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用品
技術(shù)領(lǐng)域:
,具體涉及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自然界的有害細(xì)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種類繁多,數(shù)量龐大,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在公元14世紀(jì)中期引起歐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的黑死病,20世紀(jì)初致使全世界2000多萬人死亡的流感,在日本全國范圍內(nèi)的病原性大腸桿菌“0-157”,英國的“瘋牛病”、“口蹄疫”,美國的“炭痕病”和2003年春夏出現(xiàn)的嚴(yán)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綜合癥sars,使得細(xì)菌傳播感染產(chǎn)生的疾病,成為當(dāng)今社會一大問題,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guān)注。而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紡織品,在生產(chǎn)、加工和存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溫暖潮濕,衛(wèi)生要求低,極易引起細(xì)菌污染;在使用過程中,沾污的皮膚表面排除的汗液、皮脂、油拒等代謝廢物和來自外部的食物殘渣也會成為有害細(xì)菌滋生的溫床。因此,對紡織品進(jìn)行抗菌加工,阻止疾病的傳播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市場上出現(xiàn)了很多抗菌紡織品,如:內(nèi)衣、外衣、特種運動服、床上用品、居家裝飾面料、醫(yī)用紡織品、食品加工和制藥工作服、包裝材料等。但要獲得高品質(zhì)抗菌紡織品,就必須獲得高品質(zhì)的抗菌纖維,因此,亟需開發(fā)制備一類高性能抗菌纖維。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技術(shù)方案: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進(jìn)一步地,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3-5wt%。進(jìn)一步地,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2-6wt%,聚六亞甲基雙胍0.8-3.2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2-2.5wt%,丙烯酸甲酯0.6-1.5wt%,山梨醇0.1-0.5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7-1.2wt%,硅酸鈉0.2-0.6wt%。進(jìn)一步地,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4-5。進(jìn)一步地,采用10-20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進(jìn)一步地,所述抗菌整理劑中還含有硬脂酸甘油酯0.1-0.3wt%。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纖維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彈性和強(qiáng)度,經(jīng)過5次皂洗后,抑菌率仍在90%以上。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中所述粘膠紡絲液中甲纖是指:甲種纖維素又稱α-纖維素。纖維素原料在20℃浸于17.5-18%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經(jīng)過45分鐘后不溶解的部分。落球法:2mm鋼球從所述粘膠溶液中下落20cm所需的時間。以下實施例中,粘膠紡絲液的制備為:原料為聚合度為500~600的棉漿粕,其甲纖含量大于90%,且按照以下工藝路線制膠:浸漬、壓榨、粉碎、老成、黃化、連續(xù)溶解、過濾、脫泡。所得粘膠紡絲液甲纖含量為9.0%左右,naoh質(zhì)量分?jǐn)?shù)為5.8%左右,粘度為(落球法)60s左右,熟程度為(10%nh4cl)8.9ml左右。實施例1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3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2wt%,聚六亞甲基雙胍0.8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2wt%,丙烯酸甲酯0.6wt%,山梨醇0.1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7wt%,硅酸鈉0.2份;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4,采用10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實施例2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4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4wt%,聚六亞甲基雙胍1.5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9wt%,丙烯酸甲酯0.8wt%,山梨醇0.3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9wt%,硅酸鈉0.4wt%;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4,采用15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實施例3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5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6wt%,聚六亞甲基雙胍3.2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2.5wt%,丙烯酸甲酯1.5wt%,山梨醇0.5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2wt%,硅酸鈉0.6份;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4,采用10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實施例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抗菌整理劑的ph為3。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4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4wt%,聚六亞甲基雙胍1.5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9wt%,丙烯酸甲酯0.8wt%,山梨醇0.3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9wt%,硅酸鈉0.4wt%;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3,采用15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實施例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抗菌整理劑的ph為6。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4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4wt%,聚六亞甲基雙胍1.5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9wt%,丙烯酸甲酯0.8wt%,山梨醇0.3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9wt%,硅酸鈉0.4wt%;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6,采用15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實施例6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抗菌整理劑中還含有硬脂酸甘油酯0.1-0.3wt%。一種抗菌纖維的制備工藝,是將抗菌整理劑通過紡前混合的方式與粘膠紡絲液混合,濕法紡絲得到抗菌纖維;所述抗菌整理劑是殼聚糖、聚六亞甲基雙胍、對羥基苯甲酸乙酯、丙烯酸甲酯、山梨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硅酸鈉的混合水溶液。其中,所述抗菌整理劑的用量為粘膠紡絲液中甲纖含量的4wt%;抗菌整理劑中各組分的濃度為:殼聚糖4wt%,聚六亞甲基雙胍1.5wt%,對羥基苯甲酸乙酯1.9wt%,丙烯酸甲酯0.8wt%,山梨醇0.3wt%,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9wt%,硅酸鈉0.4wt%,硬脂酸甘油酯0.2wt%;所述抗菌整理劑的ph為4,采用15v/v%稀硫酸調(diào)節(jié)抗菌整理劑的ph。將實施例1至6所得纖維進(jìn)行性能測試,結(jié)果如下: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實施例5實施例6纖度dtex1.641.651.701.681.691.72干強(qiáng)cn/dtex2.182.292.211.791.882.24濕強(qiáng)cn/dtex1.271.311.401.321.321.60干伸%17.918.317.716.716.118.1抑菌率(%)93.595.293.763.269.597.6皂洗5次后抑菌率(%)90.791.690.256.764.395.8由上表可知,本發(fā)明的纖維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彈性和強(qiáng)度,經(jīng)過5次皂洗后,仍能保持較好的抑菌率。實施例4和實施例5中,由于改變了抗菌整理劑的ph,導(dǎo)致纖維抑菌效果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在ph4-5的條件下,抗菌整理劑對細(xì)菌的靜電作用較強(qiáng),從而抗菌效果較好。實施例6中,在抗菌整理劑中加入了分散劑硬脂酸甘油酯,使得抗菌整理劑在粘膠紡絲液中的分散性更好,從而抗菌效果得到提高。當(dāng)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