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截管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手工工具,尤是一種具有一接觸元件以及一切刀,并可以移動,從而很方便地夾設不同尺寸的管體于其中的手動截管器。
圖8是一種公知的截管器,它包括一弧狀頭部10,一切刀100可轉動地設在弧狀頭部的第一端,一基座元件11則由其第二端延伸而出,且一螺桿110穿設過該基座元件11。一滑動元件111可滑動地與弧狀頭部10連接,并與螺桿110的上端連接,螺桿110的另端則連接一突鈕112。所述滑動元件111具有兩滾子113連接在其上,以使一管體可通過轉動突鈕112而被定位在該滑動元件111及切刀100之間。當繞著管體而轉動截管器時,該管體便會被切刀100沿著其周面切割。
圖9為另一種公知的截管器,它與圖8中的截管器結構類似,它還包括一棘齒機構,該棘齒機構具有一桿體以控制設在滑動元件111’與基座元件11’間的齒條120,故而該滑動元件111’便可因為操作該掣子12而可很快速地移到該切刀100’達到快速定位的目的。
圖10為又一種公知的截管器,其有一弧狀頭部10’以及一頭部11’由該弧狀頭部10’的下端延伸而出,兩個較大的滾子101以及兩個較小的滾子102分別設在該弧狀頭部10’上端的內面處。一桿體13可移動地穿過上述頭部11’并且有一齒條121固設其中,一棘齒裝置設置在所述頭部11’之中并且有一掣子12’與該齒條121卡合。上述桿體13一端設有一切刀122,所述切刀122設在該弧狀頭部10’的弧狀造形的范圍中,此外桿體13的另一端設有一突鈕123。
圖8所示的截管器,其滑動元件111不能很快地移動到切刀100處以達到夾住管體的目的。而圖9中所示的截管器,雖然改善了圖8中截管器的缺陷,但這兩種截管器都只能適用于直徑較小的管體,因為在兩滾子113間的距離是固定的,所以若有較大直徑的管體夾設其中時,該兩滾子113不能提供充分的跨距以固定該管體。而
圖10中的截管器便改善了上述的缺點,也就是說,較小直徑的管體可以夾設在兩較小的滾子102與切刀122之間,而較大直徑的管體則可夾設在兩較大的滾子101與切刀122之間。
雖然如此,如
圖10所示,截管器的弧狀頭部10’為了要能夾設較大直徑的管體,便需占據(jù)較大的空間,以便將兩對滾子101、102容置在其中。此外,所述桿體12只能在一固定的方向上移動,這個因素便限制了滾子101,102的設置位置。除此之外,所有的截管器都是由翻砂鑄造的制造方式制成一體的型式,不但重量較重并且在使用時非常不方便。制造的成本也就因此而居高不下,因而減少了商業(yè)上的利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具有一個固定滾予以及一個連桿機構的截管器,其另有一可移動的切刀以及另一滾子以夾設不同尺寸的管體。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截管器,包括一本體有一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一桿體可移動及可轉動地穿設于本體之第一端,兩個可轉動的接觸元件設于該第二端;一連桿其第一端與該本體樞接,而其第二端則具有一切刀,該桿體與該連桿樞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實用新型克服了慣用截管器中桿體只能作直線運動的設計缺陷,以連桿機構的方式,使兩接觸元件以及切刀永遠可以形成三角型的夾持式態(tài),不論管體直徑的大小,均可以以三點支持,大幅降低制作的成本以及時間,并且重量可以大幅減低。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為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圖;圖2是為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之立體分解圖;圖3是為本實用新型截管器其切刀以及接觸元件被移動并相互接觸時之情形;圖4是所示一較小直徑的管體被夾合在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中的情形;圖5是所示一中度直徑的管體被夾合在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中的情形;圖6是所示一較大直徑的管體被夾合在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中的情形;圖7是所本實用新型截管器之第二實施例;圖8是所示慣用截管器之第一實施例圖;圖9是所示慣用截管器之第二實施圖;
圖10是所示慣用截管器之第三實施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其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結構做進一步的描述。
請參看
