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及布料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陶瓷磚生產(chǎn)技術,具體涉及一種使陶瓷磚形成仿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以及實現(xiàn)這種方法的布料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在陶瓷磚生產(chǎn)技術中,現(xiàn)有的布料方法雖然能夠在陶瓷磚上形成豐富的線條狀圖案,但是所形成的線條圖案與石材的天然裂紋圖案相差較大,主要表現(xiàn)在陶瓷磚上的線條的邊緣輪廓線比較模糊,不像天然石材裂紋的邊緣輪廓線那樣銳利清晰。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現(xiàn)有的布料方法是在粉料處于松散的狀態(tài)下用裂刀插入粉料中刮出裂縫,由裂縫構成所欲形成的線條圖案,由于粉料處于松散狀態(tài),因此裂縫的兩側邊緣很容易崩塌,由此造成最終形成的線條的邊緣輪廓線比較模糊。專利號為200720302517. 1,名稱為“裂紋磚布料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另一種使粉料產(chǎn)生裂痕的方法,該方法先將松散的粉料壓實,再讓壓實的粉料經(jīng)過一個拱起的波峰,使粉料在經(jīng)過波峰的時候產(chǎn)生自然斷裂。這種方法雖然能克服前述布料方法的缺陷, 但是所形成的裂痕的走向基本一致,與天然石材的裂紋圖案相比仍然相差很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及布料系統(tǒng),使得陶瓷磚能夠形成逼真的天然石材裂紋圖案。本發(fā)明的布料方法采取的主要技術方案是用主裂刀插入鋪設在平臺上的粉料中,在主裂刀插入粉料之前,先將松散的粉料壓實,然后從已壓實的粉料中分割出一塊獨立的粉料塊,并且使該獨立的粉料塊離開其他粉料一定距離,所述主裂刀插入該獨立的粉料塊中,當主裂刀插入所述獨立的粉料塊之后,令主裂刀與獨立的粉料塊之間產(chǎn)生相對運動, 使得獨立的粉料塊被主裂刀分裂成多個子塊,而且各子塊之間被主裂刀拉開一定距離,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的裂縫,最后往裂縫中填入構成裂紋圖案顏色的粉料。本發(fā)明方法還可采取如下附屬的技術方案所述主裂刀分為多組,當主裂刀插入所述獨立的粉料塊后,各組主裂刀沿著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移動。進一步地,還包括可插入所述獨立粉料塊的副裂刀,當副裂刀插入所述獨立粉料塊后,副裂刀在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上固定不動。所述的使分割出來的獨立的粉料塊離開其他粉料一定距離的方法是,依序用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運送已壓實的粉料,當所述獨立的粉料塊到達第二輸送帶后,令第二輸送帶的速度快于第一輸送帶的速度,由第二輸送帶運載所述獨立的粉料塊離開第一輸送帶上的粉料一定距離。本發(fā)明的布料系統(tǒng)采取的主要技術方案是包括運送粉料的輸送帶,將輸送帶上的粉料壓實的壓料裝置,可插入粉料中的主裂刀,主裂刀與第一升降裝置連接,還包括將構成裂紋圖案顏色的粉料填入裂縫中的填料裝置,所述輸送帶分為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第二輸送帶位于第一輸送帶的下游,兩條輸送帶之間銜接有過渡板,所述壓料裝置位于第一輸送帶的上方,所述主裂刀和填料裝置位于第二輸送帶的上方,順著第二輸送帶的運行方向,填料裝置位于主裂刀的下游,在第一輸送帶的上方,或者在過渡板的上方,或者在第二輸送帶的靠近過渡板端部位置的上方,設置有可將粉料斷為兩截的切刀,切刀與第二升降裝置連接。本發(fā)明的布料系統(tǒng)還可采取如下附屬的技術方案所述主裂刀分為多組,每組主裂刀各與一套移動機構連接,移動機構帶動各組主裂刀沿著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移動。