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電動剃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74186閱讀:332來源:國知局
電動剃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電動剃刀(1)包括:外刀(90);內刀,其設置在該外刀的內側,且能夠相對于該外刀進行住復動作;細長狀的主體(10),其配置有外刀和內刀;以及驅動源,其設置在該主體內,且用于使內刀相對于外刀進行住復動作。外刀(90)和內刀配置為該外刀和內刀的長度方向與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相對應。另外,內刀的住復動作方向與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
【專利說明】電動剃刀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剃刀。
【背景技術】
[0002]在作為電動剃刀的一種的往復式電動剃刀中,基于驅動件的往復運動使一對刀刃的一個刀刃相對于另一個刀刃進行往復動作,從而剃掉毛發(fā)。
[0003]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剃須用的電動剃刀,該剃須用的電動剃刀具有設置在外殼的端部的外刀和在該外刀的內側進行往復動作的內刀塊。
[0004]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電動剃刀,該電動剃刀利用梳刀狀的固定刀和相對于固定刀進行往復滑動的梳刀狀的可動刀剪掉眉毛等。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3-5789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151286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_7]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在專利文獻I公開的電動剃刀中,沿與外殼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置外刀和內刀塊。因而,在外殼為箱狀或握柄狀的情況下,由外殼、外刀和內刀塊形成的形狀為T字形。因而,有在電動剃刀的小型化方面存在極限這樣的問題。
[0009]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公開的電動剃刀與專利文獻I的電動剃刀相比為小型。但是,由于固定刀和可動刀為梳刀狀,因此在利用該電動剃刀刮剃胡須時,需要使固定刀和可動刀的前端緣沿皮膚表面只沿一方向滑動,而且還需要留神向皮膚的抵接方式。因此,將胡須剃完所需的時間變長。
[0010]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電動剃刀的情況下,若不使固定刀和可動刀以斜臥的狀態(tài)滑動,就不能刮剃胡須,并且在構造上,固定刀的刃厚較厚,因此不能將胡須剃到例如與在先技術文獻I的電動剃刀相同的完成時的長短那樣短。
[0011]另外,專利文獻2公開的電動剃刀原本是用于處理與胡須不同的體毛,因此在非要使用該電動剃刀來剃須的情況下,當使該電動剃刀順著長有胡須的皮膚的凹凸、平坦部持續(xù)進行刮剃時,梳刀狀的固定刀的頂端有時會陷入皮膚而弄傷皮膚。
[0012]此外,在使該電動剃刀順著皮膚移動時,若存在較短的胡須,則對于梳刀狀的固定刀來說,該較短的胡須成為較大的阻力,而不能順利地刮剃胡須。
[0013]如上所述,專利文獻2公開的電動剃刀原本用途就不同,因此,不具備作為剃須器具的功能,不適于刮剃胡須。
[00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利用進行往復動作的刀刃高效地刮剃胡須,并且能夠實現主體的小型化的電動剃刀。
[0015]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6]本發(fā)明的第一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外刀;內刀,其設置在上述外刀的內側,且能夠相對于該外刀進行往復動作;細長狀的主體,其配置有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驅動源,其設置在上述主體內,且用于使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動作;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配置為該外刀和該內刀的長度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上述內刀的往復動作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
[0017]本發(fā)明的第二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筒狀的殼體:驅動源,其被收容于上述殼體;轉換機構,其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可動刀,其與上述轉換機構連動而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上述轉換機構由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連桿機構構成。
[0018]本發(fā)明的第三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的內刀和外刀,上述外刀是具有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的狹縫刀,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各刀部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刀寬,將各狹縫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狹縫寬度的情況下,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刀寬小,上述多個刀部分別具有:兩個刀端部,在俯視上述外刀時,這兩個刀端部在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橫向上位于上述刀部的兩側;刀中間部,其位于上述兩個刀端部之間;上述刀中間部具有直線形狀。
[0019]本發(fā)明的第四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刀塊,其支承上述外刀保持部;主體,其支承上述刀塊;手指抵接構造,其設置于上述外刀保持部和上述主體中的至少一者;上述主體和上述刀塊能夠相互結合以及分離;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時,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上述手指抵接構造設置在上述橫向上與上述外刀相鄰的位置。
[0020]本發(fā)明的第五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兩個端部,它們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上相面對;通孔,其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兩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端部,且用于將被導入到上述外刀保持部的內部的毛排出到外部。
[0021]本發(fā)明的第六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外刀,其具有多個狹縫;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上述外刀保持部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的兩端部具有第I壁部和第2壁部;上述外刀固定于上述第I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上述第I壁部包括--第I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第I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I彈簧空間;上述第2壁部包括:第2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第2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2彈簧空間;上述第I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簧鲜龅?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
[0022]本發(fā)明的第七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內刀;外刀,其包括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該外刀相對于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引導部,其設置于上述主體,用于將毛引導到上述外刀的狹縫;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上述引導部包括與上述外刀鄰接地沿上述縱向配置的多個單位引導部。[0023]本發(fā)明的第八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外刀;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傳遞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內刀而使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內刀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上述內刀包括與上述傳遞部相連結的連結部;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內刀的上述縱向上的中間部分。
[0024]本發(fā)明的第九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固定刀;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傳遞機構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可動刀而使該可動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劃分構件,其與上述傳遞機構部相連接;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上述劃分構件包括頂端側凸部和基端側凸部中的至少一者,該頂端側凸部沿自上述驅動源向上述可動刀去的頂端方向突出,該基端側凸部沿自上述可動刀向上述驅動源去的基端方向突出。 [0025]本發(fā)明的第十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固定刀;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驅動源,其用于驅動上述可動刀;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劃分構件,其將上述主體內的空間劃分為上述驅動源所在的基端側空間和上述可動刀所在的頂端側空間;上述主體包括支承上述驅動源的把持部和支承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的頭部;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上述劃分構件安裝于上述把持部。
[0026]本發(fā)明的第十一技術方案的電動剃刀具有:固定刀;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固定刀保持部,其支承上述固定刀;上述固定刀具有多個條部和形成在相鄰的上述條部間的狹縫;將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將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上述多個條部分別包括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大的厚壁部和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小的薄壁部;上述固定刀保持部具有從上述深度方向的反面?zhèn)戎С猩鲜龆鄠€條部的反面?zhèn)戎С胁?;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恐С猩鲜龊癖诓俊?br>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自裝置主體卸下帽后的狀態(tài)的構造的立體圖,圖1(b)是表示將帽安裝于裝置主體的狀態(tài)的構造的立體圖。
[0028]圖2 (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構造的側視圖,圖2 (b)是表示圖2 (a)的電動剃刀的構造的剖視圖。
[0029]圖3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裝置主體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0030]圖4(a)、圖4(b)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裝置主體的局部構造的放大剖視圖。
[0031]圖5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頭部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0032]圖6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刀塊的分解立體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0033]圖7(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固定刀的構造的主視圖,圖7(b)是圖7(a)的固定刀的俯視圖,圖7(c)是表示沿圖7(a)的DA-DA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7 (d)是表示圖7(b)的區(qū)域RA的部分的放大俯視圖。
[0034]圖8(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固定刀保持部的構造的主視圖,圖8(b)是圖8(a)的固定刀保持部的俯視圖,圖8 (c)是表不從箭頭AC方向觀察圖8 (b)的固定刀保持部時的構造的側視圖,圖8(d)是表示從箭頭AD方向觀察圖8(b)的固定刀保持部時的構造的側視圖,圖8(e)是表示沿圖8(b)的DB-DB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35]圖9 (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可動刀的構造的主視圖,圖9(b)是圖9(a)的可動刀的俯視圖,圖9(c)是表示沿圖9(b)的可動刀的DC-DC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36]圖10(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可動刀保持部的構造的主視圖,圖10(b)是圖10(a)的可動刀保持部的俯視圖,圖10(c)是表示沿圖10(a)的固定刀保持部的DD-DD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37]圖11 (a)、圖11(b)是表示在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中將固定刀安裝于固定刀保持部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11(c)是表示沿圖11(b)的DE-DE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1(d)是表示圖11(c)的局部的放大剖視圖。
[0038]圖12(a)、圖12(b)是表示在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中將可動刀安裝于可動刀保持部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
[0039]圖13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刀塊的構造的立體圖。
[0040]圖14(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刀塊的構造的俯視圖,圖14(b)是表示沿圖14(a)的DF-DF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4(c)是表示圖14(b)的局部的放大剖視圖。
[0041]圖15(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頭部的構造的立體圖,圖15(b)是表示圖15(a)的頭部的構造的俯視圖。
[0042]圖16(a)是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裝置主體的局部和頭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6(b)是表示設置于圖16(a)的頭部的頭部連桿的構造的主視圖。
[0043]圖17(a)是表示在圖16(a)的電動剃刀中自頭部省略了刀塊的狀態(tài)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7(b)是示意性地表示圖17(a)的狀態(tài)下驅動裝置與轉換機構之間在ZB-ZC平面上的關系的俯視圖,圖17(c)是表示電動剃刀的在電動馬達的輸出軸自圖17(a)的狀態(tài)旋轉了 90°后的狀態(tài)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7(d)是示意性地表示圖17(c)的狀態(tài)下驅動裝置與轉換機構之間在ZB-ZC平面上的關系的俯視圖。
[0044]圖18(a)是表示電動剃刀的在電動馬達的輸出軸自圖17 (C)的狀態(tài)旋轉了 90°后的狀態(tài)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8(b)是示意性地表示圖18(a)的狀態(tài)下驅動裝置與轉換機構之間在ZB-ZC平面上的關系的俯視圖,圖18(c)是表示電動剃刀的在電動馬達的輸出軸自圖18(a)的狀態(tài)旋轉了 90°后的狀態(tài)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圖18(d)是示意性地表示圖18(c)的狀態(tài)下驅動裝置與轉換機構之間在ZB-ZC平面上的關系的俯視圖。
[0045]圖19(a)是示意性地表示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在刀相對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時沿圖14(a)的DG-DG線的截面構造的局部剖視圖,圖19(b)是示意性地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時沿圖14(a)的DG-DG線的截面構造的局部剖視圖,圖19(c)是示意性地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拉側位置時沿圖14(a)的DG-DG線的截面構造的局部剖視圖。
[0046]圖20(a)是表示在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中向裝置主體安裝頭部之前的構造的立體圖,圖20(b)是表示將頭部安裝于裝置主體后的構造的立體圖。
[0047]圖21 (a)是表不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的轉換機構的第3連桿和頭部的局部剖視圖,圖21 (b)是表示沿圖21 (a)的DH-DH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48]圖22(a)是表示頭部自圖21(a)的狀態(tài)進行了旋轉后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圖22(b)是表示沿圖22(a)的D1-DI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49]圖23(a)是表示頭部自圖22(a)的狀態(tài)進行了旋轉后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圖23(b)是表示沿圖23(a)的DJ-DJ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50]圖24(a)是表示頭部自圖23(a)的狀態(tài)進行了旋轉后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圖24(b)是沿圖24(a)的DK-DK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51]圖25(a)是表示頭部自圖24(a)的狀態(tài)進行了旋轉后的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圖,圖25(b)是表示沿圖25(a)的DL-DL線的截面構造的剖視圖。
[0052]圖26(a)?圖26(c)是表不利用一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刮剃胡須時外刀塊的動作的動作圖。
[0053]圖27(a)?圖27(c)是表示利用不具有梳形部的通常的電動剃刀刮剃胡須時外刀塊的動作的動作圖。
[0054]圖28是表示變形例的電動剃刀的刀塊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0055]圖29是表示變形例的電動剃刀的外刀的構造的局部剖視圖。
[0056]圖30是表示變形例的電動剃刀的外刀的構造的局部剖視圖。
[0057]圖31(a)是表示在通常的電動剃刀中卸下了殼體后的狀態(tài)的構造的俯視圖,圖31(b)是示意性地表示設置于圖31 (a)的電動剃刀的轉換機構的構造的立體圖。
[0058]圖32是表示將端面齒輪(日語:7工一 7 W )機構用作轉換機構的變形例的電動剃刀的概略構造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下面,參照圖1說明電動剃刀I的結構。
[0060]如圖1 (a)所示,電動剃刀I具有供用戶把持的裝置主體10、安裝于裝置主體10的頭部50的用于刮剃體毛的刀塊60和用于保護刀塊60的帽200。刀塊60只有I個固定刀90。另外,固定刀90是外刀的一例。裝置主體10具有細長的圓筒形狀。另外,當將帽200裝嵌于裝置主體10時,裝置主體10和帽200形成為外周面連續(xù)的圓棒狀。
[0061]如圖1 (b)所示,帽200具有能安裝于裝置主體10以及自裝置主體10卸下的構造。另外,在將帽200安裝于裝置主體10的狀態(tài)下,帽200覆蓋整個頭部50。
[0062]這里,以如下方式定義裝置主體10的各方向。另外,軸線方向ZA相當于“主體的長度方向”。
[0063](A)將在主視狀態(tài)下與軸線方向ZA正交的方向定義為主體橫向ZB。
[0064](B)將與軸線方向ZA和主體橫向ZB正交的方向定義為主體深度方向ZC。
[0065](C)將軸線方向ZA的從主體10向頭部50去的方向定義為上方ZA1。
[0066](D)將軸線方向ZA的從頭部50向裝置主體10去的方向定義為下方ZA2。
[0067](E)將主體深度方向ZC的從主體10的正面向背面去的方向定義為后方ZC2。
[0068](F)將主體深度方向ZC的從主體10的背面向正面去的方向定義為前方ZC1。[0069]參照圖2說明裝置主體10的結構。
[0070]如圖2(a)所示,裝置主體10在軸線方向ZA的中間部分具有與圖1的帽200的端面相接觸的臺階部分。裝置主體10在軸線方向ZA上的長度比頭部50在軸線方向ZA上的長度長。
[0071]如圖2(b)所示,裝置主體10具有:主體殼體10A,其具有用于收容各種零件的主體空間RA ;二次電池17,其作為電動剃刀I的電源;驅動裝置20,其用于驅動刀塊60的可動刀100 (參照圖6);以及頭部50,刀塊60被嵌入于該頭部50。除此之外,裝置主體10還具有:轉換機構30,其將驅動裝置20的電動馬達21 (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并將該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頭部50 ;以及布線構件40,其將二次電池17和驅動裝置20電連接起來。除此之外,裝置主體10還具有:防塵橡膠16,其用于抑制異物進入裝置主體10的內部;以及電源開關18,其用于對驅動裝置20的驅動和停止進行切換。另外,主體殼體IOA被設置為把持部??蓜拥?00是內刀的一例。
[0072]頭部50在裝置主體10中以向上方ZAl延伸的方式突出。另外,頭部50以比裝置主體10的直徑小的直徑形成為長方體狀。頭部50具有:頭部殼體50A,其用于收容及支承各種零件;以及解除按鈕55,其用于將固定于頭部殼體50A的正面的刀塊60自頭部殼體50A卸下。除此之外,頭部50還具有:中繼構件54,其利用自轉換機構30傳遞過來的力進行往復直線運動;以及頭部連桿53,其將自中繼構件54傳遞過來的力傳遞到刀塊60。中繼構件54和頭部連桿53位于頭部殼體50A的內部。
[0073]防塵橡膠16嵌入在形成于第2殼體12的內表面的槽部12A。裝置主體10內的主體空間RA被防塵橡膠16劃分為下方ZA2側的基端側空間RB和上方ZAl側的頂端側空間RC。即,防塵橡膠16也作為劃分構件發(fā)揮功能?;藗瓤臻gRB收容有電動馬達21。另夕卜,頂端側空間RC收容有刀塊60的一部分。
