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枕頭,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多種睡姿的枕頭。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市場上的枕頭有用于側(cè)睡的,有用于仰睡的,也有用于靠背的。但是,人們床上往往只有適用一種使用狀態(tài)的枕頭。例如,普通的枕頭都是用于仰睡的,這種枕頭用來側(cè)睡時,由于枕頭過矮導(dǎo)致人們頭部過低而傾斜,因此人們?nèi)菀茁湔砘蛘呒绨蛱弁?。如果枕頭厚度太大,那么仰睡時人們的頭往前傾斜,容易導(dǎo)致駝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目前的枕頭使用適用范圍小的問題,提供一種適用多種睡姿的枕頭,該枕頭能夠適用于側(cè)睡和仰睡。
一種枕頭,包括枕套和枕芯,
所述枕套包括外套和底套,所述外套通過拉鏈和與所述底套連接,形成一收納套體;
所述枕芯包括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枕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枕芯的厚度,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均設(shè)置于所述收納套體外套和所述底套內(nèi);
還包括彈性墊層,所述底套朝向所述外套的一面設(shè)置有凹槽,所述彈性墊層設(shè)置于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分別與所述彈性墊層背向所述底套的一面抵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的厚度為1cm~5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的厚度為2cm~4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的厚度為3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為1cm~5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為2cm~4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為3c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具有長方形截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包括長方體乳膠墊片。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包括長方體海綿墊片。
上述枕頭,第一枕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枕芯的厚度,即設(shè)置兩端厚度不相等的枕芯,使得枕頭的兩端厚度不同,用戶根據(jù)不同的睡姿狀態(tài)選擇枕頭厚度相匹配的一端,進(jìn)而使得用于睡眠更為舒適,有利于促進(jìn)用戶身體健康;所述彈性墊層設(shè)置在所述凹槽內(nèi),增加了枕頭的彈性,容納了枕頭下的堅硬物品,從而使得枕頭平穩(wěn)柔軟。
附圖說明
圖1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剖視圖;
圖4為另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剖視圖;
圖5為另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剖視圖;
圖6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氣囊和充氣管的示意圖;
圖7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填充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10為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枕頭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xì)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xì)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jìn),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當(dāng)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shè)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dāng)一個元件被認(rèn)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shù)和科學(xué)術(shù)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shù)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shù)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guān)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枕頭,包括枕套和枕芯,所述枕套包括外套和底套,所述外套通過拉鏈與所述底套連接,形成一收納套體;
所述枕芯包括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枕芯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枕芯的厚度,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均設(shè)置于所述收納套體內(nèi);
還包括彈性墊層,所述底套朝向所述外套的一面設(shè)置有凹槽,所述彈性墊層設(shè)置于所述凹槽內(nèi),所述第一枕芯和所述第二枕芯分別與所述彈性墊層背向所述底套的一面抵接。
