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浴缸溢水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浴缸,更具體地說是涉及浴缸的溢水構造。
在浴缸中,可分為日式浴缸、西式浴缸、日西結合浴缸三種類型。根據(jù)使用者的喜好、浴室面積大小、含施工工程費在內(nèi)的設備費的綜合考慮,從以上三種類型中進行選擇使用。
浴室的溢水構造是用溢水管連接被安裝于浴缸底部排水口的與排水口配件相接的排水接頭管與在浴缸側壁部開孔的溢水口。
但是,由于實際上該溢水管是由金屬制的,在配管過程中需使用彎管,八角形管等金屬制接頭管,用以連接溢水口和排水接頭管,所以導致配管作業(yè)非常麻煩,而零件個數(shù)多也不利于成本。
此外,由于此溢水管如在出庫階段時進行預先配管施工的話,浴缸在搬運過程中易與障礙物撞擊導致管自身的損傷,與排水部或溢水部的連接部等的損傷也有可能發(fā)生,所以,在設置現(xiàn)場的配管施工很被動,設置作業(yè)也就成了很繁雜的事。
此外,在浴缸的排水栓裝置中,也有將設置于浴缸上緣面的操作部的推動力通過線驅(qū)動部傳遞至設于排水口內(nèi)的推力鎖定機構,利用該推力鎖定機構對栓蓋的開關位置進行上下移動、對排水口的開關進行遠距離操作類型的結構。
推力鎖定機構的原理就如自動鉛筆一樣,能使用來支承栓蓋的支承軸在機構盒(內(nèi)部是中空狀的筒狀容體)中上下導向動作,將位于支承軸下端的上面有齒部的固定環(huán)可旋轉地外嵌插入位于該固定環(huán)上方的支承軸部分的、利用該固定環(huán)可上推的、下面有齒部的回轉環(huán),在機構盒內(nèi)周面上卡止齒通過導向槽設置成等間隔,且在各卡止齒間形成了導向槽的構造,通過線驅(qū)動部的芯材把支承軸向上方推動,此時,固定環(huán)的齒部會與回轉環(huán)的齒部相卡合使回轉環(huán)上升,受到介于機構盒內(nèi)上與內(nèi)面之間的彈簧的彈力后,回轉環(huán)的齒部與卡止齒相卡止,于是栓蓋打開。再一次通過線驅(qū)動部的芯材把支承軸向上方推動,這時,回轉環(huán)與固定環(huán)的齒部保持均衡,邊稍作回轉邊上升,以解除與卡止齒的卡止,再次使固定環(huán)和回轉環(huán)共同通過所述導向槽導向落至下端位置,于是栓蓋關閉。
這種類型的結構,由于其線驅(qū)動部具有可撓性,如與通過圈環(huán)機構的操作部操作利用推力鎖定機構傳遞至栓蓋的類型相比,可以說具有操作性良好(即使用很輕的力也能進行)、傳遞性方面可無浪費地維持需要的排水量、節(jié)省空間等優(yōu)點。
但是,實際上在機構盒內(nèi)需要有支承軸上下移動的空間,以及將彈簧、回轉環(huán)、固定環(huán)等呈直列狀排列容納的空間,所以導致機構盒自身變得縱長,從浴缸底部的突出量自然變大。鑒于此,必然導致與浴室地面間需確保必要的空間,所以會對浴缸的容量有所制約,連接機構盒的線驅(qū)動部的彎曲率也不得不變小,變?yōu)闃O其彎曲,對于芯材的外部(線驅(qū)動部的導向管)而言滑動阻力增加,操作性能變壞。
此外,在該排水栓裝置的情況下,為了操作部的操作按鈕的開、閉栓狀態(tài)能共同通過操作部的回復彈簧返回到規(guī)定位置,不能用該操作部確認開栓狀態(tài)和閉栓狀態(tài)。鑒于此,每次都有必要探視排水口進行確認,作業(yè)性較差,在確認時要探起身,對老年人有所不便,會產(chǎn)生摔倒等實際問題。
還有,正如圖10或圖11所顯示的那樣,由于機構盒a或操作部5都將安裝凸緣300突設成放射狀或2叉狀,該安裝凸緣300設于排水口配件21的安裝墊片21C或安裝于浴缸上緣面的呈吊持狀的安裝筒45的底部要有螺絲400的固定,例如在搬運或搬入時等,相對于機構盒a的線驅(qū)動部200的連接根部如有沖撞,機構盒a保持固定狀態(tài)的同時,線驅(qū)動部200可能會發(fā)生完全彎曲變形,當然,螺絲的緊固作業(yè)也會很麻煩。
而且,如圖12所示,由于線驅(qū)動部200必須具有可撓性,以往都是由用鋼絲等線條材料制成卷材狀的線芯203和用帶鋼等扁平線條材料制成卷材狀的能使所述線芯在內(nèi)部可滑動地插入通過的導向卷材204a包覆合成樹脂204b后的筒狀外管204構成。
