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教學用具制造領域,具體為一種固有頻率的物理實驗臺。
背景技術:
通常,物體固有頻率是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而目前,對于固有頻率的教學往往僅限于課本的教學,沒有針對該個知識點的有關教具。因此,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本的知識點,沒有比較深刻的實踐理解。同時沒有相關的教具教學也加深了對知識點理解的難度,沒有引導學生通過自身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來理解課本中固有頻率的有關知識點。
針對上述不足,需要設計和開發(fā)一種固有頻率的物理實驗臺,能夠補足上述各個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固有頻率的物理實驗臺。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板、振動器、頂軸、平臺,所述底板設置有四個底墊,底墊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底板的兩側;所述左擋板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左側板上,所述右擋板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右側板上;所述左方塊通過螺栓螺母連接固定在左擋板的上端,所述右方塊通過螺栓螺母連接固定在右擋板的上端;所述兩個左固定塊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左擋板的中間端兩側;所述兩個右固定塊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右擋板的中間端兩側;所述左彈簧軸一端連接左固定塊,另一端連接平臺;所述右彈簧軸一端連接右固定塊,另一端連接平臺;所述平臺的四端設置有四個螺紋孔;所述左連接軸和右連接軸兩端設置有螺紋,一端連接底板,另一端分別連接左固定塊和右固定塊;所述振動器設置在底板的中間位置,且振動器與平臺之間設置有頂軸,頂軸的平底端與振動器相連,尖頂端與平臺底部相連。
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的底面設置有四個底墊,所述底墊為一種彈性材料,具有緩沖的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左擋板和右擋板的上端設置有四個長條形通槽,左方塊和右方塊通過螺栓連接分別固定在左擋板和右擋板上。
優(yōu)選的,所述左固定塊和右固定塊為L型,設置有兩個通孔,其中一個為光孔,另一個為螺紋孔,左彈簧軸和右彈簧軸的一端與其螺紋孔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振動器為一種氣動振動器。
優(yōu)選的,所述左彈簧軸和右彈簧軸為空心軸,且其中間端設置有彈簧,左彈簧軸的通孔穿過左連接軸,右彈簧軸的通孔穿過右連接軸。
優(yōu)選的,所述平臺設置有四個通孔,左彈簧軸和右彈簧軸分別連接平臺兩側的通孔。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作用與效果是:本發(fā)明為一種固有頻率的物理實驗臺,可以實現(xiàn)物體共振的現(xiàn)象,結構巧妙,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本發(fā)明采用振動器驅動,且安全可靠,能夠演示中學各種振動有關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整體的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fā)明左側的局部結構圖。
圖中:1、底墊;2、底板;3、左連接軸;4、左側板;5、左擋板;6、左彈簧軸;7、左固定塊;8、左方塊;9、右方塊;10、右擋板;11、右側板;12、右固定板;13、右彈簧軸;14、平臺;15、頂軸;16、右連接軸;17、振動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固有頻率的物理實驗臺,包括底板2、振動器17、頂軸15、平臺14。底板2設置有四個底墊1,底墊1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在底板2上;左側板4和右側板11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底板2的兩側;左擋板5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左側板4上,右擋板10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右側板11上;左方塊8通過螺栓螺母連接固定在左擋板5的上端,右方塊9通過螺栓螺母連接固定在右擋板10的上端;兩個左固定塊7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左擋板5的中間端兩側;兩個右固定塊12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右擋板10的中間端兩側;左彈簧軸6一端連接左固定塊7,另一端連接平臺14;右彈簧軸13一端連接右固定塊12,另一端連接平臺14;平臺14的四端設置有四個螺紋孔;左連接軸3和右連接軸16兩端設置有螺紋,一端連接底板2,另一端分別連接左固定塊7和右固定塊12;振動器17設置在底板2的中間位置,且振動器17與平臺14之間設置有頂軸15,頂軸15的平底端與振動器17相連,尖頂端與平臺14底部相連。
其中,底板2的底面設置有四個底墊1,底墊1為一種彈性材料,具有緩沖的作用。左擋板5和右擋板10的上端設置有四個長條形通槽,左方塊8和右方塊9通過螺栓連接分別固定在左擋板5和右擋板10上。左固定塊7和右固定塊12為L型,設置有兩個通孔,其中一個為光孔,另一個為螺紋孔,左彈簧軸6和右彈簧軸13的一端與其螺紋孔連接。
振動器17為一種氣動振動器。左彈簧軸6和右彈簧軸13為空心軸,且其中間端設置有彈簧,左彈簧軸6的通孔穿過左連接軸3,右彈簧軸13的通孔穿過右連接軸16。平臺14設置有四個通孔,左彈簧軸6和右彈簧軸13分別連接平臺14兩側的通孔。
本發(fā)明使用如下:實驗時,將物理教具放置講臺上,將所要測試的物體放置在平臺14上。首先,把振動器17的激振頻率調至最小值,之后開啟振動器17,與振動器17相連接的頂軸15帶動平臺15上的物體振動;然后調節(jié)激振頻率,頻率由小變大。平臺15上的物體會不斷上下振動,當激振頻率達到物體的某一階的固有頻率時,物體的上下振動幅度會急劇增大。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夠讓學生明白固有頻率的有關知識點和相應的現(xiàn)象。
以上通過對所述實施方式的介紹,闡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構思。但本發(fā)明絕不限于上述所述的實施方式,凡是基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所作的同類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