[0074]參照圖3說明裝置主體10的詳細結構。
[0075]裝置主體10除了具有驅動裝置20等以外,還具有用于對二次電池17與驅動裝置20之間的電連接及電連接的斷開進行切換的接點配件19。
[0076]電源開關18具有:操作部18A,其由用戶操作;安裝部分18B,接點配件19安裝于該安裝部分18B ;操作面18C,其位于主體殼體IOA的外部;以及觸擊(日語:U )部分18D,其在操作電源開關18時會給用戶帶來觸擊感。電源開關18位于裝置主體10中的正面部分。
[0077]二次電池17在主體空間RA內被收容在下方ZA2側。電動馬達21在主體空間RA內被收容在與二次電池17鄰接的位置且是比二次電池17靠上方ZAl側的位置。
[0078]電源開關18在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的中央部被支承為能沿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滑動。電源開關18通過滑動,開始或停止向電動馬達21的供電。能夠依據電源開關18,將電動馬達21的狀態(tài)切換為工作狀態(tài)和停止狀態(tài)中的任一種狀態(tài)。即,驅動裝置20的狀態(tài)依據電源開關18的位置而進行驅動或停止驅動。
[0079]主體殼體IOA除了具有第I殼體11、第2殼體12和第3殼體13以外,還具有用于將第I殼體11和第2殼體12彼此固定起來的上方環(huán)14和下方環(huán)15。
[0080]驅動裝置20包含具有輸出軸22的電動馬達21、具有與輸出軸22同軸的軸線的旋轉構件23、具有相對于旋轉構件23偏心的中心線的偏心軸24和用于將驅動裝置20的旋轉傳遞到轉換機構30的滾輪25。旋轉構件23固定于輸出軸22。偏心軸24固定于旋轉構件
23。滾輪25以能相對于偏心軸24旋轉的狀態(tài)由偏心軸24支承。
[0081]偏心軸24的中心線與輸出軸22的中心線的方向平行。另外,在將電源開關18的操作面18C當作沿著軸線方向ZA和主體橫向ZB的假想平面時,偏心軸24的中心線與該假想平面平行。
[0082]轉換機構30包括將輸出軸22的旋轉轉換為軸線方向ZA的直線運動的3個連桿,SP,包括第I連桿31、第2連桿32和第3連桿33。第I連桿31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被支承軸34支承。
[0083]第I連桿31具有能繞支承軸34旋轉的旋轉軸31C、用于支承滾輪25的輸入部分31D、將輸入部分31D和旋轉軸31C彼此連接起來的第I臂31A和自旋轉軸31C向第2連桿32側突出的第2臂31B。輸入部分3ID以其內周面與滾輪25的外周面相接觸的狀態(tài)支承滾輪25。另外,旋轉軸31C是第I連桿31的“中間部分”的一例,第2臂31B是第I連桿31的“輸出部分”的一例。另外,滾輪25和輸入部分31D形成“傳遞方向限制機構”。
[0084]旋轉軸31C、輸入部分31D、第I臂31A和第2臂31B由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為一體的零件。第I臂31A和第2臂31B在旋轉軸31C的周向上沿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旋轉軸3IC以能相對于支承軸34旋轉的狀態(tài)由支承軸34支承。支承軸34的中心線的方向與偏心軸24的中心線的方向正交。
[0085]在面對由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構成的平面觀察時,第2連桿32具有菱形的形狀。第2連桿32的輸入端部32A以能相對于第2臂31B旋轉的狀態(tài)與第2臂31B相連接。第2連桿32的輸出端部32B以能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的狀態(tài)與第3連桿33相連接。
[0086]第3連桿33具有支承凸部33D、沿軸線方向ZA延伸的連桿軸33B、用于固定于圖5的頭部50的固定板33A和用于固定防塵橡膠16的突出環(huán)33C。固定板33A形成于連桿軸33B的上方ZAl側的端部。突出環(huán)33C和支承凸部33D形成于連桿軸33B的軸線方向ZA的中間部分。
[0087]第I殼體11具有用于固定支承軸34的軸固定部分11A、用于引導第3連桿33的移動的軸引導部分IlB和用于支承第3連桿33的支承部分11C。另外,軸引導部分IlB是“將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的一例。
[0088]布線構件40具有與二次電池17的陽極相連接的陽極配件41、與二次電池17的陰極相連接的陰極配件42和與電動馬達21相連接的馬達配件43。除此之外,布線構件40還具有將對應的配件彼此電連接起來的電路基板45和與電路基板45電連接的基板配件44。電路基板45具有電流保險絲46,在電動馬達21發(fā)生短路時,該電流保險絲46會切斷電動馬達21與二次電池17之間的電連接。陽極配件41、陰極配件42、馬達配件43、電路基板45和基板配件44固定于第I殼體11。
[0089]陽極配件41與電動馬達21電連接。陰極配件42與電路基板45電連接。電源開關18的接點配件19與馬達配件43和基板配件44相連接。
[0090]這樣,布線構件40形成使電路依次在二次電池17的陽極、陽極配件41、電動馬達
21、馬達配件43、接點配件19、基板配件44、電路基板45、陰極配件42和二次電池17的陰極中流動的電路。[0091]接下來,參照圖4說明防塵橡膠16的結構。
[0092]如圖4(a)所示,防塵橡膠16具有中央部16A、形成在比中央部16A靠外側的位置的外周部16B和形成在比外周部16B靠外側的位置的緣部16C。另外,防塵橡膠16具有貫穿中央部16A的通孔16P。中央部16A是防塵橡膠16在主體橫向ZB和主體深度方向ZC上的中央部分,且最向上方ZAl側突出。外周部16B具有隨著向外側去而向上方ZAl側突出的形狀。換言之,外周部16B也可以稱為向下方ZA2側突出的部分。緣部16C在軸線方向ZA上的大小比中央部16A和外周部16B在軸線方向ZA上的大小大。緣部16C的上方ZAl側的端部位于比外周部16B中的與緣部16C相接的部分的上方ZAl側的端部靠上方ZAl側的位置。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部16A是“頂端側凸部”的一例。
[0093]接下來,說明防塵橡膠16與其他構件的關系。
[0094]緣部16C嵌入于第2殼體12的槽部12A。第3連桿33的連桿軸33B插入在通孔16P中。中央部16A的內側的端部嵌入在第3連桿33的突出環(huán)33C與支承凸部33D之間。即,防塵橡膠16固定于第2殼體12和第3連桿33。
[0095]接下來,參照圖5說明頭部50的詳細結構。
[0096]頭部50除了具有頭部殼體50A以外,還具有與圖3的轉換機構30的第3連桿33相連接的中繼構件54和與中繼構件54相連接的頭部連桿53。除此之外,頭部50還具有供刀塊60插入的刀塊插入孔50X和用于自頭部殼體50A卸下刀塊60的解除按鈕55。
[0097]刀塊插入孔50X和解除按鈕55位于頭部50的正面。解除按鈕55在軸線方向ZA上位于刀塊插入孔50X的下方ZA2側的端部附近。解除按鈕55以能在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上滑動的狀態(tài)被支承。
[0098]頭部殼體50A具有兩個殼體,S卩,具有第I殼體51和第2殼體52。第I殼體51具有可插入于第I殼體11的插入部分51A、用于引導頭部連桿53的移動的連桿引導部分51B和用于引導中繼構件54的移動的中繼引導部分51C。另外,第I殼體51還具有刀塊插入部分51X、形成于與刀塊插入部分51X相鄰的部分的凹部51Y(參照圖1)和用于限制刀塊60的安裝方向的肋51L。第2殼體52具有刀塊插入部分52Χ和形成于與刀塊插入部分52Χ相鄰的部分的凹部52Υ。刀塊插入部分51Χ和刀塊插入部分52Χ形成刀塊插入孔50Χ。
[0099]如圖5所示,插入部分51Α具有在軸線方向ZA上引導中繼構件54的移動的引導槽51D。中繼引導部分51C具有隔著間隙相面對的一對壁。連桿引導部分51Β具有隔著間隙相面對的一對壁。連桿引導部分51Β的形成位置隨著從軸線方向ZA的下方ΖΑ2向上方ZAl去而從主體深度方向ZC的前方ZCl向后方ZC2傾斜。第2殼體52在與第I殼體51的連桿引導部分51Β相對應的位置,具有與連桿引導部分51Β相同形狀的連桿引導部分(省略圖示)。
[0100]中繼構件54具有與頭部連桿53相連接的連接部分54Α、引導第3連桿33的頂端部分的引導部分54Β、固定圖3的第3連桿33的固定板33Α的固定部分54C和嵌合于各引導槽5ID的一對突起54D。
[0101]頭部連桿53具有與中繼構件54的連接部分54Α相連接的中繼連接部分53Α、與刀塊60相連接的刀連接部分53Β和在連桿引導部分51Β內移動的一對突起53C。
[0102]中繼連接部分53Α以能相對于中繼構件54旋轉的狀態(tài)與連接部分54Α相連接。刀連接部分53Β以不能相對于刀塊60旋轉的狀態(tài)與刀塊60相連接。[0103]接下來,參照圖6說明刀塊60的詳細結構。
[0104]這里,以如下方式定義刀塊60的各方向。
[0105](A)將可動刀100相對于固定刀90的移動方向定義為縱向WA。
[0106](B)將在俯視狀態(tài)下與縱向WA正交的方向定義為橫向WB。
[0107](C)將與縱向WA和橫向WB正交的方向定義為深度方向WC。
[0108](D)將縱向WA的從主體殼體IOA側向頂端側去的方向定義為推側WA1。
[0109](E)將縱向WA的從頂端側向主體殼體IOA側去的方向定義為拉側WA2。
[0110](F)將深度方向WC的從可動刀保持部80的連結部82向刮剃面90A去的方向定義為正面?zhèn)萕Cl。
[0111](G)將深度方向WC的從刮剃面90A向可動刀保持部80的連結部82去的方向定義為反面?zhèn)萕C2。
[0112]在俯視刀塊60時,縱向WA與軸線方向ZA—致。另外,如圖2所示,頭部50的前方ZCl側的外表面的延長線即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的延長線E2相對于裝置主體10的前方ZCl側的外表面的延長線El以角度X傾斜。即,在沿著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的平面上,縱向WA與軸線方向ZA成規(guī)定的傾斜角。角度X例如設定為10度。
[0113]刀塊60具有固定刀90和相對于固定刀90進行往復直線運動的可動刀100。除此之外,刀塊60還具有從反面?zhèn)萕C2支承固定刀90的固定刀保持部70、從反面?zhèn)萕C2支承可動刀100的可動刀保持部80和兩個隔著可動刀保持部80向固定刀90推壓可動刀100的彈簧61。固定刀90形成為能將體毛引導至固定刀保持部70的內部空間。另外,固定刀保持部70是外刀保持部的一例,可動刀保持部80是內刀保持部的一例。
[0114]通過將形成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外表面的4個固定刀固定部74A熔融,將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彼此固定起來。另外,通過將形成于可動刀保持部80的外表面的4個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將可動刀1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彼此固定起來。另外,圖6表示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和各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之前的狀態(tài)。
[0115]可動刀1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的組合能夠相對于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的組合沿縱向WA移動。在可動刀1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的組合相對于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移動時,彈黃61 —邊維持彈黃61的各端部固定于固定刀保持部70和可動刀保持部80的狀態(tài)一邊在縱向WA上變形。
[0116]接下來,參照圖7說明固定刀90的詳細結構。
[0117]固定刀90是通過將金屬板折彎成U字形而形成的。固定刀90在橫向WB上的大小比可動刀100 (參照圖6)在橫向WB上的大小大。
[0118]固定刀90具有:頂部91,其沿橫向WB延伸而形成平坦的刮剃面90A ;兩個固定刀側壁92,它們分別從頂部91的橫向WB的一方端部和另一方端部向反面?zhèn)萕C2延伸。除此之外,固定刀90還具有自頂部91遍及至各固定刀側壁92形成的多個狹縫93。各狹縫93沿橫向WB平行延伸,各狹縫93的兩端閉合,具有從一端連續(xù)至另一端的形狀。在頂部91,在相鄰的狹縫93之間形成有刀部94。頂部91在沿縱向WA位于比兩端的狹縫93靠外側的位置具有支承條部91A。支承條部91A在縱向WA上的寬度比刀部94在縱向WA上的寬度大。支承條部91A和刀部94的兩端由固定刀側壁92支承。固定刀90的固定刀側壁92與頂部91垂直地支承刀部94和支承條部91A。另外,支承條部91A和刀部94相當于“條部”。
[0119]如圖7(a)所示,固定刀側壁92具有形成于固定刀側壁92的推側WAl側的端部和拉側WA2側的端部的兩個腿部95和形成于固定刀側壁92的縱向WA的中間部的第I定位部98。各腿部95相當于固定刀側壁92中最向反面?zhèn)萕C2突出的部分。各腿部95具有反面?zhèn)萕C2這一側的部分開放的形成為通孔的固定部96和與固定部96連續(xù)地形成的勾卡掛部97。另外,固定刀90在橫向WB上與圖7(a)所示的固定刀側壁92相反那一側的固定刀側壁92,也具有與以上詳細說明的固定刀側壁92的構造相同的構造。
[0120]如圖7(b)所示,頂部91的各刀部94具有形成刀部94的橫向WB的兩端部的兩個刀端部94B和位于一方的刀端部94B與另一方的刀端部94B之間的刀中間部94A。頂部91的狹縫93具有形成橫向WB的兩端部的兩個狹縫端部93B和位于一方的狹縫端部93B與另一方的狹縫端部93B之間的狹縫中間部93A。
[0121]如圖7(c)所示,刀部94在刀中間部94A的厚度比在各刀端部94B的厚度小。固定刀側壁92具有與頂部91連續(xù)的圓弧部92A和與圓弧部92A連續(xù)且沿深度方向WC延伸的直線壁部92B。圓弧部92A遍及固定刀側壁92和頂部91地形成。如圖6所示,支承條部91A中的與刀中間部94A相對應的薄壁部91B的厚度與刀中間部94A的厚度相等。另外,支承條部91A中的與刀端部94B相對應的厚壁部91C的厚度與刀端部94B的厚度相等。
[0122]如圖7(d)所示,刀端部94B具有隨著向橫向WB的外側去刀部94在縱向WA上的大小(以下稱為“刀寬”)逐漸減小的傾斜部94C和刀寬最小的直線部94D。刀中間部94A具有直線形狀。另外,刀中間部94A的刀寬(以下稱為“中間刀寬BA”)整體恒定。另外,直線部94D的刀寬(以下稱為“端部刀寬BD”)恒定。
[0123]中間刀寬BA比與刀中間部94A相對應的狹縫中間部93A在縱向WA上的大小(以下稱為“中間狹縫寬度SA” )大。端部刀寬BD比與直線部94D相對應的狹縫端部93在縱向WA上的大小(以下稱為“端部狹縫寬度SD”)小。端部狹縫寬度SD比中間狹縫寬度SA大。
[0124]接下來,參照圖8說明固定刀保持部70的詳細結構。另外,圖8表示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熔融之前的狀態(tài)。
[0125]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供固定刀90 (參照圖6)嵌入的框體71和固定各彈簧61 (參照圖6)的固定部分73。框體71和固定部分73由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為一體的零件。
[0126]如圖8(a)、圖8(b)所示,框體71具有:兩個突出部71B,它們設置于框體71的橫向WB的兩端部,向正面?zhèn)萕Cl突出;以及兩個引導部72,它們設置于框體71的橫向WB的兩端部,用于向各狹縫93引導毛。除此之外,如圖8(b)所示,框體71還具有供固定刀90嵌入的固定刀插入孔71A。
[0127]各突出部71B在橫向WB上與固定刀插入孔71A相反那一側的端部具有平面部71C。如圖8(d)所示,隨著從內側向外側去,框體71的橫向WB的兩端部的除突出部71B外的部分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面從正面?zhèn)萕Cl向反面?zhèn)萕C2傾斜。
[0128]如圖8(b)所示,引導部72包括沿縱向WA配置于作為基端部的框體71的多個梳形部72A。多個梳形部72A每隔規(guī)定的間隔自框體71向正面?zhèn)萕Cl突出。各梳形部72A是引導突部(或單位引導部)的一例。
[0129]如圖8(a)所示,固定部分73具有形成于縱向WA的兩端部的兩個壁部74和與各壁部74連續(xù)且形成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端部的兩個腿部75。如圖8(b)所示,固定部分73具有在固定部分73的內部向縱向WA的內側突出并從反面?zhèn)萕C2側支承固定刀90的兩個反面?zhèn)戎С胁?3A。各反面?zhèn)戎С胁?3A具有形成于橫向WB的兩端部的兩個厚壁面對部73B和形成在各厚壁面對部73B之間的薄壁面對部73C。如圖8(e)所示,薄壁面對部73C比厚壁面對部73B向反面?zhèn)萕C2凹陷。
[0130]如圖8(a)所示,各壁部74具有形成在橫向WB的端面且是縱向WA的兩端部附近的兩個固定刀固定部74A和形成在與固定刀固定部74A相鄰的位置的勾74B。另外,如圖8(b)所示,固定刀保持部70的框體71具有形成于橫向WB的端面且是在縱向WA上形成于中央部的第2定位部74C。固定刀固定部74A和勾74B在橫向WB上向外側突出。固定刀固定部74A和勾74B彼此連續(xù)地形成。另外,固定刀保持部70在反面?zhèn)萕C2側的端部具有向橫向WB的外側突出的下端面對部74D。另外,固定刀保持部70在橫向WB上與圖8 (a)所示的壁部74的端面相反那一側的壁部74的端面,也具有與以上詳細說明的壁部74的構造左右對稱的構造。
[0131]各腿部75具有用于固定各彈簧61 (參照圖6)的一端的彈簧固定部75A。如圖8(d)所示,推側WAl側的腿部75具有槽75B,該槽75B用于相對于頭部50以標準的方向將刀塊60安裝于頭部50。如圖8(c)所示,拉側WA2側的腿部75不具有槽75B。槽75B與頭部50的肋51L(參照圖5)相對應。
[0132]如圖8(a)所示,推側WAl側的固定刀固定部74A形成在比推側WAl側的彈簧固定部75A靠推側WAl側且是靠正面?zhèn)萕Cl側的位置。拉側WA2側的固定刀固定部74A形成在比拉側WA2側的彈簧固定部75A靠拉側WA2側且是靠正面?zhèn)萕Cl側的位置。
[0133]如圖8(c)和圖8(d)所示,各壁部74具有用于將固定刀保持部70的內部的毛排出到固定刀保持部70的外部的第I排出孔(通孔)76。各第I排出孔76在縱向WA上貫穿壁部74。
[0134]如圖8(b)所示,各腿部75具有用于將固定刀保持部70的內部的毛排出到固定刀保持部70的外部的第2排出孔77。各第2排出孔77在深度方向WC上貫穿腿部75。在各腿部75的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參照圖8(a))相對應的部分,形成有供彈簧61 (參照圖6)移動的彈簧移動空間78 ( “彈簧空間”)。各彈簧移動空間78和各第I排出孔76形成I個沿縱向WA延伸的連續(xù)的孔。
[0135]接下來,參照圖9說明可動刀100的詳細結構。
[0136]可動刀100是通過將金屬板折彎成U字形而形成的??蓜拥?00在橫向WB上的大小比固定刀90在橫向WB上的大小小。
[0137]可動刀100具有:頂部101,其沿橫向WB延伸,以正面?zhèn)萕Cl側的表面與固定刀90相接觸;兩個可動刀側壁102,它們從頂部101的橫向WB的端部向反面?zhèn)萕C2延伸(參照圖9(c))。除此之外,可動刀100還具有自頂部101遍及至各可動刀側壁102形成的多個狹縫103。各狹縫103相對于橫向WB傾斜地延伸。刀部104形成在相鄰的狹縫103之間。另外,刀部104也形成于推側WAl的端部和拉側WA2的端部。
[0138]如圖9(a)所示,各可動刀側壁102具有兩個腿部105。各腿部105相當于可動刀側壁102中的最向反面?zhèn)萕C2突出的部分。各腿部105具有反面?zhèn)萕C2這一側的部分開放的通孔的固定部106和與固定部106連續(xù)地形成的勾卡掛部107。另外,可動刀100在橫向WB上與圖9(a)所示的可動刀側壁102相反那一側的可動刀側壁102,也具有與上述詳細說明的可動刀側壁102的構造相同的構造。
[0139]如圖9(b)所示,在俯視可動刀100時,刀部104在各狹縫103的縱向WA上具有恒定的大小。
[0140]接下來,參照圖10說明可動刀保持部80的詳細結構。另外,圖10表示將各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之前的狀態(tài)。
[0141]可動刀保持部80具有被嵌入于可動刀100(參照圖6)的支承體81、與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參照圖5)相連結的連結部82、用于固定各彈簧61 (參照圖6)的兩個彈簧固定部83和用于固定可動刀100(參照圖6)的腿部84。除此之外,可動刀保持部80還具有與固定刀90 (參照圖6)的內側相接觸的移動限制部87。另外,可動刀保持部80的各部分由相同的樹脂材料形成為一體的零件。
[0142]如圖10(b)所示,連結部82在縱向WA上形成于可動刀保持部80的中央部。如圖10(c)所示,連結部82形成為供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參照圖5)嵌入的切口。
[0143]如圖10(a)所示,各腿部84具有形成于橫向WB的端面的可動刀固定部85和形成在與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位置的勾86??蓜拥豆潭ú?5和勾86彼此連續(xù)地形成。如圖10(b)所示,各可動刀固定部85、各勾86和各移動限制部87沿橫向WB向外側突出。另夕卜,可動刀保持部80在橫向WB上與圖10(a)所示的橫向WB的端面相反那一側的端面,具有與上述詳細說明的腿部84的構造相同的構造。
[0144]接下來,參照圖11說明固定刀90與固定刀保持部70之間的連接關系。另外,圖11(a)表示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熔融之前的狀態(tài)。
[0145]如圖11(a)所示,固定刀90在縱向WA上的大小比固定刀保持部70在縱向WA上的大小小。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以它們各自的縱向WA上的中央部彼此對齊的狀
態(tài)固定在一起。
[0146]固定刀90以各第2定位部74C嵌入于各第I定位部98的狀態(tài)插入到固定刀保持部70的固定刀插入孔71A中。各固定刀固定部74A插入到各固定部96中。各勾74B插入到各勾卡掛部97中。各刀部94配置在與引導部72的各梳形部72A相對應的位置。各梳形部72A的間距與狹縫93的間距相等。各狹縫93位于梳形部72A之間。
[0147]熔融前的各固定刀固定部74A與各固定部96之間的間隙比第I定位部98與第2定位部74C之間的間隙大。另外,勾74B與勾卡掛部97之間的間隙比第I定位部98與第2定位部74C之間的間隙大。由此,能夠利用第I定位部98和第2定位部74C對固定刀90與固定刀保持部70在縱向WA上的相對位置進行定位。
[0148]固定刀90的各腿部95的反面?zhèn)萕C2的端面與各固定刀保持部70的下端面對部74D的正面?zhèn)萕Cl的端面隔著間隙相面對。如圖11 (c)所示,支承條部91A的厚壁部91C的反面?zhèn)萕C2的表面的一部分與反面?zhèn)戎С胁?3A相接觸。在本例中,如圖11(d)所示,支承條部91A的厚壁部91C的反面?zhèn)萕C2的表面與反面?zhèn)戎С胁?3A中的厚壁面對部73B相接觸。支承條部91A的薄壁部91B的反面?zhèn)萕C2的表面與反面?zhèn)戎С胁?3A中的薄壁面對部73C隔著間隙相面對。由此,利用厚壁部91C和厚壁面對部73B對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在深度方向WC上的相對位置進行定位。
[0149]如圖11(b)所示,在設定成圖11(a)的狀態(tài)后將固定刀固定部74A熔融。由此,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彼此固定在一起。勾74B限制固定刀固定部74A的移動。
[0150]接下來,參照圖12說明可動刀100與可動刀保持部80之間的連接關系。另外,圖12(a)表示將各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之前的狀態(tài)。
[0151]如圖12(a)所示,可動刀100在縱向WA上的大小比可動刀保持部80在縱向WA上的大小稍小??蓜拥?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以它們各自的縱向WA上的中央部彼此對齊的狀態(tài)固定在一起。
[0152]如圖12(a)所示,支承體81嵌入于可動刀100。各可動刀固定部85插入于各固定部106。各勾86插入于各勾卡掛部107。
[0153]如圖12(b)所示,在設定成圖12(a)的狀態(tài)后將各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由此,可動刀1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彼此固定在一起。勾86限制可動刀固定部85的移動。
[0154]接下來,參照圖11和圖12說明刀塊60的組裝步驟。
[0155](Al)將可動刀100安裝于可動刀保持部80 (參照圖12(a))。
[0156](A2)將各可動刀固定部85熔融(參照圖12(b))。
[0157](A3)利用各彈簧61連接可動刀保持部80和固定刀保持部70。
[0158](A4)將固定刀90安裝于固定刀保持部70 (參照圖11(a))。
[0159](A5)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熔融(參照圖11(b))。
[0160]接下來,參照圖13和圖14說明刀塊60的各構件之間的關系。
[0161]隨著電動馬達21 (參照圖2)的旋轉,可動刀100相對于固定刀90沿縱向WA移動??蓜拥?00相對于固定刀90的位置(以下稱為“刀相對位置”)在自推側WAl的極限位置即“最大推側位置”至拉側WA2的極限位置即“最大拉側位置”的范圍內變化。另外,圖13和圖14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與最大拉側位置之間的中立的位置即“中立位置”的狀態(tài)。
