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梳理機領域,具體為一種高速梳理機。
背景技術:
梳理機是由古老的梳理工具(兩塊板面上植有傾斜針齒的梳板)演變而來的(見梳理)。到18世紀逐步由手工改為機械方法。1738年,英國l.保羅用一個帶針的滾筒和相應的弧面梳板組成分梳區(qū),擴大了梳理作用的面積。同年,d.博恩創(chuàng)造了多滾筒梳理機。之后,在梳理機上加裝了喂給簾子和剝?nèi)氐?,基本解決了連續(xù)喂給原料和使梳好的網(wǎng)狀纖維薄層連續(xù)輸出的問題。到1792年,英國人卡特賴特發(fā)明了羅拉梳理機。18世紀末出現(xiàn)固定蓋板式梳理機。不久后,美國人韋爾曼創(chuàng)造了回轉(zhuǎn)蓋板式梳理機,較好地解決了梳棉問題。1810年,法國人熱拉爾又創(chuàng)造了羅拉式梳麻機。自19世紀以來,各種梳理機又有許多改進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多種專用梳理機。梳理機的好壞直接影響梳理的速率和質(zhì)量,可以調(diào)節(jié),靈活簡便成為發(fā)展的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速梳理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速梳理機,包括機外殼和底座,所述機外殼的底部設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與所述機外殼固定連接,所述機外殼中設有給料裝置、梳料裝置和出料裝置,所述給料裝置的一側設有所述梳料裝置,所述梳料裝置遠離所述給料裝置的一側設有所述出料裝置,所述給料裝置包括儲料槽、進料器和喂給羅拉,所述儲料槽設于所述機外殼的一側,所述進料器的一側設有所述喂給羅拉,所述喂給羅拉遠離所述進料器的一側設有梳棉輥,所述梳棉輥遠離所述喂給羅拉的一側設有所述梳料裝置,所述梳料裝置包括大滾輪和若干的小滾輪,所述大滾輪遠離所述梳棉輥的一側設有兩個分棉輪,每個所述分棉輪均連接一個所述出料裝置,所述出料裝置包括精梳滾輪和若干的小滾筒,所述出料裝置設于活動壁上,所述活動壁的底部設有滾輪,所述滾輪設于滑槽中,所述滑槽設于所述底座頂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滾輪與電機連接,所述電機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所述控制面板設于所述機外殼外壁。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小滾輪設于所述大滾輪的四周,所述小滾輪與所述大滾輪相切。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精梳滾輪與所述小滾筒相切。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小滾筒的下方設有傳輸帶。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使用時靈活簡單,通過設置的控制面板操作,可以控制各裝置運動旋轉(zhuǎn)的速率,同時出料裝置設置在活動壁上,通過電機對滾輪的控制,從而控制活動壁距離梳料裝置的距離,進而控制梳棉層的厚度、質(zhì)量和出棉速度,設計簡單,造價低,設置的兩個出料裝置互相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本發(fā)明簡單實用,便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是本發(fā)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標記中:1-機外殼;2-底座;3-給料裝置;4-梳料裝置;5-出料裝置;6-儲料槽;7-進料器;8-喂給羅拉;9-梳棉輥;10-大滾輪;11-小滾輪;12-分棉輪;13-精梳滾輪;14-小滾筒;15-活動壁;16-滾輪;17-滑槽;18-傳輸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速梳理機,包括機外殼1和底座2,機外殼1的底部設有底座2,底座2與機外殼1固定連接,機外殼1中設有給料裝置3、梳料裝置4和出料裝置5,給料裝置3的一側設有梳料裝置4,梳料裝置4遠離給料裝置3的一側設有出料裝置5,給料裝置3包括儲料槽6、進料器7和喂給羅拉8,儲料槽6設于機外殼1的一側,進料器7的一側設有喂給羅拉8,喂給羅拉8遠離進料器7的一側設有梳棉輥9,梳棉輥9遠離喂給羅拉8的一側設有梳料裝置4,梳料裝置4包括大滾輪10和若干的小滾輪11,大滾輪10遠離梳棉輥9的一側設有兩個分棉輪12,每個分棉輪12均連接一個出料裝置5,出料裝置5包括精梳滾輪13和若干的小滾筒14,出料裝置5設于活動壁15上,活動壁15的底部設有滾輪16,滾輪16設于滑槽17中,滑槽17設于底座2頂部。
進一步的,滾輪16與電機連接,電機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控制面板設于機外殼1外壁,便于控制。
進一步的,小滾輪11設于大滾輪10的四周,小滾輪11與大滾輪10相切,便于梳理。
進一步的,精梳滾輪13與小滾筒14相切,便于出料。
進一步的,小滾筒14的下方設有傳輸帶18,方便收集。
工作原理:具體使用時,梳理機包括機外殼1和底座2,機外殼1的底部設置有底座2,底座2與機外殼1固定連接,機外殼1中設置有給料裝置3、梳料裝置4和出料裝置5,給料裝置3的一側設置有梳料裝置4,梳料裝置4遠離給料裝置3的一側設置有出料裝置5,給料裝置3包括儲料槽6、進料器7和喂給羅拉8,儲料槽6設置在機外殼1的一側,進料器7的一側設置有喂給羅拉8,喂給羅拉8遠離進料器7的一側設置有梳棉輥9,梳棉輥9遠離喂給羅拉8的一側設置有梳料裝置4,梳料裝置4包括大滾輪10和若干的小滾輪11,小滾輪11設置在大滾輪10的四周,小滾輪11與大滾輪10相切,大滾輪10遠離梳棉輥9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分棉輪12,每個分棉輪12均連接一個出料裝置5,出料裝置5包括精梳滾輪13和若干的小滾筒14,精梳滾輪13與小滾筒14相切,小滾筒14的下方設置有傳輸帶18,出料裝置5設置在活動壁15上,活動壁15的底部設置有滾輪16,滾輪16設置在滑槽17中,滑槽17設置在底座2頂部,滾輪16與電機連接,電機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控制面板設置在機外殼1外壁,使用人將待梳理的棉料放置在儲料槽6中,判斷需要梳理棉的粗細,當需要精梳時,可以適當調(diào)整各裝置旋轉(zhuǎn)的速度,通過電機帶動滾輪16滾動,使活動壁15移動,帶動出料裝置5距離梳料裝置4一定距離,兩個出料裝置5可以獨立工作,通過對控制面板的操作,控制各裝置開始工作,面料纖維分別經(jīng)過給料裝置4,滾輪16與電機連接,電機與控制面板電性連接,控制面板設于機外殼1外壁,便于控制。小滾輪11設于大滾輪10的四周,小滾輪11與大滾輪10相切,便于梳理。精梳滾輪13與小滾筒14相切,便于出料。小滾筒14的下方設有傳輸帶18,方便收集,本發(fā)明使用時靈活簡單,通過設置的控制面板操作,可以控制各裝置運動旋轉(zhuǎn)的速率,同時出料裝置5設置在活動壁15上,通過電機對滾輪16的控制,從而控制活動壁15距離梳料裝置4的距離,進而控制梳棉層的厚度、質(zhì)量和出棉速度,設計簡單,造價低,設置的兩個出料裝置5互相獨立工作,互不影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本發(fā)明簡單實用,便于推廣。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