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廚房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隨著電器烹飪行業(yè)的發(fā)展,電飯煲、電壓力煲等煲類產品越來越普及,而其中又以翻蓋式煲類產品居多。請參見圖1,現有技術中的翻蓋式煲類產品,一般包括鍋蓋60、鍋體70、轉軸80和扭簧90,鍋蓋60通過轉軸80鉸接于鍋體70上,扭簧90套設于轉軸80上,扭簧90的一端91固定在鍋蓋60上,另一端92固定在鍋體70上。在鍋蓋60卡合在鍋體70上時,扭簧90受壓縮,鍋體70承受著扭簧90的所述另一端92的彈性回復力;當鍋蓋60與鍋體70之間的卡合解除時,鍋蓋60在扭簧90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翻轉打開,實現開蓋。
然而隨著煲類產品智能化的發(fā)展,煲類產品具有的新功能越來越多,而新功能的增加,使得設于鍋蓋60上的配件或結構大大增加,如此以來使得鍋蓋60的重量增加。為了能順利開蓋,勢必要增大扭簧90的彈力,而鍋體70承受扭簧90另一端92彈性回復力的鉸接部位通常為塑膠件,扭簧90在該處彈性回復力的增大使得鍋體70在該處容易產生變形,使用壽命受到影響。
因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鍋蓋與鍋體鉸接處強度好、使用壽命長的烹飪器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烹飪器具,包括具有開口的鍋體、用以蓋合鍋體開口的鍋蓋、轉軸和扭簧,所述鍋蓋通過所述轉軸鉸接于所述鍋體上,所述扭簧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用以驅動所述鍋蓋打開,所述扭簧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鍋蓋上,所述第二端固定于所述鍋體上,所述鍋體承受所述第二端的彈性回復力,其中所述烹飪器具還包括設于所述鍋體上的加強件,所述加強件具有位于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的彈性回復力方向上的阻擋壁,以及與所述阻擋壁連接并用以將所述加強件固定于所述鍋體上的固定壁,所述固定壁所在平面與所述阻擋壁所在平面相交。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強件包括加強部,所述加強部包括所述固定壁以及自所述固定壁向上延伸至所述扭簧第二端一側的加強壁,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加強壁和所述阻擋壁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強部和所述阻擋壁為分體設置,所述阻擋壁通過螺釘與所述加強部連接固定。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鍋體包括固持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具有一外表面,所述固持部上設有收容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的固持孔和收容所述加強壁的收容槽,所述固持孔位于所述外表面和所述收容槽之間。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阻擋壁為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平板狀的主體部和自所述主體部兩側折彎后向上延伸用以固定所述轉軸的耳部,所述主體部貼合于所述外表面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加強部為金屬圈,所述固定壁為圍繞所述開口的環(huán)狀結構。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壁上設有螺釘孔,所述金屬圈通過螺釘穿過所述螺釘孔固定于所述鍋體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阻擋壁為于上下方向上延伸設置的金屬條,所述烹飪器具還包括底座,所述金屬條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鍋體上,所述金屬條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阻擋壁包括固定支架和于上下方向延伸設置的金屬條,所述加強部、固定支架和所述金屬條固定在一起。
在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的長度方向與所述上下方向相垂直。
