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板型熒光燈以及具有該熒光燈的液晶顯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LCD)器件,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能從兩側發(fā)光的平板型熒光燈的LCD器件。
背景技術:
陰極射線管(CRT)已廣泛用于電視機、測量儀器和信息終端的監(jiān)視器。但是,CRT不能滿足顯示器小型化和質輕化的要求。因此,人們開發(fā)出了諸如采用光電效應的液晶顯示(LCD)器件、采用氣體放電的等離子體顯示板(PDP)器件和采用電場-發(fā)光效應的電致發(fā)光顯示(ELD)器件來取代CRT。
在顯示器件中,LCD器件因其尺寸緊湊、質量輕和能耗低等優(yōu)點,正處于積極研究和發(fā)展階段。因此,LCD器件已變得適合用于超薄平板顯示器如宇宙飛船、飛機、筆記本電腦、膝上型電腦、臺式電腦和大型顯示器等的監(jiān)視器,因此對LCD器件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大多數(shù)LCD器件通過控制光的透射率來顯示圖像。于是,這些LCD器件需要附加光源如背光單元等。通常,這種背光單元具有圓柱形的熒光燈,根據(jù)熒光燈的布置方式可將其分成兩種類型,直下型和側光型。
在側光型背光單元中,燈單元設置在導光板的一側。燈單元包括用于發(fā)光的燈、插入燈兩端用以保護燈的燈保持器、以及用于反射由燈向導光板發(fā)出的光的反射片。反射片的一端插入導光板并圍繞在燈周圍。側光型背光單元通常用于膝上型電腦和臺式電腦監(jiān)視器的相對小型的LCD器件中,其具有均勻度好、壽命長和外形薄等優(yōu)點。
在直下型背光單元中,光漫射片的下表面設有多盞燈,由此LCD板的整個表面都被光直接照射。因為直下型背光單元與側光型背光單元相比,前者的光效率更高,因此直下型背光單元通常用于需要高亮度的大型LCD器件(即二十英寸以上)中。即,包括這種直下型背光單元的LCD器件通常用于大型監(jiān)視器和電視機。當該包括直下型背光單元的大型監(jiān)視器或電視機長時間開啟時,背光單元內部的某些燈會損壞。
在LCD器件具有側光型背光單元的情況下,當一盞燈損壞時,盡管LCD器件的亮度會略微降低,但LCD器件顯示圖像還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在LCD器件具有直下型背光單元的情況下,在LCD板的屏幕下方設置了多盞燈。于是,當一盞燈由于燈出現(xiàn)了問題或燈壽命完結而遭到損壞時,對應于該故障燈部分的那部分屏幕將變得比周圍部分的屏幕暗。因此,就要求直下型LCD器件的結構要簡單,以適合燈單元的拆裝。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現(xiàn)有技術的背光單元。
圖1是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直下型背光單元的透視圖。如圖1所示,直下型背光單元包括多盞熒光燈1、外殼3和光散射部件5a、5b和5c。多盞熒光燈1沿一個方向以固定間隔布置,外殼3固定并支持多盞熒光燈1。光散射部件5a、5b和5c設置在熒光燈1和LCD板(未示出)之間。
光散射部件5a、5b和5c為LCD板提供均勻的亮度,并避免熒光燈1的輪廓顯現(xiàn)在LCD板的顯示表面上。為了提高光散射效果,在熒光燈1和LCD板之間設置了多塊漫射片和一塊漫射板。另外,在外殼3的內表面上設置了反射片7,用以將熒光燈1發(fā)出的光引向LCD板,由此來提高光效率。
將冷陰極熒光燈(CCFL)用作熒光燈1。具體而言,在各盞熒光燈1的燈管兩端設置電極。于是,當向熒光燈1的電極施加電壓時,熒光燈1就發(fā)光。此外,熒光燈1的各端都插入外殼3的一側形成的孔中。然后,使熒光燈1的兩個電極與使熒光燈工作的供電線路9和9a相連。另外,供電線路9和9a通過附加連接器與驅動電路相連。這樣,各熒光燈都需要單獨的連接器。
在前述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直下型背光單元中,當通過供電線路9和9a向熒光燈1的兩個電極提供電壓時,熒光燈1發(fā)光。于是,LCD板被熒光燈1通過反射片7和光散射部件5a、5b和5c發(fā)出的光直接照射。
圖2是表示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側光型背光單元的透視圖。如圖2所示,側光型背光單元包括LCD板14、燈10、導光板11、光漫射片12、棱鏡片13、固定結構15和下反射片16。
LCD板14通過控制用作光源的燈10發(fā)出的光的透射率來顯示圖像。導光板11將燈10發(fā)出的光導向LCD板14。光漫射片12將導光板11引導的光漫射到預定角度。棱鏡片13集中漫射后的光,并將集中后的光引向LCD板14的后面。固定結構15位于導光板11下方。為了讓光損失最小,下反射片16將朝固定結構15傳播的光反射給LCD板14。
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側光型背光單元還包括燈反射片18和燈保持器17。各燈反射片18都蓋住燈面向導光板11的表面以外的部分,由此就降低了光損耗。燈保持器17位于燈10的兩端,用以支持燈10,并維持導光板11和燈10之間的預定間隔。在LCD板14和導光板之間設置多塊光漫射片和棱鏡片,以代替單對光漫射片和棱鏡片。側光型背光單元的燈10發(fā)出的光通過導光板、光漫射片和棱鏡片傳到LCD板。
在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側光型背光單元中,燈10位于導光板11的兩側。該側光型背光單元通常用于大型監(jiān)視器。但是,當側光型背光單元用于小型筆記本電腦時,可將一盞燈設置在導光板11的任意一側。