每一組主裂刀由多片主裂刀組成,在同一組主裂刀中,各片主裂刀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的走向間隔排列。還可增設副裂刀,副裂刀與第三升降裝置連接,第三升降裝置帶動副裂刀插入粉料中。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壓實粉料并且從中分離出一塊獨立的粉料塊之后,才將主裂刀插入該獨立出來的粉料塊中,因此當主裂刀與獨立的粉料塊之間產(chǎn)生相對運動時, 被主裂刀分裂而成的子塊能夠在移動的過程中保持邊緣輪廓的完整性,所形成的裂縫的邊緣不會崩塌,由此保證了最終形成的陶瓷磚上的裂紋圖案具有銳利清晰的輪廓線,另一方面,只要改變主裂刀的排列方式就能形成走向不相同的裂痕,因而能夠在陶瓷磚上形成逼真的天然石材裂紋圖案。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布料系統(tǒng)實施例; 圖2至圖7依序展示出本發(fā)明方法的動作過程;
圖8是主裂刀分為多組,每組主裂刀由多片主裂刀組成的示意圖; 圖9是粉料塊被多組主裂刀分裂成多個子塊的示意圖; 圖10是增設副裂刀的示意圖; 圖11是切刀位于第一輸送帶上方的示意圖; 圖12是切刀位于第二輸送帶上方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首先對本發(fā)明的布料系統(tǒng)作詳細說明,然后結合該布料系統(tǒng)對本發(fā)明的布料方法作詳細說明。參見圖1,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系統(tǒng),包括運送粉料的第一輸送帶1和第二輸送帶2,第二輸送帶2位于第一輸送帶1的下游,兩條輸送帶之間銜接有過渡板3。在第一輸送帶1的上方設置有壓料裝置4,在第二輸送帶2的上方設置有主裂刀5。從俯視于第二輸送帶2的方向看,主裂刀5可以是平直狀或者彎曲狀。主裂刀5與第一升降裝置6連接,由第一升降裝置6帶動主裂刀5升降。在第二輸送帶2的上方還設置有填料裝置7,順著第二輸送帶2的運行方向,填料裝置7位于主裂刀5的下游。 在過渡板3的端部的上方設置有可將粉料斷為兩截的切刀8,切刀8與第二升降裝置9連接。壓料裝置4是一種常規(guī)的帶狀滾壓裝置,其壓帶與第一輸送帶1同步運行,由壓帶將第一輸送帶1上的粉料壓實。主裂刀5所連接的第一升降裝置6可采用常規(guī)的氣缸驅動機構,由氣缸帶動主裂刀5升降。同樣地,切刀8所連接的第二升降裝置9也可采用氣缸驅動機構。利用圖1所示的布料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的布料方法。首先如圖2所示,用壓料裝置4將鋪設到第一輸送帶1上的粉料壓實(粉料由上游的布料裝置鋪設到第一輸送帶1 上,或者先鋪設到其他平臺后再轉移到第一輸送帶1上),當已壓實的粉料的前端到達第二輸送帶2并且達到一定長度后(具體長度根據(jù)磚坯大小而定),如圖3所示,第二升降裝置9 帶動切刀8下降,由切刀8將已壓實的粉料斷為兩截,接著令第二輸送帶的速度快于第一輸送帶的速度,實現(xiàn)方式可以是令第一輸送帶1暫停運行,第二輸送帶2繼續(xù)運行,或者是第一輸送帶繼續(xù)運行,第二輸送帶以快于第一輸送帶的速度運行,結果使得第二輸送帶2上的被切出來的一截粉料離開第一輸送帶1上的粉料一定距離,于是在第二輸送帶2上形成一塊獨立的粉料塊10,如圖4所示。接著如圖5所示,由第一升降裝置6帶動主裂刀5下降,使主裂刀5插入粉料塊10中。然后令主裂刀5與粉料塊10之間產(chǎn)生相對運動,產(chǎn)生相對運動的方式可以是主裂刀5固定不動,由第二輸送帶2帶動粉料塊10往右移動,或者也可以是第二輸送帶2不動,由移動機構帶動主裂刀5往左平移,移動機構可采用常規(guī)的氣缸驅動機構,由氣缸帶動主裂刀5沿著平行于粉料塊10的平面方向平移。隨著主裂刀5與粉料塊10之間的相對運動,粉料塊10被主裂刀5分裂成兩個子塊,而且兩個子塊之間被主裂刀5拉開一定距離,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的裂縫11,如圖6所示。接著由第一升降裝置6提起主裂刀5,由第二輸送帶2帶動兩個子塊10a、IOb移動至填料裝置7的下方,如圖7所示,由填料裝置7往裂縫11中填入構成裂紋圖案顏色的粉料。以上所述僅以一片主裂刀為例,但是作為最佳實施方式,主裂刀應分為多組,每組主裂刀各與一套移動機構連接,當主裂刀如圖5所示插入粉料塊10后,第二輸送帶2暫停, 由移動機構帶動各組主裂刀沿著平行于粉料塊10的平面方向移動。