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印版夾持設(shè)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96828閱讀:27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印版夾持設(shè)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印版夾持設(shè)備,用于在印版交換過程中從印版滾筒取出舊版。
背景技術(shù)
在公開號No.2000-255031(參考文獻1)的日本專利中公開了這種類型的印版夾持設(shè)備。在參考文獻1中公開的這種設(shè)備包括一個安裝在暗盒內(nèi)用于收集舊版的托架,并且通過一個驅(qū)動裝置,使托架能夠垂直移動,一個由托架軸向支撐的固定輥子,和一個能夠接觸和脫離固定輥子,并能通過一個偏壓設(shè)備反向接觸固定輥子的可移動輥子。當托架位于一個下面位置時,可移動輥子與固定輥子分離。當托架向前移動時,通過偏壓設(shè)備的偏壓力,使可移動輥子反向接觸固定輥子。
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當通過一個印版滾筒的版夾持裝置,釋放印版的一端時,將該版被釋放的一端進給到固定輥子與可移動輥子之間的一個位置上。接著,當托架向前移動時,通過偏壓設(shè)備的偏壓力,使可移動輥子反向接觸固定輥子,致使這兩個輥子夾持了印版的一端。當托架向上移動時,被夾持的版也向前移動,并且被卸下。
在上述的傳統(tǒng)的版夾持設(shè)備中,當由可移動輥子和固定輥子夾持的印版向前移動時,通過印版自身重量,或當將印版從版夾中移出時,由于印版和版夾間產(chǎn)生摩擦力,通過一個作用于印版移動的相反方向上的力,使這兩個輥子有時沿著與卸下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zhuǎn)。在這個例子中,印版發(fā)生了彎曲變形,以至于印版沒有脫離印版滾筒,相應地,印版的彈性還原力可能會使印版夾持裝置斷裂,這不是所希望的。變形印版也可能會進入墨輥子中,反向接觸并損壞印版滾筒,這同樣也不是所希望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印版夾持設(shè)備,用于阻止這個設(shè)備本身、輥子或類似的器件發(fā)生斷裂或損壞。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此提供一個印版夾持設(shè)備,該設(shè)備包括一個用于夾持從印版滾筒上卸下的一個舊版的印版夾持裝置,和一個在夾持卸下舊版的第一位置與遠離印版滾筒的第二位置之間,用于移動印版夾持裝置的驅(qū)動裝置,其中印版夾持裝置又包括一個支撐部件,一個由支撐部件可轉(zhuǎn)動地,軸向支撐的第一轉(zhuǎn)動部件,一個由支撐部件軸向支撐,并可移動和可轉(zhuǎn)動的第二轉(zhuǎn)動部件,用于移動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并使之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接觸和分離的移動裝置,和一個單向離合器,當通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夾持舊版時,至少允許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中之一沿第一方向旋轉(zhuǎn),使舊版與印版滾筒分離,并且限制至少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中之一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轉(zhuǎn)。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裝有一個印版夾持設(shè)備的單張紙輪轉(zhuǎn)式印刷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A為圖1中所示的單張紙輪轉(zhuǎn)式印刷機上的一個印版滾筒的結(jié)構(gòu)側(cè)視示意圖;圖2B為用于圖1中所示的單張紙輪轉(zhuǎn)式印刷機上的一個印版的透視圖;圖3為組成圖1中所示的單張紙輪轉(zhuǎn)式印刷機的一個印刷單元的部分剖面前視圖;圖4為沿圖3中IV-IV些一個剖面圖;圖5為沿圖3中的V-V線一個剖面圖;圖6為圖5中的一個部分Ⅵ的放大圖;圖7為沿圖3中的一個部分Ⅶ的放大圖;圖8為沿圖7中的Ⅷ-Ⅷ線一個剖面圖;圖9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解釋印版夾持設(shè)備的垂直移動的說明圖;
圖10為沿圖3中的X-X線的一個剖面圖;圖11A為沿圖10中的一個部分Ⅺ放大圖;圖11B為通過在圖11A中加入一個氣缸后的視圖;圖12為圖3中的一個部分Ⅻ的放大圖;圖13為沿圖12中的XIII-XIII線的一個剖面圖;圖14為沿圖3中的XIIII-XIIII線的一個剖面圖;圖15為圖14中的部分XV的一個放大圖;圖16為圖14中的部分XVI的一個放大圖;圖17A為在向上移動安全蓋的狀態(tài)下,一個供氣設(shè)備的線路圖;圖17B為在向下移動安全蓋的狀態(tài)下,供氣設(shè)備的線路圖;圖17C為在下限夾緊安全蓋的狀態(tài)下,供氣設(shè)備的線路圖;圖17D為在下限夾緊安全蓋的狀態(tài)下,供氣設(shè)備的另一種模式的線路圖;圖18為在圖1中所示的印版進給單元的滾筒控制器的結(jié)構(gòu)圖;圖19為在完成新版供應準備的狀態(tài)下,一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0為在將舊版從印版滾筒的后邊緣印版夾持裝置上移出狀態(tài)下,一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1為在將舊版插入印版夾持設(shè)備中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2為在印版夾持設(shè)備位于第一位置上并夾持舊版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3為印版夾持設(shè)備將舊版從印版滾筒中移出,并使之位于遠離印版滾筒的第二個位置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4為在印版進給單元靠近印版滾筒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5為在當印版夾持設(shè)備夾持印版時,印版夾持設(shè)備向下移動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6為在印版夾持設(shè)備已經(jīng)釋放印版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7為在將一個新版從印版進給單元插入印版滾筒的前部邊緣印版夾持裝置中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圖28為在新版安裝在印版滾筒上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及圖29為在將舊版卸下的狀態(tài)下,打印單元的側(cè)視圖;具體實施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將參考圖1至29描述一個印版夾持設(shè)備。如圖1所示,一個單張紙輪轉(zhuǎn)式印刷機1包括一個用于進紙的進紙器2,用于在所進入的紙上印刷的四種不同顏色的印刷單元3A至3D,和一個用于堆疊從印刷單元3D出來的紙的輸出單元4。一個印版滾筒5由一對相對的框架可轉(zhuǎn)動地固定,并且在其上裝有一個印版,印刷單元3A至3D中都分別裝有一個印版滾筒5。安全蓋6A至6D作為可移動部件,分別安裝在印刷單元3A至3D的輸出側(cè)上。安全蓋6A至6D分別由印刷單元3A至3D支撐,以至于它們能夠通過氣缸30垂直移動。當每個安全蓋6A至6D都向上移動時,安全蓋就打開了相應的印版滾筒5的前部。當每個安全蓋6A至6D都向下移動時,安全蓋就關(guān)閉了相應的印版滾筒5的前部。
