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屬于水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要使半灌漿式高強粗鋼筋連接接頭與預制構件的使用壽命相當,就要將水泥基灌漿材料作為其灌漿料。普通灌漿料主要用于建筑結構施工和在房屋建造前地基的打造,其灌漿料中骨料的粒徑比帶肋鋼筋和連接套筒之間的間隙距離還要大,不可能將由這些灌漿料構成的灌漿料灌入其間隙中,所以這種灌漿料不能用于灌漿式鋼筋連接;水泥基灌漿料的灌漿料中只有細骨料,沒有粒徑較大的粗骨料,與膠凝材料、添加劑以及其他摻和料混合,加一定比例的水攪拌而成,這種灌漿料強度高,幾乎無收縮,流動性強等優(yōu)點,但是由于此種灌漿料骨料粒徑還是較大,28天后抗壓強度最多只有60Mpa,達不到對灌漿式鋼筋連接要求的85Mpa的要求,灌漿料的抗壓強度還有待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能夠保證灌漿料的流動性好,抗壓能力強。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混合的步驟如下:一、混合攪拌時必需的設備和物品,必須將所需的儀器設備、相關物品放置于灌漿施工場地周圍;所述設備和物品主要包括:水、混合設備、泥泵器材及其流模板套件、刻度為一百一十五毫升的量筒、出/注氣管及其塑料塞、電力振動設備、三千毫升的量筒、五十毫米四方體測量模具、螺旋式攪拌葉片、測溫計以及鏟子;
二、清理攪拌區(qū)域以及連接套筒,固定操作臺上的部件;
三、灌漿料控溫設定;
四、材料的混合:1)通過分析灌漿料中所需要的水的比重,將其中的一袋進行調(diào)配,作為試樣;依據(jù)混合程序?qū)酀{料進行調(diào)配,灌漿料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劑和礦物摻和料組成;根據(jù)記錄,2.7升的水是一袋灌漿料所需要的水分;為了確保灌漿料的流動性,需用到流模板器件;此外要注入少量水分,以此來得到一個水分增加的流模板增量樣本;向其逐漸加入水分之后,都必須用攪拌器不間斷的對它進行攪拌,攪拌之后重新對其流動性進行測量分析;反復上部試驗,達到要求即可停止;對測量之后的結果進行比較,流動性若大于165毫米,則需要用一袋灌漿料重新進行試驗,按照以上步驟重新開始;實驗過程中要不斷的記錄水分的參量以及測量出來的流動性大小,方便以后同樣的試驗操作中數(shù)據(jù)的利用和對比;
2)關于流程模板套件的操作,確定灌漿是鋼筋連接體系所需的水量。,在這一試驗中用到的工具是直徑五十一毫米,高度一百零二毫米的量筒以及有預制圓環(huán)的流模板;該試驗時間不超過120秒;使用模板套件的具體操作如下:在地面平坦的地方,將模板擺置在上面,然后在其中間擺上事先準備好的量筒;在量筒中灌滿混合后的灌漿料,用反復插搗的方法去除筒內(nèi)的氣泡,然后將其立起,使灌漿料從下至上逐漸漫出來,在模板上溢出;
3)當灌漿包離開模板后,立即記錄其流道直徑,從相反位置處量取兩處差額,確定其流動性大??;根據(jù)兩處的讀取值取其二者平均值,依據(jù)這一均值來得出塌落度值;在使用前要對每一批次的灌漿料測試其塌落度和流動性,添加的水量小于灌漿料自重的0.135倍,塌落度不大于165毫米;
4)漿料混合程序:將水倒入攪拌泵,之后將裝有灌漿料的袋子逐漸倒入攪拌泵中,讓灌漿料與水融合;在調(diào)配過程超過五分鐘,灌漿料與水充分融合;在調(diào)配期間,連續(xù)的對攪拌泵內(nèi)部兩側進行雜物清除,清除內(nèi)壁混合物。
[0005]本發(fā)明涉及的這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能夠保證灌漿料的流動性好,抗壓能力強。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混合的步驟如下:一、混合攪拌時必需的設備和物品,必須將所需的儀器設備、相關物品放置于灌漿施工場地周圍;所述設備和物品主要包括:水、混合設備、泥泵器材及其流模板套件、刻度為一百一十五毫升的量筒、出/注氣管及其塑料塞、電力振動設備、三千毫升的量筒、五十毫米四方體測量模具、螺旋式攪拌葉片、測溫計以及鏟子;
二、清理攪拌區(qū)域以及連接套筒,固定操作臺上的部件;
三、灌漿料控溫設定;
四、材料的混合:1)通過分析灌漿料中所需要的水的比重,將其中的一袋進行調(diào)配,作為試樣;依據(jù)混合程序?qū)酀{料進行調(diào)配,灌漿料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劑和礦物摻和料組成;根據(jù)記錄,2.7升的水是一袋灌漿料所需要的水分;為了確保灌漿料的流動性,需用到流模板器件;此外要注入少量水分,以此來得到一個水分增加的流模板增量樣本;向其逐漸加入水分之后,都必須用攪拌器不間斷的對它進行攪拌,攪拌之后重新對其流動性進行測量分析;反復上部試驗,達到要求即可停止;對測量之后的結果進行比較,流動性若大于165毫米,則需要用一袋灌漿料重新進行試驗,按照以上步驟重新開始;實驗過程中要不斷的記錄水分的參量以及測量出來的流動性大小,方便以后同樣的試驗操作中數(shù)據(jù)的利用和對比;