下面給出具體的例子作出進(jìn)一步的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枕頭10,包括枕套100和枕芯200,所述枕套100包括外套110和底套120,所述外套110通過拉鏈121和底套120連接;所述枕芯200包括第一枕芯210和第二枕芯220,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枕芯2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枕芯220的厚度,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均設(shè)置于所述外套110和所述底套120內(nèi),即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均設(shè)置于所述外套110和所述底套120所形成的收納套體內(nèi)部。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拉鏈連接。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卡扣連接。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黏貼連接。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通過魔術(shù)貼連接。為了使枕頭10適用于肩寬不同的用戶,例如,第一枕芯210的厚度為3cm,第二枕芯220的厚度6cm,又如,第一枕芯210的厚度為7cm,第二枕芯220的厚度為12cm,又如,第一枕芯210的厚度為4cm,第二枕芯220的厚度為9cm。
上述枕頭10,第一枕芯2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枕芯220的厚度,即設(shè)置兩端厚度不相等的枕芯200,使得枕頭10的兩端厚度不同,用戶根據(jù)不同的睡姿狀態(tài)選擇枕頭10厚度相匹配的一端,進(jìn)而使得用戶的睡眠更為舒適,有利于促進(jìn)用戶身體健康。
為解決枕頭10底部放置有堅硬的異物使枕頭10放置不平的問題,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所述枕頭10還包括彈性墊層300,所述底套120朝向所述外套110的一面設(shè)置有凹槽122,所述彈性墊層300設(shè)置于所述凹槽122內(nèi),所述第一枕芯210和所述第二枕芯220分別與所述彈性墊層30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抵接。這樣,彈性墊層300增強(qiáng)了枕頭10的彈性,使得枕頭10底部可以凹陷而容納底部的堅硬異物,從而達(dá)到枕頭10上部不會受到堅硬異物的影響的效果。其中,堅硬異物一般包括手表、首飾、手機(jī)或平板電腦等人們常放置在床上的物品。
為了使得彈性墊層300有較好的彈性效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300設(shè)置合理的厚度,所述底套120設(shè)置與所述彈性墊層300相匹配的凹槽122。例如,所述彈性墊層300的厚度為1cm,所述凹槽122的深度為1cm。例如,所述彈性墊層300的厚度為2cm,所述凹槽122的深度為2cm。例如,所述彈性墊層300的厚度為3cm,所述凹槽122的深度3cm。例如,所述彈性墊層300的厚度為4cm,所述凹槽122的深度為4cm。例如,所述彈性墊層300的厚度為5cm,所述凹槽122的深度為5cm。這樣,堅硬異物可以使得彈性墊層300凹陷從而不會影響到彈性墊層300上部的枕芯200。并且根據(jù)需要可以設(shè)置不同厚度的彈性墊層300,彈性墊層300厚度越大,就可以容納越大的堅硬異物。
為了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彈性墊層300的彈性效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300包括長方體乳膠墊片。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墊層300包括長方體海綿墊片。這樣,通過選用彈性性能好的海綿墊片或乳膠墊片作為彈性墊層300,彈性效果好。為了使彈性墊層300更好的容納于底套120的凹槽122內(nèi),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套120的凹槽122具有長方形截面,所述彈性墊層300具有長方形截面。這樣,彈性墊層300易放進(jìn)凹槽122內(nèi),同時也更好的與枕芯200相抵接。
為了使得枕頭10便于攜帶或存放,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枕芯210和第二枕芯220中的任一個的內(nèi)部設(shè)置有氣腔,所述枕芯200開設(shè)有通孔,所述氣腔和所述通孔連通,所述氣腔內(nèi)設(shè)置有氣囊,所述氣囊設(shè)置有充氣管,所述充氣管穿設(shè)于所述通孔,所述充氣管至少部分設(shè)置于所述通孔外部。這樣,通過打開充氣管,將氣囊的氣放空,使枕芯200的體積變小,從而使得枕頭10方便攜帶或存放;使用枕頭10時,通過充氣管為氣囊充一定的空氣,使得氣囊具有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枕頭10的彈性。其中,為了方便給氣囊充氣和排氣,所述充氣管至少部分設(shè)置于所述通孔外部。例如,充氣管一端與氣囊連接,另一端設(shè)置于通孔外部。這樣,用戶在通孔外部即可找到充氣管,通過充氣管為氣囊充氣或排氣。例如,為了進(jìn)一步使氣囊充氣和排氣更佳方便,所述通孔具有“L”型截面。
為了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枕頭10的便攜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枕芯210內(nèi)設(shè)置有第一氣腔211,所述第一枕芯210開設(shè)有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一氣腔211和所述第一通孔212連通,所述第一氣腔211內(nèi)設(shè)置有第一氣囊213,所述第一氣囊213設(shè)置有第一充氣管214,所述第一充氣管214穿設(shè)于所述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一充氣管214至少部分設(shè)置于所述第一通孔212外部。這樣,使用枕頭10時,通過第一充氣管214為第一氣囊213充一定的空氣,使得第一氣囊213具有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第一枕芯210的彈性。
