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堆場排水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
背景技術:
為改善河湖的水質問題,保證河道正常的泄洪能力和內陸航道的暢通,每年將產生大量疏浚泥。由于國內常用水力疏浚方式,導致產生的疏浚泥具有含水率高、黏粒含量高、強度低的特點。然而工程實踐表明,疏浚泥在吹填過程中伴隨著明顯的水力分選現(xiàn)象,導致堆場內疏浚泥的土性具有區(qū)域分布的特點,故并非堆場內所有區(qū)域的疏浚泥都需要處理。在國外早期的疏浚工程中,由于吹填原土相對均質、土地資源相對充足,吹填過程中疏浚泥顆粒在堆場內的分選性并未受到足夠重視,疏浚泥堆場顆粒分選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而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對大面積的疏浚泥堆場而言,疏浚泥顆粒分選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疏浚泥堆場存放,通常采用自然風干的方法,底層和中間覆蓋的疏浚泥表面雖然干化,內部多數(shù)是呈現(xiàn)水性膠狀,影響到疏浚泥處理面積的確定和處理技術的選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包括殼體和鉸接于殼體頂端的頂蓋,所述殼體為空腔結構,所述殼體的兩側均設有兩個豎直排列的第一滑軌、兩組第二滑軌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滑軌為四到四十個,且等距離排列于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滑軌與第二滑軌連通,所述殼體內設有水平設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轉動塊,所述轉動塊的兩側均設有第一滑塊,且第一滑塊與第二滑軌滑動連接,所述轉動塊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一滑軌滑動連接,所述殼體的兩側內壁均設有第三滑軌,所述殼體內設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一側設有第三滑塊,且第三滑塊與第三滑軌滑動連接,所述擋板的一側安裝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殼體外,所述殼體底端的兩側均設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底端安裝有滾輪。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滑軌為直形滑軌,所述第二滑軌為圓形滑軌,所述第一滑軌的寬度小于第二滑軌的直徑。
優(yōu)選的,所述轉動塊的一側延伸至殼體外,所述轉動塊的寬度小于第二滑軌的直徑,且大于第一滑軌的寬度。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相靠近的一側均設有L形接口,且兩個接口相互配合。
優(yōu)選的,所述擋板位于相鄰的第二滑軌之間,所述擋板上設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對應。
優(yōu)選的,所述拉手的內壁為波浪形結構,且拉手上設有防滑螺紋。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的周邊還設有第四滑塊,其中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三滑塊和第四滑塊均為球形結構,第四滑塊與殼體的內壁滑動連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和移動方便,并且成本低,利用拉手和擋板配合,避免內部的疏浚泥從第一滑軌處流出;利用轉動塊分別與第一滑軌和第二滑軌內滑動,根據(jù)堆場存放疏浚泥的體積,通過兩個支撐板實現(xiàn)對疏浚泥的多層分隔設置,使得疏浚泥內部干化的更加徹底,加快疏浚泥的排水風干效率,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第一通孔、3第一滑軌、4第一滑塊、5擋板、6第二滑軌、7第一支撐板、8頂蓋、9第二支撐板、10第二滑塊、11轉動塊、12拉手、13滾輪、14支撐柱、15第三滑塊、16第三滑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高有機質含量河湖疏浚吹填土堆場排水裝置,包括殼體1和鉸接于殼體1頂端的頂蓋8,殼體1為空腔結構,殼體1的兩側均設有兩個豎直排列的第一滑軌3、兩組第二滑軌6和第一通孔2,第二滑軌6為四到四十個,且等距離排列于第一滑軌3上,第一滑軌3與第二滑軌6連通,殼體1內設有水平設置的第一支撐板7和第二支撐板9,第一支撐板7和第二支撐板9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轉動塊11,轉動塊11的兩側均設有第一滑塊4,且第一滑塊4與第二滑軌6滑動連接,轉動塊11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第二滑塊10,第二滑塊10與第一滑軌3滑動連接,殼體1的兩側內壁均設有第三滑軌16,殼體1內設有擋板5,擋板5的一側設有第三滑塊15,且第三滑塊15與第三滑軌16滑動連接,擋板5的一側安裝有拉手12,拉手12位于殼體1外,殼體1底端的兩側均設有支撐柱14,支撐柱14的底端安裝有滾輪13。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和移動方便,并且成本低,利用拉手12和擋板5配合,避免內部的疏浚泥從第一滑軌3處流出;利用轉動塊11分別與第一滑軌3和第二滑軌6內滑動,根據(jù)堆場存放疏浚泥的體積,通過兩個支撐板實現(xiàn)對疏浚泥的多層分隔設置,使得疏浚泥內部干化的更加徹底,加快疏浚泥的排水風干效率,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
第一滑軌3為直形滑軌,第二滑軌6為圓形滑軌,第一滑軌3的寬度小于第二滑軌6的直徑,轉動塊11的一側延伸至殼體1外,轉動塊11的寬度小于第二滑軌6的直徑,且大于第一滑軌3的寬度,第一支撐板7和第二支撐板9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支撐板7和第二支撐板9相靠近的一側均設有L形接口,且兩個接口相互配合,擋板5位于相鄰的第二滑軌6之間,擋板5上設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2相對應,拉手12的內壁為波浪形結構,且拉手12上設有防滑螺紋,第一支撐板7和第二支撐板9的周邊還設有第四滑塊,其中第一滑塊4、第二滑塊10、第三滑塊15和第四滑塊均為球形結構,第四滑塊與殼體1的內壁滑動連接。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操作和移動方便,并且成本低,利用拉手12和擋板5配合,避免內部的疏浚泥從第一滑軌3處流出;利用轉動塊11分別與第一滑軌3和第二滑軌6內滑動,根據(jù)堆場存放疏浚泥的體積,通過兩個支撐板實現(xiàn)對疏浚泥的多層分隔設置,使得疏浚泥內部干化的更加徹底,加快疏浚泥的排水風干效率,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
工作原理:工作時,疏浚泥從頂蓋8出進入殼體1內,利用拉手12和擋板5配合,避免內部的疏浚泥從第一滑軌3處流出;利用轉動塊11分別與第一滑軌3和第二滑軌6內滑動,根據(jù)堆場存放疏浚泥的體積,通過兩個支撐板實現(xiàn)對疏浚泥的多層分隔設置,使得疏浚泥內部干化的更加徹底,加快疏浚泥的排水風干效率,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