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手術衣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教學用手術衣。
背景技術:
教學用手術衣是用于醫(yī)務人員教學過程使用的手術衣,需要使學員了解手術衣的組成,以及在手術時使用手術衣的注意事項?,F在使用的教學用手術衣通常與實際手術時采用的手術衣一樣,一般的手術衣整體由抗菌抑菌材料制成,但實際上醫(yī)務人員的手術衣在手術時分為有菌區(qū)和無菌區(qū)兩個部分,有菌區(qū)部分為能夠允許細菌存在的部分,無菌區(qū)部分為禁止細菌存在的部分。在外科手術領域,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具有固定的具體位置設定,一般上身正面以及上肢為無菌區(qū),但是現在的手術衣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形式,從外表并不能明顯的區(qū)分哪些是無菌區(qū),哪些是有菌區(qū)。因此,在教學時使用現有的手術衣,不能夠是學員對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的位置和邊界具有直觀的認識,記憶不深刻,不利于對學員認識手術衣的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教學用手術衣,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教學用手術衣由于不能明確直觀的顯示有菌區(qū)和無菌區(qū)的位置導致了對學員的教學和警示作用不明顯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教學用手術衣,包括:衣服本體,用于使用者穿著,所述衣服本體包括禁止沾染細菌的無菌區(qū)和允許沾染細菌的有菌區(qū);提示結構,設置在所述衣服本體的所述無菌區(qū)與有菌區(qū)的交界處,用于區(qū)分所述衣服本體上的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其中,所述無菌區(qū)和所述有菌區(qū)設置為不同顏色。
優(yōu)選的,所述衣服本體包括覆蓋使用者上身的上裝、及與所述上裝相連以遮蓋使用者下身的下擺。
優(yōu)選的,所述教學用手術衣還包括透氣結構,所述透氣結構設于所述上裝的背面上,以用于對被所述使用者身體進行通風透氣。
進一步地,所述透氣結構包括面料、及與所述面料連接的透氣薄膜,或所述透氣結構包括涂覆于所述衣服本體背面上的透氣涂層。
優(yōu)選的,所述提示結構為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位于所述無菌區(qū)和所述有菌區(qū)的交界處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凸起,所述無菌區(qū)與所述有菌區(qū)之間的接縫線,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其中,所述連接條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所述無菌區(qū),另一側連接所述有菌區(qū)。
優(yōu)選的,所述提示結構位于所述無菌區(qū)或所述有菌區(qū)。
優(yōu)選的,所述教學用手術衣還包括使所述衣服本體收緊的收緊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無菌區(qū)包括涂覆于所述衣服本體上的抗菌涂層,或所述無菌區(qū)包括抗菌纖維。
優(yōu)選的,所述教學用手術衣還包括設于所述衣服本體上以可打開其內部的開縫、及設于所述衣服本體上以使位于所述開縫兩端的所述衣服本體的部分連接的連接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結構包括設于位于所述開縫一端的所述衣服本體上的第一連接件、及設于位于所述開縫另一端的所述衣服本體上并可與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
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技術效果:當教學人員使用該手術衣時,手術衣上設置了區(qū)分手術衣的衣服本體的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的提示結構,并對有菌區(qū)和無菌區(qū)分別設置不同的顏色,使得學員能夠直觀地了解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對應的具體位置,快速區(qū)分出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以及他們的邊界,從而能夠加深醫(yī)務人員對手術衣的無菌區(qū)和有菌區(qū)位置的認識和記憶,提升教學效率并提高對醫(yī)務人員對無菌區(qū)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教學用手術衣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以展示教學用手術衣背面的結構;
圖3為圖2中A的放大圖,以展示教學用手術衣的連接結構使開縫兩側端的衣服本體部分連接;
