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泵送系統(tǒng)及混凝土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設機械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泵送系統(tǒng)及包含此泵送系統(tǒng)的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泵送系統(tǒng)是混凝土泵車的執(zhí)行機構,用于將混凝土沿輸送管道連續(xù)輸送到澆注現(xiàn)場。泵送系統(tǒng)由主油缸、水箱、輸送缸、砼活塞、料斗、S閥總成、搖擺機構、攪拌機構、出料ロ、配送管等部分組成。雙列液壓活塞式混凝土泵的兩個主油缸交替工作,使混凝土的輸送工作比較平穩(wěn)、連續(xù)而且排量也大為增加,充分利用了原動機的功率,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混凝土泵 形式。S管閥是ー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分配方式,砼活塞分別與主油缸活塞桿連接,在主油缸的作用下做往復運動,ー個缸前進,另ー個缸后退;輸送缸出口與料斗和S閥連通,S閥出料端接出料ロ,另一端通過花鍵軸與搖擺機構的擺臂連接,在搖擺機構的擺動油缸作用下,周期性的連通輸送缸與出料ロ。但是,這種單出料ロ的泵車施工時只能向ー個方向澆注,不能同時向多個方向澆注,制約了泵車的施工范圍;另一方面,由于S閥換向頻率高,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S閥等易損件的磨損快,増加了維修和更換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單出料ロ的泵車施工時只能向ー個方向澆注,制約泵車的施工范圍,S閥換向頻率高,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S閥等易損件的磨損件的磨損快的問題或者上述技術問題至少之一,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泵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ー種泵送系統(tǒng),包括主油缸、輸送缸、分配閥、搖擺機構和料斗,所述料斗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ロ。這樣,混凝土泵車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ロ,可以實現(xiàn)交替泵送,相當于兩臺泵工作,可以向兩個方向澆注,適用于需要多個泵工作且排量不高的エ況,兩個分配閥較單個單個分配閥的換向頻次少,減少了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等易損件的磨損。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出料ロ包括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ロ,所述分配閥包括第一分配閥和第二分配閥,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主油缸、第二主油缸和第三主油缸,所述輸送缸包括與所述第一主油缸、第二主油缸和第三主油缸對應的第一輸送缸、第ニ輸送缸和第三輸送缸,所述搖擺機構包括第一搖擺機構和第二搖擺機構;所述第一分配閥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一出料ロ,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搖擺機構在所述第一輸送缸和所述第二輸送缸之間切換;所述第二分配閥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出料ロ,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搖擺機構在所述第二輸送缸和所述第三輸送缸之間切換。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分配閥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吋,所述第二分配閥切換至所述第三輸送缸;所述第二分配閥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時,所述第一分配閥切換至所述第一輸送缸。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輸送缸、所述第二輸送缸和所述第三輸送缸中的任意一個進行泵料時,另外兩個分別處于吸料或無動作狀態(tài)。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將所述第一分配閥停至所述第一輸送缸或將所述第二分配閥停至所述第二輸送缸的鎖止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鎖止閥通過液壓或電氣系統(tǒng)控制。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分配閥配合控制所述輸送缸吸料和泵料的液壓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搖擺機構為單搖擺機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ー種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的泵送系統(tǒng)。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泵送系統(tǒng)及混凝土泵車,包括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出料ロ,可以實現(xiàn)向多個方向澆注混凝土,適用于多個泵工作的エ況,也可以只用其中一個出料ロ進行工作,相當于單出料ロ泵送系統(tǒng);兩個出料ロ,可以實現(xiàn)交替泵送;多個分配閥較ー個分配閥的換向頻次少,減少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等易損件的磨損,降低生產(chǎn)成本。
