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坑支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錨桿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基坑工程是保護地下空間明挖施工順利進行和周邊環(huán)境不受損害而采取的臨時支護和土體加固工程。隨著工程建設的發(fā)展,基坑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在基礎施工期間,在保證基坑周邊建(構)筑物和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基坑支護造價、縮短工期,成為工程技術人員的不懈追求。
由于軟土物理力學性質差,導致設于其內的錨桿抗拔承載力較低、變形較大,用傳統(tǒng)錨桿或土釘支護的各種噴錨土釘墻和復合土釘墻通常僅能用于深度6m以內的較淺軟土基坑,深度超過6m的較深軟土基坑只能采用排樁等其他基坑支護結構,工程費用高,施工周期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穩(wěn)定的錨桿支護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錨桿支護結構,包括基坑、設置于基坑邊坡內的錨固墻以及若干傾斜設置于錨固墻和基坑之間的錨桿,所述錨桿錨固于錨固墻上,所述錨桿為空心管,且所述錨桿的側壁上設有若干與所述錨桿滑動連接的支桿,所述錨桿內滑動連接有推動支桿向外滑移的推桿,所述推桿與所述支桿抵觸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錨桿嵌于錨固墻以及基坑之間(此時支桿嵌于錨桿中),沿錨桿內壁向下滑移推桿,推桿的端部與支桿抵觸,將支桿外推,支桿與外界的土層接觸并嵌于土層中,可增大錨桿與外界的接觸面積,使錨桿穩(wěn)定的安裝于錨固墻和基坑之間,達到更好的支護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推桿與所述支桿抵觸的端部呈錐狀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推桿與支桿接觸時,推桿對支桿施加的壓力垂直于推桿與支桿的接觸面,將上述壓力受力分析,可得到平行于支桿滑動方向的分力一以及平行推桿滑動方向的支桿二,分力一可將支桿向外推(沿背離錨桿方向),使支桿嵌于土層中,可加大錨桿與基坑的接觸面積,更好的固定錨桿位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桿與所述推桿接觸的端部呈傾斜狀設置,且支桿的傾斜角與支桿端部的錐度相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推桿將支桿向外推時,可增大推桿與支桿的接觸面積,將支桿更穩(wěn)定的向外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錨桿內灌注有水泥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拔出推桿,向錨桿內灌注水泥漿,水泥漿充滿錨桿,可增加錨桿重力,使錨桿更穩(wěn)定的固定。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桿為空心管,所述支桿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漿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部分水泥漿沿漿孔流至外界的土層中,水泥漿凝固后可起粘連作用,更好的固定支桿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錨桿的側壁開設有若干漿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水泥漿沿漿孔流至外界的土層中,可更好的固定錨桿位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桿上設有限制所述支桿脫離所述錨桿的限位環(huán)。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將支桿限制于錨桿內,避免支桿脫離錨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桿的外端呈錐狀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減小支桿與外界土層的接觸面積,更好的將支桿插入外界的土層中。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桿上設有滑塊,所述錨桿上設有滑軌,所述滑塊與所述滑軌滑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避免支桿在往外滑動的過程中旋轉,可使推桿的端部與支桿呈傾斜狀設置的端部之間更好的接觸。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錨桿的端部呈錐狀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減少錨桿進入基坑時與基坑的接觸面積,在使用相同大小的推力的情況下,接觸面積越小,錨桿對基坑施加的壓強越大,將錨桿插入基坑更加便利。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支桿,可加大錨桿與土層的接觸面積,使錨桿的位置更穩(wěn)定,對基坑達到更好的支護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錨桿支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圖3為錨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坑;2、錨固墻;3、錨桿;31、滑軌;32、滑槽;4、支桿;41、限位環(huán);42、滑塊;5、推桿;6、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錨桿支護結構,包括基坑1、設置于基坑1邊坡內的錨固墻2以及若干傾斜設置于錨固墻2和基坑1之間的錨桿3,錨桿3錨固于錨固墻2上。錨固墻2的結構可選擇土內混合有5%-25%重量的水泥制成的水泥土樁墻。
如圖1所示,錨桿3為空心管,錨桿3的端部呈錐狀設置,且錨桿3的端部上加工有螺紋,錨桿3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漿孔6。通過在錨桿3內灌注水泥漿,水泥漿經漿孔6外擴并與土層接觸,可更好的固定錨桿3的位置。
如圖2所示,錨桿3的側壁上環(huán)繞側壁設有若干滑槽32,滑槽32內設有與滑槽32滑動連接的支桿4,支桿4為空心管,支桿4的側壁上開設有若干漿孔6,且支桿4的外端(背離錨桿3的端部)呈錐狀設置,支桿4的內端設有限制支桿4與錨桿3脫離的限位環(huán)41。
如圖2和3所示,錨桿3內設有推動支桿4向外滑動的推桿5,推桿5與支桿4抵觸連接,推桿5與支桿4抵觸的端部呈錐狀設置。為更好的推動支桿4向外滑動,支桿4與推桿5接觸的端部呈傾斜狀設置,且傾斜角與支桿4端部的錐度相同。
如圖2和3所示,同時為使支桿4的傾斜面與推桿5端部更好的抵觸,需避免支桿4轉動,支桿4上設有滑塊42,錨桿3上設有相對應的滑軌31,滑塊42沿滑軌31移動。
可通過將錨桿3分為兩個對稱設置的半圓筒狀的片體,將支桿4嵌入滑槽32中,然后將片體之間相互焊接,便可將支桿4設置于錨桿3中。
基坑1的邊坡固定設有鋼筋網,可在錨桿3上套設墊板與螺母,錨桿3可通過墊板和螺母固定于鋼筋網上,也可直接將鋼筋網與錨桿3焊接固定。
安裝過程如下:
1、將錨桿3插入錨固墻2和基坑1之間;
2、將推桿5嵌入錨桿3中,推桿5與支桿4抵觸使支桿4向外滑移;
3、取出推桿5,將水泥漿將通入錨桿3中。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