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門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多采用皮帶或者鋼絲繩帶動自動門做雙開門,通過回轉電機帶動皮帶,這種摩擦點多,聲音也比較大,通過鋼絲繩帶動也是聲音比較大,故障點比較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通過直線電機驅動,非接觸式傳動控制,相互通訊,實現(xiàn)家裝中的任一門常開,雙門常開,雙門同時啟動等人性化特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其特征在于:包括雙開門和設置在雙開門上部的開閉控制系統(tǒng),所述開閉控制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左門扇上的左磁感線圈、左磁石、第一控制器,還包括設置在右門扇上的右磁感線圈、右磁石、第二控制器,所述左磁感線圈設置在左磁石左上部,所述右磁感線圈設置在右磁石右上部,所述左磁石通過卡座活動安裝在左滑軌上,所述右磁石通過卡座活動安裝在右滑軌上,所述卡座下部與左門扇、右門扇固定連接,所述左磁感線圈、右磁感線圈分別與設置在其上部的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電連接。
上述的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軌、右滑軌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止檔、第二止檔。
上述的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相互連接并通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自動門驅動結構,采用了新型的電磁驅動,雙開門通過兩個門的控制器相互通訊,但又不是簡單的同步,滿足了家裝智慧、智能、人性化的需求。可以實現(xiàn)單門全開保持,雙門全開保持,輕松撥一個門,另一個門同時打開。同時,由控制器控制的電磁驅動又可以實現(xiàn)門的超安全、低噪聲需求。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磁動力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家用雙開磁懸浮智慧門,其特征在于:包括雙開門和設置在雙開門上部的開閉控制系統(tǒng),所述開閉控制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左門扇上的左磁感線圈1、左磁石2、第一控制器5,還包括設置在右門扇上的右磁感線圈3、右磁石4、第二控制器6,所述左磁感線圈1設置在左磁石2左上部,所述右磁感線圈3設置在右磁石4右上部,所述左磁石2通過卡座9活動安裝在左滑軌10上,所述右磁石4通過卡座9活動安裝在右滑軌11上,所述卡座9下部與左門扇、右門扇固定連接,所述左磁感線圈1、右磁感線圈3分別與設置在其上部的第一控制器5、第二控制器6電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左滑軌10、右滑軌11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止檔7、第二止檔8。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5、第二控制器6相互連接并通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控制器5、第二控制器6可以分別控制左磁感線圈1、右磁感線圈3的極性,左磁感線圈1、右磁感線圈3根據(jù)通電電流方向的不同,極性可在N極或者S極變換。如圖1、2所示,在左門扇關閉時,第一控制器5控制左磁感線圈1左邊呈S極右邊呈N極時,左磁石2如果左半邊為N極右邊呈S極時,由于左磁感線圈1設置在左磁石2左上部,則左磁感線圈1將對左磁石2呈現(xiàn)向左的吸引力,左磁石2通過卡座9活動安裝在左滑軌10,且卡座9下部與左門扇固定連接,最終左磁石2通過卡座9帶動左門扇在左滑軌10上向左運動,實現(xiàn)開門。
同理,左門扇開門后,當?shù)谝豢刂破?控制左磁感線圈1左邊呈N極右邊呈S極時,最終實現(xiàn)上述過程的相反過程,最終左磁石2通過卡座9帶動左門扇在左滑軌10上向右運動,實現(xiàn)關門。
第一止檔7限制了左門扇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使得左磁感線圈1任何情況下設置在左磁石2左上部,不至于左磁感線圈1與左磁石2對齊。如此設計使得左磁感線圈1與左磁石2之間具有斜向的引力或者斥力,從而在水平方向上也有引力或者斥力的分量,實現(xiàn)門扇的開閉移動。
右門扇工作原理與左門扇相同,不再贅述。第一控制器5、第二控制器6相互連接并通訊,可以實現(xiàn)單門全開保持,雙門全開保持,輕松撥一個門,另一個門同時打開,滿足了家裝需求。本實用新型的控制設計省掉了傳統(tǒng)的電機的減速箱,省掉了從動輪,省掉了皮帶,而且是磁場的非接觸式傳力,因此非常安靜,這個非接觸式傳力方式沒有通過其它輔助設備,力度也不是很大,即使碰到人,力也很小,不會對人有太多的影響,通過控制器可以控制磁感線圈電流大小,進而控制門的回彈力,對小孩不會造成傷害。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