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種先于灌漿模型的表面鋪上飾片后,再灌注混凝土,以制得一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目前的建筑工法中,常將在工地以外的工廠所制造含有飾片的建筑基材,運至建筑工地中安裝,以使施工更為簡便,并可大大的縮減完工時程。上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其制造方法,通常是以混凝土灌注成塊,在于成塊的混凝土上,以水泥黏著飾片而成;或者在黏著飾片時,于相鄰飾片間形成間距,以形成泄水道;另外,當需運用于排水場合時,工人便會于堅硬的混凝土塊上,進行鉆穿泄水孔的加工, 使所制成的建筑基材具有泄水及排水功能。然上述的制造方法,工人必須在堅硬的混凝土塊上進行施工,不但施工較為困難夕卜,也使完工所耗時間較長,使制造成本增加,而顯有改進的必要。本發(fā)明人有鑒于此,揭示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種先于灌漿模型的表面鋪上飾片后,再灌注混凝土,以制得一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其中該飾片是可僅鋪置于該灌漿模型的底部、或于該灌漿模型的底部及其周圍皆置有飾片;本發(fā)明所揭示的該制造方法,是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山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c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該灌漿模型上是排列地鋪置有隔條山于一灌漿模型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并使隔條緊塞于相鄰飾片間;(3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隔條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且于兩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上述制造方法中,該隔條是取自硅膠條、膠條、橡膠條、木條等條狀物。本發(fā)明所應用的隔條,可令其高度小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兩飾片間;或可令該隔條的高度等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無法竄入兩飾片間。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該灌漿模型上是排列地鋪置有隔條山于一灌漿模型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并使隔條緊塞于相鄰飾片間;c于灌漿模型的飾片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令該泄水孔模型也接觸地跨置于隔條上;c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并令灌注混凝土的高度不超過該泄水孔模型;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隔條及泄水孔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且于兩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并于所得的建筑基板中,形成有貫穿的泄水孔。
本發(fā)明上述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中,其中該隔條,是可令其高度小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相鄰飾片間;或可令該隔條的高度等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無法竄入相鄰飾片間。本發(fā)明上述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中,其中該泄水孔模型,是可形成矩形、圓形等截面形狀,本發(fā)明并不自限。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軟性層;b于該軟性層上,鋪置飾片;c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軟性層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該軟性層是制自硅膠或橡膠等軟性材質(zhì),可以密貼于該飾片的表面,以阻擋混凝土自相鄰飾片間向外滲出。 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的軟性層;b于該軟性層的凹坑中,置入飾片,使該飾片的周圍為該凹坑緊緊貼合;c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軟性層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的軟性層,且于該灌漿模型的周圍裝置有隔條;b于該軟性層的凹坑中,置入飾片,并于灌漿模型的里側(cè)周圍裝置有飾片,且使位于灌漿模型里側(cè)周圍的相鄰飾片間為該隔條所緊塞固定;(3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軟性層、隔條卸除,即可得多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上述的制造方法中,該凹坑及隔條的深度是小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相鄰飾片間;或可令該凹坑及隔條的深度等于該飾片的厚度,使混凝土在灌漿時,無法竄入相鄰飾片間,而與該飾片齊平。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的軟性層,且于該灌漿模型的周圍裝置有隔條;b于該軟性層的凹坑中,置入飾片,并于灌漿模型的里側(cè)周圍裝置有飾片,且使位于灌漿模型里側(cè)周圍的相鄰飾片間,為隔條所緊塞固定;(在位于灌漿模型底部的飾片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令該泄水孔模型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間的軟性層上;(1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軟性層、隔條及泄水孔模型卸除,即可得多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且貫穿有泄水孔的建筑基材。本發(fā)明所示的各制造方法中,當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的過程中,可適時地置入如氣囊、塑膠罐、充氣后的塑膠袋、環(huán)保材質(zhì)的袋等中空模型于所灌注的混凝土中,使其硬化后的混凝土形成中空狀。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應用的飾片,是可采用天然石材、人造石材、木質(zhì)板材或其它材質(zhì)的板、片,本發(fā)明并不自限。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主要的特徵在于,是先將飾片、隔條、泄水孔模型置于灌漿模型中,再予灌注混凝土,當混凝土硬化后,卸除灌漿模型、隔條、泄水孔模型后,便可得其成品,因此本發(fā)明可以一改現(xiàn)有的制造方法中,必須在堅硬的混凝土塊上黏貼飾片或進行鉆鑿泄水道、泄水孔的加工,因此,本發(fā)明揭示的制造方法,可以較現(xiàn)有技術(shù)更為簡易且制造快速,以降低制造成本,而顯其新穎性并具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性。