這樣就可以利用多組主裂刀產(chǎn)生多條裂縫。在主裂刀分為多組的基礎上,每一組主裂刀最好由多片主裂刀組成,而且在同一組主裂刀中,各片主裂刀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的走向間隔排列,這樣可令裂紋圖案更加自然。圖8從俯視于第二輸送帶2的方向示出了主裂刀分為多組、每組主裂刀由多片主裂刀組成的示例。圖8所示的實施例一共有三組主裂刀,第一組主裂刀由四片主裂刀5’組成, 四片主裂刀5’共同與一套移動機構12連接,四片主裂刀5’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A的走向間隔排列(圖8中的虛線表示出所要仿制的裂紋的走向);第二組主裂刀也是由四片主裂刀 5’ ’組成,四片主裂刀5’ ’共同與一套移動機構13連接,四片主裂刀5’ ’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B的走向間隔排列;第三組主裂刀也是由四片主裂刀5’’’組成,四片主裂刀5’’’共同與一套移動機構14連接,四片主裂刀5’’’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C的走向間隔排列。當各組主裂刀將獨立的粉料塊10分裂成多個子塊時,第二輸送帶2暫停運行,由各套移動機構 12、13、14分別帶動各組主裂刀5’、5’ ’、5’ ’ ’沿著平行于粉料塊10的平面方向平移,具體而言,移動機構12帶動一組主裂刀5’朝著圖8的左邊平移,移動機構13帶動另一組主裂刀 5’ ’朝著圖8的左邊平移,移動機構14帶動另一組主裂刀5’ ’ ’朝著圖8的右邊平移,結果
5使得圖8中的整個粉料塊10分裂成圖9所示的四個子塊。為了使裂紋圖案更加自然,在圖8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還可增設副裂刀。如圖10 所示,圖10在圖8的基礎上增加了九片副裂刀15,九片副裂刀15 —起與第三升降裝置16 連接,第三升降裝置16與圖1所示的主裂刀所連接的第一升降裝置6可以是同一套裝置。 第三升降裝置16可帶動副裂刀15插入粉料中。當主裂刀5沿著平行于粉料塊10的平面方向平移運動時,已插入到粉料中的副裂刀15固定不動,由此可令獨立的粉料塊10更自然地分裂出更多的子塊,從而形成更多、更自然的裂紋圖案。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雖然要求在主裂刀插入粉料之前,先將松散的粉料壓實,但是并不需要達到用壓磚機壓實的程度,只要能夠從壓實的粉料中切割出來獨立的粉料塊, 而且獨立的粉料塊能夠被分裂成多個子塊,以及各子塊在移動的時候能保持邊緣輪廓的完整性,那么就已滿足本發(fā)明所要求的壓實程度。以上實施例僅為幫助理解本發(fā)明,不是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設計思想的基礎上可以衍生出其他變化或變形,例如,主裂刀和副裂刀的數(shù)量和位置不受附圖限制,再如,圖1中的切刀8位于過渡板3端部的上方,除此之外還可以如圖11所示將切刀8設置在第一輸送帶1的上方,或者如圖12所示將切刀8設置在第二輸送帶2的靠近過渡板3端部位置的上方,又如,在將獨立的粉料塊10分裂成多個子塊之前, 可對粉料塊進行切割整形,或者在壓實粉料后,于分割出獨立的粉料塊之前,對粉料的兩邊進行切割整形,再如,移動機構帶動主裂刀5沿著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移動的方式,除了上述實施例的平移方式外,還可以采用旋轉方式,令主裂刀5在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上旋轉,如此等等,所有在本發(fā)明設計思想的基礎上衍生出的變化或變形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用主裂刀(5)插入鋪設在平臺上的粉料中,其特征是在主裂刀(5)插入粉料之前,先將松散的粉料壓實,然后從已壓實的粉料中分割出一塊獨立的粉料塊,并且使該獨立的粉料塊離開其他粉料一定距離,所述主裂刀(5) 