圖4為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以下實施例中,涉及到上、下、左、右等方向的描述,均是按照使用者穿著教學用手術衣狀況下的上、下、左、右方向。
請參閱圖1和圖2,下面對本發(fā)明的教學用手術衣的實施例進行闡述。
本實施例的教學用手術衣100,其主要用于教學使用,故其使用者主要為學員;而該教學用手術衣100包括衣服本體10及提示結構20,下面對教學用手術衣100的各部件作進一步說明:
衣服本體10為用于供使用者進行手術時穿著,其中,衣服本體10包括禁止沾染細菌的無菌區(qū)11和允許沾染細菌的有菌區(qū)12;
提示結構20設置在衣服本體10的無菌區(qū)11與有菌區(qū)12的交界處,以用于區(qū)分衣服本體10上的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其中,無菌區(qū)11與有菌區(qū)12的交界處是一條線,也可以是一個區(qū)域;且較佳地,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設置為不同顏色。
當教學人員使用該教學用手術衣100時,教學用手術衣100上設置了區(qū)分其衣服本體10的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的提示結構20,并對有菌區(qū)11和無菌區(qū)12分別設置不同的顏色,如,無菌區(qū)11設置為白色,而有菌區(qū)12設置為藍色,如此,不同的顏色呈現,使得學員能夠直觀地了解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對應的具體位置,快速區(qū)分出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以及他們的邊界,從而能夠加深醫(yī)務人員對教學用手術衣100的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位置的認識和記憶,提升教學效率并提高對醫(yī)務人員對無菌區(qū)11的提醒和警示作用。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的衣服本體10包括遮蓋使用者上身及上肢的上裝13、及與上裝13相連并遮蓋使用者下身的下擺14,上裝13包括用以遮蓋使用者上身的上身部分131、及設于上身部分131的兩側端以用于遮蓋使用者上肢的衣袖部分132。
較佳地,無菌區(qū)11為可用于對附于其上的細菌或病毒進行抗殺消滅的殺菌結構,以避免附于其上的細菌或病毒成長而影響使用者的健康使用,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用手術衣100的重復使用。其中,無菌區(qū)11設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以及衣袖部分132上,有菌區(qū)12設于下擺14、及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背面。
其中,由于學員穿著教學用手術衣100做手術時,其上裝13為主要沾上血液或者組織液的地方,故此,為了避免因在衣服本體10上隨意設置無菌區(qū)11而造成材料浪費以及增加造價成本,較佳地,無菌區(qū)11為設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另外,衣袖部分132因學員經常使用手部而容易沾上血液或組織液,據此,無菌區(qū)11也同時設于衣袖部分132上,以利于殺菌消毒。
優(yōu)選地,無菌區(qū)11包括抗菌纖維,而抗菌纖維為對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黃色葡萄菌等,具有抗菌殺菌功能,可防感染和傳染。該抗菌纖維具有混入型制法和后處理型制法,具體地,混入型的制法是將含銀、銅、鋅離子的陶瓷粉等具有耐熱性的無機抗菌劑,混入聚酯、聚酰胺或聚丙烯腈中進行紡絲而得;后處理型是將天然纖維用季銨化物或脂肪酰亞胺等有機抗菌劑浸漬處理制得。
而進一步地,該抗菌纖維為藕絲纖維或竹纖維。其中,藕絲纖維是從荷花的莖稈中經過河水浸漬、洗曬、脫膠等工藝處理后而制成,其不但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汗、防臭、透氣和抗霉殺菌功能,而且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而對于竹纖維,因竹子里面含有一種名為“竹醌”的物質,該物質具有天然抗菌的成分,還具有天然抗菌、防螨、防臭的藥物特性,加之,竹纖維保持了竹子的原有結構,讓抗菌物質始終保留在纖維素大分子上;同時,由竹纖維制成的紡織品24小時抗菌率可達到71%,高于同行業(yè)的其他材料的殺菌效果。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無菌區(qū)11包括涂覆于衣服本體上的上裝13、衣袖部分132上的抗菌涂層,而較佳地,抗菌涂層為納米銀涂層,其中,納米銀(Nano Silver)就是將粒徑做到納米級的金屬銀單質。納米銀粒徑大多在25納米左右,對大腸桿菌、淋球菌、沙眼衣原體等數十種致病微生物都有強烈的抑制和殺滅作用,而且不會產生耐藥性。
