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工具,具體涉及螺桿結構及模板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在現(xiàn)階段的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中,施工過程往往需要大量的使用模板,通過在需要澆鑄混凝土的部位固定模板,模板合圍形成容納混凝土的空腔,之后再澆鑄混凝土。由于模板固定的牢固與否會直接影響混凝土的澆筑成型質(zhì)量,因此,兩側的模板通常使用固定更為可靠的對拉螺桿進行固定。將螺桿直接穿設在澆鑄混凝土的空腔中,螺桿兩端分別通過螺母拉結固定兩側的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固化完成后,螺桿將會留在墻體中無法取出,因此,模板在使用的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螺桿,為了減少螺桿的使用量,對拉螺桿能否重復使用十分重要。
2、目前,現(xiàn)有的螺桿主要通過在外側預設套管,以使自身實現(xiàn)循環(huán)使用,套管套設在螺桿的外側并隨著螺桿一同位于容納混凝土的空腔中,管套能夠有效阻擋混凝土接觸螺桿,混凝土凝固后,套管將留在混凝土中無法取出,將螺桿從中抽出即可再次進行使用。此種結構的螺桿雖然能夠重復使用,但仍然會消耗套管,同時使用過程步驟較多,在下一次使用螺桿之前仍需套設套管,因此,上述結構還存在使用工序較多且會造成材料浪費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螺桿結構及模板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對拉螺桿結構的使用工序較多且會造成材料浪費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螺桿結構,包括:桿體,其外壁上沿著周向設有多個配合槽,配合槽的至少一段的深度沿著周向逐漸減??;套管,套設在桿體上,套管與桿體之間可相對轉動;多個支撐組件,與多個配合槽對應設置,每個支撐組件具有配合端和支撐面,配合端穿過套管并與對應的配合槽配合,每個支撐組件具有向外伸出的伸出狀態(tài)和向內(nèi)回縮的回縮狀態(tài),多個支撐組件適于向外伸出,以使多個支撐面合圍形成與混凝土接觸的接觸面;其中,桿體相對于套管的正向轉動時,配合端向配合槽的較淺的一側移動,同時支撐面遠離套管移動,支撐組件處于伸出狀態(tài);桿體相對于套管的反向轉動時,配合端向配合槽的較深的一側移動,同時支撐面靠近套管移動,支撐組件處于回縮狀態(tài)。
3、有益效果:在桿體上套設套管并設置多個支撐組件,支撐組件與桿體上的配合槽配合實現(xiàn)伸縮,將螺桿結構放至指定位置后,使桿體相對和套管正向轉動,多個支撐組件向外伸出相互配合,在套管的外側形成封閉的接觸面,此時將螺桿結構與模板固定配合便可以澆筑混凝土,澆筑的混凝土硬化后,使桿體相對和套管反向轉動,多個支撐組件向內(nèi)回縮,此時支撐組件與混凝土之間產(chǎn)生間隙,螺桿結構便能夠完整的從混凝土中抽出,免去了套設步驟,僅需要進行兩次轉動即可將螺桿結構與混凝土分離,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對拉螺桿結構的使用工序較多且會造成材料浪費的問題。
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多個支撐面合圍形成接觸面時,相鄰兩個支撐面之間搭接配合。
5、有益效果:配合方式簡單有效,在提升相鄰兩個支撐面配合位置的強度的同時,還能夠防止混凝土從接縫處穿過。
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搭接配合的兩個支撐面中,外側的支撐面所對應的配合槽形成外配合槽,內(nèi)側的支撐面所對應的配合槽形成內(nèi)配合槽,外配合槽的深度變化率小于內(nèi)配合槽的深度變化率,以使外側的支撐面的回縮速度小于內(nèi)側的支撐面的回縮速度。
7、有益效果:由于相鄰兩個支撐面之間為搭接配合,此種設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內(nèi)側的支撐面對外側的支撐面的回縮過程產(chǎn)生干涉,結構簡單設計巧妙。
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每個支撐組件包括支撐桿和支撐葉片,套管上設有供支撐桿穿設的通孔,支撐桿的一端形成配合端且另一端與支撐葉片固定連接,支撐葉片遠離套管的一側形成支撐面。
9、有益效果:通孔能夠限制支撐桿的移動,進而有效固定了支撐組件的位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
