電壓差所產生的電場 而改變,由此調整透射光的量或者截斷該透射光。根據向液晶元件Clc施加電場的方式而 在液晶顯示板的上基板或下基板上形成公共電極Ec。在液晶元件Clc的像素電極Ep和公 共電極Ec之間形成存儲電容器Cst,以保持液晶元件Clc的充電電壓。
如圖2中所示,按照反轉方案來驅動水平電場LCD,在反轉方案中,數(shù)據電壓Vdata 的極性每隔預定周期就基于公共電壓Vcom發(fā)生反轉,從而防止液晶元件Clc的退化和圖像 殘留(sticking)。在第n個幀周期Fn內,將液晶元件Clc充電達到由數(shù)據驅動電路所輸 出的正的數(shù)據電壓Vdata(+),然后由于TFT的寄生電容器Cgs(參考圖1)等使該液晶元件 Clc保持正的像素電壓Vp(+)。正的像素電壓Vp(+)的量是通過正的數(shù)據電壓Vdata(+)減 去饋通電壓AVp的絕對值而獲得的值。在第(n+1)個幀周期F(n+l)內,將液晶元件Clc充 電達到由數(shù)據驅動電路所輸出的負的數(shù)據電壓Vdata (_),然后由于TFT的寄生電容器Cgs
6等使該液晶元件Clc保持負的像素電壓Vp(-)。負的像素電壓Vp(-)的量是通過負的數(shù)據 電壓Vdata(-)加上饋通電壓AVp的絕對值而獲得的值。饋通電壓AVp由下面的方程式 1來定義。方程式lAFp=-^-△ J7^ 在上面的方程式1中,Cgs'表示在TFT的柵極和源極(或者漏極)之間的寄生電 容器Cgs的寄生電容,Clc'表示液晶元件Clc的等效電容,Cst'表示存儲電容器Cst的電 容,且AVg表示柵高電壓和柵低電壓之間的差值電壓。 如方程式1中所表明的,即使在兩個幀周期內將同一等級電平(scalelevel)的正 的和負的數(shù)據電壓通過反轉方案而分別供給液晶元件Clc,那么由于在提供正的數(shù)據電壓 的幀周期內和提供負的數(shù)據電壓的幀周期內寄生電容器Cgs的充電電壓之間的差值,因此 在提供正的數(shù)據電壓的幀周期內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也小于在提供負的數(shù)據電壓的幀 周期內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例如,當在第n個幀的期間將寄生電容器Cgs充電達到在 柵高電壓25V和正的白電壓(white voltage) 15V之間的差值電壓IOV時,在第(n+1)個幀 的期間向寄生電容器Cgs充電達到在柵高電壓25V和負的白電壓IV之間的差值電壓24V。 因此,在提供正的數(shù)據電壓的幀周期內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小于在提供負的數(shù)據電壓的 幀周期內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因為這兩個幀周期內寄生電容器Cgs的充電電壓之間的 差值影響了饋通電壓AVp。如果在每個幀周期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都發(fā)生變化,那么由 于數(shù)據的不一致性會出現(xiàn)圖像質量的退化,如閃爍和圖像殘留。存儲電容器Cst是必不可 少的,存儲電容器Cst的電容Cst'必須很大以減小在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 致性。但是,在現(xiàn)有技術的水平電場LCD中,孔徑比因存儲電容器Cst而被減小。
此外,已經提出了一種根據由饋通電壓AVp而產生的電壓偏移的量值來控制公 共電壓Vcom的電平的方法,以便解決在幀周期內液晶元件Clc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但是, 在液晶顯示器中,由于饋通電壓AVp而產生的電壓偏移的量在每個位置都發(fā)生變化,因此 不可能僅通過是恒定電壓的公共電壓Vcom的電平的變化而控制在每個位置的最佳公共電 壓。因此,防止在幀周期內由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而引起的圖像質量的退化是有 限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其能夠通過解決由反轉方案所引 起的在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不一致來防止圖像質量的退化并增大孔徑比。
在一個方面,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 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 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 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和要施加于第四像素電 極的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 壓;第一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第一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液晶元件;第二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第二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
晶體管,其響應于第一掃描脈沖而向第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 管,其響應于第一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薄膜晶體管,其 響應于第二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四薄膜晶體管,其 響應于第二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 柵線分隔開,第四像素電極與第一柵線分隔開。 第一和第二掃描脈沖中的每一個都具有1/2個水平周期的寬度。第一掃描脈沖的 供應跟隨第二掃描脈沖的供應。 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的多個第一指 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 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 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 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 接。 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 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 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第二 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 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第一 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在第二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柵屏蔽圖案分隔開。在 第四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三和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第一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或者比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少一 個。 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朝第一和第二柵線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
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
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
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朝第一和第二柵線傾斜以便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
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
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
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第二
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
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第一
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第一至第四像素電極的連接單元分別與第一至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在一個方面,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
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
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 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 接收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和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 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 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 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四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 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與比向該柵線更早提供該掃描 脈沖的前一個柵線分隔開。 在一個方面,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 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 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 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 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四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四像素電 極的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柵線,其與第一至第四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和 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 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 第三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 四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 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與比向該柵線更早提供該掃描脈沖的前一個柵線分隔開。