印版進給單元的一個滾筒控制器10安裝在吸氣泵11和各個空氣導管12A至12D之間。控制器10分別通過空氣導管12A至12D、斷開/連接裝置145A至145D和空氣導管13A至13D,將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選擇地供向安裝在印刷單元3A至3D上的印版進給單元100的吸力墊102(圖10)。
印版夾持裝置的一個氣缸控制器15安裝在排氣泵16和各個空氣導管17A至17D之間??刂破?5分別通過空氣導管17A至17D、斷開/連接裝置145A至145D和空氣導管18A至18D,將從排氣泵16排出的空氣選擇地供向安裝在各個印刷單元3A至3D上的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的氣缸41(圖3)和氣缸113(圖3)上。氣缸113能夠引起吸力墊102與印版滾筒5的接觸或分離。
如圖2A所示,一個凹槽21沿滾筒軸線方向延伸,并形成在印版滾筒5的外表面的一個部分上。一個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或夾緊裝置)22和一個后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或夾緊裝置)23都安裝在這個凹槽21中。如圖2B所示,印版25的前部邊緣包括一個帶有一個弓形底部的U形定位凹槽26a,和一個矩形定位凹槽26b。印版25有一個位于其后部邊緣,彎曲成直角的彎曲部分27。
參考圖3和4將描述安全蓋6。如圖3所示,安全蓋6包括三個蓋,即上、中和下蓋6a、6b和6c。這三個蓋6a、6b和6c彼此順序連接,并通過相應的氣缸30一起垂直移動。
更具體地說,兩對導向棒32垂直延伸,并固定在每個印刷單元3A至3D的一對框架31相對側(cè)面上。如圖4所示,導向槽32a每個都具有一個V形部分并且形成在導向棒32的相對表面上,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箭頭C-D方向)。通過支撐部件(未畫出),蓋6a、6b和6c固定在一對垂直延伸的可移動棒33上。
如圖4所示,四個連接部件34中的每個的一端都固定在相應的可移動棒33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一端上。輥子36與相應的導向棒32的導向槽32a可以接合,通過垂直從每個連接部件34的另一端伸出的一根軸35可旋轉(zhuǎn)地支撐輥子36。由導向棒32和導向部件(未畫出)支撐可移動棒33,并使之能夠垂直移動。
如圖3所示,通過支撐部件(未畫出),氣缸30的下端固定在這對框架31的內(nèi)邊上,氣缸30的桿30a的上端固定在可移動棒33上。當桿30a向上或正向(向前)移動時,安全蓋6通過可移動棒33向上移動,并打開了印版滾筒5的前表面。當檢測開關(guān)38檢測到安全蓋6的下蓋6c的下端時,對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和163(圖17A至17D)輸出一個切換信號。當切換信號輸出時,驅(qū)動電磁閥160切換端口P,即從一個端口A到一個端口B,開關(guān)電磁閥163切換端口P,即從一個端口P1至一個端口P2。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都固定在安全蓋6的中蓋6b上,并且印版進給單元100是由下蓋6c可轉(zhuǎn)動或擺動地支撐。
參考圖3和圖5至9將描述印版夾持設(shè)備。如圖3所示,一對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都固定在中蓋6b內(nèi),并且當中蓋6b垂直移動(沿箭頭C-D方向)時,也進行移動。由于這對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具有相同的結(jié)構(gòu),這個結(jié)構(gòu)使用相同的組成部分,因此,將描述一個印版夾持裝置40A。在需要時,將描述另一個印版夾持裝置40B。
如圖6和7所示,印版夾持裝置40A包括一個支撐部件42,通過將氣缸41作為一個印版操作裝置的致動構(gòu)件,使支撐部件42移動接近或遠離印版滾筒5,一個由支撐部件42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的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一個能夠接近和脫離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的第二轉(zhuǎn)動支撐部件44,和能夠調(diào)節(jié)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的旋轉(zhuǎn)方向的單向離合器45和46。
不同于氣缸30,氣缸41被稱為無桿氣缸,其中,通過來自排氣泵16的排出空氣,使一個可移動磁鐵47垂直移動。如圖6所示,氣缸41垂直延伸,并與中蓋6b平行。通過托架48和49,氣缸41的上下兩端都與導向板50一起緊緊固定在中蓋6b上。
導向板50以某一個間距平行于中蓋6b,并沿垂直方向延伸。導向板50的下端與中蓋6b一起形成一個插口51,通過這個插口51,能夠?qū)⒁粋€舊版25A插入,導向板50的上端與中蓋6b一起形成一個卸口52,通過這個卸口52,能夠?qū)⒁粋€舊版25A卸下。一個導向部件53安裝在插口51的下面,引導由印版滾筒5的后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3釋放的舊版25A的后部邊緣到插口51。
如圖7所示,平行六面體可移動元件55A由氣缸41支撐,以便可以垂直移動,并在其中心有一個裝配插口55a,該插口用于氣缸41的裝配與插入。一個環(huán)形磁鐵56埋在可移動元件55A中,并環(huán)繞可移動磁鐵47。當可移動磁鐵47垂直移動時,由于可移動磁鐵47吸引磁鐵56,所以可移動元件55A也垂直移動。
如圖8所示,一個帶有一個垂直延伸的凹槽58a的附板58安裝在可移動元件55A的一個側(cè)表面上。通過一個支撐板60,一個垂直延伸的防轉(zhuǎn)動金屬夾緊裝置59將其一端固定在框架31上,并且其另一端有一個彎曲部分59a。彎曲部分59a接合在附板58的凹槽58a內(nèi),用于限制可移動元件55A圍繞氣缸41的軸線轉(zhuǎn)動。
如圖6和8所示,平板狀支撐部件42固定在可移動元件55A的另一個表面上,與中蓋6b垂直。如圖7所示,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由垂直從支撐部件42立出或伸出的一根軸62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單向離合器45插在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和軸62之間。單向離合器45能使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只按照圖6中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并限制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按照圖6中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當從其側(cè)表面看,V形杠桿64的中心是通過垂直從支撐部件42立出或伸出的一個小軸65軸向,樞軸轉(zhuǎn)動地支撐。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是通過垂直從杠桿64的一端伸出或豎立的一個小軸66(圖7)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由杠桿64的另一端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一個輥子67。單向離合器46插在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和小軸66之間。單向離合器46能使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只按照圖6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并限制圖6中的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按照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因此,當?shù)诙D(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相對接觸,致使這兩個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夾持舊版25A時,單向離合器45和46允許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沿從印版滾筒5中移出舊版25A的方向轉(zhuǎn)動,并限制它們沿與移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動。