圖I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ー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所述料斗的輸送缸入口處的端面示意圖;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再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又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I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I主油缸11第一主油缸 12第二主油缸 13第三主油缸14第四主油缸 15第五主油缸 16第六主油缸17第七主油缸 18第八主油缸 19第九主油缸110第十主油缸 111第i^一主油缸2 水箱3輸送缸31第一輸送缸 32第二輸送缸 33第三輸送缸34第四輸送缸 35第五輸送缸 36第六輸送缸37第七輸送缸 38第八輸送缸 39第九輸送缸310第十輸送缸 311第i^ 一輸送缸4分配閥41第一分配閥 42第二分配閥 43第三分配閥44第四分配閥 45第五分配閥 46第六分配閥47第七分配閥[0039]5搖擺機構51第一搖擺機構 52第二搖擺機構 53第三搖擺機構54第四搖擺機構 55第五搖擺機構 56第六搖擺機構57第七搖擺機構6 出料 ロ61第一出料ロ62第二出料ロ 63第三出料ロ64第四出料ロ65第五出料ロ 66第六出料ロ67第七出料ロ 7料斗8攪拌系統(tǒng)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實施例一請參考圖I和圖2,其中圖I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ー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所述料斗的輸送缸入口處的端面示意圖。如圖I、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ー種泵送系統(tǒng),所述出料ロ 6包括第一出料ロ61和第二出料ロ 62,所述分配閥4包括第一分配閥41和第二分配閥42,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主油缸11、第二主油缸12和第三主油缸13,所述輸送缸3包括與所述第一主油缸11、第ニ主油缸12和第三主油缸13 對應的第一輸送缸31、第二輸送缸32和第三輸送缸33,所述搖擺機構5包括第一搖擺機構51和第二搖擺機構52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主油缸11、第二主油缸12、第三主油缸13為并排設置,所述第一輸送缸31、第二輸送缸32、第三輸送缸33也并排設置,所述第一出料ロ 61和第二出料ロ 62亦并排設置。這樣,有助于節(jié)約泵送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同時便于第一分配閥41、第二分配閥42、第一搖擺機構51和所述第二搖擺機構52的設置。進ー步,所述第一分配閥41、第二分配閥42均為“S”形分配閥。優(yōu)選地,所述主油缸I與所述輸送缸3之間還設置有水箱2。水箱2用于清洗輸送缸3內的泵送活塞(圖中未示出),降低泵送活塞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進ー步,所述泵送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料斗7內的攪拌系統(tǒng)8。攪拌系統(tǒng)8可以攪拌料斗內的混凝土物料,防止其在料斗7內凝固、固結,能夠保證輸送缸3順利地吸料。更進一歩,還包括與所述分配閥4配合控制所述輸送缸3吸料和泵料的液壓閥(圖中未示出)。液壓閥可以與分配閥4配合,當分配閥4切換至某一輸送缸3吋,液壓閥控制對應的主油缸I帶動泵送活塞泵料,同時液壓閥還控制與所述料斗7接通的輸送缸吸料。優(yōu)選地,所述搖擺機構5為單搖擺機構?,F(xiàn)有的單出料ロ泵車由于只有一個出料口和分配閥,因此只需要ー個搖擺機構,通常采用雙搖擺機構來帶動分配閥動作。本實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統(tǒng)中,由于設置了兩個出料口和兩個分配閥,因此需要兩個搖擺機構來帶動相應的分配閥動作,如采用雙搖擺機構,將會使得搖擺機構占用大量的空間,使得混凝土泵車的體積和重量大大增加,増大了生產(chǎn)成本,且不便于移動。采用單搖擺機構可以極大地節(jié)約空間,使得泵送系統(tǒng)的結構更加簡潔,降低生產(chǎn)成本。本實施例的具體工作原理為所述第一分配閥41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一出料ロ 61,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搖擺機構51在所述第一輸送缸31和所述第二輸送缸32之間切換,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一輸送缸31時,所述第一輸送缸31通過所述第一出料ロ 61泵料,同時所述第二輸送缸32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ニ輸送缸32通過所述第一出料ロ 61泵料,同時所述第一輸送缸31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 所述第二分配閥42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出料ロ 62,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搖擺機構52在所述第二輸送缸32和所述第三輸送缸33之間切換,所述第二分配閥52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二輸送缸32通過所述第二出料ロ 62泵料,同時所述第三輸送缸33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二分配閥52切換至所述第三輸送缸33時,所述第三輸送缸33通過所述第二出料ロ 62泵料,同時,所述第二輸送缸32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由于第一輸送缸31、第二輸送缸32、第三輸送缸33為并排設置,且有兩個分配閥(第一分配閥41和第二分配閥42)分別在三個輸送缸之間切換,這樣,第一分配閥41和第二分配閥42不能同時占據(jù)(切換至)第二輸送缸32。