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液晶顯示模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82451閱讀:36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晶顯示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平面顯示模塊,特別是涉及一種框架與顯示面板緊密結合的平面顯示模塊。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LCD)技術普遍應用于計算機屏幕、移動電話、數字相機、攝錄像機、PDA等產品。液晶面板(LCD panel)為關鍵的顯示組件,然而其本身并不發(fā)光,需要設置一背光單元(backlight unit,BLU)才得以進行顯示。背光單元與液晶面板通過一前框、一膠框及一背框組裝在一起而形成一完整的液晶顯示模塊(liquid crystal module,LCM),因此設計框架(frame)結構時,必須考慮結構強度及組裝上的便利性。
組裝液晶顯示模塊時,又可細分為液晶面板與前框的組合、背光單元與背框的組合,以及前框與背框的組合。三者之間必須能緊密結合才是理想的組裝結構。為了達到緊密結合的目的,前框與背框之間通常具有一膠框,液晶面板通過膠框與前框夾持而加以固定。以下將常用的液晶面板與膠框的組裝結構配合圖式說明。
請參照圖1A-圖1B,圖1A為現有液晶面板與膠框的組裝結構俯視圖。一液晶面板10置入一膠框20中,通過膠框20內緣的多個凸肋(rib)21加以固定。膠框20具有一窗口結構,該窗口可提供下方的背光單元(未圖標)透射光線。圖1B為圖1A的AA剖視圖。膠框20具有一側壁22包覆液晶面板10側面,以及一平臺23包覆液晶面板10下表面周邊而具有支撐效果。凸肋21位于側壁22根部與平臺23的交接處,并凸出于側壁22內表面。如圖所示,左右兩側的凸肋21抵緊液晶面板10的左右側面使液晶面板10固定于膠框20中。側壁22外部具有一凸塊24用以卡住一前框30。當前框30套合于膠框20外部時,其一部分覆蓋液晶面板10上表面周邊,而與平臺23上下夾持液晶面板10。
然而,現有技術單純地藉由凸肋21的摩擦力、夾擊等干涉配合來進行固定,因此膠框20尺寸精度需較高,例如左右兩側凸肋21的理想間隔距離應恰等于液晶面板10寬度以卡住液晶面板10。但要制作的如此精準并不容易,因此當液晶面板10置入膠框20時,凸肋21常常被液晶面板10邊緣刮傷而產生微粒(particle)掉入下方的背光單元中。此外,凸肋21成形不易而且容易斷裂。上述各種因素造成液晶顯示模塊中液晶面板21與配件之間存在間隙而產生晃動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固定顯示面板以防止晃動,通過在膠框側邊設置多個彈片結構,使顯示面板與膠框之間及膠框與前框之間隙受彈片傾斜而被吸收。
本發(fā)明的平面顯示模塊包括一顯示面板藉由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加以固定。該第一框架包括一側壁及一彈片,其中該側壁包圍該顯示面板之側面且留有一缺口,且該彈片設于該缺口中。該第二框架套合于該第一框架外側,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以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上述顯示面板可為一液晶面板或一有機電激發(fā)光面板。為了更增加顯示面板與框架等配合件之間的穩(wěn)定性,幾個較佳的實施方式敘述如下。該第一框架的彈片可設計一凸出部(projection)朝向外側,當該凸出部受到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時,該彈片向內彎曲至抵住該液晶面板側面。該第二框架內壁設計一凸出部以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至抵住該液晶面板側面。另外,彈片內側也可設計另一凸出部而更能夾緊該顯示面板。


圖1A為現有液晶面板與膠框的組裝結構俯視圖;圖1B為圖1A的AA剖視圖;圖2A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圖2B為顯示面板與第一框架接觸部位的放大圖;圖2C為第二框架與第一框架套合后,側壁處的細部構造;圖2D為彈片簡化后,顯示面板與第一框的組裝結構;圖2E為第二框架內壁具有斜面時,與具有簡化彈片的第一框架的組裝結構;圖3A為第一框架的俯視圖;圖3B為第一框架的立體圖;圖3C-3D為彈片及其周圍結構的放大圖;圖3E為彈片的剖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模塊示意圖;以及圖6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茲配合圖標詳述本發(fā)明的平面顯示模塊,并列舉較佳實施例說明如下請參照圖2A,其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Flat panel displaymodule)。平面顯示模塊40包括一顯示面板41、一第一框架42及一第二框架43。顯示面板41位于第一框架42與第二框架43之間,通過第一框架42與第二框架43的套合而加以固定。如箭頭所示,組裝平面顯示模塊40時,先將顯示面板41置入第一框架42,再將第二框架43覆蓋于顯示面板41上方并套合于第一框架42外側。
請參照圖2B,其為顯示面板41與第一框架42接觸部位的放大圖。第一框架42的側剖面略呈L形,包括一彈片422及一平臺424,彈片422之根部固定于平臺424上。顯示面板41置于平臺424上以獲得支撐,其側面與彈片422內側相對。組裝前,先將彈片422頂部略向外扳以確保置入顯示面板41時不會刮傷彈片422,待顯示面板41置入后,再使彈片422頂部彈回原位。彈片422彈回時并不一定要接觸顯示面板41,因此可以降低第一框架之尺寸精度要求而簡化制作工藝。彈片422的頂部設計一凸出部4221朝向顯示面板41,以及另一凸出部4222朝向外側。
