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地板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
背景技術(shù):
建筑地板的結(jié)構(gòu)已為公知,但是市場上現(xiàn)有的地板無論在材料外觀上還是在相鄰地板連接的結(jié)構(gòu)上都有待改進。
鑒于此,本案發(fā)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chǎn)生。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相鄰地板的連接便捷高效,操作靈活且連接強度高,實用性強的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這樣的技術(shù)方案:
一種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包括重組竹地板主體和多個沿重組竹地板主體邊緣排列連接相鄰重組竹地板主體的連接件;所述重組竹地板主體包括與所述連接件連接的第一被連接部和第二被連接部,所述第一被連接部形成于所述重組竹地板主體的一端,所述第二被連接部形成于所述重組竹地板主體上與所述第一被連接部相對的另一端;所述連接件包括連接主體以及設(shè)于連接主體下部并朝下延伸的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被連接部包括供對應(yīng)的所述第一插接件向下插入的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二被連接部包括供對應(yīng)的所述第二插接件向下插入的第二插接槽;
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豎向設(shè)置的第一豎向金屬筒,和一體形成于第一豎向金屬筒下邊緣的第一端頭部,所述第一端頭部形成有多個第一透孔;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豎向設(shè)置的第二豎向金屬筒,和一體形成于第二豎向金屬筒下邊緣的第二端頭部,所述第二端頭部形成有多個第二透孔;
所述重組竹地板主體包括處于上部的上層地板,處于下部的下層地板,以及固設(shè)于上層地板和下層地板之間的中間金屬層;所述中間金屬層的邊緣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延伸臺階部;所述延伸臺階部包括形成于所述重組竹地板主體一端的第一延伸臺階部,和形成于重組竹地板主體上與第一延伸臺階部相對的另一端的第二延伸臺階部;所述第一插接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延伸臺階部上,所述第二插接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延伸臺階部上;
所述第一插接槽包括與所述第一豎向金屬筒相對應(yīng)的第一直槽部,和處于第一直槽部下部與所述第一端頭部相對應(yīng)的第一槽底部;所述第二插接槽包括與所述第二豎向金屬筒相對應(yīng)的第二直槽部,和處于第二直槽部下部與所述第二端頭部相對應(yīng)的第二槽底部;
所述第一槽底部盛裝有第一膠水填充體,所述第一插接槽設(shè)有封擋于所述第一膠水填充體上方的第一封擋膜;所述第二槽底部盛裝有第二膠水填充體,所述第二插接槽設(shè)有封擋于所述第二膠水填充體上方的第二封擋膜。
所述第一直槽部的上邊緣形成有向內(nèi)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延伸邊緣,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邊緣的內(nèi)徑與所述第一豎向金屬筒的外徑相應(yīng),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邊緣的上邊緣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至內(nèi)傾斜的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直槽部的上邊緣形成有向內(nèi)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延伸邊緣,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邊緣的內(nèi)徑與所述第二豎向金屬筒的外徑相應(yīng),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邊緣的上邊緣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至內(nèi)傾斜的第二傾斜面。
所述第一封擋膜的邊緣連接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邊緣上,所述第二封擋膜的邊緣連接于所述第二水平延伸邊緣上。
所述第一封擋膜覆設(shè)于所述第一膠水填充體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封擋膜覆設(shè)于所述第二膠水填充體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端頭部和第二端頭部均為球形,所述第一槽底部為半徑比所述第一端頭部的半徑大的內(nèi)球面,所述第二槽底部為半徑比所述第二端頭部的半徑大的內(nèi)球面。
所述第一延伸臺階部的下表面為與所述第一槽底部的內(nèi)球面同心且半徑較大的外球面,所述第二延伸臺階部的下表面為與所述第二槽底部的內(nèi)球面同心且半徑較大的外球面。
所述第一插接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深度,所述第二插接件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深度。
