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送出臂型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送出臂型縫紉機的改進,該縫紉機通過采用便于 進行圓形物品、筒狀物品的縫制作業(yè)的送出臂型機筒,將上布料的布 料端或上下雙方的布料端剪齊并縫合,從而最為適合于緊身褲的前開
口制作、短褲的下襠縫合或T恤衫的接肩等。
背景技術:
以前,作為這種送出臂型縫紉機已知具有沿縱向?qū)⑦M給桿(進給 臺)配置在內(nèi)部的加工物支承臂(機筒),沿加工物支承臂的延伸方向 搬運布料的送出臂型縫紉機(參照專利文獻1 )。該送出臂型縫紉機的 進給桿左右并列設置,加工物支承臂具有從左右橫向滑動自由地支承 進給桿的左右導向面。另外,左右導向面與間隔壁連續(xù)設置,在從該 間隔壁突出的進給桿的前端部安裝進給件(進給牙)。
[專利文獻11 (日本)特公昭30-5835號公報(參照第5頁右欄 第20行至第6頁右欄第15行、第8圖以及第12圖)
但是,由于上述專利文獻1所述發(fā)明的送出臂型縫紉機在進給桿 上不具有擋油部件等,所以在對進給桿進行潤滑目的的加油時,會發(fā) 生油在加工物支承臂左右導向面通過、剩余的油向進給件側(cè)漏泄、該 油附著在加工物支承臂上的布料上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 可以防止來自進給臺周邊的油漏泄的送出臂型縫紉機。
為了容易理解本發(fā)明內(nèi)容,參照在圖1至圖9中標注的附圖標記 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送出臂型縫紉機具備與機床2的基端連續(xù)設置、
3向機床前端的頭部3下方延伸的機筒1,沿該機筒1的延伸方向在該 機筒1內(nèi)左右并列配置、在各前端部分別安裝了進給牙12、 13的一對 進給臺10、 11,配置在機筒1的前端的上部、具有落針部6a及進給 牙用槽6b的針板6,從機筒1的內(nèi)壁相向突出設置、從左右橫向滑動 自由地支承引導進給臺10、 11的左右導向面14、 14;利用從針板6 的進給牙用槽6b進出的進給牙12、 13把機筒l上的布料向上述延伸 方向搬運;其特征在于,該送出臂型縫紉機具備在機筒l內(nèi)配置在 針板6的落針部6a和左右導向面14、 14之間、具有進給臺插通用的 窗20c的支承框20,嵌插在該支承框20內(nèi)、具有進給臺用的口狀卡 合部22a的擋油件22;進給臺10、 11的前端部外周形成得比進給臺 插通用的窗20c小,嵌合插通在口狀卡合部22a中。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內(nèi)包擋油件的支承框配置在缸內(nèi)且位于針板的 落針部和左右導向面之間,所以在機筒內(nèi)利用擋油件刮取附著在進給 臺上的剩余的油,可以有效地防止從機筒前端側(cè)漏油,可以確實防止 油附著在機筒上的布料上。另外,由于使進給臺的前端外周比支承框 的窗小,可以在內(nèi)包擋油件的支承框的窗中插通進給臺的前端部,同 時在進給臺驅(qū)動時也可以防止進給臺滑動接觸,具有可以使進給臺的 驅(qū)動極為順暢的優(yōu)點。
圖l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送出臂型縫紉機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內(nèi)部的示意平面圖。 圖3是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的縱剖側(cè)面圖。 圖4是圖1的縫紉機的針板的立體圖。
圖5是分解表示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主要部分的局部立體圖。