請參照圖2C,其為第二框架43與第一框架42套合后,側壁處的細部構造。在組裝第二框架43時,第二框架43的內側壁擠壓凸出部4222,使彈片422具有向內彎曲之趨勢而對顯示面板41側面施以一壓力以固定顯示面板41,同時吸收了顯示面板41與第一框架42的間隙,或是第一框架42與第二框架43之間可能存在的間隙。凸出部4221的功能在于保證彈片422受到擠壓時,確實能抵緊顯示面板41。凸出部4221的形狀及材料不須限制,但以可增加接觸面積與摩擦力為佳。凸出部4222的形狀、構造以能配合第二框架43的組裝且組裝后不易脫落為佳。
凸出部4221與凸出部4222的設計在本發(fā)明中并非絕對必要。請參照圖2D-圖2E,彈片422A為彈片422的簡化構造。如圖2D所示,彈片422A并無凸出部,當顯示面板41置入第一框架42時,并未與彈片422A或側壁421接觸。如圖2E所示,第二框架43內側壁為一斜面431A,可引導彈片422A向內彎曲而抵住顯示面板41。由于本實施方式中,彈片422A與顯示面板41的接觸面積較小,故可于彈片422A內側涂布摩擦力較大的物質以加強其效果。
請參照圖3A,其為第一框架42的俯視圖。第一框架42中央具有一窗口426,邊框則包括一側壁421、彈片422及一平臺424,其中側壁421與彈片422的底部均連接于平臺424上,用以包圍顯示面板41的側面。圖3A中第一框架42的A-A剖面如圖2A所示。
請參照圖3B,其為第一框架42的立體圖。側壁421留有一缺口423,左側彈片422a或右側彈片422b均設于缺口423中。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將第一框架42的側壁421除去,僅保留左右兩側各至少一彈片422在平臺424之上,也足以與第二框架43配合而達到固定顯示面板41而防止晃動的目的。
請參照圖3C-圖3D,分別為圖3B的左側彈片422a及右側彈片422b及其周圍結構的放大圖。左側彈片422a及右側彈片422b的底端均固定于缺口423底部的一平面上。在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彈片422a或422b不完全封閉缺口423,而與側壁421之間保留一間隙4231。
請參照圖3E,其為左側彈片422a的剖視圖。凸出部4221及凸出部4222的相對位置不須局限,例如圖3E中的凸出部4221位于凸出部4222之上,但也可制作于偏下方的位置。凸出部4222略呈楔形,楔形的斜面方便于第二框架43套合時的移動方向而設計。
請參照圖4,其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平面顯示模塊。平面顯示模塊60的第一框架42B及第二框架43B構造與前一實施例不同。第一框架42B上的彈片422B僅具有朝向顯示面板41的凸出部4221,并不具有朝向第二框架43B的凸出部4222。第二框架43B的內側壁具有一凸出部431B,凸出部431B與第二框架43B可為一體成型。當第二框架43B與第一框架42B組合時,凸出部431B壓向彈片422B外側以擠壓彈片422B向內彎曲至凸出部4221抵住顯示面板41側面。
上述顯示面板41可為液晶面板或有機電激發(fā)光面板等。以下皆以液晶面板為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應用于液晶顯示模塊的情形。
請參照圖5,其為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模塊。液晶顯示模塊50包括一液晶面板51、第一框架42C、第二框架43及一背光模塊52。第一框架42C的彈片422C僅具有朝向外側的凸出部4222。當第二框架43與第一框架42C套合時,第二框架43的內壁擠壓凸出部4222而使彈片422C的內側平面抵住液晶面板51的側壁。背光模塊52位于第一框架42C的窗口426下方,包括一容置槽521、一導光板522置于其內,以及至少一光源523位于導光板522側邊。為了與背光模塊52組裝在一起,第一框架42C的側壁421可向下延伸與容置槽521的槽壁套合,平臺424內緣下方可設一抵持塊425以固定導光板522或光學膜片(未圖標)。
請參照圖6,其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模塊。液晶面板51置于第一框架42D之上,再與如圖4所示的第二框架43B套合,彈片422D并無任何向內或向外的凸出部,僅以第二框架43B的凸出部431B擠壓彈片422A向內彎曲而抵住液晶面板51。上述結構再與背光模塊52組合成完整的液晶顯示模塊70。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框架42、42A、42B、42C或42D可為一膠框,第二框架43、43A或43B可為一鐵框。彈片422、422A、422B、422C或422D可為一塑料、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的卡榫結構,與第一框架42、42A、42B、42C或42D可為一體成型。組裝平面顯示模塊時,借著于承載液晶面板的膠框側邊設計多個具彈性的卡榫結構,當鐵框組合后,使液晶面板與膠框及膠框與鐵框之間隙受卡榫傾斜而被吸收,達到固定液晶面板防止晃動的目的。此外,諸如在彈片422與第一框架42的側壁之間保留間隙4231等結構特征也都能應用于液晶顯示模塊50和70的實施例中。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液晶顯示模塊及其框架,與現有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備下列特性及優(yōu)點1.彈片設計更方便于顯示面板的組裝。
