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三層織物及其梭織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紡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層織物及其梭織工藝。
背景技術:
近期,國內外己開始流行用純棉輕薄的三層組織織物作為時髦女裝面料,該三層織物的梭織工藝含有織物設計、整經、上機、梭織、退漿、加軟、洗水七個工序,采用三套獨立的經、緯紗系統(tǒng)來分別織造織物的表、中、里三層之基礎組織,即織造紗線分成表經、表緯和中經、中緯以及里經、里緯三個系統(tǒng),用其分別織造三層織物表層、中層和里層,其接結方法有自身接結和接結紗接結兩種方式,三層自身接結組織的接結方法是分別將相鄰兩層組織接結起來,即表組織與中組織接結,中組織與里組織接結。從這個原則出發(fā),常用的接結方式有表接中、中接里;表接中、里接中;中接表、中接里;中接表、里接中四種。這四種接結方式的含義是表接中、中接里是指表經與中緯接結交織,中經與里緯接結交織;表接中、里接中是指表經與中緯接結,里經與中緯接結交織;中接表、中接里是中經與表緯接結交織,同時中經與里緯接結交織;中接表、里接中是中經與表緯接結交織,里經與中緯接結交織。
大家知道,在實際織造中,上述方法由于采用了三套分別獨立的經、緯紗系統(tǒng),故其存在需使用較細紗線的特點,原因是每筘穿入數較多,如果使用較粗的紗線,提綜時,盡管筘眼中經紗相對摩擦移動不多,但還是會引起經紗有較嚴重的起毛現象,影響質量,然而,使用較細紗線必然使織造成本過高,另外,采用該方法也不便織造較厚尺寸的布匹,例如織造一種與目前市 中叫S調被的被子厚度相當的布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人設想,如果能將上述三層織物的梭織工藝進行改進,彌補其在實際應用的不足,使其不僅適用于織造傳統(tǒng)厚度的三層織物,還適用于織造較厚尺寸的三層織物。以便降低現有三層織物的織造成本的同時,也拓展三層織物的應用范圍,使三層織物不僅可以用于作為制造時髦女裝的面料,還可以拓展到直接用其去裁縫成被子,替代現有的空調被,從而簡化現有空調被的生產工藝,大大增加其使用壽命和透氣性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好性價比的好產品,因為現有的空調l^多數是在一被套內夾套一薄層太空棉做成,為了在使用、洗滌的過程中避免太空棉松脫巻成一團,通常在被子的多處用針線將太空棉與被套連接在一起,故工藝較為繁瑣,盡管前述措施處理,但隨著使用時間增長,尤其是受洗滌因素的影響,會使太空棉發(fā)生斷離而造成彼厚此薄的現象,另外,太空棉多用化纖材料做成,其透氣性能也并不理想。
發(fā)明內容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在于提供一種三層織物及其梭織工藝,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工藝具有中層系統(tǒng)只有中緯沒有中經,除兩側邊口外,每一根f緯并不與完全組織中的經紗產生實際交織,而是由其貫穿的若干參與表、里換層的經、煒紗形成的接結組織夾持固定,中諱線徑粗細的選取視織物預設用途確定,不受穿筘因素影響的特征。
所述三層織物具有表、里層由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構成,在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的交界處,表經與里經、表緯與里緯進行沉浮互換形成接結組織,表、里層的基礎組織由各自相應的經、緯紗交織成,即表層的基礎組織由表經、表諱織成,里層的基礎組織由里經、里緯織成,而表、里層的提花或者花色組織卻由里、表層的經、緯紗交織成,即表層上的提花或者花色組織卻由里經、里緯織成,里層上的提花或者花色組織卻由表經、表緯織成,位于表、里層間的中層是一層中緯,中緯由完全組織中的表經、表緯與里經、里緯換層時形成的接結組織夾緊的特征。其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三層織物的梭織工藝,包含織物設計、整經、上機、梭織,退漿、力口.軟、洗水七個工序,織物設計工序的工藝要求是設計的擬織織物,其表、里層的完全組織由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構成,當完全組織中的fi花或花色組織僅一個區(qū)域時,該區(qū)域須的上方離末根要緯以及下方里第一要緯的距離應小
于2.5mm,當不止一個區(qū)域時,相鄰提花或花色組織在徑向上的間距應小于5mm,其目的是確保夾持中緯的接結組織在經向的間距不宜過大,以免在使用中中緯紗發(fā)生堆疊現象。
整經工序的工藝要求是依照設計工序中設計的擬織織物之完全組織、邊口組織、經密度、布幅、顏色將表、里經紗繞在同一織軸上,所述邊口組織是指擬織織物兩側邊口處的組織。
上機工序包含穿綜、穿筘和紋版制作過程,其中,穿綜的工藝要求是將整經工序所得織軸上屬完全組織部分的表、里經紗分成表、里兩套經紗系統(tǒng);穿筘的工藝要求是采用2入或4入,即1根表經,l根里經或2根表經,2根里經.
