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搖動機構和椅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其適用于這樣的椅子:通過座部承接件使座部支承于支承基部,當座部相對于支承基部進行動作時,支承基部與座部承接件之間的間隙就增加或減少。
【背景技術】
[0002]已知有這樣一種椅子,該椅子具有與靠背的后傾聯(lián)動地使座部動作的同步搖動機構(例如,參照下述的專利文獻)。在這種椅子中,通用例子是構成為,使支承座部用的座部承接件可傾斜移動地支承于配設在腳支柱的上端部上的支承基部,隨著靠背的后傾,座部承接件的后端部相對于支承基部相對地向下方變位。
[0003]當座部承接件相對于支承基部作相對變位時,支承基部的前端部與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之間的間隙大小就產生擴大或縮小。若就坐者不經意地將自己的手指插入該間隙,則手指有可能被座部承接件及支承基部夾住。
[0004]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5-091931號公報【實用新型內容】
[0005]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6]本實用新型所希望的目的在于,在當座部相對于支承基部動作時支承基部與座部承接件之間的間隙增加或減少的椅子中,可簡便地將該間隙遮蔽。
[0007]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08]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通過座部承接件使座部支承于支承基部,當所述座部相對于所述支承基部動作時,該支承基部與所述座部承接件之間的間隙增加或減少,所述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具有間隙遮蔽部,該間隙遮蔽部與所述支承基部及所述座部承接件分體形成,該間隙遮蔽部可安裝于所述座部承接件,在安裝于所述座部承接件的狀態(tài)下該間隙遮蔽部將所述間隙遮蔽。
[0009]更具體地說,該罩蓋較好的是做成:作為所述間隙遮蔽部,具有:前壁,該前壁從前方遮蔽所述支承基部的前端部及所述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以及,側壁,該側壁從側方遮蔽所述支承基部的前端部及所述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
[0010]若在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設置上壁,該上壁從將所述支承基部的前端部及所述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從前方予以遮蔽的前壁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并插入介于所述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與所述座部的下表面之間的空間,則可較好地利用座部承接件及座部來抑制該罩蓋的脫落。
[0011]本實用新型的椅子的搖動機構具備:支承基部;座部承接件,該座部承接件用于相對于所述支承基部而可傾斜移動地對支承于所述支承基部的座部進行支承;以及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該罩蓋與所述支承基部及所述座部承接件分體形成,該罩蓋可安裝于所述座部承接件,在安裝于所述座部承接件的狀態(tài)下該罩蓋遮蔽所述支承基部與所述座部承接件之間的增加或減少的間隙。
[0012]為了實現(xiàn)靠背和座部的同步搖動功能,搖動機構也可具備:背支承部件,該背支承部件用于相對于所述支承基部而可傾斜移動地對支承于該支承基部的靠背進行支承;以及連桿部件,該連桿部件將所述座部承接件的后部與所述背支承部件連接,使所述座部的相對于支承基部的動作與所述靠背的后傾相聯(lián)動。
[0013]實用新型的效果
[0014]采用本實用新型,在當座部相對于支承基部動作時支承基部與座部承接件之間的間隙增加或減少的椅子中,可簡便地將該間隙遮蔽。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椅子的主視圖。
[0016]圖2是同實施方式的椅子的主要部分放大側視圖。
[0017]圖3是同實施方式的搖動機構的立體圖。
[0018]圖4是表示同實施方式的搖動機構的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卸下后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19]圖5是同實施方式的搖動機構的側剖視圖。
[0020]圖6是同實施方式的搖動機構的側剖視圖。
[0021]圖7是同實施方式的搖動機構的側視圖。
[0022]圖8是本實用新型變形例的一個例子的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的立體圖。
[0023]圖9是本實用新型變形例的一個例子的搖動機構的側剖視圖。
[0024]符號說明
[0025]2…座部
[0026]3…靠背
[0027]4…支承基部
[0028]5…背支承部件
[0029]6…座部承接件
[0030]8…連桿部件
[0031]9…防止夾手指用的罩蓋
[0032]91…前壁
[0033]92…側壁
[0034]93…上壁
[0035]S…支承基部與座部承接件之間的間隙