[0162]如圖13所示,可動刀100和可動刀保持部80的組合插入在固定刀90與固定刀保持部70之間。可動刀保持部80的彈簧固定部83插入于各彈簧61的正面?zhèn)萕Cl的端部。
[0163]固定刀保持部70的彈簧固定部75A插入于各彈簧61的反面?zhèn)萕C2的端部。由此,固定刀保持部70和可動刀保持部80借助各彈黃61彼此連接在一起。
[0164]各彈簧61以發(fā)生了壓縮變形的狀態(tài)位于固定刀保持部70與可動刀保持部80之間。各彈簧61的恢復力向朝固定刀90推壓可動刀100的方向進行作用。因此,可動刀100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表面與固定刀90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表面相接觸。
[0165]如圖14(a)所示,在刀相對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時,在俯視狀態(tài)下,固定刀90的所有的刀部94與可動刀100的刀部104的至少一部分重合。另外,可動刀100的從橫向WB的一方端部到另一方端部即可動刀100的頂部101與刀中間部94A重合。
[0166]如圖14(b)所示,各固定刀側壁92與各可動刀側壁102隔著間隙相面對。另外,可動刀保持部80的各移動限制部87與固定刀側壁92的內側的壁面隔著微小的間隙相面對。固定刀側壁92的內側的壁面與各移動限制部87之間的間隙比各固定刀側壁92與各可動刀側壁102之間的間隙小。因此,在可動刀100沿橫向WB移動后,固定刀側壁92會與移動限制部87相接觸。
[0167]如圖14(a)所示,各引導部72的各梳形部72A與固定刀90的所有的刀部94相對應。如圖14(c)所示,梳形部72A具有作為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部的頂端部72C和形成于頂端部72C的角部的曲面部72B。各頂端部72C配置在比刀端部94B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表面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曲面部72B的直徑比固定刀90的圓弧部92A的直徑小很多。另夕卜,如圖14(a)所示,各突出部71B在橫向WB上隔著固定刀90相面對。
[0168]接下來,參照圖15說明頭部50與刀塊60之間的關系。
[0169]如圖15(a)所示,在將刀塊60嵌入在頭部50的刀塊插入孔50X中時,第I殼體51的凹部51Y和第2殼體52的凹部52Y配置在與兩個突出部71B分別對應的位置。此時,如圖15(b)所示,各突出部71B沿橫向WB向凹部51Y、52Y的外側突出。兩個突出部71Β和凹部51Υ、52Υ構成供用戶抓住刀塊60的手指抵接構造。另外,凹部51Υ和與該凹部51Υ相對應的一方的突出部71Β構成第I手指抵接構造。另外,凹部52Υ和與該凹部52Υ相對應的另一方的突出部71Β構成第2手指抵接構造。
[0170]如圖15(a)所示,在將刀塊60嵌入在頭部50的刀塊插入孔50Χ中時,刀塊60的框體71和固定刀90的頂部91自刀塊插入孔50Χ突出。
[0171]接下來,參照圖16說明電動剃刀I的各構成零件之間的關系。另外,圖16(b)省略了固定刀90和固定刀保持部70。
[0172](A)滾輪25與第I連桿31的輸入部分31D相連接。
[0173](B)第I連桿31的第2臂3IB與第2連桿32相連接。
[0174](C)第2連桿32的輸出側端部與第3連桿33相連接。
[0175](D)第3連桿33的固定板33Α與中繼構件54相連接。
[0176](E)中繼構件54的連接部分54Α與頭部連桿53相連接。
[0177](F)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Β與連結部82相連接。
[0178](G)刀連接部分53Β配置在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上。
[0179](H)刀連接部分53Β配置在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上。
[0180](I)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與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 —致。
[0181]如圖16(a)所示,電動剃刀I通過具有上述的連接關系,在利用轉換機構30將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的旋轉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之后,借助中繼構件54和頭部連桿53將轉換機構30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刀塊60。
[0182]如圖16(b)所示,頭部連桿53具有:第I部分53Χ,其沿著軸線方向ZA ;第2部分53Υ,其自第I部分53Χ的上方ZAl的端部向前方ZCl (正面?zhèn)萕Cl)延伸,且該第2部分53Υ具有刀連接部分53Β和突起53C ;以及第3部分53Ζ,其自第I部分53Χ的下方ΖΑ2的端部向前方ZCl (正面?zhèn)萕Cl)延伸。與中繼連接部分53Α相連接的中繼構件54形成為沿軸線方向ZA延伸的形狀。
[0183]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構件23、偏心軸24、滾輪25、第I連桿31和第2連桿32構成“轉換部”。另外,第3連桿33、頭部連桿53和中繼構件54構成“傳遞機構部”。另外,頭部連桿53和中繼構件54構成“傳遞部”。另外,第I部分53Χ、第3部分53Ζ和中繼構件54構成“第I傳遞部”。另外,第2部分53Υ構成“第2傳遞部”。另外,第I部分53Χ構成“第I傳遞結構部”,第3部分53Ζ構成“第2傳遞結構部”,中繼構件54構成“第3傳遞結構部”。
[0184]刀連接部分53Β嵌入于可動刀保持部80的連結部82。刀連接部分53Β的縱向WA的兩端面與連結部82相接觸。刀連接部分53Β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面與連結部82隔著間隙相面對。[0185]接下來,參照圖17和圖18說明電動剃刀I的動作。另外,圖17和圖18表示將刀塊60的結構和與刀塊60相關聯(lián)的第I殼體51的內表面的結構簡化后的頭部50的截面構造。
[0186]圖17(a)表不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時頭部50的動作狀態(tài)。圖17(b)表示滾輪25和第I連桿31的與該動作狀態(tài)相對應的動作狀態(tài)。
[0187]圖18(a)表不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拉側位置時頭部50的動作狀態(tài)。圖18(b)表示滾輪25和第I連桿31的與該動作狀態(tài)相對應的動作狀態(tài)。
[0188]圖17(c)和圖18(c)表不刀相對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時頭部50的動作狀態(tài)。圖17(d)和圖18(d)表示滾輪25和第I連桿31的與該動作狀態(tài)相對應的動作狀態(tài)。
[0189]接下來,說明轉換機構30和頭部50的詳細動作。在以下的說明中,關于繞規(guī)定軸的旋轉方向L,將順時針的旋轉方向設定為“正轉方向LI”,將逆時針的旋轉方向設定為“反轉方向L2”,上述規(guī)定軸與平行于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的平面垂直。
_0] (I) “從圖17(a)的狀態(tài)到圖17(c)的狀態(tài)的變化”
[0191]當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從圖 17(b)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7 (d)的旋轉位置時,轉換機構30和頭部50的各零件從圖17 (a)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7 (c)的狀態(tài)。下面說明各零件此時的具體動作。
[0192]滾輪25 —邊與輸出軸22和旋轉構件23 —起旋轉,一邊相對于輸入部分3ID沿主體橫向ZB移動。此時,輸入部分3ID從滾輪25受到沿主體深度方向ZC作用的力,但沒有從滾輪25受到沿主體橫向ZB作用的力。因而,輸入部分31D沿主體深度方向ZC移動。
[0193]隨著輸入部分3ID的移動,轉換機構30的各零件的狀態(tài)從圖17 (a)的狀態(tài)變化為圖17(c)的狀態(tài)。此時,在俯視與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平行的平面時,輸入部分31D和第I臂31A使旋轉軸31C繞支承軸34沿反轉方向L2旋轉。另外,隨著旋轉軸31C的旋轉,在俯視與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平行的平面時,第2臂31B也繞支承軸34沿反轉方向L2旋轉。
[0194]隨著第2臂31B的旋轉,第2連桿32的輸入端部32A —邊相對于第2臂31B旋轉,一邊被第2臂31B拉向下方ZA2。因此,第2連桿32整體被第2臂31B拉向旋轉軸31C側。P,第2連桿32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下方ZA2移動。
[0195]隨著第2連桿32向下方ZA2移動,第3連桿33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下方ZA2移動。即,第3連桿33在軸線方向ZA上向遠離頭部50的方向移動。
[0196]隨著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中繼構件54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向下方ZA2移動。即,中繼構件54在軸線方向ZA上從頭部50側向裝置主體10側移動。
[0197]隨著中繼構件54向下方ZA2移動,頭部連桿53被中繼構件54拉向裝置主體10偵U。此時,頭部連桿53的突起53C通過與圖5的連桿引導部分51B相接觸而向縱向WA的拉側WA2移動。因此,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也向拉側WA2移動。
[0198]隨著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下方ZA2移動。即,中央部16A的向上方ZAl側突出的突出量減小。
[0199]隨著刀連接部分53B向拉側WA2移動,可動刀100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和固定刀90向拉側WA2移動。因而,在電動馬達21從圖17(b)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7(d)的旋轉位置時,刀相對位置從圖17(a)的位置變化至圖17(c)的位置。[0200](2) “從圖17(c)的狀態(tài)到圖18(a)的狀態(tài)的變化”
[0201]當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從圖17(d)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8 (b)的旋轉位置時,轉換機構30和頭部50的各零件從圖17(c)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8(a)的狀態(tài)。此時,各零件與從圖17(a)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7(c)的狀態(tài)時同樣地進行動作。
[0202]隨著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相對于主體殼體IOA進一步向下方ZA2移動。由此,中央部16A向下方ZA2突出。
[0203]隨著刀連接部分53B向拉側WA2移動,可動刀100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和固定刀90向拉側WA2移動。即,刀相對位置從圖17(c)的位置變化至圖18(a)的最大拉側位置。
[0204](3) “從圖18(a)的狀態(tài)到圖18(c)的狀態(tài)的變化”
[0205]當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從圖18(b)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8(d)的旋轉位置時,轉換機構30和頭部50的各零件從圖18 (a)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8 (c)的狀態(tài)。下面說明各零件此時的具體動作。
[0206]滾輪25 —邊與輸出軸22和旋轉構件23 —起旋轉,一邊相對于輸入部分31D沿主體橫向ZB移動。由此,輸入部分31D移動,轉換機構30的各零件的狀態(tài)從圖18 (a)的狀態(tài)變化為圖18(c)的狀態(tài)。即,在俯視與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平行的平面時,輸入部分3ID和第I臂31A使旋轉軸3IC繞支承軸34沿正轉方向LI旋轉。另外,隨著旋轉軸31C的旋轉,在俯視與軸線方向ZA和主體深度方向ZC平行的平面時,第2臂31B也繞支承軸34沿正轉方向LI旋轉。
[0207]隨著第2臂31B的旋轉,第2連桿32的輸入端部32A —邊相對于第2臂31B旋轉,一邊被第2臂3IB推向上方ZAl。因此,第2連桿32整體被第2臂3IB推向頭部50側。P,第2連桿32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上方ZAl移動。
[0208]隨著第2連桿32向上方ZAl移動,第3連桿33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上方ZAl移動。即,第3連桿33在軸線方向ZA上向靠近頭部50的方向移動。
[0209]隨著第3連桿33向上方ZAl移動,中繼構件54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向上方ZAl移動。即,中繼構件54在軸線方向ZA上從裝置主體10側向頭部50側移動。
[0210]隨著中繼構件54向上方ZAl移動,頭部連桿53被中繼構件54推向頭部50側。此時,頭部連桿53的突起53C通過與圖5的連桿引導部分51B相接觸而向縱向WA的推側WAl移動。因此,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也向推側WAl移動。
[0211]隨著第3連桿33向上方ZAl移動,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上方ZAl移動。由此,中央部16A向上方ZAl側突出。
[0212]隨著刀連接部分53B向推側WAl移動,可動刀100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和固定刀90向推側WAl移動。即,在電動馬達21從圖18(b)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8(d)的旋轉位置時,刀相對位置從圖18(a)的位置變化至圖18(c)的位置。
[0213](4) “從圖18(c)的狀態(tài)到圖17(a)的狀態(tài)的變化”
[0214]在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從圖18(d)的旋轉位置旋轉至圖17(b)的旋轉位置時,轉換機構30和頭部50的各零件從圖18(c)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7(a)的狀態(tài)。此時,各零件與從圖18(a)的狀態(tài)進行動作直到圖18(c)的狀態(tài)時同樣地進行動作。
[0215]隨著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相對于主體殼體IOA向上方ZAl移動。即,中央部16A的向上方ZAl側突出的突出量增大。[0216]隨著刀連接部分53B向推側WAl移動,可動刀100相對于頭部殼體50A和固定刀90向推側WAl移動。即,刀相對位置從圖18(c)的位置變化至圖17(a)的最大推側位置。
[0217]接下來,參照圖19對彈簧61與固定刀保持部70之間的關系隨著刀相對位置的變化而發(fā)生的變化進行說明。另外,圖19(a)?圖19(c)表示自刀塊60省略了固定刀90和可動刀100的狀態(tài)。圖19(a)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中立位置的狀態(tài),圖19(b)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的狀態(tài),圖19(c)表示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拉側位置的狀態(tài)。
[0218]各彈簧61在固定刀保持部70的各彈簧移動空間78的內部移動。另外,在以下的圖19(a)?圖19(c)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識別在縱向WA上位于不同側的兩個相同要素(例如兩個彈簧61、兩個反面?zhèn)戎С胁?3A等),對位于推側WAl側的要素附加“第I”這一用語,對位于拉側WA2側的要素附加“第2”這一用語。
[0219]如圖19(b)所示,在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時,對第I彈簧61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部進行固定的可動刀保持部80的第I彈簧固定部83位于第I固定刀固定部74A附近。此時,在主視狀態(tài)下,第I彈簧61的中間部分與第I固定刀固定部74A重疊。另外,第2彈簧61的正面?zhèn)萕Cl的端部露出到第2彈簧移動空間78的外部。此時,可動刀保持部80的第I腿部84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下端部分進入到第I彈簧移動空間78。另外,可動刀保持部80的支承體81的推側WAl側的端部靠近第I反面?zhèn)戎С胁?3A。當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推側位置時,在支承體81的推側WAl側的端部與第I反面?zhèn)戎С胁?3A之間形成有微小的間隙。
[0220]如圖19(c)所示,當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拉側位置時,對第2彈簧61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部進行固定的可動刀保持部80的第2彈簧固定部83位于第2固定刀固定部74A附近。此時,在主視狀態(tài)下,第2彈簧61的中間部分與第2固定刀固定部74A重疊。另外,第I彈簧61的正面?zhèn)萕Cl的端部露出到第I彈簧移動空間78的外部。此時,可動刀保持部80的第2腿部84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下端部分進入到第2彈簧移動空間78。另外,可動刀保持部80的支承體81的拉側WA2側的端部靠近第2反面?zhèn)戎С胁?3A。另外,當刀相對位置位于最大拉側位置時,在支承體81的拉側WA2側的端部與第2反面?zhèn)戎С胁?3A之間形成有微小的間隙。
[0221]通過從刀塊插入孔50X取出刀塊60,能夠通過水洗等對刀塊60進行清掃。另外,還能夠對刀塊插入孔50X的內部進行清掃。因此,在要對刀塊60和刀塊插入孔50X進行清掃的情況下,卸下刀塊60。
[0222]接下來,參照圖15說明用戶卸下刀塊60的步驟。(Xl)向下方ZA2推下解除按鈕
55。此時,解除按鈕55的頂端部脫離刀塊60的第I排出孔76(參照圖8(c))。因此,能夠自刀塊插入孔50X取出刀塊60。
[0223](X2)將拇指的指肚抵靠于一方的突出部71B的平面部71C。
[0224](X3)將食指的指肚抵靠于另一方的突出部71B的平面部71C。
[0225](X4)向正面?zhèn)萕Cl抓提刀塊60。
[0226]接下來,說明用戶安裝刀塊60的步驟。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頭部50的下方ZA2側的端部與刀塊60的具有突出部71B的端部相面對的關系設定為“標準的方向”。
[0227](Yl)沿標準的方向配置刀塊60。
[0228](Y2)將刀塊60插入于插入孔50X。使框體71抵靠于刀塊插入孔50X的邊緣。另夕卜,使肋5IL (參照圖5)嵌入于槽75B(參照圖8(d))。
[0229](Y3)向上方ZAl上推解除按鈕55。使解除按鈕55的頂端部嵌入于刀塊60的第I排出孔76 (參照圖8(c))。由此,將刀塊60保持于刀塊插入孔50X。
[0230]接下來,參照圖20說明頭部50的組裝步驟。
[0231]用戶按照以下的步驟將頭部50組裝于裝置主體10。
[0232]如圖20(a)所示,用戶使頭部50的插入部分51A與裝置主體10的開口部分彼此相面對。另外,使頭部50的旋轉中心軸線與裝置主體10的旋轉中心軸線一致。
[0233]如圖20(b)所示,用戶將頭部50的插入部分5IA插入于裝置主體10。接著,使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沿規(guī)定的方向旋轉。由此,將頭部50固定于裝置主體10。
[0234]接下來,參照圖21?圖25說明將頭部50安裝于裝置主體10時的第3連桿33與中繼構件54之間的關系。另外,圖21?圖25表示在將頭部50安裝于裝置主體10的狀態(tài)下的第3連桿33與頭部50之間的關系。另外,對于裝置主體10,省略了除第3連桿33以外的零件。另外,對于頭部50,省略了第2殼體52。
[0235]⑷如圖21(a)所示,在將插入部分5IA插入到裝置主體10中時,第3連桿33的固定板33A被插入于中繼構件54的引導部分54B。如圖21(b)所示,引導部分54B的內表面與固定板33A的側面隔著間隙相面對。
[0236](B)如圖22 (b)所示,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自圖21 (b)的旋轉位置進行旋轉。如圖22(a)所示,隨著頭部殼體50A的旋轉,固定板33A被按壓于引導部分54B,由此,中繼構件54 —邊相對于第3連桿33進行旋轉一邊相對于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
[0237](C)如圖23 (b)所示,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自圖22 (b)的旋轉位置進一步旋轉。如圖23(a)所示,隨著頭部殼體50A的旋轉,固定板33A被進一步按壓于引導部分54B,由此,中繼構件54繼續(xù)一邊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一邊相對于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
[0238](D)如圖24 (b)所示,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自圖23 (b)的旋轉位置進一步旋轉。如圖24(a)所示,隨著頭部殼體50A的旋轉,固定板33A被進一步推壓于引導部分54B,由此,中繼構件54繼續(xù)一邊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一邊相對于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此時,隨著第3連桿33向下方ZA2移動,固定部分54C的底面與固定板33A抵接。另夕卜,如圖24(b)所示,固定部分54C的一部分在軸線方向ZA上與固定板33A重合。
[0239](E)如圖25 (b)所示,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自圖24 (b)的旋轉位置進一步旋轉。如圖25(a)所示,在隨著頭部殼體50A的旋轉而將固定板33A推壓于固定部分54C的底面的狀態(tài)下,中繼構件54繼續(xù)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此時,如圖25(b)所示,中繼構件54進行旋轉直到固定板33A的兩端部整體嵌入于固定部分54C。并且,在中繼構件54相對于第3連桿33的旋轉位置到達圖25(b)所示的旋轉位置時,完成頭部50相對于裝置主體10的組裝作業(yè)。
[0240]接下來,參照圖2說明用戶刮剃胡須的步驟。
[0241](Zl)把持第3殼體13。
[0242](Z2)操作電源開關18驅動電動馬達21。
[0243](Z3)將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貼靠于皮膚表面。
[0244](Z4)使固定刀90 (裝置主體10)沿主體橫向ZB進行往復動作。由此,胡須自固定刀90的狹縫93進入到可動刀100的狹縫103,該胡須在固定刀90與可動刀100之間接觸面上被切斷而被剃掉。
[0245]接下來,參照圖26說明梳形部72A在步驟(Z4)中的作用。
[0246]如圖26(a)所示,將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貼靠于皮膚表面S,并且使固定刀90向胡須H移動。此時,如圖26 (b)所示,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在梳形部72A的作用下立起,沿梳形部72A的外周移動。即,胡須H被引入到相鄰的梳形部72A之間的空間內。并且,如圖26(c)所示,胡須H被引導到固定刀90的狹縫93內。
[0247]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能起到以下效果。
[0248](I)刀塊60包括固定刀90和在該固定部90的內側進行往復動作的可動刀100。以固定刀90和可動刀100的長度方向(縱向WA)與細長狀的裝置主體10的長度方向(軸線方向ZA)相對應的方式,將刀塊60配置于裝置主體10。另外,在刀塊60中,可動刀100相對于固定刀90沿裝置主體10的長度方向進行往復動作。采用該結構,通過使電動剃刀I在皮膚表面上沿與固定刀90和可動刀100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往復移動,能夠高效地刮剃胡須。
[0249](2)將刀塊60設置于長方體狀的頭部50,并且將該頭部50沿使該主體10延長的方向設置于主體10的頂端部。因此,與T字形的以往的電動剃刀相比,能使電動剃刀I小型化。