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通過在鍋體上設置加強部和阻擋壁,且所述固定壁所在平面與所述阻擋壁所在平面相交,使得鍋體在鉸接處的受力傳遞到固定壁所在平面上,從而使得鍋體與扭簧鉸接處不會因受力較大而損壞,提高了烹飪器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烹飪器具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烹飪器具的部分立體組合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烹飪器具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4為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烹飪器具的部分立體組合圖;
圖6為沿圖5中B-B線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烹飪器具的部分立體組合圖。
背景技術附圖標記:
60-鍋蓋;70-鍋體;80-轉軸;90-扭簧;91-扭簧一端;92-扭簧另一端。
本實用新型附圖標記:
1-鍋體;10-開口;11-固持部;110-外表面;111-固持孔;112-頂面;113-收容槽;114-底面;2-轉軸;3-扭簧;31-第一端;32-第二端;33-螺旋部;4-加強件;41-加強部;411-固定壁;412-加強壁;4120-第一螺孔;42-阻擋壁;421-主體部;4210-第二螺孔;422-耳部;4220-軸孔;6-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烹飪器具,請參見圖2至圖6,所述烹飪器具包括鍋體1、鍋蓋(未圖示)、轉軸2、扭簧3和加強件4。所述鍋蓋通過所述轉軸2鉸接于所述鍋體1上,所述扭簧3套設于所述轉軸上用以驅動所述鍋蓋1打開,所述加強件4設于所述鍋體1上,用以增加鍋體1鉸接處的強度。
請參見圖2至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烹飪器具的圖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鍋體1包括固持部11,所述固持部11為塑膠材質。所述固持部11相對所述鍋體1為向外突出設置,所述固持部11具有相對設置的頂面112和底面114,以及連接所述頂面112和所述底面114的一外表面110。所述固持部11上設有固持孔111,所述固持孔111自所述頂面112向底面114延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持孔111貫穿所述頂面112和所述底面114,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固持孔111也可從頂面112向下延伸而不貫穿所述底面114。所述固持部11上還設有收容槽113,所述收容槽113是自所述底面114向所述頂面112延伸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3未貫穿所述頂面112,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3也可從底面114向上延伸而貫穿所述頂面112。所述固持孔111用以供所述扭簧3的一端插入而固持,所述收容槽113用以供所述加強件4插入,所述固持孔111位于所述外表面110和所述收容槽113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鍋體1包括獨立設置的中環(huán),所述固持部11為設于所述中環(huán)上的結構。所述中環(huán)還設有開口10,對應供烹飪器具的鍋膽放入,所述鍋蓋用以蓋合所述開口10上。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鍋體1也可為一整體結構。
所述扭簧3包括螺旋部33,以及自螺旋部33的相對兩端分別延伸設置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所述螺旋部33套設于所述轉軸2上,所述第一端31為自所述螺旋部33朝向所述鍋蓋延伸并固定于所述鍋蓋上,所述第二端32為自所述螺旋部33朝向所述鍋體1延伸并與鍋體1固定。
所述加強件4包括加強部41和阻擋壁42。所述加強部41為金屬圈,其具有圍繞所述開口10的呈環(huán)狀結構的固定壁411和自所述固定壁411向上延伸至所述扭簧3的第二端32一側的加強壁412。所述加強壁412為自所述固定壁411的位于所述鍋體1的固持部11下方的位置向上延伸設置,并收容于所述固持部11的收容槽113內。所述加強壁412上設有若干第一螺孔4120,用以與所述阻擋壁42通過螺釘固定。所述固定壁411上設有若干螺釘孔,采用螺釘穿過所述螺釘孔可將所述加強部41固定在所述鍋體上。由于所述固定壁411為繞所述開口10一周的環(huán)狀,因而采用螺釘固定的位置可以設置得較分散,使得傳遞到鍋體1上力較分散,不易因受力較集中而損壞。所述固定壁411在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加強壁412在豎直方向延伸,兩者大致呈“L”形。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強件4包括分體的加強部41與阻擋壁42。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加強件4也可為一體結構,即,所述加強件4包括一體的固定壁411與阻擋壁42,固定壁411繞所述開口10一周設置,阻擋壁42位于所述固持部11的外表面110上,扭簧3施于阻擋壁42上的力最終經固定壁411分散在鍋體上。