為了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枕頭10的便攜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枕芯220內(nèi)設(shè)置有第二氣腔221,所述第二枕芯220開設(shè)有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二氣腔2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2連通,所述第二氣腔221內(nèi)設(shè)置有第二氣囊223,所述第二氣囊223設(shè)置有第二充氣管224,所述第二充氣管224穿設(shè)于所述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二充氣管224至少部分設(shè)置于所述第二通孔222外部。這樣,通過第二充氣管224為第二氣囊223充一定的空氣,使得第二氣囊223具有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第二枕芯220的彈性。
為了進(jìn)一步增強(qiáng)枕頭10的便攜性,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述,所述氣腔包括第一氣腔211和第二氣腔221,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一枕芯210內(nèi)設(shè)置有第一氣腔211,所述第一枕芯210開設(shè)有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一氣腔211和所述第一通孔212連通,所述第一氣腔211內(nèi)設(shè)置有第一氣囊213,所述第一氣囊213設(shè)置有第一充氣管214,所述充氣管穿設(shè)于所述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一充氣管214一端與所述第一氣囊213連接,所述第一充氣管214的另一端設(shè)置于第一通孔212外部;所述第二枕芯220內(nèi)設(shè)置有第二氣腔221,所述第二枕芯220開設(shè)有第二通孔222,所述氣腔和所述第二通孔222連通,所述第二氣腔221內(nèi)設(shè)置有第二氣囊223,所述第二氣囊223設(shè)置有第二充氣管224,所述第二充氣管224穿設(shè)于所述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二充氣管224一端與所述第二氣囊223連接,所述第二充氣管224的另一端設(shè)置于第二通孔222外部。這樣,第一枕芯210設(shè)置有第一氣囊213,通過所述第一氣囊213可以調(diào)節(jié)第一枕芯210的彈性和厚度;第二枕芯220設(shè)置有第二氣囊223,通過所述第二氣囊223可以調(diào)節(jié)第二枕芯220的彈性和厚度。將第一氣囊213和第二氣囊223壓縮枕頭10,使得枕頭10體積減小,方便攜帶或存放。使用枕頭10時,通過第一充氣管214為第一氣囊213充入一定的空氣,使得第一氣囊213具有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第一枕芯210的彈性;通過第二充氣管224為第二氣囊223充入一定的空氣,使得第二氣囊223具有一定的體積,從而增加第二枕芯220的彈性。因此,枕頭10具有很好的彈性。
為了減小充氣時第一氣腔211和第二氣腔221的氣壓,請結(jié)合圖5和圖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氣腔211和所述第二氣腔221連通。這樣,所述第一氣腔211和所述第二氣腔221之間的空氣相互流通。為第一氣囊213充氣時,第一氣腔211的空氣可往第二氣腔221流動,減小第一氣囊213的外部氣壓,使得充氣和排氣簡單;為第二氣囊223充氣時,第二氣腔221的空氣可往第一氣腔211流動,減小第二氣囊223的外部氣壓,使得充氣和排氣簡單。例如,為了進(jìn)一步使氣囊充氣和排氣更加方便,例如,所述第一充氣管214具有“L”型截面,例如,所述第二充氣管224具有“L”型截面。
為了使用戶使用枕頭10時更加舒適,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具有橢圓形截面,所述第一氣腔211具有橢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枕芯210具有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氣腔211具有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橢圓形截面,所述第二氣腔221具有橢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圓形截面,所述第二氣腔221具有圓形截面。這樣,第一氣腔211的第一氣囊213可以很方便的設(shè)置于與其具有相同截面的第一枕芯210內(nèi),第二氣腔221的第二氣囊223可以很方便的設(shè)置于與其具有相同截面的第二枕芯220內(nèi),使得第一枕芯210和第二枕芯220在增強(qiáng)了彈性性能的同時,還可以具有適合人體相關(guān)部位的橢圓形截面或圓形截面。
為了使所述枕芯200符合人體頸部曲線,從而提升用戶的舒適感,請結(jié)合圖1和圖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枕芯21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設(shè)置有第一傾斜面111,所述第一傾斜面111靠近所述第二枕芯220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傾斜面111靠近所述底套120的一端的高度。例如,所述第一傾斜面111由靠近所述第二枕芯22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向靠近所述底套120的方向傾斜。例如,所述第一傾斜面111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0°~30°。例如,所述第一傾斜面111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10°~20°。例如,所述第一傾斜面111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枕芯22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設(shè)置有第二傾斜面112,所述第二傾斜面112由靠近所述第一枕芯210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向遠(yuǎn)離所述底套120方向傾斜。例如,所述第二傾斜面112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0°~30°。例如,所述第二傾斜面112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10°~20°。例如,所述第二傾斜面112與平行于所述底套120的一面的夾角為15°。其中,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橢圓形截面。又如,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弧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一傾斜面111為曲面,又如,第一傾斜面111為弧面,例如,所述第二傾斜面112為曲面,又如,第二傾斜面112為弧面,這樣,通過為第一枕芯210和第二枕芯220設(shè)置傾斜面,使得枕頭10更符合人體頸部曲線,從而提升用戶的舒適感。