線芯203,可以說與絞合線狀或單芯狀(直線狀)的線芯相比,線徑小且對操作部(操作按鈕)的推動力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但是,對于筒狀外管204來說,與線芯203的接觸面積變大,線芯203滑動時的摩擦阻力增大,合成樹脂204b的包覆會剝落,那些樹脂屑將會阻礙線芯203的順利滑動,導向卷材204a將會露出,線芯203會直接和該導向卷材204a接觸,恐怕會造成不能使用。
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的以往情況,其目的在于,使配管施工簡單化,減少零件個數(shù)以降低必要的成本。在此基礎上,提供在出廠時即使進行溢水管的配管施工也不會發(fā)生不便的浴缸溢水構造。
第2個目的是,提供對溢水管、排水栓遠距離操作進行開閉的、使線驅(qū)動部的插通部能有效利用的浴缸溢水構造。
第3個目的是,提供能利用操作部確認開栓狀態(tài),閉栓狀態(tài)的浴缸溢水構造。
第4個目的是,提供縮短了內(nèi)藏推力鎖定機構的排水口內(nèi)的機構盒的尺寸,解決了長尺寸(縱長)問題的浴缸溢水構造。
第5個目的是,提供能將線驅(qū)動部芯材的滑動阻力(相對于外管的芯材滑動阻力)控制到較小程度,能夠持久地維持其順利動作的浴缸溢水構造。
第6個目的是,提供具有操作部及機構盒的安裝簡便的,搬運時等與障礙物發(fā)生沖撞時也不會過分施加負荷于線驅(qū)動部的浴缸溢水構造。
作為為了解決以上目的的技術方法,方案1的要點是將浴缸溢水部與浴缸排水部用具有可撓性的由軟質(zhì)材料制成的溢水管連接。
方案2的要點是,前述溢水管是蛇蝮管。
方案3的要點是,在前述排水部中,配設了開閉排水口的排水栓。在溢水部配設了通過遠距離操作使所述排水栓可上下移動的操作部,能連接這些排水栓和操作部的并將位于操作部中的操作按鈕的推動力傳遞至排水栓的線驅(qū)動部插通至所述具有可撓性的溢水管內(nèi)。
方案4的要點是,前述排水栓具有栓蓋和內(nèi)藏設于該栓蓋下部的推力鎖定機構的機構盒,利用所述操作部的推動操作,通過線驅(qū)動部用該推力鎖定機構中可保持所述栓蓋交替地開栓和閉栓的鎖定狀態(tài),且形成將從所述操作部中通過操作按鈕的推動操作引起的最大移動位置回復的彈簧能夠形成回復到操作按鈕規(guī)定位置跟前的所需位置的長度,并且使栓蓋的自重比操作按鈕的重量更重些。
方案5的要點是,前述推力鎖定機構具有栓蓋的支承軸、為使該支承軸能上下移動起導向作用的機構盒、能回轉地設置于支承軸上且在外側上下兩面帶有齒部的回轉環(huán)、形成于機構盒頂部構成壁且與回轉環(huán)上側齒部相卡合以使所述回轉環(huán)回轉的固定齒、設于該機構盒側部的構成壁上且與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相卡合以使該回轉環(huán)回轉的卡止齒、始終對所述回轉環(huán)的下側齒部向與卡止齒卡止的方向施加彈力的彈簧,通過由所述線驅(qū)動部,每次利用所述操作部推動支承軸,交替變換兩種狀態(tài),即克服所述彈簧力而使回轉環(huán)上側的齒部與固定齒卡合且回轉并將該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卡止于卡止齒處的卡止狀態(tài),以及將回轉環(huán)上側的齒部卡合于固定齒且可回轉,并解除該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與卡止齒之間卡止的卡止解除狀態(tài)。
方案6的要點是,前述線驅(qū)動部是由氟系樹脂材料形成的外管和在外管內(nèi)滑動的由金屬材形成的卷材狀的芯材構成。
方案7的要點是,在前述將機構盒和排水口配件設置為一體的支承筒兩者間設置了彈性地卡止機構盒的卡止裝置,該卡止裝置是把支承筒的后半部向軸向切割、在周向形成等間隔的彈性片部內(nèi)側突設的凸部和以與該凸部的凸形狀相符合的深度凹設于機構盒里的槽部所構成的。
方案8的要點是,在前述容納回復彈簧的操作部的操作筒、與內(nèi)螺合于溢水口配件中的與操作按鈕導向件設成一體的支承筒的兩者間設置了彈性地卡止所述操作筒的卡止裝置,該卡止裝置是把支承筒的后半部向軸向切割,在周向形成等間隔的彈性片部內(nèi)側突設的凸部和以與該凸部的凸形狀相適合的深度凹設于所述操作筒的槽部所構成的。
方案9的要點是,前述溢水部確保了槽壁間的排水空間、并用不能看到其浴槽內(nèi)側的外罩來隱蔽,在外罩的中央有所述操作按鈕導向件,該外罩,操作按鈕導向件,操作按鈕都在其工程塑料上實施了鍍金或鍍鉻而形成的。
