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針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如業(yè)界所知,不同的編織物的稀疏密度是相異的,而編織物的稀疏密度的改變是靠密度三角在三角底板上的位置變化實現(xiàn)的,又,密度三角的位置變化是通過密度三角調節(jié)機構來實現(xiàn)的,該密度三角調節(jié)機構通常稱為密度三角控制機構或驅動機構。由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對密度三角的位置控制而實現(xiàn)使針床(也稱針板)上的織針的運動軌跡改變。前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技術信息可以從專利文獻中見諸, 典型的如文獻A,授權公告號C擬646169Y推薦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調節(jié)機構”; 文獻B,授權公告號CN101215755B提供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驅動機構”(該專利由本申請人提出)。文獻A是由步進電機帶動齒條并由齒條連同大雁式導軌的移動改變活動滾輪的軌跡,進而由曲臂以杠桿形式帶動密度三角頂板移動,從而由密度三角頂板帶動與其固定的密度三角移動。該專利方案的建樹之處在于能對密度三角細密定位,但是,由于在自步進電機的工作直至密度三角位置改變的全過程中存在諸多環(huán)節(jié),因此結構較為復雜,不僅動能消耗大,而且制造、裝配和維護均十分麻煩。上述文獻B相對于文獻A而言顯著簡化了結構,基本上彌補了文獻A的所述欠缺, 客觀體現(xiàn)了該專利的說明書第3頁第8至11行的技術效果,但依然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由于驅使密度三角位移的環(huán)節(jié)依然較多,即首先由具有正反轉功能的電機帶動凸輪,再由凸輪帶動夾臂,進而由夾臂帶動通過滾輪與夾臂相配合的密度三角(滾輪設在密度三角的密度三角導引塊上),因此密度三角移動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受到一定的影響;二是由于與夾臂相配合的彈簧夾片的彈簧極易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從而使設在密度三角導引塊上的滾輪與夾臂的滾輪腔之間的配合效果產生影響,最終導致密度三角移動不精確而難以滿足編織物所需的稀疏的一致性要求;三是為了消除設置在密度三角導引塊上的前述滾輪(專利稱第二滾輪)與滾輪腔之間的配合間隙,期取消除密度三角的運動偏差,因而在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對應于密度三角導引塊的部位設置有阻擋彈簧,但是阻擋彈簧的設置往往會增大阻力,導致電機的功率消耗增加,不利于節(jié)約能源,并且阻擋彈簧同樣容易產生疲勞而失去應有的作用;其四,由于需要采用兩個即一對電機分別驅動一對密度三角,因此不僅結構復雜、能源消耗大,而且給制造、安裝和維護工作增加難度并且不足以體現(xiàn)經濟的廉價性。經本申請人長期研究而發(fā)現(xiàn),上述文獻B的四點缺憾實質上是由于驅使密度三角導引塊運動的驅動機構的結構不合理以及密度三角不具有自回復功能所致。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設計并且作了反復的模擬試驗,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減少驅動密度三角位置變化的傳動環(huán)節(jié)而藉以保障密度三角移動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有利于改善密度三角導引塊的結構而藉以提高密度三角的移動的精確程度以滿足編織物所需的稀疏密度一致性要求、有益于節(jié)約電機的功率消耗而藉以節(jié)約能源和有便于簡化結構而藉以體現(xiàn)制造、安裝及維護的方便性并且體現(xiàn)理想的經濟廉價性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包括具有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和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的三角底板、具有與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滑動配合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的左密度三角和具有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滑動配合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的右密度三角,所述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包括一基座,該基座固定在所述三角底板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的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的上方,在基座朝向三角底板的一側的長度方向的中部構成有一騰空腔;一電機,該電機固定在所述基座上,而電機的電機軸探入到所述的騰空腔內,并且在電機軸上固定有一傳動輪;一同步移動裝置,該同步移動裝置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的騰空腔內,與所述傳動輪傳動配合,并且還同時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以及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一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該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設置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并且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一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該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同樣設置在三角底板上, 