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金剛石鋸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剛石鋸片
背景技術(shù):
金剛石鋸片具有硬度高、產(chǎn)生粉塵少、切割速度快、加工光潔度高以及性價比高等優(yōu)點,因此,金剛石鋸片被廣泛地用于復合纖維材料的切割加工。例如,在建筑行業(yè),金剛石鋸片被廣泛地用于水泥纖維板等的切割加工。金剛石鋸片通常包括鋼質(zhì)基體和金剛石刀頭,金剛石刀頭鑲嵌在鋼質(zhì)基體的外周面內(nèi)的鑲刀槽中。為了使金剛石鋸片旋轉(zhuǎn)時正常切割,鑲嵌在外周面內(nèi)的鑲刀槽中的金剛石刀頭需高出基體的外周面。在金剛石刀頭高出基體外周面一定高度時,例如,在金剛石刀頭高出基體外周面O. 2mm以上(即,金剛石刀頭的出刃高度在O. 2mm以上)時,金剛石刀頭在工作時受到的剪切應力增大,使得金剛石鋸片在工作時發(fā)生刀頭脫落,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即使在高剪切應力作用于金剛石刀頭的情況下金剛石刀頭也不發(fā)生脫落的金剛石鋸片,從而提高金剛石鋸片的金剛石刀頭的出刃高度。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提供了一種金剛石鋸片,該金剛石鋸片包括圓盤狀的基體,在其外周面設(shè)置有多個鑲刀槽;多個刀頭,設(shè)置在鑲刀槽內(nèi)并高于外周面;支撐件,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以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支撐件可以與基體一體地形成。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支撐件的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刀頭背部的高度。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鑲刀槽為V型槽,并且在V型槽的拐角處可以形成有圓形的鏤空。鏤空的外圓周可以不與V型槽的鑲刀面相切。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所述金剛石鋸片還可以包括去塵槽、排屑槽、散熱消音縫和磨刀槽中的至少一種,其中,去塵槽在相鄰兩個刀頭的中間部分形成在基體外周面處,排屑槽在刀頭工作面前面與刀頭相鄰地形成在外周面處,散熱消音縫在基體中形成為鏤空,磨刀槽與支撐件相鄰地形成在基體外周面處。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在金剛石鋸片包括排屑槽的情況下,金剛石鋸片還可以包括形成在排屑槽中的基體校平槽。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刀頭可以通過焊接設(shè)置在鑲刀槽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面,所述金剛石鋸片還可以包括設(shè)置在中心孔附近的定位孔。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金剛石鋸片,通過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來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的支撐件,可以使金剛石刀頭承受大的剪切應力,從而可以提高金剛石刀頭的出刃高度。
通過結(jié)合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的以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優(yōu)點將變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圖I是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的示意圖; 圖2是示出圖I中的部分I的放大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和示例性實施例來詳細地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金剛石鋸片。圖I是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圖I中的部分I的放大圖。參照圖I和圖2,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包括圓盤狀的基體I、多個金剛石刀頭2、支撐件3和中心孔4。基體I可以由鋼板形成,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基體I可以由其他的硬質(zhì)的金屬合金板形成?;wI的外周面5形成有多個鑲刀槽6,多個鑲刀槽6均勻地分布在基體I的外周面5上。金剛石刀頭2設(shè)置在鑲刀槽6中并高出基體I的外周面5。在附圖中示出的金剛石刀頭2為平行四邊形刀頭,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金剛石刀頭2可以為直角梯形刀頭。這里,金剛石刀頭2可以通過焊接設(shè)置在鑲刀槽6中。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將金剛石2通過焊接設(shè)置在鑲刀槽6中,例如,當鑲刀槽6為燕尾槽時,金剛石刀頭2可以通過嵌合而直接鑲嵌在鑲刀槽6中而無需焊接。此外,雖然在圖I中示出了具有八個金剛石刀頭2的金剛石鋸片,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金剛石刀頭2的數(shù)量不限于八個。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當金剛石刀頭2為平行四邊形刀頭時,鑲刀槽6可以為V型槽。這樣,平行四邊形的金剛石刀頭2可以鑲嵌在V型鑲刀槽6中。在V型槽的拐角處可以形成圓形的鏤空7,鏤空7的外圓周將拐角切除。鏤空7便于平行四邊形金剛石刀頭2的鑲嵌并且可以減小切割應力對V型鑲刀槽6的拐角的沖擊。此外,鏤空7的外圓周不與V型鑲刀槽6的鑲刀面相切,以便于對鑲刀槽6的兩個鑲刀面打磨而使金剛石刀頭2與鑲刀槽6進行焊接。支撐件3設(shè)置在外周面5上,S卩,為圖I中虛線a(與基體I的外周重合的虛線)以上的部分,支撐件3用于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所述刀頭工作面是指鋸片進行切割工作時金剛石刀頭的與切割料接觸的表面。