因此,當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二分配閥42切換至所述第三輸送缸33 ;所述第二分配閥42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一輸送缸31。在某一工作節(jié)拍中,第一輸送缸31、第二輸送缸32、第三輸送缸33中只有一個輸送缸在進行吸料(另外兩個輸送缸分別與第一分配閥41、第二分配閥42接通),在進行到下一節(jié)拍時,亦只有ー個輸送缸進行泵料(因上一工作節(jié)拍只有一個輸送缸吸料)。因此,所述第一輸送缸31、所述第二輸送缸32和所述第三輸送缸33中的任意一個進行泵料吋,另外兩個分別處于吸料或無動作狀態(tài)。這樣第一出料ロ 61和第二出料ロ 62交替進行泵料,可以實現(xiàn)兩個方向的混凝土澆注,適用于需要多個泵工作且排量要求不高的エ況。由于第一分配閥41和第二分配閥42交替工作,與ー個分配閥的泵送系統(tǒng)比較,換向頻率明顯降低,減少了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等易損件的磨損。當現(xiàn)場只需要一個出料ロ工作時,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需求將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第一輸送缸31并停止擺動,只用第二分配閥42在第二輸送缸32和第三輸送缸33間切換并從第二出料ロ 62進行泵料;或將第二分配閥42切換至第三輸送缸33并停止擺動,只用第一分配閥41在第一輸送缸31和第二輸送缸32間切換并從第一出料ロ 61泵料。優(yōu)選地,還包括將所述第一分配閥41停至所述第一輸送缸31或將所述第二分配閥42停至所述第三輸送缸33的一鎖止閥(圖中未示出)。進一歩,所述鎖止閥通過液壓或電氣系統(tǒng)控制。實施例ニ 請參見圖3,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再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7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統(tǒng)中,所述出料ロ 6包括第三出料ロ 63和第四出料ロ 64,所述分配閥包括第三分配閥43和第四分配閥44,所述主油缸I包括第四主油缸14、第五主油缸15、第六主油缸16和第七主油缸17,所述輸送缸3包括與所述第四主油缸14、第五主油缸15、第六主油缸16和第七主油缸17 對應的第四輸送缸34、第五輸送缸35、第六輸送缸36和第七輸送缸37,所述搖擺機構5包括第三搖擺機構53和第四搖擺機構54。與實施例一相同的是所述第三分配閥43、第四分配閥44亦均為“S”形分配閥;所述主油缸I與所述輸送缸3之間還設置有水箱2 ;所述泵送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料斗7內的攪拌系統(tǒng)8 ;還包括與所述分配閥4配合控制所述輸送缸3吸料和泵料的液壓閥;所述搖擺機構5為單搖擺機構。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米用第三分配閥43在第四輸送缸34和第五輸送缸35之間進行切換,第四分配閥44在第六輸送缸36和第七輸送缸37之間切換,第三分配閥43和第四分配閥44之間互不干擾,第三出料ロ 63和第四出料ロ 64可以同時泵料,在滿足向兩個方向澆注混凝土的同時,兩個出料ロ不必交替工作,大大提高了泵車的排量和工作效率。本實施例的泵送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第三分配閥43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三出料ロ 63,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三搖擺機構53在所述第四輸送缸34和所述第五輸送缸35之間切換,所述第三分配閥43切換至所述第四輸送缸34時,所述第四輸送缸34通過所述第三出料ロ 63泵料,同時所述第五輸送缸35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三分配閥43切換至所述第五輸送缸35時,所述第五輸送缸35通過所述第三出料ロ 63泵料,同時所述第四輸送缸34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四分配閥44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四出料ロ 64,另一端通過所述第四搖擺機構54在所述第六輸送缸36和所述第七輸送缸37之間切換,所述第四分配閥44切換至所述第六輸送缸36時,所述第六輸送缸36通過第四出料ロ 64泵料,同時所述第七輸送缸37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四分配閥44切換至所述第七輸送缸37時,所述第七輸送缸37通過所述第四出料ロ 64泵料,所述第六輸送缸36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第三分配閥43和第四分配閥44之間互不干擾,可以同時泵料,也可以交替泵料,也可以只有ー個分配閥工作,僅從ー個出料ロ泵料,大大提高了泵送系統(tǒng)的工作靈活性。實施例三請參見圖4,圖4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泵送系統(tǒng)又ー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泵送系統(tǒng),所述出料ロ包括第五出料ロ 65、第六出料ロ 66和第七出料ロ 67,所述分配閥4包括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和第七分配閥47,所述主油缸I包括第八主油缸18、第九主油缸19、第十主油缸110和第i^一主油缸111,所述輸送缸3包括與所述第八主油缸18、第九主油缸19、第十主油缸110、第i^一主油缸111