圖1至3,本實用新型的截管器的第一實施例包括一本體,其具有一弧形板14,以及由該弧形板14兩側伸出的側板15。每一側板15的側緣具有一凹槽151以橫向地容置要截切的管體。該本體的第一端具有一螺紋桿體20,其可轉動地以及可移動地由一穿設在該弧形板14第一端的一穿孔140中穿設,而該本體第二端則有兩個接觸元件400可轉動地樞設在兩側板15之間。一棒體21可轉動地連設在該弧形板14的第一端處以供該桿體20螺穿其中,故而該桿體20便可以相對于該棒體21而移動,同時該棒體21可以在兩側板15間樞轉。
一連桿300其第一端樞接在該本體的弧形板14上,而其第二端則設有一切刀31。該連桿300是由兩片體相互鉚接而成,兩片體之間形成間隙以容置該切刀31。該桿體20的第一端樞接在一柱狀元件200上,該柱狀元件200位于連桿300的兩片體之間,一突鈕22則固接在桿體20的第二端處。
當該桿體20朝向接觸元件400的方向移動而到達一極限位置時,該切刀31可被移動到與該兩接觸元件400接觸,如圖3所示者。請參看圖4到6,該切刀31可利用操作桿體20而移向該接觸元件400,所以要切割的管體可以被夾持在切刀31與該兩接觸元件400之間。圖4到6分別所示本實用新型截管器第一實施例支持小直徑管體500,中度直徑管體600以及大直徑管體52的情形。由圖可知,被夾持的管體由于切刀81為可移動,故而可以與接觸元件400間形成三角形的穩(wěn)固夾持關系。
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截管器的第二實施例,其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中所示的截管器相類同,惟其中第二實施例的連桿301的一端與該本體樞接,而另端則接設兩個可轉動的接觸元件401。該本體第一端有一桿體20可移動地同時可轉動地穿設,而其第二端則與一切刀31連接。因而,該兩接觸元件401便可藉由對桿體20的操作而移向切刀31以將管體夾設在切刀31以及兩接觸元件401之間。
權利要求1.一種截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管器包括一本體有一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一桿體可移動及可轉動地穿設于本體之第一端,兩個可轉動的接觸元件設于該第二端;一連桿其第一端與該本體樞接,而其第二端則具有一切刀,該桿體與該連桿樞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當該桿體被朝向該接觸元件移動而到達一極限的位置時,該切刀可移動而與接觸元件接觸。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桿體為一螺紋桿。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另包括一棒體可轉動地設置在本體的第一端,而該桿體則螺穿過該棒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包括一弧形板以及由該弧形板兩側延伸而出的側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側板的側緣各有一凹槽。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連桿包括兩相互結合的片體,兩片體間形成有間隙。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另包括一突鈕連接在該桿體相異于切刀的一端。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截管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本體有一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一桿體可移動及可轉動地穿設于本體之第一端,一切刀可轉動地設于該第二端;一連桿其第一端與該本樞接,而其第二端則具有兩個可轉動的接觸元件,該桿體與該連桿樞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截管器,包括:一本體,一桿體可移動及可轉動地穿設于本體第一端,兩個可轉動的接觸元件設于本體第二端;一連桿其第一端與該本體樞接,而其第二端則具有一切刀,該桿體與該連桿樞接。本實用新型克服了慣用截管器中桿體只能作直線運動的設計缺陷,以連桿機構的方式,使兩接觸元件以及切刀永遠可以形成三角型的夾持式態(tài),不論管體直徑的大小,均可以以三點支持,降低制作成本以及時間,并使重量大幅減低。
文檔編號B26B25/00GK2330472SQ9820812
公開日1999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1998年9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9月11日
發(fā)明者胡厚飛 申請人:胡厚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