支撐件3的高度可以小于或等于刀頭背面的高度,優(yōu)選地,如圖I中所示,支撐件3的高度等于刀頭背面的高度。支撐件3可以與基體I 一體地形成,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支撐件3可以為單獨的構(gòu)件并通過焊接等方式結(jié)合到外周面5,從而在金剛石刀頭2的背面支撐金剛石刀頭2。與無支撐件的金剛石鋸片相比,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實施例,通過支撐件3支撐金剛石刀頭2的背面,使得金剛石刀頭2可以在金剛石鋸片工作時承受更大的剪切應力,從而可以提高金剛石刀頭2的出刃高度。例如,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的出刃高度可以達到O. 5mm至3mm。中心孔4位于基體I的圓心處,中心孔4帶有形成在中心孔4的圓周外側(cè)的兩個定位孔4-1。中心孔4用于將金剛石鋸片結(jié)合到金剛石鋸片的驅(qū)動裝置,從而對待切割物料進行切割。定位孔4-1可以用于采用多個鋸片進行切割或研磨時的多個鋸片的定位。此外,如圖I所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還可以包括排屑槽8、去塵槽10、磨刀槽11和散熱消音縫12中的至少一種。在金剛石鋸片包括排屑槽8的情況下,基體校平槽9可以設(shè)置在排屑槽8中。排屑槽8在刀頭工作面前面與刀頭2相鄰地形成在外周面5處。排屑槽8具有相對大的尺寸并且可以大量容屑,從而將所容的大量屑排除?;w校平槽9為形成在排屑槽7底部的彎曲的線形鏤空,基體校平槽9用于校平基體I的平面度。 去塵槽10在相鄰兩個刀頭2的中間部分形成在基體I的外周面5處。去塵槽9可以大大減少粉塵的產(chǎn)生并可以提高工件表面光潔度。磨刀槽11與支撐件3相鄰地形成在基體I外周面5處。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包括磨刀槽11以對金剛石刀頭2進行打磨。如圖I中所示,磨刀槽11的周界可以與支撐件3的周界平滑地連接到一起,以便于順利地對金剛石刀頭2進行打磨。散熱消音縫12在基體I中形成為鏤空。散熱消音縫12可以用于散熱、消音等。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金剛石鋸片具有四個金剛石刀頭2,此時,去塵槽10在外周面5的總弧長被適當?shù)匮娱L,從而可以更好地減少粉塵的產(chǎn)生,并使加工表面平整光滑。不同于圖I中示出的定位孔4-1,這里,定位孔4-2形成在中心孔4的圓周上。此外,根據(jù)該示例性實施例的金剛石鋸片不包括基體校平槽。通過上面對本實用新型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金剛石鋸片通過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來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的支撐件,可以使金剛石刀頭承受大的剪切應力,從而可以提高金剛石刀頭的出刃高度。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鋸片包括 圓盤狀的基體,在其外周面設(shè)置有多個鑲刀槽; 多個刀頭,設(shè)置在鑲刀槽內(nèi)并高于外周面; 支撐件,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以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支撐件與基體一體地形成。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支撐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刀頭背面的高度。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鑲刀槽為V型槽,并且在V型槽的拐角處形成有將拐角切除的圓形的鏤空。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鏤空的外圓周不與V型槽的鑲刀面相切。
6.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鋸片還包括去塵槽、排屑槽、散熱消音縫和磨刀槽中的至少一種,其中, 去塵槽在相鄰兩個刀頭的中間部分形成在基體外周面處, 排屑槽在刀頭工作面前面與刀頭相鄰地形成在外周面處, 散熱消音縫在基體中形成為鏤空, 磨刀槽與支撐件相鄰地形成在基體外周面處。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在金剛石鋸片包括排屑槽的情況下,金剛石鋸片還包括形成在排屑槽中的基體校平槽。
8.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刀頭通過焊接設(shè)置在鑲刀槽內(nèi)。
9.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金剛石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剛石鋸片還包括設(shè)置在中心孔附近的定位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剛石鋸片,該金剛石鋸片包括圓盤狀的基體,在其外周面設(shè)置有多個鑲刀槽;多個刀頭,設(shè)置在鑲刀槽內(nèi)并高于外周面;支撐件,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以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本實用新型的金剛石鋸片通過設(shè)置在外周面上來支撐與刀頭工作面背對的刀頭背面的支撐件,可以使金剛石刀頭承受大的剪切應力,從而可以提高金剛石刀頭的出刃高度。
文檔編號B28D1/04GK202378179SQ2011205160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劉一波, 劉錕, 姚炯斌, 楊合丹, 羅曉麗, 趙剛, 陳哲, 黃盛林 申請人:北京安泰鋼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責任公司,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