1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支撐葉片的厚度沿周向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少。
11、有益效果:每個支撐葉片靠近相鄰的支撐葉片的端部較薄,便于搭接配合,支撐葉片的中部較厚,提升整體結構強度。
1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支撐桿的配合端處設有限位塊,限位塊與配合槽滑動配合,限位塊適于限制支撐桿從通孔中脫出。
13、有益效果:限位塊的無法穿過通孔,進而使得支撐桿的配合端無法從通孔中脫出,通過限位塊的厚度即可限制支撐桿的最大伸出長度,結構簡單可靠。
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限位塊與套管的內(nèi)壁之間還設有彈性件,彈性件適于使限位塊沿著配合槽的底面向配合槽的較深的一側滑動。
15、有益效果:支撐桿處于伸出狀態(tài)時,彈性件處于壓縮狀態(tài),由于彈性件的存在,使得限位塊能夠盡可能與配合槽的底部貼合。
1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每個支撐組件中的支撐桿的數(shù)量為多個,一個支撐葉片通過多個支撐桿與對應的配合槽配合,多個支撐桿沿著套管的軸向方向間隔設置。
17、有益效果:多個支撐桿能夠提升支撐強度,防止單個支撐桿支撐時發(fā)生斷裂。
1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桿體的端部設有螺紋。
19、有益效果:便于與固定螺栓進行配合。
20、第二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模板系統(tǒng),其包括:內(nèi)模板和外模板,相對設置;上述的螺桿結構,螺桿結構適于穿設在內(nèi)模板和外模板上;多個鎖緊件,與對應的螺桿結構配合,以拉結固定內(nèi)模板和外模板。
21、有益效果:通過使用上述的螺桿結構與多個鎖緊件配合,將內(nèi)模板和外模板拉結固定,使得模板系統(tǒng)中的部件均可以重復進行使用,大大降低了模板系統(tǒng)使用時的損耗,節(jié)省成本的同時,螺桿結構使用方便快捷還能夠提高澆筑施工節(jié)拍。
1.一種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支撐面合圍形成所述接觸面時,相鄰兩個所述支撐面之間搭接配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搭接配合的兩個所述支撐面中,外側的所述支撐面所對應的所述配合槽(101)形成外配合槽,內(nèi)側的所述支撐面所對應的所述配合槽(101)形成內(nèi)配合槽,所述外配合槽的深度變化率小于所述內(nèi)配合槽的深度變化率,以使外側的所述支撐面的回縮速度小于內(nèi)側的所述支撐面的回縮速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支撐組件(3)包括支撐桿(301)和支撐葉片(302),所述套管(2)上設有供所述支撐桿(301)穿設的通孔(201),所述支撐桿(301)的一端形成所述配合端且另一端與所述支撐葉片(302)固定連接,所述支撐葉片(302)遠離所述套管(2)的一側形成支撐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葉片(302)的厚度沿周向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少。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301)的配合端處設有限位塊(303),所述限位塊(303)與所述配合槽(101)滑動配合,所述限位塊(303)適于限制所述支撐桿(301)從所述通孔(201)中脫出。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303)與所述套管(2)的內(nèi)壁之間還設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適于使所述限位塊(303)沿著所述配合槽(101)的底面(102)向所述配合槽(101)的較深的一側滑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支撐組件(3)中的所述支撐桿(301)的數(shù)量為多個,一個所述支撐葉片(302)通過多個所述支撐桿(301)與對應的所述配合槽(101)配合,多個所述支撐桿(301)沿著所述套管(2)的軸向方向間隔設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螺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1)的端部設有螺紋。
10.一種模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