圖6是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視圖。
圖7是表示使圖1的縫紉機的一個進給臺抬起的狀態(tài)的縱剖側(cè)面圖。
圖8是表示使圖1的縫紉機的另一個進給臺抬起的狀態(tài)的縱剖側(cè)面圖。
圖9是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內(nèi)的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IO是表示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前端部的外觀立體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機筒;la機筒的前端部;2機床;3頭部;6針板;6a落針 部;6b進給牙用槽;10、 11進給臺;12、 13進給牙;14、 14左右 導向面;20支承框;20c進給臺插通用的窗;22擋油件;20a 口狀 卡合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jù)圖面說明本發(fā)明最優(yōu)實施方式例。圖l是本發(fā)明一個 實施例的送出臂型縫紉機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表示圖1的縫紉機的 機筒內(nèi)部的示意平面圖。圖3是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的縱剖側(cè)面圖。 圖4是圖1的縫紉機的針板的立體圖。圖5是分解表示圖1的縫紉機 的機筒主要部分的局部立體圖。圖6是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主要部分 的放大剖視圖。圖7是表示抬起圖1的縫紉機的一個進給臺的狀態(tài)的 縱剖側(cè)面圖。圖8是表示抬起圖1的縫紉機的另一個進給臺的狀態(tài)的 縱剖側(cè)面圖。圖9是該縫紉機的機筒內(nèi)的各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10 是表示圖1的縫紉機的機筒前端部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1、圖2所示,在本發(fā)明的送出臂型縫紉機中,機筒1與機 床2的基端連續(xù)設置,機筒1的前端朝向附設在機床2前端的頭部3 的下方。如圖3所示,在機筒1的基部側(cè)內(nèi)置進給牙用的驅(qū)動機構(gòu)4, 機筒1的前端部la構(gòu)成為可拆裝。如圖10所示,前端部la在與機筒 1的接合面可拆裝地接合的接合面la上具有銷ip和圓孔lY、 ly。銷 lp嵌合于穿設在機筒1的接合面上的孔(圖示省略)中,插通圓孔1Y、 ly的螺釘(圖示省略)擰入在機筒1的接合面上形成的螺釘孔(圖示 省略)中。插通圓孔ly、 ly的螺釘在從機筒1的接合面的螺釘孔脫落 時,前端部la可從機筒1拆裝。在機筒1前端部la的上表面可拆裝 地配置固定針板6,針板6的一端也用螺釘7(圖4參照)固定在機筒l上。如圖4所示,針板6具有落針部6a和進給牙用槽6b。另外,作 為針板6的支承機構(gòu)除螺釘7以外,如圖2所示還用銷8支承固定在 機筒l,通過這些螺釘7或銷8,針板6不容易脫落。
如圖2、圖3所示,進給牙用的驅(qū)動機構(gòu)4與一對進給臺10、 11 連接,進給臺10、 11配置成在機筒1內(nèi)左右并列、各自沿機筒1的延 伸方向X延伸。如圖5、圖9所示,進給牙12、 13分別可拆裝地安裝 在進給臺10、 11的各前端。
如圖4所示,針板6的進給牙用槽6b配置在落針部6a周邊,配 置在頭部3側(cè)的針(未圖示)通過沿點劃線NL (參照圖3)在上下方 向運動而貫通針板6的落針部6a。