[0250](3)固定刀保持部70的反面?zhèn)戎С胁?3A與固定刀90的厚壁部91C相接觸而從反面?zhèn)萕C2側支承固定刀90 (參照圖11(d))。另一方面,反面?zhèn)戎С胁?3A不與薄壁部91B相接觸。采用該結構,在從正面?zhèn)萕Cl對固定刀90施加有沖擊時,薄壁部91B不易與固定刀保持部70相接觸。由此,能夠抑制薄壁部91B的變形。也就是說,能夠利用設置于固定刀90的薄壁部91B將毛刮剃得較短,并且能夠防止薄壁部91B因施加于固定部90的沖擊而發(fā)生變形。
[0251](4)固定刀保持部70對支承條部91A的全部4個厚壁部91C進行支承。采用該結構,在從正面?zhèn)萕Cl對固定刀90施加有沖擊時,沖擊被分散于4處厚壁部91C。因此,能夠抑制厚壁部9IC的變形。
[0252](5)薄壁面對部73C具有比厚壁面對部73B向反面?zhèn)萕C2凹陷的形狀(參照圖11(d))。采用該結構,在從正面?zhèn)萕Cl對固定刀90施加有沖擊時,與薄壁面對部73C不向反面?zhèn)萕C2凹陷的結構相比,薄壁部91B更加不易與固定刀保持部70相接觸。
[0253](6)固定刀90具有兩處向反面?zhèn)萕C2延伸的固定刀側壁92 (參照圖7 (a))。采用該結構,與不具有固定刀側壁92的固定刀相比,固定刀90的剛性較大。另外,支承條部9IA和各刀部94由固定刀側壁92支承。因此,通過具有固定刀側壁92,即使使支承條部91A和各刀部94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厚度薄,也能確保作為固定刀90的必要的強度。
[0254](7)固定刀保持部70在與固定刀側壁92的腿部95的下端相對應的部分具有下端面對部74D(參照圖11(a))。采用該結構,在從正面?zhèn)萕Cl側對固定刀90施加有沖擊時,能夠利用下端面對部74D承受由腿部95與下端面對部74D相接觸而產生的沖擊。因此,能夠抑制厚壁部9IC的變形。
[0255](8)在俯視固定刀90時,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與固定刀90的縱向WA —致(參照圖15(a))。采用該結構,與在俯視固定刀90時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與固定刀90的縱向WA正交的結構相比,能夠減小裝置主體10在主體橫向ZB上的尺寸。因此,能使電動剃刀I緊湊化。另外,能夠提高便攜性。因此,能夠提供可將剃須用的電動剃刀I收容于衣服類的口袋或筆袋等而進行攜帶這種以往沒有的使用方便性。另外,通過使刀塊60在皮膚表面上沿橫向WB往復移動,能夠高效地刮剃胡須。
[0256](9)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上方ZAl突出的中央部16A。采用該結構,在防塵橡膠16向作為中央部16A的突出方向的反方向的下方ZA2側移動時,中央部16A能作為防塵橡膠16的游隙部而發(fā)揮功能(圖17(a) (b)參照)。因此,與中央部16A不向上方ZAl突出的結構相比,防塵橡膠16的載荷減小。另外,由于防塵橡膠16與第3連桿33相接觸(參照圖4(a)),因此能夠抑制毛屑等從通孔16P與第3連桿33之間進入基端側空間RB。
[0257](10)在第3連桿33進行往復直線運動時,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發(fā)生較大幅度的變形(參照圖18(a))。采用該結構,中央部16A附近的毛屑會隨著中央部16A的變形而進行運動,因此,毛屑不易附著于防塵橡膠16。因此,能夠從頂端側空間RC容易地去除毛屑。
[0258](11)作為具有進行往復直線運動的傳遞機構和安裝于傳遞機構的彈性構件的裝置的一例,可以舉出電動牙刷。電動牙刷的傳遞機構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量比電動剃刀I的第3連桿33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量小。因此,與電動剃刀I的防塵橡膠16相比,電動牙刷的彈性構件的隨著傳遞機構的往復直線運動而產生的載荷較小。即,與電動牙刷的彈性構件相比,電動剃刀I的防塵橡膠16具有能承受較大的載荷的可能。另一方面,防塵橡膠16具有中央部16A。因此,能夠抑制隨著第3連桿33的往復直線運動而在防塵橡膠16產生較大的載荷的情況。
[0259](12)第3連桿33貫穿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參照圖4(a))。采用該結構,與第3連桿33貫穿在防塵橡膠16的中央部16A與外周部16B之間向下方ZA2側突出的部分的結構相比,毛屑等不易積存在通孔16P的附近。因此,毛屑等不易進入基端側空間RB。
[0260](13)在防塵橡膠16中,緣部16C的上方ZAl側的端部位于比與該緣部16C相接的外周部16B的上方ZAl側的端部靠上方ZAl側的位置(參照圖4(a))。采用該結構,毛屑等不易積存于第2殼體12的槽部12A。因此,毛屑等不易進入基端側空間RB。
[0261](14)防塵橡膠16由橡膠材料形成。采用該結構,防塵橡膠16能夠隨著往復直線運動的進行而拉伸。因此,相對于往復直線運動產生的阻力較小。
[0262](15)電動剃刀I的裝置主體10具有防塵橡膠16。采用該結構,能夠抑制胡須屑等經由第I殼體11和第2殼體12內的第3連桿33四周的間隙進入基端側空間RB(參照圖3)。
[0263](16)防塵橡膠16安裝于主體殼體IOA的第2殼體12 (參照圖4(a))。采用該結構,與將防塵橡膠16安裝于頭部50的結構相比,能夠增大頂端側空間RC。因此,能夠減少用戶自頂端側空間RC內去除毛屑等的頻度,因此,能提高使用方便性。
[0264](17)電動剃刀I具有偏心軸24和轉換機構30 (參照圖3)。與包括端面齒輪531的通常的轉換機構530(參照圖31(b))相比,該轉換機構30不具有齒輪。因此,即使轉換機構30動作,也不會發(fā)出齒輪嚙合的聲音。因此,與使用了包括端面齒輪的轉換機構的通常的電動剃刀相比,電動剃刀I的驅動聲音較小。
[0265](18)防塵橡膠16嵌入于形成于第2殼體12的內表面的槽部12A(參照圖4 (a))。采用該結構,防塵橡膠16不易偏離第2殼體12。
[0266](19)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的刀部94及狹縫93從固定刀90的橫向WB的一方端部連續(xù)地形成至另一方端部(參照圖7(b))。采用該結構,與刀部94及狹縫93在橫向WB上不連續(xù)的結構相比,刀部94和狹縫93的端部不會勾掛于皮膚。因此,能夠實現讓皮膚感到舒適的刮臉。
[0267](20)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形成為相對于裝置主體10越靠近刮剃面90A的頂端越靠近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的延長線的斜面(參照圖16(a))。因此,易于以把持著第3殼體13的狀態(tài)將刮剃面90A貼靠于皮膚表面。
[0268](21)頭部50的直徑比裝置主體10 (第2殼體12和第3殼體13)的直徑小(參照圖2(a))。采用該結構,易于將頭部50貼靠于皮膚表面的期望位置。
[0269](22)可動刀100在U字形的固定刀90的內側進行往復動作(參照圖6)。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少對皮膚表面的刺激。另外,能夠將胡須刮剃得足夠短。
[0270](23)刮剃面90A形成為平坦面(參照圖6)。采用該結構,能夠擴大與皮膚相接觸的面積。由此,能夠提高刮剃效率。另外,易于將刮剃面90A貼靠于皮膚。
[0271](24)在刀塊60被嵌入到頭部50的刀塊插入孔50X時,刀塊60的框體71和固定刀90的頂部91自刀塊插入孔50X突出(參照圖15(a))。采用該結構,由于固定刀90的頂部91自頭部50突出出來,因此易于將刮剃面90A抵接于皮膚。
[0272](25)通常,狹縫刀(具有狹縫的刀)的狹縫遍及頂部的橫向WB的整個范圍地形成,因此,強度較小。因此,在使用了狹縫刀作為固定刀的情況下,在使用時固定刀有可能會發(fā)生變形。因此,優(yōu)選增大固定刀的強度。
[0273]電動剃刀I具有作成固定刀90的狹縫刀。該固定刀90的中間狹縫寬度SA比中間刀寬BA小(參照圖7(d))。采用該結構,與中間狹縫寬度SA比中間刀寬BA大的結構相t匕,固定刀90的強度得到提高。因此,作為固定刀90的狹縫刀不易發(fā)生變形。
[0274](26)固定刀90的刀中間部94A為直線形狀(參照圖7(d))。采用該結構,與刀中間部94A彎曲的結構相比,固定刀90的強度進一步得到提高。
[0275](27)電動剃刀I的端部狹縫寬度SD比中間狹縫寬度SA大(參照圖7(d))。采用該結構,由于作為用于將毛導入到固定刀90的內部的部分的狹縫端部93B的狹縫寬度較大,因此能夠高效地將毛引導到固定刀90的內部。因此,能夠高效地刮剃胡須。
[0276](28)電動剃刀I的端部狹縫寬度SD比端部刀寬BD大(參照圖7⑷)。采用該結構,與端部狹縫寬度SD比端部刀寬BD小的結構相比,能夠高效地將毛引導到固定刀90的內部。
[0277](29)在電動剃刀I的可動刀100中,整個頂部101與刀中間部94A相對應地配置(參照圖14(a))。采用該結構,由于利用可動刀100支承刀中間部94A,因此固定刀90不易發(fā)生變形。
[0278](30)刀中間部94A的厚度比刀端部94B的厚度小(參照圖14(b))。采用該結構,在刀中間部94A,可動刀100位于更靠近毛的根部的部位。因此,能夠深度修剪毛。
[0279](31)電動剃刀I的所有的刀部94在中立位置時與可動刀100的刀部104重合(參照圖14(a))。采用該結構,由于利用可動刀100支承所有的固定刀90的刀部94,因此固定刀90不易發(fā)生變形。[0280](32)電動剃刀I的刀部94具有傾斜部94C和直線部94D (參照圖7 (d))。隨著向橫向WB的外側去,傾斜部94C的刀寬逐漸減小。直線部94D的刀寬在橫向WB上具有恒定的大小。采用該結構,與刀部94的刀寬階段性地減小的結構相比,刀部94不易勾掛于皮膚。
[0281](33)電動剃刀I在橫向WB上與固定刀90相鄰的位置,具有兩個形成于固定部保持部70的突出部71B(手指抵接構造)(參照圖15 (a))。采用該結構,與在縱向WA上與固定刀90相鄰的位置設置突出部7IB的情況相比,易于將手指放在突出部7IB而自主體10卸下刀塊60。另外,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少用戶懷有手指會與固定刀90相接觸這樣的擔憂的情況。S卩,用戶能夠安心地自主體卸下刀塊60。
[0282](34)突出部7IB在與固定刀90相反那一側的端部具有平面部7IC (參照圖15(a))。采用該結構,用戶易于穩(wěn)定地抓住突出部71B。
[0283](35)電動剃刀I具有手指抵接構造,在相對于頭部(裝置主體10)裝卸刀塊60時,該手指抵接構造供使用者放置手指。優(yōu)選的是,手指抵接構造具有兩個形成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突出部71B和在與兩個突出部71B相對應的位置形成于裝置主體10的凹部51Y、52Y(參照圖15(a)、圖15(b))。采用該結構,突出部71Β的突出量相對增大。即,用戶易于將手指放置于突出部71Β。另外,與增大突出部71Β的突出量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因突出部71Β與皮膚抵接而成為刮剃時的阻礙的情況。
[0284](36)電動剃刀I具有隔著固定刀90相面對的兩個突出部71Β。采用該結構,用戶能夠抓住各突出部71Β而簡便地卸下刀塊60。
[0285](37)突出部71Β形成于與固定刀90的拉側WA2側的端部相鄰的部分(參照圖15(b))。采用該結構,與將突出部71Β形成于與推側WAl側的端部相鄰的部分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因突出部71Β與皮膚抵接而成為刮剃毛時的阻礙的情況。
[0286](38)電動剃刀I具有肋51L(參照圖5)和槽75B (參照圖8 (d)),作為能夠將刀塊60只沿標準的方向安裝于頭部50的限制構造。采用該結構,在將刀塊60組裝于頭部50時,突出部71B不配置于推側WAl側的端部。因此,能夠抑制因突出部71B與皮膚抵接而成為刮剃毛時的阻礙的情況。另外,由于肋51L嵌入于槽75B,因此刀塊60不易脫離頭部50。另外,易于確認是否已將刀塊60牢固地安裝于頭部50。
[0287](39)在俯視狀態(tài)下,固定刀90的整周嵌入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框體71 (參照圖14(a))。采用該結構,由于利用固定刀保持部70保持固定刀90的整周,因此能夠提高刀塊60的強度。另外,自主體10卸下后的刀塊60的固定刀90的露出面較少,因此用戶能夠安心地處理刀塊60。
[0288](40)隨著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被固定刀90修剪并被導入到固定刀保持部70的內部的毛靠近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兩端部即靠近兩個壁部74。電動剃刀I具有在縱向WA上貫穿固定刀保持部70的兩個壁部74的第I排出孔76 (參照圖8 (c)、圖8(d))。采用該結構,能夠經過排出孔76將靠近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兩端部的毛高效地排出到固定刀保持部70的外部。因此,能夠提高毛的排出效率。
[0289](41)固定刀側壁92與可動刀側壁102隔著間隙相面對(參照圖14(b))。采用該結構,能使被導入到固定刀90的內部的毛移動到固定刀側壁92與可動刀側壁102之間的間隙。因此,能夠抑制積存在固定刀90與可動刀100之間的毛妨礙往復直線運動的情況。
[0290](42)可動刀保持部80具有與固定刀側壁92隔著微小的間隙相面對的移動限制部87(參照圖14(b))。采用該結構,可動刀100相對于固定刀側壁92在橫向WB上的移動量被限制為移動限制部87與固定刀側壁92之間的間隙的大小。即,能夠抑制可動刀100相對于固定刀90沿橫向的WB移動。由此,能夠抑制可動刀100與刀端部94B及厚壁部91C相接觸以及可動刀100進入刀端部94B和厚壁部91C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情況。另外,移動限制部87中與固定刀側壁92相面對的部分的面積較小。因此,能夠減小可動刀100在與移動限制部87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相對于固定刀90沿縱向WA移動時的接觸阻力。
[0291](43)各壁部74具有:兩個固定刀固定部74A,它們與固定刀90相接觸而對固定刀90進行固定;以及兩個彈簧移動空間78,隨著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兩個彈簧61能夠分別進入這兩個彈簧移動空間78 (參照圖19(a))。這里,當將位于縱向WA的推側WAl側的要素稱為“第I”要素,將位于縱向WA的拉側WA2側的要素稱為“第2”要素時,第I彈簧移動空間78具有能使第I彈簧61進入到在縱向WA上比第I固定刀固定部74A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參照圖19(b))。同樣,第2彈簧移動空間78具有能使第2彈簧61進入到在縱向WA上比第2固定刀固定部74A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參照圖19(c))。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小固定刀保持部70在縱向WA上的大小。
[0292](44)可動刀保持部80的腿部84的下端部分能在比固定刀保持部70的彈簧固定部75A的基端靠正面?zhèn)萕Cl側的位置進入到彈簧移動空間78的內部(參照圖19(a)?(C))。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小刀塊60在深度方向WC上的大小。
[0293](45)在將固定刀90安裝于固定刀固定部74A的狀態(tài)下對固定刀固定部74A進行熔融(參照圖11(b))。采用該結構,能夠牢固地安裝固定刀固定部74A和固定刀90。
[0294](46)在將可動刀100安裝于可動刀固定部85的狀態(tài)下對可動刀固定部85進行熔融(參照圖12(b))。采用該結構,能夠牢固地安裝可動刀保持部80和可動刀100。
[0295](47)固定刀保持部70在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相鄰的部分,具有可勾掛于固定刀90的各勾卡掛部97的各勾74B(參照圖11(a))。采用該結構,固定刀90與固定刀保持部70之間的連接得到加強。另外,由于將各勾74B形成在與固定刀固定部74A相鄰的部分,因此與將勾74B形成在離開固定刀固定部74A的部分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小用于形成勾74B的空間。由此,能夠減小固定刀保持部70和固定刀90的大小。另外,在刀塊60的組裝步驟(A4)中,能夠抑制固定刀90相對于固定刀保持部70錯位的情況。
[0296](48)可動刀保持部80在與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部分具有勾86(參照圖12(a))??蓜拥?00在與勾86相對應的部分具有可勾掛于勾86的勾卡掛部107。采用該結構,可動刀100與可動刀保持部80之間的連接得到加強。另外,由于將勾86形成在與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部分,因此與將勾86形成在離開可動刀固定部85的部分的情況相t匕,能夠減小用于形成勾86的空間。由此,能夠減小可動刀保持部80和可動刀100的大小。另外,在刀塊60的組裝步驟(Al)中,能夠抑制可動刀100相對于可動刀保持部80錯位的情況。
[0297](49)如圖27(a)所示,在使用了不具有梳形部72A的通常的刀塊的情況下,在將固定刀90貼靠于皮膚表面S而沿箭頭方向朝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移動時,如圖27(b)所示,有時并未使胡須H立起。在該情況下,如圖27(c)所示,胡須H有可能會鉆入固定刀90的平坦面與皮膚表面S之間。相對于此,電動剃刀I在固定刀90的橫向WB的兩端部具有沿著縱向WA的多個梳形部72A。采用該結構,各梳形部72A將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引導到各狹縫93中,因此,能夠高效地將毛引導到狹縫93中(參照圖26(a)?(C))。另外,能夠容易地刮剃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
[0298](50)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 (參照圖14 (C))的直徑越小,梳形部72A的沿著深度方向WC的部分越長。因此,曲面部72B的直徑越小,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越容易與梳形部72A的沿著深度方向WC的部分相接觸。與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同固定刀90的圓弧部92A相接觸時相比,該胡須H在與梳形部72A的沿著深度方向WC的部分相接觸時容易立起。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的直徑比固定刀90的圓弧部92A的直徑小很多。采用該結構,梳形部72A易于使沿著皮膚表面S的胡須H立起。
[0299](51)固定刀保持部70的引導部72具有與固定刀90鄰接地沿縱向WA配置的多個梳形部72A(單位引導部)(參照圖14(a))。采用該結構,電動剃刀I能夠高效地將毛引導到所有的狹縫93中。更優(yōu)選的是,多個梳形部72A以與多個刀部94相對應的方式設置于各刀部94的橫向WB的兩端部。采用該結構,與以只對應于一部分的刀部94的方式設置梳形部72A的情況相比,能夠高效地使胡須立起。
[0300](52)梳形部72A的頂端部72C位于比刀端部94B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表面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參照圖14(c))。采用該結構,由于梳形部72A的突出量較小,因此能夠減小頂端部72C陷入皮膚的量。由此,能夠減輕用戶因梳形部72A的接觸而產生的不適感。
[0301](53)作為引導部72的基端部的框體71隨著在深度方向WC上向反面?zhèn)萕C2側去,其自固定刀90突出的突出量增大(參照圖13)。采用該結構,在使固定刀90相對于皮膚沿橫向WB移動時,皮膚在與框體71相接觸后才與梳形部72A和固定刀90相接觸,因此,能夠減輕用戶產生的不適感。
[0302](54)引導部72形成為框體71的一部分(參照圖13)。采用該結構,與分別獨立地構成引導部72和框體71的情況相比,能夠提高固定刀保持部70的強度。
[0303](55)固定刀90具有第I定位部98,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規(guī)定固定刀保持部70相對于固定刀90的位置關系的第2定位部74C(參照圖11 (a))。第I定位部98設置于固定刀90的寬度方向WA的中央位置。第2定位部74C設置于引導部72 (即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中央位置。采用該結構,在引導部72的縱向WA的中央,相對于固定刀90定位弓丨導部72。由此,與在引導部72的縱向WA的端部相對于固定刀90定位引導部72的情況相比,引導部72的梳形部72A與固定刀90的刀部94之間不易發(fā)生錯位。
[0304](56)在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與可動刀100的拉側WA2側的端部相連接的情況下,可動刀100容易偏向拉側WA2。因此,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和鋒利度不穩(wěn)定。另外,在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與可動刀100的推側WAl側的端部相連接的情況下,容易將可動刀100過度地推壓于固定刀90。因此,在該情況下,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也不穩(wěn)定。在電動剃刀I中,頭部連桿53的刀連接部分53B與可動刀100的中央的連結部82相連接(參照圖16 (a)、圖16(b))。采用該結構,與刀連接部分53B與可動刀100的端部相連接的結構相比,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穩(wěn)定。另外,能夠抑制可動刀100偏向拉側WA2側的情況,因此,鋒利度穩(wěn)定。
[0305](57)刀連接部分53B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端面與連結部82隔著間隙相面對(參照圖16(b))。采用該結構,能夠抑制刀連接部分53B將可動刀100過度地推壓于正面?zhèn)萕Cl側的情況。[0306](58)電動剃刀I包括將電動馬達21的驅動力傳遞到可動刀100的傳遞部(頭部連桿53和中繼構件54)(參照圖16 (a)、圖16(b))。傳遞部具有形成為沿軸線方向ZA延伸的形狀的第I傳遞部(第I部分53X、第3部分53Z和中繼構件54)和形成為沿深度方向WC延伸的形狀的第2傳遞部(第2部分53Y)。第I傳遞部包括作為接受來自電動馬達21的驅動力的輸入側端部的中繼構件54。在本例中,中繼構件54借助轉換機構30與電動馬達21相連接(參照圖2(b))。第2傳遞部(第2部分53Y)具有作為與可動刀100的連結部82相連接的輸出側端部的刀連接部分53B。采用該結構,刀連接部分53B與可動刀100的連結部82在與傳遞部(第I傳遞部和第2傳遞部)的移動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在深度方向WC上相連接。因而,刀連接部分53B與連結部82之間的連結不易脫離。
[0307](59)兩個彈簧61設置在隔著第2部分53Y相面對的位置(參照圖16(a))。采用該結構,無論可動刀100位于最大推側位置時還是位于最大拉側位置時,由各彈簧61施加的推壓可動刀100的推壓力均較為穩(wěn)定。
[0308](60)連結部82在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上位于該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上(參照圖16(a))。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小電動剃刀I在主體橫向ZB上的大小。
[0309](61)連結部82位于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上(參照圖16(a))。采用該結構,能夠減小電動馬達21與可動刀100之間的距離,因此,能夠提高驅動效率。
[0310](62)能夠自頭部50卸下刀塊60(參照圖20(a))。采用該結構,能夠在自頭部50卸下刀塊60的狀態(tài)下,清洗刀塊60和頭部50。因此,容易清洗固定刀90、可動刀100和頭部50。
[0311](63)在圖31(a)所示的通常的電動剃刀500中,薄壁板狀的可動刀540和固定刀(省略圖示)自刀殼體550暴露出來。采用該結構,即使可動刀54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比較小,也能適當地切斷體毛。
[0312]另一方面,公知一種為了使與用戶的皮膚的碰觸更加柔和而具有作為固定刀的外刀和設置在該外刀的內側的作為可動刀的內刀的電動剃刀(以下稱為“內置型剃刀”)。
[0313]在內置型剃刀的一方式中,在由薄壁板狀的金屬片構成的固定刀形成有許多個導入孔。在該內置型剃刀中,為了將被導入到導入孔中的體毛切斷得較短,需要使固定刀較薄。但是,在使固定刀較薄的情況下,有可能會無法維持固定刀所需的剛性。
[0314]因此,為了確保固定刀的剛性,可以考慮增加金屬片的厚度這樣的對策。但是,在采用該對策的情況下,會產生在刮剃體毛時被導入導入孔的體毛的量減少這樣的又一問題。作為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可以考慮在金屬片(固定刀)形成多個狹縫來代替多個導入孔。
[0315]在具有多個狹縫的固定刀中,能夠增加在刮剃體毛時被導入的體毛的量。但是,由于狹縫的短邊方向的寬度比導入孔的直徑大,因此需要增大可動刀相對于固定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
