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家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置物架。
背景技術:
家用的置物架通常設置有上下多排的格狀空間,或者多個大小不同的格狀空間交錯設置。這樣的置物架由于放置空間固定,在放置物品時空間選擇性較小,常常會遇到大件物品放置不進去或者小件物品占據(jù)較大的放置空間的問題,導致空間利用率不高,適用性不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放置空間可任意調整和搭配的多功能置物架。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功能置物架,包括內框和外框,內框嵌裝于外框內,所述內、外框均包括背板、左、右側板以及上、下側板,外框的上、下側板內側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縱向的軌道,各縱向軌道的兩端分別設有限位塊,內框上、下側板的外側的兩端分別對應安裝有滾輪,內框在外框的前后方向可滑動;所述內框的縱向寬度小于外框的縱向寬度,所述內框的背板上均布有多個通孔,各通孔內分別固定安裝有鋼珠套,各鋼珠套內同軸穿接有支承柱,各支承柱在鋼珠套內滑動伸縮,在一片區(qū)域的支承柱向后縮入后形成一放置區(qū)域。
進一步地,所述內框的左、右側面上設有一排縱向排列的內限位孔,外框的左、右側面的內側對應設有一排外限位孔,內、外限位孔由限位銷釘連接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支承柱為單級柱體或者多級伸縮柱體,支承柱的兩端分別套有限位環(huán)。
再進一步地,所述內框的縱向寬度為外框的縱向寬度的一半,支承柱長度不小于內框的縱向寬度。
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在內架的背板上安裝多個密布的支承柱,支承柱在背板上的鋼珠套內滑動,摩擦力小,能滑動自如;在一片區(qū)域內的支承柱向后滑動縮入后,該區(qū)域被其余的支承柱環(huán)繞形成一片空白的放置區(qū)域,由于放置柱數(shù)量多且均勻分布,可以根據(jù)需求形成各種不同形狀的放置區(qū)域,滿足各種規(guī)則或者不規(guī)則物品的擺放需求,還可以根據(jù)物品的形狀提供更多的支撐;
2.內外框間通過軌道與滾輪配合的方式可發(fā)生縱向的移動,當需要將各支承柱復位時,只需向內推動內框,內框的背板貼近外框背板時,將各支承柱復原嗎,再想外側拉動內框,使得內外框的背板間形成支承柱的調節(jié)距離,利用限位銷將內、外框限位,防止滑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技術方案的剖視圖。
圖中:內框1,外框2,軌道3,限位塊4,滾輪5,鋼珠套6,支承柱7,內限位孔8,外限位孔9,限位銷釘10,限位環(huán)1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述:
如圖所示,一種多功能置物架,包括內框1和外框2,內、外框均包括背板、左、右側板以及上、下側板,內框1嵌裝于外框2內,外框2的上、下側板內側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縱向的軌道3,各縱向軌道3的兩端分別設有限位塊4,內框1上、下側板的外側的兩端分別對應安裝有滾輪5,通過四條軌道及四個滾輪的配合,內框1在外框2內可前后方向可滑動;所述內框1的縱向寬度小于外框2的縱向寬度,優(yōu)選內框1的縱向寬度為外框2的縱向寬度的一半,所述內框1的背板上均布有多個通孔,各通孔內分別固定安裝有鋼珠套6,各鋼珠套6內同軸穿接有支承柱7,各支承柱7在鋼珠套6內滑動伸縮,支承柱7的長度不小于內框1的縱向寬度,支承柱7為單級柱體或者多級伸縮柱體,支承柱的兩端分別套有限位環(huán)11;在一片區(qū)域內的支承柱向后縮入后形成一放置區(qū)域。內框的左、右側面上設有一排縱向排列的內限位孔8,外框的左、右側面的內側對應設有一排外限位孔9,內、外限位孔由限位銷釘10連接限位,防止發(fā)生滑動。
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內、外框背板間的距離來調整置物架的擺放空間的縱向寬度,同時還可以通過調整內框來將所有的支承柱7復原。在鋼珠套6的配合下,支承柱7能夠自由地伸縮,甚至多級伸縮,通過調整各支承柱7的伸出長度,可以形成各種形狀的擺放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