所包括的附圖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附圖合并到說明書中并構成說明書的 一部分。附解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且連同文字描述一起用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在 附圖中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液晶顯示器的等效電路圖; 圖2是用于解釋現(xiàn)有技術中生成閃爍和圖像殘留的原因的波形圖; 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的方框
圖; 圖4圖解說明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 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 圖5圖解說明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 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 圖6和7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 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 圖8圖解當液晶元件中開放的塊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時生成的等效電路以及當液晶元 件中開放的塊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時生成的等效電路; 圖9和10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 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式; 圖IIA和IIB是圖解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驅動操作的等效電路圖; 圖12A和12B是用于解釋由TFT的柵極和源極之間的寄生電容所引起的在幀周期
內液晶元件的充電電壓之間的差值抵銷(cancelled)的原理圖; 圖13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方框圖; 圖14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第
一種實現(xiàn)方式; 圖15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第 二種實現(xiàn)方式; 圖16和17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 的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 圖18和19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 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式; 圖20A和20B是圖解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驅動操作的 等效電路圖; 圖21是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方框圖; 圖22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第
一種實現(xiàn)方式;以及 圖23圖解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的第 二種實現(xiàn)方式。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參考附圖中示出的本發(fā)明的例子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OO45][第一示范性實施例] 圖3至12B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 (LCD)。 如圖3中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包括液晶顯示板11、 數(shù)據驅動電路12、柵驅動電路13和時序控制器(timingcontroller) 14。
時序控制器14從系統(tǒng)板(未示出)接收諸如水平同步信號Hsync和垂直同步信號 Vsync、數(shù)據使能信號DE、點時鐘信號(dot clock signal)DCLK的時序信號,以生成用于控 制數(shù)據驅動電路12的操作時序的數(shù)據時序控制信號DDC和用于控制柵驅動電路13的操作 時序的柵時序控制信號GDC。數(shù)據時序控制信號DDC包括源極采樣時鐘信號SSC、源極輸出 使能信號S0E、極性控制信號POL等,該源極采樣時鐘信號SSC表示基于上升沿或下降沿的 在數(shù)據驅動電路12內部的數(shù)字數(shù)據的鎖存操作,源極輸出使能信號SOE表示數(shù)據驅動電路 12的輸出,極性控制信號POL表示向液晶顯示板11的液晶元件提供的數(shù)據電壓的極性。柵 時序控制信號GDC包括柵起始脈沖GSP、柵移位時鐘信號(gate shift clock signal)GSC、 柵輸出使能信號G0E等。柵起始脈沖GSP表示在顯示一屏(screen)的1個垂直周期內掃 描操作的起始水平線。柵移位時鐘信號GSC是時序控制信號,其輸入到柵驅動電路13中安 裝的移位電阻器以便順序地移動柵起始脈沖GSP,并且具有與薄膜晶體管(TFT)的接通周 期(on-period)相對應的脈沖寬度。柵輸出使能信號GOE表示柵驅動電路13的輸出。此外,時序控制器14遵照液晶顯示板11的分辨率而將從系統(tǒng)板接收的數(shù)字視頻數(shù)據RGB重 新排列,以向數(shù)據驅動電路12提供重新排列的數(shù)字視頻數(shù)據RGB。 柵驅動電路13響應于從時序控制器14接收的柵時序控制信號GDC而生成選擇用 于接收模擬數(shù)據電壓的液晶顯示板ll的水平線的掃描脈沖,從而向多對柵線(G11,G12)至 (Gnl,Gn2)提供掃描脈沖。順序地向構成每個柵線對的兩條柵線提供寬度對應于1個水平 周期的大約l/2的掃描脈沖。 數(shù)據驅動電路12響應于從時序控制器14接收的數(shù)據時序控制信號DDC而基于由 伽馬參考電壓生成單元(未示出)所生成的伽馬參考電壓GMA來將數(shù)字視頻數(shù)據RGB變換 成模擬數(shù)據電壓,從而向液晶顯示板11的數(shù)據線D1至Dm提供與該掃描脈沖同步的模擬數(shù) 據電壓。 液晶顯示板11包括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以及在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之 間的液晶層。液晶顯示板11包括以矩陣形式排列在m條數(shù)據線Dl至Dm與n個柵線對(Gl 1 , G12)至(Gnl,Gn2)的每個交叉點處的mXn個液晶元件Clc。即,給每個液晶元件Clc分配 一條數(shù)據線和一個柵線對。 在液晶顯示板11的上玻璃基板上形成黑矩陣(black matrix)和濾色器。在液晶 顯示板11的下玻璃基板上形成數(shù)據線D1至Dm、柵線對(G11,G12)至(Gnl,Gn2)、薄膜晶體 管(TFT)和存儲電容器。偏振板分別連到上和下玻璃基板。在上和下玻璃基板上分別形成 用于設置液晶的預傾斜角的取向層。 圖4圖解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11 的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在圖4中,液晶元件中的開放的塊(openingblock)"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 開放的塊"B"由同一個液晶元件內部的像素電極之間的區(qū)域來限定。 如圖4中所示,在分配有一對柵線(Gkl, Gk2)的同一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 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奇數(shù) (odd-numbered)液晶元件Clc_0dd。為此,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 包括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Dj-l至第三數(shù)據線Dj+1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 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該對柵線(Gkl,Gk2)而形成以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 像素電極EP1J)通過第一接觸孔CT1J)而連接到第一TFT TFT1_0。第一 TFTTFT1_0響應于 來自第二柵線Gk2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一數(shù)據線Dj-l向第一像素電極EP1J)提供第一模擬 數(shù)據電壓。此外,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J)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 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l而形成以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 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該對柵線(Gkl, Gk2)而形成以使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 接。第二連接單元置為與第一柵線Gkl隔開恒定的距離。第二像素電極EP2J)通過第二接 觸孔CT2_0而連接到第二 TFT TFT2_0。第二 TFTTFT2_0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2的掃描脈 沖而從第二數(shù)據線Dj向第二像素電極EP2_0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