[0316]為了應對該要求,作為具有狹縫刀的上述內置型剃刀的轉換機構,如圖31(b)所示,可以考慮使用具有端面齒輪531的轉換機構530。但是,在該轉換機構530中,為了增大由端面齒輪531驅動的偏心凸輪532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需要增大端面齒輪531的直徑。因此,在具有端面齒輪531的轉換機構530中,當增大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時,隨著端面齒輪531的大型化,主體變粗。[0317]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中,將電動馬達21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轉換機構30是由連桿機構構成的(參照圖3)。采用該結構,與具有端面齒輪531的轉換機構530相比,即使減小轉換機構30在主體橫向ZB上的尺寸,也能確??蓜拥?00所要求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因此,能使裝置主體10變細。因而,由連桿機構構成的轉換機構30能夠為增大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且使殼體IOA變細做出貢獻。
[0318](64)在轉換機構30中,第2臂31B以旋轉軸31C為支點沿與第I臂31A不同的方向延伸(參照圖3)。采用該結構,與第I臂31A和第2臂31B以旋轉軸31C為支點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形狀相比,即與第I連桿31形成為直線狀的結構相比,在電動剃刀I的軸線方向ZA上,第2臂31B的隨著第I臂31A的擺動而擺動的擺動幅度增大。因此,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移動幅度增大。
[0319](65)偏心軸24的中心線與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的中心線平行。此外,偏心軸24的中心線與電源開關18的操作面18C平行(參照圖3)。采用該結構,偏心軸24在軸線方向上的長度不會由配置操作面18C而受到制約。因此,偏心軸24的形狀的自由度提高。
[0320](66)在第I連桿31中,如圖3所示,作為包括輸入部分31D在內的第I臂31A的長度的第I距離Dl比作為第2臂31B的長度的第2距離D2長。采用該結構,與第2距離D2為大于或等于第I距離Dl的結構相比,利用第I連桿31的往復直線運動使第2連桿32移動的力增大。因此,使可動刀100移動的力增大。
[0321](67)頭部50 具有解除按鈕55 (參照圖1)。采用該結構,當在將頭部50安裝于刀塊60的狀態(tài)下向上方ZAl上推解除按鈕55時,將刀塊60鎖定于頭部50。因此,能夠防止頭部50脫尚刀塊60。
[0322](68)電動剃刀I具有能夠切斷自二次電池17向電動馬達21的供電的電流保險絲46 (參照圖3)。采用該結構,在電動馬達21發(fā)生短路時,利用電流保險絲46的動作切斷自二次電池17向電動馬達21的供電。因此,能夠抑制過電流流到電動馬達21。
[0323]本發(fā)明包括與上述實施方式不同的實施方式。以下,說明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另外,以下的各變形例也可以彼此組合。
[0324].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上方ZAl突出的中央部16A( “頂端側凸部”)。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具有平坦的中央部16A。
[0325].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上方ZAl突出的中央部16A( “頂端側凸部”)。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下方ZA2突出的中央部16A。在該情況下,向下方ZA2突出的中央部16A設置為劃分構件的“基端側凸部”。
[0326].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上方ZAl突出的中央部16A( “頂端側凸部”)。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上方ZAl突出的中央部16A( “頂端側凸部”)和向下方ZA2突出的外周部16B(“基端側凸部”)。在該結構中,能夠進一步減少施加于防塵橡膠16的載荷。另外,另一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具有向下方ZA2突出的中央部16A( “基端側凸部”)和向上方ZAl突出的外周部16B( “頂端側凸部”)。
[0327]?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在中央部16A的內側具有通孔16P。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在外周部16B具有通孔16P。
[0328]?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安裝于第2殼體12。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安裝于頭部殼體50A。
[0329].上述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安裝于構成傳遞部的第3連桿33。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安裝于構成轉換部的旋轉構件23。
[0330].上述實施方式的裝置主體10具有由橡膠材料形成的防塵橡膠16來作為劃分構件。而變形例的裝置主體10具有由具有撓性的樹脂材料或纖維材料形成的劃分構件。在該情況下,劃分構件的一部分通過撓曲而向上方ZAl側或下方ZA2側突出。
[0331].實施方式的防塵橡膠16與第2殼體12的內表面的整周相接觸。而變形例的防塵橡膠16與第3連桿33的內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觸。在該情況下,配置有防塵橡膠16的部分也能使毛屑等不易進入基端側空間RB。
[0332].實施方式的第2殼體12具有供防塵橡膠16嵌入的槽部12A。而變形例的第2殼體12省去了槽部12A。在該情況下,能夠利用防塵橡膠16的緣部16C與第2殼體12的內表面之間的摩擦來抑制防塵橡膠16偏離第2殼體12的內表面的情況。
[0333]?在實施方式的反面?zhèn)戎С胁?3A中,薄壁面對部73C凹陷到比厚壁面對部73B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而在變形例的反面?zhèn)戎С胁?3A,薄壁面對部73C和厚壁面對部73B形成在同一平面上。
[0334].實施方式的反面?zhèn)戎С胁?3A具有薄壁面對部73C。而變形例的反面?zhèn)戎С胁?3A省去了薄壁面對部73C。
[0335]?在實施方式的反面?zhèn)戎С胁?3A中,薄壁面對部73C凹陷到比厚壁面對部73B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而在變形例的反面?zhèn)戎С胁?3A,薄壁面對部73C突出到比厚壁面對部73B靠正面?zhèn)萕Cl側的位置。在該情況下,薄壁面對部73C可以與薄壁部91B相接觸,也可以不與薄壁部91B相接觸。
[0336].實施方式的反面?zhèn)戎С胁?3A分別具有兩個厚壁面對部73B。而變形例的反面?zhèn)戎С胁?3A省去了兩個厚壁面對部73B中的一方。
[0337]?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縱向WA的兩端部分別具有反面?zhèn)戎С胁?3A。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省去了兩個反面?zhèn)戎С胁?3A中的一方。
[0338]?在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中,在橫向WB的兩端部的厚壁部9IC之間形成有薄壁部91B。而在變形例的固定刀90中,在橫向WB的兩端部形成有薄壁部9IB,在兩個薄壁部9IB之間形成有厚壁部91C。另外,在該情況下,在反面?zhèn)戎С胁?3A中,在橫向WB的兩端部形成有薄壁面對部73C,在兩個薄壁面對部73C之間形成有厚壁面對部73B。
[0339].實施方式的轉換部由包括旋轉構件23、偏心軸24、滾輪25、第I連桿31和第2連桿32在內的連桿機構構成。而變形例的轉換部由具有端面齒輪的齒輪機構構成。
[0340]?在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中,端部狹縫寬度SD比中間狹縫寬度SA大。另外,端部刀寬BD比中間刀寬BA小。而如圖28所示,在變形例的固定刀90中,狹縫寬度和刀寬恒定。
[0341].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具有反面?zhèn)萕C2這一側的部分開放的固定部96。而如圖28所示,變形例的固定刀90具有不具有開放部分的圓形的固定部96。在該情況下,如圖28所示,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與固定部96的形狀相對應的固定刀固定部74A。
[0342].實施方式的可動刀100具有反面?zhèn)萕C2這一側的部分開放的固定部106。而如圖28所示,變形例的可動刀100具有不具有開放部分的固定部106。在該情況下,如圖28所示,可動刀保持部80具有與固定部106的形狀相對應的可動刀固定部85。
[0343]?實施方式的可動刀100的狹縫103相對于橫向WB傾斜。而如圖28所示,變形例的可動刀100的狹縫103與橫向WB平行。 [0344]?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與固定刀90的整周相對應的框體71。而如圖28所示,在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中,框體71的橫向WB的兩端部開放。
[0345]?在將固定刀90安裝于實施方式的固定刀固定部74A的狀態(tài)下對該固定部74A進行熔融。而不對變形例的固定刀固定部74A進行熔融。
[0346].在將可動刀100安裝于實施方式的可動刀固定部85的狀態(tài)下對該固定部65進行熔融。而不對變形例的可動刀固定部85進行熔融。
[0347]?實施方式的刮剃面90A與橫向WB平行。而如圖29所示,變形例的刮剃面90A具有包括傾斜部94C在內的倒角形狀。該傾斜部94C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表面相對于橫向WB傾斜。另外,如圖30所示,也可以將固定刀90的整個刮剃面90A形成為陡度小的曲面。
[0348]在圖29和圖30所示的變形例中,能夠緩和在刮剃面90A處狹縫93的端緣陷入皮膚表面的程度。因此,能夠減輕對皮膚表面的刺激,并且能夠順利地刮剃胡須。另外,考慮到要將刮剃面90A推向皮膚,與皮膚的接觸面積并沒有減少。固定刀90的刮剃面90A的面積反倒增大,因此,刮剃效率得到提高。
[0349].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具有沿橫向WB延伸的狹縫93。而變形例的固定刀90具有相對于橫向WB傾斜地延伸的狹縫。
[0350].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具有平坦的刮剃面90A。而變形例的固定刀90具有彎曲的刮剃面90A。另外,在彎曲的刮剃面90A中,也優(yōu)選增大與皮膚的接觸面積。
[0351]?在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中,固定刀側壁92與頂部91垂直地連接于頂部91。而在變形例的固定刀90中,固定刀側壁92與頂部91傾斜地連接于頂部91。
[0352]?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具有直線狀的固定刀側壁92和頂部91。而變形例的固定刀90由彎曲的固定刀側壁和頂部形成。另一變形例的固定刀90具有多個彎曲面??傊茉谀軌虼_保固定刀90所需的強度的范圍內進行適當變更。
[0353]?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具有由頂部91和兩個固定刀側壁92形成的U字形。而變形例的固定刀90省去了一方的固定刀側壁92。另外,另一變形例的固定刀90省去了兩個固定刀側壁92。總之,只要利用固定刀保持部70支承各條部(支承條部91A和刀部94)的兩端部,就能確保作為固定刀所需的強度。
[0354].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的整個刀中間部94A具有直線形狀。而變形例的固定刀90的刀中間部94A的一部分具有直線形狀。
[0355]?在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中,刀中間部94A的厚度比刀端部94B的厚度小。而在變形例的固定刀90中,刀中間部94A的厚度比刀端部94B的厚度大或與其相等。
[0356].在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中,端部刀寬BD比端部狹縫寬度SD小。而在變形例的固定刀90中,端部刀寬BD比端部狹縫寬度SD大,或者端部刀寬BD與端部狹縫寬度SD相
坐寸ο
[0357]?實施方式的刀端部94B具有傾斜部94C和直線部94D (參照圖7 (d))。而變形例的刀端部94B省去了傾斜部94C和直線部94D中的一者。
[0358].實施方式的刀端部94B具有呈直線狀傾斜的傾斜部94C。而變形例的傾斜部94C是彎曲的。
[0359].在實施方式的刀塊60中,彈簧61為螺旋彈簧。而變形例的彈簧61為板簧。
[0360]?在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中,作為用于將刀塊60沿標準的方向安裝于頭部50的限制構造,在刀塊60設置有槽75B,在頭部50設置有肋51L。而在變形例的限制構造中,在刀塊60設置有肋,在頭部50設置有槽。
[0361]?在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中,作為用于將刀塊60沿標準的方向安裝于頭部50的限制構造,在刀塊60設置有槽75B,在頭部50設置有肋51L。而在變形例的刀塊60和頭部50中,省去了限制構造。在該情況下,也可以在刀塊60相對于標準的方向旋轉了 180度的狀態(tài)下,將刀塊60安裝于頭部50。
[0362]?在俯視刀塊60時,實施方式的框體71覆蓋固定刀90的整周。而在俯視刀塊60時,變形例的框體71只覆蓋固定刀90的一部分。
[0363]?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體形成為成形品。而對于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分別獨立地形成框體和固定部分。
[0364].在實施方式的可動刀100中,整個頂部101與固定刀90的刀中間部94A重合。而在變形例的可動刀100的情況中,頂部101的一部分與固定刀90的刀中間部94A重合,頂部101的另一部分與刀端部94B重合。
[0365].對于實施方式的可動刀100,當刀相對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時,可動刀100的刀部104的至少一部分與固定刀90的所有刀部94重合。而對于變形例的可動刀100,當刀相對位置處于中立位置時,可動刀100的刀部104的至少一部分與固定刀90的一部分刀部94重合。
[0366].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與各固定刀固定部74A相鄰的部分分別具有勾74B。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省去了 4個勾74B中的至少I個勾74B。
[0367]?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引導部72。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省去了引導部72。
[0368].實施方式的引導部72與固定刀保持部70形成為一體。而變形例的引導部與固定刀保持部70分別獨立地形成。
[0369]?實施方式的引導部72的梳形部72A與固定刀90的所有的刀部94相對應。而變形例的引導部72與多個刀部94中的一部分相對應。例如每間隔5個狹縫93設置I個梳形部72A。也就是說,與若干個刀部94相對應的梳形部72A空開間隔。另外,在該變形例中,能使對皮膚的刺激比較小。
[0370].在實施方式的引導部72中,頂端部72C位于比刀端部94B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表面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參照圖14C)。而在變形例的引導部72中,頂端部72C位于比刀端部94B的反面?zhèn)萕C2側的表面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另外,頂端部72C越位于靠反面?zhèn)萕C2側的位置,越能減小對皮膚的刺激。另外,頂端部72C越位于靠正面?zhèn)萕Cl側的位置,越能提高使胡須H立起的效率。
[0371].在實施方式的引導部72中,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的直徑比圓弧部92A的直徑小(參照圖14C)。而在變形例的引導部72中,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的直徑比圓弧部92A的直徑大。另外,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的直徑越小,越能提高使胡須立起的效率。另外,梳形部72A的曲面部72B的直徑越大,越能減小對皮膚的刺激。[0372]?在實施方式的引導部72中,頂端部72C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表面形成為與橫向WB平行的表面(參照圖14C)。而在變形例的引導部72中,隨著遠離固定刀90,頂端部72C的正面?zhèn)萕Cl側的表面向下傾斜。在該情況下,也可以使該頂端部72C的表面形成為曲面或圓弧面。在該情況下,與皮膚的接觸更加順暢。
[0373]?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中央具有第2定位部74C。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端部具有第2定位部。在該情況下,將固定刀90的第I定位部98變更到與固定刀保持部70的第2定位部相對應的位置。
[0374]?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中央具有第2定位部74C。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在固定刀保持部70的縱向WA的推側WAl側的端部與中央之間,或者在拉側WA2側的端部與中央之間具有第2定位部。在該情況下,將固定刀90的第I定位部98變更到與固定刀保持部70的第2定位部相對應的位置。
[0375]?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兩個突出部71B。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省去了兩個突出部71B中的一方。
[0376]?實施方式的固定刀保持部70具有兩個突出部71B和凹部51Y、52Y作為手指抵接構造。而變形例的固定刀保持部70只具有凹部51Υ、52Υ作為手指抵接構造。
[0377]?實施方式的兩個突出部71Β和凹部51Υ、52Υ位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拉側WA2側的端部。而變形例的兩個突出部71Β和凹部51Υ、52Υ位于固定刀保持部70的推側WAl側的端部。
[0378].實施方式的兩個突出部71Β和凹部51Υ、52Υ形成在橫向WB上隔著固定刀90且與固定刀90相鄰的部分。而 變形例的兩個突出部71Β和凹部51Υ、52Υ形成在縱向WA上隔著固定刀90且與固定刀90相鄰的部分。
[0379]?實施方式的可動刀保持部80在與各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部分分別具有勾86。而變形例的可動刀保持部80省去了兩個勾86中的至少一個勾86。
[0380].實施方式的可動刀保持部80在與兩個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部分分別具有勾86。而變形例的可動刀保持部80在與4個可動刀固定部85相鄰的部分分別具有勾86。
[0381].在實施方式中,在可動刀保持部80的縱向WA的中央設置有連結部82。而在變形例中,在可動刀保持部80的縱向WA的端部設置有連結部。
[0382].在實施方式中,在可動刀保持部80的縱向WA的中央設置有連結部82。而在變形例中,在可動刀保持部80的縱向WA的中央與推側WAl側的端部之間,或者在可動刀保持部80的縱向WA的中央與拉側WA2側的端部之間設置有連結部。
[0383].實施方式的連結部82位于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上和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上。而變形例的連結部82位于自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和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中的至少一者隔開了規(guī)定距離的位置。另外,在連結部82位于自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和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中的一者隔開了規(guī)定距離的位置的情況下,裝置主體10的中心線Cl與電動馬達21的旋轉中心線C2并不一致。
[0384]?實施方式的刀塊60具有兩個彈簧61。而變形例的刀塊60具有I個或3個以上
的彈黃。
[0385].實施方式的頭部50具有頭部連桿53和中繼構件54。而變形例的頭部50省去了中繼構件54。在該情況下,頭部連桿53以能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的狀態(tài)與第3連桿33相連接。
[0386].在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中,能夠向裝置主體10安裝頭部50,以及能夠自裝置主體10卸下頭部50。而在變形例的電動剃刀I中,頭部50與裝置主體10形成為一體。
[0387]?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只具有I個狹縫刀作為固定刀90。而變形例的電動剃刀I具有多個狹縫刀作為固定刀90。
[0388]?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只具有狹縫刀作為固定刀90。而變形例的電動剃刀I具有狹縫刀和網狀刀中的至少一者作為固定刀90。
[0389].實施方式的轉換機構30具有第I連桿31、第2連桿32和第3連桿33。而變形例的轉換機構30省去了第2連桿32。在該結構中,第I連桿31的第2臂31B以能相對于第3連桿33旋轉的狀態(tài)與第3連桿33相連接。
[0390]?在設置于實施方式的轉換機構30的第I連桿31中,作為第I臂31A的長度的第I距離Dl比作為第2臂31B的長度的第2距離D2長。而在設置于變形例的轉換機構30的第I連桿31中,第2距離D2被設定為小于或等于第I距離Dl。
[0391].在實施方式的裝置主體10中,在偏心軸24設置有滾輪25,在第I連桿31設置有輸入部分3ID。而在變形例的裝置主體10中,在偏心軸24設置有具有與輸入部分3ID同等功能的輸入部分,在第I連桿31設置有具有與滾輪25同等功能的滾輪。在該情況下,變形例的輸入部分和滾輪具有與實施方式的滾輪25和輸入部分31D相同的關系。
[0392]?實施方式的轉換機構30的支承軸34的中心線的方向與主體橫向ZB平行。而變形例的轉換機構30的支承軸34的中心線的方向與主體深度方向ZC平行。在該結構中,在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旋轉時,第I臂31A以旋轉軸31C為支點在主體橫向ZB上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393].在實施方式的刀塊60中,可動刀100在與固定刀90的狹縫93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進行往復直線運動。而在變形例的刀塊60中,固定刀90的狹縫93的長度方向和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以與正交不同的角度交叉。例如固定刀90的狹縫93的長度方向相對于可動刀100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傾斜。
[0394]?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20的偏心軸24固定于旋轉構件23。而變形例的驅動裝置20具有旋轉構件23和偏心軸24形成為一體這樣的構造的旋轉構件來代替旋轉構件23和偏心軸24。該變形例的旋轉構件具有與實施方式的旋轉構件23和偏心軸24同等的功能。另外,形成為一體的構造表示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為單一構件的構造。
[0395]?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20的旋轉構件23固定于輸出軸22。而變形例的驅動裝置20具有輸出軸22和旋轉構件23形成為一體這樣的構造的輸出軸來代替輸出軸22和旋轉構件23。該變形例的輸出軸具有與實施方式的輸出軸22和旋轉構件23同等的功能。另外,形成為一體的構造表示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為單一構件的構造。
[0396]?在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中,支承軸34的中心線的方向與電源開關18的操作面18C的假想平面平行。而變形例的電動剃刀I具有中心線與操作面18C的假想平面正交的支承軸來代替支承軸34。在該情況下,在第I殼體11的主體橫向ZB的側部設置有電源開關18。該變形例的支承軸具有與實施方式的支承軸34同等的功能。
[0397]?在從正面觀察刀塊60時,實施方式的固定刀90的縱向WA與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 —致。而在從正面觀察刀塊60時,變形例的固定刀90的縱向WA與裝置主體10的軸線方向ZA正交。