在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所述阻擋壁42為固定支架,用以供轉軸2和扭簧3的固定。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平板狀的主體部421和自所述主體部421兩側折彎后向上延伸設置的耳部422。所述主體部421的形狀大致與所述固持部11的外表面110相同,所述主體部421貼合于所述固持部11的外表面110上,所述主體部421的兩側還設有第二螺孔4210,裝配時所述第二螺孔4210與所述加強部41上的加強壁412上的第一螺孔4120相對應,螺釘穿過所述第二螺孔4210和所述第一螺孔4120而將阻擋壁42固定于所述加強部41上。所述耳部422具有軸孔4220,用以供所述轉軸2穿過。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裝配關系如下:所述加強部41的環(huán)狀的固定壁411通過螺釘鎖固在所述鍋體1的中環(huán)上,所述加強部41的加強壁412收容于所述固持部11的收容槽113內;所述扭簧3的螺旋部33套設于所述轉軸2上,所述扭簧3的第一端31向所述鍋蓋延伸并與鍋蓋固定,所述扭簧3的第二端32向所述固持部11延伸并收容于所述固持部11的固持孔111中;所述轉軸2的兩端鉸接于所述阻擋壁42的耳部422上的軸孔4220中,所述阻擋壁42的主體部421貼合在所述固持部11的外表面110上,通過螺釘依次穿過所述第二螺孔4210和所述第一螺孔4120而將阻擋壁42固定于所述加強部41上。通過上述結構和裝配關系,所述阻擋壁42的主體部421與所述加強部41的加強壁412大致平行設置,且兩者之間形成有容納空間,所述扭簧3的第二端32位于所述容納空間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端32收容于所述固持部11的固持孔111內,而固持孔111位于加強部41和阻擋壁42形成的容納空間中。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不設置固持孔111,而是將所述扭簧3的第二端32直接置于所述加強部41與所述阻擋壁42之間的容納空間內,即所述第二端32與所述加強部41和阻擋壁42直接接觸。本實用新型的烹飪器具通過在鍋體1上設置加強部41和阻擋壁42,并將扭簧3與鍋體1連接的一端置于所述加強部41和阻擋壁42之間,扭簧3的第二端32施加給鍋體1的固持部11上的彈性回復力傳遞到阻擋壁42上,而阻擋壁42又通過螺釘固定到加強部41上,而加強部41的固定壁411又呈水平環(huán)狀設置,其所在平面與所述阻擋壁42所在平面相交,可以使得阻擋壁42上的受力經過固定壁411較均勻得傳遞到鍋體1上,不會使得鍋體1與扭簧3鉸接處受力較大而損壞,提高了烹飪器具的使用壽命。
圖5和圖6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烹飪器具,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阻擋壁42的結構不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烹飪器具包括底座6,所述阻擋壁42為金屬條,所述金屬條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上端通過螺釘穿過金屬條和所述固持部11而鎖固在所述加強部41的第一螺孔4120中,其下端通過螺釘鎖固在所述底座6上。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條為呈平行設置的兩條,當然所述金屬條也可以設置為多條。與第一實施例的功效相同的,所述金屬條可承受扭簧3的第二端32的彈性回復力,避免鍋體1的固持部11處的結構損壞,提高烹飪器具的使用壽命。而且,金屬條在上、下方向延伸,連接鍋體1的中環(huán)與底座6,也使得整機的結構強度得到加強。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結構相同的部分,此處不再贅述。
圖7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烹飪器具,在第三實施例中,所述阻擋壁42同時包括固定支架和金屬條,即相當于在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再增加金屬條,金屬條呈上下延伸設置,其上端通過螺釘依次穿過金屬條、固定支架上的第二螺孔4210、固持部11而鎖固在所述加強部41的第一螺孔4120中,其下端通過螺釘鎖固在所述底座6上。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支架的長度方向為水平方向,金屬條的長度方向為上下豎直方向,兩者相垂直,使得受力可以向多個方向分散。本實施例通過同時設置固定支架和金屬條,使得鍋體的鉸接處以及整機的結構強度均得到加強。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結構相同的部分,此處不再贅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