對應的第八輸送缸38、第九輸送缸39、第十輸送缸310和第^ 輸送缸311,所述搖擺機構5包括第五搖擺機構55、第六搖擺機構56和第七搖擺機構57。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相同之處在于所述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亦均為“S”形分配閥;所述主油缸I與所述輸送缸3之間還設置有水箱2 ;所述泵送系統(tǒng)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料斗7內的攪拌系統(tǒng)8 ;還包括與所述分配閥4配合控制所述輸送缸3吸料和泵料的液壓閥;所述搖擺機構5為單搖擺機構。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設置了三個出料ロ,包括第五出料ロ 65、第六出料ロ 66和第七出料ロ 67,采用第五分配閥45的一端與第五出料ロ 65連通,另一端在第八輸送缸38和第九輸送缸39之間切換;第六分配閥46的一端與第六出料ロ 66連通,另一端在第九輸送缸39和第十輸送缸310之間切換;第七分配閥47的一端與第七出料ロ67連通,另一端在第十輸送缸310和第i^一輸送缸311之間切換。三個出料ロ使得泵送系統(tǒng)可以向三個方向澆注,大大擴展了泵送系統(tǒng)的工作面,提高工作效率。本實施例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第五分配閥45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五出料ロ 65,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五搖擺機構55在所述第八輸送缸38和所述第九輸送缸39之間切換,所述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所述第八輸送缸38時,所述第八輸送缸38通過所述第五出料ロ 65泵料,同時所述第九輸送缸39從所述料斗內吸料;所述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所述第九輸送缸39時,所述第九輸送缸39通過所述第五出料ロ 65泵料,同時所述第八輸送缸38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六分配閥46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六出料ロ 66,另一端通過所述第六搖擺機構56在所述第九輸送缸39和所述第十輸送缸310之間切換,所述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所述第九輸送缸39時,所述第九輸送缸39通過第六出料ロ 66泵料,同時所述第十輸送缸310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所述第十輸送缸310時,所述第十輸送缸310通過所述第六出料ロ 66泵料,同時所述第九輸送缸39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所述第七分配閥47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七出料ロ 67,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七搖擺機構在所述第十輸送缸310和所述第十一輸送缸311之間切換,所述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所述第十輸送缸310時,所述第十輸送缸310通過第七出料ロ 67泵料,同時所述第十一輸送缸311從所述料斗內吸料;所述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所述第十一輸送缸311時,所述第十一輸送缸311通過所述第七出料ロ 67泵料,同時所述第十輸送缸310從所述料斗7內吸料。由于第八輸送缸38、第九輸送缸39、第十輸送缸310、第^ 輸送缸311為并排設置,且有三個分配閥(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和第七分配閥47)分別在四個輸送缸之間切換,這樣就使得第五分配閥45和第六分配閥46不能同時占據(jù)(切換至)第九輸送缸39 ;第六分配閥46和第七分配閥47不能同時占據(jù)(切換至)第十輸送缸310。因此,所述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所述第九輸送缸39時,所述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所述第十輸送缸310,所述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所述第十一輸送缸311 ;所述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所述第十輸送缸410時,所述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所述第九輸送缸39,所述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所述第八輸送缸38。這樣,可以避免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和第七分配閥47之間的互相干擾。在某一工作節(jié)拍中,第八輸送缸38、第九輸送缸39、第十輸送缸310和第^ 輸送缸311中只有一個輸送缸在進行吸料(另外三個輸送缸分別與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第七分配閥47接通),在進行到下一節(jié)拍時,亦只有ー個輸送缸進行泵料(因上一工作節(jié)拍只有一個輸送缸吸料)。因此,所述第八輸送缸38、第九輸送缸39、第十輸送缸310和第^ 輸送缸311中的任意一個進行泵料時,其余三個輸送缸中的一個處于吸料狀態(tài),另外兩個輸送缸處于無動作狀態(tài)這樣第五出料ロ 65、第六出料ロ 66和第七出料ロ 67交替進行泵料,可以實現(xiàn)三個方向的混凝土澆注,適用于需要多個泵工作且排量要求不高的エ況。由于第五分配閥45、第六分配閥46和第七分配閥47交替工作,與ー個分配閥的泵送系統(tǒng)比較,換向頻率明顯降低,減少了眼鏡板、切割環(huán)、砼活塞等易損件的磨損,提高了泵送系統(tǒng)的使用壽命,降低生產(chǎn)成本。