現(xiàn)有技術的直下型和側光型背光單元可用于筆記本電腦或監(jiān)視器。但是,當該現(xiàn)有技術的背光單元用于能在兩側顯示圖像的顯示器時,就需要兩個LCD模塊(它們各有背光單元)來構建該雙發(fā)光型顯示器,由此使結構復雜化,并增加了雙發(fā)光型顯示器的厚度。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平板型熒光燈和具有該熒光燈的液晶顯示(LCD)器件,它們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現(xiàn)有技術的限制和缺點所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點是提供一種平板型熒光燈和具有該熒光燈的LCD器件,其中平板型熒光燈能從兩側發(fā)光。
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和特征,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一些能夠從說明書中看出,或者通過實踐本發(fā)明能學習一些。通過說明書及其權利要求以及附圖中具體指出的結構將實現(xiàn)和得到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它優(yōu)點。
按照此處的具體和廣泛描述,為了實現(xiàn)這些和其它優(yōu)點,并依照本發(fā)明的目的,一種平板型熒光燈包括彼此面對的上、下玻璃基板;位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間并具有Z形形狀的間隔(spacer)玻璃,用以提供多個放電區(qū)域;位于上、下玻璃基板端部并沿基板縱向方向設置的第一和第二電極;分別設置在間隔玻璃的上、下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以及設置在上玻璃基板上的多個第一熒光物質和設置在下玻璃基板上的多個第二熒光物質。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種液晶顯示(LCD)器件,包括平板型熒光燈,其中該平板型熒光燈包括彼此面對的上、下玻璃基板;位于上、下玻璃基板之間并具有Z形形狀的間隔玻璃,用以提供多個放電區(qū)域;位于上、下玻璃基板端部并沿其縱向方向設置的第一和第二電極;分別設置在間隔玻璃的上、下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以及設置在上玻璃基板上的多個第一熒光物質和設置在下玻璃基板上的多個第二熒光物質;位于平板型熒光燈上方的第一光散射部件和第一LCD板;以及位于平板型熒光燈下方的第二光散射部件和第二LCD板。
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的前述概括說明和以下詳細說明都是示范性和列舉性的,試圖認為它們提供了對所要保護的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解釋。
所包括的用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并且作為本申請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連同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
附圖中圖1是表示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直下型背光單元的透視圖;圖2是表示依照現(xiàn)有技術的側光型背光單元的透視圖;圖3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的透視圖;圖4是表示圖3的上玻璃基板的平面圖;圖5是表示圖3的下玻璃基板的平面圖;圖6A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的透視圖圖6B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的透視圖;圖7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的間隔玻璃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3的線VIII-VIII’提取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3的線IX-IX’提取的剖視圖;以及圖10是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包括平板型熒光燈的液晶顯示(LCD)器件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具體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它們的實施例示于附圖中。盡可能,所有附圖采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部件。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平板型熒光燈。
圖3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的透視圖。圖4是表示圖3的上玻璃基板的平面圖。圖5是表示圖3的下玻璃基板的平面圖。圖6A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的透視圖。圖6B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的透視圖。圖7是表示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的間隔玻璃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3的線VIII-VIII’提取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3的線IX-IX’提取的剖視圖。
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從兩側發(fā)光。
