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
【背景技術】:
[0002] 羊毛、蠶絲、鴨絨、腈綸、駝絨、滌綸等纖維因其絮片的保暖性能優(yōu)異,常被用于制 作被褥、枕頭和服裝的內襯材料。內襯材料的保暖性能與纖維的成分和填充量有較大的關 系,一般隨著填充量的增加,保暖性會提高,但是達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不適于內襯材料的保 暖。
[0003] 蠶絲纖維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動物蛋白纖維,被業(yè)界譽為"纖維 皇后",蠶絲纖維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11種是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用蠶絲作為填充 物制備的內襯材料,不僅貼身保暖、透濕透氣,而且輕柔爽滑、舒適保健。
[0004] 蠶絲內襯的品質關鍵在于所選用的原料,常見的原料為桑蠶絲和柞蠶絲,其中桑 蠶絲根據繭的品質分為上繭、雙宮繭、次繭、蛹襯和削口繭,上繭和雙宮繭是蠶絲的上等原 料,能繅制形成上等生絲,次繭是指有瑕疵的蠶繭,蛹襯是指蠶繭繅絲后剩下的內層薄皮, 削口繭是削了個口子的上繭,不含蠶蛹。上繭和雙宮繭的光澤柔和、性能優(yōu)異,但是價格昂 貴;次繭的光澤均勻性較差,并且夾雜蛹皮繭肩;蛹襯性能較差、蛹味重,但成本低廉;削口 繭加工工藝簡單、價格低廉,但長短不一。
[0005] 中國專利CN
[0006] 102048413B(公開日2011. 5. 11)公開內衍縫、內包邊、內接邊、可水洗蠶絲被褥的 制作方法,采用桑蠶繭作為原料,通過蒸煮繅織為阡陌結構排列的桑蠶絲棉片,再用手工多 層縱橫網狀疊合成蠶絲絲胎,經衍縫定型、四周固定、周邊鎖三線,成為內包邊絲胎,制備 的蠶絲被能夠長時間使用,而且形狀和性能不變。由上述現有技術可知,目前蠶絲被的開發(fā) 和研制,很少將蠶繭直接運用到蠶絲被中,將蠶繭繅絲成蠶絲再制備成產品,不但忽略了蠶 繭本身的性能,而且增加工藝和蠶絲的使用量,提高產品的成本。
[0007]中國臺灣專利
[0008] TW093217720(公開日2004. 11. 5)公開的以蠶繭殼為支撐內材的蠶絲枕頭構造, 將適量的蠶繭殼置于布料縫制的內胎套內,被分成幾個獨立的空間,再用蠶絲表層完整的 包覆于內胎的四周,形成袋體形狀,得到透氣性佳且具有良好支撐性的蠶絲枕頭,但是長期 承受頭部重量會發(fā)生不可逆轉的凹陷,存在一定的缺陷。有鑒于此,依據多年的產品的生產 和研發(fā)經驗,積極研宄加以改良,得到一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
【發(fā)明內容】
:
[0009] 本發(fā)明要解本的技術本本是提供一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采用蠶繭和蠶絲纖維作 為蠶絲被的內襯材料,將蠶絲纖維層包覆與蠶繭的周圍,既可以提高內襯的立體感和透氣 透濕性,還可以減少蠶絲的使用量,但不降低蠶絲被的功效。
[0010] 為解本上述技術本本,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0011] 一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所述立體輕薄的蠶絲被呈圓角矩形,包括表層面料(1)、 上部填充層(2)、中部填充層(3)、連接材料(4)、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所 述表層面料(1)、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為蠶絲面料,所述上部填充層(2) 為蠶絲纖維層,所述中部填充層(3)為蠶繭填充層,所述連接材料(4)為上部表層面料與下 部表層面料的連接層,所述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將中部填充層(3)分割 成數個獨立的立體的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充滿了蠶繭。
[0012] 優(yōu)選地,所述立體輕薄的蠶絲被是由蠶絲纖維層包覆于中部填充層(3)四周形成 上部填充層(2),上部填充層的四周再由表層面料(1)包覆組成。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蠶繭填充層為取出蠶蛹的缺口蠶繭殼構成。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上部填充層(2)分為第一纖維層和第二纖維層,第一纖維層和第二 纖維層分別被表層面料包覆,然后通過連接材料(4)相連。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材料(4)位于蠶絲材料的內部。
[0016] 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材料(4)為車縫、粘合貼或者拉鏈。