穿入同一個筘齒;紋版制作的工藝要求是以具有以下提綜控制規(guī)律為依據.
a、 打表緯織表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區(qū)域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而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區(qū)域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
b、 打中緯織中層時,表經系統(tǒng)應能全部提起;
c、 打里緯織里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區(qū)域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而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區(qū)域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 ; d、兩側邊口處的經紗依照梭織單層織物的方式形成梭口;. 梭織工序是采用表、中、里三套諱紗系統(tǒng)與兩套經紗系統(tǒng)梭織擬織織物的 過程,其工藝要求是織造順序是先織表層再織中層最后織里層,,者倒過來先 織里層再織中層最后織表層,表、中、里緯紗的打緯方式依照l: 1: l或者2: 1: 2的比例動作;當打表緯織表層時,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 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部分由表經系統(tǒng)形 成梭口,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部分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當打中緯織+ 層時,只有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 所有表經提起,使表經、里經系統(tǒng)都不形成梭口;當打里緯織里層時,當打表 緯織表層時,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同樣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 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部分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在提花或花 色組織之外的部分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
退槳、加軟、洗水工序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一種三層織物,含有表、中、里三層,布幅兩側邊口織成單層,表、里層由 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構成,表、里兩層內的提花或花色組織衛(wèi)下對應, 表層基礎組織部分由表經與表緯織成,提花或者花色組織部分由里經與里緯織 成,里層的基礎組織部分由里經與里緯織成,提花或者花色組織部分由表經% 表緯織成,中層夾在表、里兩層由一層中緯構成,由完全組織中的接結組織夾 定;在基礎組織與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的交界處,即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的輪廓線 處,進行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該布采用前述梭織工藝織成。 所述中緯是一種線徑比表、里經、緯粗或者大約相等的紗線;
上述表緯、中緯、里緯的根數比例是l: 1: l或者2: 1: 2,目的是為了使夾層中每一根中緯均被一組相鄰的表、里緯,在互換沉浮時形成在經紗方向上 的前后相夾。
上述表、里經紗的顏色相同或不全相同,以便織出不同視覺效果的布匹。
上述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是表經下沉到里經的位置與表緯交織,而 里經提升到表經的位置里緯交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示三層織物的梭織工藝只采用兩套系統(tǒng)的經.. 紗,且利用表、里經、緯紗互換沉浮形成的接結組織構成的包絡空間夾持中諱 的方法,解決了現有三層織物梭織工藝存在織造成本和不便織造較厚尺寸的布 匹的問題,該三層織物的織造工藝簡單,容易生產,用其可以織造出一種可以 讓人們直接用于制造薄被或者空調被良好三層織物,采用該三層織物制造薄被 或者空調被,不僅簡化了現有空調被的生產工藝,也大大增加了其使用壽命和 透氣性能,給消費者提供了具有更好性價比的產品,且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和 經濟價值。
1、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梭織工藝實施例1擬織造的三層織物其完全 組織的表層梭織效果圖(即圖2的正面);
2、 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梭織工藝實施例1擬織造的三層織物其完全 組織的里層梭織效果圖(即圖l的反面);
