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為提供一種馬達式電子鎖,尤指一種可免除馬達行程的多余體積、簡縮整體結構體積,同時提升鎖具作動速度的馬達式電子鎖。
背景技術:
按,鎖具安裝于門板上可對于門板加以鎖定,而為室內安全防護所必備的裝置。常見的鎖具形態(tài),系包含外鎖具、內鎖具及鎖栓的組合設置等手動方式操作者,其于光線昏暗處常無法正確插設鎖合,而有因時因地所不宜之處。
而自動控制的馬達式電子鎖,因為鎖舌的行程動作皆由電子控制,且為固定軌跡,而無上述手動鎖具的問題。馬達式電子鎖用于門柜鎖片時,通常系埋設于門板當中,并于對應鎖孔處開設一供鎖舌伸出的開口,以進行鎖舌與鎖孔的結合卡固。
然上述馬達式電子鎖于使用時,為確實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一、鎖舌進行伸縮動作的動力來源,一般為馬達所帶動之螺桿,當馬達轉動時螺桿便漸漸延展凸伸,以慢慢推抵鎖舌向外伸出。而此推抵動作,需要提供螺桿伸展行程所需的空間,故造成鎖具體積可縮小的空間有限,但該空間平時并無其他作用,非常浪費空間。
二、鎖具的馬達只要能推動鎖舌即可,故一般為低功率馬達,換言之其轉速較慢,而小體積的鎖具對應使用的馬達螺桿的螺距也小,致使馬達需轉動至少數秒后才能完全推出鎖舌,使得開鎖解鎖動作都非常緩慢。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的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yè)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術實現要素:
故,本新型的申請人有鑒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慮,并以從事于此行業(yè)累積的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可免除馬達行程的多余體積、簡縮整體結構體積,同時提升鎖具作動速度的馬達式電子鎖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變馬達施力方向,大幅縮小電子鎖所需的空間體積。
本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傳動齒輪與彈性組件之特殊結構,將馬達的扭力轉變?yōu)殒i舌本體的動力。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的結構包括:一驅動馬達,該驅動馬達上樞設有一蝸桿部,且該蝸桿部嚙合有一傳動齒輪組,該傳動齒輪組背離該蝸桿部一側則嚙合有一連動齒輪,該連動齒輪系包含一定位軸孔、一形成于該定位軸孔一側的扇形嚙齒部、一形成于該定位軸孔背離該扇形嚙齒部一側的連結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該連結部上的抵持部,并于該定位軸孔的軸桿上套設至少一彈性組件,該彈性組件系包含一套環(huán)部、一形成于該套環(huán)部一側的推桿部、及至少一形成于該套環(huán)部背離該推桿部一端的受力部,系選擇性受該抵持部推抵,再于該連動齒輪一側活動設置一鎖舌本體,系藉該推桿部的擺動選擇性閉鎖;俾當用戶將本新型運用于門柜電子鎖時,同樣利用驅動馬達帶動鎖舌本體凸伸卡合,但過程中改由蝸桿部帶動傳動齒輪組旋轉,進而帶動扇形嚙齒部旋轉,使連動齒輪以定位軸孔為軸心轉動,并連動抵持部推抵彈性組件的受力部,且彈性組件同樣藉由套環(huán)部樞設于軸桿上,而得以令推桿部同步擺動進而推動鎖舌本體。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馬達式電子鎖所存在的結構體積過大且有多余空間、及鎖舌動作緩慢等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yōu)點的實用進步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透視圖;
圖2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3是本新型連動齒輪的立體圖;
圖4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一);
圖5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6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三);
圖7是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8是本新型再一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示,系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透視圖、分解圖及連動齒輪的立體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包括:
一驅動馬達1;
一樞設于該驅動馬達1上的蝸桿部11;
一嚙合于該蝸桿部11的傳動齒輪組2;