方案10的要點是,前述操作按鈕中開溢水孔且使該溢水孔連通至溢水管。
在此,所謂的「所述規(guī)定位置」是指閉栓狀態(tài)的栓蓋位置。
如果采用所述的技術方法,將產(chǎn)生以下作用。
按方案1,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使溢水部和排水部可用一根有可撓性的軟質(zhì)材料制成的溢水管進行連接。溢水能利用它的可撓性(彎曲性)順利地流下至排水部。此外,在向設置現(xiàn)場搬送時,由于偶發(fā)事故與障礙物相撞時,溢水管自身會相對應地彎曲變形,防止給溢水部或排水部的連接部施加負荷。
按方案2,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考慮到排水性,該溢水管即使用了較大的直徑(如內(nèi)徑40mm左右),也不會使溢水管發(fā)生折裂。
按方案3,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是利用由軟質(zhì)材料制成的溢水管的性質(zhì),將所需彎曲的地方作成所需的曲率并直接與溢水管連接,在該溢水管內(nèi)配置了通過遠距離操作開閉排水栓的線驅(qū)動部,對線驅(qū)動部的芯材盡量抑制其滑動阻力。
按方案4,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開栓狀態(tài)和閉栓狀態(tài)的確認不是用栓蓋、而是用配置于溢水部的操作按鈕的位置。
按方案5,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通過克服彈簧的彈力而推動支承軸后,上升的回轉環(huán)會與機構盒中形成了的固定齒的上側的齒部相卡合后回轉,這時,由于彈簧的彈力,下側的齒部與卡止齒卡止后使栓蓋處于開栓狀態(tài)。再次推動的話,機構盒中形成了的固定齒上側的齒部將進一步卡合回轉,下側的齒部并不與卡止齒卡止,利用彈簧的彈力、使回轉環(huán)下降,栓蓋處于閉栓狀態(tài)。
按方案6,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由氟系樹脂材料(聚四氟乙烯樹脂材料是最令人滿意的)制成的具有可撓曲性的外管有與金屬制的芯材具有同等優(yōu)質(zhì)的可撓性及無復原反力的彎曲配設時的順應性、自潤滑性、難延伸性、使劇烈的彎曲配設以及滑動行程的一定化成為可能。
按方案7、8,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相對于排水口配件的機構盒的安裝、及相對于在溢水口配件中內(nèi)螺合的操作按鈕導向件的操作筒的安裝都是簡便式的。
按方案9,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操作部及其外罩等處在輕量的基礎上也做得很豪華。
按方案10,本實用新型的浴缸溢水構造通過在操作按鈕中開溢水孔,該操作按鈕還兼顧著溢水口形成排水空間并從前方遮蓋的安裝鎖鏈等的外罩作用。鑒于此,在溢水口配件中內(nèi)螺合的操作按鈕導向件以及外罩就不使用了。
圖1是第1實施例的部分放大剖視圖,中間部分省略。
圖2是(A)-(A)線放大橫剖視圖,其中機構盒內(nèi)部、操作筒內(nèi)部省略。
圖3是第2實施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4是第3實施例的局部省略剖視圖,表示閉栓狀態(tài)。
圖5是同上的局部省略剖視圖,表示將操作按鈕移動到最大限域的狀態(tài)。
圖6是同上的局部省略剖視圖,表示開栓狀態(tài)。
圖7是第4實施例的主要部分(排水栓裝置)的放大剖視圖。
圖8是同上排水栓裝置的推力鎖定機構的分解立體圖,表示機構盒的斷面。
圖9是推力鎖定機構的運作模式圖。
圖10是表示以往的機構盒的安裝構造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11是表示以往的操作部安裝構造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圖12是以往的線驅(qū)動部部分放大剖視圖。
以下,將根據(jù)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及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浴槽的溢水部構造的第1實施例,圖3表示第2實施例的主要部分,圖4至圖6表示第3實施例,圖7至圖9則表示第4實施的形態(tài)。首先,關于圖1及圖2進行說明,符號1是浴槽B的排水部,2是溢水部。
