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供水機排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水機排空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泵的使用范圍,出水口水管均比較短(約小于1.5長)且基本無揚程,無水壓,所以啟動水泵后,可以自然排空。但水泵要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如洗衣機,熱水器等)中時,水泵在進水口進空氣后,由于出水口銜接水管水壓最高可達0.8MPA,從而使其不能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泵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中時能正常使用的供水機排空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供水機排空裝置,包括供水系統(tǒng),及與供水系統(tǒng)依次連接的水壓傳感器、水流方向控制閥和用水設備;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所述空氣排空閥包括活動閥體,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下方的上下水管口和空氣排出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上方的水管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內的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及用于連接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的連桿,及設置在連桿一端的拉線芯,及拉線芯依次穿過的彈簧、閥帽和接線套,及接線套連接的調制器。進一步地,所述供水系統(tǒng)為水泵。
·[0006]進一步地,所述供水系統(tǒng)連接有電源。本實用新型的供水機排空裝置,由于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空氣排空閥將水泵在進水口進的空氣排出,從而使泵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中時能正常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供水機排空裝置的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供水機排空裝置的空氣排空閥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和圖2所示,供水機排空裝置,包括供水系統(tǒng),及與供水系統(tǒng)依次連接的水壓傳感器、水流方向控制閥和用水設備,用水設備包括洗衣機,熱水器等;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所述空氣排空閥包括活動閥體1,及設置在活動閥體I下方的上下水管口 3和空氣排出口 4,及設置在活動閥體I上方的水管口 2,水管口 2連接用水設備,及設置在活動閥體I內的第一活動閥活塞5和第二活動閥活塞6,及用于連接第一活動閥活塞5和第二活動閥活塞6的連桿7,及設置在連桿7 —端的拉線芯8,及拉線芯8依次穿過的彈簧9、閥帽10和接線套11,彈簧9在活動閥體I內彈頂第一活動閥活塞5和第二活動閥活塞6,及接線套11連接的調制器12,接線套11 一端固定在閥帽10上,另一端固定在調制器12上,當水泵在進水口進入空氣時,調制器12帶動連桿7,使第一活動閥活塞5和第二活動閥活塞6向左移,用水設備內的水封閉,上下水管口 3與空氣排出口 4導通,空氣從空氣排出口 4內排出??諝馀趴臻y將水泵在進水口進的空氣排出,從而使泵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中時能正常使用;所述供水系統(tǒng)為水泵;所述供水系統(tǒng)連接有電源。本實用新型的供水機排空裝置,由于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空氣排空閥將水泵在進水口進的空氣排出,從而使泵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中時能正常使用。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例,并不是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與權利范圍,凡與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相同或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保護 范圍內。
權利要求1.供水機排空裝置,包括供水系統(tǒng),及與供水系統(tǒng)依次連接的水壓傳感器、水流方向控制閥和用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所述空氣排空閥包括活動閥體,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下方的上下水管口和空氣排出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上方的水管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內的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及用于連接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的連桿,及設置在連桿一端的拉線芯,及拉線芯依次穿過的彈簧、閥帽和接線套,及接線套連接的調制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機排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統(tǒng)為水泵。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機排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統(tǒng)連接有電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供水機排空裝置,包括供水系統(tǒng),及與供水系統(tǒng)依次連接的水壓傳感器、水流方向控制閥和用水設備;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所述空氣排空閥包括活動閥體,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下方的上下水管口和空氣排出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上方的水管口,及設置在活動閥體內的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及用于連接第一活動閥活塞和第二活動閥活塞的連桿,及設置在連桿一端的拉線芯,及拉線芯依次穿過的彈簧、閥帽和接線套,及接線套連接的調制器。由于所述水壓傳感器與水流方向控制閥之間設置有空氣排空閥,空氣排空閥將水泵在進水口進的空氣排出,從而使泵應用到自來水家用電器中時能正常使用。
文檔編號E03B7/04GK203096817SQ20132005085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張朝坤, 呂修偉, 劉濤 申請人:張朝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