3、 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一實施例的正面結構示意4、 圖4是圖3中A-A的剖面圖(截面);
5、 圖5是圖3的后視6、 圖6是圖4中圓圈B內部分的放大7、 在圖1、圖2中各符號的含義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代表表經、表緯及其次序;i、 ii、 ni、 iv、 v、 vi、 vn、 vifl代表里經、里緯及
其次序;①、②、③代表中緯及其次序;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及其梭織工藝作進一步的闡述。
為了便于觀察和描述,本發(fā)明的部分附圖中采用實線條了表示所述經緯紗, 且采用較大的間距描繪。
參考圖1、 2,如圖中所示,依照前述的織物設計工序的工藝要求,本實施 例擬織造的三層織物設計成表、里層呈現方格花色且表、里層組織采用平紋織 法的布匹;該織物的表、里兩層均由花色組織e和基礎組織f組成,在該完全 組織中含有兩個區(qū)域的花色組織e,它們在經向上的間距為零,即圖中左下角的 花色組織e與右上角的花色組織e在經紗方向的間距為零,其目的是確保夾持 中緯的接結組織在經向的間距不宜過大,以免在使用中中緯紗線發(fā)生堆疊現象。
為了更易于闡述和理解,'以下先將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的結構作詳細闡述, 然后再結合所描述的結構對本發(fā)明所述梭織方法中的整經、上機、梭織工序的 工藝要求作詳細闡述。
參考圖3、 4、 5、 6,圖6,圖3是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一實施例的正面結構 示意圖,圖4是圖3中a-a的剖面圖(截面),圖5是圖3的后視圖,圖6是圖 4中圓圈b內部分的放大圖。為了便于觀察表經、表緯、里經、里緯的換層變化, 在圖4中細實線代表表緯1,粗實線代表里緯5,用圓點代表表經2,橢圓點代 表里經6,在該實施列中,以五角星圖樣作為表、里中的提花組織'e的圖案,相 鄰提花組織e在經線方向上的間距為零。 如這些圖中所示,本發(fā)明所述三層織物,含有表、中、里三層,布幅兩側 邊口c織成單層,表、里層由基礎組織f和提花組織e構成,表、里兩層內的提花組織E相互上下對應,表層基礎組織部F分由表經2與表緯1織成,提花 組織E部分由里經6與里緯5織成,里層的基礎組織F部分由里經6與里諱5 織成,提花組織E部分由表經2與表緯1織成,中層夾在表、里兩層由一層中 緯3構成,該中緯3的線徑比表、里經、緯粗的紗線,每一根中緯3由完全組 織中,在經向上相鄰的接結組織夾定;在基礎組織F與提花組織E的交界處,, 即提花組織的輪廓線8處,進行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j^布采用前述 梭織工藝織成;圖3、 5中五星形輪廓線8以外的部分為基礎組織F,以內的部 分為提花組織E。
如圖4所示,表、中、里三層間,除兩側邊口C外,其它區(qū)域只有在接結tl 織8處交織成一體。
為了使夾層中每一根中緯3均被一組相鄰的表、里緯在互換沉浮時形成在經
紗方向上的前后相夾,表、中、里緯紗的根數比例需滿足l: 1: l或者2: 1: 2
的條件。
所述表、里經紗的顏色可以相同或不全相同,便于視需要制造出有不同圖案 的素布或色布。
兩側邊口 C織成一體,以免中緯3在緯紗方向上產生位移。 上述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是表經2下沉到里經6的位置與表緯1 交織,而里經6提升到表經2的位置里緯5交織。
從上述結構可知,在梭織上述三層織物的整經工序中,布幅兩側邊口 C的 區(qū)域,依照對其設定的組織、顏色、經密進行拉經,而布幅兩側邊f(xié)a C之間的 區(qū)域,則依照設定完全組織、顏色、經密進行拉經,這些經紗都纟奔在同一織軸 上;在上機工序中,穿綜的工藝要求是將整經工序所得織軸上位于布幅兩側邊 口 C之間的表、里經紗分成表、里兩套經紗系統(tǒng);穿筘的工藝要求是采用2入或4入,即1根表經,l根里經或2根表經,2根里經穿入同一個筘齒;紋版制 作的工藝要求是以具有以下提綜控制規(guī)律為依據
a、 打表諱1織表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4之外的區(qū)域由表經2系統(tǒng)形成梭 口 ,而提花或花色組織4之內的區(qū)域卻由里經6系統(tǒng)形成梭口 ;
b、 打中緯織中層時,表經2系統(tǒng)應能全部提起;
c、 打里緯5織里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7之內的區(qū)域由表經2系統(tǒng)形成梭 口 ,而提花或花色組織7之外的區(qū)域卻由里經6系統(tǒng)形成梭口 ;
d、 兩側邊口 C處的經紗依照梭織單層織物的方式形成梭口 ; 梭織時采用表、中、里三套緯紗系統(tǒng)與兩套經紗系統(tǒng)對上述三層織物進行織造, 其工藝要求是織造順序是先織表層再織中層最后織里層,或者倒過來先織里層
再織中層最后織表層,表、中、里緯紗的打緯方式依照l: 1: l或者2: 1: 2 的比例動作;當打表諱l織表層時,在兩側邊口C內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 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4之外的部分由表經2
系統(tǒng)形成梭口,在提花或花色組織4之內的部分卻由里經6.系統(tǒng)形成梭口;
