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脊瓦組合體及陰脊瓦組合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脊瓦組合體及陰脊瓦組合體。小青瓦縱向組合體特征在于,兩塊以上的弧形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銷接或螺栓固定以長軸對齊、相鄰小青瓦之間部分重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該組合體的第一塊和最后一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組合體連接的孔。本實用新型有效將單塊組合連體,增強了抗松動、移動和瓦塊向坡下方下沉的能力,同時保持傳統(tǒng)青瓦屋面的形狀、視覺效果等特性,大大減少維修次數(shù)和維修成本。在使用螺栓固定連接的情況下,在維修時,只需將損壞的一組瓦解開,更換緊固新的瓦片即可。
【專利說明】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脊瓦組合體及陰脊瓦組合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脊瓦組合體及陰脊瓦組合體。
【背景技術】
[0002]小青瓦(粘土、貢巖、煤矸石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生產工藝已成熟。人類建筑,特別是中式建筑、復古建筑、民族、農村地區(qū)的使用極為廣泛。生產工藝(人工、機械)包括采料練泥、成型、晾干、焙燒。小青瓦固有的制作工藝簡單,抗風化、隔熱、感光效果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屋面材料方面,也派生出其他屋面覆蓋材料,但都不具備小青瓦的特性。小青瓦生產也出現(xiàn)一些改動,都局限于規(guī)格、瓦面紋路方面。在屋面覆蓋施工中,經坡度屋面(木質、水泥、混凝土)預置。單塊小青瓦按陰陽順序排列施工,但由于缺少小組連接性、縱向整體性以及橫向的連接,所以缺乏抗自重下沉、振動、風吹、氣溫變化、動物走動等各種不利因素的能力。
[0003]另外,平瓦通過釘接固定,但不具備小青瓦特性。小塊瓷質瓦與小青瓦接近,孔式釘接也牢固,也有長形瓷瓦,但無縫,不具有小青瓦色調及層次視覺效果。
[0004]在用于屋面覆蓋中,歷來是單瓦排列覆蓋。這一慣用方式由于無連體性,單塊重力分散,致使瓦面在有坡度屋面自重下沉、振動、風吹、氣溫變化、動物走動等原因造成瓦塊向下、左右移位而出現(xiàn)屋面滲漏。在現(xiàn)行的屋面覆蓋施工中,采用在已預置的有坡度的屋面(木質、混凝土)將單塊小青瓦按縱向排列,橫向搭接方式進行。此方法依靠單瓦與屋面的接觸、瓦與瓦的接觸,但由于單塊自重未能整合,極易下沉、移動,從而造成滲漏。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結構創(chuàng)新,將幾塊瓦連接為小組合體(燒結連體、粘結連體、鉆孔攻絲螺栓連體,銷接連體)和縱向大組合連體,將多塊瓦固定重疊為一體,能夠徹底解決單瓦覆蓋固有的上述問題,無需單瓦維修時從下到上將瓦翻移,大大節(jié)約維修成本,同時保持小青瓦屋面視覺效果和瓦面形狀。在使用螺栓固定連接的情況下,在維修時,只需將損壞的一組瓦解開,更換緊固新的瓦片即可。
[0006]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脊瓦組合體及陰脊瓦組合體。
[0007]本實用新型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兩塊以上(優(yōu)選2?16塊,更優(yōu)選6-16塊,例如8塊)的弧形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銷接或螺栓固定(例如水泥等粘結、燒結、銷接、螺栓固定、螺釘固定、螺絲固定等)以長軸對齊、相鄰小青瓦之間部分重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例如第二塊小青瓦在第一塊小青瓦上面部分重疊,第三塊小青瓦在第二塊小青瓦上面部分重疊,以此類推;或者第二塊小青瓦在第一塊小青瓦的下面部分重疊,第三塊小青瓦在第二塊小青瓦的下面部分重疊,以此類推),其中該組合體的第一塊和最后一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組合體連接的孔。使用過程中,相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陰瓦、陽瓦)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或銷接,兩個縱向組合體之間的連接點優(yōu)選為2-4個。螺栓的材質是塑料的,更優(yōu)選是抗風化塑料。
[0008]小青瓦挖坑,在坑中粘接固定的銷柱穿過相鄰的小青瓦實現(xiàn)銷接。
[0009]小青瓦生產的時候帶根柱銷,每片小青瓦打孔,立柱直接套入相鄰小青瓦的孔中固定實現(xiàn)銷接。
[0010]所謂長軸對齊是指,重疊的各塊小青瓦的縱軸(貫穿頭端和尾端中心的軸線)是在一條直線上。
[0011]優(yōu)選的是,用于上述小青瓦縱向組合體的每一塊小青瓦設計成頭端的寬度小于尾端的寬度、頭端的厚度小于尾端的厚度。例如頭端的寬度比尾端的寬度小1/10?3/10,頭端的厚度比尾端的厚度小1/10?3/10。
[0012]優(yōu)選的是,相鄰的小青瓦的重疊部分的長度為一塊小青瓦長度的40% -90%,優(yōu)選50-70%,更優(yōu)選50-60 %。例如在小青瓦長度為10mm的情況下,兩塊相鄰之間的瓦可以重疊50mm的部分。
[0013]重疊的方式可以是每一塊小青瓦的凸面向上,這樣重疊形成的小青瓦為陽瓦;也可以是每一塊小青瓦的凹面向上,這樣重疊形成的小青瓦為陰瓦。
[0014]單塊小青瓦的橫截面為弧形,長度例如為100-255mm,優(yōu)選100-200mm(例如100mm、150mm、200mm等),頭端寬度例如為160-220mm,優(yōu)選160mm-200mm,頭端厚度例如為
優(yōu)選尾端寬度為180?220mm,優(yōu)選約200mm,尾端厚度例如為6?12mm,優(yōu)選8-10mm,例如9mm。頭端到尾端的寬度逐漸減少,頭端到尾端的厚度也逐漸減少。每塊小青瓦可以設有用于螺栓連接的孔(例如左右兩側各一個孔)。