[0398].實施方式的電動剃刀I除了在轉換機構30使用了連桿機構的這一點以外,還具有各種構造上的特征。因而,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將電動馬達21(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可動刀100 (內刀)的往復運動的轉換機構未必限定于連桿機構,也可以是其他驅動傳遞機構。例如如圖32所示,也可以使用端面齒輪機構300作為轉換機構來代替連桿機構。另外,在圖32中,對與上述實施方式類似的結構,標注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附圖標記。端面齒輪機構300具有將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的旋轉轉換為可動刀100的往復運動的扭矩轉換機構310。扭矩轉換機構310包括與電動馬達21的輸出軸22嚙合的端面齒輪312、與端面齒輪312 —體旋轉的輸出軸314和安裝于輸出軸314的臂316。臂316的頂端安裝于可動刀保持部80。并且,當電動馬達21旋轉時,臂316在縱向WA上進行往復動作。由此,安裝于臂316的頂端的可動刀保持部80在縱向WA上進行往復動作,也就是說,被保持于可動刀保持部80的可動刀100在縱向WA上進行往復動作。
[0399]下面,對基于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的技術特征進行說明。
[0400]附灃I
[0401]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402]外刀;
[0403]內刀,其設置在上述外刀的內側,且能夠相對于該外刀進行往復動作;
[0404]細長狀的主體,其配置有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
[0405]驅動源,其設置在上述主體內,且用于使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動作;
[0406]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配置為該外刀和該內刀的長度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上述內刀的往復動作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
[0407]附灃2
[0408]根據附注I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09]上述外刀包括:
[0410]多個狹縫,它們沿與上述內刀的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0411]條部,其位于上述多個狹縫之間且兩端被支承。
[0412]附灃3
[0413]根據附注I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14]上述外刀的截面形成為U字形。
[0415]附灃4
[0416]根據附注I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17]上述外刀的長度方向相對于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傾斜。
[0418]附灃5
[0419]根據附注I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20]該電動剃刀還具有頭部,該頭部設置在上述主體的頂端部,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配置于該頭部,該頭部具有比上述主體的直徑小的寬度。
[0421]附灃6[0422]根據附注I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23]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能夠安裝于上述主體以及能夠自上述主體卸下。
[0424]附灃7
[0425]根據附注I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26]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梳形的引導突部,該引導突部設置在上述外刀附近,能夠向上述外刀引導胡須。
[0427]附灃8
[0428]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429]筒狀的殼體:
[0430]驅動源,其被收容于上述殼體;
[0431]轉換機構,其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
[0432]可動刀,其與上述轉換機構連動而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433]上述轉換機構由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連桿機構構成。
[0434]附灃9
[0435]根據附注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36]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固定刀,該固定刀設置為與上述可動刀相面對,該固定刀具有多個狹縫,上述狹縫的長度方向與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交叉。
[0437]附灃10
[0438]根據附注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39]上述連桿機構包括:
[0440]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0441]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0442]附灃11
[0443]根據附注1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44]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偏心軸,利用上述驅動源使該偏心軸旋轉,并且該偏心軸具有相對于上述輸出軸偏心的中心線,
[0445]上述第I連桿包括:
[0446]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0447]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0448]附灃12
[0449]根據附注1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50]上述連桿機構包括傳遞方向限制機構,該傳遞方向限制機構將上述偏心軸的作用于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正交的第I軸線的方向的旋轉成分傳遞到上述第I連桿的輸入部分,而不將上述偏心軸的作用于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和上述第I軸線正交的第2軸線的方向的旋轉成分傳遞到上述第I連桿的輸入部分。
[0451]附灃13
[0452]根據附注11或1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0453]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0454]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0455]附灃14
[0456]根據附注11或1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57]上述第I連桿還包括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0458]上述輸出部分具有在與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正交的平面沿與上述輸入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狀。
[0459]附灃15
[0460]根據附注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61]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偏心軸,該偏心軸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且將上述輸出軸的旋轉傳遞到上述連桿機構,
[0462]上述輸出軸的中心線的方向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的方向彼此平行。
[0463]附灃16
[0464]根據附注1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65]上述連桿機構包括:
[0466]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0467]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0468]附灃17
[0469]根據附注1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70]上述第I連桿包括:
[0471]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0472]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0473]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0474]作為從上述中間部分到上述輸入部分的頂端的長度的第I距離比作為從上述中間部分到上述輸出部分的頂端的長度的第2距離長。
[0475]附灃18
[0476]根據附注1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77]上述第I連桿包括:
[0478]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0479]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0480]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0481]上述輸出部分具有在與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正交的平面沿與上述輸入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狀。
[0482]附灃19[0483]根據附注1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84]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0485]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0486]附灃20
[0487]根據附注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88]該電動剃刀還具有:
[0489]開關,其具有操作面,用于對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和停止進行切換;
[0490]偏心軸,其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且將上述輸出軸的旋轉傳遞到上述連桿機構;
[0491]上述偏心軸在上述殼體內位于與上述開關相對應的部位;
[0492]與上述開關的操作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和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彼此平行。
[0493]附灃21
[0494]根據附注2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495]上述連桿機構具有:
[0496]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0497]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0498]附灃22
[0499]根據附注2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00]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0501]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0502]附灃23
[0503]根據附注21或2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04]上述第I連桿包括:
[0505]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0506]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0507]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0508]上述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軸,該支承軸以使上述中間部分能相對于上述殼體進行旋轉的狀態(tài)支承上述中間部分;
[0509]上述假想平面與上述支承軸的中心線彼此平行。
[0510]附灃24
[0511 ]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12]該電動剃刀具有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的內刀和外刀,
[0513]上述外刀是具有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的狹縫刀,
[0514]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各刀部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刀寬,將各狹縫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狹縫寬度的情況下,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刀寬小,
[0515]上述多個刀部分別包括:
[0516]兩個刀端部,在俯視上述外刀時,這兩個刀端部在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橫向上位于上述刀部的兩側;
[0517]刀中間部,其位于上述兩個刀端部之間;
[0518]上述刀中間部具有直線形狀。
[0519]附灃25
[0520]根據附注24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21]上述多個狹縫分別包括:
[0522]兩個狹縫端部,其在上述橫向上位于上述狹縫的兩側;
[0523]狹縫中間部,其位于上述兩個狹縫端部之間;
[0524]上述狹縫端部的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狹縫中間部的上述狹縫寬度大。
[0525]附灃26
[0526]根據附注2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27]上述狹縫端部的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刀端部的上述刀寬大。
[0528]附灃27
[0529]根據附注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30]上述內刀包括在上述橫向上位于上述內刀的兩側的兩個內刀端部,
[0531]上述外刀的上述刀中間部在上述橫向上與上述內刀的從兩個內刀端部的一方內刀端部到另一方內刀端部的部分重合。
[0532]附灃28
[0533]根據附注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34]上述外刀的上述刀中間部的厚度比上述外刀的上述刀端部的厚度小。
[0535]附灃29
[0536]根據附注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37]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在從最大推側位置經由中立位置直到最大拉側位置的范圍內進行移動,
[0538]上述最大推側位置表示在上述縱向上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移動到最靠推側的位置時的位置,
[0539]上述最大拉側位置表示在上述縱向上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移動到最靠拉側的位置時的位置,
[0540]上述中立位置表示上述最大推側位置與上述最大拉側位置之間的中立的位置,
[0541]上述多個狹縫包括在上述縱向上位于上述外刀的兩側的兩個端狹縫,
[0542]上述外刀的上述多個刀部位于上述兩個端狹縫之間,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外刀的上述多個刀部與上述內刀的刀部重合。
[0543]附灃30
[0544]根據附注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45]上述外刀的上述刀端部分別包括在上述橫向上自上述刀中間部向外側依次設置的傾斜部和直線部,[0546]隨著在上述橫向上從上述刀中間部向外側去,上述傾斜部的刀寬逐漸減小,
[0547]上述直線部的刀寬在上述橫向上具有恒定的大小。
[0548]附灃31
[0549]根據附注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50]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的主體,
[0551]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0552]附灃32
[0553]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54]該電動剃刀具有:
[0555]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
[0556]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0557]刀塊,其支承上述外刀保持部;
[0558]主體,其支承上述刀塊;
[0559]手指抵接構造,其設置于上述外刀保持部和上述主體中的至少一者;
[0560]上述主體和上述刀塊能夠相互結合以及分離;
[0561 ]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時,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0562]上述手指抵接構造設置在上述橫向上與上述外刀相鄰的位置。
[0563]附灃33
[0564]根據附注3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65]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形成于上述外刀保持部的突出部。
[0566]附灃34
[0567]根據附注3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68]上述突出部在與上述外刀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平面部。
[0569]附灃35
[0570]根據附注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71]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形成于上述主體的凹部。
[0572]附灃36
[0573]根據附注3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74]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隔著上述外刀彼此面對的第I手指抵接構造和第2手指抵接構造。
[0575]附灃37
[0576]根據附注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77]上述主體包括在使用電動剃刀時被把持的把持部,
[0578]上述手指抵接構造設置在與上述外刀的上述把持部側的端部相鄰的位置。
[0579]附灃38
[0580]根據附注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81]該電動剃刀還具有限制構造,該限制構造設置于上述刀塊和上述主體,該限制構造容許將上述刀塊沿標準的方向安裝于上述主體,且限制將上述刀塊沿非標準的方向安裝于上述主體。
[0582]附灃39
[0583]根據附注3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84]上述限制構造由肋和槽形成。
[0585]附灃40
[0586]根據附注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87]上述外刀在俯視上述外刀時的整個四周嵌入于上述外刀保持部。
[0588]附灃41
[0589]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590]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
[0591]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0592]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
[0593]兩個端部,它們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上相面對;
[0594]通孔,其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兩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端部,且用于將被導入到上述外刀保持部的內部的毛排出到外部。
[0595]附灃42
[0596]根據附注4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597]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保持部的主體,
[0598]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0599]附灃43
[0600]根據附注41或4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01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0602]上述外刀包括:
[0603]頂部,其在上述橫向上具有兩個端部;
[0604]兩個外刀側壁,它們自上述頂部的兩個端部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0605]上述內刀包括在上述橫向上分別隔著間隙與上述兩個外刀側壁相面對的兩個內刀側壁。
[0606]附灃44
[0607]根據附注4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08]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保持上述內刀的內刀保持部,
[0609]上述內刀保持部包括對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的橫向移動進行限制的移動限制部。
[0610]附灃45
[0611]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612]外刀,其具有多個狹縫;
[0613]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0614]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615]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0616]上述外刀保持部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的兩端部具有第I壁部和第2壁部;
[0617]上述外刀固定于上述第I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
[0618]上述第I壁部包括:
[0619]第I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
[0620]第I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I彈簧空間;
[0621]上述第2壁部包括:
[0622]第2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
[0623]第2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2彈簧空間;
[0624]上述第I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
[0625]上述第2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
[0626]附灃46
[0627]根據附注4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28]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外刀保持部的主體,