并且與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對應于所述的騰空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樞軸設置有至少一對第一定位輪,而另一側并且在對應于第一定位輪的位置同樣樞軸設置有至少一對第二定位輪;所述的電機為一正反轉電機,并且與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所述的同步移動裝置包括移動架、傳動條、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移動架對應于所述的騰空腔,并且該移動架的長度方向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定位輪滑動配合,而移動架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與所述的第二定位輪滑動配合,移動條固定在移動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側,并且與所述傳動輪相配合,第一導輪和第二導輪樞軸設置在移動架朝向所述三角底板的一側,其中第一導輪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而第二導輪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傳動輪為齒輪,而所述的傳動條為齒條。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移動架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定位輪滑動槽,而移動架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構成有一第二定位輪滑動槽,所述的第一定位輪與第一定位輪滑動槽相配合,而所述的第二定位輪與第二定位輪滑動槽相配合。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移動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傳動條的一端端部固設有一限位板,在所述的基座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限位板的位置開設有一限位板讓位槽。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基座以騰空狀態(tài)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形狀呈矩形體,并且在基座的四個角部各構成有一騰空腳,各騰空腳與所述三角底板固定。在本發(fā)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騰空腳的形狀呈L形。在本發(fā)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左密度三角導引塊朝向所述移動架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導輪槽,所述的第一導輪與該第一導輪槽相配合;所述右密度三角導引塊朝向移動架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導輪槽,所述的第二導輪與該第二導輪槽相配合。在本發(fā)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的結構是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的結構相同的,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包括第一彈簧桿座、第一彈簧桿和第一彈簧,第一彈簧桿座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第一彈簧桿的一端滑動地穿設在第一彈簧桿座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上,第一彈簧套置在第一彈簧桿上,該第一彈簧的一端支承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上,而另一端支承在第一彈簧桿座上。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相對于已有技術所具有的技術效果之一,由于能夠通過電機的傳動輪帶動移動地設置在基座的騰空腔內的同步移動裝置移動,由同步移動裝置直接帶動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移動,最終使左、右密度三角移動,因此有效地減少了最終作用于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得以提高左、右密度三角移動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之二,由于同步移動裝置直接與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無需象已有技術那樣在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上設置滾輪,因而結構更為合理,有利于提高左、右密度三角的移動精確程度并且滿足不同編織物所需的疏密的一致性要求;之三,由于只需使用一個電機,因此可以節(jié)約能源;之四,由于整體結構簡單,因此對于制造、安裝以及維護較為方便,并且體現(xiàn)經濟的廉價性。
圖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1中的三角底板的底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1,依據公知技術,電腦針織橫編機的三角底板1有相同結構的一對,業(yè)界稱之為前三角底板和后三角底板,下面的描述是針對其中的一枚三角底板1而言的,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在對應于左密度三角2的位置開設有一左密度三角導引塊滑動槽11以及在對應于右密度三角3的位置開設有一右密度三角導引塊滑動槽12。左密度三角2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朝向電腦針織橫編機的針床(也稱針板)的一側,同樣,右密度三角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朝向電腦針織橫編機的針床(也稱針板)的一側,左、右密度三角2、3彼此呈八字形的分布狀態(tài)。在左密度三角2上通過一組第一固定螺釘212固定有一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該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背對前述的針床,并且與前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1滑動配合,于是當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1上滑動時,便帶動左密度三角2移動,使左密度三角2的位置改變;在右密度三角3 上通過一組第二固定螺釘312固定有一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該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在三角底板1上的位置背對前述的針床,并且與前述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2滑動配合,于是當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在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2上滑動時,則帶動右密度三角 3移動,使右密度三角3的位置改變。