如圖5、圖6所示,在機筒1內(nèi)形成從左右橫向滑動自由地支承 引導進給臺10、 11的左右導向面14、 14。該左右導向面14、 14從才幾 筒1的內(nèi)壁左右相向突出地設置,在該左右導向面14、 14上可拔出插 入地架設樞軸銷15以使得在左右方向水平貫通。如圖3、圖6所示, 樞軸銷15插通在進給臺10、 11的橫孔10a、 lla中,同時可轉(zhuǎn)動地支 承滑塊16?;瑝K16可滑動地嵌合在進給臺10、 11的橫孔10a、 lla 中。另外,如圖9所示,成為滑塊16支承部位的進給臺10、 11的中 途部分的上下寬度變大,而成為進給牙12、 13的安裝部位的進給臺 10、 11的前端部分的上下寬度變小。
進給牙12、 13通過利用驅(qū)動機構(gòu)4形成的進給臺10、 11的驅(qū)動 (由上下運動和前后運動合成的橢圓運動)從針板6的進給牙用槽6b 間歇地進出,在進給牙12、 13突出時,機筒1上的布料沿機筒1的延 伸方向X,皮輸送。
對進給臺10、11的驅(qū)動(由上下運動和前后運動合成的橢圓運動) 具體地進行說明。如圖3、圖9所示,在與附設于一個進給臺10基端 部分的球片10b的根部連續(xù)設置的倒角軸部10bl上,嵌合形成于另 一個進給臺ll基端部分的分叉片llb。 一個進給臺IO的球片10b借 助上下移動用部件4a連接在軸支承于機床2的上軸(未圖示)的偏心 部上。這樣形成進給臺10、 11可以上下運動。另外, 一個進給臺10
6在中途通過臺階銷4c連接在聯(lián)桿部件4b上,聯(lián)桿部件4b通過銷4f 與支承在架設于機筒1內(nèi)的軸部4d上的前后移動用部件4e連接。另 一個進給臺11也在中途通過臺階銷4h與聯(lián)桿部件4g連接。聯(lián)桿部件 4g通過接頭4j與支承在軸部4d上的L字狀桿4i連接,可轉(zhuǎn)動地支 承在聯(lián)桿部件4g上的滑塊4k可滑動地嵌合在前后移動用部件4e的長 孔41中。這樣形成進給臺10、 ll可前后運動。進而,臺階銷4c、 4h 的各臺階部從各銷軸部的軸線偏心,通過在蟲形螺釘4m、 4n松緩時 變更臺階銷4c、 4h相對聯(lián)桿部件4b、 4g的安裝位置,可以微調(diào)整進 給牙12、 13的前后位置。
機筒1的上部用上蓋17(參照圖l)覆蓋,把上蓋17固定在機筒 1上部的螺釘(未圖示)與設在機筒1上部的螺釘孔lb (參照圖2) 螺紋接合。即,上蓋17用上述螺釘可拆裝地固定在機筒l上。另外, 如圖1、圖3所示,上蓋17與針板6鄰接配置,針板6位于機筒1的 前端側(cè)。另外,如圖3所示,用螺釘18固定在上蓋17的內(nèi)面上的板 簧19與對應于樞軸銷15上方的進給臺10、 11彈壓抵接。
如圖2、圖3、圖5、圖6所示,在針板6的落針部6a和左右導 向面14之間配置支承框20。在從支承框20朝向延伸方向X下游側(cè)的 機筒1中,如圖5、圖6所示在左右相向配置厚壁的內(nèi)壁le、 le,在 其上部設有支承針板6的一端的針板固定部(在圖2、圖5、圖6中所 示的螺釘7用孔7a及銷8)以及固定上蓋17前端的上蓋固定部(螺 釘孔ld)。內(nèi)壁le、 le間的左右寬度比左右導向面14、 14的左右寬 度大,內(nèi)壁le、 le與進給臺10、 ll不接觸。
如圖5所示,支承框20由機筒固定部20a和擋油件收納部20b 組成。機筒固定部20a在形成于機筒1的內(nèi)壁上的凹處lc用螺釘21 固定,擋油件收納部20b具有進給臺插通用的窗20c及擋油件插入口 20d。
如圖5所示,進給臺10、 11前端部分的剖面矩形的外周形成得比 進給臺插通用的窗20c小,進給臺10、 11可以容易地插通窗20c,同 時在由進給臺10、 11上下運動和前后運動合成產(chǎn)生的橢圓運動時也不與窗20c接觸。可從擋油件插入口 20d拔插地嵌插在支承框20內(nèi)的擋 油件22具有進給臺用的口狀卡合部22a,當在支承框20的窗20c中 插通進給臺10、 11時,也插通口狀卡合部22a內(nèi)。另外,形成擋油件 22的口狀卡合部22a的矩形內(nèi)周形成得比進給臺10、 11前端部分的 剖面矩形的外周小一些,由此可以更切實地發(fā)揮擋油作用。