[0629]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0630]附灃47
[0631]根據附注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32]上述彈簧具有兩個端部,該兩個端部中的一方端部固定于上述外刀保持部,
[0633]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位于比上述第I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縱向的外側的位置,
[0634]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位于比上述第2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縱向的外側的位置。
[0635]附灃48
[0636]根據附注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37]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第I通孔和第2通孔中的至少一者,該第I通孔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第I壁部,將上述第I彈簧空間和外部空間連通起來,該第2通孔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第2壁部,將上述第2彈簧空間和上述外部空間連通起來。
[0638]附灃49
[0639]根據附注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40]上述外刀保持部形成為成形品。
[0641]附灃50
[0642]根據附注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43]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第I勾和第2勾中的至少一者,該第I勾形成于與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相鄰的部分,且勾掛于上述外刀,該第2勾形成于與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相鄰的部分,且勾掛于上述外刀。
[0644]附灃51
[0645]根據附注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0646]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保持上述內刀的內刀保持部,
[0647]在將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時,上述內刀保持部在上述深度方向上具有下端部分,
[0648]上述內刀保持部的下端部分在上述深度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外刀保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外刀側的位置。
[0649]附灃52
[0650]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651]內刀;
[0652]外刀,其包括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該外刀相對于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653]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
[0654]引導部,其設置于上述主體,用于將毛引導到上述外刀的狹縫;
[0655]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
一致;
[0656]上述引導部包括與上述外刀鄰接地沿上述縱向配置的多個單位引導部。
[0657]附灃53
[0658]根據附注5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59]上述多個單位引導部均是凸部。
[0660]附灃54
[0661]根據附注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62]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0663]上述多個單位引導部以與上述多個刀部相對應的方式設置于各刀部在上述橫向上的兩端部。
[0664]附灃55
[0665]根據附注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66]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0667]上述外刀包括:
[0668]頂部,其在上述橫向上具有兩個端部;
[0669]兩個外刀側壁,它們自上述頂部的兩個端部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0670]上述兩個外刀側壁分別包括:
[0671]圓弧部,其與上述頂部相連接;
[0672]直線壁部,其與上述圓弧部相連接,且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0673]上述引導部位于在上述深度方向上與上述直線壁部相鄰的部位。
[0674]附灃56
[0675]根據附注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76]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0677]將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0678]將上述深度方向上從上述外刀側向上述內刀側去的方向設定為反面?zhèn)龋?br> [0679]隨著向上述反面?zhèn)热?,上述引導部自上述外刀突出的突出量增大。[0680]附灃57
[0681]根據附注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82]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供上述外刀嵌入的框體,
[0683]在上述俯視狀態(tài)下,上述框體覆蓋上述外刀的整個四周。
[0684]附灃58
[0685]根據附注5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86]上述弓I導部形成為上述框體的一部分。
[0687]附灃59
[0688]根據附注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689]該電動剃刀還具有用于規(guī)定上述外刀和上述引導部彼此的位置關系的第I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
[0690]上述第I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外刀,
[0691]上述第2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引導部的上述縱向上的中間部。
[0692]附灃60
[0693]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694]外刀;
[0695]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696]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
[0697]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
[0698]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
[0699]傳遞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內刀而使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700]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內刀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0701]上述內刀包括與上述傳遞部相連結的連結部;
[0702]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內刀的上述縱向上的中間部分。
[0703]附灃61
[0704]根據附注6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05]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0706]上述傳遞部具有:
[0707]第I傳遞部,其形成為整體沿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
[0708]第2傳遞部,其與上述第I傳遞部相連接,形成為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的形狀;
[0709]上述第I傳遞部包括接受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的輸入側端部;
[0710]上述第2傳遞部包括與上述連結部相連接的輸出側端部。
[0711]附灃62
[0712]根據附注6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13]上述彈簧是設置于上述電動剃刀的兩個彈簧中的I個,
[0714]上述兩個彈簧設置在隔著上述第2傳遞部相面對的部位。[0715]附灃63
[0716]根據附注60?6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17]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主體在上述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上。
[0718]附灃64
[0719]根據附注60?6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20]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驅動源的旋轉中心線上。
[0721]附灃65
[0722]根據附注61或6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23]上述第I傳遞部包括:
[0724]第I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與上述第2傳遞部相連接;
[0725]第2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與上述第I傳遞結構部相連接;
[0726]第3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接受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并且與上述第2傳遞結構部相連接。
[0727]附灃66
[0728]—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729]固定刀;
[0730]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731]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
[0732]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
[0733]傳遞機構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可動刀而使該可動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734]劃分構件,其與上述傳遞機構部相連接;
[0735]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0736]上述劃分構件包括頂端側凸部和基端側凸部中的至少一者,該頂端側凸部沿自上述驅動源向上述可動刀去的頂端方向突出,該基端側凸部沿自上述可動刀向上述驅動源去的基端方向突出。
[0737]附灃67
[0738]根據附注6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39]上述傳遞機構部貫穿上述劃分構件。
[0740]附灃68
[0741]根據附注6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42]上述劃分構件形成為具有上述頂端側凸部,
[0743]上述傳遞機構部貫穿上述劃分構件的上述頂端側凸部。
[0744]附灃69
[0745]根據附注66?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46]上述劃分構件包括:[0747]緣部,其與上述主體的內表面相接觸;
[0748]外周部,其位于比上述緣部靠內側的位置;
[0749]上述緣部的上述頂端方向的端部位于比與該緣部相接的上述外周部的上述頂端方向的端部靠上述頂端方向的位置。
[0750]附灃70
[0751]根據附注66?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52]上述劃分構件由橡膠材料形成。
[0753]附灃71
[0754]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755]固定刀;
[0756]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757]驅動源,其用于驅動上述可動刀;
[0758]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
[0759]劃分構件,其將上述主體內的空間劃分為上述驅動源所在的基端側空間和上述可動刀所在的頂端側空間;
[0760]上述主體包括支承上述驅動源的把持部和支承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的頭部;
[0761 ]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0762]上述劃分構件安裝于上述把持部。
[0763]附灃72
[0764]根據附注7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65]該電動剃刀還具有:
[0766]轉換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運動轉換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
[0767]傳遞機構部,其將由上述轉換部轉換得到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
[0768]上述劃分構件安裝于上述傳遞機構部。
[0769]附灃73
[0770]根據附注7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71]上述轉換部包括:
[0772]偏心軸,其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
[0773]連桿,其將上述偏心軸的旋轉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
[0774]附灃74
[0775]根據附注71?7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76]上述把持部具有形成有供上述劃分構件嵌入的槽部的內表面。
[0777]附灃75
[0778]根據附注71?7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79]上述劃分構件由橡膠材料形成。
[0780]附灃76[0781]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0782]固定刀;
[0783]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0784]固定刀保持部,其支承上述固定刀;
[0785]上述固定刀具有多個條部和形成在相鄰的上述條部間的狹縫;
[0786]將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
[0787]將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0788]將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0789]上述多個條部分別包括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大的厚壁部和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小的薄壁部;
[0790]上述固定刀保持部具有從上述深度方向的反面?zhèn)戎С猩鲜龆鄠€條部的反面?zhèn)戎С胁浚?br> [0791]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恐С猩鲜龊癖诓俊?br> [0792]附灃77
[0793]根據附注7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94]上述厚壁部形成于上述各條部的上述橫向的兩端部,
[0795]上述薄壁部形成在形成于上述各條部的兩端部的上述兩個厚壁部之間。
[0796]附灃78
[0797]根據附注7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798]上述多個條部沿上述縱向并列配置,
[0799]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吭谏鲜龆鄠€條部中的位于上述縱向的兩端的兩個條部分別支承上述兩個厚壁部中的至少一方。
[0800]附灃79
[0801]根據附注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802]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堪ㄅc上述厚壁部相面對的厚壁面對部和與上述薄壁部相面對的薄壁面對部,
[0803]上述薄壁面對部具有比上述厚壁面對部向上述深度方向凹陷的形狀。
[0804]附灃80
[0805]根據附注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806]上述固定刀包括兩個固定刀側壁,這兩個固定刀側壁與上述多個條部相連接,并且自上述固定刀的上述橫向的兩端部向上述深度方向的反面?zhèn)妊由臁?br> [0807]附灃81
[0808]根據附注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809]上述固定刀保持部包括在上述深度方向上與上述固定刀側壁的下端相面對的下端面對部。
[0810]附灃82
[0811]根據附注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0812]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固定刀保持部的主體,
[0813]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刀; 內刀,其設置在上述外刀的內側,且能夠相對于該外刀進行往復動作; 細長狀的主體,其配置有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 驅動源,其設置在上述主體內,且用于使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動作;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配置為該外刀和該內刀的長度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上述內刀的往復動作方向與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包括: 多個狹縫,它們沿與上述內刀的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條部,其位于上述多個狹縫之間且兩端被支承。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的截面形成為U字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的長度方向相對于上述主體的軸線方向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頭部,該頭部設置在上述主體的頂端部,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配置于該頭部,該頭部具有比上述主體的直徑小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能夠安裝于上述主體以及能夠自上述主體卸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梳形的引導突部,該引導突部設置在上述外刀附近,能夠向上述外刀引導胡須。
8.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筒狀的殼體: 驅動源,其被收容于上述殼體; 轉換機構,其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往復直線運動; 可動刀,其與上述轉換機構連動而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上述轉換機構由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連桿機構構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固定刀,該固定刀設置為與上述可動刀相面對,該固定刀具有多個狹縫,上述狹縫的長度方向與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交叉。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包括: 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偏心軸,利用上述驅動源使該偏心軸旋轉,并且該偏心軸具有相對于上述輸出軸偏心的中心線, 上述第I連桿包括: 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包括傳遞方向限制機構,該傳遞方向限制機構將上述偏心軸的作用于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正交的第I軸線的方向的旋轉成分傳遞到上述第I連桿的輸入部分,而不將上述偏心軸的作用于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和上述第I軸線正交的第2軸線的方向的旋轉成分傳遞到上述第I連桿的輸入部分。
13.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14.根據權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連桿還包括中間部分,該中間部分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上述輸出部分具有在與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正交的平面沿與上述輸入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狀。
15.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偏心軸,該偏心軸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且將上述輸出軸的旋轉傳遞到上述連桿機構, 上述輸出軸的中心線的方向與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的方向彼此平行。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具有: 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連桿包括: 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作為從上述中間部分到上述輸入部分的頂端的長度的第I距離比作為從上述中間部分到上述輸出部分的頂端的長度的第2距離長。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連桿包括: 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上述輸出部分具有在與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正交的平面沿與上述輸入部分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形狀。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2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 開關,其具有操作面,用于對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和停止進行切換; 偏心軸,其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且將上述輸出軸的旋轉傳遞到上述連桿機構; 上述偏心軸在上述殼體內位于與上述開關相對應的部位; 與上述開關的操作面平行的假想平面和上述偏心軸的中心線彼此平行。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具有: 第I連桿,其將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的旋轉轉換為與上述輸出軸正交的方向的往復直線運動; 第2連桿,其將上述第I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桿機構還包括將上述第2連桿的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的第3連桿, 上述殼體包括將上述第3連桿的移動方向限制為一方向的引導部分。