此外,在分配有該對柵線(Gkl, Gk2)的同一條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 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E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偶數(shù)(even-numbered) 液晶元件Clc_Even。為此,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平行于數(shù)據 線Dj-l至數(shù)據線Dj+1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這對 柵線(Gkl,Gk2)而形成從而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像素電極EP1—E通過第一接觸孔CT1_E而連接到第一 TFT TFT1_E。第一 TFT TFT1_E響應于來自第一柵線Gkl的 掃描脈沖而從第三數(shù)據線Dj+l向第一像素電極EP1—E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此外,偶數(shù) 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 指狀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1至Dj+1而形成從而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 元平行于這一對柵線(Gkl,Gk2)而形成從而使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連接單 元置為與第一柵線Gkl隔開恒定的距離。第二像素電極EP2—E通過第二接觸孔CT2—E而連 接到第二TFT TFT2_E。第二 TFT TFT2_E響應于來自第一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二數(shù) 據線Dj向第二像素電極EP2—E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 圖5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 11的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該液晶顯示板11包括柵屏蔽圖案。在圖5中,液晶元件中開放的塊 (opening block) "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 由于根據圖5中所示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11的構型與根據圖4中所示 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11基本上相同,除了圖5所示的液晶顯示板11還包括柵屏 蔽圖案,因此可能簡要地做進一步的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液晶顯示板11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進一步包括兩個柵屏蔽圖案GS_0。這兩 個柵屏蔽圖案GS_0從第一柵線Gkl向下伸出,并且分別與第二像素電極EP2_0兩側的最 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柵屏蔽圖案GS_0屏蔽分別在數(shù)據線Dj-1和Dj與第二像素電極 EP2J)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從而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電壓因數(shù)據線Dj-l和Dj 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液晶顯示板11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進一步包括兩個柵屏蔽圖案GS_E。這 兩個柵屏蔽圖案GS_E從第二柵線Gk2向上伸出,并且分別與第二像素電極EP2_E兩側的最 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柵屏蔽圖案GS_E屏蔽分別在數(shù)據線Dj和Dj+1與第二像素電極 EP2_E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從而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_E的電壓因數(shù)據線Dj和Dj+1 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圖6和7圖解說明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 板ll的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在圖6和7中,液晶元件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圖8 圖解說明當液晶元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時所生成的等效電路以及當液晶元件中 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時所生成的等效電路。 圖6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圖4中所 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圖6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 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與圖4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 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l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不同。更特別的是,如圖4 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第二像素電極EP2_ 0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像素電極EP1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如圖6中 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一像素電極EPlJ) 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因此,如圖8的(b) 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 之間的寄生電容Cdp的影響對稱地分布到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J)中。另一方 面,如圖8的(a)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 "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Cdp的影響集中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上。因此,在驅 動穩(wěn)定性方面,圖8的(b)中所示的等效電路比圖8的(a)中所示的等效電路更有利。
圖7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圖5中所 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圖7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 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與圖5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 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不同。更特別的是,如圖5 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第二像素電極EP2_ 0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像素電極EP1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如圖7中 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中,第一像素電極EP1_0 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在圖7中,第一柵屏 蔽圖案GS1J)從第一柵線Gkl向下伸出,并與第一像素電極EP1J)的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 隔開。第一柵屏蔽圖案GS1_0屏蔽在第一數(shù)據線Dj-l和第一像素電極EP1_0之間生成的 寄生電容Cdp,以防止第一像素電極EP1_0的電壓因第一數(shù)據線Dj-l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 化。此外,第二柵屏蔽圖案GS2J)從第一柵線Gkl向下伸出,并與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最 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第二柵屏蔽圖案GS2J)屏蔽在第二數(shù)據線D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 0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以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電壓因第二數(shù)據線Dj的電壓變 化而發(fā)生變化。如圖8的(b)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 ClcJ)dd中,可以對稱地屏蔽寄生電容Cdp。另一方面,如圖8的(a)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 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中,可以不對稱地屏蔽寄生電容Cdp。因此, 在驅動穩(wěn)定性方面,圖8的(b)中所示的等效電路比圖8的(a)中所示的等效電路更有利。
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還是奇數(shù)可以根據孔徑比(即erture ratio)、像素 設計的變化、由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所引起的像素電極的電壓的變化等來確 定。為了方便解釋,圖6至8圖解說明了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但是圖6至8中所示的構 型可以應用于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 圖9和10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 晶顯示板ll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式。圖4和5圖解說明了在超平面轉換(superin-plane switching, S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11,圖9和10圖解說明了在水平平面轉換(H_ 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11。 圖9和10中所示的H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11由在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 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因此,根據圖9和10中所示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 式的液晶顯示板11的構型與根據圖4和5中所示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11基本上 相同,除了指狀單元和連接單元的位置和形成角(formation angle)不同。可能簡要地做 進一步的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如圖9中所示,在分配有一對柵線(Gkl, Gk2)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奇數(shù)液晶元件 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包括朝柵線Gkl和Gk2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 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而形成從而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 彼此連接。