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總體涉及在相同基板上形成有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的共面轉 換模式液晶顯示器,更具體地涉及這樣一種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 其通過電連接將公共電壓施加到第二導電層,在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 層之間形成感應電場,從而能夠抑制由外部靜電引起的液晶偏振以改善 顯示圖像質量。
背景技術:
近來,對共面轉換模式(IPS)液晶顯示器(LCD)的研究已經廣泛進行。 IPSLCD包括形成于相同基板上的兩個電極,以在兩個電極之間施加電壓 時產生相對于基板而言的水平電場或邊緣電場。
以下參照附圖對傳統IPS LCD的結構作簡單的說明。
圖1是傳統IPS LCD的示意性橫截面圖。
由于圖1所示的傳統IPS LCD包括形成于下基板20的一側且具有像素 電極與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22,當從沒有電極的上基板10產生靜電時, 在液晶層LC (40)中可產生由靜電引起的液晶偏振,從而使顯示圖像質量 惡化。為了避免液晶偏振的發(fā)生,使用了一種在引入靜電后即刻通過SUS 框30將從外部引入的靜電接地的方法,所述方法中,在上基板10的后表 面上涂敷透明導電層16,并通過銅帶32與環(huán)繞模架29的SUS框30連接。
如上所述,與SUS框30接觸的透明導電層16作為接地端子以避免作 為介電材料的上基板10因外部靜電的引入而充電,從而避免因靜電引起 的電場侵入到液晶40中。
然而,當為了形成諸如移動或便攜設備的小巧、輕便且緊湊的裝置 而去掉SUS框30時,形成于上基板10的后表面上的透明導電層16必需是
浮動的,這使其不可能完美地屏蔽靜電。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考慮了在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目的是提供能 夠抑制由外部靜電引起的液晶偏振以改善顯示圖像質量的共面轉換模式 液晶顯示器。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共面轉換 模式液晶顯示器,該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導電層和第二 導電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分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兩個 相對的表面上;第二基板,在其面向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那個表面上形成 有透明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電連接部,其被安裝為電連接所述第 二導電層和所述透明公共電極;其中,施加給所述透明公共電極的公共 電壓通過所述電連接部施加給所述第二導電層。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 該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以及處于該 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絕緣層;第二基板,在其面向所述第二 導電層的那個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電連接部, 其被安裝為電連接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透明公共電極,其中,施加給 所述透明公共電極的公共電壓通過所述電連接部施加給第二導電層。
所述絕緣層可以是用于改善偏振的涂層。
包括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可形成于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導電層可 形成為濾色圖形之間的導電光屏蔽層圖形。
第一導電層可對應于光屏蔽層的形狀形成圖形。
包括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和形成于濾色圖形之間的光屏蔽層圖形可形 成于第一基板上,且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對應于導電光屏蔽層的形狀形 成為圖形。
第一導電層可替換為導電偏振片。
優(yōu)選地,所述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導電層 上的導電偏振片。
第一導電層可由金屬材料或導電樹脂形成。第一導電層可完全由透明金屬材料或透明導電樹脂形成。
優(yōu)選地,所述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 上的包含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和包含光屏蔽層圖形的光屏蔽層,所述光屏 蔽層圖形位于所述濾色圖形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 電層之間的涂層。
以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以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 特征以及其它優(yōu)點更明顯易懂。附圖中
圖l是傳統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性橫截面圖2A是本發(fā)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2B是圖2A的包括轉移打點部(transfer dotting part)的共面轉換模式 液晶顯示器的平面圖;以及