在前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朝向下面還要詳細描述的同步移動裝置6的一端的上表面(該上表面是指目前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下朝向上的表面,以下同)開設有一第一導輪槽211,該第一導輪槽211的一端擴設有一第一喇叭口 2111 ;在前述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 31朝向同步移動裝置6的一端的上表面開設有一第二導輪槽311,該第二導輪槽311的一端擴設有一第二喇叭口 3111。請繼續(xù)參見圖1,給出了本發(fā)明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一基座4,該基座4的幾何形狀為長方體,但也可以是正方體,本實施例選擇前者,在該基座4的四個角部各構成有一騰空腳43,各騰空腳43通過騰空腳固定螺釘431與開設在三角底板1上的第一固定螺釘孔13固定。由圖1所示,整個基座4通過騰空腳43以騰空狀態(tài)固定于三角底板1上,并且對應于前述的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2、3的上方。在基座4朝向三角底板1的一側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構成有一騰空腔41,在該騰空腔41的一側通過第一定位輪軸4111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第一定位輪411,而在騰空腔41的另一側通過第二定位輪軸4121轉動地設置有一對第二定位輪412。也就是說一對第一定位輪411中的其中一個第一定位輪411位于騰空腔41的一側的一端,而另一個第一定位輪411位于騰空腔41的一側的另一端,一對第二定位輪412中的其中一個第二定位輪412位于騰空腔41的另一側的一端,而另一個第二定位輪412位于騰空腔41的另一側的的另一端。當然,如果將第一、第二定位輪411、412 的數(shù)量各增至三個即增加數(shù)量,那么應當視為等效性變化而依然屬于本發(fā)明人的發(fā)明構思范疇,但是,第一、第二定位輪411、412的數(shù)量至少各有一對(兩個)。又,在基座4的中央預設有一電機軸孔44,并且在基座4上并且朝向三角底板1的一側還開設有一限位板讓位槽 42,該限位板讓位槽42與電機軸孔44相通。在圖1中還示意了電腦針織橫編機的翻針三角9,翻針三角9的翻針三角驅動機構 91連接在即搭載在基座4上,由于翻針三角驅動機構91屬于已有技術,并且翻針三角9的功用是業(yè)界公知的,因此,申請人不再贅述。作為構成本發(fā)明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電機5通過一組電機固定螺釘52固定在前述的基座4上,具體是在基座4上開設有一組第二固定螺釘孔45 (共四個),藉由電機固定螺釘52旋入第二固定螺釘孔45,從而將電機5固定在基座4上,而電機5的電機軸伸展到前述的騰空腔41內,并且固定有一傳動輪51,該傳動輪51為齒輪,與下面即將詳述的同步移動裝置6傳動配合。前述的電機5為正反轉電機,并且與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控制器(可編程序控制器 (PLC))電氣控制連接。在圖1中詳細地示出了構成本發(fā)明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同步移動裝置6,該同步移動裝置6的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結構如下包括移動架61、傳動條 62、第一導輪63和第二導輪64,移動架61對應于前述的騰空腔41,在該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定位輪滑動槽611,而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構成有一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2,具體而言,第一定位輪滑動槽611面對前述的第一定位輪411,而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2面對前述的第二定位輪412,更具體地講,前述的一對第一定位輪411與第一定位輪滑動槽611滾動配合,前述的一對第二定位輪612與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2滾動配合。傳動條62用第三固定螺釘621與移動架61朝向前述的基座4的一側固定。由圖 1所示,傳動條62在移動架61上的位置伴隨于前述的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2的部位,并且在本實施例中,擇傳動條62為齒條,以供前述的傳動輪51 (齒輪)與傳動條62 (齒條)相嚙合。第一導輪63通過第一導輪軸631轉動地設置在移動架61朝向三角底板1的一側,而第二導輪64通過第二導輪軸641轉動地設置在移動架61朝向三角底板1的一側。其中 第一導輪63與前述的第一導輪槽211相配合(滾動配合),第二導輪64與前述的第二導輪槽311相配合(滾動配合)。在前述的移動架61上并且在對應于傳動條62的一端(圖示為右端)的位置通過第四固定螺釘6131固定有一橫截面形狀呈L形的限位板613,該限位板 613與前述的限位板讓位槽42相對應,即探入限位板讓位槽42內。以目前圖1所示的位置狀態(tài)為例,當傳動輪51帶動傳動條62向左位移時,則由限位板613起到對移動架61向左位移的極限程度進行控制的作用,具體而言,當限位板13觸及與前述的限位板讓位槽42相對應的電機軸孔44的孔壁時,則移動架61因遭到限位板613的阻擋而不再向左位移。繼而參見圖1,給出了構成本發(fā)明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的一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和一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左、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8的結構彼此相同。