[0036]T…座部承接件的前端部與座部的下表面之間的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37]現(xiàn)參照說明書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椅子,是利用搖動機構來實現(xiàn)靠背3及座部2的同步搖動動作的椅子。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椅子做成以如下部分為主的結構:腳I ;由腳I支承的支承基部4 ;由支承基部4支承的背支承部件5及座部承接件6 ;與背支承部件5連接的靠背3 ;以及載放在座部承接件6上的座部2。
[0038]腳I具有:安裝有多個腳輪11的腳爪12 ;以及從腳爪12的中央大致垂直地立起的腳支柱13。腳支柱13形成所謂的伸縮構造,通過內藏的氣體彈簧14的伸縮而可使該腳支柱13的長度沿上下方向伸縮。由此,可對支承基部4的高度位置,進而可對座部2及靠背3的高度進行任意變更。
[0039]支承基部4呈上方開口的箱狀,其前后方向的中間部的稍稍后方部位固定于腳支柱13的上端部。如圖5及圖6所示,腳支柱13內的氣體彈簧14的推壓按鈕(推壓桿)15露出到支承基部4內。
[0040]另一方面,在支承基部4上,設有對氣體彈簧14的推壓按鈕15進行操作用的操作部件41。操作部件41,具有使沿左右方向伸長的操作軸411的一端(圖示例子中為左側端)側露出到支承基部4外,且使該一端側向后方屈曲而做成把手412的形狀。操作部件41可繞操作軸411的軸心轉動。并且,在處于支承基部4內的操作軸411上,固定有對推壓按鈕15進行推壓的推壓體413。
[0041]欲對座部2及靠背3的高度位置進行調節(jié)的使用者對露出到支承基部4外的操作部件41的把手412進行握持,使操作軸411旋轉,這樣,推壓體413以操作軸411為中心進行轉動,且從上方與推壓按鈕15卡合而成為將該推壓按鈕15推下的狀態(tài)。其結果,氣體彈簧14的活塞內的閥被打開,氣體彈簧14進而腳支柱13的伸縮動作被解禁。
[0042]背支承部件5與支承基部4的后端部連結,且從該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背支承部件5相對于支承基部4而可繞水平的支軸51轉動。
[0043]靠背3是將對就坐者的背和腰進行支撐的布料(日文:張地)32張緊設置于正面看時呈四方框狀的背框31的中空部分而成,其下端部固定于背支承部件5的后端部??勘?通過背支承部件5相對于支承基部4繞支軸51進行擺動而向前后傾斜地移動。
[0044]座部承接件6是向前后及左右擴張且從上方遮蓋支承基部4的比較呈平板狀的部件。座部承接件6的前后尺寸及左右寬度尺寸分別大于支承基部4的前后尺寸、左右寬度尺寸。在座部承接件6的四個角設有伸出到該座部承接件6側壁的外側方的座部放置部62。座部2以放置于這些座部放置部62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而相對于該座部放置部62(通過使用螺栓進行緊固等方式)被固定。座部承接件6的前后方向的中間部通過支軸61而與支承基部4的前后方向的中間部連結,座部承接件6相對于支承基部4可繞水平的支軸61轉動。當座部承接件6的后端部下降時,座部承接件6的前端部就上升。
[0045]對就坐者的臀部進行支承的座部2,是用表皮材料包覆聚氨酯海綿等的緩沖部件而成的一般的座部。
[0046]向左右延伸的操作部件41的操作軸411達到座部承接件6左右的側壁。因此,在座部承接件6的側壁挖有避免與操作軸411干涉用的切槽63等。切槽63側面看時形成以支軸61為中心的部分圓弧狀而向上下擴張。操作軸411插通于該切槽63。
[0047]此外,通過連桿部件8,而將背支承部件5中的比支軸51更位于后方的部位和座部承接件6中的比支軸61更位于后方的部位(尤其是后端部)連結起來。如圖5及圖6所示,連桿部件8的前端側以與座部承接件6的向下表面接合的狀態(tài)而相對于該座部承接件6 (通過使用螺栓進行緊固的方式或焊接方式等)被固定。連桿部件8的后端側通過連結軸81而與背支承部件5連結。連桿部件8及座部承接件6相對于背支承部件5而可繞水平的連結軸81轉動。
[0048]另外,連結軸81插通于在背支承部件5的側壁挖出的長孔52。長孔52在側面看時沿前后方向的內尺寸比連結軸81的直徑的粗度大。因此,連結軸81、連桿部件8及座部承接件6相對于背支承部件5而可在小范圍內沿長孔52作相對變位。
[0049]當靠背3利用將背支承部件5和座部承接件6連結起來的連桿部件8的存在而后傾時,隨著背支承部件5的轉動座部承接件6也相對于支承基部4進行轉動。S卩,座部承接件6的后端部與背支承部件5 —起向下方變位,座部承接件6的前端部向上方變位。也就是說,隨著靠背3的后傾,就產生座部2的后端部沉下,同時座部2的前端部被提起的這種同步搖動動作。這種狀況如圖6及圖7所示。利用這些支承基部4、背支承部件5、座部承接件6及連桿部件8,就完成實現(xiàn)同步搖動功能的搖動機構的基本結構。
[0050]對于本實施方式的椅子的搖動機構,安裝有將靠背3及座部2向朝向圖2及圖5所示的原位置的方向予以彈性施力的反力機構7。該反力機構7具有:產生施力的彈性施力部件即彈簧71 ;將彈簧71的下端側從下方予以支承的彈簧護圈72 ;以及將彈簧71及彈簧護圈72卡止在座部承接件6的前后方向中間部稍微前方部位的反力傳遞軸73。反力傳遞軸73插通于在支承基部4的前后方向中間部稍微前方部位挖出的貫通孔之后,與其上方所在的座部承接件6的部位卡合。彈簧71的上端側與支承基部4中的貫通孔42周圍的向下表面抵接。
[0051]如圖6所示,當座部承接件6的前端部隨著靠背3的后傾而上浮時,與座部承接件6卡合的反力傳遞軸73及與反力傳遞軸73的下端部螺合的彈簧護圈72就相對于支承基部4而向上方變位。由此,由彈簧護圈72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