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易清潔型樓宇玻璃窗。
背景技術:
大型住宅或商業(yè)樓宇在設計時,為了外觀的美麗和陽光的通透性,往往使用面積較大的玻璃窗代替墻體的部分功能,這種玻璃窗的缺陷是由于玻璃面積較大,因此對于玻璃板外側的部分很難清理,需要找專業(yè)的清潔公司將人員吊掛在樓宇外部進行清潔,人力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危險性極高。
目前出現(xiàn)了一些專利技術中提價的可轉動窗體,初步解決了該問題,但其密封性和操作性均值得商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易清潔型樓宇玻璃窗,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易清潔型樓宇玻璃窗,包括主框架、密封保溫墊層和副框架,所述副框架內嵌有玻璃板,所述主框架的內側面上具有能容納所述密封保溫墊層和所述副框架的環(huán)槽,所述密封保溫墊層位于所述環(huán)槽的內壁與所述副框架之間,所述環(huán)槽的內壁靠近其四角處分別固定有內螺紋套管,所述密封保溫墊層上具有能使所述密封保溫套管穿過的通孔,所述副框架上具有能使所述密封保溫套管穿過的掛孔,所述副框架與所述主框架之間通過伸入所述內螺紋套管的螺栓固定;
所述螺栓包括螺栓桿、環(huán)套和端頭,所述螺栓桿的外壁靠近所述端頭處具有卡槽,所述環(huán)套上靠近所述端頭的一端為封閉端,所述封閉端上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內側邊緣伸入所述卡槽內,且與所述卡槽可轉動連接,當所述螺栓桿旋入所述內螺紋套管內、所述副框架在所述環(huán)套的推動下將所述密封保溫墊層壓緊時,所述內螺紋套管的端面能伸入所述環(huán)套內,且與所述環(huán)套的所述封閉端之間具有間隙,此時,所述環(huán)套的另一端與所述副框架抵觸。
進一步,所述密封保溫墊層為酚醛泡沫墊層。
進一步,所述副框架的下側邊框的內外側均具有板槽,所述板槽與所述副框架的底面貫通,所述板槽內具有轉板,所述轉板的下沿與所述副框架的底面齊平,所述轉板的一端與所述板槽的頂面可轉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窗體便于拆裝,可有效對玻璃外側進行清理,節(jié)省人力,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加工成本低、清潔生產效率高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框架;2-環(huán)槽;3-內螺紋套管;4-酚醛泡沫墊層;5-通孔;6-副框架;7-掛孔;8-螺栓桿;9-環(huán)套;10-轉板;11-板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易清潔型樓宇玻璃窗,包括主框架1、密封保溫墊層和副框架6,副框架6內嵌有玻璃板(圖中未示),主框架1的內側面上具有能容納密封保溫墊層和副框架6的環(huán)槽2,密封保溫墊層位于環(huán)槽2的內壁與副框架6之間,環(huán)槽2的內壁靠近其四角處分別固定有內螺紋套管3,密封保溫墊層上具有能使密封保溫套管穿過的通孔5,副框架6上具有能使密封保溫套管穿過的掛孔7,副框架6與主框架1之間通過伸入內螺紋套管3的螺栓固定;
螺栓包括螺栓桿8、環(huán)套9和端頭,螺栓桿的外壁靠近端頭處具有卡槽,環(huán)套9上靠近端頭的一端為封閉端,封閉端上具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內側邊緣伸入卡槽內,且與卡槽可轉動連接,當螺栓桿8旋入內螺紋套管3內、副框架6在環(huán)套9的推動下將密封保溫墊層壓緊時,內螺紋套管3的端面能伸入環(huán)套9內,且與環(huán)套9的封閉端之間具有間隙,此時,環(huán)套9的另一端與副框架6抵觸。
上述結構通過拆裝螺栓來拆裝副框架6,其中由于內螺紋套管3的長度大于掛孔7的軸線長度和通孔5的軸線長度之和,因此即使螺栓沒有旋在內螺紋套管3中,副框架6仍能掛接于內螺紋套管3上,這樣的設計使得在拆裝過程中單人即可完成操作,不需要第二個人扶住副框架6,因此其結構設計合理,拆裝方便,便于內外側玻璃板的清潔,省時省力。
此外由于密封保溫墊層夾于主框架1和副框架6之間,因此其密封保溫性能更好。
密封保溫墊層優(yōu)選為有一定彈性的保溫材料---酚醛泡沫墊層4,其在壓緊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彈性,不僅起到材料本身的保溫作用,還有很強的密封效果。
副框架6的下側邊框的內外側均具有板槽11,板槽11與副框架6的底面貫通,板槽11內具有轉板10,轉板10的下沿與副框架6的底面齊平,轉板10的一端與板槽11的頂面可轉動連接。轉板10的設置可在副框架6拆卸后便于將其垂直放置于地面上,避免翻倒時將玻璃板打碎。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