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包括第一彈簧桿座71、第一彈簧桿72和第一彈簧73,第一彈簧桿座71通過第五固定螺釘711與三角底板1固定,第一彈簧桿72的一端滑動地穿設在第一彈簧桿座71上并且探出第一彈簧桿座71,在探出第一彈簧桿座71的該第一彈簧桿72的一端端部設置有一第一擋片721,第一彈簧桿72的另一端即朝向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的一端支承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上,優(yōu)選的方案是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上并且在對應于第一彈簧桿72的部位凹設有一窩22 (也可稱凹坑),第一彈簧桿72探入窩22內。第一彈簧73套置在第一彈簧桿72上,該第一彈簧73的一端支承在(抵擋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 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抵擋在)第一彈簧桿座71上。優(yōu)選地,還可在第一彈簧桿72朝向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的一端固設一個限位擋片或直接構成有一限位突緣,以便供第一彈簧73 支承。圖示的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包括第二彈簧桿座81、第二彈簧桿82和第二彈簧 83,第二彈簧桿座81通過第六固定螺釘811與三角底板1固定,第二彈簧桿82的一端滑動地穿設在第二彈簧桿座81上并且探出第二彈簧桿座81,在探出第二彈簧桿座81的該第二彈簧桿82的一端端部設置有一第二擋片821,第二彈簧桿82的另一端即朝向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的一端支承在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上,支承方式如同對第一彈簧桿72的描述。 第二彈簧83套置在第二彈簧桿82上,該第二彈簧83的一端支承在(抵擋在)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抵擋在)第二彈簧桿座81上,其余同對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 的描述。請參見圖2,由該圖2所示,左、右密度三角2、3分別對應于上面已提及的翻針三角 9的兩側。申請人:結合圖1和圖2描述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當受控于電腦針織橫編機的PLC (可編程序控制器)的電機5工作時,例如當電機5順時針旋轉時,由于固定在電機5的電機軸上的傳動輪51 (齒輪)是與同步移動裝置6的傳動條62 (齒條)相嚙合的,又由于對應于騰空腔41內的并且固裝有傳動條62的移動架61是與一對第一定位輪411以及與一對第二定位輪412相滑動配合的,還由于轉動地設置在移動架61上的第一、第二導輪63、64分別與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2、3的第一、第二進制導輪槽211、311滾動配合的,因此在傳動輪51順時針轉動的過程中帶動傳動條62向右移動,使移動架向右移動,從而由第二導輪64 借助于第二導輪槽311推動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位移,此時的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的第二彈簧桿82移動,第二彈簧83壓縮,右密度三角3在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的移動下即在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的帶動下向下位移。與此同時,由于第一導輪63在此時對應于即處于第一導輪槽211的第一喇叭口 2111的位置,因此不與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發(fā)生作用,于是在第一彈簧73的回復力作用下,將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朝向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 11的上方滑移,即復位。反之,當電機5作逆時針工作時,則由第一導輪63借助于第一導輪槽211使左密度三角導引塊21攜(連同)左密度三角2向下位移,而第二導輪64因處在了第二導輪槽311的第二喇叭口 3111的位置,故不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發(fā)生作用,于是在第二彈簧83的回復力作用下,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朝向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2的上方滑移,即復位。如此按照PLC設定的工藝要求使左、右密度三角2、3交替地位移。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客觀地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不足,完成了發(fā)明任務,全面地體現(xiàn)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稱的技術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包括具有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1)和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2)的三角底板(1)、具有與左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1)滑動配合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的左密度三角( 和具有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導滑槽(1 滑動配合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的右密度三角(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度三角驅動機構包括一基座G),該基座(4)固定在所述三角底板(1)上,并且對應于所述的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01、31)的上方,在基座(4)朝向三角底板(1)的一側的長度方向的中部構成有一騰空腔Gl);—電機(5),該電機(5)固定在所述基座(4)上, 而電機(5)的電機軸探入到所述的騰空腔Gl)內,并且在電機軸上固定有一傳動輪(51); 