如圖所示,排水部1是如圖所示將向缸部b的底部b1開口的排水口11用排水口配件21及與此排水口配件21外周面的外螺紋21a螺紋旋合的排水接頭管31相夾持,從與所述排水口配件21內(nèi)周面面對的2處朝向孔心延設支承架41,41,在這個集合的中心部位設置了機構盒(內(nèi)部呈中空狀的筒狀容體)a的卡止裝置51。
在排水部1中的符號61是分別夾在排水口1的表側周邊與排水口配件21上面的凸緣部21b之間以及排水口1里側周邊與排水接頭管31之間的墊片。
溢水部2是將開口于缸部b的側壁b2的溢水口12用溢水口配件22與螺紋旋合于該溢水口配件22外周的外螺紋22a的溢水彎管32相夾持,用螺紋旋合于溢水口配件22內(nèi)周面的內(nèi)螺紋22b的操作按鈕導向件42,將外罩52附接到所述側壁b2處的。
位于溢水部2的符號62是介于溢水彎管32前端凸緣部32a和溢水口12里側邊緣之間的墊片。
外罩殼52,在中央部位凹設了凹部52a,該凹部52a的底部留下了環(huán)狀的緣部,并將操作按鈕導向件42的插通孔52b開孔,將為確保溢水空間52C的下半部作成薄的寬度狀。
操作按鈕導向件42是由在端部周設卡止于所述環(huán)狀緣部的卡止凸緣42a、從此卡止凸緣42a的基部向側壁b2方向突設圓筒狀體42b、將此圓筒狀體42b的另一端部從與內(nèi)周面對置的2處向孔心延設的支承架42c、42 c和在其集合部分形成的與所述排水側同樣的卡止裝置51而構成的,在此圓筒狀體42b的周壁部42b等間隔地對通水孔42b開孔,將外周面的外螺紋42e螺紋旋合于溢水口配件22的內(nèi)螺紋22b,將外罩52以附接狀安裝在側壁b2上。
在本實施例下,所述的排水接頭管31和溢水彎管32是用具有可撓性的溢水管3連接著的。
溢水管3是由具可撓性的聚氯乙烯等軟質(zhì)材料成形制成的,剪切至所需長度外嵌于排水接頭管31的連接筒31a和溢水彎管32處,再把它們的兩端部用軟管帶100系緊。
此外,分別在所述排水部1中配設了開閉排水口11的排水栓4,在溢水部2中配設了通過遠距離操作開閉排水栓4的操作部5。
排水栓4是從栓蓋14垂直設置支承軸24、并將該支承軸24與機構盒a內(nèi)的推力鎖定機構A連接而成的。將機構盒a可系脫地卡止于所述卡止裝置51上。
操作部5是將一端安裝操作按鈕15a的操作棒15的另一端能進退地容納于操作筒25中,把從操作筒25的外側端部插入的后述的線驅(qū)動部200的芯材(core-coil)202的前端與操作棒15的前端的擴徑部15’部分相連接。在該擴徑部15’和操作筒25的外側的端部內(nèi)面夾裝有橫置的回復用彈簧35,通過所述操作按鈕15a的推動操作克服彈簧35的彈力,構成推動芯材(core-coil)202。使操作筒25在所述卡止裝置51上可系脫地卡止。使所述操作按鈕15a將所述操作按鈕導向件42的內(nèi)周面作為滑動面可向水平前后方向?qū)颉?br>
所述推力鎖定機構A利用的是象把圓珠筆的筆芯彈進彈出的機構,是使栓蓋14每次通過交替上升、下降進行上鎖固定和解鎖的眾所周知的構造。
使該推力鎖定機構A動作的線驅(qū)動部200是由用四氟乙烯樹脂材料成形制成的具有可撓性的外管201和插在外管201內(nèi)可滑動的卷材狀芯材202構成的,插在溢水管3內(nèi),把外管201的一端與所述機構盒a連接,另一端則與操作筒25連接。只將芯材202插進機構盒a以及操作筒25內(nèi),如所述的那樣每次操作按鈕15a的推動操作就推動芯材202,傳遞至推力鎖定機構A后,栓蓋14就能反復交替著上升(開栓)和下降(閉栓)了。
當然,溢水管3中如圖1所示的彎曲部等,是在不傷害溢水管的排水性能且將位于線驅(qū)動部200中的由卷材構成的芯材202的滑動阻力減小的基礎上,制成最適合的曲率。
同時,所述卡止裝置51如圖1、圖2所示,以將支承筒51a的后半部向軸向切割、在周向等間隔形成的彈性片部51b前端內(nèi)側突起設置的凸部51c和與該凸部51c的凸形狀相適應的深度由在操作筒25、機構盒a中凹設的槽部25a,a1構成。在卡止狀態(tài)下,不施加負荷,用規(guī)定以上的力從上方或下方作用時,操作筒25和機構盒a將一起脫開,用規(guī)定以上的力從槽內(nèi)插入,操作筒25和機構盒a就可成套。