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0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 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l和Gk2傾斜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 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而形成從而使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此外,在分配有該對柵線(Gkl, Gk2)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 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朝柵線Gkl和Gk2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 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而形成從而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 接。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 元,該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l和Gk2傾斜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 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而形成從而使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如圖10中所示,在奇數(shù)和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和ClC_Even中,由于像素電極與 柵線和/或柵屏蔽圖案分隔開,因此這些像素電極不會與柵屏蔽圖案重疊。更特別的是,在 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lJ)和EP2J)中的每一個的指狀單元都 與第一柵線Gkl分隔開,且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_0中的每一個的連接單元都 與柵屏蔽圖案GS_0分隔開。此外,在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中,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 E和EP2_E中的每一個的指狀單元都與第二柵線Gk2分隔開,且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 和EP2_E中的每一個的連接單元都與柵屏蔽圖案GS_0分隔開。 下面參考圖IIA和IIB來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驅 動操作。在圖IIA和11B中,假設(assumed)在第n個和第(n+1)個幀周期內每個液晶元 件都表現(xiàn)(r印resent)同一個灰度級。 如圖llA中所示,在第n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的第一半(first half)中來自1-1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 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正極 性),然后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的第二半(second half)中來自1-2柵線Gk2的掃描脈沖 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lJ) 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負極性)。此外,在第n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 l個水平周期的第一半中來自2-l柵線G(k+l)1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 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 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負極性),然后響應于在1個水平周期的第二半中來自2-2柵線 G(k+1)2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充電以達到 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正極性)。
如圖IIB中所示,在第(n+1)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的第一半中來自 1-1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充電以達到因 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然后響應于在 1個水平周期的第二半中來自1-2柵線Gk2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奇數(shù)液 晶元件Clc_0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 第一極性(+)。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 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 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 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 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因此,在反轉方案中, 解決了在幀周期內在第k條水平線Hk上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和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 的每一個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
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的第一半中來自2-1柵線 G(k+l)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充電以達 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然后響應 于在l個水平周期的第二半中來自2-2柵線G(k+l)2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 H(k+1)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 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_)。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 EP2_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 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 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 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 因此,在反轉方案中,解決了在幀周期內在第(k+1)條水平線H(k+l)上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 Even和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每一個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 圖12A和12B是用于解釋由TFT的柵極和源極之間的寄生電容所引起的在幀周期 內同一個液晶元件的充電電壓之間的差異抵消的原理圖。在圖12A和12B中,Cgsl表示在 第一TFT TFT1的柵極和源極之間的寄生電容器,Cgs2表示第二TFT TFT2的柵極和源極之 間的寄生電容器。 在圖12A和12B中,假設液晶元件表現(xiàn)在第n個幀周期內12V的灰度電壓和在第 (n+l)個幀周期內-12V的灰度電壓。例如,第一數(shù)據線Dl在第n個幀周期內接收15V的數(shù) 據電壓,然后在第(n+l)個幀周期內接收3V的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D2在第n個幀周期 內接收3V的數(shù)據電壓,然后在第(n+l)個幀周期內接收15V的數(shù)據電壓。因此,在第n個 幀周期內,寄生電容器Cgsl具有在柵高電壓25V和數(shù)據電壓15V之間的差值電壓IOV,且在 第(n+l)個幀周期內,該寄生電容器Cgsl具有在柵高電壓25V和數(shù)據電壓3V之間的差值 電壓22V。在第n個幀周期內,寄生電容器Cgs2具有在柵高電壓25V和數(shù)據電壓3V之間的 差值電壓22V,且在第(n+l)個幀周期內,該寄生電容器Cgs2具有在柵高電壓25V和數(shù)據電 壓10V之間的差值電壓IOV。因此,由于在第n個幀周期和第(n+l)個幀周期內寄生電容器 Cgsl的充電電壓之差(-12V)和寄生電容器Cgs2的充電電壓之差(12V)彼此抵消,因此在 液晶元件中在第n個和第(n+l)個幀周期內的所有寄生電容器的電荷量之間不存在差值。 因此,減小了在第n個和第(n+l)個幀周期內饋通電壓AVp之間的差值。此外,很好地解 決了在第n個和第(n+l)個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在現(xiàn)有技術中,形成 大容量的存儲電容器以解決在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但是在該第一示范 性實施例中可以省略該存儲電容器。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去掉了公共 電極并且因在利用兩個TFT的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液晶元件,因此在反轉方案中 正和負的饋通電壓AVp之間不存在差異。因此,能夠解決在幀周期內同一個液晶元件的電 荷量的不一致性,并且能夠防止圖像質量的退化。此外,由于可以省略獨立的存儲電容器以 及公共電極,因此能夠大大增加孔徑比。而且,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 LCD中,由于將同一條水平線上的液晶元件分成利用兩條柵線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和偶數(shù)液晶 元件并加以驅動,因此能夠降低柵線的負載量。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 場LCD中,由于能夠將輸入到數(shù)據驅動電路的高電勢的源電壓用作液晶驅動電壓,因此與要求高電勢驅動電壓的現(xiàn)有技術相比能夠大大降低數(shù)據驅動電路的功耗,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 高電勢驅動電壓比該液晶驅動電壓高2倍。 [OO76][第二示范性實施例] 圖13至20B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 (LCD)。 如圖13中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包括液晶顯示板 21、數(shù)據驅動電路22、柵驅動電路23和時序控制器24。 由于數(shù)據驅動電路22、柵驅動電路23和時序控制器24的構型和操作與第一示范 性實施例中圖解說明的那些基本上相同,因此可能簡要地做進一步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 步描述全部省略。 液晶顯示板21包括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以及在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之 間的液晶層。液晶顯示板21包括以矩陣形式排列在m條數(shù)據線Dl至Dm與n條柵線Gl至 Gn的每個交叉點處的mXn個液晶元件Clc。即,給每個液晶元件Clc分配一條數(shù)據線和一 條柵線。 在液晶顯示板21的上玻璃基板上形成黑矩陣和濾色器。在液晶顯示板21的下玻 璃基板上形成數(shù)據線D1至Dm、柵線Gl至Gn、薄膜晶體管(TFT)和存儲電容器。偏振板分別 連到上和下玻璃基板。在上和下玻璃基板上分別形成用于設置液晶的預傾斜角的取向層。