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
圖4是本發(fā)明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液晶顯示器的示意性 橫截面圖。
圖5是本發(fā)明再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更充分地說明本發(fā)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 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實施,而不應被解釋為局 限于此處所給出的示例性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示例性實施例是為了 使本發(fā)明的公開更徹底,并且為了充分地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傳達本發(fā)明 的范圍。圖2A是本發(fā)明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圖2B是包括圖2A中的轉移打點部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 器的平面圖。
以下將參照圖2A與圖2B說明該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 式液晶顯示器。
該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 210、濾色層212R、 212G和212B、導電光屏蔽層214、導電層216、第二 基板220、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222以及電連接 部224。
導電層216形成于第一基板210的一個表面上。當導電層216形成于第 一基板210的整個一個表面上時,導電層216可由透光率相對優(yōu)異的諸如 銦錫氧化物(ITO)或銦鋅氧化物(IZO)等透明導電樹脂或透明導電金屬材 料形成。另外,當導電層216對應導電光屏蔽層214于第一基板210的一個 表面上形成圖形時,導電層216可由包括透明導電樹脂和透明導電金屬材 料的各種類型的金屬材料和導電樹脂形成。這里,所述透明導電樹脂可 由丙烯或環(huán)氧樹脂等與銦錫氧化物粉末的混合物(ITO粉末+丙烯)形成。
上導電偏振片219可形成于導電層216上。除此之外,上導電偏振片 219可形成于沒有導電層216的第一基板210上。
導電光屏蔽層即黑底214用以防止漏光,可包含鉻(Cr)。導電光屏蔽 層214包含多個屏蔽層圖形,這些屏蔽層圖形以預定的間隔形成于第一基 板210的與形成所述導電層216的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上,大體上分割紅 色、綠色以及藍色的濾色層212R、 212G以及212B。
通常由感光有機材料形成的濾色層212R、 212G以及212B在導電光屏 蔽層214之間以紅、綠、藍濾色圖形依次交替排列。同時,涂層218可選 擇性地形成于濾色層212R、212G以及212B的下方,以去除由濾色層212R、 212G以及212B所產生的臺階差異并改善平坦性。
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222形成于第二基板 220的與所述第一基板相對的那個表面上。盡管未具體示出,但每個像素 區(qū)由彼此交叉的柵極線與數據線所限定。轉換器件被布置于所述柵極線與所述數據線的交叉處。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彼此隔開以覆蓋預定 區(qū)域,且在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之間夾有絕緣層,并且它們布置于
像素區(qū)中以便施加電壓到液晶層230,從而調整透光率。
電連接部224與導電光屏蔽層214和像素陣列222的透明公共電極電 連接,并包括含有優(yōu)選銀(Ag)等高導電率金屬的轉移打點部或含有金 (Au)的導電密封元件。
當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像素陣列222的透明公共電極時,就將該公共電 壓通過電連接部224施加到了導電光屏蔽層214,從而在導電光屏蔽層214 與導電層216之間形成感應電場,防止外部靜電影響液晶層230。即,如 圖2A的第一基板210的豎直方向的雙向箭頭所示,感應電場形成于導電層 216與導電光屏蔽層214之間,從而防止在液晶層230中發(fā)生液晶偏振。
在圖2A中,附圖標記225表示密封元件,附圖標記226表示下偏振片, 附圖標記228表示背光單元,而附圖標記229表示模架。
如圖2B所示,當電連接部224是轉移打點部時,轉移打點部224可形 成于圍繞像素區(qū)的密封元件225的外面。
這里,當僅用上導電偏振片219代替導電層216時,在上導電偏振片 219與導電光屏蔽層214之間形成感應電場。
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
參照圖3,該本發(fā)明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包 括第一基板310、濾色層312R、 312G和312B、光屏蔽層314、第一導電層 316、第二導電層317、第二基板320、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 的像素陣列322以及電連接部332。
第一導電層316形成于第一基板310的一個表面上。當第一導電層316 形成于第一基板310的整個一個表面上時,第一導電層316可由透光率相 對優(yōu)異的諸如銦錫氧化物(ITO)或銦鋅氧化物(IZO)等透明導電樹脂或透 明導電金屬材料形成。另外,當第一導電層316對應于光屏蔽層314在第 一基板310的所述一個表面上形成圖形時,第一導電層316可由包括透明 導電樹脂和透明導電金屬材料的各種類型的金屬材料和導電樹脂形成。這里,所述透明導電樹脂可由丙烯或環(huán)氧樹脂等與銦錫氧化物粉末的混
合物(ITO粉末+丙烯)形成。
