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旋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控裝置,由其涉及一種可用于涂擦的多功能旋控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旋控裝置的種類很多,特別是用于涂擦的旋控裝置,結構復雜, 使用、攜帶不方便,為了更加方便使用者,設計者對涂擦旋控裝置進行優(yōu)化改進,滿足使用者的使用要求。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克服了上述涂擦旋控裝置所存在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性能好,攜帶方便的多功能旋控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通過一下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多功能旋控裝置,包括蓋體、中間殼體和底座體,中間殼體的上部設置有蓋體,中間殼體的下部設置有底座體,中間殼體的上設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設置有通孔,限位板將中間殼體分隔為上筒體和下筒體,下筒體上設置有上旋槽,下筒體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卡槽,限位板的通孔內設置有螺旋桿體,螺旋桿體上設置有桿座,桿座內設置有功用體,螺旋桿體上設置有旋口,底座體上設置有嵌入體,嵌入體上設置有限位凸起,底座體的內部設置有限位體,底座體上設置有下旋槽,中間殼體的下筒體上設置的上旋槽與底座體上設置的下旋槽之間設置有旋轉控體,旋轉控體上設置有上桿體、齒旋體、螺桿孔和下桿體,上桿體上設置有旋卡;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底座體的嵌入體上設置的限位凸起與中間殼體的下筒體上設置的卡槽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中間殼體設置的上筒體與螺旋桿體上設置有桿座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中間殼體的下筒體與底座體的嵌入體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中間殼體的限位板上設置的通孔與螺旋桿體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桿座與功用體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螺旋桿體上設置的旋口與旋轉控體的上桿體上設置的旋卡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螺旋桿體與旋轉控體上設置的螺桿孔相匹配;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旋轉控體上設置的下桿體與底座體上設置的限位體相匹配; 作為優(yōu)選,多功能旋控裝置的底座體上設置的下旋槽和中間殼體上設置的上旋槽與旋轉控體上設置的齒旋體相匹配。通過以上敘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1.螺旋桿體上桿座與功用體的相匹配設置,功用體可為橡皮、會彩筆等涂擦裝置,可將功用體限定;2.螺旋桿體上旋口與旋轉控體的上桿體上旋卡的匹配設置,螺旋桿體與旋轉控體上螺桿孔的匹配設置,螺旋桿體通過旋口從旋卡進入螺桿孔,在旋轉控體的齒旋體的帶動下,螺旋桿體可在螺桿孔內上下旋動, 以帶動螺旋桿體上桿座以及功用體上下運動,增強了旋控裝置的使用性能,方便了使用者; 3.中間殼體上限位板、通孔、上筒體的共同設置,螺旋桿體穿過限 位板上設置的通孔上下旋動,螺旋桿體上桿座以及功用體設置在上筒體內,上筒體對功用體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防止功用體受到破壞;4.底座上嵌入體以及限位凸起與中間殼體的下筒體以及卡槽的相匹配設置,可將旋轉控體限定;5.中間殼體的下筒體的上旋槽與底座體下旋槽與旋轉控體齒旋體的相匹配設置,可將齒旋體限定,方便可使用者;6.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性能好,有利于推廣應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解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實施例如圖1和2所示,一種多功能旋控裝置,包括蓋體1、中間殼體2和底座體 13。中間殼體2的上部設置有蓋體1。中間殼體2的上設置有限位板3,限位板3上設置有通孔4,限位板3將中間殼體2分隔為上筒體5和下筒體6,下筒體6上設置有上旋槽8,下筒體6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卡槽7。中間殼體2的下部設置有底座體13。底座體13上設置有嵌入體15,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與底座體13的嵌入體15相匹配。嵌入體15上設置有限位凸起16,底座體13的嵌入體15上設置的限位凸起16與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上設置的卡槽7相匹配。底座體13的內部設置有限位體14,底座體13上設置有下旋槽17。 中間殼體2的限位板3的通孔4內設置有螺旋桿體9,中間殼體2的限位板3上設置的通孔4與螺旋桿體9相匹配。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桿座10,中間殼體10設置的上筒體5與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桿座10相匹配。桿座10內設置有功用體11,桿座10與功用體11相匹配。螺旋桿體9上桿座10與功用體11的相匹配設置,功用體11可為橡皮、會彩筆等涂擦裝置,可將功用體11限定。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旋口 12。中間殼體2上限位板3、通孔4、 上筒體5的共同設置,螺旋桿體9穿過限位板3上設置的通孔4上下旋動,螺旋桿體9上桿座10以及功用體11設置在上筒體5內,上筒體5對功用體11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防止功用體11受到破壞。