此外,本實施狀形中,所述外罩52,操作按鈕導向件42,操作按鈕15a都在其工程塑料(如ABS樹脂)上鍍金或鍍鉻,另外,栓蓋14、排水口配件21的凸緣部21b都是在其金屬面板中注入聚縮醛樹脂鑲嵌而構成的。
所述的溢水管3,即使如由烯系熱可塑性合成橡膠(TPO)構成的蛇腹管也可以。
在所述聚氯乙烯制的情況下,由于考慮到溢水管的排水性,如將其作成較大直徑(內(nèi)徑40mm左右)的話,恐怕會有折裂等缺點出現(xiàn),但若是蛇腹管的話,就不會有那種擔心了。
接下來對圖3所示的第2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是在所述操作按鈕15a處開溢水孔15a’,將該操作按鈕15a與溢水口配件22的內(nèi)端呈同一面設置,考慮到所述第1實施例,象使用安裝鎖鏈等的罩時那樣不要從槽內(nèi)突出。此時,操作按鈕導向件是由將無卡止凸緣42a的圓筒狀體42b的另一端部從與內(nèi)周面相面對的2處向孔心延設的支承架42c,42c和在與其集合部分形成的所述排水側同樣的卡止裝置51所構成。其他構造因與所述第1實施例相同,故標上相同符號并省略說明。
接著,對圖4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是形成把從通過位于操作部5的操作按鈕15a的推動操作的最大移動位置(圖5)使回復的操作筒25內(nèi)的回復用彈簧35的彈力能推回至操作按鈕15a的規(guī)定位置跟前的所希望位置(圖6)的長度L。且將該彈簧35設定至通過人為的操作按鈕15a的推動操作能開始壓縮的彈力。
此外,操作按鈕15a的重量要比栓蓋14的自重還輕。
因該實施例下的推力鎖定機構A是眾所周知的構造,所以在這兒就不詳細地說明了。將位于支承軸24下端部位在上面具有齒部34a的固定環(huán)34再用該固定環(huán)34上推至該固定環(huán)34上方的支承軸24部分上、使在下面具有齒部44a的回轉環(huán)44外嵌插入至可回轉狀態(tài)。在機構盒a的內(nèi)周面將卡止齒54等間隔地設置,且在各卡止齒54間形成了導向槽64的構造。通過利用線驅(qū)動部200的芯材(具體的是連接在該芯材前端的柱塞)202把支承軸24向上方推動,使固定環(huán)34的齒部34a與回轉環(huán)44的齒部44a相卡合,使回轉環(huán)44上升,介于機構盒a上內(nèi)面與回轉環(huán)44間的彈簧(未圖示)的彈力或其自重使回轉環(huán)44的齒部44a與卡止齒54相卡止,這時栓蓋14處于開栓狀態(tài)。再一次通過用芯材202把支承軸24向上方推動,通過與固定環(huán)34的齒部34a保持均衡使回轉環(huán)44在稍作回轉并上升的同時與卡止齒54解除卡止,固定環(huán)34和回轉環(huán)44通過導向槽64下落至下端位置,此時栓蓋14變?yōu)殚]栓狀態(tài)。
從而,當將操作按鈕15a從圖4的閉栓狀態(tài)操作推動至最大移動位置時,就成為圖5的狀態(tài)。該狀態(tài)是壓縮所述回復用彈簧35。通過線驅(qū)動部200的芯材(core-coil)202的傳送,利用支承軸24和與支承軸24一體化了的固定環(huán)34將回轉環(huán)44上升至卡止齒54以上高度的位置。在此狀態(tài)下,若手離開了的話,回轉環(huán)44將下面的齒部44a卡止于卡止齒54后,仍將維持開栓狀態(tài)。所述回復用彈簧35,由于將操作按鈕15a形成了推回規(guī)定位置(閉栓狀態(tài))跟前的所需位置彈力的長度L,所以操作按鈕15a只能推回至該位置為止(圖6)。再一次由圖6的狀態(tài)開始操作推動操作按鈕15a,通過用與支承軸24一起的固定環(huán)34使回轉環(huán)44回轉,通過使與卡止齒54的卡止解除時的栓蓋14的重量(具體地說就是栓蓋14,支承軸24,回轉環(huán)44,固定環(huán)34的總重量),僅在利用芯材(core-coil)202的推回作用下的圖4的閉栓狀態(tài)時,操作按鈕15a回復至規(guī)定位置。
即,由于如圖6所示在栓蓋14的開栓狀態(tài)下,由操作按鈕15a的回復用彈簧35的推回移動位置與如圖4所示栓蓋14的閉栓狀態(tài)下的回復位置(即規(guī)定位置)相比,是位于更向內(nèi)拉的位置,通過目視確認操作按鈕15a的回復位置的差異,就能區(qū)別栓蓋14的開栓狀態(tài)和閉栓狀態(tài)。該內(nèi)拉的位置關系,根據(jù)所述回復用彈簧35的長度L,可自由設定。