圖14圖解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21 的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在圖14中,液晶元件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
如圖14中所示,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 (k+l)的同一條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上彼此 相對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0之間的水平電場來驅動奇數(shù)液晶元件 Clc_Odd。為此,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包括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D j-1 至第三數(shù)據線Dj+1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 和G(k+l)而形成從而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像素電極EP1J)通過第一接 觸孔CT1J)而連接到第一TFT TFT1_0。第一 TFT TFT1_0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 描脈沖而從第一數(shù)據線Dj-l向第一像素電極EP1J)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此外,奇數(shù)液 晶元件Clc_0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0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 狀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l而形成以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 行于柵線Gk和G(k+l)而形成以使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連接單元置為與第 一柵線Gk隔開恒定的距離。第二像素電極EP2_0通過第二接觸孔CT2_0而連接到第二 TFT TFT2_0。第二TFT TFT2_0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 (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二數(shù)據線Dj向 第二像素電極EP2_0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 此外,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k+l)的同一條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的第 一像素電極EP1_E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E之間的水平電場來驅動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 為此,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平行于數(shù)據線Dj-1至數(shù)據線 Dj+1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和G(k+l)而形 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像素電極EP1_E通過第一接觸孔CT1_E而 連接到第一TFT TFT1—E。第一TFT TFT1_E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 三數(shù)據線Dj+l向第一像素電極EP1—E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此外,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平行 于數(shù)據線Dj-l至Dj+l而形成以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 和G(k+l)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像素電極EP2—E通過第二 接觸孔CT2_E而連接到第二 TFT TFT2_E。第二 TFT TFT2_E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 掃描脈沖而從第二數(shù)據線Dj向第二像素電極EP2_E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
圖15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 211的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該液晶顯示板211包括柵屏蔽圖案。在圖15中,液晶元件中開放的 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 由于根據圖15中所示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21的構型與根據圖14中所 示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21基本上相同,除了液晶顯示板21還包括柵屏蔽圖案,因 此可能簡要地做進一步的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液晶顯示板21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進一步包括兩個柵屏蔽圖案GS_0。這兩 個柵屏蔽圖案GS_0從第一柵線Gkl向下伸出,并且分別與第二像素電極EP2_0兩側的最 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柵屏蔽圖案GS_0屏蔽分別在數(shù)據線Dj-1和Dj與第二像素電極 EP2J)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從而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電壓因數(shù)據線Dj-l和Dj 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液晶顯示板21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進一步包括兩個柵屏蔽圖案GS_E。這 兩個柵屏蔽圖案GS_E從第一柵線Gk向下伸出,并且分別與第二像素電極EP2_E兩側的最 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柵屏蔽圖案GS_E屏蔽分別在數(shù)據線Dj和Dj+1與第二像素電極 EP2_E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從而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_E的電壓因數(shù)據線Dj和Dj+1 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 圖16和17圖解說明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 示板21的第三種實現(xiàn)方式。在圖16和17中,液晶元件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
圖16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圖14中 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圖16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 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l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與圖14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 元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不同。更特別的是,如 圖14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二像素電 極EP2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像素電極EP1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 如圖16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一像素 電極EP1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因此,在 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寄 生電容Cdp的影響對稱地分布到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_0中。另一方面,在其 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寄生 電容Cdp的影響集中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上。因此,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 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驅動穩(wěn)定性比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 件Clc_0dd的驅動穩(wěn)定性更優(yōu)越。 圖17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圖15中 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圖17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l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J)的結構與圖15中所示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0的結構不同。