如圖6所示,輥子67與固定在中蓋6b內(nèi)側(cè)的停止器69相對接觸。一個彈簧固定(spring catching)部件70向上延伸,并固定在支撐部件42的上端。一個拉伸螺旋彈簧71延伸在彈簧固定部件70的上端和杠桿64的一端之間。以小軸65作為樞軸中心,拉伸螺旋彈簧71的拉力沿圖6中的逆時針方向偏壓杠桿64。由此,輥子67與停止器69相對接觸,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分離。
在這個狀態(tài)下,由于可移動元件55A向上(箭頭C的方向)移動,當支撐部件42向上移動時,杠桿64也向上移動。這時,當輥子67與接觸停止器69相對接觸時,以小軸65作為樞軸中心,拉伸螺旋彈簧71的拉力沿逆時針方向使杠桿64樞軸轉(zhuǎn)動。當可移動元件55A進一步向上移動,并且輥子67與停止器69分離時,拉伸螺旋彈簧71的拉力沿逆時針方向使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樞軸轉(zhuǎn)動,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緊靠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致使停止了在樞軸上轉(zhuǎn)動操作。
為了描述方便,當?shù)诙D(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緊密接觸時的支撐部件42的位置在下文中將稱為第一位置。為了描述方便,當可移動元件55A移動至上限(即圖6中的雙點劃線所示)時,在下文中,將可移動元件55A已到達的位置稱為第二位置。輥子67、杠桿64、停止器69、拉伸螺旋彈簧71和移動杠桿64的氣缸41形成一個能夠使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接觸和分離的移動裝置。
至此已經(jīng)描述了這個印版夾持裝置40A?,F(xiàn)在將描述這對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9所示,在可移動部件55A和55B彼此相對的邊上,由中蓋6b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輥子73和74,中蓋6b位于與可移動元件55A的垂直移動的移動端限相應的位置上,并且輥子75和76是由中蓋6b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中蓋6b位于與可移動元件55B的垂直移動的移動端限相應的位置上。輥子73與75彼此相對,輥子74與76彼此相對。
通過輥子73和76,一根線77傾斜地延伸在可移動元件55A的上端與可移動元件55B的下端之間。通過輥子74和75,一根線78傾斜地延伸在可移動元件55A的下端與可移動元件55B的上端之間。換句話說,這兩根線77和78用一種交叉方式連接這對可移動部件55A和55B。
因此,當可移動部件55A向上移動時,通過線78,與可移動部件55A互鎖的可移動部件55B也向上移動,這樣,這兩個可移動部件55A和55B彼此同步移動。當可移動部件55A向下移動時,通過線77,與可移動部件55A互鎖的可移動部件55B也向下移動,這樣,這兩個可移動部件55A和55B彼此同步移動。因此,這兩個可移動部件55A和55B同時移動,并保持相同的高度。
參考圖3和圖10至13,將描述印版插入裝置。參考圖10,以一個離中蓋6b的外表面預定的距離,一對桿狀的導向棒92和93彼此平行延伸,以至于它們的軸線沿著中蓋6b橫向的方向延伸。導向棒92的兩端和導向棒93的兩端都是分別通過支撐部件92a和93a支撐在中蓋6b的上下部分上。一個矩形窗95沿水平方向(蓋的寬度方向)伸出,并形成在下蓋6c的上部上。在與窗口95的下端相應的位置上,通過一個支撐板97,將一對定位銷96固定在下蓋6c上。在將新版25B安裝到印版滾筒5之前,將新版25B的定位槽口26a和26b接合到定位銷96上,以便新版25B的下端由定位銷96支撐。
如圖11A所示,印版進給單元100作為一個擺動部件,包括一個可選擇地覆蓋窗口95的擺動板101,多個吸引新版25B并作為印版處理裝置的致動部件的吸力墊102,一個用于接受從印版滾筒5上移出的舊版的印版接受部件103,和一個用于使擺動板101擺動的銷子105。擺動板101有一個長的矩形,其外部尺寸略小于窗口95外部的尺寸,并且一對相對的棒107分別安裝在擺動板水平方向的兩端上。擺動板101在其下部有多個用于露出吸力墊102的長孔101a。
由于棒107的上部由垂直從下蓋6c上伸出和延伸的樞軸108樞軸支撐,因此擺動板101由中蓋6c支撐,并圍繞作為樞軸中心的樞軸108可轉(zhuǎn)動。如圖3所示,當將固定在下蓋6c上的氣缸113作為印版處理裝置的致動部件致動時,通過在擺動板101后邊上的夾緊器具112,由夾緊器具112夾緊的吸力墊102在長孔101a內(nèi)垂直(箭頭C-D方向)移動,也就是說,沿著靠近和遠離印版滾筒5的方向。吸力墊102連接到空氣導管13,以至于能夠從吸氣泵11上將吸氣供應給它們。
如圖11A所示,印版接受部件103有一個L形狀的部分,通過棒107,將印版接受部件103固定在擺動板101的后部,并且印版接受部件103有一個帶有上開口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如圖11B和12所示,通過一個支撐板110,將銷子105固定在棒107上,并且銷子105從印版進給單元100的邊部部分上伸出。
參考圖10、11B和12,將描述使印版進給單元100擺動的氣缸。如圖12所示,通過一個托架或類似的結(jié)構(gòu),將一個支撐板115固定在印刷單元的框架31上,并且由固定在支撐板115上的固定元件116軸向支撐一根小軸117,致使能夠露出小軸117的兩端。通過一對從其向下伸出的相對的絞鏈121,由小軸117樞軸支撐用于使印版進給單元100擺動的一個氣缸120。一個接合部件123固定在氣缸120的一根桿122的遠端,一個U槽123a作為第一凹槽,與銷子105接合,并形成在接合部件123的上端。銷子105與U槽123a形成一個接合/分離裝置。
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如圖11B中實線所指示,當氣缸120的桿122向后移動時,在印版進給單元100內(nèi),銷子105與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印版進給單元100覆蓋了窗口95,那就是說,印版進給單元100位于一個遠離印版滾筒5的等待位置。如雙點劃線所示,當氣缸120的桿122向前移動時,通過與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銷子105,以樞軸108作為樞軸中心,逆時針轉(zhuǎn)動印版進給單元100。因此,印版進給單元100的下端位于一個靠近印版滾筒5的操作位置上,并且如圖10所示,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向插口51方向移動。
參考圖10,將描述用于將新版的后部邊緣插入印版滾筒中的壓輥128。一根驅(qū)動軸125可轉(zhuǎn)動地支撐在一對框架31之間,并通過一根杠桿和驅(qū)動器(未畫出)的作用而轉(zhuǎn)動。一對相對的支撐臂126(其中一根支撐臂126未畫出)的每根的一端都固定在驅(qū)動軸125的相應的一端上,軸127在支撐臂126的另外兩端間水平延伸。多個壓輥128排列在軸向方向上,平行于軸127。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當驅(qū)動軸125按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時,壓輥128與印版滾筒5的外表面相對接觸。