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上設置的上旋槽8與底座體13上設置的下旋槽 17之間設置有旋轉控體18。底座體13上嵌入體15以及限位凸起16與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以及卡槽7的相匹配設置,可將旋轉控體18限定。旋轉控體18上設置有上桿體19、齒旋體23、螺桿孔21和下桿體22,上桿體19上設置有旋卡20。螺旋桿體9上設置的旋口 12 與旋轉控體18的上桿體19上設置的旋卡20相匹配。螺旋桿體9與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螺桿孔21相匹配。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下桿體22與底座體13上設置的限位體14相匹配。底座體13上設置的下旋槽17和中間殼體2上設置的上旋槽8與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齒旋體23相匹配。螺旋桿體9上旋口 12與旋轉控體18的上桿體19上旋卡20的匹配設置,螺旋桿體9與旋轉控體18上螺桿孔21的匹配設置,螺旋桿體9通過旋口 12從旋卡20進入螺桿孔21,在旋轉控體18的齒旋體23的帶動下,螺旋桿體9可在螺桿孔21內上下旋動,以帶動螺旋桿體9上桿座10以及功用體11上下運動,增強了旋控裝置的使用性能, 方便了使用者。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上上旋槽8與底座體13下旋槽17與旋轉控體18 齒旋體23的相匹配設置,可將齒旋體23限定,方便可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性能好,便于攜帶,有利于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旋控裝置,包括蓋體(1)、中間殼體(2)和底座體(13),所述的中間殼體 (2)的上部設置有蓋體(1),所述的中間殼體(2)的下部設置有底座體(1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間殼體(2)的上設置有限位板(3),所述的限位板(3)上設置有通孔(4),所述的限位板(3)將中間殼體(2)分隔為上筒體(5)和下筒體(6),所述的下筒體(6)上設置有上旋槽(8),所述的下筒體(6)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卡槽(7),所述的限位板(3)的通孔(4) 內設置有螺旋桿體(9),所述的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桿座(10),所述的桿座(10)內設置有功用體(11),所述的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旋口(12),所述的底座體(13)上設置有嵌入體(15),所述的嵌入體(15)上設置有限位凸起(16),所述的底座體(13)的內部設置有限位體(14),所述的底座體(13)上設置有下旋槽(17),所述的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上設置的上旋槽(8)與底座體(13)上設置的下旋槽(17)之間設置有旋轉控體(18),所述的旋轉控體(18)上設置有上桿體(19)、齒旋體(23)、螺桿孔(21)和下桿體(22),所述的上桿體(19)上設置有旋卡(2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體(13)的嵌入體 (15)上設置的限位凸起(16)與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上設置的卡槽(7)相匹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殼體(2)設置的上筒體(5)與螺旋桿體(9)上設置有桿座(10)相匹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殼體(2)的下筒體(6)與底座體(13)的嵌入體(15)相匹配。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間殼體⑵的限位板⑶上設置的通孔⑷與螺旋桿體(9)相匹配。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座(10)與功用體 (11)相匹配。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桿體(9)上設置的旋口(12)與旋轉控體(18)的上桿體(19)上設置的旋卡(20)相匹配。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桿體(9)與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螺桿孔(21)相匹配。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下桿體(22)與底座體(13)上設置的限位體(14)相匹配。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體(13)上設置的下旋槽(17)和中間殼體(2)上設置的上旋槽(8)與旋轉控體(18)上設置的齒旋體(23) 相匹配。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旋控裝置,包括蓋體、中間殼體和底座體,中間殼體的上部設置有蓋體,中間殼體的下部設置有底座體,中間殼體的上設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上設置有通孔,限位板將中間殼體分隔為上筒體和下筒體,下筒體上設置有上旋槽,下筒體的內部側壁上設置有卡槽,限位板的通孔內設置有螺旋桿體,螺旋桿體上設置有桿座,桿座內設置有功用體,底座體上設置有嵌入體,嵌入體上設置有限位凸起,底座體的內部設置有限位體,底座體上設置有下旋槽,中間體的下筒體上設置的上旋槽與底座體上設置的下旋槽之間設置有旋轉控體,旋轉控體上設置有上桿體、齒旋體、螺桿孔和下桿體,上桿體上設置有旋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性能好,有利于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B43K23/00GK202115212SQ20112023314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楊永良 申請人:楊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