上導電偏振片319可形成于第一透明導電層316上。另一方面,上導 電偏振片319可形成于沒有第一透明導電層316的第一基板310上。
光屏蔽層314用以防止漏光,可包含樹脂。因為由樹脂形成的光屏蔽 層314不反射外部入射光,所以該光屏蔽層314即使在戶外環(huán)境下仍可實 現清晰顯示。另外,可容易地解決由實施超高亮度引起的內反射所產生 的淡紅著色問題,并可簡化液晶顯示器的設計與制造工藝。
光屏蔽層314包含多個屏蔽層圖形,這些屏蔽層圖形以預定的間隔形 成于第一基板310的與形成所述第一導電層316的表面相對的另一表面 上,大體上分割紅色、綠色以及藍色的濾色層312R、 312G以及312B。
通常由感光有機材料形成的濾色層312R、 312G以及312B在光屏蔽層 314之間以紅、綠、藍濾色圖形依次交替排列。
第二導電層317基本上以對應于光屏蔽層314的形狀于光屏蔽層314 的下方形成圖形。
同時,涂層318可選擇性地形成于濾色層312R、 312G以及312B的下 方,以去除由濾色層312R、312G以及312B產生的臺階差異并改善平坦性。 這樣,第二導電層317可形成于涂層318的下方。這里,涂層318可包括熱 固性材料。
第二導電層317可形成于第二基板320與光屏蔽層314之間。這樣,第 二導電層317以對應于光屏蔽層314的形狀或在整個第一基板310上形成 圖形。
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322形成于第二基板
320的一個表面上。同時,每個像素區(qū)由彼此交叉的柵極線與數據線所限
定。轉換器件被布置于所述柵極線與所述數據線的交叉處(圖未示)。 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彼此隔開以覆蓋預定區(qū)域,且在像素電極與透
明公共電極之間夾有絕緣層,并且它們布置于像素區(qū)中以便施加電壓到 液晶層330,從而調整透光率。電連接部332與第二導電層317和像素陣列322的透明公共電極電連 接,并包括含有優(yōu)選銀(Ag)等高導電率金屬的轉移打點部或含有金(Au) 的導電密封元件。
當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像素陣列322的透明公共電極時,就將該公共電 壓通過電連接部332施加到第二導電層317,從而在第二導電層317與第一 導電層316之間形成感應電場,防止外部靜電影響液晶層330。 S卩,如箭 頭所示,感應電場形成于第一導電層316與第二導電層317之間,從而防 止在液晶層330中發(fā)生液晶偏振。
同時,如圖3所示,IPS LCD還包括密封元件325、下偏振片326、背 光單元328以及模架329。
這里,當用上導電偏振片319代替第一導電層316時,在上導電偏振 片319與第二導電層317之間形成感應電場。
同時,由于例如薄膜晶體管、基板和液晶層等未具體說明的LCD的 基本元件與傳統LCD中的一樣,從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4是本發(fā)明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
下面參照圖4說明該又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
該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410、濾 色層412R、 412G和412B、導電光屏蔽層414、導電層416、第一涂層417、 第二基板420、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422以及電 連接部424。
導電層416形成于第一基板410與第一涂層417之間。當導電層416形 成于第一基板410的整個下表面上時,導電層416可由透光率相對優(yōu)異的 諸如ITO或IZO等透明導電樹脂或透明導電金屬材料形成。此外,當導電 層416形成于第一基板410的下方并對應于導電光屏蔽層414形成圖形時, 導電層416可由包括透明導電樹脂和透明導電金屬材料的各種類型的金 屬材料和導電樹脂形成。
所述透明導電樹脂可由丙烯或環(huán)氧樹脂等與ITO粉末的混合物(ITO 粉末+丙烯)形成。而且,上導電偏振片419可形成于第一基板410上。導電光屏蔽層414用以防止漏光,可包含Cr。導電光屏蔽層414形成 于第一涂層417下方,包含多個導電光屏蔽層圖形,這些導電光屏蔽層圖 形以預定距離彼此隔開。通常,導電光屏蔽層414分割紅色、綠色以及藍 色的濾色層412R、 412G以及412B。
由感光有機材料形成的濾色層412R、412G以及412B在各導電光屏蔽 層414之間以紅、綠、藍濾色圖形依次交替排列。同時,第二涂層418可 選擇性地形成于濾色層412R、 412G以及412B的下方,以去除由濾色層 412R、 412G以及412B形成的臺階差異并改善平坦性。
包括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422形成于第二基板420的 與第一基板相對的那個表面上。同時,盡管未示出,各個像素區(qū)由彼此 交叉形成的柵極線與數據線所限定,且轉換器件形成于所述柵極線與所 述數據線的交叉處。而且,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彼此隔開以覆蓋預 定區(qū)域,且在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之間夾有絕緣層,并且它們布置 于像素區(qū)中以便施加電壓到液晶層430,從而調整透光率。
電連接部424與導電光屏蔽層414和像素陣列422的透明公共電極電 連接。電連接部424包括含有優(yōu)選銀(Ag)等高導電率金屬的轉移打點部或 含有金(Au)的導電密封元件。
當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像素陣列422的透明公共電極時,就將該公共電 壓通過電連接部424施加于導電光屏蔽層414,從而在導電光屏蔽層414與 導電層416之間形成感應電場,防止外部靜電影響液晶層430。即,如在 第一涂層417中的箭頭所示,感應電場形成于導電層416與導電光屏蔽層 414之間,從而防止液晶層中發(fā)生液晶偏振。