參考圖12和13,將說明一種用于印版進給單元100限制擺動和取消擺動限制的結(jié)構(gòu)。如圖13所示,擺動限制部件136有一個作為第二凹槽的接合槽136a,并且擺動限制部件136固定在印版進給單元100的棒107上。如圖12所示,從其前面觀察,接合杠桿1 38有一個V形狀,并由垂直從下蓋6c上伸出或延伸的一根小軸139可轉(zhuǎn)動地支撐,在其一端上,有一個用于接合擺動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的接合部分138a。拉伸螺旋彈簧141位于固定在下蓋6c上的一個彈簧固定部件140與接合杠桿138的另一端之間延伸并且固定,其彈簧力偏壓接合杠桿138,使之以小軸139為軸心沿圖12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鎖定銷142固定在支撐板115上,并安裝在接合杠桿138的接合部分138a和擺動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之間。接合杠桿138和與其接合的接合槽136a形成一個擺動限制裝置,用于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限制印版進給單元100的擺動。接合杠桿138和鎖定它的鎖定銷142形成一個擺動限制取消裝置,用于在安全蓋6向下移動時取消印版進給單元100的擺動限制。
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當安全蓋6向下移動,并覆蓋印版滾筒5的前部時,接合杠桿138由鎖定銷142鎖定,平衡于拉伸螺旋彈簧141的彈簧力,以小軸139為軸心,沿圖12中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接合部分138a與擺動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脫離,不再與其接合,致使印版進給單元100能夠以樞軸108為軸心進行擺動。
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并打開印版滾筒5的前部時,隨著鎖定銷142鎖定,接合杠桿138和印版進給單元100與下蓋6c一起向上移動,致使接合杠桿138的接合部分138a脫離鎖定銷142。因此,接合杠桿138在拉伸螺旋彈簧141的彈簧拉力的作用下,以小軸139為軸心,沿圖12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由此接合部分138a與擺動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接合,并且相應地限制印版進給單元100以樞軸108為軸心的擺動。
參考圖14至16,將說明用于分斷和連接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和來自排氣泵16的排出空氣供給的分斷/連接裝置。參考圖15,用于阻斷或允許空氣流動的分斷/連接裝置包括一個作為第一連接部件的插座邊單元146,和一個作為第二連接部件的插頭邊單元147。插座邊單元146有兩個插座148和149。插座148和149有貫穿插座和插座中的閥體(未畫出)的通路148a和149a。
插座148和149的上端帶有作為第一連接部分并與通路148a和149a連通的凹槽148b和149b。插座148的下端連接與通路148a連通的空氣導管12,并且插座149的下端連接與通路149a連通的空氣導管17。
由夾緊器具151將這兩個插座148和149并排夾緊,并使用螺栓,通過固定部件152,將插座固定在夾緊器具151上。通過一個托架(未畫出),將夾緊器具151固定在框架31上。固定部件152有一個定位孔153,在將插頭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裝配在凹槽148b和149b之前,定位銷158接合在定位孔153中。
插頭邊單元147有兩個插頭154和155。插頭154和155有貫穿插頭和插頭中的閥體(未畫出)的通路154a和155a。在其下端,插頭154和155帶有作為第二連接部分,并與通路154a和155a連通的突起154b和155b。插座154的上端連接與通路154a連通的空氣導管13,并且座155的上端連接與通路155a連通的空氣導管18。由夾緊器具157將這兩個插座154和155并排夾緊,并將夾緊器具157固定在中蓋6b內(nèi)的下部。當中蓋6b垂直移動時,插頭邊單元147也移動。夾緊器具157有一個向下突出的定位銷158。
在這種結(jié)構(gòu)中,當通過氣缸30使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中蓋6b也向上移動。如圖16所示,當插座邊單元146保持固定不動,由于中蓋6b向上移動,因此插頭邊單元147也向上移動。所以,插頭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脫離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相應地也停止了從空氣導管12和17至空氣導管13和18的供氣。這時,安裝在插座148和149,插頭154和155上的自動開/關(guān)閥(未畫出)自動關(guān)閉通路148a和149a及154a和155a,從而限制了來自通路148a和149a及154a和155a的空氣流出。
在圖16的狀態(tài)下,當安全蓋6通過氣缸30向下移動時,插頭邊單元147也與中蓋6b一起向下移動,并且接近于插座邊單元146。這時,首先,插頭邊單元147的定位銷158與插座邊單元146的定位孔153接合。接著,插頭邊單元147進一步向下移動,以至于插頭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平穩(wěn)可靠地裝配在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內(nèi)。
參考圖17A至17D,將說明用于對氣缸30供氣的一個空氣供應開關(guān)裝置,其能使安全蓋6垂直移動。圖17A至17D只顯示了解釋這個裝置所需要的部件。
用于驅(qū)動氣缸30的電磁管閥160包括三個口A、B和P。A口通過空氣導管161連接氣缸30的進口,即一個端邊口30A,并能夠使安全蓋6向上移動。B口通過空氣導管162連接氣缸30的進口,即一個桿邊口30B,并能夠使安全蓋6向下移動。電磁閥160的P口連接電磁閥163的P口。
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是一種能進行開關(guān)操作的電磁閥,并能在從一種A口連接P口并且B口開口于大氣壓下的模式和一種B口連接P口并且A口開口于大氣壓下的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操作。開關(guān)電磁管閥163包括三個口P、P1和P2。P1口通過空氣導管164連接調(diào)節(jié)器166,P口通過空氣導管165連接調(diào)節(jié)器167。開關(guān)電磁閥163是一種能進行切換操作的電磁閥,并能在從一種P1口連接P口并且P2口關(guān)閉的模式和一種P2口連接P口并且P1口關(guān)閉的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操作。
用于調(diào)節(jié)壓力的調(diào)節(jié)器166是一個減壓閥,能夠?qū)碜员?68的排放氣體調(diào)節(jié)到高壓,并將這些氣體供應到開關(guān)電磁閥163的P1口上。調(diào)節(jié)器167是一個連接調(diào)節(jié)器166排放邊的減壓閥,將來自調(diào)節(jié)器166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一個相對的低壓,并將其供應到開關(guān)電磁閥163的P2口上。更具體地說,將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器166的排放空氣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大于一個能向上推動安全閥6的重量的力。將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器167的排放空氣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小于一個能向上推動安全閥6的重量的力。