[00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陽脊瓦組合體,其包括三層小青瓦,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一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三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一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三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三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或銷接固定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三層的左右兩側的兩塊小青瓦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相鄰的脊瓦組合體之間優(yōu)選通過塑料螺栓(優(yōu)選是抗風化的塑料螺栓)連接。疊合的部分優(yōu)選是一塊小青瓦長度的一半。
[001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陰脊瓦組合體,其包括三層小青瓦,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三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一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三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一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一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或銷接固定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上分別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相鄰的脊瓦組合體之間優(yōu)選通過塑料螺栓(優(yōu)選是抗風化的塑料螺栓)連接疊合的部分優(yōu)選是一塊小青瓦長度的一半。
[0017]用于陽脊瓦和陰脊瓦的小青瓦優(yōu)選在頭端和尾端的寬度和厚度上相同。
[0018]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
[0019]目前屋面覆蓋施工(小青瓦屋面)中,都采用單瓦縱向排列覆蓋(陰瓦、陽瓦一樣方式),橫向瓦與瓦搭接,此方式沒有改變由于結構、重力分散造成的瓦面松動、移位、滲漏問題以及維修不方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有效將單塊組合連體,增強了抗松動、移動和瓦塊向坡下方下沉的能力,同時保持傳統(tǒng)青瓦屋面的形狀、視覺效果等特性,大大減少維修次數(shù)和維修成本。在使用螺栓固定連接的情況下,在維修時,只需將損壞的一組瓦解開,更換緊固新的瓦片即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所示為單塊小青瓦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所示為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陰瓦)的示意圖。
[0022]圖3所示為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瓦)的示意圖。
[0023]圖4所示為陽脊瓦組合體的示意圖。
[0024]圖5所示為陰脊瓦組合體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來說明本實用新型。
[0026]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單塊小青瓦I的結構示意圖,其包括一個頭端101,一個尾端102,并且設有用于螺栓固定的孔2。在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用于上述小青瓦縱向組合體的每一塊小青瓦設計成頭端的寬度小于尾端的寬度、頭端的厚度小于尾端的厚度。例如頭端的寬度比尾端的寬度小1/10?3/10,頭端的厚度比尾端的厚度小1/10?3/10。頭端101寬度例如為160mm,厚度為6mm ;尾端102的寬度例如為200mm,厚度為9mm,小青瓦的長度(頭端與尾端之間的距離)例如為100mm。
[0027]圖2示出了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瓦,小青瓦凸面向上)的示意圖,其中,兩塊以上(優(yōu)選3?10塊,更優(yōu)選5?8塊,圖中為8塊)的弧形小青瓦I通過粘結、燒結或螺栓固定(例如水泥粘結、燒結、螺栓固定、螺釘固定、螺絲固定等)以長軸對齊、相鄰小青瓦之間部分重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例如第二塊小青瓦在第一塊小青瓦上面部分重疊,第三塊小青瓦在第二塊小青瓦上面部分重疊,以此類推;或者第二塊小青瓦在第一塊小青瓦的下面部分重疊,第三塊小青瓦在第二塊小青瓦的下面部分重疊,以此類推)。在重疊的小青瓦之間具有搭接縫4,在小青瓦的固定孔中設置固定螺栓3。每一塊小青瓦的長度為100mm,相鄰的兩塊小青瓦之間例如重疊50mm的長度,固定孔2的位置可設置在重疊部分的中間(例如重疊部分50mm長度的25mm處),可以設置2個孔,在瓦的寬度方向上距左右兩側10-20mm處。這樣,在單塊小青瓦的長度為10mm的情況下,8塊重疊的小青瓦的總長度為 450mm。
[0028]圖3示出了小青瓦縱向組合體(陽瓦,小青瓦凹面向上)的示意圖,除了小青瓦凹面向上以外,其他與圖2相同。在重疊的小青瓦之間具有搭接縫4,在小青瓦的固定孔中設置固定螺栓3。
[0029]所謂長軸對齊是指,重疊的各塊小青瓦的縱軸(貫穿頭端和尾端中心的軸線)是在一條直線上。
[0030]圖4示出了一種陽脊瓦組合體的示意圖,其包括三層小青瓦1,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一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三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一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三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三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或銷接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三層的左右兩側的兩塊小青瓦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2。相鄰的脊瓦組合體之間優(yōu)選通過塑料螺栓(優(yōu)選是抗風化的塑料螺栓)連接。疊合的部分優(yōu)選是一塊小青瓦長度的一半。