[0017] 優(yōu)選地,所述中部填充層(3)可以通過連接材料(4)從蠶絲被剝離。
[0018] 優(yōu)選地,所述上部填充層(2)的厚度大于中間填充層(3)的厚度。
[0019] 優(yōu)選地,所述蠶絲纖維層中可以添加空氣調節(jié)劑、殺菌防螨劑或者其他保健藥劑。
[0020] 與現有技術相與,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 ⑴
[0022] 本發(fā)明采用蠶絲材料作為蠶絲被的原料,摒棄化纖或者棉的摻雜,得到純的蠶絲 被,有效保證蠶絲被的舒適性和透氣性。
[0023] (2)本發(fā)明采用蠶繭和蠶絲纖維相結合作為蠶絲被的內襯,蠶繭可以提高內襯的 立體性和透氣透濕性,蠶絲纖維包覆與蠶繭的四周,可以使人體接觸的面是平整光滑的,不 會有凹凸感,將蠶繭加入到蠶絲被的內襯中,可以降低蠶絲纖維的用量,還可以降低成本, 保證質量。
[0024] (3)本發(fā)明將蠶繭作為中間填充層,將中間填充層分割成數個獨立的空間,防止蠶 繭的移動,保證中間填充層厚度的均勻性,并將中間填充層設計成可拆卸式,當對蠶絲被進 行清理時可以分開洗滌,提高蠶絲被的使用時間。
[0025] (4)本發(fā)明的蠶絲被呈圓角矩形,封□隱藏在被子的內部,更加美觀,與傳統(tǒng)的袋 狀相與,蠶絲被更加立體厚實,整體的均勻性良好,可承受的壓力大,可長時間使用。
[0026](5)本發(fā)明中的蠶絲纖維層中可以添加空氣調節(jié)劑、殺菌防螨劑或者其他保健藥 劑,提高蠶絲被的生物保健性能。
【附圖說明】:
[0027]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 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8] 圖1是立體輕薄的蠶絲被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9] 圖2是立體輕薄的蠶絲被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0] 其中,1、表層面料2、上部填充層3、中部填充層4、連接材料5、縱向隔離面料 6、橫向隔離面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31]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在此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 用來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0032] 實施例1:
[0033] -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呈圓角矩形,包括表層面料(1)、上部填充層(2)、中部填 充層(3)、連接材料(4)、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其中上部填充層(2)的厚 度大于中間填充層(3)的厚度。
[0034] 表層面料(1)、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為蠶絲面料;中部填充層 (3)為3cm的蠶繭填充層,其中蠶繭為取出蠶蛹的缺口蠶繭殼。
[0035] 上部填充層(2)為蠶絲纖維層,蠶絲纖維層中可以添加空氣調節(jié)劑、殺菌防螨劑 或者其他保健藥劑,蠶絲纖維層分為2cm的第一纖維層和2cm的第二纖維層,第一纖維層和 第二纖維層分別被表層面料包覆,然后通過連接材料(4)相連。蠶絲纖維層包覆于中部填 充層(3)四周形成上部填充層(2),上部填充層的四周再由表層面料(1)包覆。
[0036] 連接材料(4)為車縫,位于蠶絲材料的內部,用于連接上部表層面料與下部表層 面料,中部填充層⑶可以通過連接材料⑷從蠶絲被剝離;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 面料(6)將中部填充層(3)分割成4個獨立的立體的容納空間,容納空間充滿了蠶繭。
[0037] 實施例2:
[0038] -種立體輕薄的蠶絲被呈圓角矩形,包括表層面料(1)、上部填充層(2)、中部填 充層(3)、連接材料(4)、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其中上部填充層(2)的厚 度大于中間填充層(3)的厚度。
[0039] 表層面料(1)、縱向隔離面料(5)和橫向隔離面料(6)為蠶絲面料;中部填充層 (3)為5cm的蠶繭填充層,其中蠶繭為取出蠶蛹的缺口蠶繭殼。
[0040] 上部填充層(2)為蠶絲纖維層,蠶絲纖維層中可以添加空氣調節(jié)劑、殺菌防螨劑 或者其他保健藥劑,蠶絲纖維層分為3cm的第一纖維層和3cm的第二纖維層,第一纖維層和 第二纖維層分別被表層面料包覆,然后通過連接材料(4)相連。蠶絲纖維層包覆于中部填 充層(3)四周形成上部填充層(2),上部填充層的四周再由表層面料(1)包覆。
[0041] 連接材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