參考圖18,將說明用于印版進給單元100的滾筒控制器10。四根管170A至170D中的每根的一端都連接吸氣泵11上。四根管170A至170D中的每根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到一個相應的止回閥171A至171D上。分別通過空氣導管172A至172D,將止回閥171A至171D分別連接到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A至173D上。在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A至173D中,每個都有兩個口P和A,且都是能夠在從一種A口開口于大氣下并且P口關(guān)閉的模式和一種A口連接P口的模式之間進行切換操作的電磁閥。A口連接空氣導管12。
分斷/連接裝置145A至145D都分別通過空氣導管13A至13D連接安裝在安全蓋6A至6D上的印版進給單元100的多個吸力墊102。當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沒有運行,并且其A口開放在大氣中時,空氣導管12和13的內(nèi)部壓力為大氣壓,并停止了從吸氣泵11至吸力墊102的吸氣供應。當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運行,并且其A口連接P口時,通過導管170、空氣導管172及空氣導管12和13,將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供應到吸力墊102上。
止回閥171通常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當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啟動并將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供應到吸力墊102上時,止回閥171才打開。當吸氣繼續(xù)供應,并且由于吸力墊102被吸到新版上,致使空氣導管172、12和13的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成負壓狀態(tài)時,止回閥171也打開。當將空氣導管172、12和13調(diào)節(jié)成負壓狀態(tài)時,例如,當另一個吸氣系統(tǒng)的一些空氣導管開放在大氣中,并且吸氣壓力降低時,止回閥171關(guān)閉。這樣就阻止了空氣在空氣導管172和管170之間流動,使空氣導管172、12和13處于負壓狀態(tài)。
參考圖22和25,將說明當印版夾持裝置40A的支撐部件42位于第一位置時,支撐部件42和印版接受部件103之間的距離與從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至舊版25A的下端長度之間的關(guān)系。當舊版25A由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夾持時,支撐部件42向上移動到第二位置。隨后,如圖25所示,支撐部件42向下移動,并再次定位在第一位置上。這時,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與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之間的距離為L1,當支撐部件42定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與舊版25A的下端之間的長度為L2,調(diào)節(jié)距離L1并使之小于長度L2。作為相對于距離L1和L2的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的位置,也可以使用支撐部件42的一個預定部分的位置。
參考圖19至29,將說明具有上述結(jié)構(gòu)的印版夾持設(shè)備的印版交換操作。如圖19所示,上、中和下蓋6a、6b和6c都位于低位置上,由中蓋6b和下蓋6c覆蓋印版滾筒5的前部。印版夾持裝置40A的支撐部件42位于一個低位置,并且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分離。
在這種狀態(tài)下,新版25B處于等待狀態(tài)。具體地說,在新版25B的前部邊緣(圖19中的下端)上的定位凹槽26a和26b與定位銷96接合,致使新版25B的下端由定位銷96支撐。隨后,新版25B的上部接觸導向棒92,并且印版進給單元100的吸力墊102吸引新版25B的下端。這種印版安裝操作是由四個印刷單元3A至3D(圖1)中的第一顏色印刷單元3A進行的。
這時,在第一顏色印刷單元3A中,將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A(圖18)從A口連接空氣導管12A模式切換到B口連接空氣導管12A模式下。在別的印刷單元3B至3D中,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B至173D保持在空氣導管12A連接A口的模式下。因此,通過導管170A及空氣導管172A、12A和13A,將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供應到第一顏色印刷單元3A的吸力墊102上。沒有將吸氣供應到別的印刷單元3B至3D的吸力墊102上。
當?shù)谝活伾∷卧?A的吸力墊102吸引新版25B,并提供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時,空氣導管172A、12A和13A的內(nèi)部處于負壓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二顏色印刷單元3B的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B從空氣導管12B連接A口的模式切換到空氣導管12B連接B口的模式下。接著,通過導管170B及空氣導管172B、12B和13B,將來自吸氣泵11的吸氣供應到第二顏色印刷單元3B的吸力墊102上。
這時,在第二顏色印刷單元3B的吸力墊102吸引新版25B之前,雖然在一段短時間內(nèi),空氣導管13B的內(nèi)部暫時處于大氣壓力下,但是,也暫時降低了吸氣泵11的吸氣壓力。由于將第一顏色印刷單元3A的空氣導管172A、12A和13A的內(nèi)部調(diào)節(jié)為負壓狀態(tài),如上所述,當吸氣泵11的吸氣壓力降低時,止回閥171A關(guān)閉。因此,止回閥171A堵住了空氣導管172A和導管170A之間的氣路,以至于能夠在空氣導管172A、12A和13A內(nèi)保持負壓狀態(tài)。
由于這個原因,由第一顏色印刷單元3A的吸力墊102吸引的新版25B不會與吸力墊102分離或引起一個位移。以相同的方式,將新版25B順序設(shè)定在等待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三和第四顏色印刷單元3C和3D的吸力墊102吸引新版25B。由于能夠用一個吸氣泵11將吸氣供應到多個印刷單元3A至3D的吸力墊102上,因此,可以降低生產(chǎn)成本,并且使這個裝置小型化。
在每個印刷單元3A至3D中,吸力墊102吸引舊版25A的下端,沿上、中和下蓋6a、6b和6c大體直線排列的吸力墊102和導向棒92支撐舊版25A。
接著,將舊版25A卸下。如圖20所示,更具體地說,從后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3和從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上釋放印版滾筒5。因此,安裝在印版滾筒5上的作為舊版25A的后部邊緣的彎曲部分27與印版滾筒5分離。在這種狀態(tài)下,印版滾筒5沿圖20所示的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將近一圈,然后停止,致使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對著印版進給單元100。這時,如圖21所示,舊版25A的彎曲部分27(遠端)從插口51進入印版夾持裝置40A,接著,經(jīng)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之間的一個部分,并從卸下口52上凸出。