下面 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于一灌漿模型內(nèi)置入飾片的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灌注混凝土的狀態(tài)圖。圖3是圖2所示卸除灌漿模型后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將圖3所得成品翻至正面后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于灌漿模型內(nèi)置入隔條的立體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灌漿模型中置入飾片的狀態(tài)圖。圖7是圖6所示灌漿模型中灌注混凝土的狀態(tài)圖。圖8是將圖7所示的灌漿模型、隔條卸除后所得的建筑基材的立體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灌漿模型中置入隔條、飾片、泄水孔模型后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于圖9所示的灌漿模型中灌注混凝土的狀態(tài)圖。圖11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所制得的建筑基材立體示意圖。圖12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13是根據(jù)圖12所制得的第一種成品其飾片排列方式的平面圖。圖14是根據(jù)圖12所制得的第二種成品其飾片排列方式的平面圖。圖15是根據(jù)圖12所制得的第三種成品其飾片排列方式的平面圖。圖16是根據(jù)圖12所示實施例制得的第四種成品其飾片排列方式的平面圖。圖17是根據(jù)圖12所示實施例制得的第五種成品,其飾片及落水口構(gòu)件之排列方式的平面圖。圖18是根據(jù)圖17所示的18-18方向的局部剖面圖。圖19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20是根據(jù)圖19所制得的成品的剖面圖。圖21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22是根據(jù)圖21所制得的成品的立體示意圖。
圖23是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4是圖23所制得的成品的剖面圖。
圖25是本發(fā)明于灌注混凝土時,置入中空模型的剖面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00、100a、IOObUOOc 建筑基材100c,、100d、100e、100f 建筑基材21灌漿模型 22飾片 22a落水口構(gòu)件220泄水道 221框體 222落水口223擋板23混凝土 24隔條25泄水孔模型250泄水孔26軟性層
261凹坑27中空模型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尤指一種先于灌漿模型的表面鋪上飾片后,再灌注混凝土,以制得一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方法。依上述的發(fā)明方法,發(fā)明人可依下方式實施〔實施例一〕請參閱圖I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21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2〔如圖I所示〕;b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如圖2所示〕;c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100〔如圖3、圖4所示〕?!矊嵤├?如圖5至圖8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該灌漿模型21上,是排列地鋪置有隔條24〔如圖5所示〕;b于灌漿模型21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2,并使隔條24緊塞于相鄰飾片22間〔如圖6所示〕;c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如圖7所示〕;以及d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及隔條24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22,且于兩飾片22間形成有泄水道220的建筑基材IOOa〔如圖8所示〕。上述制造方法中,是可先于灌漿模型21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2,再以隔條24緊塞于相鄰飾片22間,本發(fā)明并不自限其先后次序。上述制造方法中,該隔條24是可取自硅膠條、膠條、橡膠條、木條等條狀物。本發(fā)明所應用的隔條24,可令其厚度小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相鄰飾片22間;或可令該隔條24的厚度等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無法竄入相鄰飾片22間。〔實施例三〕如圖9、圖10、圖11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該灌漿模型21上,是排列地鋪置有隔條24〔如圖9所示〕;b于灌漿模型21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2,并使隔條24緊塞于相鄰飾片22間〔如圖9所示〕;c于灌漿模型21的飾片22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25,令該泄水孔模型25也接觸地跨置于相鄰飾片22間的隔條24上〔如圖9所示〕;d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并令灌注混凝土 23的高度不超過該泄水孔模型25〔如圖10所示〕;e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隔條24及泄水孔模型25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22,且于相鄰飾片22間形成有泄水道220,并于所得的建筑基板IOOb中形成有貫穿的泄水孔250,且該泄水孔250與各該泄水道220相連通〔如圖11所示〕。上述制造方法中,是可先于灌漿模型21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2,再以隔條24緊塞于相鄰飾片22間,本發(fā)明并不自限其先后次序。本發(fā)明上述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中,其中該隔條24,是可令其厚度小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相鄰飾片22間;或可令該隔條24的厚度等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無法竄入相鄰飾片22間?!