更特別的是,如圖15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二像素電極EP2_0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像素電極EP1_0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另一方面,如圖17中所示,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第一像素電極EP1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像素電極EP2J)中的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在圖17中,第一柵屏蔽圖案GS1_0從第一柵線Gk向下伸出,并與第一像素電極EP1_0的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第一柵屏蔽圖案GS1_0屏蔽在第一數(shù)據線Dj-1和第一像素電極EP1_0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以防止第一像素電極EP1J)的電壓因第一數(shù)據線Dj-1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此外,第二柵屏蔽圖案GS2J)從第一柵線Gk向下伸出,并與第二像素電極EP2—O的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隔開。第二柵屏蔽圖案GS2J)屏蔽在第二數(shù)據線Dj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0之間生成的寄生電容Cdp,以防止第二像素電極EP2_0的電壓因第二數(shù)據線Dj的電壓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因此,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可以對稱地屏蔽寄生電容Cdp。另一方面,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中,可以不對稱地屏蔽寄生電容Cdp。因此,在其中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驅動穩(wěn)定性比在其中開放的塊"B "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驅動穩(wěn)定性更優(yōu)越。 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還是奇數(shù)可以根據孔徑比、像素設計的變化、由數(shù)據線和像素電極之間的寄生電容所引起的像素電極的電壓的變化等來確定。為了方便解釋,圖16和17圖解說明了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但是圖16和17中所示的構型可以應用于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 圖18和19圖解說明了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21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式。圖14和15圖解說明了在超平面轉換(S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21,圖18和19圖解說明了在水平平面轉換(H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21。 圖18和19中所示的H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21由在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因此,根據圖18和19中所示的第四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21的構型與根據圖14和15中所示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21基本上相同,除了指狀單元和連接單元的位置和形成角不同。可能簡要地做進一步的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如圖18和19中所示,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k+l)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包括朝柵線Gk和G(k+1)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l而形成以使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0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和G (k+1)傾斜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1至Dj+1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此外,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 (k+1)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朝柵線Gk和G(k+1)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1至Dj+1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和G (k+1)傾斜并分別地與該些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1至Dj+1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如圖19中所示,在奇數(shù)的和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和ClC_Even中,由于像素電極與柵線和/或柵屏蔽圖案GS_0和GS_E分隔開,因此這些像素電極不會與柵屏蔽圖案GS_0禾口 GS_E重疊。 下面參考圖20A和20B來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的驅動操作。在圖20A和20B中,假設在第n個和第(n+1)個幀周期內每個液晶元件都表現(xiàn)同一個灰度級。 如圖20A中所示,在第n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一柵線Gk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正極性),并在同時,響應于在1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一柵線Gk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負極性)。此外,在第n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二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負極性),并在同時,響應于在1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二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正極性)。 如圖20B中所示,在第(n+1)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一柵線Gk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_),并在同時,響應于在1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一柵線Gk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J)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因此,在反轉方案中,解決了在幀周期內在第k條水平線Hk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和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中每一個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 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響應于在l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二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一極性(+),并在同時,響應于在1個水平周期中來自第二柵線G(k+l)的掃描脈沖而向第(k+l)條水平線H(k+l)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Odd充電以達到因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而引起的第二極性(_)。在第(n+l)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E和EP2—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E和EP2_E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此外,在第(n+1)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_0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等于在第n個幀周期內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EP1_0和EP2J)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只是該些電壓差的極性彼此相反。因此,在反轉方案中,解決了在幀周期內在第(k+1)條水平線H(k+l)上的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和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中每一個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 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如上面參考圖12A和12B中所述,由于在幀周期內所有寄生電容器的充電電壓之間不存在差異并且在所述幀周期內饋通電壓之間也不存在差異,因此解決了在所述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在現(xiàn)有技術中,形成大容量的存儲電容器以解決在幀周期內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但是在第二示范性實施例中可以省略該存儲電容器。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去掉了公共電極并且因在利用兩個TFT的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液晶元件,因此在反轉方案中在正和負的饋通電壓AVp之間不存在差異。因此,能夠解決在幀周期內同一個液晶元件的電荷量的不一致性,并且能夠防止圖像質量的退化。此外,由于可以省略獨立的存儲電容器以及公共電極,因此能夠大大增大孔徑比。而且,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利用一條柵線對同一條水平線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和偶數(shù)液晶元件同時進行驅動,因此與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相比,充分地保障了第二示范性實施例中的充電時間。另一方面,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在一個掃描時間內將具有同一電平的數(shù)據電壓同時施加于毗鄰(adjacent)的液晶元件上,因此必須將比該液晶驅動電壓高2倍的高電勢驅動電壓施加于數(shù)據驅動電路。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與根據本發(fā)明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相比在功耗方面更為不利。[第三示范性實施例] 圖21至23圖解說明了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 如圖21中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包括液晶顯示板