接下來,對圖7至圖9所示的第4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實施狀態(tài)是將推力鎖定機構A的所述固定環(huán)34,簡單地說就是將固定齒34a形成于由機構盒a所構成的壁面上,目的是使機構盒本身小型化。
排水部1除了由前端裝有對排水口11進行閉栓的栓蓋14的支承軸24、將該支承軸24可朝上下方向進退地進行支承的機構盒a、在所述支承軸24和機構盒a之間所具有的推力鎖定機構A所構成之點外,是與所述的各實施例相同的。
此外,符號74是與上述的線驅(qū)動部的芯材(core-coil)202的一端連接著的、隨著該芯材202的滑動而上下移動的同時、通過上動將支承軸24向上推的柱塞,符號84是阻止向上方滑動的芯材202彎曲、使柱塞74可靠地上移的柱塞導向件。
推力鎖定機構A如圖7及圖8所示構成為裝于支承軸24下端的可回轉的回轉環(huán)44、設于機構盒a的側壁a2上的卡止齒54、設于構成機構盒a頂部的蓋部a3的固定齒34a、具有將支承軸往下推方向彈力的彈簧94。
回轉環(huán)44不會脫落地被裝于設于支承軸24的上下兩個凸緣部(未圖示)之間,在其外側上下兩面,將卡合于上述固定齒34a和卡止齒54的4個卡合齒部44b…相互設置成90度的間隔而形成。
上述卡合齒部44b…是將上端部和下端部形成呈傾斜面的大致橫向的梯形的、上端部與后述的固定齒34a的鋸狀齒部34a’相卡合、下端部則與后述的卡止齒54的鋸狀齒部54a’相卡合的結構。
固定齒34a和卡止齒54相互朝著前述的鋸狀齒部34a’,54a’面對地配置。
固定齒34是由形成于位于機構盒a的蓋部a3上的前述鋸狀齒部34a構成的。
卡止齒54是在機構盒a的側壁a2上,以相互隔開90度的間隔形成著4個齒,在這4個卡止齒54的上端分別形成了上述的鋸狀齒部54a’。
上述的4個卡止齒54相互之間,刻設了對位于上述回轉環(huán)44的卡合齒部下側的44b嵌合導向的槽部104,該槽部104的長度作成至少為使支承軸24將栓蓋14下降至可緊貼于排水口11程度為止的長度。
彈簧94是在上述蓋部a3和使回轉環(huán)44不會脫落的所述上側的凸緣部(未圖示)之間呈壓縮狀裝著的。
如此的配備了推力鎖定機構A的排水栓裝置,在圖7所示的開栓狀態(tài)下,回轉環(huán)44下側的卡合齒部44b被卡止在卡止齒54(具體地說是鋸狀齒部54a’)上。
此外,在該卡止狀態(tài)下,將支承軸24下推的彈簧94的彈力對于卡止齒54而言是起推壓回轉環(huán)44的作用,以使可靠地保持栓蓋14的開栓狀態(tài)。
接下來,根據(jù)圖9(a)~(d)的順序,對上述推力鎖定機構A的動作狀態(tài)進行追加說明。
首先,(a)所示的狀態(tài)是對應于如圖7所示的開栓狀態(tài)的,位于卡止齒54和固定齒34a之間的、上述回轉環(huán)44下側的卡合齒部44b被卡止在卡止齒54的鋸狀齒部54a’上。
從上述(a)的卡止狀態(tài)起,當推動操作操作部5、具體說是推動操作按鈕15a后,如(b)所示,上升的上側的卡合齒部44b在與固定齒34的鋸狀齒部34a’相接觸的同時,沿著該鋸狀齒部34a’的斜面邊移動邊上升。(箭頭所示方向表示的是回轉環(huán)44的上下移動及回轉方向,以下的(c)及(d)也是同樣的意思)。
然后,當停止操作部5的推動操作時,如(c)所示在隨著上述彈簧94的彈力而下降的回轉環(huán)44下側的卡合齒部44b在與卡止齒54的鋸狀齒部54a’接觸的同時,沿著鋸狀齒部54a’的斜面邊移動邊由槽部104引導下降至其下側。因而移行至上述回轉環(huán)44的卡止狀態(tài)被解除的閉栓狀態(tài)。
從該閉栓狀態(tài)再次運作至開栓狀態(tài),如(d)所示,當推動操作操作部5時,沿著槽部104上升的回轉環(huán)44上側的卡合齒部44b的上端部在與固定齒34的鋸狀齒部34a’接觸的同時,沿著該鋸狀齒部34a’的斜面邊移動邊上升。然后,當停止操作部5的推動操作時,隨著上述彈簧94的彈力而下降的下側的卡合齒部44b在與卡止齒54的鋸狀齒部54a’接觸的同時,沿著鋸狀齒部54a’的斜面邊移動邊下降,最終,下側的卡合齒部44b被卡止在卡止齒54的鋸狀齒部54a’上,并成為開栓狀態(tài)(圖7的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是如上所述構成的,具有下述優(yōu)點按方案1,由于浴缸的溢水構造是用由軟質(zhì)材料構臧的具有可撓性的溢水管連接浴缸溢水部和排水部構成的,與在配管過程中使用彎管、八角形管等金屬制接頭管來連接溢水口和排水接頭管的以往技術相比,不僅是配管作業(yè)非常地簡單,而且零件個數(shù)也減少了,設備成本也能大幅地降低。