所述第一直槽部的上邊緣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一靠近邊緣和遠離第一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一遠離邊緣,所述第一延伸臺階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多個由所述第一靠近邊緣延伸至所述第一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一凸條,相鄰的所述第一凸條之間具有第一間隙,所述第一豎向金屬筒的上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間隙相對應(yīng)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直槽部的上邊緣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二靠近邊緣和遠離第二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二遠離邊緣,所述第二延伸臺階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多個由所述第二靠近邊緣延伸至所述第二延伸臺階部端部的第二凸條,相鄰的所述第二凸條之間具有第二間隙,所述第二豎向金屬筒的上端形成有與所述第二間隙相對應(yīng)連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連接主體的厚度與所述上層地板的厚度相應(yīng);所述連接主體包括重組竹材料的重組竹主體,和覆設(shè)于重組竹主體下表面并與所述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一體的金屬連接板。
所述重組竹主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為十字形,包括承載所述第一插接件的第一主體部、與第一主體部相對并承載所述第二插接件的第二主體部、以及相對設(shè)置并處于相鄰的重組竹地板主體之間的第三主體部和第四主體部;所述金屬連接板與所述重組竹主體的形狀相應(yīng);所述上層地板形成有匹配容置所述第一主體部的第一容置缺口,匹配容置所述第二主體部的第二容置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三主體部和第四主體部一側(cè)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延伸至第三主體部和第四主體部另一側(cè)的第二延伸部。
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后,本發(fā)明的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主體采用重組竹,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鄰的兩個重組竹地板通過連接件連接在一起,具體是,初始狀態(tài)時,第一膠水填充體和第二膠水填充體分別由第一封擋膜和第二封擋膜封住,不會凝固,當相鄰的重組竹地板A和重組竹地板B需要連接時,將重組竹地板A的第一被連接部和重組竹地板B的第二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靠近,將連接件的第一插接件與重組竹地板A的第一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第二插接件與重組竹地板B的第二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然后連接件向下運動,使第一插接件插入相對應(yīng)的第一插接槽中,第二插接件插入相對應(yīng)的第二插接槽中。隨著第一端頭部逐漸插入第一插接槽中,第一端頭部刺破第一封擋膜與第一膠水填充體接觸,直至第一膠水填充體透過各第一透孔并浸入到第一插接件內(nèi),而使第一端頭部與第一膠水填充體充分接觸并相互嵌入,第一膠水填充體與空氣接觸,逐漸凝固,使第一端頭部與第一槽底部牢固膠合連接在一起;同時第二端頭部逐漸插入第二插接槽中,第二端頭部刺破第二封擋膜與第二膠水填充體接觸,直至第二膠水填充體透過各第二透孔并浸入到第二插接件內(nèi),而使第二端頭部與第二膠水填充體充分接觸并相互嵌入,第二膠水填充體與空氣接觸,逐漸凝固,使第二端頭部與第二槽底部牢固膠合連接在一起。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分別卡入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內(nèi)的同時,第一端頭部通過第一膠水填充體與第一槽底部牢固連接在一起,第二端頭部通過第二膠水填充體與第二槽底部牢固連接在一起,避免第一端頭部和第二端頭部松動脫出,可有效確保第一插接件與第一插接槽以及第二插接件與第二插接槽的插接強度,進而確保連接件將重組竹地板A和重組竹地板B牢固插接連接在一起。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其使相鄰地板的連接便捷高效,操作靈活且連接強度高,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局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一使用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二使用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第三使用狀態(tài)的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的局部剖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中:
1-重組竹地板主體
11-第一插接槽 111-第一直槽部 112-第一槽底部 113-第一水平延伸邊緣 1131-第一傾斜面
12-第二插接槽 121-第二直槽部 122-第二槽底部 123-第二水平延伸邊緣 1231-第二傾斜面
13-上層地板 131-第一容置缺口 132-第二容置缺口 133-第一延伸部134-第二延伸部 14-下層地板 15-中間金屬層 151-第一延伸臺階部 1511-第一凸條 152-第二延伸臺階部 1521-第二凸條
2-連接件
21-連接主體 211-重組竹主體 2111-第一主體部 2112-第二主體部2113-第三主體部 2114-第四主體部 212-金屬連接板
22-第一插接件 221-第一豎向金屬筒 2211-第一通孔 222-第一端頭部2221-第一透孔
23-第二插接件 231-第二豎向金屬筒 2311-第二通孔 232-第二端頭部2321-第二透孔
3-第一膠水填充體 31-第一封擋膜 4-第二膠水填充體 41-第二封擋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本發(fā)明的一種重組竹易連接型地板,如圖1-7所示,包括重組竹地板主體1和多個沿重組竹地板主體1邊緣排列連接相鄰重組竹地板主體1的連接件2;重組竹地板主體1包括與連接件2連接的第一被連接部和第二被連接部,第一被連接部形成于重組竹地板主體1的一端,第二被連接部形成于重組竹地板主體1上與第一被連接部相對的另一端;連接件2包括連接主體21以及設(shè)于連接主體21下部并朝下延伸的第一插接件22和第二插接件23,第一被連接部包括供對應(yīng)的第一插接件22向下插入的第一插接槽11,第二被連接部包括供對應(yīng)的第二插接件23向下插入的第二插接槽12;
第一插接件22包括豎向設(shè)置的第一豎向金屬筒221,和一體形成于第一豎向金屬筒221下邊緣的第一端頭部222,第一端頭部222形成有多個第一透孔2221;第二插接件23包括豎向設(shè)置的第二豎向金屬筒231,和一體形成于第二豎向金屬筒231下邊緣的第二端頭部232,第二端頭部232形成有多個第二透孔2321;
重組竹地板主體1包括處于上部的上層地板13,處于下部的下層地板14,以及固設(shè)于上層地板13和下層地板14之間的中間金屬層15;中間金屬層15的邊緣形成有水平延伸的延伸臺階部;延伸臺階部包括形成于重組竹地板主體1一端的第一延伸臺階部151,和形成于重組竹地板主體1上與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相對的另一端的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第一插接槽11形成于第一延伸臺階部151上,第二插接槽12形成于第二延伸臺階部152上;
第一插接槽11包括與第一豎向金屬筒221相對應(yīng)的第一直槽部111,和處于第一直槽部111下部與第一端頭部222相對應(yīng)的第一槽底部12;第二插接槽12包括與第二豎向金屬筒231相對應(yīng)的第二直槽部121,和處于第二直槽部121下部與第二端頭部232相對應(yīng)的第二槽底部122;
第一槽底部12盛裝有第一膠水填充體3,第一插接槽11設(shè)有封擋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上方的第一封擋膜31;第二槽底部122盛裝有第二膠水填充體4,第二插接槽12設(shè)有封擋于第二膠水填充體4上方的第二封擋膜41。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相鄰的兩個重組竹地板通過連接件2連接在一起,具體是,第一膠水填充體3和第二膠水填充體4均為遇空氣凝固的膠水流體、乳狀體或凝膠狀體的膠水等粘結(jié)物,初始狀態(tài)時,第一膠水填充體3和第二膠水填充體4分別由第一封擋膜31和第二封擋膜41封住,不會凝固,當相鄰的重組竹地板A和重組竹地板B需要連接時,將重組竹地板A的第一被連接部和重組竹地板B的第二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靠近,將連接件2的第一插接件22與重組竹地板A的第一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第二插接件23與重組竹地板B的第二被連接部相對應(yīng),然后連接件2向下運動,使第一插接件22插入相對應(yīng)的第一插接槽11中,第二插接件23插入相對應(yīng)的第二插接槽12中。隨著第一端頭部222逐漸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第一端頭部222刺破第一封擋膜31與第一膠水填充體3接觸,直至第一膠水填充體3透過各第一透孔2221并浸入到第一插接件22內(nèi),而使第一端頭部222與第一膠水填充體3充分接觸并相互嵌入,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空氣接觸,逐漸凝固,使第一端頭部222與第一槽底部12牢固膠合連接在一起;同時第二端頭部232逐漸插入第二插接槽12中,第二端頭部232刺破第二封擋膜41與第二膠水填充體4接觸,直至第二膠水填充體4透過各第二透孔2321并浸入到第二插接件23內(nèi),而使第二端頭部232與第二膠水填充體4充分接觸并相互嵌入,第二膠水填充體4與空氣接觸,逐漸凝固,使第二端頭部232與第二槽底部122牢固膠合連接在一起。第一插接件22和第二插接件23分別卡入第一插接槽11和第二插接槽12內(nèi)的同時,第一端頭部222通過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第一槽底部12牢固連接在一起,第二端頭部232通過第二膠水填充體4與第二槽底部122牢固連接在一起,避免第一端頭部222和第二端頭部232松動脫出,可有效確保第一插接件22與第一插接槽11以及第二插接件23與第二插接槽12的插接強度,進而確保連接件2將重組竹地板A和重組竹地板B牢固插接連接在一起。