21、數(shù)據驅動電路22、柵驅動電路23和時序控制器24。 由于數(shù)據驅動電路32、柵驅動電路33和時序控制器34的構型和操作與第一示范性實施例中圖解說明的那些基本上相同,因此可能做簡要地做進一步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液晶顯示板31包括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以及在上玻璃基板和下玻璃基板之間的液晶層。液晶顯示板31包括以矩陣形式排列在m對數(shù)據線(Dll, D12)至(Dml, Dm2)與n條柵線Gl至Gn的每個交叉點處的mXn個液晶元件Clc。即,給每個液晶元件Clc分配一對數(shù)據線和一條柵線。 在液晶顯示板31的上玻璃基板上形成黑矩陣和濾色器。在液晶顯示板31的下玻璃基板上形成數(shù)據線對(D11,D12)至(Dml,Dm2)、柵線Gl至Gn、薄膜晶體管(TFT)和存儲電容器。偏振板分別連到上和下玻璃基板。在上和下玻璃基板上分別形成用于設置液晶的預傾斜角的取向層。 圖22圖解說明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31的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在圖22中,液晶元件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偶數(shù)。
如圖22中所示,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 (k+1)的同一條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0之間的水平電場來驅動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為此,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J)包括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 (j+1) 2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和G (k+1)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像素電極EP1_0通過第一接觸孔CT1_0而連接到第一TFT TFT1_0。第一TFT TFT1_0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一數(shù)據線Djl向第一像素電極EP1J)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此外,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O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0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2而形成以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和G(k+l)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連接單元置為與第一柵線Gk隔開恒定的距離。第二像素電極EP2_0通過第二接觸孔CT2_0而連接到第二 TFTTFT2_0。第二TFT TFT2_0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二數(shù)據線Dj2向第二像素電極EP2_0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 此外,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k+l)的同一條水平線中,由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和第二像素電極EP2_E之間的水平電場來驅動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為此,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 (j+1) 2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和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和G (k+1)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一像素電極EP1—E通過第一接觸孔CT1_E而連接到第一TFT TFT1—E。第一TFT TFT1_E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四數(shù)據線D(j+l)2向第一像素電極EP1—E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此外,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2而形成以分別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Gk和G(k+l)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第二像素電極EP2—E通過第二接觸孔CT2_E而連接到第二 TFT TFT2_E。第二 TFT TFT2_E響應于來自第二柵線G(k+1)的掃描脈沖而從第三數(shù)據線D(j+1) 1向第二像素電極EP2_E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
盡管沒有示出,但是根據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31可以具有液晶元件中的開放的塊"B"的數(shù)量是奇數(shù)的結構。根據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31可以進一步包括柵屏蔽圖案。 圖23圖解說明了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的液晶顯示板31的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圖22圖解說明了在超平面轉換(S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31,且圖23圖解說明了在水平平面轉換(H_I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31。
圖23中所示的HJPS模式中工作的液晶顯示板31由在同一平面上彼此相對的第一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因此,根據圖23中所示的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31的構型與根據圖22中所示第一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31基本上相同,除了指狀單元和連接單元的位置和形成角??赡芎喴刈鲞M一步的描述或者可能將該進一步描述全部省略。 如圖23中所示,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k+l)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Odd的第一像素電極EP1_0包括朝柵線Gk和G(k+1)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2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
21地彼此連接。奇數(shù)液晶元件Clc_0dd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0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 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和G (k+1)傾斜并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 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jl至D(j+1)2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此外,在分配有第二柵線G (k+1)的同一條水平線中,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 一像素電極EP1_E包括朝柵線Gk和G(k+1)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 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 j 1至D (j+1) 2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 接。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_Even的第二像素電極EP2_E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 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Gk和G (k+1)傾斜并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 單元平行于數(shù)據線D j 1至D (j+1) 2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同彼此連接。
盡管未示出,但是根據第二種實現(xiàn)方式的液晶顯示板31可以進一步包括柵屏蔽 圖案。在奇數(shù)和偶數(shù)液晶元件ClcJ)dd和Clc_Even中,由于像素電極可以與柵線和/或柵 屏蔽圖案分隔開,因此這些像素電極不會與柵屏蔽圖案重疊。 如上所述,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去掉了公共 電極并且因在利用兩個TFT的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驅動液晶元件,因此在反轉方案中 在正和負的饋通電壓AVp之間不存在差異。因此,能夠解決在幀周期內同一個液晶元件的 電荷量的不一致性,并且能夠防止圖像質量的退化。此外,由于可以省略獨立的存儲電容器 以及公共電極,因此能夠大大增大孔徑比。而且,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 場LCD中,由于利用一條柵線對同一條水平線上的奇數(shù)液晶元件和偶數(shù)液晶元件同時進行 驅動,因此與第一示范性實施例相比,充分地保障了第三示范性實施例中的充電時間。而 且,在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中,由于給每個液晶元件分配兩條數(shù) 據線,并且不向毗鄰的液晶元件施加同一個數(shù)據電壓,因此,可以將高電勢驅動電壓用作液 晶驅動電壓。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第三示范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與根據本發(fā)明第二示范 性實施例的水平電場LCD相比在功耗方面更為有利。 在本說明書中的任何參考" 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范性實施例"等都意味著 連同實施例一起所描述的特殊的特征、結構或特性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說 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xiàn)的這種短語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個實施例。此外,當連同任何實施例來 描述特殊的特征、結構或特性時,認為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能力范圍內能夠連同其他實施 例來實現(xiàn)這樣的特征、結構或特性。 盡管已經參考本發(fā)明的一些說明性的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是應當理 解,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設計眾多的其他修改和實施例,這些也落在本發(fā)明的原理的精神 和范圍內。更特別的是,在說明書、附圖和隨附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對主題組合裝置的組 成部件和/或布置的各種變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置的變化和修 改之外,可選擇的使用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也是顯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