而且在浴缸搬運或搬入時,即使與障礙物相沖撞,溢水管也能利用自身的彎曲變形作用緩和沖擊,作用于排水部或溢水部的連接部上的應力也相應減輕,該連接部損壞的情況也就沒有了。因此,使出廠時的預先配管施工成為可能,有助于設置現(xiàn)場的作業(yè)減輕。
在此基礎上,該溢水管可抑制流水阻力,使溢水順利流入排水部時成為障礙的彎曲部可按所希望的曲率來設定,此時可采取選定溢水管自身的切裁長度這一簡單的對付方法。
按方案2,考慮到排水性,溢水管即使用了比較大的直徑(如內(nèi)徑為40mm左右),因為是蛇蝮管,也就不會發(fā)生折裂等情況。
按方案3,作為開閉排水口的線驅(qū)動部的插通部,由于有效利用了前述溢水管,就沒必要再另外附設該線驅(qū)動部的專用導向管,對于成本也更有利。根據(jù)排水性和線驅(qū)動部的彎曲情況雙方面的考慮,將該溢水管的彎曲部彎曲到所希望的曲率,則能兼?zhèn)渑潘缘奶岣吆屯ㄟ^抑制芯材的滑動阻力的輕微操作的排水栓的可靠動作。
按方案4,由于開栓狀態(tài)和閉栓狀態(tài)可通過配置于溢水部的操作按鈕的位置來確認,所以可最大限度地活用遠距離操作的有用性,避免了一次次地向浴缸底部確認的麻煩的同時,也安全了。
按方案5,由于是在機構盒里形成固定齒的排水栓構造,所以與以往的相比,不需要確保機構盒內(nèi)有含齒的固定環(huán),這樣就能使機構盒小型化。
鑒于此,即使在浴缸的排水口配設,其向下方的突出部分與以前相比也少了,與浴缸的底面間就較充裕,線驅(qū)動部可用這部分充裕的較大曲率與機構盒連接,減少了線驅(qū)動部的滑動阻力,提高了操作性。
按方案6,加之,位于線驅(qū)動部的外管(氟系樹脂,最好是聚四氟乙烯樹脂材料),能有與芯材(core-coil)同樣好的可撓性,使利用無復原反力的彎曲配設時的順應性,難延伸性進行急劇彎曲配設以及滑動行程的一定化成為可能。且利用其自身的潤滑性以及芯材在滑動阻力中被削出的外管的微粉成為滑動時的潤滑劑,可用較輕的力將圓滑的滑動性持久地發(fā)揮。由于即使溢水被加溫,因也有耐熱性,就不會損壞芯材滑動行程的一定化,這樣,也就完全不必有遠距離操作不可靠的顧慮了。
按方案7、8,此外,對排水口配件的機構盒的安裝,對在溢水口配件中內(nèi)螺合的操作按鈕導向件的操作筒的安裝都是從缸內(nèi)側進行的簡便操作,安裝作業(yè)就相應簡單,機構盒或操作筒內(nèi)的維修保養(yǎng)也能抽出來可在浴缸內(nèi)進行,很方便。此外,在搬運過程中,如有線驅(qū)動部的機構盒連接根部與其他障礙物相碰撞的情況發(fā)生時,該負荷能使卡止解開,避免了在該連接根部分由于負荷應力過于集中而使線驅(qū)動部極其彎曲的顧慮。
在此基礎上,由于突設于彈性片部的凸部形成了與凹設于機構盒、操作筒的槽部的卡止狀態(tài)相適合的形狀,因此在安裝狀態(tài)下沒有負荷。與常時間利用彈性卡止力作用于槽部的結構相比,彈性片部的彈性功能能長期持久地維持,耐久性也能大幅上升。
按方案9,此外,由于將較容易看到的外罩、操作按鈕導向件、操作按鈕實施了在其工程塑料上鍍金或鍍鉻的構造,在輕量、操作性能提高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商品價值檔次,且價格也較低廉。
按方案10,在此基礎上,如在操作按鈕上開溢水孔的話,則不使用外罩,將該操作按鈕置于與在浴槽壁開口的溢水口同一面的位置可使缸內(nèi)成為完全無突出的狀態(tài),同時也解決了倚靠時人背與外罩接觸所產(chǎn)生的不快感的這一以往的問題。
權利要求1.一種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將浴缸溢水部與浴缸排水部由軟質(zhì)材料構成的具有可撓性的溢水管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管是蛇腹管。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部中,配置了用于開關排水口的排水栓,在溢水部配置了能用遠距離操作使所述排水栓上下移動的操作部,能連接這些排水栓和操作部的、位于操作部中的操作按鈕的推動力傳遞至排水栓的線驅(qū)動部插通至具有所述可撓性的溢水管中。