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方法,特別涉及到一種被子的縫合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被子是一種日常生活當中的常用物品,特別是在寒冷地區(qū),被子為冬天過冬的必需品,隨著生產(chǎn)工藝的提高,人們對被子的需求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保暖,既保暖又適合的被子越來越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0003]目前市場上的被子多采用直接縫合技術(shù),封口縫合處會形成接縫,在使用時會摩擦使用者的頭頸部,導致使用者在使用時頭頸部不適。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針對以上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利用包頭縫合技術(shù),通過不同的裁剪方式,將封口縫合處轉(zhuǎn)移到被子表面,使得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頭頸部不會接觸到接縫,給使用者提供舒適感。
[0005]為了達到以上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a、將被子的面料進行不對稱裁剪,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腳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其中,
[0007]上、下兩層面料等寬,下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呈“L”形,所述“L”形的較短一端占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并且上層面料的長度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之和略長于“L”形的較長一端,;
[0008]b、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縫合,做成未封口的被套;
[0009]C、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填充物的填充面積為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
[0010]d、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
[0011]同上述的方法類似,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被子的縫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a、將被子的面料進行對稱裁剪,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腳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其中,
[0013]上、下兩層面料等寬,上、下兩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呈“L”形,所述“L”形的較短一端均占上、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并且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長一端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之和等于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短一端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之和;
[0014]b、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縫合,做成未封口的被套;
[0015]C、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填充物的填充面積為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與上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
[0016]d、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
[0017]通過本發(fā)明使用的方法得到的被子,可以將被子的縫合部位轉(zhuǎn)移到被子的表面,克服了傳統(tǒng)被子縫合部位在端部,縫合線與人們脖頸處摩擦造成的不適感。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不對稱到裁面料的結(jié)構(gòu)不意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對稱到裁面料的結(jié)構(gòu)不意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實施例1:如圖1和3所示,本發(fā)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被子的面料進行不對稱裁剪,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層為A,下層為B,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1、腳部連接處2和雙側(cè)連接處3,上、下兩層面料等寬,下層面料B經(jīng)折疊后呈“L”形,“L”形的較短一端7占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為了便于縫合,上層面料A的長度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7之和略長于“L”形的較長一端8,縫合后整體形成一個長方體。剪裁完成后,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I和雙側(cè)連接處3進行縫合,做成一端未封口的被套。然后是填充過程,將各種材質(zhì)的填充材質(zhì)(如棉花,羽毛,羽絨,蠶絲,化學纖維,羊毛,駝毛等等)充填進被套,形成被子,填充物的填充面積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8相同,也就是說被子的實際大小以下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的較長部分為準,最后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2,如上,一床被子的制作完成,使用這種方法制得的被子,采用將上層面料A與下層面料B經(jīng)折疊后的“L”形的較短一端7相連接的方式,將縫合處轉(zhuǎn)移到被子的表面,避免了市場上的被子直接縫合,在封口處形成接縫的缺陷。
[0023]實施例2:如圖2和3所示,將被子的面料進行對稱裁剪,既剪成相同大小的面料,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層為C,下層為D,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4、腳部連接處5和雙側(cè)連接處6,上、下兩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呈“L”形,并且折疊后的面料其折疊部分面積相同,“L”形的較短一端9、11均占上、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折疊部分的具體大小可以綜合考慮所制作的被子的大小,視覺美觀等方面因素具體限定,并不局限于占上、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長一端10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11之和等于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短一端9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12之和;剪裁后,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4和雙側(cè)連接處6縫合,做成底部開口的被套;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填充物的填充面積為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12與上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9 ;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5,一床被子既制作完成,采用這種方法制得的被子,縫合處的接縫轉(zhuǎn)移到被子表面,一處在上,一處在下,接縫可不會摩擦頭勁部,從而不會產(chǎn)生由于摩擦而引起的睡眠不適感,優(yōu)化了睡眠質(zhì)量,具有很大的經(jīng)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主權(quán)項】
1.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被子的面料進行不對稱裁剪,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腳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其中, 上、下兩層面料等寬,下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呈“L”形,所述“L”形的較短一端占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并且上層面料的長度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之和略長于“L”形的較長一端,; b、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縫合,做成未封口的被套; C、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填充物的填充面積為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 d、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
2.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被子的面料進行對稱裁剪,被子的面料被裁剪成上、下兩層,上、下兩層面料均包括頭部連接處、腳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其中, 上、下兩層面料等寬,上、下兩層面料經(jīng)折疊后呈“L”形,所述“L”形的較短一端均占上、下層面料總長度的15%?20%,并且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長一端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之和等于上層面料的“L”形的較短一端與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之和; b、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縫合,做成未封口的被套; C、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填充物的填充面積為下層面料“L”形的較長一端與上層面料“L”形的較短一端; d、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的被子縫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被子的面料進行對稱或者不對稱裁剪,形成上、下兩層面料,將上、下兩層面料的頭部連接處和雙側(cè)連接處縫合,做成未封口的被套,將填充物充填進被套,縫合上、下兩層面料的腳部連接處。采用這種方法制得的被子可以將被子的縫合部位轉(zhuǎn)移到被子的表面,克服了傳統(tǒng)被子縫合部位在端部,縫合線與人們脖頸處摩擦造成的不適感。
【IPC分類】A47G9-00
【公開號】CN104757832
【申請?zhí)枴緾N201410010144
【發(fā)明人】朱明忠
【申請人】浙江華興羽絨制品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4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