在圖4中,附圖標記425、 426、 428與429分別表示密封元件、下偏振 片、背光單元以及模架。
圖5是本發(fā)明再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的示意 性橫截面圖。
參照圖5,該本發(fā)明再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包 括第一基板510、濾色層512R、 512G和512B、光屏蔽層514、第一導電層516a、第二導電層516b、第二基板520、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 電極的像素電極522以及電連接部532。
第一導電層516a形成于第一基板510的下方。當第一導電層516a形成 于第一基板510的整個一個表面上時,第一導電層516a可由透光率相對優(yōu) 異的諸如ITO或IZO等透明導電樹脂或透明導電金屬材料形成。此外,當 第一導電層516a形成于第一基板510的下方并對應于光屏蔽層514形成圖 形時,第一導電層516a可由包括透明導電樹脂和透明導電金屬材料的各 種類型的金屬材料和導電樹脂形成。所述透明導電樹脂可由丙烯或環(huán)氧 樹脂與銦錫氧化物粉末的混合物(ITO粉末+丙烯)形成。而且,上導電偏 振片519可形成于第一基板510上。
光屏蔽層514形成于第一導電層516a下方,且該光屏蔽層的各個屏蔽 層圖形以預定距離彼此隔開。通常,光屏蔽層514分割紅色、綠色以及藍 色的濾色層512R、 512G以及512B。
由感光有機材料形成的濾色層512R、 512G以及512B在各光屏蔽層 514之間以紅、綠、藍濾色圖形依次交替排列。同時,第一涂層517可選 擇性地形成于第一導電層516a與濾色層512R、 512G、 512B以及光屏蔽層 514之間。
第二導電層516b基本上以對應于光屏蔽層514的形狀于光屏蔽層514 的下方形成圖形。
同時,第二涂層518可選擇性地形成于濾色層512R、 512G以及512B 的下方,以去除由濾色層512R、 512G以及512B產生的臺階差異并改善平 坦性。第二導電層516b可形成于第二涂層518的下方。
第二導電層516b可形成于第一涂層517與光屏蔽層514之間。第二導 電層516b可形成于第一涂層517的整個下表面上。
包括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的像素陣列522形成于第二基板 520的一個表面上。同時,盡管未示出,各個像素區(qū)由彼此交叉形成的柵 極線與數據線所限定,且轉換器件形成于所述柵極線與所述數據線的交 叉處。而且,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彼此隔開以覆蓋預定區(qū)域,且在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之間夾有絕緣層,并且它們布置于像素區(qū)中以
便施加電壓到液晶層530,從而調整透光率。
電連接部532與第二導電層516b和像素陣列522的透明公共電極電連 接。電連接部532包括含有優(yōu)選銀(Ag)等高導電率金屬的轉移打點部或含 有金(Au)的導電密封元件。
當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像素陣列522的透明公共電極時,就將該公共電 壓通過電連接部532施加于第二導電層516b,從而在第一導電層516a與第 二導電層516b之間形成感應電場,防止外部靜電影響液晶層530。即,如 箭頭所示,感應電場形成于第一導電層516a與第二導電層516b之間,從 而防止液晶層中發(fā)生液晶偏振。
同時,如圖5中所示,IPS LCD還包括密封元件525、下偏振片526、 背光單元528以及模架529。
另外,盡管以上已說明了本發(fā)明IPSLCD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并不 局限于此,本發(fā)明可適用于所有利用液晶的光學各項異性和偏振特性的 LCD。
如前所述可以看出,通過電連接部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形成于第一基 板一側上的導電光屏蔽層,以相對于在第一基板另一側上形成的導電層 形成感應電場,從而抑制由于外部靜電引起的液晶偏振,并改善顯示圖 像質量。
而且,根據本發(fā)明,通過電連接部將公共電壓施加到形成于第一基 板一個表面上的第二導電層,以相對于在第一基板另一側上形成的第一 導電層形成感應電場,從而抑制由于外部靜電引起的液晶偏振,并改善 顯示圖像質量。
盡管為了解說性目的說明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并 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背離所附權利要求書公 開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作出各種修改、添加和替換。
權利要求
1. 一種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該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分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兩個相對的表面上;第二基板,在其面向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那個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電連接部,其被安裝為電連接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透明公共電極;其中,施加給所述透明公共電極的公共電壓通過所述電連接部施加給所述第二導電層。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包括濾 色圖形的濾色層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導電層在所述濾色 圖形之間形成為導電光屏蔽層圖形。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第 一導電層對應于所述光屏蔽層的形狀形成為圖形。