在本發(fā)明中,提示結構為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位于所述無菌區(qū)和所述有菌區(qū)的交界處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凸起,所述無菌區(qū)與所述有菌區(qū)之間的接縫線,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其中,所述連接條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無菌區(qū),另一側連接有菌區(qū)。即:無菌區(qū)與有菌區(qū)的交界處有多個,那么在所有的交界處可以都統(tǒng)一采用一種形式(以下各實施例及附圖的介紹即為這種情況)。也可以是不同位置的交界處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無菌區(qū)與有菌區(qū)的交界處報告衣服本體正面的腰部以下分隔上身和下擺的區(qū)域、從腋下到腰部用來分隔正面和背面的區(qū)域,那么這兩個區(qū)域的提示結構可以采用凸起、接縫線或連接條是一種形式或多種形式。
具體的提示結構參見以下實施例。
參閱圖1,本實施例的提示結構20為無菌區(qū)11與有菌區(qū)12之間的接縫線21a。采用接縫線21a,為目前使不同織物連接一起的簡單有效的實施方式,而且,接縫線21a的線痕可清晰有效地使到學員區(qū)分識別不同織物,據此,無菌區(qū)11與有菌區(qū)12的連接和區(qū)別,可由接縫線21a簡單實現。
請參閱圖4和圖5,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該提示結構20為位于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的交界處的連續(xù)或非連續(xù)凸起21b。其中,采用凸起21b的設置,相對于接縫線21a,由于其凸出的結構,使到學員的視覺及觸覺,更容易感覺識別,從而也更讓學員清楚區(qū)分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兩者。
另外,凸起21b可采用連續(xù)結構外,還可采用非連接結構,以節(jié)省材料的應用;如凸起21b采用非連接結構,其可使用一些邊角布料制備,除了合理優(yōu)化材料的應用之外,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請參閱圖6,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提示結構20為具有一定寬度的連接條21c,連接條21c沿其長度方向,一側連接無菌區(qū)11,另一側連接有菌區(qū)12,以可借由連接條21c有效連接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兩者的同時,還能清楚識別區(qū)分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而連接條21c可位于無菌區(qū)11,亦可位于有菌區(qū)12。長度方向是指連接條尺度最大的那個方向,有些情況下連接條可能是彎曲或者不規(guī)則弧形的,其長度方向是指尺寸最大的邊界方向。
較佳地,連接條21c可使用一些長條狀布料制備,而連接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時,使其與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的周邊連接即可,簡單方便,由此,除了合理優(yōu)化材料的應用之外,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具體的,連接條可以嵌在有菌區(qū)和無菌區(qū)之間,即衣服在連接條的區(qū)域仍然是一層,也可以是連接條覆蓋在有菌區(qū)或無菌區(qū)的部分區(qū)域上,即衣服在連接條的區(qū)域是兩層。
另外,為了保證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之間的連接效果以及區(qū)分效果,連接條21c的寬度為變化的,如,連接條21c的寬度沿連接條21c的長度方向呈遞增或遞減變化,或者也可無規(guī)則變化,也是有利于學員區(qū)分識別無菌區(qū)11和有菌區(qū)12。
以上各個實施例中,所述提示結構位于無菌區(qū)或有菌區(qū)。由于提示結構整體的尺寸相對于衣服本體而言是很小的,所以其設置在無菌區(qū)或有菌區(qū)都不會影響其功能的發(fā)揮。
請參閱圖2,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衣服本體10的下擺14上設置有開叉結構15,開叉結構15沿衣服本體10的長度方向開設并延伸設置,且開叉結構15的下端距離下擺14的下邊緣具有一段距離,其中,該距離定義為預留距離D,且2mm<D<5mm,優(yōu)選為,D=3mm,以保證開叉結構15的設置不會影響教學用手術衣100的正常使用,尤其是預留距離過小,容易致使開叉結構15被撕裂至下擺14的下邊緣。
那么,當學員坐下時,其身體會擠壓下擺14,而且擠壓下擺14的作用力可通過開叉結構15而被緩減消去,具體為,當學員身體擠壓下擺14時,其產生的作用力會傳至開叉結構15,而開叉結構15受力后會被撐大張開,以此將作用于其上的作用力緩減消去,由此,使到下擺14不會因學員身體的擠壓而被向上提起至上裝13的位置處,從而也避免了有菌區(qū)12和無菌區(qū)11的接觸。
