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泵車及布料管支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泵車及布料管支撐裝置。其中,布料管支撐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布料管的管卡和一端與管卡連接另一端與混凝土泵車的臂架連接的支撐管,支撐管與臂架的連接處設置有加強板,支撐管包括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第一支撐管一端與臂架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支撐管的一端連接,第二支撐管的另一端與管卡連接,且第一支撐管的軸線與第二支撐管的軸線形成鈍角。從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在第一支撐管與第二支撐管的連接處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在這個地方承受力會比整體的支撐管在這個地方承受的力大,在第一支撐管與第二支撐管的連接處承受的力比較大,在支撐管與臂架連接處承受的力就會變小,有效的減小了對臂架的損傷。
【專利說明】一種混凝土泵車及布料管支撐裝置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泵車及布料管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2]布料管是將混凝土從料斗輸送到指定地點的裝置,布料管通過布料管支撐裝置安裝在混凝土泵車的臂架01上,布料管隨著臂架一起運動。如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混凝土泵車布料管支撐裝置包括用于抱緊約束布料管04的管卡03,一端與管卡03連接,另一端與混凝土泵車的臂架01連接的支撐管02,支撐管02焊接在臂架01上?,F(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布料管支撐結(jié)構(gòu)在使用過程中,主要是支撐管02與臂架01的焊接位置受力,支撐管02與臂架01的接觸面積小,容易在支撐管02與臂架01的連接處開裂,對臂架01造成一定的損壞,并且在維修時,會在開裂處進行多次焊接固定,會進一步對臂架01造成損傷,影響臂架01的質(zhì)量。
[0003]因此,如何減小對臂架的損傷,成為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布料管支撐裝置,以減小對臂架的損傷。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 一種具有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shù)方案:
[0006]一種布料管支撐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布料管的管卡和一端與所述管卡連接另一端與混凝土泵車的臂架連接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與所述臂架的連接處設置有加強板,所述支撐管包括第一支撐管和第二支撐管,所述第一支撐管一端與所述臂架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撐管的另一端與所述管卡連接,且所述第一支撐管的軸線與所述第二支撐管的軸線形成鈍角。
[0007]優(yōu)選的,在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中,所述第一支撐管與所述第二支撐管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連接板,兩個所述連接板通過螺栓連接。
[0008]優(yōu)選的,在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中,所述連接板為正方形形狀的連接板。
[000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與所述泵車的臂架連接的布料管支撐裝置,所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布料管支撐裝置。
[0010]從上述技術(shù)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用第一支撐管與第二支撐管拼接成一個支撐管代替現(xiàn)有技術(shù)中一個整體的支撐管,在第一支撐管與第二支撐管的連接處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在這個地方承受力會比整體的支撐管在這個地方承受的力大,在第一支撐管與第二支撐管的連接處承受的力比較大,在支撐管與臂架連接處承受的力就會變小,有效的減小了對臂架的損傷。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由于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該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也具有上述技術(shù)效果,在此不再贅述?!緦@綀D】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
[0013]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sh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現(xiàn)有技術(shù)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6]1、臂架21、第一支撐管22、第二支撐管3、連接板4、布料管5、管卡6、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布料管支撐裝置,以減小對臂架的損傷。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 一種具有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
[0018]下面將結(jié)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9]請參閱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0]一種布料管支撐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布料管4的管卡5和一端與管卡5連接另一端與混凝土泵車的臂架I連接的支撐管,支撐管與臂架I的連接處設置有加強板6,支撐管包括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第一支撐管21 —端與臂架I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支撐管22的一端連接,第二支撐管22的另一端與管卡5連接,且第一支撐管21的軸線與第二支撐管22的軸線形成鈍角。
[0021]本方案提供的布料管支撐裝置,用相互連接的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代替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一個整體的支撐管,第一支撐管21的軸線與第二支撐管22的軸線形成鈍角,在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連接處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使用時連接處的受力會突然變大,這樣支撐管與臂架I連接處承受的力就會變小,也就減小了對臂架I的損傷?,F(xiàn)有技術(shù)中是將支撐管的彎度是通過折彎工藝實現(xiàn)的,折彎處的強度會變低,影響支撐管的質(zhì)量,本方案通過對第一支撐管21與第二支撐管22的管口進行設計,連接完成后第一支撐管21的軸線與第二支撐管22的軸線就會形成鈍角,不需要在進行折彎操作,對支撐管的強度不造成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撐管的質(zhì)量。支撐管分開設計,單個支撐管的重量也會變輕,將第一支撐管21焊接在臂架I上就會相對容易,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支撐管21與臂架I的焊接質(zhì)量,增加連接強度,延長裝置的使用壽命。
[0022]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的連接可以采用焊接,也可以采用在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的連接處均設置連接板3,連接板3上開設有孔,通過螺栓將兩個連接板3連接在一起,連接板3與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焊接連接。優(yōu)選的采用連接板的連接方式將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連接,采用連接板3且連接板3通過螺栓連接,在使用時,連接板3的連接處除了有應力集中現(xiàn)象,還可以承受一定的彈性形變,起到緩沖力的作用,進一步減小了在臂架I與支撐管連接處承受的力,保護了臂架I。連接板的形狀可以根據(jù)需要設計成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或者其他形狀。在使用完成后可以將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拆卸開,再進行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的運輸,降低了運輸?shù)碾y度,也減小了運輸過程中布料管支撐裝置占用的空間。
[002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布料管支撐裝置焊接在混凝土泵車的臂架I上,臂架I上開設有孔,孔的外圓周上焊接有用于增強臂架I承受能力的加強板6,第一支撐管21伸到孔內(nèi),與加強板6焊接。由于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的混凝土泵車也具有上述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0024]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qū)I(yè)技術(shù)人員能夠?qū)崿F(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布料管支撐裝置,包括用于固定布料管(4)的管卡(5)和一端與所述管卡(5)連接另一端與混凝土泵車的臂架(I)連接的支撐管,所述支撐管與所述臂架(I)的連接處設置有加強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管包括第一支撐管(21)和第二支撐管(22),所述第一支撐管(21) —端與所述臂架(I)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管(2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撐管(22)的另一端與所述管卡(5)連接,且所述第一支撐管(21)的軸線與所述第二支撐管(22)的軸線形成鈍角。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布料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管(21)與所述第二支撐管(22 )的連接處均設置有連接板(3 ),兩個所述連接板(3 )通過螺栓連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布料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3)為正方形形狀的連接板。
4.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與所述泵車的臂架(I)連接的布料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支撐裝置為權(quán)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布料管支撐裝置。
【文檔編號】E04G21/04GK203373989SQ201320372001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張峰, 余正茂, 何遠宏 申請人: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