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栓具有栓蓋和內(nèi)藏有設在該栓蓋下方的推力鎖定機構的機構盒,利用所述操作部的推動操作通過線驅(qū)動部用該推力鎖定機構,可保持所述栓蓋交替地開栓和閉栓的鎖定狀態(tài),且形成將從所述操作部中的操作按鈕的按動操作引起的最大移動位置回復的彈簧形成推回到該操作按鈕的規(guī)定位置跟前的所需位置的長度,并且使栓蓋的自重比操作按鈕的重量還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鎖定機構具有栓蓋的支承軸、為使該支承軸能上下移動起導向作用的機構盒、能回轉地設置于支承軸上且在外側上下兩面帶有齒部的回轉環(huán)、形成于機構盒頂部構成壁且與回轉環(huán)上側齒部相卡合以使所述回轉環(huán)回轉的固定齒、設于該機構盒側部的構成壁上且與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相卡合以使該回轉環(huán)回轉的卡止齒、始終對所述回轉環(huán)的下側齒部向與卡止齒卡止的方向施加彈力的彈簧,通過由所述線驅(qū)動部,每次利用所述操作部推動支承軸,交替變換兩種狀態(tài),即克服所述彈簧力而使回轉環(huán)上側的齒部與固定齒卡合且回轉并將該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卡止于卡止齒處的卡止狀態(tài),以及將回轉環(huán)上側的齒部卡合于固定齒且可回轉,并解除該回轉環(huán)下側的齒部與卡止齒之間卡止的卡止解除狀態(tài)。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線驅(qū)動部是由氟系樹脂材料構成的外管、在外管內(nèi)滑動的金屬材料構成的卷材狀芯材等構成的。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機構盒和與排水口配件設為一體的支承筒兩者之間設置了將機構盒彈性卡止的卡止裝置。該卡止裝置是由將支承筒的后半部沿軸向切割按周向形成的等間隔的突設于彈性片部內(nèi)側的凸部和以與該凸部的凸形狀相適合的深度凹設于機構盒里的槽部所構成的。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在容納所述回復彈簧的操作部的操作筒與內(nèi)螺合于溢水口配件內(nèi)的與操作按鈕導向件設為一體的支承筒之間設置了將所述操作筒彈性卡止的卡止裝置,該卡止裝置是將支承筒的后半部沿軸向切割按周向形成等間隔的突設于彈性片部內(nèi)側的凸部和以與該凸部的凸形狀相適合的深度凹設于所述操作筒的槽部所構成的。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浴缸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部與浴槽壁之間確保了排水空間、并利用不能看到其浴槽內(nèi)側的外罩來隱蔽,在外罩的中央有所述操作按鈕導向件,該外罩、操作按鈕導向件、操作按鈕都在其工程塑料上實施了鍍金或鍍鉻而形成的。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浴缸溢水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按鈕中開溢水孔,且將溢水孔與溢水管連通。
專利摘要一種浴缸溢水構造,將浴缸溢水部與浴缸排水部由軟質(zhì)材料構成的具有可撓性的蛇腹管相連接。排水部中配置了開關排水口的排水栓,溢水部配置了能用遠距操作使排水栓上下移動的操作部,能連接排水栓和操作部且位于操作部中的操作按鈕的推動力傳遞至排水栓的線驅(qū)動部插通至具有可撓性溢水管中。排水栓具有栓蓋和內(nèi)藏有推力鎖定機構的機構盒,利用操作部的推動操作通過線驅(qū)動部用該推力鎖定機構,可保持栓蓋交替地開栓和閉栓的鎖定狀態(tài)。
文檔編號E03C1/24GK2390922SQ9923984
公開日2000年8月9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太田育實, 田端弘道 申請人:東陶機器(上海)有限公司, 株式會社日本阿路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