當打中緯3織中層時,只有兩側邊口 C處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 位于兩側邊口間的所有表經2提起,使表經2、里經6系統(tǒng)都不形蕺梭口;當打 里緯5織里層時,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同樣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 側邊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7之內的部分由表經2系統(tǒng)形成梭口,在 提花或花色組織7之外的部分卻由里經6系統(tǒng)形成梭口。
相對于圖l、圖2所示表、里層的花色而言,當打第一表緯時,該完全組織 中的第一、二、三、四、六、八表經和第II、 IV里經被提起,便位于花色組織E 區(qū)域內的第I與第II、第III與第IV里經形成梭口,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內的第五 與第六、第七與第八表經形成梭口;當打第①根中緯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表經全部提起,表、里層分成兩層各自都不形成交織的梭口, 當打第I根里緯織里層時,該完全組織中的第I、 II 、 III、 IV、 VI、咖里經和
第二、四表經被提起,使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域內的第一與第二、寧三與第四表 經形成梭口,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內的第v與第vi、第ve與第vdi里經形成梭口; 當打第二表緯時,該完全組織中的第一、二、三、四、五、七表經和第i、
ni里經被提起,使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域內的第i與第n、第ni與第iv里經形成
梭口,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內的第五與第六、第七與第八表經形成梭口;當打第
② 根中緯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表經全部提起,表、里層分 成兩層各自都不形成交織的梭口,當打第n根里緯織里層時,該^全組織中的 第i、 n、 m、 iv、 v、 w里經和第一、三表經被提起,使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 域內的第一與第二、第三與第四表經形成梭口,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內的第v與 第vi、第vn與第vi里經形成梭口;
當打第三表緯時,該完全組織中的第二、四、五、六、七、八表經和第v、
VD里經被提起,使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域內的第一與第二、第三與第四表經形成
梭口,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內的第v與第vi、第vn與第vi里經形成梭口;當打第
③ 根中緯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表經全部提起,表、里層分 成兩層各自都不形成交織的梭口,當打第m根里緯織里層時,.該完全組織中的 第n、 iv、 v、 vi、 vn、 vin里經和第六、八表經被提起,使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 域內的第一與第二、第三與第四表經形成梭口,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內的第v與 第vi、第vn與第vifl里經形成梭口;
當打第四表緯時,該完全組織中的第一、三、五、六、七、八表經和第vi、
vdi里經被提起,使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域內的第一與第二、第三與第四表經形成 梭口,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內的第v與第vi、第vd與第vdi里經形成梭口;當打第③根中緯時,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表經全部提起,表、里焉分
成兩層各自都不形成交織的梭口,當打第m根里緯織里層時,該完全組織中的 第i、 n、 ni、 iv、 v、 vn里經和第二、四表經被提起,使位于基礎組織f區(qū) 域內的第一與第二、第三與第四表經形成梭口,位于花色組織e區(qū)內的第v與 第vi、第w與第vi里經形成梭口;
重復上述完全組織的織造過程,就可以織造出圖1、 2所示效果的三層織物。
這里需重復指出的是,每打出一次表、中、里緯時,布幅兩側的便口部分 都是要形成梭口,目的是將兩側的邊口織成單層織物,既是為了使所述三層織 物更牢固,也是為了使中緯在緯紗方向上得到固定,這一點在完全組織中相鄰