另外,如圖3所示,在機筒1的基端側(cè)內(nèi)底上附設儲油部lf,機 筒l內(nèi)的底壁lg形成為從儲油部lf延伸到支承框20下方的形狀。由 擋油件22刮取的剩余的油將會經(jīng)由底壁lg返回到儲油部lf,可以防 止剩余的油向機筒1的前端側(cè)漏出。
在擋油件22隨著使用而污染、磨損或下垂或者老化時,把擋油件 22更換成新部件。在其更換時,從機筒l拆下針板6及上蓋17同時 從進給臺10、 11拔出樞軸銷15,進而相對機筒l擰松螺釘21時,如 圖7所示,可以使進給臺10以聯(lián)桿部件4b和前后移動用部件4e的連 結(jié)部分的銷4f為中心沿箭頭A方向轉(zhuǎn)動,把進給臺IO的前端側(cè)從機 筒1向上方抬起。此時,由于進給臺11的基端部分的分叉片lib與進 給臺IO的球片10b嵌合,所以如圖8所示,進給臺11的前端側(cè)也與 進給臺10的前端側(cè)一起從機筒1向上方抬起。然后,使支承框20向 進給臺10、 ll的前端側(cè)滑動拆下時,可以從支承框20的擋油件插入 口 20d拔出擋油件22更換成新的擋油件。另外,在拆除支承框20前 必須從進給臺10、 11拆下進給牙12、 13,拆下進給牙12、 13的時刻 也可以是像上述那樣抬起進給臺10、 11的前端側(cè)的操作前或操作后的 任一時刻。另外,在圖8中,圖示省略了圖9所示的L字狀桿4i及接 頭4j。
在更換擋油件22后,由于返回原狀,按與上述操作相反的順序, 把插嵌新的擋油件22的支承框20在進給臺10、 11上從其前端側(cè)插通 到原來位置并用螺釘21緊密固定,以銷4f為中心把進給臺10、 ll推 回機筒1內(nèi)。接著,把樞軸銷15插入到與機筒1的左右導向面14、 14及進給臺10、 11的橫孔10a、 11a嵌合的滑塊16中。接著,把進
8給牙12、 13安裝在進給臺10、 ll的各前端。最后,在機筒l上安裝 針板6及上蓋17。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送出臂型縫紉機,該送出臂型縫紉機具備與機床的基端連續(xù)設置并向機床前端的頭部下方延伸的機筒,沿該機筒的延伸方向在該機筒內(nèi)左右并列配置并在各前端部分別安裝了進給牙的一對進給臺,配置在所述機筒前端的上部并具有落針部及進給牙用槽的針板,從所述機筒的內(nèi)壁相向突出設置并從左右橫向滑動自由地支承引導所述進給臺的左右導向面;利用從所述針板的進給牙用槽進出的所述進給牙將所述機筒上的布料向上述延伸方向搬運;其特征在于,具備在所述機筒內(nèi)配置在所述針板的落針部和所述左右導向面之間并具有進給臺插通用窗的支承框,和嵌插在該支承框內(nèi)并具有進給臺用的口狀卡合部的擋油件;所述進給臺的前端部外周形成得比所述進給臺插通用窗小,嵌合插通在所述口狀卡合部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從進給臺周圍漏油的送出臂型縫紉機。該送出臂型縫紉機具備在機筒(1)內(nèi)配置在針板(6)的落針部(6a)和左右導向面(14、14)之間并具有進給臺插通用的窗(20c)的支承框(20)、和嵌插在該支承框(20)內(nèi)并具有進給臺用的口狀卡合部(22a)的擋油件(22)。進給臺(10、11)的前端部外周形成得比支承框(20)的窗(20c)小并嵌合插通在口狀卡合部(22a)中。
文檔編號D05B73/00GK101581018SQ20091014090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三井真二, 中田健一, 岡田耕一, 宮武昌夫, 板東進 申請人:飛馬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