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燉鍋結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快速電燉鍋的外鍋結構。
背景技術:
電燉鍋通常采用陶瓷燉盅來煲湯,因為陶瓷盅煲的湯不僅更加美味,而且更富有營養(yǎng),有益健康,其功耗比電飯煲等電鍋要小很多。但是傳統(tǒng)的電燉鍋由于自身結構的缺陷,使用時加熱速度很慢,煮沸一盅湯要近4到5小時,有的甚至不能煮沸(水溫無法達到100攝氏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對電燉鍋的結構進行了改進,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5285944U所公開的一種帶有聚熱儲能環(huán)熱傳導結構的電燉鍋,該電燉鍋包括底座、云母發(fā)熱件、聚熱儲能環(huán)、陶瓷燉盅和外鍋體,所述外鍋體放置在底座上,傳熱鋁膽設于外鍋體的內部,該傳熱鋁膽的底部中心設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外側設有凹陷部,凸起部上安裝云母發(fā)熱件,云母發(fā)熱件頂部設有聚熱儲能環(huán),陶瓷燉盅設于傳熱鋁膽內部;該帶有聚熱儲能環(huán)熱傳導結構的電燉鍋的傳熱鋁膽的底部為凹凸形狀并與云母發(fā)熱件和聚熱儲能環(huán)相配合,有效防止因滲水而導致的云母發(fā)熱件漏電或短路;且聚熱儲能環(huán)為相對材質較厚的鋁板沖壓而成,有良好的聚熱儲能及熱傳導功能,實現(xiàn)該陶瓷燉鍋相對快速節(jié)能的效果。
但是,上述這種結構結構比較復雜,制造成本較高,安裝和拆卸都不太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讓整個傳熱鋁鍋均勻受熱、熱傳遞效率高,并且結構比較簡單的快速電燉鍋的外鍋結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快速電燉鍋的外鍋結構,包括外鍋體、傳熱鋁鍋、云母發(fā)熱體、鋁鍋連接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鋁鍋頂端開口與外鍋體頂端開口相接,云母發(fā)熱體安裝在傳熱鋁鍋底面與鋁鍋連接盤之間,所述傳熱鋁鍋底部與外鍋體底部連接。
較優(yōu)的方案,所述鋁鍋連接盤包括云母發(fā)熱體安裝腔和連接側壁,所述連接側壁頂部開口處設有向內凹陷的壓緊門圈,所述傳熱鋁鍋底部外側壁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壓緊槽,所述鋁鍋連接盤的壓緊門圈嵌入傳熱鋁鍋底部外側壁的壓緊槽,鋁鍋連接盤將位于云母發(fā)熱體安裝腔內的云母發(fā)熱體壓緊到傳熱鋁鍋底面上。這種設計能夠有效地減少零件的數目,更好地保證熱傳遞的效率。
較優(yōu)的方案,所述傳熱鋁鍋底部采用連接螺釘連接外鍋體底部。這使得傳熱鋁鍋更穩(wěn)定,不容易晃動。
本實用新型對照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簡化了電燉鍋的外鍋結構,減少了部件的數量,提高了熱傳遞的效率,降低了熱傳遞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因此電燉鍋能夠對陶瓷內膽快速加熱,有效地節(jié)省能源的消耗,并且避免陶瓷內膽受熱不均勻,造成局部過熱,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快速電燉鍋的外鍋結構,包括外鍋體1、傳熱鋁鍋2、云母發(fā)熱體3、鋁鍋連接盤4,所述傳熱鋁鍋2頂端開口與外鍋體1頂端開口相接,云母發(fā)熱體3安裝在傳熱鋁鍋2底面與鋁鍋連接盤4之間,所述傳熱鋁鍋2底部與外鍋體1底部連接。
所述鋁鍋連接盤4包括云母發(fā)熱體安裝腔5和連接側壁6,所述連接側壁6頂部開口處設有向內凹陷的壓緊門圈7,所述傳熱鋁鍋2底部外側壁上設有向內凹陷的壓緊槽8,所述鋁鍋連接盤4的壓緊門圈7嵌入傳熱鋁鍋2底部外側壁的壓緊槽8,鋁鍋連接盤4將位于云母發(fā)熱體安裝腔5內的云母發(fā)熱體3壓緊到傳熱鋁鍋2底面上。這種設計能夠有效地減少零件的數目,更好地保證熱傳遞的效率。本實施例中,采用旋壓工藝壓緊使傳熱鋁鍋2、云母發(fā)熱體3、鋁鍋連接盤4完全緊密配合。這就讓云母發(fā)熱體3在發(fā)熱時能夠盡快將熱量更好地傳遞給傳熱鋁鍋2,再通過傳熱鋁鍋2傳遞給位于傳熱鋁鍋2內的陶瓷內膽。
所述傳熱鋁鍋2底部采用連接螺釘9連接外鍋體1底部。這使得傳熱鋁鍋2更穩(wěn)定,不容易晃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等同變換,均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