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樓板埋件,尤其涉及一種建筑精裝飾吊頂施工中的無粘結預 應力樓板埋件。
背景技術:
通常的精裝飾吊頂工程都會在頂板混凝土內(nèi)打孔,然后用前段帶膨脹螺絲的吊桿 旋入提前鉆好的孔內(nèi),再在吊桿上布置吊頂水平桿件。但目前大跨度空間結構越來越多,板 內(nèi)采用預應力技術的也隨之增多,但是采用了預應力技術的樓板,特別是采用了無粘結預 應力技術的樓板,在吊頂施工中就面臨很大的困難,因為無粘結預應力筋外部只有一層聚 乙烯保護層,吊頂施工時在樓板上打孔,很容易對無粘結預應力筋造成傷害,一旦預應力筋 被傷害,對整個預應力結構都會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如何確保吊頂施工中不對原預應力 結構造成影響,是施工的一大難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性能高的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包括鋼板面板、圓鋼彎鉤、圓鋼吊桿;所述圓鋼彎鉤 與鋼板面板固定連接,圓鋼吊桿與鋼板面板連接。鋼板面板和圓鋼彎鉤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進行預埋時按照固定間距緊貼模板支 撐系統(tǒng)的模板面。鋼板面板和圓鋼彎鉤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的周圍采用鋼釘固定。模板支撐體系拆除后,將圓鋼吊桿與鋼板面板進行焊接連接。所述圓鋼彎鉤與鋼板面板連接方式為焊接。本實用新型在結構施工工程中,模板支撐體系完成后,將鋼板面板和圓鋼彎鉤焊 接連接的構件按照一定的間距緊貼模板面進行預埋,四周采用鋼釘固定,再行布置預應力 鋼筋,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模板支撐體系拆除后,再將圓鋼吊桿與鋼板面板進 行焊接連接,后續(xù)吊頂施工時只需將吊頂?shù)鯒U與圓鋼吊桿進行焊接即可。本實用新型可確 保不對預應力筋造成傷害,提高了結構的安全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模板支撐體系示意圖。圖中1.鋼板面板,2.圓鋼彎鉤,3.圓鋼吊桿,4.模板支撐體系,5.無粘結預應力筋,6.預應力樓板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包括鋼板面板1、圓鋼彎鉤2、圓鋼吊桿3 ;所述圓鋼 彎鉤2與鋼板面板1固定連接,圓鋼吊桿3與鋼板面板1連接。鋼板面板1和圓鋼彎鉤2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進行預埋時按照固定間距緊貼模板 支撐系統(tǒng)4的模板面。鋼板面板1和圓鋼彎鉤2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的周圍采用鋼釘固定?;炷吝_到強度之后,開始拆除模板支撐體系4,模板支撐體系4拆除后,將圓鋼吊桿3與鋼板面板1進行焊接連接。所述圓鋼彎鉤2與鋼板面板1連接方式為焊接。建筑施工中,澆筑混凝土前要搭建模板支撐體系4,模板支撐體系4完成后,將鋼 板面板1和圓鋼彎鉤2焊接連接的構件按照一定的間距緊貼模板面進行預埋,四周采用鋼 釘固定,再行布置預應力鋼筋,澆筑混凝土,混凝土達到強度后,模板支撐體系4拆除后,再 將圓鋼吊桿3與鋼板面板1進行焊接連接,后續(xù)吊頂施工時只需將吊頂?shù)鯒U與圓鋼吊桿3 進行焊接即可。
權利要求一種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包括鋼板面板(1)、圓鋼彎鉤(2)、圓鋼吊桿(3),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鋼彎鉤(2)與鋼板面板(1)固定連接,圓鋼吊桿(3)與鋼板面板(1)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其特征在于鋼板面板(1)和圓鋼 彎鉤(2)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進行預埋時按照固定間距緊貼模板支撐體系(4)的模板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其特征在于鋼板面板(1)和圓鋼 彎鉤(2)固定連接而成的構件的周圍采用鋼釘固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其特征在于模板支撐體系(4) 拆除后,將圓鋼吊桿(3)與鋼板面板(1)進行焊接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鋼彎鉤(2)與 鋼板面板(1)連接方式為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粘結預應力樓板埋件,它包括鋼板面板、圓鋼彎鉤、圓鋼吊桿;圓鋼彎鉤焊接在鋼板面板上面,圓鋼吊桿焊接在鋼板面板下面。通常的精裝飾吊頂工程都會在頂板混凝土內(nèi)打孔,然后用前段帶膨脹螺絲的吊桿旋入提前鉆好的孔內(nèi),再在吊桿上布置吊頂水平桿件。本實用新型在結構施工工程中,模板支撐體系完成后,將鋼板面板和圓鋼彎鉤焊接連接的構件按照一定的間距緊貼模板面進行預埋,四周采用鋼釘固定,再行布置預應力鋼筋,澆筑混凝土?;炷吝_到強度后,模板支撐體系拆除后,再將圓鋼吊桿與鋼板面板進行焊接連接,后續(xù)吊頂施工時只需將吊頂?shù)鯒U與圓鋼吊桿進行焊接即可。本實用新型可確保不對預應力筋造成傷害,提高了樓板結構的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E04B1/41GK201554130SQ20092027175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丁勇祥, 劉小罡, 毛事湘, 黃德勝 申請人: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