一嚙合于該傳動齒輪組2背離該蝸桿部11一側的連動齒輪3,該連動齒輪3系包含一定位軸孔31、一形成于該定位軸孔31一側的扇形嚙齒部32、一形成于該定位軸孔31背離該扇形嚙齒部32一側的連結部33、及至少一形成于該連結部33上的抵持部34,其中該扇形嚙齒部32系以定位軸孔31為圓心,并界定形成有一圓心角θ,該圓心角θ之角度大小為45度至135度;
至少一套設于該定位軸孔31的軸桿63上的彈性組件4,該彈性組件4系包含一套環(huán)部41、一形成于該套環(huán)部41一側的推桿部42、及至少一形成于該套環(huán)部41背離該推桿部42一端的受力部43,系選擇性受該抵持部34推抵,并于該彈性組件4數量為二時,各該受力部43間界定有一容置空間44,以供置放該抵持部34;
一活動設置于該連動齒輪3一側的鎖舌本體5,系藉該推桿部42的擺動選擇性閉鎖,該鎖舌本體5一側具有一供該推桿部42滑動設置的槽口部51;及
一供收容該驅動馬達1、該傳動齒輪組2、該連動齒輪3、該彈性組件4及該鎖舌本體5的外殼體6,該外殼體6內設有一電路基板61,系供控制該驅動馬達1的轉動方向,且該外殼體6一側具有一電性連結該電路基板61的電源端口62,系供連結外部電源,并于該外殼體6內側具有至少一設于該軸桿63一側的第二軸桿64,系供套設該傳動齒輪組2,其中該軸桿63一側具有至少一限位部65,系對該受力部43進行移動限位。
藉由上述的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的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的對應配合,更達到可免除馬達行程的多余體積、簡縮整體結構體積,同時提升鎖具作動速度等優(yōu)勢,而詳細的解說將于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圖1至圖7所示,系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分解圖、連動齒輪的立體圖、動作示意圖(一)、動作示意圖(二)、動作示意圖(三)及使用狀態(tài)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可由圖中清楚看出,本新型之主要動作結構系由驅動馬達1、傳動齒輪組2、連動齒輪3、彈性組件4及鎖舌本體5所構成,并皆收容于一小體積的外殼體6中,故可簡單嵌設于門柜中,且可簡單透過一電源端口62提供外部電源,而免于電力耗盡的困擾,也因為體積較小,隱蔽性較高、不易被破壞。
實際使用時,當用戶欲驅動鎖舌本體5上鎖時,系透過電路基板61控制驅動馬達1旋轉,使蝸桿部11帶動傳動齒輪組2以第二軸桿64為軸心旋轉,且因傳動齒輪組2嚙合于扇形嚙齒部32,而扇形嚙齒部32系藉定位軸孔31共同樞設于軸桿63上,故可同步帶動連動齒輪3以定位軸孔31為軸心轉動,進而連動抵持部34擺動。抵持部34位移時系由弧形之限位部65進行移動限位(抵持部34抵觸該限位部65之一側亦為弧形),以確實將推抵的動力施加于彈性組件4的受力部43,且彈性組件4同樣藉由套環(huán)部41樞設于軸桿63上,而得以令推桿部42在槽口部51中同步擺動,進而推動鎖舌本體5凸伸卡合。
反之,當用戶利用電路基板61控制驅動馬達1反向旋轉進行解鎖動作時,則藉由上述連動關系,使抵持部34反向位移而抵持另一受力部43。本實施例中,彈性組件4數量為二,而當兩彈性組件4反向重迭時,該二受力部43間系藉定有一容置空間44,以供置放該抵持部34,故當抵持部34反向位移時,即可連動另一受力部43,而使彈性組件4反向擺動,而完成鎖舌本體5的解鎖動作。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圖8所示,系為本新型再一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除了將鎖具設置對象變更為抽屜外,更于外殼體6a內之電路基板61a上設有一訊號接收模塊611a,系供接收解鎖訊號,以令驅動馬達1a作動,而對鎖舌本體5a進行解鎖,該解鎖訊號之種類可為紅外線訊號、網絡訊號(如WiFi)或近距離無線通信訊號(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藉此提供較簡便之操作方式,且不使鎖具外露,而有效使本新型之隱蔽性更佳、適用范圍更廣,實用性更高。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新型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新型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新型的馬達式電子鎖于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yōu)異的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審委早日賜準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的辛苦發(fā)明,倘若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chuàng)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