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資源再造系統(tǒng)及基于其的有機生活垃圾制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傳統(tǒng)住房建筑工程設計中,人們通常采用的是整棟樓房各住人樓層的層高相等,一般層高設計為3米左右,并且全部用于住人,樓頂或蓋瓦面做成平頂。
本申請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人類社會建筑住房越來越多,占用耕地面積越來越多,綠色土地面積越來越減少;社會住房建筑需求與土地資源存量的矛盾日趨激烈,地王價不斷攀升;房價隨地價升而升,工薪階層購房經濟壓力越來越大。
許多大城市的周邊幾乎沒有田地。城市無法自己提供糧食蔬菜或水果,只能遠郊調撥。這一方面增加了產品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大面積集中種植的蔬菜,為了保證產量,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施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城市人,生活品質提高了,可食材的品質確得不到更好的保障。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更愿意親近自然,希望擁有自己的“開心農場”,但城市確沒有更多的土地滿足人們耕種和自給自足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住宅與耕地共存的資源再造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住房建設占地越來越多,耕地面積越來越少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的諸多技術方案中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能產生的諸多技術效果詳見下文闡述。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資源再造系統(tǒng),包括樓宇,所述樓宇包括多層耕種層和多層住宅層,且所述耕種層和所述住宅層交替層疊設置。
住房建設過程中將樓宇設置成住宅層和耕種層交替的方式,與現(xiàn)有住建房的增加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相比,建設住房反而帶來耕地面積的增加,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非常顯著。
可選地,所述樓宇的奇數(shù)層為耕種層,所述樓宇的偶數(shù)層為住宅層。
奇數(shù)層是耕種層,偶數(shù)層是住宅層,住宅層的有機生活垃圾能夠更方便地輸送至位于其下層的耕種層內進行制肥。
可選地,所述耕種層內設置有盛裝種植土的耕種盤。
采用耕種盤來盛裝種植土,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而且便于根據(jù)需要規(guī)劃和布局,
可選地,所述耕種盤為不銹鋼材質制造的矩形槽。
不銹鋼的防水防腐效果好,矩形的槽體會更加規(guī)整。
可選地,所述耕種層的地面上涂有防水涂料層,所述耕種盤置于所述防水涂料層上。
為了增加防水性能,耕種層的地面上涂上防水涂料層,作為又一道防水屏障,避免水滲入住宅層內。
可選地,還包括儲水裝置,所述儲水裝置包括位于所述樓宇的頂端的雨水儲水池,所述雨水儲水池通過管路與所述耕種層的用于給植物澆水的澆灌噴頭連通。
利用雨水給耕種層的植物澆灌,減少雨水的排放量,節(jié)能減排,綠色環(huán)保;而且對防止城市內澇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選地,所述樓宇的外墻上設置有多個儲水分箱,所述儲水分箱通過管路連通至所述澆灌噴頭。
在樓宇的外墻上設置多個儲水分箱,能夠更加有效地收集雨水,提高收集量。
可選地,所述住宅層的層高為3米,所述耕種層的層高為4米。
耕種層的層高設置為4米,能夠給植物更充分的生長空間,種植的植物品種也能更加多樣化。
可選地,所述耕種層內設置有垃圾儲存箱,所述住宅層的排污通道的出口通過管道連通至其下的所述耕種層的垃圾儲存箱內。
為了充分利用有機生活垃圾來制肥,且為了能夠更直接快捷地將有機生活垃圾輸送至耕種層,住宅層的排污通道的出口直接通過管道連通至垃圾儲存箱內。
