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品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控導濕快干真絲睡衣面料
的生產(chǎn)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著裝觀念在轉(zhuǎn)變,對生活環(huán)境與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功能面料即將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姆b面料。其中單向?qū)窨椢锸窃趯窨旄煽椢锘A上發(fā)展起來的,是通過織物內(nèi)外層的親、疏水性不同,即織物外層親水而內(nèi)層大部分疏水,汗液從內(nèi)層小部分親水的部位傳輸?shù)娇椢锏挠H水性外層,并在外層快速蒸發(fā)。近些年來,國內(nèi)外所研制的導濕纖維都是圍繞聚酯、尼龍、聚丙烯等化纖展開,其中以聚酯纖維為多。主要是通過聚合物的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來賦予纖維導濕功能,開發(fā)了各種具有良好的快吸、快干、多吸、舒適的功能性織物。也有利用二種纖維親疏水性差異,采用特殊組織結構的設計開發(fā)吸濕快干面料。它包括單層、雙層以及多層結構等織物組織結構的設計,如棉蓋滌、麻蓋丙、棉蓋丙雙層針織物,滌棉丙三層針織物等。
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吸濕排汗快干面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合成纖維面料上,而較少觸及對純天然纖維面料進行吸濕排汗快干性能的研究。尤其是真絲纖維織物的吸濕排汗快干性研究很少。專利200810025096.1雖然公開了一種單向?qū)窨旄傻恼娼z面料,但其是真絲和聚酯纖維的交織物,影響了真絲面料吸濕、透氣和手感柔軟的性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控導濕快干真絲睡衣面料的生產(chǎn)方法,本制備方法工藝簡單,不僅具有真絲天然纖維的吸濕、透氣、手感柔軟的性能,而且具有coolmax等功能性化纖織物的排汗快干功能。
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控導濕快干真絲睡衣面料的生產(chǎn)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采用含0.1%-2%天然漿料和0.1%-1%釋酸劑的稀漿對蠶絲睡衣面料進行單面上漿,上漿量60%-120%,60-80℃烘干。步驟2、將1%-10%的淺黃色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與1%-10%的天然漿料制成整理漿,通過平網(wǎng)對上漿面的反面進行刮印,100-120℃烘干、溫水洗、冷水洗、60-80℃烘干。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天然漿料指海藻酸鈉、淀粉、改性淀粉、龍膠中的一種或兩種。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釋酸劑指氯化銨或硫酸銨。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淺黃色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指納米二氧化鈦溶膠、陽離子改性有機硅乳液和弱陽離子性拒水拒油整理劑按1:1:2復配而得。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平網(wǎng)指帶有可印制均勻網(wǎng)格或散點的平網(wǎng)印花用滌綸絲網(wǎng)。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一種可控導濕快干真絲睡衣面料的生產(chǎn)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正面滿幅印稀漿和反面平網(wǎng)印拒水拒油整理漿的方法,控制漿料的滲透和拒水拒油整理劑的擴散,達到導濕快干可控調(diào)節(jié)的目的;2、通過后整理的方法對真絲織物處理,不僅保留真絲天然纖維吸濕、透氣、手感柔軟的性能,而且具有排汗快干功能,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實用性強;3、所用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對真絲面料整理后得到的整理效果持久,耐洗滌性好,且低碳環(huán)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
實施例1
先采用含2%海藻酸鈉和1%釋酸劑的稀漿對真絲面料進行單面上漿,上漿量100%,80℃烘干;然后將5%的淺黃色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與5%的改性淀粉制成整理漿,通過篩網(wǎng)1(鏤空面積整個篩網(wǎng)的50%)對上漿面的反面進行刮印,110℃烘干、溫水洗、冷水洗、80℃烘干;導濕快干性能指標測試參照aatcctm195-2009《織物的液態(tài)水分管理特性》標準,測試結果為4級,經(jīng)5次洗滌后測試結果為4級。
實施例2
先采用含0.5%淀粉和0.5%釋酸劑的稀漿對真絲面料進行單面上漿,上漿量90%,70℃烘干;然后將2%的淺黃色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與2%的淀粉制成整理漿,通過篩網(wǎng)2(鏤空面積整個篩網(wǎng)的40%)對上漿面的反面進行刮印,100℃烘干、溫水洗、冷水洗、70℃烘干;導濕快干性能指標測試參照aatcctm195-2009《織物的液態(tài)水分管理特性》標準,測試結果為3級,經(jīng)5次洗滌后測試結果為3級。
實施例3
先采用含0.1%龍膠和0.1%釋酸劑的稀漿對真絲面料進行單面上漿,上漿量70%,60℃烘干;然后將10%的淺黃色拒水拒油納米整理液與8%的龍膠制成整理漿,通過篩網(wǎng)3(鏤空面積整個篩網(wǎng)的50%)對上漿面的反面進行刮印,120℃烘干、溫水洗、冷水洗、80℃烘干;導濕快干性能指標測試參照aatcctm195-2009《織物的液態(tài)水分管理特性》標準,測試結果為4級,經(jīng)5次洗滌后測試結果為4級。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