優(yōu)選地,第一直槽部111的上邊緣形成有向內(nèi)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的內(nèi)徑與第一豎向金屬筒221的外徑相應(yīng),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的上邊緣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至內(nèi)傾斜的第一傾斜面1131;第二直槽部121的上邊緣形成有向內(nèi)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的內(nèi)徑與第二豎向金屬筒231的外徑相應(yīng),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的上邊緣形成有由上至下逐漸由外至內(nèi)傾斜的第二傾斜面1231。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shù)谝欢祟^部222向下剛欲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時,第二端頭部232向下剛欲插入第二插接槽12中時,第一傾斜面1131便于第一端頭部222順勢向內(nèi)集中對準而直接插入,第二傾斜面1231便于第二端頭部232順勢向內(nèi)集中對準而直接插入;而且在第一豎向金屬筒221插入過程中,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可對第一豎向金屬筒221進行導(dǎo)向和限位,尤其是當?shù)谝欢祟^部222和第一豎向金屬筒221完全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后,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可對第一豎向金屬筒221進行有效限位,配合第一膠水填充體3對第一插接件22進行有效固定;在第二豎向金屬筒231插入過程中,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可對第二豎向金屬筒231進行導(dǎo)向和限位,尤其是當?shù)诙祟^部232和第二豎向金屬筒231完全插入第二插接槽12中后,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可對第二豎向金屬筒231進行有效限位,配合第二膠水填充體4對第二插接件23進行有效固定。并且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可使第一豎向金屬筒221與第一直槽部111之間保持供膠水上溢的空間,便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第一插接件22的外表面充分接觸;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可使第二豎向金屬筒231與第二直槽部121之間保持供膠水上溢的空間,便于第二膠水填充體4與第二插接件23的外表面充分接觸。
第一封擋膜31和第二封擋膜41優(yōu)選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為,第一封擋膜31的邊緣連接于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上,第二封擋膜41的邊緣連接于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上。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shù)谝欢祟^部222通過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時即將第一封擋膜31刺破,尤其是當?shù)谝回Q向金屬筒221穿過第一水平延伸邊緣113后可將第一封擋膜31完全刺破;第二端頭部232分別通過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時即將第二封擋膜41刺破,尤其是當?shù)诙Q向金屬筒231穿過第二水平延伸邊緣123后可將第二封擋膜41完全刺破。
第一封擋膜31和第二封擋膜41優(yōu)選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為,第一封擋膜31覆設(shè)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的上表面,第二封擋膜41覆設(shè)于第二膠水填充體4的上表面。更進一步的具體結(jié)構(gòu)可為,第一封擋膜31由噴在第一膠水填充體3表面的油漆層構(gòu)成,第二封擋膜41由噴在第二膠水填充體4表面的油氣層構(gòu)成,密封效果好,結(jié)構(gòu)簡單實用,成本低。
優(yōu)選地,第一端頭部222和第二端頭部232均為球形,第一槽底部12為半徑比第一端頭部222的半徑大的內(nèi)球面,第二槽底部122為半徑比第二端頭部232的半徑大的內(nèi)球面。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球形的第一端頭部222更利于順勢插入到第一插接槽11中,而且第一槽底部12為較大半徑的球面,可確保第一端頭部222與第一槽底部12配合緊密,第一膠水填充體3均勻分布在第一端頭部222和第一槽底部12之間,連接更加均衡牢固;球形的第二端頭部232更利于順勢插入到第二插接槽12中,而且第二槽底部122為較大半徑的球面,可確保第二端頭部232與第二槽底部122配合緊密,第二膠水填充體4均勻分布在第二端頭部232和第二槽底部122之間,連接更加均衡牢固。
優(yōu)選地,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的下表面為與第一槽底部12的內(nèi)球面同心且半徑較大的外球面,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的下表面為與第二槽底部122的內(nèi)球面同心且半徑較大的外球面。此結(jié)構(gòu)簡單且節(jié)省中間金屬層15的材料用量,降低重量。