[0031]圖5示出了一種陰脊瓦組合體的示意圖,其包括三層小青瓦1,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三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一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三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一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一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銷接、或燒結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上分別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2。相鄰的脊瓦組合體之間優(yōu)選通過塑料螺栓(優(yōu)選是抗風化的塑料螺栓)連接。疊合的部分優(yōu)選是一塊小青瓦長度的一半。
[0032]以上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說明的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清楚,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做出適當變更或改動。這些變更或改動也意圖納入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兩塊以上的弧形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銷接或螺栓固定以長軸對齊、相鄰小青瓦之間部分重疊的方式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該組合體的第一塊和最后一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組合體連接的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小青瓦縱向組合體的每一塊小青瓦設計成頭端的寬度小于尾端的寬度、頭端的厚度小于尾端的厚度。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小青瓦的重疊部分的長度為一塊小青瓦長度的50% -9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重疊的方式為每一塊小青瓦的凸面向上或每一塊小青瓦的凹面向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任一項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小青瓦縱向組合體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或銷接,兩個縱向組合體之間的連接點為2-4個。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單塊小青瓦的橫截面為弧形,長度為100-255mm,頭端寬度為160-220mm,頭端厚度為6_12mm,尾端寬度為180-220mm,尾端厚度為6_12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相鄰小青瓦之間通過螺栓固定。
8.根據(jù)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小青瓦縱向組合體,其特征在于,2-16塊小青瓦通過螺栓固定而組合成一個整體。
9.一種陽脊瓦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層小青瓦,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一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三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一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三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三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三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或銷接固定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三層的左右兩側的兩塊小青瓦上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
10.一種陰脊瓦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層小青瓦,其中與屋面緊貼的第一層為三塊小青瓦,第二層為兩塊小青瓦,第三層為一塊小青瓦,同一層的小青瓦之間不重疊而是頭尾相接,第三層的一塊小青瓦與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左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左側的小青瓦和第一層中間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第二層的右側的小青瓦與第一層的中間的小青瓦和第一層的右側的小青瓦分別部分疊合,上下各層之間的小青瓦通過粘結、燒結或銷接固定而組合成一個整體,其中在第二層的兩塊小青瓦上分別設有用于與相鄰的脊瓦連接的孔。
【文檔編號】E04D1/28GK203961136SQ201420322728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劉本友 申請人:劉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