當檢測到這種狀態(tài)時,通過空氣導管17、斷開/連接裝置145和空氣導管18,由印版夾持裝置的氣缸控制器15將來自排氣泵16的排出氣體供入印版夾持裝置40A的氣缸41中。接著,如圖22所示,驅(qū)動氣缸41,使支撐部件42從等待位置向上移動,杠桿64的輥子67與停止器69分離。因此,拉伸螺旋彈簧71的拉力使杠桿64轉(zhuǎn)動,向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方向偏壓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并使支撐部件42定位在第一位置。這時,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夾持了舊版25A。
隨后,氣缸41使支撐部件42進一步向上移動,由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夾持了舊版25A,所以舊版25A也向上移動。如圖23所示,舊版25A的下端(后部邊緣)脫離印版滾筒5的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并且支撐部件42位于作為上限的第二位置。
這時,由于單向離合器45和46安裝在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上,因此,允許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沿從印版滾筒5上分離舊版25A的方向轉(zhuǎn)動,并限制與從印版滾筒5上分離舊版25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轉(zhuǎn)動。其結(jié)果是,印版滾筒5的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可靠地釋放了舊版25A,在舊版25A從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上脫離之前,舊版25A不會彎曲變形,因此,阻止了印版夾持裝置40A的破裂或進入著墨輥造成的損傷。
由于從印版滾筒5上卸下的舊版25A只是由兩個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夾持移動,因此,簡化了結(jié)構(gòu)。在舊版25A的后部邊緣從印版滾筒5上卸下之后,直到脫離舊版25A的前部邊緣,通過印版滾筒5的轉(zhuǎn)動,將舊版25A插入印版夾持裝置40A,只有在舊版25A的前部邊緣將要脫離時,支撐部件42才向前移動。因此,能夠使支撐部件42的移動量最小,并且使驅(qū)動支撐部件42的氣缸41能夠小型化。
隨后,驅(qū)動氣缸120,使桿122(圖11B)向前移動,以至于與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銷子105向圖11B中的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移動。印版進給單元100以樞軸108為軸心,沿圖11B中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其下端接近印版滾筒5,并且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朝上。接著,如圖25所示,通過氣缸41,支撐部件42向下移動,杠桿64的輥子67與停止器69相對接觸。這時,就在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脫離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之前,支撐部件42位于其應在的第一位置上,并且由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支撐舊版25A的下端。
調(diào)節(jié)距離L1(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與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之間的距離)小于長度L2(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與舊版25A的下端之間的長度)。因此,在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位于第一位置之前,由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的轉(zhuǎn)動夾持的舊版25A的下端緊靠印版接受部分103a。隨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保持夾持舊版25A,直到支撐部件42向下移動并定位在第一位置上。
在這段時間內(nèi),當單向離合器45和46使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沿著從印版滾筒5上脫離舊版25A的方向轉(zhuǎn)動時,舊版25A的下端被印版接受部分103a推動。因此,當夾持舊版25A時,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轉(zhuǎn)動,舊版25A的下端緊靠印版接受部分103a,舊版25A向上移動。其結(jié)果是,能夠阻止舊版25A因被印版接受部分103a強力推動而損壞。
在第一位置上,當?shù)诙D(zhuǎn)動部件44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分離,釋放舊版25A時,舊版25A的下端必然緊靠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當這兩個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釋放舊版25A時,舊版25A沒有落在印版接受部分103a上,從而避免以其下端損傷印版接受部件103。
驅(qū)動軸125(圖10)由致動器(未畫出)樞軸轉(zhuǎn)動,并且相應地壓輥128與印版滾筒5的外表面相對接觸,如圖27所示。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吸力墊102通過氣缸113沿箭頭E的方向移動時,新版25B的下端(前部邊緣)進入印版滾筒5上的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內(nèi),并由前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2夾住。
隨后,將印刷單元3A至3D的氣流通道開關(guān)電磁閥173A至173D從A口連接空氣導管12的模式切換到B口連接空氣導管12的模式下,并且相應地,空氣導管13A至13D內(nèi)的氣壓也從負壓狀態(tài)切換到大氣壓狀態(tài)。其結(jié)果是,釋放了由吸力墊102吸住的新版25B。
接著,如圖28所示,印版滾筒5按逆時針軸向轉(zhuǎn)動,所以通過壓輥128,新版25B緊密接觸印版滾筒5的外表面。隨后,印版滾筒5大體轉(zhuǎn)動一圈,因此,通過壓輥128,將作為新版25B后部邊緣的彎曲部分27插入印版滾筒5的后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3中。其結(jié)果是,印版滾筒5的后部邊緣印版壓緊裝置23夾住了新版25B,并將新版25B安裝在印版滾筒5的外表面上。
隨后,如實線所示,氣缸120的桿122(圖11B)向后移動,致使與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接合的銷子105也移至如實線所示的一個位置上。因此,以樞軸108為軸心,印版進給單元100按圖29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并定位于從印版滾筒5上退出的等待位置上,以至于覆蓋了窗口95。最后,從設(shè)備的上部,將由印版接受部件103的印版接受部分103a支撐的舊版25A卸下。