插入該獨立的粉料塊中,當主裂刀(5)插入所述獨立的粉料塊之后,令主裂刀(5)與獨立的粉料塊之間產(chǎn)生相對運動,使得獨立的粉料塊被主裂刀(5)分裂成多個子塊,而且各子塊之間被主裂刀(5)拉開一定距離,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的裂縫(11),最后往裂縫(11)中填入構成裂紋圖案顏色的粉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主裂刀(5)分為多組,當主裂刀(5)插入所述獨立的粉料塊后,各組主裂刀(5)沿著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其特征是還包括可插入所述獨立粉料塊的副裂刀(15),當副裂刀(15)插入所述獨立粉料塊后,副裂刀(15)在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上固定不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方法,其特征是使分割出來的獨立的粉料塊離開其他粉料一定距離的方法是,依序用第一輸送帶(1)和第二輸送帶 (2)運送已壓實的粉料,當所述獨立的粉料塊到達第二輸送帶(2)后,令第二輸送帶(2)的速度快于第一輸送帶(1)的速度,由第二輸送帶(2)運載所述獨立的粉料塊離開第一輸送帶(1)上的粉料一定距離。
5.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系統(tǒng),包括運送粉料的輸送帶,將輸送帶上的粉料壓實的壓料裝置(4),可插入粉料中的主裂刀(5),主裂刀(5)與第一升降裝置(6)連接, 還包括將構成裂紋圖案顏色的粉料填入裂縫中的填料裝置(7),其特征是所述輸送帶分為第一輸送帶(1)和第二輸送帶(2),第二輸送帶(2)位于第一輸送帶(1)的下游,兩條輸送帶之間銜接有過渡板(3 ),所述壓料裝置(4 )位于第一輸送帶(1)的上方,所述主裂刀(5 ) 和填料裝置(7)位于第二輸送帶(2)的上方,順著第二輸送帶(2)的運行方向,所述填料裝置(7)位于主裂刀(5)的下游,在第一輸送帶(1)的上方,或者在過渡板(3)的上方,或者在第二輸送帶(2)的靠近過渡板(3)端部位置的上方,設置有可將粉料斷為兩截的切刀(8), 切刀(8)與第二升降裝置(9)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系統(tǒng),其特征是所述主裂刀(5)分為多組,每組主裂刀(5)各與一套移動機構連接,移動機構帶動各組主裂刀(5)沿著平行于粉料塊的平面方向移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系統(tǒng),其特征是每一組主裂刀(5)由多片主裂刀(5)組成,在同一組主裂刀(5)中,各片主裂刀(5)沿著所要仿制的裂紋的走向間隔排列。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使陶瓷磚形成石材裂紋圖案的布料系統(tǒng),其特征是還包括副裂刀(15),副裂刀(15)與第三升降裝置(16)連接,第三升降裝置(16)帶動副裂刀(15) 插入粉料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布料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先將松散的粉料壓實,并且從已壓實的粉料中分割出一塊獨立的粉料塊之后,才用主裂刀將分割出來的粉料塊分裂成多個子塊,并且使各子塊之間拉開一定距離。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實現(xiàn)上述方法的布料系統(tǒng),其主要特點在于運送粉料的輸送帶分為分為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兩條輸送帶之間銜接有過渡板,第一輸送帶的上方設有壓料裝置,第二輸送帶的上方設有位于主裂刀下游的填料裝置,此外還設有可將粉料斷為兩截的切刀。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能夠保證最終形成的陶瓷磚上的裂紋圖案具有銳利清晰的輪廓線,而且只要改變主裂刀的排列方式就能形成走向不相同的裂痕,從而在陶瓷磚上形成逼真的天然石材裂紋圖案。
文檔編號B28B5/02GK102441936SQ20111034576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唐君, 陳存權, 陳錦 申請人:佛山市點石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