優(yōu)選地,第一插接件22的高度小于第一插接槽11的深度,第二插接件23的高度小于第二插接槽12的深度。此結(jié)構(gòu)可確保當?shù)谝徊褰蛹?2和第二插接件23完全插入到第一插接槽11和第二插接槽12中后,還可使第一端頭部222與第一槽底部12之間產(chǎn)生供膠水填充以膠合連接的間隙,使第二端頭部232與第二槽底部122之間產(chǎn)生供膠水填充以膠合連接的間隙。
優(yōu)選地,第一直槽部111的上邊緣包括靠近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端部的第一靠近邊緣和遠離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端部的第一遠離邊緣,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的上表面形成有多個由第一靠近邊緣延伸至第一延伸臺階部151端部的第一凸條1511,相鄰的第一凸條1511之間具有第一間隙,第一豎向金屬筒221的上端形成有與第一間隙相對應(yīng)連通的第一通孔2211;第二直槽部121的上邊緣包括靠近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端部的第二靠近邊緣和遠離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端部的第二遠離邊緣,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個由第二靠近邊緣延伸至第二延伸臺階部152端部的第二凸條1521,相鄰的第二凸條1521之間具有第二間隙,第二豎向金屬筒231的上端形成有與第二間隙相對應(yīng)連通的第二通孔2311。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第一通孔2211與第一間隙構(gòu)成完整的第一通氣道,當?shù)谝徊褰蛹?2逐漸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時,第一通氣道可將第一插接槽11和第一插接件22內(nèi)部的空氣排出,便于第一插接件22繼續(xù)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也便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的膠水透過第一透孔2221進入第一插接件22內(nèi)部,而且第一通氣道可供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外界空氣接觸,便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第一端頭部222充分接觸后即迅速凝結(jié),提高連接效率;同時第一通孔2211與第一間隙構(gòu)成完整的第一通氣道,當?shù)谝徊褰蛹?2逐漸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時,第一通氣道可將第一插接槽11和第一插接件22內(nèi)部的空氣排出,便于第一插接件22繼續(xù)插入第一插接槽11中,也便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的膠水透過第一透孔2221進入第一插接件22內(nèi)部,而且第一通氣道可供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外界空氣接觸,便于第一膠水填充體3與第一端頭部222充分接觸后即迅速凝結(jié),提高連接效率。
優(yōu)選地,連接主體21的厚度與上層地板13的厚度相應(yīng),此結(jié)構(gòu)可使插接完成后的連接主體21的上表面與上層地板13的上表面齊平,整體更加整齊美觀;連接主體21包括重組竹材料的重組竹主體211,和覆設(shè)于重組竹主體211下表面并與第一插接件22和第二插接件23一體的金屬連接板212。第一插接件22和第二插接件23通過與二者一體的金屬連接板212與重組竹主體211連接,結(jié)構(gòu)強度更高。
優(yōu)選地,重組竹主體2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為十字形,包括承載第一插接件22的第一主體部2111、與第一主體部2111相對并承載第二插接件23的第二主體部2112、以及相對設(shè)置并處于相鄰的重組竹地板主體1之間的第三主體部2113和第四主體部2114;金屬連接板212與重組竹主體211的形狀相應(yīng);上層地板13形成有匹配容置第一主體部2111的第一容置缺口131,匹配容置第二主體部2112的第二容置缺口132,延伸至第三主體部2113和第四主體部2114一側(cè)的第一延伸部133,以及延伸至第三主體部2113和第四主體部2114另一側(cè)的第二延伸部134。本發(fā)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重組竹主體211通過第一主體部2111、第二主體部2112、第三主體部2113和第四主體部2114與上層地板13的第一容置缺口131、第二容置缺口132、第一延伸部133和第二延伸部134相互嵌設(shè)卡扣在一起,可有效增強相鄰重組竹地板的連接強度,尤其可增強相鄰重組竹地板的抗剪切強度,不易出現(xiàn)沿連接縫隙的相對移動。進一步結(jié)構(gòu)可為,相鄰的連接件2相抵靠在一起,此結(jié)構(gòu)可增強各部件的連接緊密性和相互嵌設(shè)的強度。
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yīng)視為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