為了使枕頭10可以作為床靠墊使用,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8和圖9所示,所述第二枕芯220開設(shè)有物料孔224,所述物料孔224內(nèi)插設(shè)有填充件400。這樣,從物料孔224抽出填充件400,使得第一枕芯210和第二枕芯220的厚度相差不多,枕頭10可以滿足用戶床頭靠背需要。為了使填充件400不易從物料孔224內(nèi)滑出。例如,所述填充件400包括填充部420和摩擦部410,摩擦部410套設(shè)于所述填充部420外側(cè),所述摩擦部410外側(cè)與所述第二通孔222抵接。例如,所述物料孔224貫穿所述第二枕芯220的兩端。例如,所述填充部420由海綿、記憶海綿、乳膠或水凝膠制成,例如,所述摩擦部410由橡膠制成。這樣,增大了填充件400和第二枕芯220的摩擦力,使得填充件400不易從物料孔224滑出。
為了用戶方便取出填充件400,例如,所述填充件400還包括手持部430,所述手持部430與所述填充部420固定連接。例如,所述手持部430固定連接于所述填充部420的一端。例如,所述手持部430包括掛繩,所述掛繩與所述填充部420的一端固定連接。這樣,用戶可以握持手持部430輕易將填充件400拉出來。例如,所述手持部430固定連接于所述填充部420的兩端,這樣,用戶能夠從兩端分別對填充件400施力,例如,用戶通過對手持部430施力將填充件400拉入物料孔224內(nèi)。當(dāng)拆卸填充件400時,用戶通過對另一端的手持部430施力,將填充件400拉出,從而便于填充件400的安裝和取出。
為了使填充件400和第二枕芯220的形狀相匹配,例如,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圓形截面,所述物料孔224具有圓形截面,所述填充件400具有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第二枕芯220具有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物料孔224具有圓形截面,所述填充件400具有橢圓形截面。例如,所述物料孔224具有橢圓形截面,所述填充件400具有橢圓形截面。這樣,填充件400套設(shè)于第二枕芯220內(nèi),填充件400和第二枕芯220之間不易留有縫隙。
為了提升枕頭10的舒適度,如圖10所示,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枕頭10還包括按摩件500,所述按摩件500包括安裝帶520和若干按摩顆粒510,所述安裝帶520可拆卸地設(shè)置于所述外套110上,所述若干按摩顆粒布設(shè)于所述安裝帶520上且位于所述安裝帶520背向所述外套110的一面。其中,所述若干按摩顆粒510具有弧形截面。這樣,按摩件500可以刺激用戶頸部和頭部的穴位,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使得頭部氣血流動通暢,睡眠質(zhì)量提高。
為了提高按摩件500的按摩效率,例如,所述若干按摩顆粒510呈矩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帶520上。例如,所述按摩顆粒510的行距為1cm。例如,所述按摩顆粒510的行距為2cm。例如,所述按摩顆粒510的行距為3cm。例如,所述按摩顆粒510的行距為4cm。例如,所述若干按摩顆粒510呈環(huán)形分布于所述安裝帶520上。這樣,按矩陣分布按摩件500使得按摩件500與用戶頭部接觸的點增多,刺激的穴位增多,促進(jìn)血液循環(huán),使得頭部氣血流動通暢,睡眠質(zhì)量提高。
為了使按摩件500固定在枕套100上,例如,所述安裝帶520黏貼于所述外套11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例如,所述安裝帶520通過魔術(shù)貼連接于所述外套11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例如,所述安裝帶520通過卡扣結(jié)構(gòu)連接于所述外套110背向所述底套120的一面。例如,所述外套110設(shè)置有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安裝帶520穿設(shè)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內(nèi)。這樣,可以通過安裝帶520使按摩件500很牢固地固定于枕套100上。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shù)特征可以進(jìn)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shù)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jìn)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shù)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yīng)當(dāng)認(rèn)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dá)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xì),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jìn),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hù)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hù)范圍應(yīng)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zh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