由于通過這種方式,在由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釋放舊版25A之后,能夠卸下舊版25A,所以,在一段短時間內(nèi),能夠很容易地進行卸下操作。由于之前已經(jīng)通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而向上移動的舊版25A向下移動,并由印版接受部件103支撐。因此,舊版25A的下端由印版接受部件103支撐,其上端的高度降低一個相應于下降量的數(shù)量,從而提高了其卸下操作性能。
為了清潔或維護與檢查裝置40內(nèi)部的目的,將說明垂直移動安全蓋6的操作。當向上移動安全蓋6時,就啟動了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的一個電磁線圈,致使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切換到P口連接A口并且B口開口于大氣壓下的模式。也啟動了開關(guān)電磁閥163另外的電磁線圈,致使開關(guān)電磁閥163切換到P口連接P1口的模式(圖17A)下。如上所述,將排放氣體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大于推動安全蓋6的重量的力量。因此,當通過調(diào)節(jié)器166,將供到P1口的高壓氣體輸送到升高安全蓋6的端邊口30A時,通過氣缸30的桿30a,使安全蓋6向上移動。
當已經(jīng)向上移動的安全蓋6向下移動時,以與如上述向上移動的例子同樣的方式,將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切換到P口連接A口并且B口開口于大氣壓下的模式下。同時,也啟動了開關(guān)電磁閥163另外的電磁線圈,致使開關(guān)電磁閥163切換到P口連接P2口的模式(圖17B)下。如上所述,通過調(diào)節(jié)器167,將供到P2口的氣體的壓力調(diào)節(jié)到小于推動安全蓋6的重量的力量。即使當將低壓氣體輸送到升高安全蓋6的端邊口30A時,通過安全蓋6自身的重量,使安全蓋6向下移動。這時,通過平衡安全蓋6重量的低壓氣體,使安全蓋6緩慢地向下移動。這樣就緩和了安全蓋6下端與其它部件的撞擊力度,從而提高了安全蓋6的壽命。
當安全蓋6向下移動并定位在下限上時,檢測開關(guān)38(圖3)檢測到安全蓋6。啟動氣缸驅(qū)動電磁閥160的別的電磁線圈,致使電磁閥160切換到P口連接B口并且A口空口于大氣壓下的模式下。同時,也啟動了開關(guān)電磁閥163的電磁線圈,致使開關(guān)電磁閥163切換到P口連接高壓口P1的模式(圖17C)下。因此,通過來自高壓口P1的高壓氣體保持一種狀態(tài),其中,安全蓋6位于下限位置,即安全蓋6覆蓋并關(guān)閉印版滾筒5的前部。其結(jié)果是,能夠限制安全蓋6有意或錯誤地向上移動。
啟動開關(guān)電磁閥163另外的電磁線圈,致使開關(guān)電磁閥163切換到P口連接P2口的模式(圖17D)下。同樣在這種狀態(tài)下,也通過來自低壓口P2的高壓氣體保持一種狀態(tài),其中,安全蓋6位于下限位置,即安全蓋6覆蓋并關(guān)閉印版滾筒5的前部。其結(jié)果是,能夠限制安全蓋6有意或錯誤地向上移動。
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形成分斷/連接裝置145的插頭邊單元147(圖16)與中蓋6b一起向上移動。不管安全蓋6如何移動,固定在框架31上的插座邊單元146保持固定不變。因此,插頭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脫離與它們曾經(jīng)配合的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以至于堵住了空氣導管12和17輸往空氣導管13和18上的氣體。
根據(jù)這個實施例,沒有必要移動通過空氣導管12和17連接吸氣泵11和排氣泵16的插座邊單元146。將空氣導管12和17相應地固定在這個設(shè)備上,并且也不需要一個用于移動空氣導管12和17的空間。因此,空氣導管12和17的道路能夠在有限的空間確保。當安全蓋6移動時,自動分斷/連接來自與安全蓋6互鎖的氣泵11和16的氣體供應。因此,不需要這種通過檢測安全蓋6的移動而控制氣體供應的檢測裝置或控制裝置。
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自動堵住了通過空氣導管13連接的吸力墊102、通過空氣導管18連接的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的氣缸41和吸力墊102的氣缸113的氣體供應。因此,在安全蓋6向上移動,打開印版滾筒5的前部,并且停止印刷操作之后,吸力墊102不會錯誤地吸引印版,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也不會錯誤地夾持印版,或吸力墊102不會錯誤地移動,由此,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當安全蓋6從上面位置向下移動,并且插頭邊單元147與中蓋一起向下移動時,插頭邊單元147接近插座邊單元146。這時,插頭邊單元147的定位銷158接合在插座邊單元146的定位孔153中。此后,當插頭邊單元147進一步向下移動時,插頭154和155的突起154b和155b穩(wěn)定可靠地配合在插座148和149的凹槽148b和149b中。
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印版進給單元100和接合杠桿138(圖12)與安全蓋6一起向上移動,以至于接合杠桿138與鎖定銷142彼此分離。因此,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41的拉力,以小軸139為軸心,使接合杠桿138按圖12中的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于是,接合杠桿138的接合部分138a與擺動限制部件136的接合槽136a接合。
由于這個原因,當安全蓋6位于上面位置時,能夠阻止印版進給單元100有意或錯誤地擺動,并阻止錯誤地靠近別的構(gòu)件,致使能夠阻止損傷印版進給單元100。由于使印版進給單元100發(fā)生擺動的氣缸120是由固定框架31支撐,所以能夠使向上移動固定印版進給單元100的下蓋6c的氣缸30小型化。
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與氣缸120的接合部件123上的U槽123a接合的銷子105(圖11B)和印版進給單元100一起向上移動,致使U槽123a和銷子105彼此分離。通過這種方式,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打開印版滾筒5的前部時,U槽123a和銷子105彼此分離,因此印版進給單元100不會通過氣缸120錯誤地擺動。
通過接合部件123的U槽123a和安裝在印版進給單元100上的銷子105,印版進給單元100和氣缸120能夠彼此接合與分離。于是,不僅減少了部件的數(shù)量,而且簡化了結(jié)構(gòu)。同樣,當安全蓋6向上移動時,通過接合杠桿138,與其接合的接合槽136a和定位銷142,形成用于限制印版進給單元100擺動的擺動限制裝置。于是,不僅減少了部件的數(shù)量,而且簡化了結(jié)構(gòu)。
在這個實施例中,單向離合器45和46分別安裝在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3和44上。只要一個單向離合器安裝在至少一個轉(zhuǎn)動部件上,這已足夠了。印版夾持裝置40A和40B向上移動,并使舊版25A向上移動,此后,它們向下移動,將舊版25A防在印版接受部件103上。作為選擇,在舊版25A如圖23所示向上移動之后,操作員可選擇取出舊版25A。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不僅能夠可靠地將印版從印版滾筒內(nèi)取出,而且能夠阻止破壞或損傷印版夾持裝置、輥子及其它類似的部件。由于從印版滾筒卸下的印版只通過這兩個轉(zhuǎn)動部件夾持和移動,因此,簡化了結(jié)構(gòu),由于能夠使這兩個轉(zhuǎn)動部件的移動量最小化,所以就能夠?qū)Ⅱ?qū)動源小型化。