提花或花色組織在徑向上的間距處于大于零小于5mm時相當重要。 退漿、加軟、洗水工序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三層織物的梭織工藝,包含織物設計、整經、上機、梭織、退漿、加軟、洗水七個工序,其特征是織物設計工序的工藝要求是設計的擬織織物,其表、里層的組織循環(huán)由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構成,當組織循環(huán)中的提花或花色組織僅一個區(qū)域時,該區(qū)域須的上方離末根要緯以及下方里第一要緯的距離應小于2.5mm,當不止一個區(qū)域時,相鄰提花或花色組織在徑向上的間距應小于5mm;梭織工序是采用表、中、里三套緯紗系統(tǒng)與兩套經紗系統(tǒng)梭織擬織織物的過程,其工藝要求是織造順序是先織表層再織中層最后織里層,或者倒過來先織里層再織中層最后織表層,表、中、里緯紗的打緯方式依照1∶1∶1或者2∶1∶2的比例動作;當打表緯織表層時,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部分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部分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當打中緯織中層時,只有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所有表經提起,使表經、里經系統(tǒng)都不形成梭口;當打里緯織里層時,當打表緯織表層時,兩側邊口處的經紗同樣形成梭織單層織物的梭口,而位于兩側邊口間的區(qū)域,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部分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在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部分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提花布,其特征是紋版制作的工藝要求是以具有以下提綜控制規(guī)律為依據a、打表緯織表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區(qū)域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而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區(qū)域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b、打中緯織中層時,表經系統(tǒng)應能全部提起;C、打里緯織里層時,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內的區(qū)域由表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而提花或花色組織之外的區(qū)域卻由里經系統(tǒng)形成梭口 ;d、兩側邊口處的經紗依照梭織單層織物的方式形成梭口 。
3、 一種三層織物,含有表、中、里三層,其特征是布幅兩側邊口 (C)織成單層,表、里層由基礎組織(F)和提花或花色組織(E)構成,表、里兩層內的提花或花色組織(E)上下對應,表層基礎組織部(F)分由表經(2)與表緯(1)織成,提花或者花色組織(E)部分由里經(6)與里煒(5)織成,里層的基礎組織(F)部分由里經(6)與里緯(5)織成,輯花或者花色組織(E)部分由表經(2)與表緯(1)織成,中層夾在表、里兩層由層中緯(3)構成,由完全組織中的接結組織夾定;在基礎組織(F)與提花或者花色組織(E)的交界處,即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的輪廓線(8)處,;if行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該布權利要求l所述梭織工藝織成。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層織物,其特征是所述中諱(3)是一種線徑比表、里經、緯粗或者大約相等的紗線。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層織物,其特征是表煒、中繹、里諱的根數比例是l: 1: l或者2: 1: 2。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三層織物,其特征是所述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是表經(2)下沉到里經(6)的位置與表繹(1)交織,而里經(6)提升到表經(2)的位置里緯(5)交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三層織物及其梭織工藝,所述三層織物的布幅兩側邊口織成單層,表、里層由基礎組織和提花或花色組織構成,表層基礎組織由表經與表緯織成,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由里經與里緯織成,里層的基礎組織由里經與里緯織成,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由表經與表緯織成,中層由一層中緯構成,由完全組織中的接結組織夾定;在基礎組織與提花或者花色組織的交界處,進行表接里、里接表形成接結組織;梭織工藝包含織物設計、整經、上機、梭織、退漿、加軟、洗水七個工序,采用表、中、里三套緯紗系統(tǒng)與兩套經紗系統(tǒng)梭織,織造順序是先表再中后里或者倒過來;其解決了現有技術難以織出可直接用于生產空調被所需厚度的布匹,具有顯著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文檔編號D03D13/00GK101660237SQ20091019236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孔偉文 申請人:孔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