2.可同時吸收顯示面板與膠框之間及膠框與鐵框之間隙,增強平面顯示模塊的結構強度。
3.避免顯示面板的摩損。
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具體說明,惟上述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精神所為之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框架,包括一側壁及一彈片,其中該側壁包圍該顯示面板的側面且留有一缺口,該彈片設于該缺口中;以及一第二框架,套合于該第一框架外側,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以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具有一第一凸出部朝向該顯示面板以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還具有一第二凸出部朝向該第一框架外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該第二凸出部使該彈片向內彎曲至該第一凸出部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二框架內壁具有一第二凸出部,以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至該第一凸出部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一框架還包括一平臺,連接于該第一框架的該側壁以支撐該顯示面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的一端固定于該缺口底部的一平面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與該第一框架的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一框架為一膠框。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一框架為一體成型。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顯示面板包括一液晶面板。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還包括一背光模塊,位于該第一框架下方。
13.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框架,包括一側壁及一彈片,其中該側壁包圍該顯示面板的側面且留有一缺口,該彈片設于該缺口中,并具有一凸出部朝向該第一框架外側;以及一第二框架,套合于該第一框架外側,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該凸出部使該彈片向內彎曲至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與該第一框架的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第一框架為一體成型。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還包括一背光模塊,位于該第一框架下方。
17.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包括一顯示面板;一第一框架,包括一側壁及一彈片,其中該側壁包圍該顯示面板的側面且留有一缺口,該彈片設于該缺口中;以及一第二框架,套合于該第一框架外側,該第二框架內壁具有一凸出部以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至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彈片與該第一框架的該側壁之間具有一間隙。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其中該凸出部與該第二框架為一體成型。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顯示模塊,還包括一背光模塊,位于該第一框架下方。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平面顯示模塊,包括一顯示面板,通過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加以固定。該第一框架包括一側壁及一彈片,其中該側壁包圍該顯示面板的側面且留有一缺口,且該彈片設于該缺口中。該第二框架套合于該第一框架外側,該第二框架內壁擠壓該彈片向內彎曲以抵住該顯示面板側面。
文檔編號G02F1/1333GK1743909SQ20051010679
公開日2006年3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羅啟忠, 吳嘉容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甘泉县| 托克逊县| 长沙县| 乌兰察布市| 云林县| 新密市| 明光市| 乌恰县| 阳泉市| 浦城县| 禹州市| 灵台县| 广南县| 九龙城区| 福州市| 奈曼旗| 丰顺县| 灵山县| 鄄城县| 秦安县| 上高县| 孟村| 漳浦县| 洛川县| 固安县| 虞城县| 新野县| 镇江市| 宜黄县| 锦州市| 巴彦淖尔市| 昭觉县| 柳江县| 延津县| 鸡西市| 凤冈县| 阿合奇县| 乐清市| 汤原县| 吉首市|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