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包括濾 色圖形的濾色層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在所述濾色圖形之間形成有導 電光屏蔽層,且所述第二導電層對應于所述導電光屏蔽層的形狀形成為 圖形。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第 一導電層替換為導電偏振片。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還包括 位于第一導電層上的導電偏振片。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第 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由金屬材料或導電樹脂形成。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第 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完全由透明金屬材料或透明導電樹脂形成。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形成于 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包含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和包含光屏蔽層圖形的光屏蔽 層,所述光屏蔽層圖形位于所述濾色圖形之間。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處于 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之間的涂層。
11. 一種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該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以及處于該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的絕緣層;第二基板,在其面向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那個表面上形成有透明像素電極與透明公共電極;電連接部,其被安裝為電連接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透明公共電極, 其中,施加給所述透明公共電極的公共電壓通過所述電連接部施加給第二導電層。
12.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 絕緣層是用于改善偏振的涂層。
13.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包括 濾色圖形的濾色層進一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導電層形 成為所述濾色圖形之間的導電光屏蔽層圖形。
14.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 第一導電層對應于所述光屏蔽層的形狀形成為圖形。
15.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包含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和包含光屏蔽層圖形的光屏 蔽層,所述光屏蔽層圖形位于所述濾色圖形之間。
16.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包括 濾色圖形的濾色層和所述濾色圖形之間的導電光屏蔽層圖形形成于所述 第一基板上,且所述第二導電層對應于所述導電光屏蔽層的形狀形成為 圖形。
17.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還包括位于 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導電偏振片。
18.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 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由金屬材料或導電樹脂形成。
19. 根據權利要求ll所述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其中,所述 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完全由透明金屬材料或透明導電樹脂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在相同基板上形成有像素電極與公共電極的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該共面轉換模式液晶顯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所述第一導電層和第二導電層分別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兩個相對的表面上;第二基板,在其面向所述第二導電層的那個表面上形成有所述透明像素電極和透明公共電極;電連接部,其被安裝為電連接所述第二導電層和所述透明公共電極,其中,施加給所述透明公共電極的公共電壓通過所述電連接部施加給第二導電層。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靜電以抑制因液晶層中的液晶偏振引起的白化現象,從而改善了顯示圖像質量。
文檔編號G02F1/133GK101435957SQ20081016739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任董塤 申請人:海帝士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