開叉結構15的作用,亦可如此理解:初始時,無菌區(qū)11為無菌設置,不允許細菌的存在,而有菌區(qū)12為可允許一定細菌的存在,而有菌區(qū)12和無菌區(qū)11之間的非接觸保護,正是為了避免有菌區(qū)12污損無菌區(qū)11;而學員穿著教學用手術衣100做手術時,難免該無菌區(qū)11會沾上血液或者組織液,而學員做完手術后,一般情況下,會坐下歇息,此時,借由開叉結構15的設置,可使下擺14不會因學員身體的擠壓而被向上提起至上裝13的位置處,避免有菌區(qū)12和無菌區(qū)11的接觸,也避免無菌區(qū)11上的血液或者組織液弄臟有菌區(qū)12,保證教學用手術衣100的整體潔凈,同時地,也便于教學用手術衣100的清洗方便,有利于其重復使用。
而為了進一步保證開叉結構15的功用的同時,并避免其結構設置影響教學用手術衣100的正常使用,開叉結構15設置在衣服本體10的下擺14的背面,開叉結構15設有兩條,分別位于下擺14的左右兩側。而開叉結構15的長度為25mm-35mm,優(yōu)選為27mm或者30mm,以此保證開叉結構15能較好地實施其受力張開而卸去作用力的功用。
請參閱圖1,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具有上述的實施內容,而在本實施例中,教學用手術衣100還包括位于上裝13的上身部分131的正面的口袋30,以使學員可將其手部置于其上,而使手部得到有效放松。
而進一步地,為了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該口袋30設于上裝13的正面;同時地,該口袋30為采用吸濕材料,由此,可使濺上其上的血液或組織液被吸收凝固,而不能往下流淌至地面,以致弄臟手術室環(huán)境;還有的是,該無菌區(qū)11覆蓋口袋30表面,以使口袋30具有抗菌殺毒的功能。
另外,為了便于生產設計,該口袋30為規(guī)則幾何圖形形狀;較佳地,該口袋30的縱向截面為規(guī)則多邊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
請參閱圖2和圖3,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教學用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可打開其內部的開縫40、及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使位于開縫40兩側端的衣服本體10的部分連接的連接結構50,而較佳地,開縫40為沿衣服本體10的上端延伸至衣服本體10的下端,以便于學員的穿著和脫掉。
而連接結構50包括設于位于開縫40一端的衣服本體10上的第一連接件51、及設于位于開縫40另一端的衣服本體10上并可與第一連接件51連接配合的第二連接件52,由此,在需要使位于開縫40兩側端的衣服本體10的部分連接,只要直接地使第一連接件51與第二連接件52連接配合即可,簡單方便;而需要使衣服本體10的內部打開以便于學員脫掉,也是直接使第一連接件51與第二連接件52分離即可。
為了簡化結構及便于取材,第一連接件51為第一系帶,而第二連接件52為第二系帶,而該第一系帶與第二系帶可以獨立設置,也可相連一起,以形成一整體,同時地,該整體系帶的兩端部需要分別位于開縫40的兩側端,以便于學員操作。
請參閱圖1,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教學用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上以供學員使衣服本體10收緊的收緊結構60,而較佳地,該收緊結構60為一收腰系帶,以利于設計制造,同時地,也有利于學員收腰束緊。
請再參閱圖1,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教學用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端以吸收學員頭部產生的汗液并防止該汗液往下流的吸汗結構70;較佳地,而為了簡化結構,該吸汗結構70為環(huán)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裝13的衣領位置處上的吸汗領圈,而該吸汗領圈可采用吸汗面料制成,以此保證其吸汗性及學員的舒適性。
請繼續(xù)參閱圖1,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其結合上述實施例的實施方式,且在本實施例中,教學用手術衣100還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的上裝13的背面上的透氣結構(圖中未標示),以借由透氣結構的設置,可使到學員通風透氣,不會產生悶熱感,大大提高其舒適感。
優(yōu)選地,透氣結構包括面料、及與面料復合一起的透氣薄膜,其中,該透氣薄膜為PTFE膜,由此,所形成的透氣結構具有獨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結構內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結構孳生霉菌,并保持人體始終干爽。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透氣結構包括涂覆于衣服本體10背面上的透氣涂層,其中,該透氣涂層為微孔性涂層,而微孔性涂層主要是使聚氨酯在成膜過程中形成微孔,這些微孔直徑能阻止水滴而允許水蒸氣分子通過,由此,可獲得防水透氣性,提高學員的穿著時的舒適感。
作為本實施例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透氣結構包括設于衣服本體10背面上的多個網格狀的透氣孔,以此,可有效地保證教學用手術衣的透氣效果,而且其結構簡單,便于生產設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