參照圖3到9,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平板型熒光燈30包括上玻璃基板40、下玻璃基板50、間隔玻璃70、第一和第二反射片71和72,側面玻璃80、多個第一熒光物質41和多個第二熒光物質51以及第一和第二密封劑42、52。
上玻璃基板40與下玻璃基板50以預定間隔設置。在下玻璃基板50和上玻璃基板40之間設置有Z形的間隔玻璃70。然后,在間隔玻璃70的上、下表面上分別設置第一和第二反射片71和72,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的側面設置側面玻璃80。在上玻璃基板40的表面上設置多個第一熒光物質41,在下玻璃基板50的表面上設置多個第二熒光物質51。
此后,在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41、51之間分別形成第一和第二密封劑42和52,以便將間隔玻璃70固定到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上。另外,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的兩端沿縱向方向設置有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60和61,用以施加電壓。在上玻璃基板40的一拐角處設置有放電孔43,該放電孔延伸到上玻璃基板40的內表面上形成的第一熒光物質41。
如圖9所示,間隔玻璃70與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接觸,由此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之間形成有分別具有三角或倒三角形狀的多個放電區(qū)域(溝道)。分別印刷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的內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41和51面向多個放電區(qū)域。然后,將第一和第二密封劑42和52交替印刷到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上。即,第一密封劑42設置在上玻璃基板40上形成的各第一熒光物質41之間,而第二密封劑52設置在下玻璃基板50上形成的各第二熒光物質51之間。
將側面玻璃80以與間隔玻璃70分開預定距離的方式粘結到上、下玻璃基板40、50上,以幫助放電。當側面玻璃80和間隔玻璃70之間沒有空間時,各放電區(qū)域都需要一個放電孔,這樣就會使背光單元的結構復雜化。在各放電區(qū)域中形成真空狀態(tài)之后,放電孔43還用于注入氣體和汞。
為了沿上、下方向形成放電區(qū)域,厚度在1mm或1mm以下的間隔玻璃70具有多個三角形形狀。當各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的厚度都約是1mm時,包括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在內的平板型熒光燈的總厚度可以在7mm或7mm以下。
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60和61由銀漿形成,最好是包括低溫固化材料的銀漿。當該銀漿包括高溫固化材料時,固化工藝的溫度就需要達到大約500攝氏度或者更高,這會損壞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41和51、第一和第二密封劑42和52以及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60和61可由導電金屬材料如銅等制成。
如圖6A所示,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60和61可以形成在固定框架中以與燈相連。當燈發(fā)光時,電極部件中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去電極部件產生的熱,如圖6B所示,在第一和第二電極60和61的表面上形成多個孔62。
如上所述,平板型熒光燈30從兩側發(fā)光,并且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之間設置有間隔玻璃70,以形成放電區(qū)域。另外,在間隔玻璃70的上、下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反射片71和72,在上、下玻璃基板40和50上分別印刷有多個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41和51。于是,就能從平板型熒光燈30的兩個方向發(fā)出可見光。
下面描述包括前述平板型熒光燈30的液晶顯示(LCD)器件。圖10是表示包括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平板型熒光燈的LCD器件的透視圖。
參照圖10,在上述平板型熒光燈30上順序設置第一光散射部件101和第一LCD板102。另外,在上述平板型熒光燈30下方設置第二光散射部件111和第二LCD板112。
由于第一和第二光散射部件101和111,平板型熒光燈30發(fā)出的光被均勻地提供給第一和第二LCD板102和112的顯示部分。為了提高光散射效果,在第一和第二LCD板102和112之間可以設置有多個漫射片和漫射板。
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和具有該熒光燈的LCD器件具有以下優(yōu)點。首先,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能用作大型顯示器件的高亮度背光源,并且不需要額外的棱鏡片。第二,因為依照本發(fā)明的平板型熒光燈從兩個方向發(fā)光,因此其能用于在兩側顯示圖像的顯示器。由此,降低了該雙發(fā)光型LCD器件的厚度,其制造工藝也變得簡單。該雙發(fā)光型LCD器件可有效用于公共場所下的商業(yè)目的。