可選地,所述樓宇的第一層設置有蓄水池,所述樓宇的第三層及第三層之上的奇數(shù)層為耕種層,所述樓宇的偶數(shù)層為住宅層。
樓宇的第一層設置蓄水池,能夠用來收集地面積水和澆灌耕地后剩余的雨水,而且還能用來養(yǎng)殖水產。
一種基于資源再造系統(tǒng)的有機生活垃圾制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住宅層的有機質垃圾由排污通道流入耕種層的垃圾儲存箱內;
s2:將耕種層的土壤按日期進行編號;
s3:將有機質垃圾以1~2日的量為單位,按順序先后依次埋入已編號的土壤中25厘米深處,使其自然發(fā)酵,形成肥料。
將居民生活的有機質垃圾變廢為寶,生活有機質垃圾不下樓,一方面減輕了環(huán)保工人的勞動量;二方面減少了垃圾車輛轉運費用;三方面節(jié)省了垃圾處理場所占用的土地面積;四方面能夠不斷增加土壤總量。
可選地,在步驟s3中,有機質垃圾埋入土壤后加入蚯蚓來加速制肥。
有機質垃圾的90%以上能夠被蚯蚓轉換成蚓糞,變成了尚好的有機肥土,能夠有效地加速制肥過程。
本發(fā)明提供的資源再造系統(tǒng),隨著建設住房的越來越多,耕地面積也會越來越多,由于綠色土地面積不斷地再造增加,地價和房價自然會回歸,社會效益非常顯著;隨著綠色耕種面積的增加,城市空氣也會得到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會越來越好;將生活的有機質垃圾隨時消化制肥用于耕地,不施加化肥,人們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證;而且人們可以在自家樓里耕種,實現(xiàn)自給自足,而且通過田間勞作也能緩解人們的生活壓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云田居資源再造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種植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樓宇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中1、耕種層;2、住宅層;3、耕種盤;4、天雨儲水池;5、人行通道;6、儲水分箱;7、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fā)明所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云田居資源再造系統(tǒng),將整棟樓房的奇數(shù)層高設計為4米,偶數(shù)層高設計為3米,奇數(shù)層平面制成耕種層1——云田,用于現(xiàn)代電器自動化農業(yè)生產,偶數(shù)層為住宅層2,用于住人,此種集勞動場所和人類住居于一體的模式稱之為——云田居。
通過改變建筑設計理念,將住房建設導致綠色土地面積減少的結果改變成為住房建設帶來綠色土地面積增加的結果。
當土地越來越多時,土地的價格就會趨向平穩(wěn)的合理化,進而使房價也趨向平穩(wěn)的合理化。
將原來住居與勞動場所分開的作息方式改變成為零距離一體化的作息方式,一方面解決了勞動就業(yè)問題,可使人人有住房,人人有工作,人人有創(chuàng)業(yè)的基礎平臺;使人的勞動力能量和主觀能動性可得到空前的發(fā)揮;而且由于人們就近就業(yè),外出機率減少,大大地減輕了地面交通堵塞壓力。
由于云田居是樓上住人,樓下為云田,通過基于資源再造系統(tǒng)的有機生活垃圾制肥技術——土壤再造技術,可以將居民生活的有機質垃圾變廢為寶,生活有機質垃圾不下樓,減輕了環(huán)保工人的勞動量;減少了垃圾車輛轉運費用;節(jié)省了垃圾處理場所占用的土地面積;而且不斷增加了土壤總量。
通過資源再造系統(tǒng)的儲水裝置——天雨儲水,可減少大陸的水土流失程度,從而將空氣質量向更好的方面轉變,進而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將樓房各層間隔式設計建筑,以一棟占地長50米,寬14米,高28層的居民樓為例,占地表面積700平方米,約為一畝余,另加該樓房四周通道面積和綠化帶面積一共總面積約需5畝;
確定1層至27層的奇數(shù)層為耕種層1(也稱造地層),層高4米;
確定2層至28層的偶數(shù)層為住宅層2,層高3米;
第28層頂樓平臺可建2米深的天雨儲水池4;
如圖3所示,電梯和步梯置于樓房東、西兩側,各偶數(shù)層在南邊設置連接東、西兩側電、步梯的人行通道5,道寬約2米,樓房一般為座北朝南正向;
東、西兩側電、步梯房外墻可建各層天雨儲水分箱6,奇數(shù)層和偶數(shù)層配套的儲水分箱6尺寸不同,分別為5m*2m*4m(長*寬*高)和5m*2m*3m(長*寬*高);