在印版夾持裝置釋放印版之后,能夠卸下這個印版。于是,能夠在一段短時間內(nèi)很容易地進行卸下操作。通過印版夾持裝置,使已經(jīng)向上移動的印版向下移動,并由印版接受部件支撐。使被支撐的印版上端的高度降低了一個對應于印版向下移動的量。這樣就提高了卸下的操作性能。
當通過印版夾持裝置釋放的印版由印版接受部件保持時,印版的下端總是與印版接受部件接觸,用于夾持印版的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可以沿著印版從印版滾筒中脫離的方向轉(zhuǎn)動。因此,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不會損壞印版。
權(quán)利要求
1.一個印版夾持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夾持從一個印版滾筒(5)上卸下的一個舊版(25A)的印版夾持裝置(40A,40B);和驅(qū)動裝置(41),在夾持卸下的舊版的第一位置和遠離印版滾筒的第二位置之間,用于移動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其中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包括一個支撐部件(42),一個由所述支撐部件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的第一轉(zhuǎn)動部件(43),一個由所述支撐部件軸向支撐,并能夠移動和轉(zhuǎn)動的第二轉(zhuǎn)動部件(44),移動裝置(64,69,71),用于移動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并使之與所述第一轉(zhuǎn)動部件接觸和分離,和一個單向離合器(45,46),當通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夾持舊版時,離合器允許所述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中至少一個沿從所述印版滾筒中分離舊版的第一方向轉(zhuǎn)動,并阻止所述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中的至少一個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zhuǎn)動。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當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夾持一個舊版時,印版夾持裝置從第一位置向上移至第二位置,致使這個舊版脫離所述印版滾筒,并且隨后,從第二位置向下移至第一位置,釋放這個夾持的舊版。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當所述印版夾持裝置位于一個等待位置上時,已經(jīng)從所述印版滾筒中移出的舊版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之間通過,和當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從等待位置向上移向第一位置時,將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壓向所述第一轉(zhuǎn)動部件,以夾持這個舊版。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印版接受部件(103),用于保持在第一位置由所述印版夾持裝置釋放的舊版。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第一位置上的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和所述印版接受部件之間的距離L1設(shè)定得小于位于第一位置的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和由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夾持的舊版的另一端之間的距離L2。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設(shè)備還包括一個印版進給單元(100),其被支撐并能夠接近和分離所述印版滾筒,用于提供一個安裝到所述印版滾筒上的新版,和所述印版接受部件固定在位于一個印版滾筒一側(cè)的所述印版進給單元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動裝置包括一個杠桿(64),其可擺動地支撐在其中心部分,并且其一端通過所述單向離合器支撐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一個由所述杠桿的另一端支撐的輥子(67),一個彈簧(71),用于沿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接近第一轉(zhuǎn)動部件的方向偏壓所述杠桿,和一個固定在所述裝置的主體上的停止器(69),所述輥子緊靠所述停止器以干涉所述杠桿的樞軸轉(zhuǎn)動以平衡所述彈簧的偏壓力。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設(shè)備,其特征在于其中當所述印版夾持裝置位于一個接近所述印版滾筒的等待位置時,所述停止器干涉所述杠桿的樞軸轉(zhuǎn)動,致使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與所述第一轉(zhuǎn)動部件分離,和當所述印版夾持裝置從等待位置向上移至第一位置時,所述輥子脫離所述停止器,致使所述第二轉(zhuǎn)動部件接觸所述第一轉(zhuǎn)動部件。
全文摘要
一個印版夾持設(shè)備包括一個印版夾持裝置和一個氣缸。印版夾持裝置夾持一個從印版滾筒中卸下的舊版。氣缸使印版夾持裝置在夾持舊版的第一位置和遠離印版滾筒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印版夾持裝置包括一個支撐部件、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一個杠桿、停止器、拉伸螺旋彈簧和一個單向離合器。第一轉(zhuǎn)動部件由支撐部件軸向,可轉(zhuǎn)動地支撐。第二轉(zhuǎn)動部件由支撐部件軸向支撐,并能夠移動和轉(zhuǎn)動。杠桿、停止器和拉伸螺旋彈簧使第二轉(zhuǎn)動部件移動,并使之能夠與第一轉(zhuǎn)動部件接觸和分離。當通過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夾持舊版時,單向離合器使第一和第二轉(zhuǎn)動部件中的至少一個能夠沿從印版滾筒中分離舊版的第一方向轉(zhuǎn)動,并阻止它沿著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zhuǎn)動。
文檔編號B41F27/12GK1449916SQ03110320
公開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4月8日
發(fā)明者青木孝暢 申請人:小森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同心县| 五大连池市| 那坡县| 姜堰市| 教育| 贡嘎县| 甘谷县| 武清区| 泗洪县| 朔州市| 山东| 万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邵东县| 东平县| 同心县| 高台县| 黑龙江省| 正镶白旗| 和平县| 紫金县| 邵武市| 无为县| 巴青县| 康定县| 共和县| 定日县| 南部县| 汝阳县| 板桥市| 道孚县| 南丰县| 高碑店市| 阿坝县| 靖江市| 铅山县| 蓝田县| 三台县| 江永县| 江阴市|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