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工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交通建設施工技術的顯著發(fā)展,橋梁工程重大型水上施工項目逐步增多。在橋梁工程中對于水上承臺工程,經常使用大型鋼套箱進行承臺施工。常規(guī)的鋼套箱下放可采用大型浮吊、連續(xù)千斤頂下放、鋼套箱整體多點下放等工藝,但由于成本等多方面原因,通常會采用鋼套箱整體多點下放工藝。在下放中如何保證鋼套箱下放連續(xù)性成為鋼套箱施工的一個技術難點,其中連接器與千斤頂行程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如何解決因千斤頂行程短于連接器而造成的連接器無法一次性穿過承重梁成為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包括牽引鋼筋和與所述牽引鋼筋自上而下依次套接的上扁擔梁、千斤頂、承重梁和下扁擔梁,以及串接所述上扁擔梁、承重梁和下扁擔梁的懸吊鋼筋。
具體地,所述上扁擔梁、所述承重梁、所述下扁擔梁均設有供所述牽引鋼筋穿過的牽引通孔和供所述懸吊鋼筋穿過的懸吊通孔;
并且,在所述牽引通孔處設置有牽引固定組件;在所述懸吊通孔處設置有懸吊固定組件。
具體地,所述牽引鋼筋包括若干通過連接器接駁的鋼筋;所述牽引通孔的直徑大于所述連接器的外徑以便于所述連接器自牽引通孔中通過。具體地,在所述牽引鋼筋上,每個所述連接器的兩端分別至少設置有三個牽引螺帽。
具體地,所述的牽引固定組件包括設置在牽引通孔上端開口處的牽引墊板、及螺旋在所述牽引鋼筋上的牽引螺帽;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螺帽的外徑小于所述牽引通孔的直徑以便于所述牽引螺帽自所述牽引通孔中通過。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墊板由中央部分開設槽孔的板材制成,其所述板材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牽引通孔的直徑,并且所述槽孔的開口尺寸大于所述牽引鋼筋橫截面的直徑且小于牽引螺帽的外徑,以阻擋所述牽引螺帽落入所述牽引通孔中。優(yōu)選地,所述槽孔為與所述板材邊緣平齊的U型槽。
具體地,所述的懸吊固定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上扁擔梁懸吊通孔處的上端開口處、所述承重梁懸吊通孔處的上端開口處、所述下扁擔梁懸吊通孔處的上下兩端開口處的懸吊墊板,以及螺旋在所述懸吊鋼筋上的與所述懸吊墊板配套設置的懸吊螺帽。
進一步地,所述懸吊墊板由中央部分開設定位孔的板材制成,所述定位孔為U型孔、腰型孔或圓形孔。
優(yōu)選地,所述上扁擔梁和所述下扁擔梁均由工字鋼制成。
具體地,所述承重梁固定于工程界面上。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梁固定在基樁鋼護筒上。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梁兩側設置有三角形鋼板,所述承重梁呈梯形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中,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增設了下扁擔梁和懸吊鋼筋。當下扁擔梁與上扁擔梁連成一個整體時,可以代替上扁擔梁受力,使得上扁擔梁只起銜接作用而不受力,確保牽引鋼筋上的連接器順利通過上扁擔梁的通孔,在連接器通過上扁擔梁時不必調整千斤頂?shù)男谐?;當下扁擔梁與承重梁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時,下扁擔梁代替所述承重梁受力,使得承重梁只起銜接作用而不受力,確保牽引鋼筋上的連接器順利通過承重梁。增設了下扁擔梁后,在鋼套箱整體下放過程中,牽引鋼筋上的連接器能夠順利通過上扁擔梁和承重梁,從而不必調整千斤頂?shù)男谐蹋档土巳斯げ僮鞯氖д`率,避免了千斤頂行程大所造成的失穩(wěn)、傾斜、脫落的情況,同時保證了多個下放點下放的一致性,從而保證了整體下放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另外由于不必調整千斤頂?shù)男谐?,鋼套箱下放過程中操作失誤率也有所降低,同時工作效率也整體提高。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這些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的側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上扁擔梁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組成承重梁的長鋼板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組成承重梁的短鋼板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下扁擔梁平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牽引墊板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懸吊墊板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拆除所述上扁擔梁200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后的下放系統(tǒng)1000的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的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拆除所述承重梁400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后的下放系統(tǒng)1000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的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拆除所述下扁擔梁500牽引通孔112的牽引墊板111的下放系統(tǒng)1000示意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承重梁和下扁擔梁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承重梁和下扁擔梁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的示意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承重梁和下扁擔梁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1000,包括牽引鋼筋100和與所述牽引鋼筋100自上而下依次套接的上扁擔梁200、千斤頂3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以及串接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的懸吊鋼筋60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1000的正面示意圖。圖2展示了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1000的側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上扁擔梁200平面示意圖。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懸吊鋼筋600采用直徑32mm的785級精軋螺紋鋼,所述懸吊鋼筋600的數(shù)量至少為2根,所述牽引鋼筋100的數(shù)量至少為1根。