2)關于流程模板套件的操作,確定灌漿是鋼筋連接體系所需的水量。,在這一試驗中用到的工具是直徑五十一毫米,高度一百零二毫米的量筒以及有預制圓環(huán)的流模板;該試驗時間不超過120秒;使用模板套件的具體操作如下:在地面平坦的地方,將模板擺置在上面,然后在其中間擺上事先準備好的量筒;在量筒中灌滿混合后的灌漿料,用反復插搗的方法去除筒內(nèi)的氣泡,然后將其立起,使灌漿料從下至上逐漸漫出來,在模板上溢出;
3)當灌漿包離開模板后,立即記錄其流道直徑,從相反位置處量取兩處差額,確定其流動性大??;根據(jù)兩處的讀取值取其二者平均值,依據(jù)這一均值來得出塌落度值;在使用前要對每一批次的灌漿料測試其塌落度和流動性,添加的水量小于灌漿料自重的0.135倍,塌落度不大于165毫米;
4)漿料混合程序:將水倒入攪拌泵,之后將裝有灌漿料的袋子逐漸倒入攪拌泵中,讓灌漿料與水融合;在調(diào)配過程超過五分鐘,灌漿料與水充分融合;在調(diào)配期間,連續(xù)的對攪拌泵內(nèi)部兩側進行雜物清除,清除內(nèi)壁混合物。
[0007]本發(fā)明涉及的這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使灌漿料抗壓強度提高。
[0008]本發(fā)明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申請范圍的限制,凡是在本發(fā)明構思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本領域的專業(yè)人員能夠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的步驟如下:一、混合攪拌時必需的設備和物品,必須將所需的儀器設備、相關物品放置于灌漿施工場地周圍;所述設備和物品主要包括:水、混合設備、泥泵器材及其流模板套件、刻度為一百一十五毫升的量筒、出/注氣管及其塑料塞、電力振動設備、三千毫升的量筒、五十毫米四方體測量模具、螺旋式攪拌葉片、測溫計以及鏟子; 二、清理攪拌區(qū)域以及連接套筒,固定操作臺上的部件; 三、灌漿料控溫設定; 四、材料的混合:1)通過分析灌漿料中所需要的水的比重,將其中的一袋進行調(diào)配,作為試樣;依據(jù)混合程序?qū)酀{料進行調(diào)配,灌漿料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劑和礦物摻和料組成;根據(jù)記錄,2.7升的水是一袋灌漿料所需要的水分;為了確保灌漿料的流動性,需用到流模板器件;此外要注入少量水分,以此來得到一個水分增加的流模板增量樣本;向其逐漸加入水分之后,都必須用攪拌器不間斷的對它進行攪拌,攪拌之后重新對其流動性進行測量分析;反復上部試驗,達到要求即可停止;對測量之后的結果進行比較,流動性若大于165毫米,則需要用一袋灌漿料重新進行試驗,按照以上步驟重新開始;實驗過程中要不斷的記錄水分的參量以及測量出來的流動性大小,方便以后同樣的試驗操作中數(shù)據(jù)的利用和對比; 2)關于流程模板套件的操作,確定灌漿是鋼筋連接體系所需的水量; 在這一試驗中用到的工具是直徑五十一毫米,高度一百零二毫米的量筒以及有預制圓環(huán)的流模板;該試驗時間不超過120秒;使用模板套件的具體操作如下:在地面平坦的地方,將模板擺置在上面,然后在其中間擺上事先準備好的量筒;在量筒中灌滿混合后的灌漿料,用反復插搗的方法去除筒內(nèi)的氣泡,然后將其立起,使灌漿料從下至上逐漸漫出來,在模板上溢出; 3)當灌漿包離開模板后,立即記錄其流道直徑,從相反位置處量取兩處差額,確定其流動性大??;根據(jù)兩處的讀取值取其二者平均值,依據(jù)這一均值來得出塌落度值;在使用前要對每一批次的灌漿料測試其塌落度和流動性,添加的水量小于灌漿料自重的0.135倍,塌落度不大于165毫米; 4)漿料混合程序:將水倒入攪拌泵,之后將裝有灌漿料的袋子逐漸倒入攪拌泵中,讓灌漿料與水融合;在調(diào)配過程超過五分鐘,灌漿料與水充分融合;在調(diào)配期間,連續(xù)的對攪拌泵內(nèi)部兩側進行雜物清除,清除內(nèi)壁混合物。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混合的步驟如下:一、混合攪拌時必需的設備和物品,必須將所需的儀器設備、相關物品放置于灌漿施工場地周圍;所述設備和物品主要包括:水、混合設備、泥泵器材及其流模板套件、刻度為一百一十五毫升的量筒、出/注氣管及其塑料塞、電力振動設備、三千毫升的量筒、五十毫米四方體測量模具、螺旋式攪拌葉片、測溫計以及鏟子;二、清理攪拌區(qū)域以及連接套筒,固定操作臺上的部件;三、灌漿料控溫設定;四、材料的混合;本發(fā)明涉及的這種水泥基灌漿料的混合方法,能夠保證灌漿料的流動性好,抗壓能力強。
【IPC分類】B28C5-00
【公開號】CN104552598
【申請?zhí)枴緾N201410775254
【發(fā)明人】朱萬旭, 馬聰
【申請人】廣西科技大學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