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和要施加于第四像素電極的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一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第一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液晶元件;第二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第二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第一掃描脈沖而向第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第一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第二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四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第二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柵線分隔開,且第四像素電極與第一柵線分隔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二掃描脈沖中的每一個都具有1/2個水平周期的寬度,其中第一掃描脈沖的供應跟隨第二掃描脈沖的供應。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和第二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其中第二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在第二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柵屏蔽圖案分隔開,其中在第四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三和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或者比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少一個。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朝第一和第二柵線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些第二指狀單元朝第一和第二柵線傾斜以便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 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蔽圖案從第二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其中第二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第一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至第四像素電極的連接單元分別與第一至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10. —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柵線,其與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和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四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與比向該柵線更早提供該掃描脈沖的前一個柵線分隔開。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所述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其中第二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在第二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一和第二柵屏蔽圖案分隔開,其中在第四像素電極兩側最外面的指狀單元分別與第三和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14.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或者比第二指狀單元的數(shù)量少一個。
15.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朝柵線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二指狀單元朝柵線傾斜以便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一柵屏蔽圖案和第二柵屏蔽圖案,該第一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一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一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二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其中第二液晶元件進一步包括第三柵屏蔽圖案和第四柵屏蔽圖案,該第三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二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二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該第四柵屏蔽圖案從所述前一個柵線伸出并平行于第三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便與第三數(shù)據線隔開預定距離。
17.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至第四像素電極的連接單元分別與第一至第四柵屏蔽圖案分隔開。
18. —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一像素電極的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二像素電極的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三像素電極的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四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要施加于第四像素電極的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柵線,其與第一至第四數(shù)據線交叉并接收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和第二液晶元件;第一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一像素電極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二像素電極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三像素電極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以及第四薄膜晶體管,其響應于該掃描脈沖而向第四像素電極提供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與比向該柵線更早提供該掃描脈沖的前一個柵線分隔開。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平行于第一至第四數(shù)據線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 二指狀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四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 元平行于柵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水平電場LCD,其中第一和第三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朝柵線傾斜的多個第一指狀單元,以及第一連接單元,該第一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四 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一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其中第二和第四像素電極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多個第二指狀單元和第二連接單元,該第 二指狀單元朝柵線傾斜以便分別地與第一指狀單元相對,該第二連接單元平行于第一至第 四數(shù)據線而形成以使該些第二指狀單元公共地彼此連接。
全文摘要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水平電場液晶顯示器(LCD)。該水平電場LCD包括第一液晶元件,其被第一像素電極和第二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二液晶元件,其被第三像素電極和第四像素電極之間的電壓差驅動;第一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第一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二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第二模擬數(shù)據電壓和第四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三數(shù)據線,向其提供第三模擬數(shù)據電壓;第一柵線,其接收第一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一液晶元件;第二柵線,其接收第二掃描脈沖以選擇第二液晶元件;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薄膜晶體管。第二像素電極與第二柵線分隔開,第四像素電極與第一柵線分隔開。
文檔編號G02F1/133GK101726893SQ20091015047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李樹雄, 鄭英敃 申請人:樂金顯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