優(yōu)選地,所述上扁擔梁200和所述下扁擔梁500均由工字鋼制成。具體地,所述承重梁400固定于工程界面上。優(yōu)選地,所述承重梁400固定在基樁鋼護筒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承重梁400由長鋼板400a和短鋼板400b構成,且兩側設置有三角形鋼板,所述承重梁400呈梯形結構以提高承重梁400的承重能力。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承重梁400還被設置為由單個鋼板構成,或由多個鋼板構成。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組成承重梁400的長鋼板400a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組成承重梁400的短鋼板400b示意圖。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承重梁400上方設置有上扁擔梁200,下方設置有下扁擔梁500,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下扁擔梁500平面示意圖,通過設置懸吊鋼筋600及其附屬結構能夠使得下扁擔梁500既可以和上扁擔梁200成為一體從而代替上扁擔梁200受力,又可以和承重梁400成為一體從而代替承重梁400承重。當上扁擔梁200與下扁擔梁200連成一個整體而形成臨時扁擔結構時,下扁擔梁500可以代替上扁擔梁200受力,使得上扁擔梁200只起銜接作用而不受力,確保牽引鋼筋100上的連接器700順利通過上扁擔梁200,從而在連接器700通過上扁擔梁200時不必調整千斤頂300的行程;當下扁擔梁500與承重梁400連接成為一個整體而形成臨時承重結構時,下扁擔梁500代替所述承重梁400受力,使得承重梁400只起銜接作用而不受力,確保牽引鋼筋100上的連接器700順利通過承重梁400。因此,在下放過程中不必改變千斤頂300的頂升和下降行程就能夠下放所述鋼套箱,增設的下扁擔梁500提高了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1000整體的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一致性。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千斤頂300為穿心式千斤頂300。所述千斤頂300置于承重梁400上,其用于頂升上扁擔梁200使得鋼套箱提起。
具體地,所述上扁擔梁200、所述承重梁400、所述下扁擔梁500均設有供所述牽引鋼筋100穿過的牽引通孔101和供所述懸吊鋼筋600穿過的懸吊通孔601;并且,在所述牽引通孔101處設置有牽引固定組件110;在所述懸吊通孔601處設置有懸吊固定組件610。
具體地,所述牽引鋼筋100包括若干通過連接器700接駁的鋼筋;所述牽引通孔101的直徑大于所述連接器700的外徑以便于所述連接器700自牽引通孔101中通過。具體地,在所述牽引鋼筋100上,每個所述連接器700的兩端分別至少設置有三個牽引螺帽112。一般地,為保證鋼套箱整體下放的平穩(wěn)性,所述的牽引鋼筋100通常是由若干段通過連接器700接駁的鋼筋而形成的,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牽引鋼筋100是精軋螺紋鋼,以6m作為一節(jié),通過加長直螺紋套筒連接器700而形成牽引鋼筋100。
具體地,所述的牽引固定組件110包括設置在牽引通孔101上端開口處的牽引墊板111、及螺旋在所述牽引鋼筋100上的牽引螺帽112;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通過多次上調所述牽引螺帽112的位置,使得鋼套箱逐步下放。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螺帽112的外徑小于所述牽引通孔101的直徑以便于所述牽引螺帽112自所述牽引通孔101中通過。
進一步地,所述牽引墊板111由中央部分開設槽孔113的板材制成,所述板材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牽引通孔101的直徑,并且所述槽孔113的開口尺寸大于所述牽引鋼筋100橫截面的直徑且小于牽引螺帽112的外徑,以阻擋所述牽引螺帽112落入所述牽引通孔101中。優(yōu)選地,所述槽孔113為與所述板材邊緣平齊的U型槽,所述U型槽便于所述牽引墊板111在鋼套箱整體下放過程中,從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上進行拆卸和安裝。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牽引墊板111的示意圖。
具體地,所述的懸吊固定組件610包括設置在所述上扁擔梁200懸吊通孔601處的上端開口處、所述承重梁400懸吊通孔601處的上端開口處、所述下扁擔梁500懸吊通孔601處的上下兩端開口處的懸吊墊板611,以及螺旋在所述懸吊鋼筋600上的與所述懸吊墊板611配套設置的懸吊螺帽612。
進一步地,所述懸吊墊板611由中央部分開設定位孔613的板材制成,所述定位孔613為U型孔、腰型孔或圓形孔。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懸吊墊板611示意圖。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采用多點下放工藝下放鋼套箱,每個下放點都安裝有鋼套箱下放系統(tǒng)100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主墩承臺為22.9m×31.2m,其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下放系統(tǒng)1000下放鋼套箱,在本實施例中,水中設置20根基樁鋼護筒,在這20根基樁鋼護筒共安裝22個承重梁400,所述的承重梁400固定在基樁鋼護筒頂端不動,用于作為主要的承重結構。
采用上述下放系統(tǒng)1000進行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在鋼套箱上連接由多段鋼筋組成并通過連接器700接駁形成的牽引鋼筋100;
S102,將所述上扁擔梁200和下扁擔梁500通過所述懸吊鋼筋600錨固以形成可同步移動的臨時扁擔結構,以便于在下放過程中使所述牽引鋼筋100的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上扁擔梁200;
S103,將所述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通過所述懸吊鋼筋600錨固以形成臨時承重結構,以便于在下放過程中使所述牽引鋼筋100的連接器700穿過所述承重梁400;