矊嵤├摹橙鐖D12、圖13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21的底部,置有軟性層26 ;b于該軟性層26上,鋪置飾片22 ;c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d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及軟性層26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22的建筑基材100c。上述的軟性層26是可制自硅膠或橡膠等軟性材質(zhì),可以密貼于該飾片22的表面,以阻擋混凝土 23自相鄰飾片22間向外滲出。本發(fā)明于此一實施例中,各飾片22的排列方式,可如圖13、圖14、圖15所示的形狀,惟本發(fā)明并不自限其排列方式。本發(fā)明于此一實施例中,各飾片22在鋪置于該軟性層26上時,是可彼此相隔一間距,使混凝土 23可以充滿于相鄰飾片22間,而可得一大面積的片狀建筑基板100c’,如圖16所示。如圖17、圖18所示,本發(fā)明于此一實施例中,除于該軟性層26上鋪置有飾片22夕卜,尚可置放落水口構(gòu)件22a于該軟性層26上,使所成型后的建筑基板上,除了具有美化的飾片22外,更具有泄水的功能,上述的落水口構(gòu)件22a是可含有一框體221,于該框體221的第一側(cè)是設有多數(shù)落水口 222,而于該框體221的第二側(cè)是樞接有一擋板223,該擋板223平時因重力作用自動封閉該框體222第二側(cè)的出口,以擋阻蚊蟲或臭味竄出,當于該擋板223上集水至一定體積時,該擋板223即受水的重量朝一側(cè)翻轉(zhuǎn)而下落于下水道中,但本發(fā)明并不自限所采用的落水口構(gòu)件22a的形式?!矊嵤├濉橙鐖D16、圖17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一灌漿模型21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261的軟性層26 ;b于該軟性層26的凹坑261中,置入飾片22,使該飾片22的周圍為該凹坑261緊緊貼合;c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
d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及軟性層26卸除,即可得如圖17所示,表面附著有飾片22,并于相鄰飾片22間形成有泄水道220的建筑基材100d。上述的制造方法中,于位在灌漿模型10底部的飾片22上,進一步可跨置有泄水孔模型25,令該泄水孔模型25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22間的軟性層26上,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10、軟性層26及泄水孔25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22,并于相鄰飾片22間形成有泄水道220,且貫穿有泄水孔250的建筑基材?!矊嵤├橙鐖D18、圖19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
a于灌漿模型21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261的軟性層26,且于該灌漿模型21的周圍裝置有隔條24;b于該軟性層26的凹坑261中,置入飾片22,并于灌漿模型21的里側(cè)周圍裝置有飾片22,且使位于灌漿模型21里側(cè)周圍的相鄰飾片22間為隔條24所緊塞,固定地置于該灌漿模型21的周圍;C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d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軟性層26、隔條24卸除,即可得如圖19所示,多面附著有飾片22,并于相鄰飾片22間形成有泄水道220的建筑基材100e。于實施例五、六所述的制造方法中,該凹坑261的深度或隔條24的厚度是小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可以充填于相鄰飾片22間;或可令該凹坑261的深度、隔條24的厚度等于該飾片22的厚度,使混凝土 23在灌漿時,無法竄入相鄰飾片22間,而與飾片22齊平?!矊嵤├摺橙鐖D20、圖21所示,本發(fā)明所揭示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a于灌漿模型21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261的軟性層26,且于該灌漿模型21的周圍裝置有隔條24;b于該軟性層26的凹坑261中,分別置入飾片22,并于灌漿模型21的里側(cè)周圍裝置有飾片22,且使位于灌漿模型21里側(cè)周圍的相鄰飾片22間為隔條24所緊塞,以固定地置于該灌漿模型21的周圍;c在位于灌漿模型21底部的飾片22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25,令該泄水孔模型25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22間的軟性層26上;d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中;e待混凝土 23硬化后,將灌漿模型21、軟性層26、隔條24及泄水孔模型25卸除,即可得多面附著有飾片22,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220,且貫穿有泄水孔250,且該泄水孔250與各泄水道220的建筑基材IOOf。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于所舉實施例三、七中,其中該泄水孔模型25,是可形成矩形、圓形等截面形狀,本發(fā)明并不自限。如圖22所示,本發(fā)明所示的各實施例中,當將混凝土 23灌注于該灌漿模型21的過程中,是可適時地置入如氣囊、塑膠罐、充氣后的塑膠袋、環(huán)保材質(zhì)的袋等中空模型27于所灌注的混凝土 23中,使其硬化后的混凝土 23形成中空狀。本發(fā)明所的各實施例中,其中所應用的飾片22,是可采用天然石材、人造石材、木質(zhì)板材或其它材質(zhì)的板、片,本發(fā)明并不自限。