23.根據權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連桿包括: 輸入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偏心軸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偏心軸相連接; 輸出部分,其以能相對于上述第2連桿旋轉的狀態(tài)與該第2連桿相連接; 中間部分,其將上述輸入部分和上述輸出部分彼此連接起來,該中間部分作為上述第I連桿的旋轉中心發(fā)揮功能; 上述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軸,該支承軸以使上述中間部分能相對于上述殼體進行旋轉的狀態(tài)支承上述中間部分; 上述假想平面與上述支承軸的中心線彼此平行。
24.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具有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的內刀和外刀, 上述外刀是具有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的狹縫刀, 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各刀部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刀寬,將各狹縫在上述縱向上的大小設定為狹縫寬度的情況下,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刀寬小,上述多個刀部分別包括: 兩個刀端部,在俯視上述外刀時,這兩個刀端部在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橫向上位于上述刀部的兩側;刀中間部,其位于上述兩個刀端部之間; 上述刀中間部具有直線形狀。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狹縫分別包括: 兩個狹縫端部,其在上述橫向上位于上述狹縫的兩側; 狹縫中間部,其位于上述兩個狹縫端部之間; 上述狹縫端部的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狹縫中間部的上述狹縫寬度大。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狹縫端部的上述狹縫寬度比上述刀端部的上述刀寬大。
27.根據權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內刀包括在上述橫向上位于上述內刀的兩側的兩個內刀端部, 上述外刀的上述刀中間部在上述橫向上與上述內刀的從兩個內刀端部的一方內刀端部到另一方內刀端部的部分重合。
28.根據權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的上述刀中間部的厚度比上述外刀的上述刀端部的厚度小。
29.根據權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在從最大推側位置經由中立位置直到最大拉側位置的范圍內進行移動, 上述最大推側位置表示在上述縱向上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移動到最靠推側的位置時的位置, 上述最大拉側位置表示在上述縱向上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移動到最靠拉側的位置時的位置, 上述中立位置表示上述最大推側位置與上述最大拉側位置之間的中立的位置, 上述多個狹縫包括在上述縱向上位于上述外刀的兩側的兩個端狹縫, 上述外刀的上述多個刀部位于上述兩個端狹縫之間,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外刀的上述多個刀部與上述內刀的刀部重合。
30.根據權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的上述刀端部分別包括在上述橫向上自上述刀中間部向外側依次設置的傾斜部和直線部, 隨著在上述橫向上從上述刀中間部向外側去,上述傾斜部的刀寬逐漸減小, 上述直線部的刀寬在上述橫向上具有恒定的大小。
31.根據權利要求24~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外刀和上述內刀的主體, 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32.—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 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刀塊,其支承上述外刀保持部; 主體,其支承上述刀塊;手指抵接構造,其設置于上述外刀保持部和上述主體中的至少一者; 上述主體和上述刀塊能夠相互結合以及分離; 在將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將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時,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上述手指抵接構造設置在上述橫向上與上述外刀相鄰的位置。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形成于上述外刀保持部的突出部。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出部在與上述外刀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具有平面部。
35.根據權利要求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形成于上述主體的凹部。
36.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手指抵接構造包括隔著上述外刀彼此面對的弟I手指抵接構造和弟2手指抵接構造。
37.根據權利要求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體包括在使用電動剃刀時 被把持的把持部, 上述手指抵接構造設置在與上述外刀的上述把持部側的端部相鄰的位置。
38.根據權利要求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限制構造,該限制構造設置于上述刀塊和上述主體,該限制構造容許將上述刀塊沿標準的方向安裝于上述主體,且限制將上述刀塊沿非標準的方向安裝于上述主體。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構造由肋和槽形成。
40.根據權利要求32~3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在俯視上述外刀時的整個四周嵌入于上述外刀保持部。
41.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內刀和外刀,它們進行相對的往復直線運動; 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 兩個端部,它們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上相面對; 通孔,其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兩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端部,且用于將被導入到上述外刀保持部的內部的毛排出到外部。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保持部的主體, 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43.根據權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上述外刀包括:頂部,其在上述橫向上具有兩個端部; 兩個外刀側壁,它們自上述頂部的兩個端部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上述內刀包括在上述橫向上分別隔著間隙與上述兩個外刀側壁相面對的兩個內刀側壁。
44.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保持上述內刀的內刀保持部, 上述內刀保持部包括對上述內刀相對于上述外刀的橫向移動進行限制的移動限制部。
45.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刀,其具有多個狹縫; 外刀保持部,其保持上述外刀; 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 上述外刀保持部在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的兩端部具有第I壁部和第2壁部; 上述外刀固定于上述第I壁部和上述第2壁部; 上述第I壁部包括: 第I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 第I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I彈簧空間; 上述第2壁部包括: 第2外刀固定部,其與上述外刀相接觸而固定上述外刀; 第2彈簧空間,隨著上述內刀的往復直線運動,上述彈簧進入該第2彈簧空間; 上述第I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 上述第2彈簧空間具有能使上述彈簧進入到在上述縱向上位于比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靠外側的位置的大小。
4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外刀保持部的主體, 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47.根據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彈簧具有兩個端部,該兩個端部中的一方端部固定于上述外刀保持部, 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位于比上述第I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縱向的外側的位置, 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位于比上述第2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縱向的外側的位置。
48.根據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第I通孔和第2通孔中的至少一者,該第I通孔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第I壁部,將上述第I彈簧空間和外部空間連通起來,該第2通孔在上述縱向上貫穿上述第2壁部,將上述第2彈簧空間和上述外部空間連通起來。
49.根據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刀保持部形成為成形品。
50.根據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刀保持部包括第I勾和第2勾中的至少一者,該第I勾形成于與上述第I外刀固定部相鄰的部分,且勾掛于上述外刀,該第2勾形成于與上述第2外刀固定部相鄰的部分,且勾掛于上述外刀。
51.根據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保持上述內刀的內刀保持部, 在將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時,上述內刀保持部在上述深度方向上具有下端部分, 上述內刀保持部的下端部分在上述深度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外刀保持部中固定有上述彈簧的部分靠上述外刀側的位置。
52.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內刀; 外刀,其包括多個狹縫和多個刀部,該外刀相對于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 引導部,其設置于上述主體,用于將毛引導到上述外刀的狹縫; 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 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上述引導部包括與上述外刀鄰接地沿上述縱向配置的多個單位引導部。
53.根據權利要求5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單位引導部均是凸部。
54.根據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上述多個單位引導部以與上述多個刀部相對應的方式設置于各刀部在上述橫向上的兩端部。
55.根據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上述外刀包括: 頂部,其在上述橫向上具有兩個端部; 兩個外刀側壁,它們自上述頂部的兩個端部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上述兩個外刀側壁分別包括: 圓弧部,其與上述頂部相連接; 直線壁部,其與上述圓弧部相連接,且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 上述引導部位于在上述深度方向上與上述直線壁部相鄰的部位。
56.根據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將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將上述深度方向上從上述外刀側向上述內刀側去的方向設定為反面?zhèn)?,隨著向上述反面?zhèn)热?,上述引導部自上述外刀突出的突出量增大?br> 57.根據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供上述外刀嵌入的框體, 在上述俯視狀態(tài)下,上述框體覆蓋上述外刀的整個四周。
58.根據權利要求5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導部形成為上述框體的一部分。
59.根據權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用于規(guī)定上述外刀和上述引導部彼此的位置關系的第I定位部和第2定位部, 上述第I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外刀, 上述第2定位部形成于上述引導部的上述縱向上的中間部。
60.一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刀; 內刀,其相對于上述外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主體,其支承上述內刀和上述外刀; 彈簧,其將上述內刀推壓于上述·外刀; 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 傳遞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內刀而使上述內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在俯視上述外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內刀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上述內刀包括與上述傳遞部相連結的連結部; 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內刀的上述縱向上的中間部分。
61.根據權利要求60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將在俯視上述外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上述傳遞部具有: 第I傳遞部,其形成為整體沿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 第2傳遞部,其與上述第I傳遞部相連接,形成為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的形狀; 上述第I傳遞部包括接受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的輸入側端部; 上述第2傳遞部包括與上述連結部相連接的輸出側端部。
62.根據權利要求6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彈簧是設置于上述電動剃刀的兩個彈簧中的I個, 上述兩個彈簧設置在隔著上述第2傳遞部相面對的部位。
63.根據權利要求60~6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主體在上述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上。
64.根據權利要求60~6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連結部位于上述驅動源的旋轉中心線上。
65.根據權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傳遞部包括:第I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與上述第2傳遞部相連接; 第2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深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與上述第I傳遞結構部相連接; 第3傳遞結構部,其形成為沿上述長度方向延伸的形狀,且接受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并且與上述第2傳遞結構部相連接。
66.—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刀; 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驅動源,其產生驅動力; 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 傳遞機構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可動刀而使該可動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劃分構件,其與上述傳遞機構部相連接; 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上述劃分構件包括頂端側凸部和基端側凸部中的至少一者,該頂端側凸部沿自上述驅動源向上述可動刀去的頂端方向突出,該基端側凸部沿自上述可動刀向上述驅動源去的基立而方向關出。
67.根據權利要求6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傳遞機構部貫穿上述劃分構件。
68.根據權利要求6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劃分構件形成為具有上述頂端側凸部, 上述傳遞機構部貫穿上述劃分構件的上述頂端側凸部。
69.根據權利要求66~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劃分構件包括: 緣部,其與上述主體的內表面相接觸; 外周部,其位于比上述緣部靠內側的位置; 上述緣部的上述頂端方向的端部位于比與該緣部相接的上述外周部的上述頂端方向的端部靠上述頂端方向的位置。
70.根據權利要求66~6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劃分構件由橡膠材料形成。
71.—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刀; 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驅動源,其用于驅動上述可動刀; 主體,其支承上述驅動源、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 劃分構件,其將上述主體內的空間劃分為上述驅動源所在的基端側空間和上述可動刀所在的頂端側空間; 上述主體包括支承上述驅動源的把持部和支承上述固定刀和上述可動刀的頭部;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的長度方向與作為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的縱向一致; 上述劃分構件安裝于上述把持部。
72.根據權利要求71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 轉換部,其將上述驅動源的旋轉運動轉換為上述往復直線運動; 傳遞機構部,其將由上述轉換部轉換得到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傳遞到上述可動刀; 上述劃分構件安裝于上述傳遞機構部。
73.根據權利要求72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轉換部包括: 偏心軸,其繞上述驅動源的輸出軸進行公轉; 連桿,其將上述偏心軸的旋轉轉換為上述可動刀的上述往復直線運動。
74.根據權利要求71~7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持部具有形成有 供上述劃分構件嵌入的槽部的內表面。
75.根據權利要求71~7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劃分構件由橡膠材料形成。
76.—種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刀; 可動刀,其相對于上述固定刀進行往復直線運動; 固定刀保持部,其支承上述固定刀; 上述固定刀具有多個條部和形成在相鄰的上述條部間的狹縫; 將上述可動刀的往復直線運動的方向設定為縱向; 將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與上述縱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橫向; 將與上述縱向和上述橫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深度方向; 上述多個條部分別包括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大的厚壁部和上述深度方向上的厚度較小的薄壁部; 上述固定刀保持部具有從上述深度方向的反面?zhèn)戎С猩鲜龆鄠€條部的反面?zhèn)戎С胁? 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恐С猩鲜龊癖诓俊?br> 77.根據權利要求76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厚壁部形成于上述各條部的上述橫向的兩端部, 上述薄壁部形成在形成于上述各條部的兩端部的上述兩個厚壁部之間。
78.根據權利要求77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條部沿上述縱向并列配置, 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吭谏鲜龆鄠€條部中的位于上述縱向的兩端的兩個條部分別支承上述兩個厚壁部中的至少一方。
79.根據權利要求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面?zhèn)戎С胁堪ㄅc上述厚壁部相面對的厚壁面對部和與上述薄壁部相面對的薄壁面對部,上述薄壁面對部具有比上述厚壁面對部向上述深度方向凹陷的形狀。
80.根據權利要求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刀包括兩個固定刀側壁,這兩個固定刀側壁與上述多個條部相連接,并且自上述固定刀的上述橫向的兩端部向上述深度方向的反面?zhèn)妊由臁?br> 81.根據權利要求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刀保持部包括在上述深度方向上與上述固定刀側壁的下端相面對的下端面對部。
82.根據權利要求76~7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剃刀,其特征在于, 該電動剃刀還具有支承上述固定刀保持部的主體, 在俯視上述固定刀時,上述主體 的長度方向與上述縱向一致。
【文檔編號】B26B19/42GK103547417SQ201280023515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7日
【發(fā)明者】佐藤正顯, 巖崎重左衛(wèi)門, 細川慎, 山口孝志, 生田利夫, 小森俊介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朝阳区| 浦县| 临西县| 石门县| 杂多县| 夹江县| 芜湖县| 邛崃市| 准格尔旗| 遂平县| 道孚县| 海原县| 牡丹江市| 城口县| 琼海市| 青州市| 增城市| 梁山县| 嫩江县| 永济市| 南雄市| 阿巴嘎旗| 谷城县| 葵青区| 仙游县| 新和县| 云林县| 宁河县| 萝北县| 娄底市| 吴堡县| 富川| 那坡县| 崇阳县| 张家川| 临清市| 五华县| 武鸣县| 咸阳市| 玛多县| 怀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