一同步移動裝置(6),該同步移動裝置(6)移動地設置在所述的騰空腔Gl)內,與所述傳動輪(51)傳動配合,并且還同時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以及右密度三角導引塊 (31)相配合;一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該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設置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并且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一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該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同樣設置在三角底板(1)上,并且與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 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對應于所述的騰空腔Gl)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樞軸設置有至少一對第一定位輪G11),而另一側并且在對應于第一定位輪Gll)的位置同樣樞軸設置有至少一對第二定位輪G12);所述的電機(5)為一正反轉電機,并且與電腦針織橫編機的控制器電氣控制連接;所述的同步移動裝置(6)包括移動架(61)、傳動條(6 、第一導輪(6 和第二導輪(64),移動架(61)對應于所述的騰空腔(41),并且該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與所述第一定位輪(411)滑動配合,而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與所述的第二定位輪(41 滑動配合,移動條 (62)固定在移動架(61)朝向所述基座(4)的一側,并且與所述傳動輪(51)相配合,第一導輪(6 和第二導輪(64)樞軸設置在移動架(61)朝向所述三角底板(1)的一側,其中第一導輪(63)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而第二導輪(64)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輪(51)為齒輪,而所述的傳動條(6 為齒條。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定位輪滑動槽(611),而移動架(6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構成有一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2),所述的第一定位輪011)與第一定位輪滑動槽(611)相配合,而所述的第二定位輪(41 與第二定位輪滑動槽(61 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動架(61)朝向所述基座(4)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所述傳動條(6 的一端端部固設有一限位板(613),在所述的基座(4)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限位板(613)的位置開設有一限位板讓位槽0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以騰空狀態(tài)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形狀呈矩形體,并且在基座的四個角部各構成有一騰空腳(43),各騰空腳CN 102534992 A(43)與所述三角底板(1)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騰空腳(43)的形狀呈L形。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密度三角導引塊朝向所述移動架(61)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導輪槽011),所述的第一導輪(6 與該第一導輪槽011)相配合;所述右密度三角導引塊(31)朝向移動架(61)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導輪槽(311),所述的第二導輪(64)與該第二導輪槽(311)相配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8)的結構是與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的結構相同的,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7)包括第一彈簧桿座(71)、第一彈簧桿(7 和第一彈簧(73),第一彈簧桿座(71)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1)上,第一彈簧桿(7 的一端滑動地穿設在第一彈簧桿座(71)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上,第一彈簧(7 套置在第一彈簧桿上,該第一彈簧(7 的一端支承在左密度三角導引塊上,而另一端支承在第一彈簧桿座(71)上。
全文摘要
一種電腦針織橫編機的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屬于針織機械技術領域。電腦針織橫編機包括三角底板、具有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的左密度三角和具有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的右密度三角,密度三角控制機構包括基座,基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在基座朝向三角底板的一側的中部構成有騰空腔;電機,固定在基座上,電機軸探入到騰空腔內,在電機軸上固定傳動輪;同步移動裝置,設置在騰空腔內,與傳動輪傳動配合,還與左、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左密度三角復位裝置,與左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右密度三角復位裝置,與右密度三角導引塊相配合。優(yōu)點提高左、右密度三角移動的穩(wěn)定性和準確性;滿足不同編織物所需的疏密的一致性要求;節(jié)約能源;整體結構簡單。
文檔編號D04B15/96GK102534992SQ20121002087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付洪平, 金永良, 錢新華 申請人:江蘇金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