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可對本發(fā)明做出各種修改或變更。因此,本發(fā)明的意圖是,只要本發(fā)明的變化和改進落在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圍之內,本發(fā)明就涵蓋了這些改進和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平板型熒光燈,包括彼此面對的上、下玻璃基板;在上、下玻璃基板之間具有Z形形狀的間隔玻璃,用以提供多個放電區(qū)域;位于上、下玻璃基板端部并沿基板的縱向方向設置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分別設置在間隔玻璃的上、下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以及在上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一熒光物質,和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二熒光物質。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玻璃基板的拐角處設有放電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玻璃基板的對應于放電區(qū)域的內表面上印刷有多個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之間形成的多個第一和第二密封劑,用以將間隔玻璃固定到上、下玻璃基板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上、下玻璃基板的側面上形成的側面玻璃,其中該側面玻璃與間隔玻璃保持預定間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玻璃的厚度為1mm或更小。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型熒光燈從上玻璃基板的前表面到下玻璃基板的后表面的厚度為7mm或更小。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由銀漿或導電金屬材料形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包括低溫固化材料。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型熒光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的上、下和側表面上形成有多個孔。
11.一種液晶顯示器件,包括平板型熒光燈,其中該平板型熒光燈包括彼此面對的上、下玻璃基板;在上、下玻璃基板之間具有Z形形狀用以提供多個放電區(qū)域的間隔玻璃;位于上、下玻璃基板端部并沿基板的縱向方向設置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分別在間隔玻璃的上、下表面上設置的第一和第二反射片;在上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一熒光物質和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二熒光物質;位于平板型熒光燈上方的第一光散射部件和第一液晶顯示板;位于平板型熒光燈下方的第二光散射部件和第二液晶顯示板。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和第二光散射部件包括多個漫射片和漫射板。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玻璃基板的拐角處形成有放電孔。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玻璃基板的對應于放電區(qū)域的內表面上印刷有多個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熒光物質之間形成的多個第一和第二密封劑,用以將間隔玻璃固定到上、下玻璃基板上。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上、下玻璃基板的側面形成的側面玻璃,其中該側面玻璃與間隔玻璃保持預定間隔。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玻璃的厚度為1mm或更小。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型熒光燈從上玻璃基板的前面到下玻璃基板的后面的厚度為7mm或更小。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由銀漿或導電金屬材料制成。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顯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包括低溫固化材料。
全文摘要
一種平板型熒光燈,包括彼此對置的上下玻璃基板;在上下玻璃基板之間的具有Z型形狀的間隔玻璃,用以提供多個放電區(qū)域;位于上下玻璃基板端部、并沿基板的縱向方向布置的第一和第二電極部件;分別在間隔玻璃的上下表面上設置的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以及在上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一熒光物質,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多個第二熒光物質。
文檔編號G02F1/133GK1716037SQ20051007776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金英美 申請人:Lg.菲利浦Lcd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