本發(fā)明所揭示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主要的特徵在于,是可先將飾片22、隔條24、泄水孔模型25置于灌漿模型21中,再予灌注混凝土 23,當混凝土 23硬化后,便可卸除灌漿模型21、隔條24、泄水孔模型25后,便可得其成品,因此本發(fā)明可以一改現(xiàn)有的制造方法中,必須在間堅硬的混凝土塊上黏貼飾片或進行鉆鑿泄水道的加工步驟,因此,本發(fā)明揭示的制造方法,可以較現(xiàn)有技術(shù)更為簡易、快速地制造附著有飾片22、泄水道220、泄水孔250的建筑基材,而顯本發(fā)明的新穎性并具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性。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 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灌漿模型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 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 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相鄰飾片間,是緊塞有隔條,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隔條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且于兩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相鄰飾片間,是緊塞有隔條,另于該灌漿模型的飾片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且該泄水孔模型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間的隔條上,并令灌注混凝土的高度不超過該泄水孔模型,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隔條及泄水孔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且于兩飾片間形成有 泄水道并于所得的建筑基板中,形成有貫穿的泄水孔,且該泄水孔與泄水道相通。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飾片是可僅置于該灌漿模型的底部。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飾片是置于該灌漿模型的底部及其周圍。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的過程中,置入有中空模型于所灌注的混凝土中,使其硬化后的混凝土形成中空狀。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的厚度小于該飾片的厚度。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的厚度等于該飾片的厚度。
9.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軟性層; 于該軟性層上,鋪置飾片; 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 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軟性層卸除,即可得一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飾片在鋪置于該軟性層上時,是彼此相隔一間距,使混凝土可以充滿于相鄰飾片間。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于該軟性層上鋪置有飾片外,另置放有落水口構(gòu)件于該軟性層上。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性層上設有凹坑,令飾片吻合地置于該凹坑中,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及軟性層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性層上設有凹坑,并使各飾片吻合地置于該凹坑中,另外,在位于灌漿模型底部的飾片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令該泄水孔模型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間的軟性層上,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軟性層、泄水孔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且貫穿有泄水孔的建筑基材。
14.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灌漿模型的底部,置有表面設有凹坑的軟性層,且于該灌漿模型的周圍裝置有隔條; 于該軟性層的凹坑中,分別置入飾片,并于灌漿模型的里側(cè)周圍裝置有飾片,且使位于灌漿模型里側(cè)周圍相鄰飾片間,為隔條所緊塞固定; 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 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軟性層、隔條卸除,即可得多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的建筑基材。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或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深度是小于該飾片的厚度。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或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深度是等于該飾片的厚度。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的深度是小于該飾片的厚度。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條的深度是等于該飾片的厚度。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位于灌漿模型底部的飾片上,跨置有泄水孔模型,令該泄水孔模型也接觸地跨置于位在相鄰飾片間的軟性層上,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軟性層、隔條及泄水孔模型卸除,即可得表面附著有飾片,并于相鄰飾片間形成有泄水道,且貫穿有泄水孔的建筑基材。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9或14所述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的過程中,置入有中空模型于所灌注的混凝土中,使其硬化后的混凝土形成中空狀。
全文摘要
一種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的制造方法,是包括1于灌漿模型表面上,鋪設所需的飾片;2將混凝土灌注于該灌漿模型中;3待混凝土硬化后將灌漿模型卸除,即可得一表面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其特徵在于,是令飾片等預先鋪在灌漿模型的表面,再灌注混凝土,便可得一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而有別于一般現(xiàn)有技術(shù)是先以混凝土灌注成型一基塊后,再于該基塊的表面貼附飾片,以制成附著有飾片的建筑基材,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制造方法,可較現(xiàn)有技術(shù)于制造上更為快速、簡便,而顯其新穎性并具產(chǎn)業(yè)利用價值。
文檔編號B28B1/14GK102756421SQ201110106449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江俊昇 申請人:江俊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