頂池與各層儲水分箱6之間,上層分水箱與下層分水箱之間都采取自動開、閉閘控制;即上一個水箱儲滿后,開、閉閘自動關閉己滿水箱口,同時開啟下一個水箱入口,依此類推,直到所有水箱都儲滿后,再將多余的水量導入小區(qū)下水道排出;
耕種層1平面先用防水涂料,做好第一層防水層,然后,用0.8~1.0毫米304型不銹鋼板根椐設計需要悍縫拼接成第二層防水層,即如圖2所示的耕種盤3,這種構造既牢固又防水實用,有效使用期可達幾百年之久;
各層儲水箱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并安裝水位監(jiān)視器,并網后由小區(qū)電腦監(jiān)控中心負責監(jiān)控管理,雨水一方面可經過消毒過濾處理后用于居民飲用水,另一方面主要用于各奇數(shù)層農作物灌溉,商品自來水作為第二預備供水系統(tǒng);
在奇數(shù)各層不銹鋼槽中填入40厘米厚的沃土,即完成造地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所造地總面積約15畝,是本樓占地表總面積5畝的約三倍。如前所述,把這種造地稱之為云田,而把操種這種云田的人稱之為云農或云民,把這種上層為住房、下層為勞動場所的形式稱為云田居。
云田可適應多種植物生長,包括蔬菜、瓜、水果、玉米、水稻、藥材、青飼料、花卉等;
負一樓可建地下停車場。
樓房外形設計可多樣化,樓房其它建筑設計運用一般成熟建筑設計技術即可,只是在原設計樓房框架的立柱7截面積基礎上加大三分之一,加大承重力度,立柱7在樓房南、北長度的兩長邊排列,中間以橫跨柱為橫梁。
奇數(shù)層女兒墻高度0.8米,不銹鋼耕種盤3的邊框高度0.6米,土壤厚度0.4米。
奇數(shù)層女兒墻上安裝兩層可旋轉120度,由太陽能電池板和輕質有色金屬材料組合制成的窗框和窗頁,即奇數(shù)層為電腦自動控制開、關窗頁的封閉式溫室空間。
云田居各儲水分箱6的水源可用管道連接,設計安裝在各住宅層2的消防栓柜處,作為消防用水備用系統(tǒng),在耕種層1的儲水分箱6的龍頭處用三通備裝10米長以上的6分軟管和噴頭,備于消防之用;耕種層1的空間也是住宅層2發(fā)生火災時的緩沖避難處,可有效減少火災次級損失的發(fā)生,所以云田居的居住安全系數(shù)是普通住宅樓無法相比的。
在可選地實施方式中,第1層可做深3米的深水池用于儲存天雨降水,深水池可以用于水產養(yǎng)殖業(yè),池四周可設計制作景觀圍攔護衛(wèi),也可作為一般農作物栽培用地。
本發(fā)明的生活有機質垃圾制肥(制土)技術操作步驟:
(1)廚房有機質垃圾包括洗米水、洗菜水、蔬菜不用的根、莖、葉、瓜、果皮、殘菜剩飯、過期的飲、食品、碎紙、碎木等。
(2)這些有機質垃圾不下樓,可從廚房洗滌盆不銹鋼下通道開口處,隨時倒于自動下滑道滑落到云田不銹鋼垃圾儲存箱內,以1~2日量為單位,按每月日歷編號順序先后依次埋入已編號的云田土壤中25厘米深處,使其自然發(fā)酵。
按一個家庭3~4人的一般家庭生活一天處理有機質垃圾量5公斤計算(液態(tài)),可在約0.25平方米的云田面積中埋入既可,在常溫22度情況下,約需28天可完成自然發(fā)酵過程。
(3)為了幫助有機質垃圾盡快轉換成為有機肥土,可在有機質垃圾入土后當天放入活體日本太平2號紅蚯蚓,放養(yǎng)比例為300條/平方米,即純蚯蚓2~3兩。
按比例放入日本太平2號紅蚯蚓后約20天,該處的有機質垃圾90%以上被紅蚯蚓轉換成了蚓糞,即尚好的有機肥土,其它微生物轉換少量部分,制土過程完成。
當肥土制成后,既可以在此土壤上栽種植物,也可將肥土轉移到其它使用的地方;也可以在放入紅蚯蚓的原位載體上方放入玉米香餅,(ymxb用清水發(fā)漲后)捏成飯團大小,點式淺埋一個于土壤中3厘米處,第三天早上7點鐘左右,可在ymxb放置處將紅蚯蚓挖取出來,可取率為85%,留有少數(shù)在土壤中也可繼續(xù)起到改良土壤的良好作用。
太平2號紅蚯蚓還有除臭、除味的特殊功能,所制有機質肥料為中性,ph值7,此種高級有機肥適用于多種植物生長,包括蔬菜、瓜、果、玉米、水稻、藥材、青飼料、花卉等。
家庭生活無機質垃圾可按品種分類下樓回收處理,可為社會帶來五大益處:
(1)減輕了環(huán)衛(wèi)保潔工人的工作量;
(2)節(jié)省垃圾車輛轉運費,
(3)節(jié)省垃圾處理場占地面積;
(4)如果全社會的千萬個,甚至上億個家庭都把有機質垃圾變成有機肥土,那么,地球上新增加的土壤資源總量將無法計算。
(5)這些有機肥土再合理地用于經濟農作物的生長栽培,其產生的持續(xù)連帶經濟增漲效益與良性發(fā)展將是相當巨大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