S104,將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進行釋放,以便于在下放過程中使所述牽引鋼筋100的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下扁擔梁500。
具體地,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S201,拆除所述上扁擔梁200的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首先通過將所述上扁擔梁200和下扁擔梁500通過所述懸吊鋼筋600錨固以形成可同步移動的臨時扁擔結構,然后拆除所述上扁擔梁200處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再上調所述上扁擔梁200上端開口處的牽引螺帽112,圖9展示了拆除所述上扁擔梁200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后的下放系統(tǒng)1000。
S202,控制千斤頂300頂升所述臨時扁擔結構,從而懸吊起所述鋼套箱,以使得承重梁4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松動;當提升上扁擔梁200時,依靠所述臨時扁擔結構可以同步提升所述下扁擔梁500,繼而提升所述鋼套箱,從而使得緊壓在承重梁400上的牽引螺帽112松動,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S203,上調承重梁4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至預設位置;所述的預設位置為預先設定,其根據(jù)千斤頂300的行程而由工程人員設定,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112的示意圖。
S204,控制千斤頂300回落,使得所述鋼套箱下放直至所述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上扁擔梁200。當控制千斤頂300回落時,鋼套箱下沉,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上扁擔梁200,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扁擔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具體地,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S301,拆除所述承重梁400的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首先將所述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通過所述懸吊鋼筋600錨固以形成臨時承重結構,然后拆除所述承重梁400上表面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再上調所述上扁擔梁200上端開口處的牽引螺帽112,以及上調上扁擔梁200上端開口處的懸吊螺帽612,圖13為拆除所述承重梁400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后的下放系統(tǒng)1000示意圖。
S302,控制千斤頂300頂升所述上扁擔梁200,從而懸吊起所述鋼套箱,以使得所述下扁擔梁5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松動;當提升上扁擔梁200時,上扁擔梁200受力而提升起整個鋼套箱,從而使得緊壓在下扁擔梁500上端開口處的牽引螺帽112松動,下扁擔梁500代替所述承重梁400起承重作用。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S303,上調下扁擔梁5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至預設位置;所述的預設位置為預先設定,其根據(jù)千斤頂300的行程而由工程人員設定,圖1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112的示意圖。
S304,控制千斤頂300回落,使得所述鋼套箱下放直至所述連接器700穿過所述承重梁400。在千斤頂300回落過程中,所述鋼套箱下沉,所述連接器700通過所述承重梁400。圖1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采用所述臨時承重結構下放所述鋼套箱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具體地,釋放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S401,拆除所述下扁擔梁500的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墊板111;上調所述上扁擔梁200牽引通孔101處的牽引螺帽112,同時也上調上扁擔梁200懸吊通孔601處的懸吊螺帽612。圖17示出了拆除所述下扁擔梁500牽引通孔112的牽引墊板111的下放系統(tǒng)1000。
S402,控制千斤頂300頂升所述上扁擔梁200,從而懸吊起所述鋼套箱,以使得所述承重梁4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松動;當提升上扁擔梁200時,上扁擔梁200受力而提升起整個鋼套箱,從而使得緊壓在所述承重梁400上的牽引螺帽112松動,圖1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頂升到位示意圖。
S403,上調承重梁400上表面的牽引螺帽112至預設位置;所述的預設位置為預先設定,其根據(jù)千斤頂300的行程而由工程人員設定,圖19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上調所述牽引螺帽112的示意圖。
S404,控制千斤頂300回落,使得所述鋼套箱下放直至所述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下扁擔梁500。圖20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釋放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之后的下放過程的下放到位示意圖。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牽引鋼筋100上沒有連接器700時,或者只下放很短距離時,則可釋放所述上扁擔梁200、承重梁400和下扁擔梁500之間的錨固狀態(tài),即完全拆除所述下扁擔梁500,僅采用上扁擔梁200和所述承重梁400下放所述鋼套箱,僅當遇到所述連接器700穿過所述上扁擔梁200或所述承重梁400時,再重新安裝上所述下扁擔梁500以起到替代上扁擔梁200或承重梁500受力的作用。
具體地,所述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方法還包括如下前置步驟:
將所述承重梁400固定在基樁鋼護筒頂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鋼套箱連續(xù)下放系統(tǒng)具有操作簡單,穩(wěn)定可靠,安全的特點,同時降低事故發(fā)生率,同時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