當現(xiàn)場只需要兩個出料ロ工作時,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需求將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第八輸送缸38并停止擺動,只使用第六分配閥46在第九輸送缸39和第十輸送缸310之間切換從第六出料ロ 66進行泵料、第七分配閥47在第十輸送缸310和第i^一輸送缸311之間切換并從第七出料ロ 67進行泵料即可,工作工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或將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第i 輸送缸311并停止擺動,只使用第六分配閥46在第九輸送缸39和第十輸送缸310間切換并從第六出料ロ 66進行泵料、第五分配閥45在第九輸送缸39和第八輸送缸38之間切換并從第五出料ロ 65進行泵料即可,工作原理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當現(xiàn)場只需要一個出料ロ工作時,可以根據(jù)現(xiàn)場需求將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第八輸送缸38并停止擺動,同時將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第九輸送缸39并停止擺動,只用第七分配閥47在第十輸送缸310和第i^一輸送缸311之間切換并從第七出料ロ 67進行泵料即可;或將第五分配閥45切換至第八輸送缸38并停止擺動,同時將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第i 輸送缸311并停止擺動,只用第六分配閥46在第九輸送缸39和第十輸送缸310間切換并從第六出料ロ 66泵料即可;或者將第六分配閥46切換至第十輸送缸310并停止擺動,同時將第七分配閥47切換至第十一輸送缸311并停止擺動,只用第五分配閥45在第八輸送缸38和第九輸送缸39之間切換并從第五出料ロ 65泵料即可。實施例四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ー種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具有上述任一實施所述泵送系統(tǒng)的有益效果,不再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泵送系統(tǒng),包括主油缸(I)、輸送缸(3)、分配閥(4)、搖擺機構(5)和料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7)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ロ(6)。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ロ(6)包括第一出料ロ(61)和第二出料ロ(62),所述分配閥(4)包括第一分配閥(41)和第二分配閥(42),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主油缸(11)、第二主油缸(12)和第三主油缸(13),所述輸送缸(3)包括與所述第一主油缸(11)、第二主油缸(12)和第三主油缸(13) 對應的第一輸送缸(31)、第ニ輸送缸(32)和第三輸送缸(33),所述搖擺機構(5)包括第一搖擺機構(51)和第二搖擺機構(52); 所述第一分配閥(41)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一出料ロ(61),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一搖擺機構(51)在所述第一輸送缸(31)和所述第二輸送缸(32)之間切換; 所述第二分配閥(42)的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第二出料ロ(62),另一端通過所述第二搖擺機構(52)在所述第二輸送缸(32)和所述第三輸送缸(33)之間切換。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二分配閥(42)切換至所述第三輸送缸(33);所述第二分配閥(42)切換至所述第二輸送缸(32)時,所述第一分配閥(41)切換至所述第一輸送缸(31)。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缸(31)、所述第二輸送缸(32)和所述第三輸送缸(33)中的任意一個進行泵料時,另外兩個分別處于吸料或無動作狀態(tài)。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所述第一分配閥(41)停至所述第一輸送缸(31)或將所述第二分配閥(42)停至所述第三輸送缸(33)的鎖止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閥通過液壓或電氣系統(tǒng)控制。
7.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6中任ー項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分配閥(4)配合控制所述輸送缸(3)吸料和泵料的液壓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搖擺機構(5)為單搖擺機構。
9.ー種混凝土泵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泵送系統(tǒng)。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泵送系統(tǒng),包括主油缸(1)、輸送缸(3)、分配閥(4)、搖擺機構(5)和料斗(7),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7)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口(6)。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方案,可以實現(xiàn)向多個方向澆注混凝土,并可實現(xiàn)交替泵送,分配閥的換向頻次少,減少眼鏡板、砼活塞等易損件的磨損。
文檔編號E04G21/02GK202391129SQ2012200041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fā)明者張 杰, 朱云霞, 黃華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